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迎新年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时间:2023-02-06 11:25:50 如意 手抄报 我要投稿

迎新年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对手抄报很是熟悉吧,手抄报除报头按内容设计、绘制外,每篇文章的标题也要作总体考虑。那么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迎新年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迎新年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新年的由来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大家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大家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大家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大家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大家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中华过年习俗还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国家,他们与我们以相似的方式庆祝新年。

  迎新年诗歌

  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

  一杯烈酒

  盛满酽酽的乡愁

  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

  漂泊的游子

  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

  我所热爱的少女

  已经久未谋面

  仿如故园里微微颤栗的蛛网

  默默地长成了蚕茧

  趁春风还早,我要快快赶路

  好问心爱的姑娘一声

  爱情她可会在这个春天,开出花来

  迎新年诗句

  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宋)《除夜雪》

  2、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查慎行(清)《凤城新年辞》

  3、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细。和气入、东风里。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已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入意。——赵长卿(宋)《探春令》

  4、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席振起(宋)《守岁》

  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明)《拜年》

  6、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唐)《新年作》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宋)《元日》

  8、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元稹(元)《除夜》

  9、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来鹄(唐)《除夜》

  10、元旦年年见,天涯意故长。诗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白发又新岁,黄柑非故乡。弟兄互拜处,归去顾成行。——王十朋(宋)《元日》

  拜年的历史渊源

  传说远古的时期有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大家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大家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大家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有一年,年又来到村子,大家发现它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于是又一年,当年来之前,大家在门上贴红纸,挂红灯笼,年来了,大家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发出响亮的声音,终于,年被赶跑了。于是,后来大家都有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大家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秦汉以来万千的风首朝贺。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现代多行团拜,岁末邮寄贺年片和贺年信。

  各民族新年习俗

  汉族节日—中秋节趣联

  月,那天上石头的月,人间时令的月。亘古至今,她是文人墨客的文泉诗海,写她风情万种;是凡夫俗子的爱渊愁薮,想她柔肠百结。她每一轮周而复始阴晴圆缺,都牵动着世间多少世故冷暖。咏月怀人,赏月寄情,叹月感事,托月状物。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各显神通自不消说,独秀于中华文苑的瑰丽奇葩——对联,也从来不甘寂寞。在浩如烟海的典籍宝库中,有关中秋和月的作品不胜枚举。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中秋月圆时。欣逢中秋佳节,谨奉上几副趣联妙对月下共赏。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吟出上联,当时大学士苏轼竟也被难住,是后世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出句当年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是闰八月,两度“中秋”。巧的是这年正月和腊月双“立春”,天成佳句。下联,我国传统以十干和十二支相配的“甲子”纪年,六十年循环一次称“周甲”,也称“花甲”。此联用嵌数格,意趣盎然。有一以天地两“月”属对的奇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上联“月圆”指月相之“月圆”,“月半”则指人间时令每月之半,天上“月圆”时人间正“月半”,月月如此。下联年尾指除夕,次日即新年“年头”,一夜连双岁,年年皆然。此联用复辞叠字格,巧用日月交替斗转星移的自然规律,机杼契合,慧思独到。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联写道:

  月半月圆,世上皆称月半;

  日中日昃,人间尽道日中。

  “昃”(zè),日过午,《易经》:“日中则昃”。据载,明祝元明与沈周某月十四日月下对酌。祝说:“明日月半。”沈说:“不,明日月圆”。祝出上联,沈对下联。二人相对大笑,再饮一杯助兴。遂成趣谈佳话。

  有一副以传统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对联:

  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

  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

  相传为明代高启出上句,杨基对下句。初七指七月七,民间俗称“乞巧节”、“鹊桥节”等。该联把神话中的动物“拟人化”得呼之欲出。“许我”、“约郎”两词极富人情味,把子虚乌有的神话演绎得卿卿我我温馨浪漫。

  清代李调元为官清正,夫妻恩爱,遭陷充军伊犁,经多方营救得赦回京。夫人在家备下酒菜为他接风,含泪出一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李感慨万端,即席口拈下联:“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全联情真意切,回肠荡气,读罢耳边不禁响起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令人欣慰的是李妻终于还是熬到丈夫回家。此联兼用重叠、反复、颠倒、比喻、双关等丰富的修辞方法,骈俪工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上下联末句更堪称人生箴言。是难逢的佳联。

  明初向宝,官至左都御史,自幼聪慧。幼年读书时,老师出句,向宝对句: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上联将天上日月喻为天地双目,光照天下,俯视人间;下联则将“万卷古今”比作圣贤慧心结晶,励志自勉效法贤哲。落笔铿锵,气度非凡,奇思妙构,奥义深蕴。

