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腊月传统习俗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是临近春节的最后一月。中国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每天干什么老祖宗都已经安排好了。所谓的年味儿,也是从一个个习俗中散发而来的。
先来看一首年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儿时的童谣,唱出了新年的味道,更讲述了一个个年俗。来对照儿歌和下面的年俗,看看你还过几个?
【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古代,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现在更多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大家会围坐餐桌前边享用腊八粥,边规划即将到来的新年。
【腊月二十三-祭灶】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糖瓜,即是用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 “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户户希望灶王爷吃了糖瓜,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祈求来年得福。
【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期待。
【腊月二十五-糊窗户】
旧时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容易破。在腊月二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调制浆糊,修补窗户上的漏洞。现在不用再补窗户了,大多数人遵从习俗的人,会在今天擦洗玻璃,想来也是“糊窗户”的意义延续,擦好窗户准备贴窗花。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
民间会在这一天杀年猪割年肉,以备过年。乡村里的新年,以走亲访友为主。在腊月二十六,将养了浑圆肥润的年猪宰杀腌制好,春节宴请的时候,就用自家鲜美可口的猪肉,招待客人。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宰公鸡是备年货的一种。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除了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置办年货。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非常热闹。
【腊月二十八-蒸面食】
多数地方在腊月二十八这天,都要赶制过年的面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今年的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不过在往年有年三十儿的时候,腊月二十九又被称为小除夕。这天,要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从祭灶开始。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即送“灶王爷”上天。灶王爷是玉皇大帝亲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在过去,农家灶间设有“灶王爷”的神位。灶王爷的职责是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灶王爷像的两则还有“灶王奶奶”、“小灶王奶奶”,上面印有这一年的农历表,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开始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这一家人的安危;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所做的善事和恶行。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然后由他带回家中。因此,对于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给玉皇大帝的汇报至关重要,关乎这家人一年的吉凶祸福。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在灶间摆上桌子,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主人先向灶王爷敬香、磕头,然后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还边涂边说:“好话多说,坏话莫谈。”这是主人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的嘴甜甜的,光说好后,别说坏话。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之后,便将神像揭下(留下农历头)烧掉,火与烟便一起升天了。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还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挨户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实则以此换取各家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过《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鲁迅先生还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除夕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引领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其他诸神在过完年之后再度升天,只让灶王爷长久地留在这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很简单,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磕头就完事了。
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关于扫尘,古代还有一个有趣而又诡异的故事。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人的身上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拨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有一次,三尸密报玉皇大帝,说人间有人诅咒天神,欲谋造反天庭。玉皇大帝听后大怒,随即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作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王爷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祥和,所以民间送灶后开始,到大年除夕之前,进行扫尘。
如今人们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小年更无多少人在过。不过,春节前大搞卫生的习俗保留至今。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腊月初八的民俗有哪些
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具体制作过程如下: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
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各地腊八节的风俗有哪些
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月传统习俗】相关文章:
腊月的对联01-11
赞美腊月的妙句锦集01-11
立夏的传统习俗07-19
传统习俗守岁03-08
腊月二十三的来历及习俗02-02
关于中秋的传统习俗09-14
传统习俗坐月子10-28
传统习俗数九12-22
传统习俗放爆竹08-28
传统习俗贴对联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