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福建戏剧高甲戏

时间:2022-09-23 10:05:23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福建戏剧高甲戏

  高甲戏,是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地方传统戏剧,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福建戏剧高甲戏,欢迎大家分享。

  高甲戏舞台上表现的大喜大悲、大爱大憎、善恶分明,乃至音乐唱腔上高亢激越、荡气回肠的旋律,恰恰是泉州人、闽南人性格的形象写照。同时,高甲戏善于吸纳其他剧种的优点和特长,使高甲戏从早期的简单、粗糙逐渐走向成熟与完美。

  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最初是闽南民间装扮“水浒传”的化装游行,随后出现专演宋江故事的业余戏班,时称“宋江戏”。清中期,“宋江戏”突破局限,兼演文武戏、宫廷戏、丑旦戏等,内容及表演艺术逐渐丰富,成为“合兴戏”。至清末,“合兴戏”又吸收京剧、昆剧、傀儡戏的精华,走向专业化组织形式,并上演连台本戏,形成了有自己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传统的地方剧种。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福建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而众所周知,一个剧种的形成是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由经历孕育、发展、成熟、鼎盛的全过程。

  “宋江仔”的兴起,是高甲戏的`孕育期;此后与“竹马戏”或“四平戏”的合流,艺术上获得发展,才形成高甲戏;又经历初创阶段,吸取本土姐妹艺术品种(如梨园戏、提线木偶、掌中木偶和外来的剧种如弋阳腔、京剧等)的表演来丰富自己,艺术上趋于成熟,乃至清末民初年间成为闽南最大的地方剧种。其重要标志是:

  一、班社林立

  仅晋江、南安两县,就有近百班,较有名气的有:“福良兴”(1902年)、“福荣兴”(1902年);“金成兴”(1910年)、“新福和”(1913年)、“福庆兴”(1915年)、“福美兴”(1915年)、“福泉升”(1915年)、“吕宋班”(1922年)、“福金兴”(1922年)、“福庆成”(1924年)、“金福兴”(1924年)等。

  二、名伶辈出

  闽南地区(晋、南、惠、同、安、永、德)约有从艺高甲戏人员2500人以上,而且名伶辈出,各有造诣,享有盛名。自民初以来,到20年代末,知名的脚色有:洪金乞武旦。洪玻璃花旦,艺名“洪玉华”,1922年随吕宋班赴菲律宾演出,以《凤仪亭》貂蝉、《卢俊义》贾氏等花旦行人物,名扬南洋。胡玉兰高甲戏坤角第一人,花旦、武旦、青衣、文武小生皆精,声色艺俱佳。

  三、出国献艺

  本时期到东南亚华侨聚居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亚、缅甸、泰国演出的班社有:福良兴、金全兴、福庆兴、福美兴、吕宋班、金和兴、大福兴、福连兴、金福兴等随班出国的艺人200人以上。他们在国外华侨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好评如潮。同时,他们也与赴该国的京剧班社观摩交流,切磋技艺,吸取了京剧大量的剧目和表演程式,在演技上有显著的提高。

  四、剧目丰富

  高甲戏脱胎于“宋江戏”,又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突破剧目限制,丰富演出剧目。剧目有吸取自木偶戏、京戏,也有取材自章回小说,如《三国》、《说岳》、《隋唐》、《楚汉》、《施公案》、《彭公案》、《粉妆楼》等传统剧目共600多本。由于剧目的开拓,必然在表演、音乐、武打等方面,作全面的改革创新。它在表演上吸取木偶戏的程式,如“傀儡打”、“傀儡丑”;又汲取梨园戏旦行的指法、科步;唱腔则大量取自“弦管”,使高甲戏的艺术更臻完善,独具风格。

  高甲戏遍布福建南部沿海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省,成为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不少高甲戏艺人曾远涉重洋到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一带演出。高甲戏成了海外华侨慰藉乡愁乡思的乡戏乡音。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这一备受欢迎的福建文化代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俚谚语

  七留八留无离福州。

  铁打延平府,纸糊福州城(南平难攻,福州易失)。

  见蛇不打三分罪。

  食在在做赖赖工钱都还在。

  眠床下踢毽平平悬(床下踢毽子同样高,不分高低)。

  七哥问八哥共汝差不多(保守者只求不比人差就行)。

  心肝搭搭,伓惊菩萨(问心无愧,不怕鬼神)。

  田园曰曰去,亲戚淡淡行。

  风吹单条竹,饿死单身哥。

  体得主人意,更是好功夫。

  赌钱输穷鬼,犬吠癞呆人。

  死的去远远,生的要吃饭。

  接亲长长阵,拜堂剩两其(人)。

  乌字上白纸,有性没处使。

  铁打延平府,纸褙福州城。

  手里没把米,呼鸡都不理。

  汤水虽热总是水,饭粒虽冻会粘牢。

  老虎虽坏不咬囝,铁匠不打刣(杀)囝刀。

  平生不作亏心事,半瞑(夜)开门心不惊。

  三分人样七分装,七分人样不用装。

  看命先生半路死,地理先生没处埋。

  走马仓山看走马,泛船浦内看番船。

  牛头马面是娘奶,胭脂粉面是别人。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保太平。

  孝顺必生孝顺囝,忤逆还生忤逆儿。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还有其他短句如:

  城里灯笼乡下骨。

  鸭牳装(打扮)死嘴总是扁的。

  瓦爿囝也中垫桌骹。

  月光处处光。

  是金便赤,是银便白。

  有心打石石会穿。

  和尚是人做的。

  好鼓不用重锤。

  破鼓总会救得月。

  九十九还要问一百。

  奶奶死钦钦磕磕(敲动法器发出的声音),老爷死寂寂寞寞。

  有钱讲话响叮当,没钱讲话没人听。

  诸人囝十八变,上轿还(有)一变。

  先是人情后是债。

  宁可敆(得罪)初一,不可敆(得罪)十五。

  轻声讲重话,会急又没汗。

  鼓山戴帽,做土起饿。

  雷打秋,晚没收。

  一百钱要使,一分钱要俭。

  千赊不如八百现。

  江中虽大,船头会相碰。

  财主困(睡)半暝(夜),穷人起五更。

  头过(道)参,二过(道)茶。

  衙门有大小,法度总一般。

【福建戏剧高甲戏】相关文章:

戏剧中的经典语句01-15

莎士比亚戏剧经典语句集锦12-22

有关戏剧的名言警句04-10

云南戏剧关索戏02-05

福建客家建筑福建土楼01-31

福建扁食02-25

《即兴戏剧》读后感01-05

职场英语影视戏剧口语02-11

《戏剧与戏曲》原文阅读及答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