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昆虫记简介
《中小学必读丛书》系列图书是为了配合语文新课标的需要,根据中小学生不同阶段语文教学要求,邀请国内著名作家、学者、专家参与选目、编辑出版的一套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内容比较完备的课外阅读丛书。在阅读中提升学生词汇和语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内容简介
1879年,56岁的法布尔总算买下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那是一块不毛之地,无法耕种,只能长满杂草。但这是法布尔梦寐以求的天堂,因为它可以成为昆虫的家园。直至去世,法布尔都住在这里,继续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笔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法布尔是个奇特的人。
一个人耗尽一生观察“虫子”,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专为“虫子”写出两百万字的大书,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他笔下的“虫子”,像人一样多彩多姿,活得有滋有昧,.令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秘。
奇迹般的作品,出自奇迹般的人。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这个性格腼腆的法国人,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神学、数学、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在绘画方面无师自通,留下的许多菌类图鉴堪比专业水彩画家的作品;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专著;作为教师,他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留下了许多诗歌,被人亲切地称为“牛虻诗人”。《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才华,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可以说,《昆虫记》在人类历史上是稀有的。
这部作品中,令人赞叹之处比比皆是。比如对蜣螂(俗称“屎壳郎”)的描写:
当一个蜣螂做成了一个球,便会离开在场的其他同类,独自把劳动成果向后推去。这个时候,一个还没开始工作的邻居跑过来帮着球的主人一起用力推。对于这种帮助,球的主人肯定是欢迎的。但是,它真的是热心的伙伴吗?不,他是一个强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和没有忍耐力是做不成圆球的,而去偷一个或者抢一个那就容易多了。所以有的盗贼就会用很狡猾的手段,甚至是暴力,去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
有时候,从天而降的盗贼会将球主人击倒在地,然后蹲在球上。前腿放在靠近胸口的位置,摆出一副准备打斗的姿势。要是球的主人不甘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霸占,上前来理论的话,这个强盗就会给它一拳。球的主人爬起来后就去推自己的球,想赶快摆脱纠缠。这时候,两只蜣螂之间不可避免要有一场角斗。它们会腿与腿相绞,关节与关节相缠,互相撕扯,它们互相冲撞,摩擦的甲壳会发出金属摩擦的声音。激烈的打斗结束后,胜利的一方会爬到球顶上,而失败的一方则默默离开。
几千年来,在世界各地,见过屎壳郎的人不计其数。可是谁会像法布尔一样,这么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描绘呢?像这种观察和描绘,法布尔在上千种昆虫身上进行过,观察的结果都记录在了《昆虫记》中。
昆虫的世界,是真实、生动的,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昆虫还是人,都要面对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等问题。《昆虫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以及对万物的赞美之情。活泼、诙谐的语句中,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自从1923年周作人将《昆虫记》介绍到中国,近百年来,译本繁多。原法文版《昆虫记》共十册,约二百万字。由于篇幅过长,且部分内容比较学术化,不利于读者阅读,所以我们进行了选择。所选篇幅,都是妙趣横生的,体现了法布尔的很高水平。
作者简介
亨利·法布尔,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圣菜翁,为家中长子。7岁开始上小学,后因家庭收入拮据,被迫辍学:辍学后当过铁路工人、卖柠檬的小贩。虽然生活艰辛,但法布尔并没有放弃追求知识,坚持自学。在19岁那年,他考进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获得奖学金,并获得教师文凭,之后展开了他漫长的教学生涯。在教学、著书之余,他继续自学,先后获数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855年,法布尔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博士学位。1878年《昆虫记》第一卷的出版为他赢得了广泛韵声誉,欧洲各国的科学院纷纷邀请他担任名誉院士,罗曼·罗兰、梅特林克等文豪向他致敬。此后的四十多年间,法布尔勤耕不辍又陆续出版了《昆虫记》第二到第十一卷。
精彩书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著名作家 肖复兴
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青年作家 赵瑜
目录
第一章 蜣螂
第二章 登上旺杜峰
第三章 荒石园
第四章 舍腰蜂
第五章 蜜蜂、猫和红蚂蚁的寻家之旅
第六章 黑腹狼蛛
第七章 樵叶蜂
第八章 两种奇异巢穴
第九章 天牛吃路
第十章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第十一章 西班牙蜣螂
第十二章 蝉
第十三章 螳螂
第十四章 椎头螳螂
第十五章 伟大的父亲:西西斯
第十六章 我的学校
第十七章 潘帕斯草原食粪虫
第十八章 昆虫的着色
第十九章 白面螽斯
第二十章 绿螽斯
第二十一章 蟋蟀
第二十二章 松毛虫
第二十三章 被管虫
第二十四章 白蝎“自杀”
第二十五章 化石书中的象虫
第二十六章 池塘中的世界
第二十七章 石蚕
第二十八章 孔雀蛾
第二十九章 林荫小道
第三十章 斑纹蜂
第三十一章 黄蜂
第三十二章 赤条蜂
第三十三章 捕蝇蜂
第三十四章 寄生虫
第三十五章 蜂螨
第三十六章 条纹蜘蛛
第三十七章 蟹蛛
第三十八章 迷宫蛛
第三十九章 蛛网的建筑
第四十章 蛛网上的电报线
第四十一章 蛛网中的几何学
第四十二章 克罗多蜘蛛
第四十三章 胭脂虫
第四十四章 萤火虫
第四十五章 菜青虫
第四十六章 金步甲
第四十七章 回忆童年
第四十八章 找枯露菌的甲虫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蜣螂
蜣螂第一次进入人们的生活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时间。在古代埃及,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经常见到这种昆虫。它们黑黑的、肥肥的,忙着向后推着一个圆球形的东西。这个奇怪的圆球让古代埃及农民感到很惊讶,同今天这里的农民一样。
这个圆球被古埃及人想象成了地球的模型,并且蜣螂的动作也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因此,他们认定这种甲虫一定掌握了很多天文知识,便给它取名叫“神圣的甲虫”。当时他们还认为蜣螂滚的圆球中装满了自己的卵,小蜣螂也是从那里面出来的。但是他们错了,大多时候里面并没有卵,不过是一个食物储藏室而已。
你要是认为这是什么可口食品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蜣螂的工作,是把各种污物从地表上收集起来。这个食物球便是用它收集到的垃圾搓卷起来的。
蜣螂扁平的头前边长着六只尖细的牙齿,它们呈半圆形分布,就像是一种弯形钉耙。无论是刨除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还是收集自己挑拣好的食物,蜣螂都要靠这些牙齿。它的前腿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些弓形的前腿不但非常坚固,而且还在外端长了五颗锯齿,蜣螂就是用它来搬动一些障碍物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蜣螂制作圆球的步骤。它先是左右转动带锯齿的臂,扫出一块小小的空场,把自己收集来的东西堆放起来。然后,再用四只后爪去推。蜣螂的腿又长又细,尤其是最后的那一对,形状略弯曲。
【昆虫记简介】相关文章:
诗经简介03-28
彷徨简介12-12
《皮囊》简介07-21
《潜伏》简介05-18
浮士德简介03-22
罪与罚简介08-22
小雪简介11-18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简介02-22
骆驼祥子简介03-24
思考致富简介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