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姓氏含义
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彝族姓氏含义,欢迎大家分享。
从明清以来,彝、汉杂居,相互交往逐渐增多,彝族上层首先使用汉姓汉名,并将自家的"搂衣"相对说成是彝姓。
因方言土语的差异,"搂衣"、" 笃"音译选字不同。"搂衣"亦写作纳一、呢义、嫩液、能益、娄溢等;" 笃"亦写作侯笃、吼督等。"搂衣"或汉译为"谱牒"、或"姓氏",至今在彝族东部方言中还无统一公认的说法,在汉语中找不到合适对应的词语,姑且从"彝姓"说,便於行文。"搂衣",从含义上理解,其实是表血统概念的氏族名称。彝族民间多将"搂衣"说为家支,也无不可。"笃"则""为姓氏,"笃"为类别。
昭通地区的彝族,今天知道自家"搂衣""笃"全称的人已经很少,而且发音也不准确,更不用说解释其含意了。如彝良县龙街乡恒底村汉姓罗的彝族,共有4支即礼底、卯歹、楼吉、侯而。其中还能记住全称的卯歹支是"马 搂衣,语哼卯歹";楼吉支是"密所搂衣,麻迷楼吉"。还有奎眅乡寸田村杨姓彝族中的1支是"蛇斋搂衣,阿月撮落",巧家县汉姓安的彝族计有8支,其中两支分别是"而补搂衣,夷氏斗鲁","掐吐搂衣,德布阿姆。"其他鲁甸、昭通、大关、镇雄和威信的少部分彝族之家,还能记住本家支的搂衣或笃。
彝姓,通常为两句,每句四字,如上所举的例子。第一句为氏族标志(图腾),有山、河、湖、石及植物,后一句为分宗祖名及姓氏或地名及姓氏。其基本模式:标志(图腾)、源头(搂衣),分宗祖名或地名、氏族名称(彝姓)。如"马 搂衣,语哼卯歹。"可以理解为"以马 (杜鹃花)为标志,在语哼(祖名)分宗后的卯歹氏族(家支);"密所搂衣,麻迷楼吉。"可以理解为"以密所(植物名称)为标志,在麻迷(地名)分宗后的楼吉氏族(家支)。但由於地名的演变、社会的变革、古代彝语的失传等诸多因素,今天对"搂衣"的会意难求甚解,只宜粗不宜细,知其大意即可。史书《清实录》、《乌蒙纪年》中视为人名的阿底、黑胯等,都是氏族名称或者说彝姓,不是人名,故"黑胯"死后有黑胯。
彝姓全称中都有"搂衣"一词,凡问"搂衣即问彝姓,问彝姓即说"搂衣"。"搂衣"一词是什麼含意呢?仅解释为"源头"或"源流"很难让人理解,要从彝姓的产生说起。彝人家族繁衍,历九代、十一代、十三代时,要举行分宗仪式,变宗亲关系为姻亲关系,扩大开亲范围。其分宗仪式即"做斋"祭祀大典,规模浩大,仪式隆重,凡同祖先的人家不管你迁徙有多远,都要赶来参加,不容忘记自己的根源。做斋首先是祭天地,次祭祖先。念完祭天地祖先的经书之后即占卜取分支水(源头)的方向,由分宗家族成员准备一只公绵羊驮上取水用的壶,喂点盐水之后赶朝占卜所得的方向去找水。白摩看羊在什麼地方吃水,就在什麼地方取两壶净水回祭场,并记下取水地方的地理特征及草木石等名称,作为新分家支的标志(图腾)和分支源头,并给新家支取名后用彝文记入史册。新的"搂衣"从此成立使用。
彝族的"搂衣"有其重要的社会职能,因此"搂衣"一经确立,其家族成员必须人人牢记,严格保密,不容外传。概括起来说"搂衣"有如下职能:一是用来判别是否是同一家族。因为同一家族的人四处游牧或迁徙,子孙长期不相往来,避免同一家族的人通婚。二是用来判断身份的高低贵贱,防止与非襟族或根骨不正的人家通婚。"笃"只用於盘问家门和根骨,不与娃子身份的人家通婚。"搂衣"、"笃"都是彝族等级社会的意识产物,民国时期还有残余表现,今已消失。
