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就业形势讲座及分析报告

时间:2022-11-04 00:48:33 求职指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07年就业形势讲座及分析报告

今天在学部听了一场报告会,是关于2007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的。平时在实验室埋头作试验,对就业的形势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没有想到事实竟然是如此的残酷。2007年毕业生人生全国有495万;据调查去年有124万未就业,北京一些研究机构研究生的就业率仅为40%。在这些数据面前我都有点迷茫了!

不错,大学生就业难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大学生自身的期望值过高,追求大城市、高收入、高稳定、高发展,但孰不知自身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方面社会人才的缺乏,而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大量的学生待业。其次,国家整体的需求不旺,供大于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外界因素。与此同时,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就业政策的瓶颈,用人单位对学生要求日益增高,毕业生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等原因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就业难是现实,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面对,因为我们毕竟受过高等教育, 是时代的弄潮儿。在报告会上听说有好多大学生毕业后领取低保,如果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宁愿自杀,人活着最少也应该有点尊严。

去面对现实吧,发挥你们的优势, 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去迎接挑战吧,当然也包括我!!!


11月30日,就业中心在新校区500人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一期“T&C论坛”。就业中心副主任李峰以“2007年就业形势与对策”为题目向与会同学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有近500名毕业生听取了报告。

李主任以“主动出击,把握机会”作为本次报告的主题,首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和通报了我校近几年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然后针对毕业生如何科学的择业、就业等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解答。

李主任建议广大毕业生要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并鼓励大家勇于主动出击,学会自己创造机会并把握机会,提高求职的成功率。李主任的精彩讲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本期论坛历时两个半小时,受到了毕业生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普遍反映受益匪浅。下一步,就业中心将充分利用“T&C论坛”这一平台,邀请就业问题专家、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和校聘职业指导师到校,就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基层就业、女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举行专题讲座。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就业指导课内容之一

为做好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我院毕业生对整个就业形势有较充分的了解。依据《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训练大纲》,10月26日下午,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姚树民老师为自然科学系2007届毕业生开就业指导课。

姚老师根据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通过一系列数字的对比,详细地分析了:1、从2004年起,广东高校及汕职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了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就业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根据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对毕业生提出了就业上的意见和建议。3、介绍汕职院近几年就业工作的情况和做法。

通过讲课,同学们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掌握了面对就业困难形势的一些应对方法,为同学们下来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就业指导中心

2006年11月3日


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2006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 “三个22%”,一个“19.9%”不但充分显示出2006年高校毕业生十分严峻的就业寒流,而这股寒流,还将持续影响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并可能再度“降温”。

  一、2007年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

  1、教育部人事部五项举措

  鉴于以上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人事部等5部委共同宣布了5项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措施一是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费补贴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措施二是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对高校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到基层就业的,要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认真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工作,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措施三是要求所有高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要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选课。

  措施四是完善就业工作评估体系,从明年起,在教学评估中突出对就业状况的考察。

  措施五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80%的学生毕业时要获得双证书,也就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最后,由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国资委5个部门发起并在北京联合启动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希望通过整合岗位信息和毕业生资源信息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

  2、 劳动保障部四大举措保大学生就业

  一、大力发展适合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确定专人与失业毕业生联系

  三、未就业毕业生积压较多的地区要联系跨地区招聘

  四、积极向教育、人事部门及高校提供市场分析信息

  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健说:“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而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因此,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国务院领导明确要求,对高校毕业生要落实好、执行好鼓励他们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就业服务,努力提高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张小健表示,劳动保障部门将从四个方面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首先,与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加强配合,做好大学毕业生离校前的求职指导、就业服务、职业资格培训、就业见习等工作,为巩固和提高初次就业率做出贡献。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专门服务窗口的作用,积极举办针对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发展适合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要与教育部门及高校合作,推动职业指导进高校,强化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培训,积极推开“双证书”试点。

  其次,劳动保障部门将以登记失业、求职困难的毕业生为重点,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对进行失业登记的应届和历届积存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确定专人联系,并依托基层平台跟踪了解情况。对每个登记失业的毕业生,承诺在3个月内免费提供1次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提供3次基本适合的岗位需求信息;对申请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就业见习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失业时间较长或家庭生活困难的毕业生,要重点援助,帮助其尽快就业;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要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收费减免等相关政策。

  第三,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的工作指导。各地特别是中西部省份要确定一些经济欠发达、未就业毕业生积压较多的地区,作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对未就业毕业生的服务,联系跨地区招聘,开展劳务输出,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大中城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总结2006年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经验,适时开展集中性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四,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分析工作,强化分析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积极向教育、人事部门及高校提供市场信息,引导毕业生择业,并为高校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和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二、2007年个别省市就业形势简述

  北京地区2007届高校毕业生将近20万人,其中研究生人数首次突破5万人,达到历史新高。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分析指出,研究生找工作的难度比前几年有所增加,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不像过去那么抢了,本科生需求大致还是可以的,专科生这2年有明显的好转,但从总体上来讲,专科生就业难度比研究生和本科生要大些。

