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时间:2023-02-22 16:52:05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大全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大全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大全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

  1、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3、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4、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6、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篇2

  今日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啥是龙抬头很多人还不懂?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龙抬头是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一般在农历二月二这天,大约晚上9点半左右,“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明白了龙抬头以后,我们再说说传统习俗,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认为龙是吉祥的象征,既然龙抬头,那么这天的习俗,也是围绕“龙”来展开的,所以只要是重要的事情,都会把它和龙联系在一起,来祈求新一年好运当头来。

  二月二龙抬头,南方和北方习俗不太一样,但是有最为主要的12个习俗,大家可以跟着做,新的一年迎来好运,抬起一年好兆头,传统习俗虽然不能全信,但也是人们心里的一个寄托,它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意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一:剃龙头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也就是民间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是要剃头发的,无论南北皆有这个风俗,在正月不能理发,二月二理发谓之剃龙头,如果这一天剃龙头,会让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你也可以看到很多的理发店今天生意非常的好。你的头发比较长的话,不妨今天也理一理,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剃了头,讨个好彩头,好运自然来。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二:食龙肉

  主要是指猪头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吃猪头部上的肉,这个地方的肉口感劲道,而且吃起来也不油腻,特别适合下酒吃,如果没有时间制作猪头肉的话,不妨去卤肉店买上一点,也好讨一个吉利,吃猪头肉也叫吃龙头,寓意抬起一起好兆头。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三:祭社

  南方的一个习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一天其实也是土地神的诞辰,祭社也是祭祀他,民间一直认为,土地是万物之始,土地生万物,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还有财富,祭社对于生意人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一天,希望可以得到财神的保佑,在新的一年当中财源滚滚来,不论是正财还是偏财,都能够向着自己。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四:舞龙

  舞龙灯是一种中国的传统舞蹈,只是现在没有以前那么流行了,记得那时候,只要有重大的事情,都会舞龙舞狮,这个舞龙的龙身,都会安置在龙王庙中,等到重要节日,就把龙身和龙头接起来,舞动起来,只要是舞龙的队伍,走到哪里都不会愁吃的,它也是人们祈求龙王赐福的一种形式。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五:熏虫

  熏虫它不是真的去熏虫,而是指二月二的一种油煎饼,人们把这种饼叫做熏虫,明代的时候在《好食纪略》中国就有这个说法,摊为煎饼,明曰熏虫。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六:打灰囤

  在民间流传着的一个习俗,二月初二早上,人们用草木灰,在院子里面画一个圆,称之为“灰囤”,然后还要在灰囤中,撒一把五谷,寓意新的一年粮满仓,谷满仓,风调雨顺,年景丰收,这个习俗在北方特别的多,比如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地,都有这个习俗。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七:开笔礼

  开笔礼也叫破蒙,古代读书人的四大礼之一,家里有孩子的就要重视一下了,按照说法,学童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启蒙老师,会教写字、读书、然后拜孔子像,这样就可以入学了,这就是开笔礼,现在孩子读书,以前家长要重视,尤其是刚开始要培养他的兴趣,以后获得功名。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八:吃春饼

  吃春饼原本是立春的`一个习俗,后来慢慢的二月二龙抬头也要吃春饼,春饼实则是一种很薄薄的饼,吃的时候把喜欢吃的蔬菜卷在里面,这就是吃春饼。在以前是皇帝赐白宫春饼,如今是家庭主妇做给家人吃,祈盼在新的一年,有丰收,也是喜迎春天的一种形式。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九:吃驴打滚

  北京的特色小吃,是老北京人特别喜欢吃的一种食物,这个名字的由来,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制作的过程中要用到黄豆面,就如驴在地上打滚,所以得名驴打滚,二月二很多人出去踏青,就会来上一个驴打滚,希望在新的一年,开开心心事事顺遂。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十:抢炮会

  抢炮灰也叫抢炮头,这种风俗最早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比如放鞭炮完以后,就会有抢炮头的习俗,这也是人们你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一种形式。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十一:吃龙须面

  北京地区的一种习俗,吃龙须面,其实就是吃面,这一天吃的面,因为是龙抬头节日吃的,而且又形似龙须,所以把这个面称之为龙须面,同样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得到龙的庇佑。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十二:吃龙鳞饼

  农历二月二日所食之薄饼,就叫龙鳞饼,这一天的饮食习俗,基本上都是以龙食来展开,这个饼说是龙鳞,吃了以后可以得到吉祥。

  今日是农历的二月二也是龙抬头的日子,老传统12个习俗分别是食龙肉、剃龙头、祭社、舞龙、熏虫、打灰囤、开笔礼、吃春饼、吃驴打滚、抢炮会、吃龙须面、吃龙鳞饼。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篇3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头节”,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龙抬头”。这天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属于汉族的传统节日!【龙】汉族百姓心中的图腾,“龙抬头”标志着阳气生发,万物出现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春耕也由此开始!

  在百姓的心目中,“龙头节”这天要祁龙消灾,风调雨顺,谷仓满盈。所以二月初二这天还是一个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时来运转的重要日子……这天还有9个习俗需要大家谨记,这样才能赶走霉运,抬起一年好兆头!

