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专业实习生毕业实习总结
为期两周的毕业实习,让我深刻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院老师精心为我们组织了讲座和两个水厂的现场参观,本次毕业实习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受益匪浅,增长了的见识,打开了视野,从实习中明白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为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观新开河水厂
新开河水厂采用的是传统工艺:取水泵站→混凝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库→吸水井→送水泵站。排水排泥池→污泥均衡池→污泥浓缩室→泥饼外运。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大,主要用于混凝、沉淀。
在平流沉淀池进水口设置多处加药点,投加混凝剂,使原水与混凝剂混合,经过反应形成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池,由于断面突然扩大,流速骤降,絮凝体积自重而不断沉降。投加的混凝剂比较常规,分别为三氧化铁和聚合氯化铝,通过比例投加混凝剂,通过水里搅拌和机械搅拌两种搅拌方式进行反应。
搅拌后的水流入反应区,反应池类似于隔板反应池,内部有廊道,分为上下层,底层为往复式廊道,类似于曝气池廊道;上层为螺旋式廊道,廊道设计越来越宽,流速越来越慢,保证水流稳定,水由内向外流,主要目的增加水停留时间,使原水与混凝剂更加充分地反应。
每个平流沉淀池上设有排泥车,定期进行排泥,保证沉淀池内水体、水质的正常运行。平流沉淀池设在室外,因为气候问题,冬季会导致池内水面结冰,导致沉淀池无法运行,所以,该厂在沉淀池内设置了溶冰管,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该厂滤站采用双阀滤池,滤池组数24组,单池面积84米2,过滤总面积2016米2,设计水量为55万米3/日,该滤池为双层滤料,上层为无烟煤,下层为英砂石。设计滤速10m/h,工作周期12—24小时,冲洗强度13一l5L/(ms)。滤站中部底层为水泵间,其中反冲洗水泵三台,真空泵四台,排水泵两台。
水经过滤后,水中悬浮物等杂质进一步去除,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液体投加,这种投加方式较为安全。
参观津滨水厂
津滨水厂采用的是现代工艺,该厂工艺为:预臭氧→高密度沉淀池→气水反冲洗砂滤池→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全厂采用无人现场管理,全自动化管理,大大减少了人力,其设计采用开放的集散型控制系统,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安装维护简单。
调节池一方面可以进行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降低原水浊度,另一方面在水质恶化时,可采取紧急措施,排泥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挖出的污泥通过排泥管进入污泥调节池。前臭氧接触池分上、下两层,内设圆形接触池用于臭氧与水接触反应。
高密度沉淀池分为三个部分:反应池、预沉池浓缩池和斜板分隔池,其特点是在反应池内能形成较大块、密实、均匀的絮凝体,并以较快速度进入预沉区域当进入较大面积的预沉区,絮凝物流入速度变慢,以免造成絮凝物的破裂和涡流的形成,使大部分悬浮固体在该区域沉淀。
锥筒形状与持续刮泥相结合,提高了沉淀絮凝物浓度。水厂共设置两处加氯点,第一处设在高密度沉淀池后絮凝池中,根据原水氨氮浓度,按最大流量工况和最小流量工况设计投氯量;第二处加氯点设在清水池进水口,共两点,在最大和最小流量工况设计加氯量分别为1.6mg/L和2.5mg/L,控制出厂水总氯在1.2—1.6mg/L内。滤后加氯采用复合环控制方式。
混凝剂采用三氯化铁混合液或三氯化铁原液,助凝剂采用PAM,在夏季高藻期投加高锰酸钾作为预氧化剂,考虑出厂水的化学稳定性,水厂投加固体氢氧化钙作为调值剂。该水厂在强化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设置预处理设施,增加深度处理,对滤池反冲洗水进行回收,回收水池及反应沉淀池排泥均排至污泥调节池,再经浓缩池浓缩后送至离心脱水机脱水,脱水泥饼外运填埋。
室内给水工程讲座
设计院设计人员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室外给水工程的工程规模及工程内容,并且以生活中的`案例来给我讲解所有有关的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短暂的两周实习,让我有很多收获,每一点知识和经验都是在生活工作中慢慢地积累,我们现在在课堂上的学习的东西都是理论性的,对于我们没有经过实践的来说,只是抽象的知识,不容易理解把握。
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主动求知,探索钻研,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敢于去磨练自己,挑战自己,造就自己!
【环境专业实习生毕业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毕业实习生自我总结01-16
毕业实习生个人总结09-12
医学专业实习生实习总结报告01-15
机械专业实习生的总结报告01-21
实习生实习总结04-24
2022毕业实习生实习心得03-24
实习生总结09-05
法学专业毕业实习总结09-09
会计专业实习生实习目的01-22
医学实习生实习总结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