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民间音乐聊斋俚曲

时间:2021-01-27 18:28:54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民间音乐聊斋俚曲

  聊斋俚曲的形式类似今天的琴书说唱与地方戏,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记谱十数首)聊斋俚曲的流传地区主要在山东省淄博市,蒲氏家族及后人是其主要传承者。

民间音乐聊斋俚曲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自清代至今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聊斋俚曲是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学体裁,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蒲松龄的斋名为"聊斋",故称"聊斋俚曲",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2006年5月20日,聊斋俚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蒲松龄——著名的小说巨匠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人。他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蒲松龄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31~32岁时,他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会。

  聊斋俚曲的历史溯源

  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的流布地区之一。蒲松龄坐馆三十余年的西铺毕家是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俚曲的传统,这给蒲松龄编写俚曲故事准备了极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蒲松龄集一生之阅历,汇明清俗曲之精华,取诸宫调、南北曲的曲牌联套成曲,终于完成了15部俚曲的创作。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音乐方面,这些聊斋俚曲均具有极高的价值。聊斋俚曲曲目有《耍孩儿》、《玉娥郎》、《粉红莲》、《叠断桥》等。

  聊斋俚曲的鲜明特色

  从写作形式看,聊斋俚曲经历了一个从短篇到长篇的发展过程,更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琴书说唱到搬上舞台演出的地方戏演变进程,如最后完成的《禳妒咒》、《磨难曲》与《墙头记》。作者的思想也由最初的自悲自喜,进而转化为与大众同悲同喜的最高境界。从艺术效果看,作品的取材与方言俗语的运用,深受当地听众、观众与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如《墙头记》等作为地方戏,至今盛演不衰。同时,通俗性即是俚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它在总体上的特点。

  聊斋俚曲生动地反映了封建时代晚期的人民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当代社会中传唱流传,成为山东文化中一种独树一帜的群众性艺术形式。聊斋俚曲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单以戏曲为例,俚曲故事改编剧本的就有五音戏、柳子戏、川剧、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此外,为纪念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2014年5月30日,淄博市聊斋俚曲艺术团正式成立。当天,在蒲家庄“俚曲茶座”,俚曲艺术团献上一台精彩的原汁原味的聊斋俚曲。

【民间音乐聊斋俚曲】相关文章:

辽宁民间故事古渔雁民间故事02-03

立冬民间习俗活动10-29

民间歌曲新化山歌01-29

民间表演大沽龙灯01-29

民间信仰妈祖文化11-29

民间风俗拜祖10-23

民间习俗踩岁10-22

民间习俗接财神09-18

民间活动烧龙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