  1:“采龙气”,早上卯时一般指5点到7点左右,出门面朝东方深吸5口气,然后步行向正东走百步,遇到行人要致以微笑!此为“5气”,分别是:福气,财气,喜气,人气,运气!

  2:“剃龙头”,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选择在这一天剃头!儿童剃头名曰“喜头”,能庇佑孩子一年都健康成长,无病无灾;大人剃头有辞旧迎新之意,能开好头,带好运!

  3:“吃龙食”,这天吃的食物都是与“龙”有关的!吃猪头肉叫作“啃龙头”,吃饺子叫作“咬龙耳”,吃馓子叫作“啃龙骨”,吃米饭叫作“食龙子”,吃馄饨叫作“品龙眼”……无论哪一种吃食,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4:“打粮囤”,在北方的农村地区二月初二这天早上,要用锅灰在院子里或者门口处。撒出一个个的.圆圈,并且要在最中间的位置撒上五谷杂粮,这样象征着五谷丰登,谷仓满盈。

  5:“放龙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傍晚有“放龙灯”的习俗。“龙灯”一般是用芦苇或者秸秆扎成的小船,插上蜡烛将其放在河水中,百姓认为这样可以为“龙”照路,此做法传递着一种美好的祝愿!

  6:“祭神”,在我国南方不少地区,有二月二祭神的习俗,有土地神,福德正神,这属于比较传统的一种民间信仰!在百姓心中,祭祀神明能保佑平安,保佑大丰收的意思!

  7:“引钱龙”,南北方“引钱龙”的方法也大不相同,有在水壶中放几枚铜钱的,然后到有流动水的湖泊或者河流中打上一壶水,一边走一边洒直到家中,随后将水和铜钱一起倒入水缸中,为“引钱龙”,此举表明了人们渴望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8:“忌动针线”,古人认为“龙头节”这天是“龙”出没的日子,如果动针线会伤到龙眼,这是大不敬的行为,所以这天不要动针线,剪刀,之类的东西。

  9:“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按照老习俗的说法,媳妇结婚后过年期间一直伺候婆家人,等到正月十五之后就可以回娘家休息了。但婆家人为了让儿媳妇早点回来干活,就说是不能在娘家待到二月二。后来慢慢地就演变成,二月二不能回娘家的说法。这属于一种比较老的传统思想。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篇4

  农历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也叫青龙节、农事节、春耕节等,是我国民间比较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龙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负责行云布雨,从古至今被人们看做是祥瑞的象征。而“龙抬头”则源于古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每到仲春卯月初,从星象中可以看到作为二十八宿中代表东方苍龙七宿的“龙角星”,从东方的地平线缓缓上升,崭露头角,故称为“龙抬头”。

  龙抬头之后的时节,雨水增多,阳气生发,万物已恢复了生机,农民们可以开始春耕了。古人将龙神作为祭拜的对象,祈求掌管云雨的龙神让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粮食和农作物不受灾害影响,保佑百姓平安健康、万事顺遂,龙抬头这一天也就成为了驱邪禳灾、纳祥转运的好日子。民间也留下了众多的传统节日民俗,像剃龙头、吃龙食、起龙船等有趣的民俗文化,除外还有一些忌讳讲究,所以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记得剃龙头,吃2食,做3事,忌4事,沾点龙气祈福好福气。

  二月二要剃龙头

  俗话说“正月里不理发”,在民间流传着正月里理发会“死舅舅”的说法,其实这真正的.意思是正月作为一年之始,在这个月里不剃头代表着缅怀过去,也就是“思旧”,由于谐音的问题就传成了“死舅”,虽说这一说法多有误解,可如今还是有很多地方的长辈有所忌讳,正月里大家都不再去理发,等到了二月人们才纷纷走进理发店开始理发剃头。

  坊间说道“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人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能保持神清气爽、鸿运当头的好福气,于是在二月二这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选择扎堆理发。

  二月二要吃的2样食物

  一、吃猪头肉

  二月二,所有的理发店聚满了人理发,街上的卤肉店也同样火爆,大家都在排队购买猪头肉回家,有的甚至会不惜重金的买上一整个猪头带回家中。有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吃了猪头抬龙头”,在古代人们用猪头来祭龙头,也有人认为猪乃地龙,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吃了“龙头”,全家就有了个好兆头,代表全家都“抬起头”了,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人们万事顺遂、平安健康,日子也能过的富足安心。

  二、吃龙须面

  龙须面起源于山东的一种抻面,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古人认为这种面形似龙须,便称其为“龙须面”。在北方地区的二月二民俗中,就要将这如白线般顺滑绵软的龙须面下锅煮食,麦香十足的面加上汤头,吃下去美味舒畅,人们也把吃龙须面代表着“扶龙须”,表达了对龙王的敬意,希望能得到龙王的保佑,一年的日子都顺顺利利的。

  二月二要做的3件事

  一、祭土地公

  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日,很多地方都有祭拜土地神的习俗,在南方地区,人们会给土地公“暖寿”,就是在诞辰的前一日就提前摆放酒食祝贺;还有些地方则会举办“土地会”,每家每户都会凑钱来给土地公庆祝生日,到当地的土地庙祭祀烧香,敲锣打鼓放鞭炮非常喜庆。祈祷在新的一年里土地神能保佑大家过得平安顺利,希望庄稼能喜迎丰收,村民们不再担心吃不饱饭,最好还能存有余粮。

