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时间:2021-03-21 13:07:12 薪资行情 我要投稿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一 : 员工工资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每一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在达到了法定的纳税标准后,那么对于超出的部分就需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这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各位劳动者最好还是了解一下工资的个人所得税书如何计算的。接下来,就由律师365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免税额3500元,新标准2011年9月1日执行。需要缴税的金额= (应发工资 - 五险一金 -起征额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附:

  二、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

  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

  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105元。

  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555元。

  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元。

  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

  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5505元。

  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3505元。

  综上所述,员工的工资收入只要在达到3500元以后,对于超出的部分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且这个税是按照超出部分的多少进行交纳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根据小编提供的内容计算一下自己应该交纳多少的个人所得税。要是遇到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来电向律师365在线律师进行咨询。

  二 : 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工资4000元,应交多少税

  如果是2011年9月1日后,工资4000元:

  应交个人所得税=(4000-3500)*3%=15元

  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35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 计算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收入-3500-“三险一金”

  3、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万以上的 45 13505

  三 : 个人所得税按新个税计算,应交纳600元人民币的所得税,请问:工资应该是多少?

  不包括保险,公积金等是9275元。

  (9275-3500)X20%-555=600。

  011年9月1日后个人所得税计算

  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35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 计算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收入-3500-“三险一金”

  3、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万以上的 45 13505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相关文章:

个人所得税工资的计算方法05-23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怎么规定10-01

工资计算方法06-10

工资的标准及计算方法12-06

几种不同的工资计算方法09-03

工伤期间的工资计算方法06-03

2017工龄工资的计算方法05-06

员工月薪工资计算方法03-29

员工年假工资计算方法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