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生暑假兼职实习心得

时间:2022-09-26 13:53:21 实习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暑假兼职实习心得

  中国一般不实行兼职的政策 ,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允许职工在完成8小时工作任务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允许教师、科技人员、律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并取得相应的报酬。

大学生暑假兼职实习心得

  大学生暑假兼职实习心得范文一:

  转眼间暑期实习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个月来的实习工作,我对工程维护部的工作多了一分了解,对中国移动人的工作精神多了一分赞赏,对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多了一分认同。

  7月中旬,我和另外4位实习生一起,开始了在工程维护部的实习生活。第一次见到我的导师*主任是在工维部的季度工作总结会议上,他的发言中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很有威严感觉不易接近。下午*主任给我布置实习任务,我又感受到他高效、严格的行事作风。他在安排了实习课题之后向我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要完成一个word文档以及一个ppt作为实习课题的成果,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把所有的工作拖到实习要结束的时候再做,最后要求我认真对待实习课题,不能落在其他实习生后面,有问题积极请教同事。我将这三个要求默默记在心里然后开始了我的暑期实习。

  由于*主任工作很繁忙,我在实习期间大部分都由基础维护班的**班长负责。初到工维部,为了让我感受工作氛围、充分了解工作内容,班长让我参加了基础维护班参与或组织的各种会议,还在代维检查的时候带我随行。从班长的介绍和工维部的材料中我了解到,中国移动江苏省公司将设备和线路的维护与故障处理下发到代维合作单位完成。而我实习所在的基础维护班就负责对**地区的代维工作进行管理,即对各代维合作单位进行合理分工,对其工作成果进行考核打分,并深入代维合作单位内部协助管理以提高代维工作质量和效率。

  除了日常的检查和打分,基础维护班每周召开例会与各代维公司代表沟通工作情况,省公司网络部召开全省代维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代维管理工作进展进行总结并协调各地市的代维工作稳定发展。基础维护班还要召开月度工作通报会议,通报各代维公司的打分情况以及现金奖惩情况,对工作较突出的公司提出表扬同时对工作较差的公司提出整改意见。此外,工维部每个季度会召开季度工作总结会议,向各县区分公司负责人通报工程维护各方面工作的季度打分与工作展望。此外,基础维护班的同事们要经常到各个县区检查代维工作情况,对代维驻点的工作环境、资产配备情况以及各个专业的维护情况进行抽查打分。

  在参与了基础维护班的大部分工作并且大量阅读了代维管理资料之后,我的实习课题《一体化代维管理提升》完成得很顺利。课题报告围绕**地区代维管理存在的几个短板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首先,针对一体化代维缺乏清晰的组织架构的问题,报告从巡检维护和故障处理两个角度探讨了组织架构的优化。其次,针对代维考核办法和模式不完善的问题,报告结合**分公司的成功经验介绍了代维考核办法和模式的优化方案。最后对于自维人员和代维人员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提出了可以改善这一问题的若干措施。

  实习期间我感受到工维部同事们每天工作的忙碌,体会到移动员工对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台风来临前,工维部进行了全面的防汛物资整理,加强全市地区的设备维护力度,充分做好通讯故障的应急准备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基础维护班的同事们不断探索一体化代维管理的最佳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并在全省代维管理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移动的员工们这种履行责任、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内涵。

  在实习即将结束之际,除了对工维部工作的恋恋不舍,我更期望得到中国移动的正式工作机会,期望在我心向往之的企业中认真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大学生暑假兼职实习心得范文二:

  临开学前,我在大连日报文教新闻部实习三周。实习时间并不长,每天也不如想象般的“朝九晚五”,有采访就可以不去报社,有时上午采访完下午就可以回学校写稿。虽然时间很灵活,工作也比较轻松,但我却一直很紧张,时刻记着骐哥说的要把自己看成一个“社会人”,用准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生怕出现错误。

  第一次接触真正的新闻工作,除了和小芳姐写高校战线新闻相对熟悉外,对于其他战线新闻常常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也不知道侧重哪些方面,要求多少字数。还好文教部众美女姐姐们都和蔼可亲,带着我出去采访,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应该怎么写,让我收获颇丰。在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也收获了很多经验,现在把在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感悟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原来觉得起标题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只要把新闻事实交代清楚就可以了,所以我起标题往往是“XXX举办XXX”、“XXX学子XXX”,这样虽然不出彩,但也不犯错误。而在实习期间的第一篇稿件就改变了我的看法。

