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傈僳族风俗习惯
傈僳族,人口有574856人,云南北部努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是傈僳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余散居在附近的腾冲和四川接壤的地区,多与汉、白、彝、纳西等民族交错杂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傈僳族风俗习惯,欢迎阅读!
傈僳族风俗习惯 1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八世纪时,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进入怒江地区。十七、十八两个世纪中,大批傈僳族迁入云南德宏和临沧、耿马等地,有的沿金沙江南下进入绿劝、大姚等地,繁衍生息。
傈僳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结构不完整的文字,经1957年的创制,形成了现在通用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傈僳族的节日同附近的汉、白、纳西等民族相近。阴历正月过年,六月过火把节,十月过收获节。他们性格爽朗,热情好客,历来被传为佳话。
[饮食习惯]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平时很少单做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麦。因大米种植较少,只有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才用大米做粥。
居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食阴玉米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熟的玉米包,去包叶后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阴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难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或猪排微火煮食,作为佳馔。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傈僳族的肉食来源有家庭饲养的猪、牛、羊、鸡肉和捕猎的麂子、岩羊、山驴、野牛、野兔、野鸡和 河里的鱼,肉类的食用方法大都采用把肉抹上盐,放入火塘中烧烤后食用。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芋头和各种瓜菜、薯类,辅以橘子、桃、花红、梨、季等多种水果。因当地盛产漆油,所有菜肴均用漆油烹制。如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煮甜酒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认为是产妇补虚的上等食品。
傈僳族家家都养蜂,少则4、5群,多则十几群,每年秋季,家家都酿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梁外,还喜用稗子,并以稗子酒最好。酿酒时,先将原料捣碎,蒸煮后放酒药装坛封存,10天后即可启封冲饮,度数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傈僳族喜饮一种麻籽茶。制作麻迷茶时,先将麻籽入锅用微火焙黄,然后捣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钟,取出沥渣,汤仍入锅放盐或糖煮沸即可饮用。麻籽茶洁白,多饮也像饮酒一样能够醉人。在贡山一带的傈僳族,受当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的习俗。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
[婚丧习俗]
男女青年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设宴置办酒席。在女方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还要在门口摆一桌酒席,请陪同的客人喝喝酒。婚礼之后,新郎、新娘要互换碗筷,表示今后要互敬互爱。
[服饰特色]
傈僳族男女老幼都喜欢穿民族服装。各地服饰大同小异。根据服饰的颜色分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聚居在怒江一带的白、黑傈僳族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年轻的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小圆孔。一些贵重的胸饰可值一二头黄牛。永胜、腾冲一带的“花傈僳”,服饰较为艳丽美观,妇女均喜欢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婀娜富丽。
各地傈僳族男女服饰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膝下套“吊筒”。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畜发辫于大脑后。一些富裕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
[民族禁忌]
产妇分娩时,外人不能闯入室内,尤其忌讳持刀箭者闯入;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 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忌伤害蜘蛛;丧事期间,死者的亲友 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则被认为是对死者不敬。