  二、舞龙起龙船

  龙抬头这日,民间有祭祀龙神的习俗,通过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来祈福欢庆,舞龙就是其中之一。舞龙又被称为“耍龙灯”和“龙灯舞”,在古代为了庆祝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都会参与到舞龙中来,大家提前几日合伙扎制一条舞龙,到了龙抬头这天,大伙们都会齐聚至街上,一起舞龙共度欢乐的时光。还有些地方人们会专门到龙神庙中或是河畔,上供焚香祭拜龙神,之后再由男子们举着仿若巨龙的船下入河中,寓意请龙出水,祈求龙神行云布雨、消灾降福,保佑大家在这一年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引龙伏虫

  春龙节这日关于“引龙伏虫”的民俗有很多,部分地区的人家在这天还未彻底天明的清晨就会提着照明的灯笼到河边或是井旁挑水,水挑回家后再点上灯,摆供品焚香祭拜,这种民俗在旧时被称为“引田龙”;还有的地方讲究“撒灰”,人们会用草木灰从自家门口一直撒到河边,形成一条龙,之后再用黄色的谷糠撒一条龙引回家中,寓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家中人财两旺。或者用草木灰在家里的院子里“圈粮仓”,期盼丰收。

  龙抬头一般在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眠的昆虫和冷血动物们在这时候都会苏醒,人们就会用草木灰或石灰撒到墙角,就能避免虫害叮咬,而上面所讲述的引龙,也还有一层含义在其中,人们视龙为百虫之神,请了龙回家,这些虫们自然就会躲起来,既不会伤害人体,也对田中的农作物的生长大有益处。

  二月二忌讳做的4件事

  一、忌做针线活

  在民间,女子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不能做缝补的针线活的,最好也不要动剪刀,需要缝补的手工活尽量放在二月二的前后两天去做,不然龙在这天会抬起头俯瞰人间,使用针线和剪刀会刺伤到龙眼,是不吉利的事情。

  二、忌担水

  二月二龙抬头这日是忌讳晚上去担水的,人们认为在这天晚上龙会出来游转活动,若是晚上大家再跑到河边担水或是到井边打水,肯能会惊扰到龙晚间的行动,惹怒龙就不行云布雨了,造成干旱的天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生活就会不富足。

  三、忌盖房打夯

  若是有家中在年后盖新房或是翻盖房子的,在龙抬头这天最好让家人和工人休息一天,人们盖房打砸地基,使用的工具容易伤到“龙头”,还有一些地方在这天也不让洗衣服,同样是为了不伤到龙,害怕伤了龙皮。

  四、忌磨面

  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家中有石磨的人家,在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意味着“龙抬头升天”,这一天里就不再磨面、碾米了,怕伤了龙头,碾断了龙尾、龙腰。尤其是家中有生肖属龙、蛇的最好在二月二的前一晚上就将石磨掀起来,以免影响了龙抬头。

  在二月二龙抬头里全国各地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习俗,比如在食俗上,很多地区都会在这天吃猪头肉和龙须面来代表吃龙食,保顺利,而有些地区则会吃春饼,寓意“咬龙鳞”;吃油炸糕,寓意“食龙胆”;吃饺子,寓意“食龙耳”,还有吃包子、馄饨、驴打滚等等。或许大家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视一些习俗了,但到了节日这天吃一些节日食物,一饱口福和图个吉利也不错。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篇5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春风送暖,转眼又到了一年龙抬头的日子。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也称青龙节或龙头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又叫作“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俗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国城乡上下一起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重龙王祈雨,祈愿老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全国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不尽相同的风俗习惯,但总的寓意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一年有个好兆头。在我们家乡——河南南阳,这一天,也一直沿袭传承着许多不同的习俗。

  一、炒金豆

  二月二,龙抬头,金豆开花好时候。

  二月二,一直有吃炒豆子的风俗,象征着“金豆开花”。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二月二,一大早,大人们便准备好黄豆,玉米,我把那里把玉米叫苞谷豆。把炒锅烧热,把黄豆和玉米分别放进锅里,用铲子不停地翻搅,炒至黄豆焦黄,玉米金黄或开花便好了。孩子们兜里装着,手里拿着,嘴里嚼着,嘎嘣嘎嘣,脆生生的,别提有多高兴了。好多时候,还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还相互用手抓着,抢着,闹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别提有多开心了。那是儿时幸福的回忆,却也是许多漂泊在外的人儿再也回不去的记忆。

  关于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有一段难忘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玉龙因不忍心人民受干旱之苦,便义气相助人民降雨。据传当年玉龙为解救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以性命冒犯天条,因此而被玉帝所囚禁。当时,玉帝并立下天规,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其炒熟的样子像金豆开花一样,因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便上报玉帝释放了玉龙。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义龙,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便保留了下来。

  二、炕烙馍

  二月二,龙抬头,烙馍卷蛋富流油。

  二月二,吃龙食,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风俗。龙抬头嘛,必然要吃点儿寓意吉祥,和龙相关的食物,沾沾福气。比如说烙饼就叫龙鳞饼,而烙馍也是烙饼的一种,我们那里吃烙馍,也相于吃龙鳞饼。