彝族使用汉姓开始於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赐水西宣慰使霭翠"安"姓,宁州土司"禄"姓。其他土司及土司以下阶层的人相继攀附安、禄等姓氏。如乌撒土司安姓,乌蒙、东川土司禄姓。故彝族中安、禄等姓人家较多。芒部土司"陇"姓来历不知。除封建皇帝赐姓外,彝族使用的汉姓还有以下几种来源:一、地方汉族官员认为彝人"家无姓名"不便管理户籍和征收赋税等事务,以"百家姓首八字"分别给予姓氏。二、由氏族图腾转化而来,如"阿鲁"译义为"獐",取谐音转化为汉姓"张"。三、彝、汉杂居相处,为便於交往假托邻里汉姓。所以彝族的汉姓总是与当地汉族姓氏大多数相同。四、彝族妇女与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所生子女,多数是族别从母姓氏从父,如瞿、乔、樊等姓。总而言之,彝族汉姓来源十分复杂,如"马"姓彝族的祖先,是未被清军杀戮分配给从征回人马登先作家奴的后裔。马为了应付形势,暂作"家奴",事后释放,"使之附本姓"。但都是向汉族社会开放,有其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彝族开始使用汉姓起,姓氏是"双轨制"(明用汉姓,暗用彝姓)。但一个汉姓之后往往有几个彝姓。所以,汉姓相同,"搂衣""笃"不同,可以通婚无忌。如威宁八大土目中安姓有六支,巧家安姓有八支、禄(陆)姓13支,彝良罗姓有6支。1988年昭通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调查彝族姓氏:彝姓143个,汉姓74个。虽不是十分准确,却说明彝姓多於使用的汉姓,符合昭通地区的实际情况。
扩展资料:
彝族姓氏的产生较汉族姓氏晚很多,但比许多国内外至今尚未产生姓氏的民族而言,仍算是较早产生且已具完善成熟的。其主要显现在有成熟的父系制社会、有完善的婚姻婚礼制、有严格的同姓不婚和外婚制、有家谱制、有森严的家支制等。据说有个别专家否认彝族只有父子连名字而无姓氏。天哪!没有姓氏怎么会有父子连名字?这简直是在瞎说。父子联名仅仅用于背家谱,平时只有那些名望的人物才有资格父子联名,一般哪有资格父子联名。彝族的父子连名有点儿类似汉族的有名气的人才有字和号。
姓氏产生于父系制后期,母系制社会没有姓氏存在。据说汉族的姓氏产生于母系时代,所以姓氏之姓字方有女字旁。但从我们彝族的姓氏发展史上看,母系时代没有姓氏存在的任何传说,而只有到了父系后才产生姓氏文化,或者有了也是不成熟完善的存在。因此,人类社会发展到父系制社会,才会普遍产生姓氏文化这一产物。因此,父系社会标志着人类走向新文明的开始。
凉山彝族在社会变革方面差了一大步,如其他民族和其他支系的彝族都早已步入了封建农奴制或封建地主制社会了,而大小凉山(指云南小凉山和凉山周边的彝族)却还处在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然而凉山彝族的奴隶制社会并不因此牵制住了凉山彝族的婚姻发展进步,相反她还是与时俱进的,比如从原始群婚→同祖群婚→异族群婚→同族外婚→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等七大婚姻发展史,走过了几大婚姻阶段。概而言之,从母系制到父系制。现在国内外尚有些民族虽其社会发展都发展到了解放前的封建社会,而其婚姻制却尚停留在原始的母系式婚姻阶段,其主要显现是只有名而无姓氏,知母而不知父;盛行一妻多夫制;没有形成完善的结婚仪式。有的男嫁女,而不是女嫁男等。上述各种原始母系和半母系制残余婚姻习俗在凉山彝族婚姻习俗里,已无所迹象可见了。
