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陕西戏曲弦子腔
弦子腔是一种戏曲形式,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又名弦子戏,因用弦胡主奏而得名,音乐属板腔体。自清嘉庆年间产生以来,以平利县为中心,活动在安康、旬阳、岚皋、镇坪、白河及湖北房、竹地区。弦子腔声腔以平利方言为基础,有13种唱腔板式,常用的曲牌8首,唢呐曲牌18首,锣鼓打头30种。
弦子腔流传中心——平利
平利为山地地貌,南部最高点化龙山,海拔2917.2米,最低西北边头洞子,海拔300米,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三级梯形之势,年平均气温13.9℃,年降雨量 953.5毫米,无霜期250天,森林覆盖率达65%,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得以保存,被誉为“巴山药库”和生物基因库。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考古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晋代成书的《华阳国志》载平利女娲山为女娲抟土造人处,专家考证平利女娲山一带,是我国女娲文化的原发地,也是这一文化现象传承地中史料记载最早、最集中的地方,始祖文化与历代居民的迁徙,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是弦子腔发育生长的特殊历史地理背景。
弦子腔的主要特征
弦子腔唱腔板式齐全,既有喜悦类型的“平腔”,又有悲苦类型的“苦腔”,还有号子“喊腔”。唱腔以上下句为基础,依不同板式而变化,表现戏剧冲突。传统弦子腔表演用真腔大嗓演唱,无男女腔之分,旦角唱腔用真假腔相结合,俗称“老配少”,并夹杂念白。唱腔各有固定的板式,每种板式又有自己的程式,每一唱段由叫板、起板、板头曲、唱腔、过门、转板和落板构成,一般唱腔的倒数第二句大都是在游弦伴奏中念白,称“丢腔”,“丢腔”之后,有帮腔喊唱,即“呐号子”,“呐号子”分“平腔号子”、“苦腔号子”和“文嘹子”“武嘹子”四种。
传统平利弦子腔以皮影戏为主要表现形式。“玩子班”坐唱式则不加表演;现代弦子腔保留其调式特点,丰富了伴奏音乐,使弦子戏更加完美。丰富的调式使弦子腔宜于表现各种题材的大小剧目,仅传统剧目就有八百多个,非一般小戏剧种所能及。
平利弦子腔的主要价值
一是历史价值。平利弦子腔起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民间说唱到皮影戏改造加工搬上舞台,经历了长时间的磨砺,符合中国戏剧史的一般规律,亦折射出同时期地域历史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二是文化价值。平利弦子腔的音乐、声腔、调式、板落、曲牌、打头和演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间戏曲音乐体系,其内容丰富、古朴典雅、独具风格、自成一体的个性特色,对于研究地方戏剧源流,繁荣中国戏曲艺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是实用价值。平利弦子腔,好学易懂,演唱方便,观众参与伴唱这一独有的互动性和平民化特色,在其它剧种中是不多见的,加之其音乐的沿展性强,更便于不同艺术形式上的广泛运用,对于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陕西戏曲弦子腔】相关文章:
安徽戏曲文化青阳腔10-28
藏族舞蹈弦子舞04-28
江苏戏曲扬剧10-13
春分陕西习俗11-24
山西地方戏曲蒲剧10-17
陕西农村结婚习俗02-17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06-10
陕西的饮食文化11-09
陕西养老保险调整08-04
陕西饮食文化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