  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比今年至少增加5万人,可能突破27万。2006年广东省参加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21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3130人,本科生69699人,专科生127589人。截至2006年10月31日,研究生就业率为89.82%,本科生就业率为91.11%,专科生为88.51%。

  湖北省2007届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总数约为27万人,若加上研究生3万多人,总数超过30万人,而2006年的30万毕业生中,仍有5万名待岗,他们也将加剧2007届毕业生的求职竞争。

  南京地区2007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将达14万人。南京市已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25695人,同比增加20%。其中清华、北大、复旦、同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2498人,本科毕业生14372人。非公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19189人,比上年增加20%,占接收总数的75%。高层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排名省内城市之首。

  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最新调查摸底显示,2007年厦门预计新增20万个就业岗位,操作工、电子、服装和餐饮服务四大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能出现用工紧缺。据了解,去年厦门劳动力市场部分行业就已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工情况,缺工较多的工种有电子操作工、工厂一线普工、车工、餐饮业服务员、保安、营销人员、数控模具、软件技术人员等。为此,不少企业相应调高了工资水平,去年厦门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已从2005年的700元-1000元提高到1000元-1200元,且不少企业开始改善各种福利待遇,提供吃住等方便。

  三、2007年热门行业、大学生薪水走势、整体就业率预测

  1、2007年四大热门行业

  中华英才网HR专家就2007年热点行业趋势作出预测,指出通信、汽车、快速消费品及石油能源等四大行业人才需求大,且有较明显的人才缺口。此外,明年另一个职场趋势是海外人才市场将进一步升温,更多的外国公司白领职位将会越来越多地投向中国。以中华英才网与美国MONSTER合作的国际频道所发布职位的趋势分析,精通外语、具有某项专业优势、具有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的工作背景的求职者,将会赢得更多的海外发展机会。

  通信业需求旺盛,营销人员比重继续上升。今后几年,通信业人才需求将主要分布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新增电信企业和政府部门,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比重将超过技术人才。人才构成进一步变化为:经营管理类、通信技术类和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比例为2∶3∶5。这个比例中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人员比重较之前有所上升,预示着更多非通信专业人才将涌入通信行业。目前通信业进入行业的调整期,业内人才存在严重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相当一部分人由于不具备更高的战略眼光,很难担当更高的职位;而对于目前从事的工作已无新鲜感,一大批中级人才遭遇“天花板”。这为有冲劲、积极主动的新人提供了很多机会。

  汽车业人才全面紧缺。未来5年,根据汽车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来看,人才供求矛盾的变化将不是渐增,而是激增。这意味着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研发机械工程师、销售和市场人员的新增工作机会将非常可观。在汽车企业的招聘中,不是哪类人才比较重要,而是各类人才都很重要;不是哪类人才紧缺,而是全面紧缺。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发布的公告指出,汽车人才已高居北京2006年紧缺人才榜首。目前汽车业招聘按岗位集中在研发、销售、品牌、售后领域,尤其缺少既了解汽车构造、产品性能,又了解企业文化和市场需求综合性人才。2007年汽车人才需求领域包括:汽车研发人才、维修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汽车服务人才等。

  快速消费品营销人才缺口大。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人才缺口将依然主要来自市场营销岗位。近年来,该行业大量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向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市场人员并不多。从2006年8月份开始,不少快速消费品行业知名企业开始2006年下半年的新一轮招聘,蒙牛、联合利华、青岛啤酒、达能等均在其中。据猎头人士分析,快消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未来的市场缺口也最大。最热门的营销职位包括品牌经理、产品经理、城市经理、大区经理、渠道经理、KA经理(重点客户经理)等。在某招聘网发布的7月就业指数中,上海、广州两地消费品行业职位数量在各行业中排在前列,上海消费品业职位数占总职位数的8.53%,居各行业第四;广州占12.06%,位居第二,仅次于计算机/信息行业。中华英才网职业顾问分析认为,快速消费品行业销售类人员通常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以上,每当行业对人才出现集中需求时,首当其冲的是市场营销类人才。除了大量需求一线业务推广人员、销售代表之外,对营销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也较为迫切,这也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缺口较大的人员。在2007年的人才市场,快速消费品的营销人才将非常抢手,相关企业将有必要继续对此类人才进行储备。

  石油业专业人力资源匮乏。石油行业招聘企业以特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石油服务公司为主。外资石油企业方面,其在中华英才网上所发布的职位显示出,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地质工程师和钻井工程师有明显的人力资源匮乏的现象。同时,因为目前石油企业人才流动的内外部条件还未成熟,所以外资企业虽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等优越条件,招聘到所需的研发技术人员也有一定难度。国有企业方面则是从事跨国经营的人才极为紧缺——就陆上石油企业而言,无论是各石油企业还是三大集团公司直属机关,从事跨国经营的管理人才都不足总人数的1%。

http://www.cnrencai.com/

【就业形势讲座及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软件专业就业形势分析09-26

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形势分析11-03

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12-21

我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发展新形势分析11-16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9篇02-14

就业形势调查报告02-27

2017就业形势09-25

2016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07-30

银行安全形势分析报告11-25

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