谈谈彝族的姓氏来源有哪几种形式陈述于后。
凉山彝族姓氏和其他民族的姓氏一样,都是从上层到中层,再到下层逐渐产生形成的,凉山彝族的姓氏是从上层土司到中层黑彝,再到下层白彝,最后才到奴隶娃子逐步产生形成的。因此,在凉山彝族各阶层的家谱中,土司的家谱史最长,最长的有50—60代;黑彝家谱最长的仅次于土司的,有近60代,至少者也在30多代。白彝(这里指彝根白彝)最长有近25代,少则也在15代上下。所谓汉根白彝,其实也并非全是汉族变成的,而是包括汉人在内的其他各种民族在彝族对外民族或冤家仗中俘获的同族人及外族人,都成了凉山彝族的“汉根白彝”。在解放后各自大都找到了自己的彝族原姓,非彝族的不愿回者也都跟了原主子之姓,留了下来,同化为彝族了。
现在就直接来谈谈彝族的姓氏来源,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土司和黑彝的姓氏来源,因笔者非土司或黑彝出生,不太了解,只好从白彝的姓氏中简要概述。
白彝因人口占总人口的90%多,大约有300多万,加上黑彝和土司约有400万人口。白彝的姓氏因人名(主要指绰号)变姓氏的情况较普遍,一姓多称的.姓氏举不胜举,据有人初步统计多达3000多个姓氏。笔者只好将自己所知的陈述一下,以下归纳出五种来源,下面逐一介绍。
第一种来源:职业演化为姓氏。凡因从事火葬(至今凉山彝族仍在盛行火葬文化)手者后来都成了“曲摩”(彝语意为“火葬能手”)姓。因各地都有火葬能手,故曲摩姓多达30多种同姓不同祖的姓氏。为区别同姓不同祖,以便于不认错家门人和不开错亲。在“曲摩”这个职业姓氏之前附上各自的始祖之名,如本人所知的莫洛曲摩、阿苏曲摩、吉尼曲摩、洼舍曲摩、尼马曲摩、拉马曲摩、沙则曲摩等。凡附加的部分不同,都属同姓不同祖,均系外姓,均可开亲,凡附加部分相同的均系同一家门,不可开亲。
第二种来源:绰号演化为姓氏。彝族有名字变姓氏之说,但需指出的是,不是父母取的名字变姓氏,而是绰号变姓氏,如“巴久”姓,因其始祖说话直达直说,一句话通屁股,好似一根竹竿,故绰号“巴久”,后来演化为后代之姓。因巴久姓后代分支多,且分布亦广后,其后代有的将其绰号又做姓氏,形成新姓氏,因此又有了黑比、黑热、阿鲁、阿伯、吉额等,加上巴久共有6种异姓同祖的家门。绰号演化为姓氏的,再举一例典型的,如有一人因体胖肚子显得多大,于是人们送他一个绰号为“海来”,之后这绰号变成了他的子孙后代之姓。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种并非仅有上述两例,而是因篇幅受限才仅举此两例为代表。
