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概述
直至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并没有被纳入实质性的社会保障范畴,医疗保障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生的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公费保险和学生平安保险。
20xx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终于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被正式纳入全民医保的范畴。该《指导意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
1.基本原则:坚持自愿原则;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试点地区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学生实行属地管理。
2.主要政策:
(1)参保范围。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校(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
(2)保障方式。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3)资金筹措。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应标准执行。个人缴费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对其缴费给予补助。大学生参保所需政府补助资金,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责安排。中央财政对地方所属高校学生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办法给予补助。各地采取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按规定应由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一)、调查方法
本次采用网络在线收集数据,采取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调查范围与对象
各个高校在校大学生和在读的大学生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学生的参保情况
数据显示11%的大学生通过学校购买的商业医疗保险,16%的大学生自己购买商业医疗保险,5%的大学生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剩下的68%通过学校参加了大学生医疗保险。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参保原因中,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占68%,其余有少数是自己购买的商业保险和学校购买的商业保险,分别占16%和11%,没有参加的人数占5%。在未参保原因中,有95%的同学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5%的同学不知如何参加,进一步调查显示,有51%的同学对大学生医疗保险不了解,45%的同学对此为一般了解,只有3.5%的同学对此非常了解,这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目前的参保情况不甚了解,缺乏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在方面还有责任和义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如加强对同学们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转变一些同学的旧观念等等。
(二)学生的满意度和医疗支出情况
有些学校为了学生方便,都统一购买了保险,这让学生没有了选择的余地,65%的同学认为应该让同学们自行选择,这样才具有竞争性,有利于保险的质量。而且在参保的人有80%的人并没有享受过医疗保险。在享受过的人中只有12%人对其服务感到非常满意,28%的人感到比较满意。仅有4%的人感到不满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州的医疗保险还是比较健全的。
(三)、学生对其的评价
在对医疗保险作出评价时,有71%的学生认为医疗保险是有意义的,29%的学生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自认为身体健康,患病率低的缘故;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可以减轻经济负担,还有同学认为“花的钱不多,买个安心,万一真出了什么事,也能给家里减少一些负担,也给未来一份保障”。有些同学还认为这是一项社会福利,成年的合法公民都应享有。同时解决不同学校学生享受的医疗保障待遇差别较大的问题,利于体现社会公平。总的来说,现在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已经逐渐增强,对保险的认识也更正面一些。
四、结果与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突然遭遇意外伤害或严重疾病的事件屡屡发生,也因此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关心,经常可见众多大学生为了延续重病同学的生命,自发在学校内甚至于走上街头向行人募捐,许多新闻媒体集中策划并组织对大学生健康的“爱心活动”。在精神抚慰和医疗经费的筹措上,大家已经在道义上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种种突发的意外,仅仅是依靠这种道义上的援助已日渐显得杯水车薪。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员,一旦遭遇大病或灾难,将会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由于缺乏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往往不重视保险的作用,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自已身体结结实实,用不着参加什么大学生医疗保险,乃至在遇到危难时束手无策。事实上,参加大学生医疗保险,也不是说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生病住院,才有保险价值,才有必要,如果这样,保险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在保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索赔问题、医疗服务问题等等,都反映出现阶段高校医疗保险的不彻底性,如何搞好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工作,给学生群体带来切实的好处,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要搞好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工作,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l)大力开展学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通过举办各类讲座、设立相关课程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大学生在校期间很难保证任何意外不出,一旦出现问题,按照目前的医疗制度,学校和个人都无法承受巨额的医疗费,这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增强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重视索赔工作,提高学生的索赔满意度。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搞好服务工作是关键。学校可以派专人负责学生的索赔工作,随时接受学生的索赔申请,对每一位前来办理索赔申请的学生都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索赔过程、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办理索赔手续、领取赔款并及时发放给学生本人,保障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各项索赔工作能快速、及时、有效地展开。
(3)保险报销应该多元化。现在患小病的人特别多,他们又不会去住院,所以不好报销,所以范围不要只局限于只报销住院费,医疗费也应适当报销。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险。
(4)应该增加报销效率,简化手续程序。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购买保险的目的只是想在减少麻烦的基础上更好地回避风险,而不会把保险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或者理财方式。因此,学生保险的程序不应太复杂,运转周期要短;保险金额补偿发放要快;保险费不应太昂贵,应以实惠型为主。
五、总结
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的举措是一种社会的进步。随着鸡肋似的“公费医疗”转变为社会医保,大学生虽然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但是由此而来的方便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首先,社会医保覆盖范同广,保障高。该项政策惠及所有大学生,且没有象商业医疗保险那样的投保资格的审查,这给已经患病的大学生带来了春天的雨露;同时支付限额较高,甚至有些城市未设定支付限额,这对患严重疾病(如白血病等)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生命的延续。其次,保费较低,基本上都在学生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且确实有困难的还可申请其他途径的免交,真正惠及到了每人每户。再次,社会医保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它在时间的延续上和未来的受益方面都要比商业保险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此外,由于社会医保还可和以后自己工作时间段内的医疗保险、退休后的医疗保障直接挂钩,这也是普通商业保险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虽然大学生医保的推行带给人们诸多好处,但也不可否认,在制度和执行尚不成熟的今天,仍面临各种挑战。首先,对于新的大学生医保制度,不少过去享有公费医疗的大学生也有看法,因为医保制度,明显“有利于”患重大病症者,而一般的小毛病,则需要大学生自掏腰包付一定的费用,相比过去“不划算”,而且,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身强体壮,没必要参加医保,缴纳一笔费用。其次,虽然目前各省市的保费较低,但对于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和家庭来说,仍然可能是笔不小的开支,甚至会影响到参保率。针对这种特殊家庭,国家和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帮助该类家庭。最好,要加强对大学生医保的管理,让医保制度切实解决大学生看病的实际问题。比如对放假及实习期间的看病问题,虽然已有省份提出相应措施,但在全国还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削弱学生的投保积极性;还有就是学生关心的门诊看病问题,在全国的做法也不一致。门诊看病不能报销,以及有起付线等规定也无疑给学生看病增加了很大的支出;看病先自己垫付医药费再根据单据报销的做法同样也有“雨后送伞”之嫌,给学生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以后的政策修订及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外的经验,尽量考虑到光大学生的利益,使门诊、住院都参加医保,并且医药费由医院和医保基金直接发生关系,不需先行垫付。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完善而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高等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问题和研究课题。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制度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