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密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9 05:12:09 CN职场指南网 我要投稿

密度教学设计10篇(优选)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密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密度教学设计10篇(优选)

密度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

  学生回答出颜色。(还有其他答案)

  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等都是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情景导入:昨天我买了一枚金戒指,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同学们帮我鉴别一下。

  启发:显然以上的方法都不好区分,今天同学们会学到一种有效的鉴别物质的方法,也就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引言:那么什么是密度呢?下面我们就从已学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出示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铁块,谁的质量大?谁的质量小?

  学生回答:铁块质量大,铝块质量小

  接着问:你知道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因为组成它们的物质不同,所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以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出示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哪个质量大?

  学生回答:体积大的木块质量大

  总结: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2、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分析论证

  通过探究,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在图象上表示出来。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密度的概念。

  有质量/体积若体积是 1m3,1dm3,1cm3等单位体积的话,就有质量/体积=质量,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根据速度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密度的定义式。

  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ρ= m/v

  注意:

  (1)ρ的读法和写法。(与p的区别)

  (2)密度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展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相同物质的密度相同,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是复合单位。

  有:千克/米3 kg/m3 (板书)

  讨论说出“kg/m3”这个复合单位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若质量的单位为g,体积的单位为cm3,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板书)

  展示:单位换算1 g/cm3=1000 kg/m3

  学生练习做题。

  学生查看小资料,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记住水的密度)

  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三)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V =m/ρ

  2、看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展示:例题

  学生做题,讲解,点评学生做得情况。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启发,提示一下学生)

  判断金属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展示:例题(时间问题,可以课后做)

  三、小结

  以板书内容为纲,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它是这章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我们经过实验知道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种物质的一种属性,什么属性呢?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的属性,这对于区分不同的物质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其公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都是由此概念延伸出来的。

密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 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难点:减小实验误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得出若测ρ就先测m和V再算出。方法如下: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设计意图】:回顾密度的概念,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

  2、【学情预设】:不能,体积的测量不可以,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本节知识的原理。

  二、学导并进

  (一)量筒的使用:

  1、【学情预设】: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

  (1)单位ml

  (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ml

  (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17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使用方法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从实际操作中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

  2、使用方法:

  (1)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学情预设】: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2)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3)【学情预设】: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4)【学情预设】: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画图法表示自己的方法。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设计意图】:图形可以使学生有一直观的感觉,便于学生理解。

  (二)分组实验:

  【学情预设】:分组讨论塑料块、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序,重点是盐水质量的测量方法,写(画)在练习本上。最后结论进行讨论。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计测量小石块、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评估交流,提出新问题,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三、当堂训练

  1、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了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

  B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了它们的总质量m1

  C用矿泉水一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D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

  E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B )

  A、A B、B或D C、C D、都不能省去

  2、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 m3的酒精,则应选的量筒是( B )

  A、500ml,10 ml

  B、250 ml,5 ml

  C、100 ml,2 ml

  D、50 ml,2 ml

  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后,小轲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

  (1)测量牛奶的密度

  (2)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

  (3)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4)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5)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数目,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D )

  A、1、2

  B、1、2、4

  C、1、2、4、5

  D、1、2、3、4、5

  4、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DCBA )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 、V2算出铁块的体积

  【设计意图】: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会对不同的物质选择合适的测量的方法及仪器。

  四、总结提高

  1、测量密度的原理

  2、量筒的使用

  3、测量固体的密度

  4、测量液体的密度

  然后,让学生自己小节本节课的知识,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情预设】: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使学生把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密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和图象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由此建构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的可行性。

  3、通过查表和练习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准备:多个装有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的杯子。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准备:天平、砝码、刻度尺、体积成倍变化的三个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多组。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

  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

  师: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等特性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有没有其它特性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鉴别物质呢?

  新闻图片放送:

  假“金元宝”骗取数十万(多媒体展示) 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

  1、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

  2、同体积的铜块、铝块

  3、同体积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4、体积悬殊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师提问与引导:

  1、你怎么辨别它们呢?

  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吧!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取大小悬殊的两个砝码,请学生比较他们的质量大小。 师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

  学生通过看,尝,闻,掂,甚至咬等多种活动来辨别物质的种类。 (说明:来自身边的这些物体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师鼓励和引导:数学中我们是如何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关系的呢?