  历代与“月”字有关的“析字联”往往引人入胜。如:“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日月为明分昼夜,女生合姓别阴阳”,“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等,均并字精当拆合有致,可视作闲情逸趣的文字游戏。

  许多园林名胜以“月”入联而增色不少。苏州沧浪亭一联曰:

  “千朵莲花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

  清末林则徐为镇江焦山水晶庵题一联:

  “山月不随江水去,天风时送海涛来”

  其中是否也折射出林则徐刚正凛然品德的影子呢?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节日—过小年

  农历十月初一小年,或称为羌年,是羌族自己的传统节日。羌族十分重视过小年。届时,全寨停止劳动,由巫师宰牛杀羊,祭祀天神;要请4个人抬着白石神,遍游全寨,有的人家,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和小鸡等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有的地方神林里请巫师跳神,杀祭羊,将羊血撒在神坛前;羊肉分给各家带回食用,再邀请亲友喝咂酒跳锅庄和唱歌,表示庆贺一年劳动的收获。羌族过小年,欢乐三五天不等。春节。羌族也过汉族的春节,这既体现了羌、汉文化的交融,也成为羌族文化向农业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从农历十二月下旬起,就杀年猪、祭祀白石神和祖先,吃团圆饭,过春节的活动,连续不断。除夕晚上要守岁,正月初一忌出门。初二始拜年,先拜祖先,再拜老人,然后外出拜亲属好友。初五到初八,全寨人聚会喝咂酒,唱歌跳舞,欢庆一堂。此外,诸如清明、端午、中秋等汉族的传统节日,也为羌族所接受,并作为自己的节日文化而传承着。成年礼。又叫冠礼,是羌族文化史中,颇具特色的部分。旧时,羌族男子要举行盛大的成年礼仪。八月间即请巫师来家兴法,祛除不祥。到十至十二月,才择日举行成年礼。届时,受礼人穿戴新衣帽,亲友们围火塘坐。一位巫师执挂有纸制始祖像杉杆,让受礼人向像下跪。另一位巫师将白公羊并系五色布条,围在受礼人脖上,代表始祖所赐。接着,巫师和受礼人都跪祝始祖保佑。然后,由族长讲述祖先的历史,再由巫师念经,祭祀家中诸神。当祭羊神时,有着特别的内涵,用一只鸡和活母羊;祭后,这只母羊便如同家人一样,赐给一份始祖的赠品,并将此羊养老至老,不得宰杀和出卖,称之为“神羊”。祭仓神时,则由受礼人的母亲主持。祭屋顶上的白石神时,所用的白羊要挖心,黑羊则要宰杀。

  京族节日—迎神节

  在哈节的前一天,村民们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把本村信奉的诸神灵请进哈亭。这一天,有的村还举行盛大的斗牛活动。斗牛结束后不论胜或负都拿来宰杀煮食。斗牛是揭开哈节的序幕,山心岛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无论你在哪里做买卖,八月初十也要回家看斗牛;尽管你的买卖繁多百过头,八月初十也要回家看斗牛。”

  佤族节日—佤族拉木鼓节

  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动的时节。节日头一天,头人和“魔巴”(祭司)带人乘黑夜赶到事先选好的高大红毛树下,举行祭祀(献祭、驱鬼、念咒祈祷)后,“魔巴”挥斧砍几下,然后由其他人连夜把树砍倒,捡三个石头放在树桩上,意为给树鬼的买树线。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断树干,凿出鼓耳,系上藤条。第二天清晨,全寨男人老幼身穿盛装,上山拉木鼓。魔巴右手举树枝,领唱“拉木鼓”歌,指挥众人协调动作。人们在木鼓经过的地面撒拨水酒,拉木鼓的男人一边拉,一边歌舞,其他人或呐喊助威,或送酒送饭。把木鼓毛坯拉到寨门外停放两三天。“魔巴”杀鸡祭祀,然后才把大对干拉到木鼓房边场地上,交给木匠制作。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挤在一起,据说是谈恋爱的好时机。一边拉,一边歌舞、逗趣,要闹很久。木鼓做好试敲满意,人们把它抬入木鼓房后,再次狂欢,人们合着鼓点,跳起粗犷的木鼓舞。

  傣族节日—泼水节

  在西双版纳,每年的傣历6—7月间(公历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历新年。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因在新年中有一隆重的泼水活动,因此人们把傣历新年通俗地称为“泼水节”。

