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托洛茨基自传

时间:2023-07-02 18:04:40 人物传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托洛茨基自传

  《托洛茨基自传》记述了作者从童年到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轨迹,也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二十世纪最初三十年的俄苏革命史,以翔实的资料再现了这段历程。

  内容介绍

  在斯大林政权的敌人中,托洛茨基无疑是最危险的一个。所以,即便他已流亡国外,斯大林仍不能释然,屡派杀手,直到将他刺死才罢休。连赫鲁晓夫这位一心想为斯大林制造的冤假错案的牺牲者恢复名誉的人,在访华时也竟把“托洛茨基分子”这顶帽子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然也不客气地回敬了一顶。在戈尔巴乔夫平反冤案的顺序表中,托洛茨基仍被排在最后一名。

  托洛茨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人们为什么对他这么耿耿于怀呢?本书会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

  作者介绍

  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时期著名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红军的缔造者,第四国际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所谓“托派份子”首领。1917年8月,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外交人民委员、海陆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

  由于和斯大林政见不合,受到迫害,被苏共宣布为叛徒、卖国贼,最终亡命天涯:在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国,193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党),反对第三国际。1940年被暗杀于墨西哥城。

  他的思想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不但在苏联共产党内部,而且世界各国共产党内也有人支持他的观点。然而,在可以以思想和言论定罪的不民主的专制统治下,他的观点成为了对他人进行政治斗争、政治迫害的辫子。

  他在著作《不断革命》写道“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范围内完成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当新社会在我们整个星球上获得最后胜利之后,社会主义革命才会完成”,“在孤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各种国内外矛盾必然随着成就的增加而增加。

  曾让全世界无数工人景仰的红色宫殿克里姆林宫,在冬日的苍茫中显得萧索和暗淡,现在让人回忆到的更多是专制、阴谋和罪行如果无产阶级国家继续处在孤立的地位,它最后必然成为这些矛盾的牺牲品。”正是这个观点使他和斯大林产生了重大分歧。

  精彩内容

  童年被认可为是人的一生当中*幸福的时光。总是如此吗?不,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的童年是幸福的。对童年的理想化源于特权阶层的旧文学。在世世代代财产丰厚、教育背景良好的家庭里,童年是富足安康、无忧无虑的,它被宠爱和玩乐所包围。记忆之中,生活道路的起点就如洒满阳光的林中空地。文学中的达官显贵以及歌颂他们的平民把对童年的这种彻头彻尾的贵族化评价奉为典范。相反,绝大部分人在回首时看到的都是阴暗无光、饥饿难耐、受制于人的童年。生活总是打击弱者,而有谁比孩子更弱呢?

  我的童年不是忍饥挨饿的童年。我出生时家里已经挺富足的了。但这种富足得来艰辛,大家摆脱贫穷往上爬,都不愿半途而废。所有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所有的想法都关乎干活和存钱。这样的生活让孩子的地位边缘化了。我们没受过贫穷之苦,但也没体会过生活的慷慨与怜爱。我的童年不像小部分人那样,是阳光明媚的林中空地,也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是饥饿、暴力和委屈的黑暗洞穴。它是偏僻农村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的灰色童年,那里的自然广袤而开阔,而习俗、眼界和兴趣却贫乏而狭隘。

  我小时候所处的精神氛围与日后自主生活的氛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之间不仅隔着几十年和许多的国家,而且还隔着由重大事件构成的山脊以及虽不易被察觉但对个人而言颇为重要的内心波折。刚开始草拟这些回忆文章时,我每每感觉讲述的不是自己的童年,而是从前在某个遥远国度里的旅程。我甚至尝试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自己的事情。不过,这种假定的方式太像小说了,而这正

  ......

【托洛茨基自传】相关文章:

测评自传作文11-06

杰克·韦尔奇自传07-24

孟非自传《随遇而安》09-16

毕业生自传范文11-10

终结者:施瓦辛格自传02-24

洛克菲勒自传07-30

冯绍峰自传《锋芒》03-12

小布什自传抉择时刻07-28

郭德纲自传《过得刚好》01-06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