  小时候,每到二月二,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吃烙馍,卷鸭蛋,富的流油花不完。

  这天,家家都会吃烙馍。一大早,大人们起来,便开始活面,准备炕烙馍。先用水活面,饧上一会。在案板上擀成薄薄的圆形面饼,锅烧热后,用手把烙馍放进锅里,用手或锅铲不停的转动,然后翻面,再次转动,翻面,待到两面焦黄,起大泡时,便熟了。只要生胚做好,烙着很快的,一个大概两三分就炕好了。炕好烙馍,吃的时候,一般都会放上鸭蛋,卷着吃。

  三、围粮仓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我们家乡二月二的讲究有很多,其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便是围粮仓。农历二月二清晨,乡亲们早早起床,家里大人拿一把小铁锨,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然后在院子当中,走着手里撒着,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圈来,说是围粮仓,寓意围上了家里一年好收成,粮食堆成金山银山吃不完。围仓的圆圈,一般都是大圆圈套小圆圈,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取自三五成群,多多益善之意。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用双手捧着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一些,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四、剃龙头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鸿运又当头。

  我们家乡那里习俗,一般正月不兴剃头,说是正月剃头对舅舅不好,大都等到二月二这天剃头,美其名曰“剃龙头”。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据说“正月剃头伤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运势,这事也就不能马虎,肯定得重视了。因此,进了正月,理发馆的生意一般是很清淡的。大家都等待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其实正月剃头伤舅舅是纯属于误传。但是由于习俗的缘故,大家也都抱着传承的心态,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这天,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几乎人人都会去理发馆理发的。说是二月二,剃龙头,一年开始好兆头。言下之意,剃了龙头之后,一年都有精神头。小孩子们年年剃龙头,长大了一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出人头地,成为有出息的人。另外,小孩子们剃龙头也是为了祈愿神龙早日抬头,一跃千里,龙腾高空,以便护佑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篇6

  马上就到农历二月初二了,二月二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龙”一直以来都是祥瑞的象征,《周易》中有“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词,“龙”还是司雨之神,古时候遇到旱灾,民间都会向龙王祈求雨水,古时候的帝王也把“龙”这个词收为专用,“龙位”、“龙种”等,总之“龙”这个词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含义,神秘、智慧、祥瑞等等,所以在民间“二月二”也是一个特别受重视的日子;

  二月二之所以这么受重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二月二,龙抬头,一切都是好兆头,就是正月刚结束,马上就要进入雨水较多的春季了,庄稼人进入“春忙”的时间段,开始春耕,所以二月二也叫“春耕节”;万物复苏,雨水增多,各种植物都开始恢复生长,抽芽、开花,过了二月二,每年的“赏花节”也要开始了,先从迎春花、再到玉兰花、海棠花,接着樱花、杜鹃、郁金香、油菜花等等,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不一样的风景,这些都是属于春天最美好的风景;

  关于二月二的习俗有很多,剪头发,吃龙耳,赏春花等等,下面和大家分享6个常见的二月二习俗,也叫“龙俗”,分别是“吃5食做1事”,寓意今年有个好兆头;

  一、【理发】——剃龙头

  民间素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出了正月,到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大家都去理发了,说是“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还有一些其它的说法,家里的老一辈们经常说,在这一天理发,可以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都会在这一天去理发,所以二月初二当天的理发店都是特别热闹的,孩子“剃喜头”,希望能出人头地,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大人理发、修面,让自己看上去容光焕发,其实更多的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吃面条】——扶龙须

  面条顺滑绵软细细长长的和龙须的形状很相似,在民间认为,吃面条头扶龙须之意,是对龙王的敬仰,希望新的一年能顺心如意;所以在二月二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主食就是面条,细细长长的面条也寓意着好日子长长久久;

  三、【春饼】——摸龙鳞

  春饼不仅是立春当天吃的`美食,它贯穿了一整个春季,也是二月二这天经常吃的食材,一片片圆圆的春饼,就像龙鳞的形状,薄薄的春饼中卷上了春天的时令食材,例如:韭菜、胡萝卜、荠菜、豆芽菜、马兰头等等,也可以荤素搭配,咬上一口,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春饼的主要原材料是“面粉”,面粉由小麦制作而成,《三字经》中说的“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其中的麦就是小麦,所以吃春饼还有五谷丰登、谷仓满盈的寓意;

  四、【饺子】——吃龙耳

  民间认为饺子的外观和“龙耳”长得很相似,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地方也都吃饺子,吃的是荤素搭配的饺子,“肉菜”的谐音是“有财”,所以这一天吃饺子又有财源滚滚的寓意;

  五、【炸糕】——食龙胆

  在二月二这一天很多北方地区都会吃炸糕,炸糕的颜色金黄,在老百姓的心里,和龙胆很像,所以这一天会吃炸糕;

  六、【龙眼】——吃龙眼

  “龙眼”是水果龙眼,营养丰富,口感香甜汁水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铁、元素、葡萄糖等等,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因为龙眼和“龙眼”同名,所以每年二月二的时候很多地方也会吃龙眼,希望小孩子吃了龙眼能耳聪目明。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篇7

