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和传记《最后的闺秀》
《最后的闺秀》记录的是尘封的历史所无法遮掩的暖暖的爱意——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姐妹情深,恩师回往,昆曲之爱……其中无论是正史传记还是稚子童言,莫不生动有趣。回忆中这些充满暖意和怀旧感的棕色老照片,通过她那纤细的手,将温婉而又充满快乐的感觉传递给我们。就在这车海人流中,在这由高楼和商品构成的喧嚣的大城市里,在普通的居民楼里,她的生活意境却远远高于、雅于庭院深深,深几许。
内容简介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在苏州园林中长大的闺秀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蜕变,诗情画意的生活与错综复杂的命运不亚于宋氏三姐妹。二姐允和是四姐妹中灵秀、风趣的一位,被称为最后的闺秀,这本书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一本完整的个人自传体随笔。书里记录的是逝去的'岁月、历史的伤痕所无法遮掩的暖暖的爱意——父母恩宠、伉俪情深、姐妹情谊、儿孙之福、昆曲之爱……其中无论是传记轶闻还是稚子童言,莫不生动有趣又句句入心。其实,她本人就是一部“由特殊时代、特殊环境、特殊经历、优秀的先天基因和后天造化而成的完美作品”。在喧嚣的现代都市,她的生活意境远远高于车海人流,雅于庭院深深,让人沉静,在沉静中慢慢体味,心驰神往。
作者简介
张允和(1909-2002),原籍安徽合肥,随父移居苏州,是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语言学家周有光的夫人。允和出身名门,长于苏州园林,是著名的合肥四姊妹之一。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精于丹青,擅长摄影,写曲填词,亦能工诗。1956年与俞平伯创立北京昆曲研习社,编辑《社讯》并演出昆曲剧目。在八十六岁高龄,重新编印张家久已停刊的《水》,凝聚亲情,互通声气。晚年出版《最后的闺秀》、《浪花集》、《多情人不老》等多部作品。
精彩书摘
我刚坐下,小红给我一个人倒来一杯茶。我们家的规矩,应该先请客人喝茶。可是小红知道这些客人不会喝我们家的茶。他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派,如果喝了资产阶级人家的茶,那就划不清阶级界限了。
他们来势汹汹,很有气派地坐下来。我对面的小伙子开口讲话了。
“我们是北京大学派来外调张芝联的!”
张芝联?他是过去上海光华附中的校长。我在那儿教过书。他比我小十岁左右。他出了什么事?
他们像连珠炮似的问了我关于张芝联的好几个问题。我都茫然,只得回答:“不知道。”几个“不知道”,就触怒了他们。
左手的小伙子指着我的茶杯说:“拿开,不许喝茶!”
我乖乖地把茶送进里屋,小红接了去。小红有点难过,她巴巴地送上这杯茶,我一口也没有喝。
我匆忙地回到外屋,正准备坐下去的时候,忽然听见一声吆喝:“不许坐,站起来!”
我还没有坐稳,就扶着桌子边站起来。站起来的时候,背后的椅子,挡住了我的腿,所以我的身子紧靠着桌子边。这样的站法似乎有所依靠,让他们看上去很不顺眼。
左手的小伙子又吆喝了一声:“不要靠桌子,退后两步!”我遵命退后两步,把椅子用腿推到后面,靠到椅子上。他们可能想:不叫你靠桌子,你又靠上了椅子!那小伙子又嚷了:“向前走一步!”
我又遵命向前走一步。这样,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没依没靠地站着。他们可能是满意了吧。
我站稳了。我想,我是快满六十岁的老太婆了。这些年轻人,是在导演我唱什么戏呢?他们是十分严格和严厉的导演,而我是忠实执行导演指挥的好演员。
……
【张允和传记《最后的闺秀》】相关文章:
传记片最后执刑人10-22
别样传记《月亮和六便士》09-26
沈从文给张兆和的情书01-06
牛顿传记08-13
传记《马化腾的坎》02-11
成龙的传记励志故事06-19
茨威格传记昨日的世界11-12
传记电影我的左脚10-02
路遥传记推荐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