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油田实习的总结
第1篇:胜利油田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此次,我报名参加中央团工委组织的“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胜利油田调研实践活动,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真实了解基层情况的想法前去调研实践。
虽然调研实践只有短短的5天,但是我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首先要说一下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我们小组有5个人,来自5个不同的部门。
开始我还想,石油开采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隔行如隔山,不如让专业对口的人来调研。
后来我发现外行也有外行的好处,可以从别的角度发现问题。
我们此次调研的落脚点在胜利油田的胜利采油厂,驻扎在胜利采油厂三矿16队。
胜利采油厂是胜利油田最“老”的采油厂,比较具有代表性。
“老”采油厂有着光辉的历史,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
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鼓舞着石油工人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如今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当年的精神更显得尤为可贵。
“二次创业”是因为“老”油田,面临着“新”难题。
此次调研,改变了我之前对石油开采的想象。
石油储量是一回事,能开采出来的量是另一回事。
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采收率,国际上石油采收率也不过50%。
胜利采油厂经过50多年的勘探,资源探明程度高,“找油”的难度增大;找到的油藏的区块变小,品位变差;在现有的油井开采方面,采收率高,已超过40%,综合含水高,已超过90%,这意味着开采出来100吨液体,只有几吨是原油,开采成本加大。
另外,原油生产还有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年自然递减率,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是产量一年比一年少。
胜利油田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肩负着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年稳产2700万吨。
能连年完成这个任务,实属不易。
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进行为期40天的“上产”工作。
“上产”也是他们的术语,简单讲就是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使石油产量上去。
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工人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工作。
“上产”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长远、持久的难题还需要新办法、新思路。
胜利采油厂,继而扩大到整个胜利油田,采取的制胜法宝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管理,二是科技。
同时胜利油田还着眼于未来,开辟新阵地。
不仅在新疆进行勘探开发,而且还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找油、采油。
管理真是一门学问。
我在这里听到最多的词是“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还延伸出了“精细油藏研究”。
精细油藏研究是在找油、挖潜方面进行突破,层中找层、水中找油、油水过渡带挖潜,形象地比喻是“拿着放大镜来找油”。
精细管理细分为11个方面,其中在井组管理方面,在精细分析每口采油井的情况后为每口井量身定做了管理策略,做到了“一井一策”。
从管理者到一线工人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向精细管理要产量、要效益,努力挑战采收率极限,挑战管理极限。
这让我十分敬佩。
科技在胜利油田实现高产稳产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多年来,胜利油田坚持依靠科技求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油”和“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
调研实践期间,从上到下对科技的重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油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职工技术创新的规定,不光有精神奖励,对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还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
这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我们采访过油田上的一位“技术大师”王天正,他原先只有高中文凭,但是他爱动脑筋,爱钻研学习,爱搞发明创造。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学了多门大学专业课程。
他先后取得了70多项革新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能够直接应用,解决生产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他说,他搞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都是为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他从来不为了创新而创新。
光他发明的“快速修井系列”工艺技术每年就为油田节省上千万。
相比他为油田作出的贡献,油田给他的奖励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他从不计较这些。
因为他心系油田,盼着能给油田多做点贡献。
此次调研实践,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艰苦。
说实话,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已经算是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了,太艰苦的地方没敢让我们去。
就是这个“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已经远离市区,紧靠村落,周围都是盐碱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油气。
干的.都是体力活,弄得衣服脏兮兮的。
就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我们所在的是采油厂,听他们讲,搞勘探开发的更艰苦,野外作业,没有人烟,一干好几个月。
我接触到许多个一线工人,都是那么的朴实。
还有一件事情就有点摆不上台面了。
我们第一天去现场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井口都被铁丝网包围着,铁丝网开设的小门被一把大锁锁着。
我以为是为了防止牲畜靠近,一问才知原来是为了防“油耗子”偷油。
相对应的,管理上也有个词叫“综合治理”。
当地居民中有些人以偷油为职业,成为“油耗子”,给油田的生产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针对这些人,“防”和“打”是必要的。
但是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想法解决,比如村落整体搬迁出生产区域,当然能和谐共处最好。
现实的情况是复杂的,有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有很多是坐在办公室想不到的事情。
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很有必要。
这次调研实践,不仅让我在知识上有了收获,而且让我在精神上,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上,有了较大收获。
我想,此次调研实践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精神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第2篇:大学生油田实习总结
大学毕业后便加入了胜利油田经济开发研究院这个充满温情和活力的大家庭,成为胜利油田的一名新兵。
从7月份至今工作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领导和同事们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安排我参加了这次生产实习。
使我对胜利油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在思想上也有了巨大的转变和提升。