傈僳族风俗习惯 2
傈僳族澡堂赛歌会
又称温泉赛歌会或汤泉赛歌会云南省怒江一带傈傈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后择日举行。赛歌会一般要进行十多天。赛歌时傈僳族男女双方分为两伙然后围成一圆圈女的手拉手男的手搭肩双脚按节拍有规律移动并不断交换位置。每一圆圈都由对赛的男女歌手领唱其他人和声。歌词大多是即兴而作内容丰富多彩。在六库一带傈僳族歌会以《汤泉恋歌》为主题这是一部抒情长诗叙述了一对男女青年在温泉边三度相会的恋爱故事。
夜幕降临人们便燃起堆堆篝火边赛歌边品尝各自带来的美酒佳肴兴致颇浓。澡堂赛歌会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很久以前登梗一带有两位美丽的傈僳族姑娘引来许多男女青年纵情歌唱其歌声优美连仙女听到都不愿离去。然而一个恶魔却去察告天神说歌声搅乱天地的安宁于是天神就把她俩分别化为金山和银山但两位姑娘毫不屈服长出无数挺拔的青松翠柏大有刺破天穹之气势。
天神为之大怒就在两座大山上钉七颗大铁钉罩七口大铁锅。不久两座山脚下流出两股热血后又变成了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为纪念这两位美丽姑娘的反抗精神人们每年都来到温泉边用美好的歌声赞美她俩。这样渐渐地演变为一年一度的温泉歌会。节日期间也是傈僳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极好时机。
傈僳族拉歌节
云南省陇川、盈江等地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到初六日举行。内容主要是唱歌、跳嘎舞。节日前夕傈僳族要修整跳嘎场。青翠的松枝和彩纸把跳嘎场装扮得五彩缤纷。节日一到傈僳族人满怀喜悦身穿漂亮的节日服装从四面八方聚拢在一起跳舞对歌。每逢拉歌节当地的汉族、景颇族、拉祜族等民族也前来参加助兴。白天人们兴高采烈地举行射弩爬杆打秋千高跷竞走等娱乐活动。晚上便欢聚在跳嘎场上尽情地欢歌跳嘎舞往往通宵达旦。
傈僳族刀杆节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沪水一带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节日来源于一个傈僳族传说相传在明代时外敌人侵云南边境兵部尚书王骥奉命三征麓州当地傈僳族人民勇敢地拿起长矛、弩弓协助官兵打败了敌人巩固了边疆。不幸在回朝途中王骥被奸臣所害。这天正好是农历二月初八。为纪念这位傈僳族英雄以及战斗中牺牲的傈僳族勇士。人们每年这天举行“刀杆节”。
下火海上刀山是刀杆节的主要内容。节日当天傈僳族人身着盛装汇聚在刀杆场上。场中央竖有两根二十多米长的粗大竹竿竿上插着三十多把刀刃朝上的长刀称为“刀竿”。爬刀竿的人大都是健壮的傈僳族中年男子他们经过长期的训练有一套特殊的爬竿本领。爬竿者一般头缠红布身穿红衣赤脚。在绕竿歌舞后他们便赤足跃上刀竿手捏刀面脚踏锋利的刀刃勇敢地向上攀登。当爬到顶端时还要做倒立等高难动作。表演完毕后要自己放鞭炮庆贺。围观者热烈欢呼争相向爬竿者献美酒表示敬意。
爬竿的前一天举行“跳火海”比赛。即在场内燃起堆堆柴禾选出五个强健的傈僳族中年男子光脚在熊熊的火堆中跳跃他们一会儿扑向火海一会儿翻滚其间一会儿腾空一会儿落下。还把通红的火球捧在双手在脸上“擦洗”几下然后在手上飞快地翻滚揉搓。除此以外节日期间还举行丢烟包、跳舞、对歌、荡秋千等活动给节日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傈僳族浴牛节
云南省兰坪县岩头乡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五举行。相传从前牛生活在天上日子过得很舒适。一日牛低头朝人间一看见地上的傈僳族人民却以吃又苦又涩的野果为生牛顿生同情之心。春天便背着上帝将藏在葫芦里的五谷种子洒向人间从此人间有了五谷傈僳族摆脱了饥饿。上帝发现了此事盛怒之下把牛推下了人间。
傈僳族人民感激牛的恩德让它呆在家里牛看人们劳作太辛苦又主动出来帮助拉犁上帝知道后放出各种冰霜、虫害等灾害。为了确保丰收每年栽种完后牛又上天请求上帝不要放下各种灾害。傈僳族为了感激牛的功劳便在每年六月初五春种结束后给牛洗澡之后煮一锅放有盐的稀饭喂牛最后由家中最年长的妇女为牛祈祷让它在上帝面前多多求情不降灾害。
傈僳族火把节
又称“点火把”。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也有的地区在六月二十五日举行。节日里傈僳族家家户户要制作火把各村寨还要在广场中央用松枝和干柴搭成一个巨大的型似宝塔状柴堆并在柴堆上插一大树枝饰以五颜六色的彩纸和纸花。白天傈僳族人欢聚在广场举行赛马、打靶、射弩、打秋千等活动。
夜幕降临前傈僳族要拿着火把把自家房前屋后的不洁之物全部烧掉以示驱邪。之后人们手持火把汇聚于广场一齐将那巨大的宝塔状柴堆点燃。顿时广场上火光齐明锣鼓喧天。有的傈僳族地区人们要拿着火把绕村寨田头漫游一圈据说这样可以驱逐猛兽害虫消除瘟疫和辟邪。然后人们围着那巨大的火堆纵情歌舞。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傈僳族民间有许多传说。如禄劝一带的一则传说讲道以前一对很贫穷的老夫妇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但被当地的土司抢去她坚决不从被迫自杀。村民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当天夜晚人们燃起熊熊火把集众起义。这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纪念这次反抗活动傈僳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火把节”。火把节期间人们还要杀猪宰羊走亲访友。
傈僳族臭水会
