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俗文化跳曹盖
“跳曹盖”是白马藏人的一种独特的面具舞蹈。是白马藏人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流行于平牙县、南坪县白马藏区。每年农历下月初六举行。“曹盖”系白马藏语音译,意为面具。跳曹盖即戴着面具跳祭祀神鬼、驱灾祈福的舞蹈。跳曹盖,是白马藏人民俗活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民俗事象,具有浓郁的原始特点和民族特色,是一种异常古老的祭祀舞蹈,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
文化背景
白马藏人共10000余人,分散居住在四川省平武县、南坪县和甘肃省文县。其中,平武县白马乡和文县铁楼乡是最大的聚居区。本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将其暂定为藏族。随后,他们曾多次反映自己不是藏族,要求重新进行识别。从他们的历史、地域、语言、服饰、习俗、信仰等方面看,确实不同于四川的藏族或西藏的藏族。70年代末,根据白马人的`意愿,四川省民委曾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学者到白马藏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召开了学术讨论会。讨论中,有人认为白马人是古代氐族的后裔,族属应为氐族;有人认为他们是古代的“宕昌羌”,应属羌族;还有人主张他们是藏族或别的民族。在尚未最后认定其族属前,一般称其为白马藏人。白马藏人的祭祀活动很多,农历二月初一杀羊敬神,祈求神灵允许破土播种;三月十五集体设灵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四月二十四敬神山,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月十五杀牛祭神,祈六畜兴旺;七月十五杀牲祭白马土祖,全寨宴饮欢乐;十月十五杀牛祭神,酬神还愿,庆祝丰收……
在白马藏人为数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除夕之夜,欢闹通宵;大年初一,举行敬火神和作“贡水”的仪式;初三初四祭架杆,求年内不倒;初五晚上请巫师念经;初六跳曹盖,驱灾纳吉。从白马藏人的祭祀活动和节日活动看,有一些显然是受外族文化的影响而成的,如三月十五设灵祭祖,便可能来自汉族的“清明节”。但可以肯定地说其中有些习俗尽管披上了外来衣衫,但其内容却是白马藏人固有的东西。跳曹盖,是白马藏人民俗活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民俗事象,具有浓郁的原始特点和民族特色,是一种异常古老的祭祀舞蹈,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
特点与价值
中国的傩戏资源异常丰富,有一个覆盖面很大的傩文化圈。傩戏戏种便有数十样之多,如陕南端公戏、安微傩戏、广西师公戏、湖南师道戏、云南关索戏、江西南丰傩戏、山西扇鼓傩戏、晋北赛戏、四川庆坛戏、福建龙岩道士戏、贵州地戏、贵州傩堂戏等。就四川而言,也是名目繁多,遍布各地。川东南有“傩愿戏”、“阳戏”,川南有“端公戏”、“师道戏”,川北有“梓潼戏”、“提线木偶戏”,许多地方有“庆坛”等。所有这些傩戏品种,从功能上讲,有驱鬼逐疫、娱神娱人的作用。彝族傩戏“撮泰吉”,意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它是发掘出来的最古老的傩戏,仅在贵州威宁县一个海拨2800米的高山上50余户彝人村寨——裸戛村传承。“撮泰吉”的演出,一般由祭祀、正戏、喜庆和“扫火星”组成。演员头戴木制面具,用布将头顶缠成锥形,身上用布缠紧象征裸体,迈着罗圈腿表演,象征人类初学步时的形态。撮泰吉虽然是一种古老的傩文化事象,但毕竟有了一个剧目,有正戏演出,内容是反映先民创业、生产、繁衍、迁徙的历史。演出由示意性动作和原始舞蹈组成,中间插有对白和诵词,内容是讲史、驱邪、祝福。其面具共有五枚:一枚白胡子面具,一枚黑胡子面具,两枚无须面具和一枚兔唇面具。面具造型虽然显得古朴,但却无疑都是以人的形象为基调的。白马藏人心目中的神鬼形象还是自然物(动物)的本来面目。人类最初产生的宗教信仰是自然崇拜,信仰的神灵是自然界中的动物或山岳等。后来,神灵的形象转化为半人半兽(物)。再后来,神灵形象开始向世俗化、人性化方向发展,逐渐与人的形象接近。从发掘到的许多傩戏看,面具上体现的神灵形象便多与人形接近,或者是变了形的人象,说明这些傩戏品种深深地打上了文明社会的烙印。从这种角度讲,白马藏人的跳曹盖习俗还处于极为原始的状态。事实上,直到今天,白马藏人奉祀的神灵也还主要是山岳、动物、森林等,他们心目中的神灵形象也还基本上的是自然物本身。从演出内容和面具形象诸方面分析,可以知道:“跳曹盖”尚处于纯粹的傩祭阶段,撮泰吉”则已初具傩戏雏形。而傩戏则是“从傩祭活动中蜕变或脱胎出来的戏剧”。所以,说:“跳曹盖”是一种比“撮泰吉”更为古朴原始的傩文化形态。傩祭、傩舞、傩戏,是民间文化中较早产生的艺术形式。认真研究它们,对于了解原始艺术的发生、原始先民的心理、信仰等有重大作用。白马藏人的“跳曹盖”,是一种古老的傩祭仪式,可资研究的东西很多,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发生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民俗风俗文化跳曹盖】相关文章:
传统民俗活动跳於菟01-28
山西民俗之节日风俗07-03
特殊风俗跳虎节01-10
民俗文化匾额01-11
江西民俗文化08-21
汉族民俗:舞蹈文化05-29
回族的风俗文化02-11
北京文化风俗05-31
与春节有关的民俗文化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