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统戏曲评剧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评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的传统剧种之一。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评剧描写民间故事,歌颂人民品格,用白话的唱腔表达群众最质朴的情感。和所有的戏曲流派一样,评剧的各种流派主要以唱腔的个性风格为标志。同时,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的起源
评剧是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评剧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着。
评剧的艺术特点
1、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2、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3、善于表观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辛亥革命后,成兆才依据当地的时事新闻创作和改编了《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枪毙骆龙》、《枪毙骆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评剧以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如小白玉霜和韩少云主演的《小女婿》、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以及《金沙江畔》、《夺印》、《野火春风斗古城》;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山里人家》、《疙瘩屯》、《黑头与四大名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现代剧目。
评剧艺术节
中国评剧艺术节创办于2000年,是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是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大型戏剧艺术节。中国评剧艺术节以继承、发展、弘扬评剧艺术,不断扩大评剧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宗旨,为弘扬河北文化、民族文化,促进艺术交流,推动评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百年韶华,评剧从民间走来,写黎民的苦,唱百姓的酸,表凡间的难,诉弱势的冤;时代变幻,她还要深入生活中去,鞭挞邪恶,弘扬正义,呼唤良知,春满人间。
【河北传统戏曲评剧】相关文章:
古老戏曲河北梆子01-27
台湾传统戏曲歌仔戏12-22
河北地方戏曲哈哈腔01-08
传统戏曲云南花灯戏10-02
关于戏曲对联12-23
广西戏曲桂剧01-19
广西戏曲彩调05-31
贵州戏曲黔剧01-12
湖北戏曲楚剧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