云南省丽江一带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夏令节前三天到后三天期间举行。这是傈僳族的传统沐浴节日。在丽江傈僳族聚居的`地方有一股常年汹涌而出的泉水每年一到夏令节的前三天到后三天这段时间泉水会突然变得浑浊不堪故当地傈僳族人把它叫做“臭水”。
相传用这种水做饭特别清香可口喝这种水能治好胃肠疾病如果用这种水沐浴能治好风湿病。所以不仅是傈僳族附近的各族群众也要来赶臭水会。届时傈僳族人在泉水附近挖一个土坑把泉水浸蚀过的石头捡来铺底用柴火将石头烧烫然后再垫上木条、树叶、毯子将泉水浇上去在滚滚而起的水雾中人们脱去衣裤躺在毯子上直到大汗淋漓时才起身用毛巾擦干净。待浊水变清后会期即告结束。
傈僳族收获节
云南省怒江一带傈僳族的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到十月即在新谷收获后不久举行。届时傈僳族家家户户宰羊杀鸡蒸做米酒互相馈赠。入夜篝火通明傈僳族男女老少满怀丰收的喜悦带着水酒食品聚集在村寨广场饮酒高歌欢度这个节日。最有趣的是“合饮杯酒”傈僳语叫“伴多”即两个人共捧一大碗酒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然后一同饮酒。“合饮杯酒”一般在大家酒兴正浓时相当亲密的朋友间进行。它是亲密和友谊的象征。人们一边饮酒一边跳舞老年人怀抱琵琶或月琴边唱边跳边说远古的历史傈僳族青年男女则围成圆圈跳起嘎舞。
傈僳族新米节
又称“尝新节”是云南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到十月稻谷成熟时举行。节日这天傈僳族人怀着丰收的喜悦心情背着背篓提着箩筐兴高采烈地到田里拔回金黄饱满的谷穗加工后做成了香喷喷的新米饭。再用肉与新米搅和在一起全家共餐。食用前要先取少量喂家狗以表示对狗的感谢相传这谷种是大灾之年由家狗保留下来的。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火塘吃团圆饭。这顿饭必须要全家人齐全了才能开始。
据说从前傈僳族地区有对恩爱夫妻在过新米节时丈夫因为等不及就先吃完干活去了妻子为此生气从此夫妻俩经常吵架最后不得不离婚。为了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节日期间家家都要讲礼节话团圆亲亲热热地围坐在火塘边聊天喝酒谈笑唱歌。最后全村傈僳族男女老少又聚集到寨子中央手拉手通宵跳舞。
傈僳族阔时节
傈僳语即过年节的意思。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没有统一的日期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次年的正月初十之间。节前各家要打扫卫生、酿米酒、舂粑粑、杀猪。有的地区的傈僳族要将舂出的第一臼籼米粑粑放一点在桃、梨或苹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有的还将玉米花生等食物摆在火塘的三脚架上每只脚的顶端再放三片肉和三杯酒以嘱咐来年五谷丰登。除夕晚上许多傈僳族人家要在堂屋内铺上青嫩翠绿的松毛以示清除疾病吉祥如意。
全家人围坐在松毛上吃团圆饭。饭前要先盛一小碗饭给狗吃以示对狗给人间带来谷种的回敬。有的还给牛喂盐以示对牛一年辛苦的稿劳。大年初一清晨傈僳族人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事先装点好的搭有彩门的开阔场地由二男一女开道举行射弩比赛一男举着饰有弩弓箭标志的红白两色旗一男扛着弩弓包头上斜插一箭在芦笙乐和鞭炮声中列队通过新门人场。
铜炮、鸟枪鸣放三响后人们向高挂的红白两色旗祭酒然后大家手挽手跳起欢乐的舞舞后比赛用肉片和油煎把把做靶收获最多的被评为优秀的射手。节日期间傈僳族还举行打靶、赛歌、荡秋千、跳舞等活动。正月初三每家还要出酒肉、饭和柴禾点燃柴禾祭山神祈求五谷丰登。
“江沙埋情人”
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带傈僳族青年的传统节日娱乐、求偶活动。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举行。届时,男女青年们欢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戏。还要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沙滩上挖出沙坑,将意中人抬入“埋葬”,并装出非常悲伤、痛哭流涕的样子,唱丧歌,跳丧舞。取闹过后,才将意中人拉出。他们认为,通过这一活动,一来表示恋人间感情的真挚与深厚,二来可以将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长寿。
除此活动外,福贡一带的傈僳族青年还要举行“头顶射鸡蛋的”射弩比赛。比赛时,男青年身背箭包,手持弩弓,自己的心上人头顶扣一碗,碗底上置鸡蛋一枚(或头顶一木碗,碗中盛米、置鸡蛋)为靶,站于几米之外。比赛开始,男青年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机击发,只听“啪”的一声,蛋花飞溅,心上人则安然无恙,顿时,场上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是一项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比赛,是比技术、赛胆量、见真情的活动。当然,技术不精的小伙子,宁可射不中鸡蛋,也不会伤了心上人的。
【傈僳族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2022年傈僳族阔时节是哪一天09-26
满族风俗习惯12-05
彝族风俗习惯09-26
壮族风俗习惯08-09
意大利风俗习惯11-09
长沙的风俗习惯02-18
广州的风俗习惯09-01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08-04
关于中秋的风俗习惯09-08
解读羌族的风俗习惯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