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传统风俗习惯
白族,有人口1594827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白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白族群体。汉、晋时期,白族先民被称为“昆明”。唐代称为“河蛮”、“松外蛮”、“白蛮”。元、朝时期称为“(上棘下人)人”。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白族人民的自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造像,《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大理画卷》等都显示了白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白族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他们聚居的区域已成为我国西南边陲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饮食习惯]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 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 “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白族是一个知礼好客的民族,以“三道茶”敬客,是一种高尚的礼仪。
[服饰特色]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民族禁忌]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传统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白族传统本地崇拜01-27
白族的传统节日05-31
白族民族传统节日08-07
白族传统节日绕三灵01-27
白族传统节日“绕三灵”08-24
白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09-25
白族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07-30
白族传统节日“石宝山歌会”08-24
白族传统节日“三月街”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