  赶歌圩

  邓龙屯壮族歌圩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二月初二,远近群众汇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壮族歌圩节,赛唱壮族山歌。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节目精彩纷呈,吸引四邻八方众多群众到场观看,热闹非凡。

  看斗牛

  上林县木山乡庙会形成于清朝初期,由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庙会上,人们可以兴味盎然地观看斗牛、斗鸡、山歌对唱、狮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赛等多种传统民间活动。还可品尝各种美食小吃,欣赏民俗节目演出。

  逛庙会

  农历二月初二,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庙会,祭社游行、舞龙舞狮、赏花灯、唱大戏等活动相继上演。村民则杀鸡宰鸭、摆酒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谐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土地节

  桂东地区客家人称“二月二”为土地节,客家人居住的村边都修建有土地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他们备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带上香火蜡烛、纸钱等到村边土地庙祭供,场面肃穆,以求土地神庇护,得以安居乐业(王建同:《广西客家研究综论》第一辑)。

  饮社酒(治聋酒)。传说社日酒可以治耳聋,因此人们称社日酒为治聋酒。宋代陆游《社日》诗:“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又作注曰:“古谓社酒治聋。”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春分后戊日,村之民赛土神,置酒聚饮,曰:‘酒治聋。’”此外,在广西也有此俗记载。民国《来宾县志》载:“盖古者社日饮治聋酒,因以是恐村妇之溺爱耳。”民国《榴江县志》也载有春秋“社日”饮治聋酒的习俗。

  广西贺州客家人在土地节做糍粑吃,并且要放棠梨叶,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接社。即娘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儿归宁。早在宋代,妇女在社日一般不参加祭社活动,而出现妇女于是日“归宁”的习俗。民国广西《桂平县志》《全县志》都载有此俗。

  抢花炮

  抢花炮的“花炮”是铁制圆环,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然后置于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铁炮,内装火药,燃放后即把花炮冲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时参加者均可奋勇争夺。按民间传统,只燃放三炮。抢得头炮者,则万事吉祥如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也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历经千百年的抢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篇8

  剃头。

  北京等北方地区将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剃龙头”。这些地方流传一种习俗,正月不能理发,否则会给舅舅带来致命的灾祸。有俗谚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人们纷纷赶在“龙抬头”这天理发,相信这样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二月二剃头是许多地方的习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之所以选择这天剃头。

  一方面民俗日“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长长了;另一方面是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又是龙抬头日,这天剃头、理发能带来一年的好运。内蒙古归绥、河南僵师都将此日剃头称作“剃龙头”。

  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样也是讲究吃喝的尤其要吃猪头,称为龙头。但在民国时已不大听见有人吃龙牙、龙发、龙麟了,而且有的地方还稍有变更,要添用些洋酱油或西红柿汁之类的新东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一天农家以菜作团称“食龙蛋”,用面作汤饼称“食龙须”。此日女子也是忌针的,恐怕刺伤了龙目。

  串龙尾。

  在黑龙江铁岭地区,二月二这天,主妇们要剪长约一、二寸的箭杆儿若干,以红丝串之,每段箭杆儿间夹彩色圆布或红纸两片,串成长短不一的链条,呼为“串龙尾”。龙尾顶部缀以铜钱,头上尾下,悬挂屋门院门和房梁上,以示青龙准备升天腾云。又盘龙尾于柜箱或炕席下,说是能招祥纳福,财物满盈,不遭虫蛀。当地的满族妇女,串龙尾用山房草,亦称“苫房草”。除其败皮枯叶,亦剪寸长骨节,以五彩线串制椭圆形盖帘为龙头,草节间串布片为龙身,再剪彩布穗为龙尾。如此一大一小,大者示龙,小者谓蛇,于二月二日晨起,戴于小儿衣襟,谓可辟邪,打雷下雨不受惊吓。

  熏虫。

  在这一天为了能驱除家里的娱蚁等物,母亲们还会念叨一些歌谣:“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其效果当然不能如其所愿了,只是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渴望罢了。与此相似的是击坑的习俗。俗语说:“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纳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另外在这一天还有“熏虫”和“引龙回”的俗例。

  “熏虫”可不是真的去熏什么虫子,而是把初一祭祖的饼子油炸一下吃掉,这称为熏虫。“引龙回”却不是吃东西了,而是用灰从门外撒到屋内的厨房,并绕水缸一周,或者筋门外撒到寝室绕床一周,据说这样能避百虫。在北京这一天还是土地爷的生日,所以各个土地庙都是香火旺盛,一些人会放花盒来酬神的。

  引钱龙。

  山东一带二月二这天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白天用面粉制作寿桃、五畜,蒸熟后插上竹签,晚上再把它们插到坟地、田间,认为这是供奉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引钱龙”,也有的地方管这种风俗叫做“领龙”。二月初一日落前,家家都担水,将水缸蓄满。第二天黎明,家主起床忌言,以灶膛灰撒灰线,经水缸周围,至门外,到井堰,绕井一周,在井堰撒灰或黄土,口中默祷:“青龙去,黄龙来。”引至水缸后,将余灰撒至居室炕沿下,说是能防老鼠打洞。因为龙可以保佑年内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所以这天清晨,村民争先恐后担水引龙,认为谁家先把龙引到家,谁家庄稼就长得好。