  傣家人过新年,传统的过节时间一般是3天(有时为4天)。第一天称为“表”,相当于阴历的除夕,各家各户要打扫卫生,准备年货,全家团圆吃年饭。第二天称为“脑”,这是个多余的日子,既不计算在旧年内,也不计算在新年中,习惯称为“空日”。

  传说,这天就是恶神捧玛点达拉乍头颅腐烂之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位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为了将傣历新年的节庆气氛逐渐推向高潮,泼水活动往往被安排在最后一天举行。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说这天是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这天要举行"赶摆"、放高升、划龙船等重大节庆活动。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州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来临之前,每个傣族家庭都要缝新衣,买新伞,备办节日用品。每个村寨都要制作高升、礼花,还要打造龙舟,开展划船训练和歌舞训练。

  节日来临,要杀猪宰牛,准备丰盛的年饭宴请亲朋好友。节日期间要举行隆重的放高升、划龙船、堆沙、斗鸡、泼水及大型文艺歌舞表演等活动。节日气氛十分浓烈,活动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民间有个伤感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捧麻乍的天神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并把这一规定交给一个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捧麻点达拉乍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早把捧麻乍的告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他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庭找到天王英达提拉,诉说了人间的灾难。经天王准允,他飞往天塔——塔金沙朝拜时,不填撞倒了一扇天门,压死在天庭门口,那一天,正好是傣历五月十五日。

  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佯装去找捧麻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为了清除人间的灾难,她们决定大义灭亲。

  从此之后,七姐妹对父亲百依百顺,深得父亲的欢心。捧麻点达拉乍见女儿们如此听话,感到非常高兴,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他告诉七个女儿,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

  藏族节日—娱驴节简介

  娱驴节,藏语“般古昂”,直译为“毛驴叫”,意译有“毛驴撒欢”、“毛驴痛快”的意思,因为毛驴往往在亢奋愉快的时候,才直着脖子“昂昂”大叫。

  在祖国西南边唾的西藏自治区,离拉萨不远的泽当县,每年5月春暖花开之际,形成了自发的娱驴节日喜庆活动,这天藏民们用青棵酒、酥油茶喂毛驴,让毛驴休息一日,以示慰劳。泽当利用这天举办娱驴节骡马交易会,不远千里,赶驴参加交易;同时举办物质交流大会,为春耕牧民提供生产工具、肥料。

  泽当娱驴节,藏民也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祈祷人寿草丰、牲畜兴旺。戏剧、舞蹈、赛马竞技活动也随之而来,并对外开放,欢迎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访问。利用传统节日,赋予新鲜内容,活跃城乡经济,加快建设步伐。

  迎新年标语

  1、展翅翱翔,激情飞扬

  2、新语心愿

  3、梦想从这里放飞

  4、新——起点,新——梦想

  5、以心迎新

  6、青春、未来

  7、梦的绽放

  8、欢度春节,祝福万家。

  9、迎新生展风采创和谐

  10、1+1我们更给力

  11、青春,梦想,起航

  12、把好燃放安全关,节日喜庆合家欢。

  13、心连新,梦飞YOUNG。

  14、燃烧激情,释放青春。

  15、亮中华之风,展科院之彩

  16、五湖四海聚科院,努力拼搏创佳绩。

  17、成青春之梦,创青春辉煌。

  18、激扬青春,绽放精彩。

  19、科院喜迎春,舞台炫青春。

  20、舞动青春,光熠文传。

  21、炫动青春,舞动科院。

  22、欢聚一堂畅想青春。

  23、相聚在今晚,奋斗在明天

  24、汇科院梦想,让青春绽放。

  25、杨帆科院魂,求索中国梦。

  26、激情元旦,绽放梦想。

  27、思风华科院,书时代青春。

  28、歌声聚科院,舞动撼神舟。

  29、辞旧迎新,科院辉煌。

  30、燃烧激情,释放青春。

  31、风华又正茂,活力在科院。

  32、成青春之梦,创青春辉煌。

  33、激扬青春,绽放精彩。

  34、歌舞载青春,梦想筑文传。

  35、跃动青春,光辉文传。

  36、青春扬帆,温暖前行。

  37、党辉耀我新,梦想扬科院。

  38、舞动三科,大地飞歌。

  39、舞出我梦想,三科创辉煌。

  40、展科院魂,圆中国梦。

【迎新年的手抄报内容资料】相关文章: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内容11-28

感恩的手抄报内容资料02-07

冰雪手抄报资料内容10-02

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07-18

读书的手抄报资料内容08-01

科技资料手抄报内容10-01

法制的手抄报内容资料07-23

手抄报消防内容资料11-14

母爱手抄报资料内容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