下面对这次生产实习的主要收获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汇报如下:(一)全面了解生产流程,提升了对原油开采的认识。
半个月的入厂教育培训使我对胜利油田有了一些片段式的了解,这次以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实习则真正解决了我对“原油究竟是怎样开采出来的”的疑惑:如何定井位,怎样打井,怎样出油,怎样采油以及采出的油气如何运输,这些问题我们分别在物探公司和物探院、钻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和采油厂找到了答案。
通过生产工艺的学习,使我对胜利油田的生产情况、技术装备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原油开采如此复杂和高难度的工艺也令我大开眼界。
在胜利采油厂二矿注聚队,以聚丙酰胺为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驱油的三次采油甚至在将来可能使用石油磺酸盐进行的四次采油工艺让我印象深刻;在临盘采油厂,“立体分析,过程控制,精心培育长寿井”的长寿井培育工艺,以及免修期长达16年6月,被称为“长寿井之王”的L2-N20井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都是我在实习之前闻所未闻,想象力所难及的。
(二)全程体验胜利文化,加深了对企业管理和改革的认识。
我对“胜利油田”这个名字是熟悉的,但对“从创业走向创新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却是陌生的。
在这次以生产实习为主的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通过座谈、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切身感受到了新时期胜利精神在公司不同单位以及各个基层单位的生机活力。
针对油田企业的独特特点,各个单位全力企业经营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在黄河钻井五公司,我们感受到了他们“选准目标,遵从规矩,攻坚啃硬,科学进取,不达目的不罢休”为的钻头精神;围绕“钻头”抓好“床头”、“灶头”、“人头”的管理理念; “学习自觉化、管理精细化、创新群众化、生产安全化、操作标准化”的“五化”和谐班组创建标准形成的彰显企业个性的钻头文化体系。
在号称“铁军”的胜利井下作业公司,井下大修4队“坚韧、勇猛、团结、超越”的团队精神,以及“猎物没有大小之分,市场没有远近之别”的市场理念和“猎取食物靠的是速度和耐力,赢得市场靠的是实力与信誉”的竞争理念,“打造实力超群的金牌狼团队”的共同愿景、已经成为所有干部职工的共识。
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这种充满生机活力、上下齐心的精神面貌非常令人振奋,“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深入人心。
(三)全面感受创业艰辛,改变了对自己的定位。
无论是在物探还是采油,无论是在井场切身感受还是在办公室的座谈,我们都切身感受到胜利油田一线工作的艰苦。
在远离基地和人群的物探公司236队,我们看到了职工在狭小的船舱里的居住空间,到处充斥着汽油和发霉的气味,还有长达好几个月不能回到陆地的孤独的生活;在钻前公司井架拆装的现场,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职工们都必须在高空作业按时完成工作,尤其是夏天,井架炙烤后的温度高达六七十度,他们只能把冰块放在安全帽里降温消暑;在河口采油厂四矿4队,在 “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鸟无树做窝,人无阴乘凉”大王北油田,无论刮风下雨、风暴潮侵袭,职工们都用自己的青春和誓言坚守自己的岗位,巡井巡管线,保证了滚滚原油汇入原油库,输入祖国建设的大动脉中。
这些艰苦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也诞生了一大批英雄楷模,有几次与生死线擦肩而过的国梁,将自己的生命和热情全部奉献给石油的王为民,还有更多默默无闻始终如一地守在自己岗位上的英雄们,也正是有不畏艰难,“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也正是有他们的坚守和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优良的办公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临盘采油厂的大学生座谈会上,我看到跟我一样大学毕业来到油田,却到生产一线工作的同学们,他们也一样秉承不畏艰难的精神,扎根一线,苦练本领,迅速完成了由学生到职工,由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转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中间,有人在管理局 “金钥匙”技能大赛上获大奖,有人成了队长、指导员,挑起了一肩重任。
和他们相比,我是幸运的,一开始就有经济开发研究院这样的高起点来工作,有这么优良的办公环境,领导和同事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关心和支持,虽然已经工作三个月,但是自己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实现由学生到工作者的转变,在业务工作上仍然有些学生气,这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也应更加努力工作,谦虚学习。
(四)全身心素质锻炼,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素质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以及在同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现在从事的科研工作,更需要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3篇:油田实习报告范文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虽然对胜利油田的生产情况和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也深感时间仓促,对生产单位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对基层工作的情况了解不够具体,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机制的分析不够透彻。
这些都是做企业科研的大忌,因为对实际“有形”的生产现状了解不足不全面,便更难理解和达到 “无形”的企业科研结论和经济管理决策需要的高度和深度。
另外,通过实习我也深深感觉到,不懂得一线工作的艰苦,没有基层实践的经验,就不能称为合格的胜利油田工作者。
因此,希望如有机会,可以真正深入基层,全面了解基层建设和职工生活工作情况、掌握石油技术,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胜利油田人。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和改进:
首先,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从思想上转变对工作的认识,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注意观察和思考,注重对资料的积累,多多听取他人的见解,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做好当前工作做足充分的准备,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其次,要不断了解石油的行业的现状,努力学习石油知识,弥补自己对石油工业了解不足的问题,同时深入基层,抓住一切了解基层的机会,加深对一线人力资源工作的认识,将自己所学知识同胜利油田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自己科研工作同实际的结合程度,加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胜利油田人才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
同时,还要多读理论著作,多写多练,尽快改进自己从学校带来的“学院派”的写作和思维方式,将自己进行企业科研的能力尽快提升。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切地感受到胜利油田45年来的开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的成绩,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但获得的收获是无可比拟的。
实习使我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些幻想,培养了自己的工作信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报告时间有限,这只是我个人体会中的一部分,但实习体验必将成为今后工作的巨大动力。
最后,再次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实习和发言的机会,感谢我们的领队杨总一路来的细心安排,感谢未能到场的兄弟单位的支持,使得这次实习能顺利圆满地完成。
我一定认真工作、勤奋学习,早日成为符合经济开发研究院要求的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