  引龙回。

  流行于北京、山东等地。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以水井为起点开始抛撒石灰,以屋内墙根灶脚为终点,石灰线看起来好像弯弯曲曲的龙蜿蜒人室,预示吉祥发财。也有的人家直接从门外散播石灰进屋。《析津志辑佚》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围掺引白道,直人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明代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也说,在“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蛇布人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敲财。

  山东济宁二月二有敲财的习俗。这天吃过晚饭,各家孩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木棍,去敲门枕、门框,或其他的物件,边敲边唱:“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有时各家的孩子会跑到胡同或大街上比赛,看谁敲得、唱得花样多。

  避虫毒。

  在晋南一带,这天煮蔓著汤,将汤洒到墙角墙缝里,叫禁百虫。有的是用纸剪一个葫芦,葫芦上面画上蛇、蝎、蜈蚣、蛤蟆、蜘蛛等五毒,贴到墙壁或门上,叫避百虫。交城、文水一带是用红纸画剪刀和锥子贴到门上,叫斩百虫。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篇9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二月二,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较严重,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0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二月二俗称“龙抬头”,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剪发,让新的一年“从头开始”。但二月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大名——“中和节”,在天津,中和节也是一场美食节。

  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天津的风俗是吃煎焖子和烙饼。煎焖子俗称煎龙鳞,寓意煎除害虫;烙出的饼叫龙鳞饼,有保护龙身的意思,老人们还从院门口向家中方向撒灶灰和谷糠“引钱龙”。

  在天津,最颇负盛名的“龙抬头”美食是煎焖子。天津焖子也属于凉粉类食品,但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煎好后趁热浇上麻酱、蒜泥、醋、酱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绵长。另外,早春时节冷热不定,热食属阴的焖子,平衡兼顾,颇有创意。

  记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妈妈刚给我理完发不一会儿,姥姥打来电话:“你们快来家里吃焖子吧!”我们即刻出发。一进姥姥家,煎焖子的香气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对姥姥说:“您做的焖子太香啦!”于是洗手、上桌、开吃!

  我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煎焖子,一边听姥姥讲述二月二龙抬头吃焖子的来历,姥姥说因为白色的'焖子要切成扁块,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制作时每片焖子两面又都被煎成金黄,所以用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人们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丰收年景。

  姥姥的话也让我想起我们中国很多的传统习俗,如立春吃春饼、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我想我们有责任让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食传承下去。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1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理发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

  炒蝎豆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山东其他地区多称为二月二,梁山称龙头节。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节,中唐时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在川陕之地流行,时称“挑菜节”、“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联系惊蛰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山东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见。

  二月二日的节日风俗,许多都与龙抬头有关。郓城等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来,这就叫作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龙起蛰。滕州等地这天蒸馍馍,名为“蒸龙蛋”;吃面条,名为“龙须面”。有的地方吃饼,名为“龙鳞饼”;吃菜团子,名为“龙蛋”。但也有的地方这天不吃面条、不喝小米饭,因为面条叫龙须,小米叫龙籽,吃了怕影响龙的健康。旧时多在龙抬头这天理发,小孩子这天入学谓占鳌头,以图吉利。海阳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有些地方还有耍龙灯等娱乐活动,以应节序。

  农历二月初二,大小算是个节日,但说到为什么定今天为节,这节日还有什么官名、来由之类,是统统不清楚地。老家的人根据日子称呼,把今天就叫“二月二”,所以“二月二”便是节名。从我能理解节日为何等神奇东东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今天就是“二月二”节。

  农村不给节日排三六九等,凡是有传统的节日都得走走过场,奶奶信奉鬼神,对此类有明码标识为节日的日子由为看中,因此我们家是逢节必过。

  过了二十来年的节日,也揣摩出了点门道,节日不论大小,必定与吃食多多少少有些联系。“二月二”也是如此。

  在这天,玉米除了给人吃,还得拿去喂乌鸦。一般家里有小孩子的才会这样做。给孩子一碗煮熟的玉米粒,让他们插在房子附近的树枝、圪针上待乌鸦吃。这一做法的由头是乌鸦吃了谁的玉米谁就聪明,日后是能做状元的。

  中午大部分人家都吃饺子,我们这地方,饺子就是节日主食,凡过节,其必不能少。观晋东南一区,大多也是这一习俗。恐怕晋菜未能跽身中国八大菜系多少与这个传统有点关系吧。

  “二月二”这个节日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没什么活动,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吃点与平常不同的食物,晚饭还是煎饼加米粥,吃过以后节日就算顺利过完了。所以这节过的有些莫名其妙。

  节日食俗

  春饼

  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驴打滚

  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经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

  其他节日饮食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各地不尽相同。除上述的煎饼、面条、馍馍外,有的吃花糕,意味着步步登高。龙口等地则是把年下蒸的糕留一块这天吃。有的吃烙饼,郓城等地认为烙饼可铺囤底,盖囤尖,防鼠防蛀,确保粮仓。枣庄、单县的人们这天休息,改善生活,说:“二月二,不干活,坐下来,吃大馍。”

