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科书籍课外必读书目

时间:2021-01-29 09:38:03 书籍 我要投稿

社科书籍课外必读书目推荐

  出现了不少空谈家,他们读书只是为了“驳斥”别人,高声宣扬自己的革命精神,以便跳到那些比较谦虚,比较严肃的同志面前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社科书籍课外必读书目推荐,快来看看吧。

社科书籍课外必读书目推荐

  我想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纽约时报》编辑斯考特·L·麦克姆逊关于“9·11”的个人回忆录《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本书在本月出版,意义就在于十年后对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思。作者在事发当时从家里出来,走向事发现场,从那一刻开始,他的思考久没有停止过。他以深沉而优雅的书写将我们带回那个特殊的时期,那是一个被称为“完全混乱和迷失的痛苦阶段”,透过他的笔触,我们可以了解美国人是怎样重新思考自身意义和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以及这个事件对重新塑造当今世界格局的重要性。

  读了《批评官员的尺度》这本书,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想,这已经足够我们受用了。该书是以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为基础,探讨了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的真正价值;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案件的全过程,以及200余年来美国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的司法斗争史,他告诉我们,“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而且,自由绝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

  对于美国的民主,一直众说纷纭,龚小夏所著《亲历民主——我在美国竞选议员》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例证,何况,她不仅“眼见”,而且“亲为”,这本书就记录了她在美国参加竞选的亲身经历。吴思说:“读了这本书,好像在美国参加了一次竞选。如何拉到一张选票,如何筹到一笔捐款,如何被不公正的势力打败,等等,民主的好处和缺陷,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本来面目。这是一本纠正成见和偏见的好书。”诚如斯言。

  最近一个时期,王阳明很热,关注度也很高,有关他的书,甚至进入畅销书的行列,成为曾国藩之后,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人们对于王阳明的热衷,折射出当下社会的集体无意识。《一生伏首拜阳明》是一本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描绘了王阳明一生的传奇经历,再现了这位“中国人的心灵导师”的成长道路和心路历程。

  吴思很久没有新书出版了,《我想重新解释历史》虽然只是一本访谈录的汇编,但汇集了2003年以来29篇对吴思的'访谈,从历史观的构建、研究历史的方法、思想来源、从历史角度对现实的思考、个人的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吴思其实是“有思”的,他肯思考,也善于思考,他的思考最初都是从自己“失败”的人生中发展出来的,可以给我们许多切实的感受和启发。

  《我的朝鲜战争》是张泽石《我从美军集中营归来》的全新修订版,现在依稀还能记得当年读他那本书受到的震撼。作者写出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悲剧性命运,作为朝鲜战场的战俘,他们的痛苦不仅在于集中营生活的残酷,更在于回国之后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本来是英雄,却成了“罪人”,这是最令人伤心的。甚至作者本人都带着深深的负罪感,怎不令人怵目惊心!作者忠实记录了这一巨大的历史冤案,展现了一批坚忍不拔的灵魂的坚守和抗争。

  《金岳霖回忆录》是一本难得的名家自述。有人说,金岳霖一眼望去就是哲学家,浑身“散发着哲学的味道”,这里记载的都是他晚年亲笔撰写的文字,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从1981年到1983年,断断续续写了100个片段,内容涉及与他交往密切的老朋友、个人生活经历和治学经历,以及他的生活情趣,有些文字可能会颠覆世人对金岳霖的印象,读起来是极有趣的,也带有一定的传奇性。

  余世存的《非常道2》保持了最初的叙事风格和思考方式。该书有一个副标题: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看上去像是要来一番宏大叙事,但打开书,第一章写“饮食”,第二章写“男女”,读起来妙趣横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由此也不难体会他的世界眼光和博大胸怀。他的叙事和编排都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笔记文体,作者在这里尽情发挥了这种文体的优越性,短小精悍,微言大义,言已尽而意无穷,随便翻开一页,读上一段,都可以引发无尽的联想。

  关于马克思的议论和流言很多,但说老实话,无论是捧马克思的,还是骂马克思的,都对马克思少有了解,没读过几页马克思的书,对于围绕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展开的争论,也所知有限。《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试图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弥补我们长久以来的缺失。作者罗列了十种在西方最常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并试着一一反驳这些批评的错误之处,他甚至希望能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那些不熟悉马克思著作的朋友了解马克思的思想。有这种愿望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最愚蠢的一代》也是一本颇有意思的书,他试图印证一个简单的道理,今天未必胜过昨天,新的未必强于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未必都是人类的福祉。不过,这个道理虽然简单,却由于进化论的深入人心,人们还是习惯寄希望于未来,所谓“口诛笔伐任何30岁以下的人是愚蠢的”,就是相信未来可能带来的新的变化,一定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更说明了读这本书的必要性,你可以怀疑作者叙事的准确性,你却回避不了他所指出的严峻的现实。作为一个人,他们可能更聪明,更积极,但作为一代人,却无疑是“最愚蠢的”。

【社科书籍课外必读书目推荐】相关文章:

社科论文写作规范01-04

必读的名言警句12-17

必读的面试经验02-05

现代企业管理书籍推荐排行榜07-25

成人高考临考必读12-20

生育保险报销必读攻略08-16

必读会计资格考前冲刺04-11

关于书籍作文02-23

职场必读的求职小故事11-08

HR必读的寓言故事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