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职场“异地就业”成常态
“异地就业”已经不再是新的名词,因为上大学的缘故,许多学子离开家乡来到另一个城市读书,在大学毕业后又不愿意回到家乡,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因此“异地就业”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今年是“90后”的职场元年,“90后”新鲜人从象牙塔进入到社会中,他们又将怎样的挥洒自己的青春,又会带来怎样的未知与隐患?下面将带您走近异地就业的“90后”,看看他们不一样的职场经历。
避开本地就业拥挤 轻装上阵无忧虑
近日,据某媒体网络调查中心统计显示,针对18至22岁的天津“90后”,65.3%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不选择在家门口工作,希望到外地就业或创业”。
文锋是今年刚大学毕业的“90后”,他家在天津,武汉上大学,深圳就业,“一波三折”后,最终落脚异地,让他有着深深的感触。“本地就业压力太大。大四我就一直在家乡找工作,投简历、面试接连不断,结果都杳无音信。最后,跟同学一起去了深圳,那边岗位多一些,需求大,待遇也还不错。”他告诉记者,“避开本地的就业压力,自己轻松了不少,我就在这边儿干着吧!”
文锋今年22岁,他早早办理完毕业手续就与同学一起出发了。家里人面对他执意去外地工作也没多劝解,全力支持。“我才毕业,年龄小,够我折腾啦,爸妈也有自己的工作,让我放心出去闯。”“轻装上阵”成为“90后”异地就业的一大特点,父母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牵绊,反而作为“后方”,成为支持他们的最大动力。
渴望独立 寻求职业压力刺激
独生子女出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90后”常常被人认为是“含着蜜匙”长大的一代。但是,苦中作乐的异地就业却成为很多“90后”的选择。
思雨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当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为了“避远就近”,家里为她选择了天津一所分数线大大低于她实际分数的大学。毕业后,父母安排她报考教师资格证,能安定下来留在本市工作。表面上她没说什么,心里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7月初,思雨整理好行李,和父母稍做解释后,一个人奔往北京,去广告公司应聘设计师。“我20多岁了,也该听听自己的想法了。父母一直为我安排道路,如今我已经毕业,想摆脱这种束缚。我想出去,宁可做个‘北漂’,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
在某媒体网络中心对异地就业者的调查中,有76.7%的被调查者表示异地就业是为了“远离父母的呵护,更好地独立”。“90后”与“60后”、“70后”甚至大部分“80后”不同,作为独生子女常被“在温室中呵护”,没有风雨的吹打,然而自信、渴望独立、胆子大却又是“90后”不甘现状的一面,异地就业成为锻炼自己、寻找自己价值的最好选择。
职场新人说走就走 职业规划欠成熟
不过,从专业调查机构正略均策调研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90后”职场新生代员工离职率达30.6%,高出平均水平5%。不难看出,职场新人们的“说走就走”,让企业措手不及。
同为“90后”的小宋去年大学毕业,毕业后直接落地就业,但如今已换了两份工作。一开始他在某网站做记者,“不是我想做的”、“薪酬没达到我的期望”、“工作太累”成为他离开的理由。现在北京某私企做宣传,但他也不能确定这就是他的“铁饭碗”。最初和他一起留津的大学同学雯雯也说:“我也没啥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吧,找个心仪的工作也不容易,如果不行,再到南方寻找机会。”
“90后”职场新人敢拼敢闯,但不明确的目标也给他们在成功路上前行造成阻碍。如今,一个人投奔几个城市已不再罕见。
专家点评:异地就业 适合也要适度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相关专家对异地就业的'“90后”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要适合。对于异地就业要以理性眼光看待,不能盲目跟风。虽然现在异地就业情况已经很普遍,但是考虑自己为什么要异地就业是选择离开的重要前提。就业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事业的地点是否适合自己都应列入考虑的问题。不能单纯为了躲避父母的束缚而选择异地就业。
其次是适度。异地就业选择的城市很多,但不一定是大城市。例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首先,住房、物价、交通、交际都要算入生活成本,考量自己是否负担得起。另外,大城市人才济济,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也未必更好。“90后”异地就业在选择城市、选择行业等方面要慎重考虑。
专家同时也对“90后”的父母提出建议,希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不妨给孩子一些发展空间,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道路,放手让孩子去接受挑战也许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90后职场“异地就业”成常态】相关文章:
职场调查:超九成90后月薪低06-25
致给90后的职场锦囊02-11
90后的职场新样态02-14
“90后”职场新人的困惑09-05
90后求职就业指南01-24
90后的另类职场习惯01-12
90后小生初入职场07-01
送给90后的职场新人寄语01-25
90后必须懂得的职场关系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