  生猜想: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生交流思想,商讨做法,拿出方案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分析交流 (注:全班分三大组,三人为一小组,甲组用大、中、小三个木块进行探究,乙组用大、中、小三个铁块,丙组用大、中、小三个橡皮块)

  论证猜想得出结论 展示、分析、评价。 发现问题建构概念

  交流成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木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2、铁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3、橡皮块的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习,帮助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建构。 (注:作布白处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构的时间)

  建构密度概念:

  (1)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相同的量,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即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密度的单位是由哪两个物理量的单位组合在一起的,每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应该怎样表示密度的单位。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应用演练固化新知 投影4道应用练习:

  1.通过查课本密度表可知:金的密度为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 。

  2.相同体积的金块和铜块,_____的质量较大,这是因为______ 。

  3.10m3的大理石它的质量是多大?与多少m3的水的质量相等?

  4.小民的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小民很想知道这条项链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如果小民测得这条项链的质量是10g,体积是,则这条项链的密度是多少g/cm3,合多少kg/m3?它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呢?

  结束语——提问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到什么地方还有遗憾吗?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米3 密度的一种特性。

  理解: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质量

  2、求体积

  3、鉴别物质

  常用:克/厘米3

  换算:克/厘米3=1×103千克/米3

  1.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值,反映了物质本身。

  2.反映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可用 计算,但ρ与m、V无关。

密度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概念,也是以后学习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内容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通过实验引入密度,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尽管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但是,物理中的“密度”是表征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这一节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密度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掌握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直观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

  【教学流程】

  视频导入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建立概念完善密度概念

  巩固训练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泡沫石头”并提问:影视剧中用体积巨大的泡沫替代同体积的真石头进行拍摄很安全,因为他们虽然体积相等,但哪个物理量相差很悬殊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课题:密度

  观看视频,并从视频中感受泡沫替代真石头的趣味性,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他们的“质量”不同。

  通过有趣的视频引入,紧抓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积极的投入到课堂的情境中来。

  二、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教师提问: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都知道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就会?

  2.追问: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

  3.交待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案:同学们桌面上分别摆放有一组长方体物块,每组物块有大中小三个,体积分别为10cm3、8cm3、6cm3,同组物块材质相同,可能是铁块、铝块或塑料快。用天平测出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将他们的质量和体积记录在实验报告单表格中,并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从经验出发,回答问题: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基于经验猜测: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

  理解实验设计意图,为实验操作做准备。

  用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参与问题的解答,再提出追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欲望最强的时候给出实验方案,使学生跃跃欲试。

  三、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关注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天平。

  进行实验,分别记录各物块的质量,填写到实验表格,计算出质量与对应体积的比值。寻找比值的规律。描点连线:进一步确认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实践中获得规律认知。

  四、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

  1.你测出的三个质量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呢?通过描点连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正比)

  2.你描了几个点呢?(三个)其实还有一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不需要测量就可以确定,你知道是哪一组吗?(当物体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因此这条直线一定过原点。可以更准确的确定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找另外两种物质实验小组展示比值大小。

  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展示实验结果及结论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使学生获得实验后的成就感,深度挖掘实验数据及图线中隐含的信息,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五、分析归纳建立概念

  教师提问:三组不同物质得到的比值并不相同,这些比值有什么物理意义呢?

  引出概念: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可以反映物体单位体积包含物质的多少)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回答。

  引导学生以实验结论为基础,科学的建立密度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

  六、完善密度概念

  PPT展示

  密度定义: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密度公式:ρ=m/v

  密度单位:g/cm3,kg/m3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质的密度特征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

  提问:为什么表格中铁的密度是7.9g/cm3、铝的密度是2.7g/cm3而我们测出的却不同呢?

  理解记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并推导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认识固、液、气体的密度特征。记忆水的密度大小。

  回答测量值和理论值不同原因:实验存在误差。

  建立完整的密度概念。使学生认识不同物质

  密度特征,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公式计算。

  强调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七、巩固训练

  PPT展示巩固练习: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密度是8.9x103kg/m3,表示8.9x103m3铜的质量为1kg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相同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杯水,老师上课时喝去一半,则剩下半杯水

  A.质量和密度都将减小一半

  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加一倍

  C.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一半

  D.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3、4)

  举手回答,并解释原因

  巩固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认识到密度是物质得特性之一,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板书设计

  6.2密度

  一、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

  2.密度表达式:p=m/v

  3.密度单位:kg/m3(基本单位)、g/cm3(常用单位)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

  4.水的密度是1g/cm3即1000kg/m3

  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本节课以有趣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应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强烈需求,设计并进行小组实验。组内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不同种类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关系,进而得到一个可以表示物质特性的比值: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水到渠成得出密度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攻克了本节课的重点—建立密度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及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符合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要求,体现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完善学习密度概念之后,及时认识生活中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将所学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特性,深层次认识理解密度概念。针对学生对密度理解的易错点、易混点及薄弱点以习题形式进行纠正、强化。更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思路设计较为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所设计的问题、实验操作均在学生能力所及范围之内,课堂实施流畅。能够有效的解决密度概念建立的课堂要求,并通过深化练习和思考,克服了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难点。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密度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