  当时小芳姐让我去采访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社区服务老人的新闻,得益于平时在校园里采访了大量类似的新闻,采访过程非常顺利,把事情了解清楚,该问的问题问明白,就回学校写稿子了。

  我自己起的标题是《大医学子进社区为老人送健康》,我觉得已经挺好了(表拍我),但经过湘竹姐和编辑的修改,最后见报稿子标题变成了《“准医生”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这个标题比我的出色很多,因为它体现了新闻中两个最关键的信息。一是这些进社区的学生都在医大附属一院实习近一年,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是与普通低年级医科生不同的“准医生”;二是“健康档案”这个概念,这些学生会在现场搜集老人病情、用药情况等,把这些情况记录在案,整理发给社区,让社区对辖区老人身体情况有基本的认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我也在新闻中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但没有想到把它提到新闻标题中。“准医生”和“健康档案”体现了这个事件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体现在了标题上,非常巧妙,而且比我之前的标题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采访细致 写作才能得心应手

  在实习过程中,第二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和秦玉姐去采访大连国际服装节的导演。因为采访没有明确的新闻点,要靠记者自己去挖掘,这就令之前完全不了解服装节的我一头雾水。秦玉姐和导演交流都是“今年还跟去年一样吗?”、“还在XXX排练吗?”之类的,秦玉姐是多年的“老文化”了,经验丰富,能跟得上受访者的思路,但我在一旁记的就非常痛苦,很多地名、人名都是硬记下来,回去再上网查;更关键的是整个采访跟下来,自己也没有明确的写作思路,最终写出来的稿子有很多没抓住重点。最终见报的稿子有整个自然段都是我认为不重要的内容,但却构成了最终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跟秦玉姐采访我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确实对一些文化名人、地名不是很清楚,有很多问题我不知道,但秦玉姐知道,我又非常内向害羞不好意思问,所以采访下来的内容就有很多是模棱两可的,没法直接用在稿件中,需要再去查证。在采访大连国际城市交响乐团指挥杜明时,他提到一个人叫钟淑芬,我当时就只是按字音记录下来,回去查了好长时间才对上号。可见,只有把采访做细致了,问题了解清楚了,不懂的问受访者问明白了,到写作时才能顺利,才不用再把精力过多花费在材料的确认上。

  善用材料 整理归纳

  跟小芳姐去采访“大连好人”时,采访对象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采访中,她把自己的材料和事迹整理好提供给了各家媒体,因为记者不可能对每个采访对象都有事前的了解,这些材料就成了记者了解采访对象、向其提问、写稿的重要帮手。但想要善加利用这些材料,却非常有难度。因为材料是受访者整理的,与记者习惯的提问思路是有一定差别的,像我,往往在有材料时比没有材料时写作更困难,常会囿于受访者的思维,而丢掉了自己的采访习惯,总觉得是在改别人的稿子,而不是自己亲自采访。

  后来和小芳姐交流,她说记者在现场的采访很重要,但是善于利用受访者提供的材料也有很大的价值。因为受访者提供的材料一定是他觉得最重要的内容,而且文字材料一定比采访到的口头材料更准确,语言也更简练。

  其实在采访中,很多时候被访者都会提供这样的材料,包括采访大连服装节开幕式导演、采访弓弦乐器演奏家路从喜……他们提供的材料包含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经历,包含了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闻点,但用的不是专业的新闻语言、结构上也与新闻有很大的差别,作为记者,就要善于整理这些材料,把这些材料结合自己的现场采访,才能写出丰满、准确的稿子。

  不能“自动过滤”信息

  这是我在采访中发现自己存在的特别大的问题,比如说在采访大连国际城市交响乐团指挥杜明。在采访中提到,杜明为人热情大方,有一次乐团里的乐手将要离团,请大家吃饭,到最后却是杜明抢先结帐,这个细节我在采访中就根本没有记录,不是没听到,而是觉得这样的信息过于“细枝末节”,根本不可能用到稿子中;然而在最后见报稿子中,这个例子却被秦玉姐采用了。在和小芳姐采访“大连好人”钟百灵时,钟百灵往届学生提到,有一次组织班级同学聚会,一听说钟百灵要来,原来都不太积极的大家顿时来了兴致,到聚会时甚至定的位置都不够坐了,这也是在采访中被我完全略去的信息,一是我觉得这个话实在是有夸张的成分,二是觉得这个东西太细节,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小芳姐在改稿时把它加上了。

