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手抄报2016
今年4月23日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鼓励人们阅读,以及纪念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4月23日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特殊意义。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于1616年4月23日逝世。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著名作家也都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
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2001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今年“世界图书首都”为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市场】 教辅、考试书在书店里卖得火
“这本三年级语文的教辅书咋卖?”4月19日上午,在济源市一家书店里,一位家长正忙着给孩子挑选教辅书籍。“孩子这段成绩不咋好,自己又没法辅导,只能买点辅助资料,让孩子好好学学。”
记者在书店里观察发现,购买教辅书及考试书的家长们居多。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家长,大家均表示为孩子买的大多是教辅书,课外读物相对较少。“课外书对学习考试没啥帮助,而且现在竞争激烈,想上个好学校就得多学,多看点学习资料。我也想让孩子多看些课外读物丰富阅读,但为了学校和学习成绩,还是少看的好。”一位已经选好教辅书的家长无奈地说。
书店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就销量来说,名著类、文学类的课外书籍确实敌不过教辅书。课外读物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而对于教辅书来说,只要家长选中了就会买。”此外,在课外读物中,低幼龄儿童书籍销量相对较好。
【调查】 忙工作、忙生活,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很多市民都表示,天天都在忙着照顾家庭、照顾孩子、忙着工作,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读书一般都在夜里,睡觉前只要有空我就会读一会。”市民刘先生说,他的读书时间不固定,一本书半个月还没看完。
市民左先生喜欢看书,“我最近买了十几本书,但没有时间看,而有时间看的书也是工作需要。”一位曾经在邮局送过报纸杂志的市民说,他最怀念的就是以前,工作之余阅读各类杂志期刊,有时甚至忘了吃饭。“如今,读书的时间锐减,有些书只是浅尝辄止,大都是有头无尾。”让他疑惑不解的是,这个时代是不适合读书了,还是我们自己不想读书了呢?
随着人们读书时间的减少,图书销量也在慢慢降低。“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书店里的生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书店里一名工作人员说。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年轻人选择的.读物多是报纸、杂志等“快餐式”读物,而且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上阅读、浏览。
【变化】 以前买书看,现在上网看
傍晚6点左右,市民小李下班之后,和往常一样走向不远处的公交站台,正是出行高峰,公交车上摩肩接踵,阅读成了她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不过,小李从包里拿出来的不再是厚厚的书本,而是手机。在公交车上和日常生活中,和小李一样爱看电子书的市民不在少数。
市民小海自从购买了一部平板电脑,就不再买纸质书了。“把自己喜欢的书都下载到平板电脑上,走到哪,看到哪。”说着小海就拿出平板,翻看着小说。“电子书环保,携带也方便。这是我主要的读书方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读书的途径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和市民小李、小海一样,很多市民逐渐从买书看,变成上网看。
【回忆】 记忆中的“文化书店”去哪儿了
不少人还记得济源街头那家“文化书店”。
“记得它是在源园附近。”市民刘先生说,“它不仅仅是家书店,还是我们年轻时一段记忆,伴随了我们青葱、懵懂却又充满向往的年纪”。
十几年前,他和一群热爱文艺的少年不约而同地走进文化书店。“那家店里,没有现在所谓的教辅图书,都是一些社科、文学类书籍。”刘先生说,可不知从何时起,文化书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至消失,他一直想知道,“记忆中的文化书店去哪儿了?”
此外,还有很多市民回想起“贝塔斯曼书友会”。“加入书友会只需每个季度购买一本书,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向会员推荐图书。”市民吴先生说,“记得那时候,收到贝友会的那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图书目录,是很自豪的一件事儿。”
【书店】 都是网络惹的祸
“都是网络惹的祸。”开了十几年书店的杨女士无奈地说。曾经,小区附近只有她一家书店,生意很火爆,但近几年来却一直走“下坡路”。“一方面是价格便宜的网上书店增多,另一方面就是市民读书途径发生变化。”她说,不少市民读书途径从“纸上”转移到“网上”,到书店买书的人逐渐减少。
此外,记者在沁园路上一家书店里观察发现,书店的四周坐满了看书的人,有小孩有大人,但真正掏钱购买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前,如果不买书,读者长时间在书店里看书,会很反感。但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他们只能做好服务。“只要到书店里,不管买不买,不管看书看到啥时候,我们都不会撵。”此外,他还表示,自己也准备涉足网上书店,采取多元化经营等举措。
市民阅读模式的改变,不仅让书店经营者寻求改变,图书馆也在不断改进。“我们每年都会购买两万种电子图书,现在有专门的期刊数据库,市民可以在济源市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上下载阅读。”济源市图书馆副馆长李东方说,为了适应数字阅读的大形势,图书馆不仅引进了电子阅读的浏览器,而且还购买了电子图书。
李东方说,虽然增加了不少电子阅读的产品,但他发现,纸质书籍阅读还是占据大多数的市场。“使用电子浏览器阅读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像一些老年人或者是中年人,还是喜欢看纸质的书籍。”
一位满头白发、戴着眼镜在图书馆里阅读书籍的老先生说:“以前看书会在旁边圈圈点点,甚至会写上当时的感悟,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他说他还是喜欢读纸质书籍。
【措施】 图书馆引进电子图书
【数据】济源人偏爱“文学类”
“很多年轻人看得最多的就是励志类书籍,小孩子们喜欢阅读漫画、儿童读物类书籍,老年人则相对喜欢阅读健康类书籍。借阅量最大的是文学类书籍。”李东方说,他经常分析借阅书籍的数据与读者年龄层次、知识层面之间的关系。
李东方告诉记者,“世界读书日”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散落在地球上各个角落里的人,加深对文化的重视,让更多的人去阅读书籍。
李东方分析,2011年,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平均阅读4.3本书,而以色列人每年平均阅读64本。“咱们国家图书阅读量几乎是最低的,希望更多的人喜欢阅读,享受阅读。”
【活动】读书日当天,来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吧
4月23日,将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开展相应的活动。济源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当天上午九点三十分,《济图讲堂》第43期《经典的智慧——2014年“书香济源”活动专场》将在济源市图书馆一楼东报告厅开讲。读书日当天,来聆听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老子学会秘书长、《王屋山道学研究》执行主编闫合作智慧的声音,感受文化的力量吧。
此外,当天济源市图书馆还将开展“网络书香,掠美瞬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摄影展。以此来倡导大众阅读,呼吁社会关注,定格感动瞬间,展现阅读魅力。同时,在4月23日~4月25日,图书馆二楼大厅将开展少儿新书展览活动。
【倡导】 世界读书日,看本书吧
在物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不少人扪心自问: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仿佛成了一个奢侈的愿望。
“不读书,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读书的人,能从每本书里看到这世界的不同侧面,学识与情感都在阅读中丰厚。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爱好读书的一位书友说,开卷有益,无论在啥时候,都要多读书、读好书。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相关文章: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08-18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10-21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201708-16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资料09-25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读书格言08-18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设计201608-17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2016高中08-17
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图201608-17
世界读书日的手抄报的资料参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