  过去人们一般把春龙节作为年节系列的终止,从此停止各种娱乐活动,开始恢复常业。扛活的长工开始上工,谓之上工日;一般农家开始试犁。海阳等地习俗,扶犁人先拜犁具,并唱喜歌:“犁破新春土,牛踩丰收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然后牵牛到田间象征性地耕一耕。龙口的风俗是二月二日起农作,事先择毋仓试犁。传说二月二日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要祭土地神,大约也与春季生产即日开始有关。鲁西北地区还有二月一日接太阳的习惯。

  龙头节

  又称“青龙节”、“春龙节”。相传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时期,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也相继效仿。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与文武百官一起亲耕。在唐宋时期百姓把二月二作为“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的点心类食物。宋人周密曾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在南宋时二月初二这天宫中要举行“挑菜”御宴猜谜的娱乐活动,在宴会上摆着的小斛中插入生菜等新鲜蔬菜,让大臣们竞猜菜的名称,根据猜的结果进行赏罚。相传二月初二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的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很多人都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以表示祈求“迎富”之意。

  在明清时有“二月初二龙抬头”之说,明清的皇帝在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到先农坛或圆明园举行隆重的“御驾亲耕”的仪式,皇帝象征性的在那“一亩三分地”或“一亩园”上扶犁耕田,以祈福这一年农业大丰收,百姓能丰衣足食。

  二月初二龙头节也是老北京时较大的汉族民间节日,那时汉族民间有吃面条、吃春饼、炸油糕、引龙熏虫、扒猪脸、爆玉米花等很多习俗。

  老北京风俗

  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北京的农家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二月二这天有“引龙熏虫”之习俗,古人认为,龙出则百虫伏藏,农作物可获得丰收。所以清《帝京岁时纪胜》云:“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那熏虫也是防止害虫破坏捣乱,确保五谷丰登,明《酌中志》一书云:“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习俗还有这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太阳出来前不许到井台打水,以免水桶砸伤了龙头;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这一天出生的男孩大多取名大龙、宝龙、金龙。老北京的习俗,在这一天还要接回已经出嫁的“姑奶奶”,俗话说:“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龙须面与龙抬头节

  跟别的节日习俗一样,二月二这天也有很多在饮食方面的习俗,且还有以龙为名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吃春饼叫吃“龙皮”,蒸饼也要在饼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吃面条称为“龙须面”。

  老北京人嗜好吃猪头肉,尤其必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在农村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要杀猪宰羊准备年菜,炖猪肉时留下猪头在二月二这天祭祀佛祖。城内四合院里的百姓也在除夕、二月二这两天有用猪头供佛祭祖的民俗。

  爆玉米花与龙抬头节

  过去,北京街巷胡同里经常有砰砰的爆玉米花的声浪,这爆玉米花跟“二月二”还有联系呢。据说它源于神话传说。传说武则天“立周”称帝后,惹得玉皇大帝震怒,便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但司管天河的龙王看到人间因干旱而饿殍遍野的惨状,他偷偷为人间降雨。百姓得救了,而龙王却被玉帝打下凡间压在山底下受刑,并立石碑曰:“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返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报龙王救命之恩,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哪里都找不到呀!到了二月初一这天,正逢赶集之日,有一个老婆婆赶集去卖包谷,袋口松开金黄金黄的包谷籽撒了一地。人们看到后心想,这包谷籽不就是金豆吗,炒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大家在二月二那天各家各户都爆炒起了玉米花,并在院中设案焚香,供奉龙王。玉帝一见金豆真的开花了,遂将龙王免罪释放,让他重掌风雨大权,不久人间普降春雨、农业丰收。打这以后每年二月初二,老百姓都爆炒玉米花吃,边吃口里还唱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以企盼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2

  二月二有什么习俗

  1.剃龙头

  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摆围仓

  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4.带姑娘

  “二月二,带姑娘”

  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5.放龙灯

  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二月初一初二吃什么

  1、饺子(食龙耳)

  饺子是中国北方最好的美食之一,不接受反驳!无论北方人走到哪儿,最难忘的就是饺子,而且最难忘的是母亲包的。思乡有时吃顿饺子会化解很多愁。北方的`农村重大节日都要吃饺子的,二月二也不除外的。“好吃不如饺子”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这饺子有很多形状,元宝形的、耳朵形的,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2、炸油糕(食龙胆)

  北京、天津等地: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这个小米可不是那种普通的我们见到小米,是那种糯小米,一般用来做年糕和面食中包上做蒸包。

  3、春饼(咬龙鳞)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4、麻花(啃龙骨)

  这个是河北地区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河北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这个毒蝎,就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5、山东地区:面旗子

  农历二月二,山东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发面之后,然后再跟擀面条一样,擀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样。我小时在农村时,我母亲做得会加鸡蛋,颜色黄金色,一般是用沙子炒或者直接放大锅中炒。小时候最爱的食品之一,嘎嘣脆,又不硬,香。可惜很多年没吃到了,一直在外地。