  后来回想,为什么我会“自动过滤”这些材料?我想是因为,这些材料往往不是为了回答记者某个特定的问题而说出的,这些材料都是在谈话、聊天中偶然“蹦”出来的。这些材料很琐碎,甚至听上去很不入流、不入耳,有时候我甚至会暗骂“能不能说点有用的”,但有时候,正是这些材料装点了整篇稿件,尤其是在写人物专访时,这些材料往往让人物看上去真实可感、跃然纸上。

  真正的记者工作不如写校园新闻,所有活动都轻车熟路。记者会面对很多复杂的情况,从未涉猎的领域,我觉得,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该尽全力完整地记录受访者说的话,在写稿过程中再去对材料进行整理、合并,而不能在采访中就对信息充耳不闻,直接舍弃。

  我们和真正记者的差距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下湘竹姐,湘竹姐跑科技线,本没有特别多的动态消息采访,但还带我去化物所采访了一次,而且领着我在化物所“畅游”一番,但最后我在写稿子时也没能帮上什么忙。

  湘竹姐在化物所的网站上看到了一则小消息“化物所研制贻贝中多氯联苯XXXX获批国家一级物质”,于是带着我去详细了解一下。这种科技新闻采访中到处充斥着陌生名词、专业术语,作为记者,不但要了解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还得用通俗的语言把它告诉读者。采访很简单,大约花了20分钟左右,但是……最关键的就是但是,和湘竹姐回报社写稿,湘竹姐说让我先写着,但是不等我,她也写,因为科技的东西比较专业,难写。最终我写的稿子也成功印证了湘竹姐的话,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采访过程,我写的东西像是报纸内页的小消息,而湘竹姐的稿子,上了第二天的头版头条。

  当时我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夹杂着惊讶、敬佩的感情,完全相同的采访过程,为什么湘竹姐写出来的是1000多字的头版头条,而我写出来的却是能否上报都在两可之间的小消息?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把自己的稿子和湘竹姐的稿子贴到博客上对比一下,让大家看一看,我们和真正的记者究竟还有多大的差距,还有多少努力的空间。

  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

  我原来特别羡慕和敬佩钟天骐学长,觉得他各种大牛,可以去采访各种文化牛人,但轮到自己也有机会去采访心目中觉得比较牛的人物时,才发现表面的光鲜真的要付出数十倍的刻苦努力。去采访吴尊时,会因为进高端酒店无所适从,会被活动组织方因为相貌年轻拦在会场外,会坐在一推互相熟悉的记者中感到孤独无依,会面对吴尊时不敢问问题……这些困难都得自己往肚子里咽,最后换来的可能是一张上传人人的照片,一个发在角落里的稿子,一份未来和人说“采访过吴尊”的小小虚荣和满足,但这背后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看到了差距。平时积累不足,总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字功底还是差太多,意识到自己还是不够努力,还是习惯性地喜欢偷懒,喜欢拖延,还是“三分钟热血”,不够持之以恒……

  上了大三,总是彷徨,喜欢校园生活的无忧无虑,有时候甚至还像没长大般,不愿意写稿子,不愿意采访不喜欢的东西,从心底里其实还是愿意和同学们、朋友们混在一起,瞎转瞎闹,无忧无虑,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在实习中,要遇到自己不愿意采访却不得不采访的人,也会遇到今天就是不愿意写稿子,却偏偏来了任务,不得不写。

  我扪心自问,没有钟天骐学长那么努力,钟天骐学长每天早晨6点起床看大报,白天为了各种事情奔波忙碌,没事情的时候也在图书馆看书,到晚上图书馆闭馆才回寝室……这种毅力我从来没有过,只能高山仰止。

  感谢徐豪团长、感谢钟天骐学长、杨咏学姐,能给我这个机会去大报实习。也许我永远也达不到前辈的高度,但是我特别愿意竭尽自己所能,帮助记者团下一代人成长。因为在这个团里,我的新闻梦变成了现实,开了花结了果,这段经历一定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回想大二一年,我真的特别用心的在记者团努力付出,这里有我成长的印记,希望下一届记者团能出现更优秀的新闻人!

【大学生暑假兼职实习心得】相关文章:

大学生暑假兼职心得体会05-20

暑假兼职心得体会10-02

大学生暑假兼职心得体会7篇04-05

大学生兼职实习证明05-19

大学生兼职实习证明06-18

大学生寒假兼职心得02-04

大学生暑期兼职心得05-06

在校大学生兼职实习证明06-18

大学生兼职实习证明(实用)07-12

暑假大学生实习心得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