第三种来源:父辈之名演化为姓氏。如笔者之姓的翁古姓,因始祖犯了什么罪逃至黑彝祝尔姓部落之后,藏于林里,被一狩猎的黑彝祝尔姓发现,问其名啥,回复“里果”,意即“叛逆者”。黑彝耳背听成“翁古”,他只好称是,于是带他回家,留作帮黑彝的帮手,成了家,“翁古”也自然成了名字,也成了他子孙后代之姓氏,还成了黑彝祝尔姓氏的百姓之一。其后又有一叛逃者远道来到上述黑彝祝尔姓氏同一人前,问其名,回复曰“阿库”,同样因耳背,听成“阿傅”,那人也说“是,是叫阿傅”,从此他就叫“阿傅”,他也成了这黑彝的帮手,留下来,后来也成了这黑彝部落的一大百姓之一,“阿傅”也成了他后代之姓氏。
第四种来源:地名演化为姓氏。一般是姓氏演化为地名,也有个别地名演化为姓氏的情况。如有一寻住地者,从甘洛(即现今的凉山州甘洛县)远道来到喜德(笔者的家乡凉山州喜德县)靠近西昌(凉山州府)的东河乡,本地人问他从何处来,他回答:“从甘洛地方来。”从此甘洛这地名变成了他的新姓氏,他原姓沙则曲摩,又变了姓,于是他成了复姓“甘洛曲摩”的新姓氏。
第五种来源:土司之姓演化为白彝之姓。有些白彝人在土司管辖区犯了错,逃离非土司辖区另寻生存之地,来到人生地不熟之处时,问从何而来,回答从阿火金阳来,人家便知道阿火金阳属沙马土司管辖区,于是都叫他“沙马”,他本姓“曲比”,这样后来他的姓就变成了“沙马曲比”字样的复姓。不过彝族复姓与汉族的又有所不同,汉族的复姓如欧阳姓为例,欧和阳都是他的姓,是并列关系,不能拆开。而彝族的复姓如以“沙马曲比”为例,沙马为土司姓,曲比才是他自己的原姓。平时只说一姓,需要了解时才会连用,这种情况,形成的还有很多。从沙马土司辖区来的,如沙马什伊姓、沙马阿库姓、沙马吴谷姓;从阿说土司辖区来的,如阿说加斯姓,阿说布约姓;从马海土目辖区来的,如马黑尔吉姓、马黑加巴姓、马黑波姓;从摩色土目辖区来的,如摩色吉则姓、摩色阿苏姓、摩色俄木姓等。情况都与上述的沙马曲比姓等都相同,因此不必一一赘述,细看上述即可明白,以此类推。
下面附带谈几点细节:
1. 凉山彝族怎样知道同姓不同祖的姓氏和同姓异称的姓氏:汉族同姓不同祖的区别是以文字作区别的,如以yáng姓为例,在登记名字时,执笔者不了解则要问是哪个yáng,名主就会告知是木易杨或者角角羊。用字不同,则祖先不同,不同姓也。彝族姓氏中,非复姓者明显好了解,只有复姓者,如沙马姓、马黑姓、阿说姓、摩色姓,曲摩姓、尔古姓等姓是因各有不同祖的几个姓,需了解时,则要问清是何种沙马姓、何种马黑姓、何种阿说姓、何种曲摩姓、何种摩色姓、何种尔古姓,别人才能从中认家门或亲戚。
2. 关于人名变姓氏问题:多数以绰号演化为姓氏,这是因为远道迁徙或叛逃才产生的,否则极少有此情况,不过时间长久了,几兄弟也会演化为几个姓氏。这种情况不仅彝族有,汉族也存在。如孙姓出自姬姓,康叔的第九世孙叫惠孙,于是惠孙的后代伍仲就以孙为姓。
3. 彝汉姓氏中都有同姓异祖和异姓同祖的现象存在:如汉族姓氏中蒙姓双姓同祖、师姓帅姓同祖、庄姓严姓年姓同祖;张姓章姓异祖、程姓成姓异祖、江姓姜姓异祖、杨姓阳姓异祖。彝族的几种沙马姓、曲摩姓、尔古姓、摩色姓、马黑姓、阿说姓都是同姓异祖;而巴久姓、黑比姓、黑日姓、阿博姓却是异姓同祖,阿伍姓和吉你姓同祖,阿余姓和阿尔阿尼姓同祖等一言难尽,数不胜数。
【彝族姓氏含义】相关文章:
彝族重要节日彝族年01-31
彝族年吃什么?彝族年的食俗01-24
2016彝族年 2016彝族年假放几天02-04
什么是彝族年?01-24
彝族年的由来01-24
彝族泼水迎亲06-21
彝族插花节12-23
彝族过年的风俗03-08
彝族抢婚的习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