  6、山东青岛地区:除了吃棋子、糖豆,还在二月二摊煎饼吃。

  那个年代,白面金贵。我小时在家最爱吃的就是老妈摊得煎饼,里面加点油、鸡蛋、葱花。但是我自己做总是做不出那个味道。

  这个煎饼不是临沂、淄博地区那种,也不是现在流行的煎饼果子,但是做法差不多,只是相对软。

  7、北方:龙须面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8、爆米花(金豆开花)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9、甘肃: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山东地区除了吃面旗子外,也吃炒豆子,只不过同甘肃的略有区别,是用面加糖然后调成稀状,把黄豆裹起来,然后再炒,更美味。

  10、吃猪头

  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家家户户吃猪头等各种食物,以示吉庆。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理发是啥意思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农历二月初二理发能给一年都带来好运气。俗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说法二:

  俗语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剃龙头”的说法。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说法三: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说法四: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像小孩,十八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理发,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长,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盘起来。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正月谁都不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3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沈榜《万署杂记》记载:万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村民们用灰色从门外委婉地布置在厨房里,绕着水箱旋转,称之为龙回来。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景物略》说:二月二日,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说,熏虫;所谓引龙,虫不出来。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吉祥的东西,是风化雨的主人。春雨贵如油,人们祈祷龙抬头下雨,滋润万物。同时,2月2日是惊蛰前后,百虫准备移动,。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为五类:毛虫(披毛兽)、羽虫(鸟)、介虫(甲壳)、鳞虫(鳞虫和翅虫)和人类。龙是鳞虫的'生长,龙出来的时候百虫藏起来。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用龙威慑来阻止渴望移动的昆虫,目的是祈求农业收获和人畜平安。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为披毛兽)、羽毛虫(羽毛虫和羽毛虫)、羽毛虫(羽毛虫)。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4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阳历日期不定。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关于龙头节的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一、剃头

  从生理上来说,因为很多人信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导致到二月的时候头发已经很长了,为了必要的卫生清洁也该去剃头理发。除却客观的因素,主观上自然是为了图个吉利,毕竟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很多地方将这一天定为剃头日。

  通过理发来与“龙抬头”相衬,寓意着也能给自己“抬抬头”,保佑在这一年顺顺利利。那么,为什么与龙相衬就能顺利呢?因为在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龙行“布雨”之责。一年能否风调雨顺、河清海晏和庄稼大丰收,全看龙王爷给不给面子。

  因此,对于龙大部分人都是饱含着是崇敬之情,在二月二这一天,通过与龙做相似的动作来博得龙王的好感获得好运。虽然这个说法纯粹是封建迷信,所求也不过心理安慰与寄托但也同样重要。试想若是心灵无处安放,整个人就会显得很空虚,所以也不要小瞧了民间这些传统习俗,它们是在无形之中增加人的精神力量。

  二、不做针线活

  古人认为,鬼神与凡间的世界相通,故而会在特定的日子降临凡间。因此,若是凡人行事不小心触怒鬼神,便会招来灾祸。二月二这一天是龙神降临凡间的日子,此时若是做针线活便会被龙神视为不敬,在许多农村都说针线会扎瞎龙眼,破坏自己一年的气运。除此之外,也有地方在这一天不洗衣服,因为担心洗衣服时洗坏龙皮。

  三、春游踏青

  二月二春游踏青相传起于唐代,彼时长安之人为了丰富业余生活会在二月二这一天约好伙伴一同出去踏青。在他们看来,在春天来临之际野外空气清新,多走走看看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为接下来新一年辛苦劳作做好准备。

  这个习俗保留到了现在,在各个学校中也会有春游的这一个项目,无形之中将传统习俗传承至今。“学子春游”更是有一番说法,寓意为来年学业开个好头,轻轻松松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

  四、吃龙食

  二月二作为龙神降临之日,人们在这一天的饮食上会有很多讲究,最为普遍的便是所有饮食都以龙为名。比如一些地方会在二月二之前蒸好春饼,吃春饼名为“吃龙鳞”,吃面条名为“吃龙须”,吃馄饨名为“吃龙眼”,吃饺子名为“吃龙耳”;若将面条和混沌一块煮,又被称之为“龙拿珠”,吃葱花卷饼又叫“吃龙皮”。

  总而言之,要把龙身上的东西都放到自己身上,以此行龙运,都代表着人们祈福的愿望,希望新的一年龙运加身、事业昌隆、顺顺利利。

  五、祭祖拜神

  “祭祖拜神”在古代的`重大节日中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相信只要自己足够真诚,先祖和神明便会在冥冥之中保佑自己。

  六、孩童开笔礼

  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诞辰之日,所以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要进行“开笔礼”,可能这个习俗在现代少有人知晓。在古代社会中,读书人在读书之前需要行四礼,其中“开笔”又称之为四礼之首,表明将要正式开始学习。用习俗的形式将读书赋有一种隆重的仪式感,让自己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七、熏虫

  在二月二到来的时候也意味着天气逐渐变暖,因此,在二月二还有熏虫的习俗,指的是希望能够将害虫驱赶走。

  地方风俗

  山东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青岛地区吃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相关文章: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03-11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汇总02-22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素材02-21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02-20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03-11

二月二龙抬头的剪发习俗介绍02-21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什么03-11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吃什么02-26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