  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纲要求: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它还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了每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中,当学生测出了质量与体积之后,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学生计算m/v的编排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我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测出的质量和体积,仍然能得出什么结论?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认识心理学,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去寻求某种规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样的`结论,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可能想到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运算。当学生讨论得出利用m和v可以计算它们的比值时,我用课件出示鼓励性的评语,并播放一段音乐,以松缓刚才紧张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法分析m/v的含义,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诉学生: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天平平衡时的对称美,领会物理学方法的和谐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简洁美。促使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物理学的热爱。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弄清公式的来源,并能记住公式。要记住公式,除了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还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并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在这一部分,我利用知识的迁移理论,设计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问题:

  ①怎样计算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②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怎样计算密度的单位?

  ③一木块,体积为 10cm3,质量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

  ④根据密度的公式,我们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吗?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教师适度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

  通过这样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这里通过对公式物理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形成基本的、朴素的、唯物物理学思想。

  物理学史在学生紧张的劳动之后,课件出示“王冠”图,告诉学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王冠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人类的科学思想。

  小结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知识,还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学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思想。小结中,我准备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回忆本节学过的主要内容,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老师再从物理学方法和物理学思想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学生在这堂课中的表现,肯定他们的成绩,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密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重点: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讲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密度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

  (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

  (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

  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

  (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

  (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分组实验

  (一):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

  1.测量出小石块的体积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即为:ρ=m/v2

  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石块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水和石块的体积V2/cm3

  密度ρ/g/cm3

  4、学生分组实验

  (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才能减小测量的误差?

  (测盐水的密度时,为什么要先测盐水的质量?而测盐水的质量为什么用剩余法?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如果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水倒入杯后,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中,质量测不准,偏小。同样如果先测杯子质量,再将盐水倒入杯子测出盐水和杯总质量,然后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杯中,使盐水体积测不准,偏小。)

  (2)为了计算方便,倒入量筒的盐水体积取什么样的数值最好?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整理实验仪器,培养良好的习惯。

密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

  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_________,所以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_________,所以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密度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3、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习: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______;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密度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通过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认识目标:

  3.掌握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知道密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4.了解测密度过程中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

  1学时

  【教学手段】

  分组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例题: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克,体积为5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自学与互帮

  1.自学内容一:量筒(量杯)的使用

  自学方法:阅读P12-13信息快递:

  (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测量单位是。符号是___。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___。

  (2)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mL,分度值为mL,②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③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相平,④如图6-8(b)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mL,水和物体总体积V2= mL,测得物体的体积V物为mL。

  2.自学内容二:测量水的密度

  自学方法:

  (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①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的液体,其体积为:V

  ③测量剩余液体与烧杯的的总质量的液体质量m2

  ④则水的密度(表达式):

  ⑤思考:步骤①③能颠倒吗?为什么?

  3.自学内容三:阅读P12活动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自学方法:

  (1)需要的实验器材:金属螺母、水、烧杯、细线、xx、xx

  (2)实验原理:xxxx

  (3)实验步骤:(思考:先测质量还是体积?为什么?)

  A.xx;

  B.xx;

  C.xx。

  (4)实验表格:金属螺母的质量m/g水的体积V1/mL放入金属螺母后,水和金属螺母的总体积V2/mL金属螺母的体积V/cm3金属螺母的密度/(gcm-3)

  (5)表达式:

  与密度表对比,这种金属螺母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三)课堂巩固:

  1.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表面积

  2.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时,某同学测量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测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请你代他完成数据记录并计算出密度石块的质量为_____g,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3,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下面是某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密度的实验过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人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请你按正确的操作过程帮他重新排列实验序号。

  (2)小石块的体积:v=_____;

  (3)小石块的密度:=_____。

  3.给你一架天平,一杯盐水,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另给适量的水。则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盐水的质量:

  ①称出的质量,记为ml;

  ②称出的质量,记为m2;

  ③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2)测量盐水的体积:

  ①在倒入量筒内的质量为m的盐水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盐,然后将盐水倒回盐水杯中;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使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盐水的体积;

  ③称出倒人量筒内的水的质量为m3;

  ④水的体积V水=_____

  (3)则盐水的密度盐水=_____。

  (四)适度作业量:(必学教程:P9-10)

【密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如何增大演讲的信息密度06-02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ai教学设计 ai的教学设计05-29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密度的测量心得体会05-12

(精华)如何增大演讲的信息密度02-12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鸟岛》教学设计小岛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11-11

教学设计07-11

教学设计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