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南怀瑾人物传记
《父亲南怀瑾》是迄今为止,首部最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南怀瑾先生教导。
内容简介
父亲,两个字,看似普通,因为人人必有;叫着困难,因为不是人人都有。本书是南一鹏先生对父亲一生经历和发心的了解。
本书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怀 瑾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等重要人生阶段的点滴,以广阔的视角重现了南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百年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南一鹏,南怀瑾先生的第三子,是子女中跟随父亲时间最长的一位,祖籍浙江温州。他自幼坐拥书城,饱读史书,学贯中西,深得南师精髓,近年在国内开展“家教、身教和言教”、“家道家风与传统文化”、“国学与商道”、“心性管理”等系列主题讲座。
精彩导读
*行居坐卧禅无住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本就是人生之大事,一日不可或缺。又有人言,“参禅不如吃粥饭”,可见一粥一饭中也有禅机。父亲被许多人奉为禅宗大德和文化大师,访客自是络绎不jue,父亲一如既往地热情接待。父亲待客有个特点,那就是常常要与访客一起吃饭。因此,日常饮食变成了交流的一个重要场合。在他的会客餐桌上,每天的晚餐几乎必定会出现两小碗粥,这是他饮食的一个习惯。盛粥的碗很小,并且每一碗都是八分满,三四口就能喝完。他有时喝两碗,有时只喝一碗,剩下的一碗则送给身边的人“代劳”。这粥不是什么燕窝鱼翅粥,也不是什么海参鲍鱼粥,而是清清淡淡的小米粥,有时候放些红薯,味道才丰富一些。在香港的时候,有一次封小平先生从外地回来,带来几个大南瓜,父亲连续吃了好几天南瓜粥。一天晚上,他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赞叹道:“这个红薯粥不错。”大家听了全都笑了起来。父亲一脸诧异,大家这才说:“这是南瓜粥,不是红薯粥,您都吃了好几天了。”父亲一听,也跟着笑了起来,说:“我怎么现在还觉得就像红薯粥呢?”
父亲的饮食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相反,他特别注意根据季节的变化以及人体的特征来选择吃什么,吃多少。通常情况下,他晚餐会吃小米粥或者是红薯粥,但是当天气转凉的时候,他就吃薏米粥了。薏米又叫薏苡仁,《本草纲目》称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堪称食疗佳品。对此,父亲也并未多食,每餐依然是那八分满的两小碗。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想给他换换口味,就拿来了一坛子云南酸菜。这种云南酸菜很有地方特色,它是用昆明郊区盛产的两尺多高的苦菜腌制而成的,又酸又辣。那个朋友把酸菜切成小碎丁,做了一盆热气腾腾、鲜香酸辣的酸菜汤,端上桌。父亲身边的马有慧女士给父亲盛了一小碗。他尝了两口,连声赞道:“这个好,这个好。”这餐饭,父亲吃得十分舒畅,由于汤很是酸辣,所以父亲鼻尖上都沁出一层细细的汗珠。当晚,父亲破例没喝稀饭,而是连吃了两碗酸菜汤泡饭。
父亲被人称为当代禅宗大德,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他和出家人一样,不食荤腥。实际上,父亲一辈子都不是出家人。对于那些属于佛家“五净肉”范围内的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残食”的肉类制品,他并不拒jue,但他每次并不多食,只是稍微品尝一下,适可而止。
南方多雨,气候潮湿,患关节炎和风湿病的人很多。父亲的食谱里有一道牛肉汤,专门祛湿,他很钟爱,而且自己还会做。一天,窗外正下着绵绵细雨,马有慧女士笑呵呵地邀请大家快去品尝一下父亲的手艺。等他们赶到厨房一探究竟的时候,发现父亲正在亲自下厨,炖牛肉汤。他做的牛肉汤香味四溢,牛肉炖得很烂,汤很鲜美,而且清而不浑,大家都说味道好极了。喝完牛肉汤,大家身上暖烘烘的,浑身舒畅,纷纷赞叹:“老师不仅厨艺高,而且寄养生于食疗,妙处多多。”
父亲会客的餐桌上菜品都比较丰富,而且荤素搭配适宜,但他自己主要还是吃一些素菜。菜品不论荤素,都是父亲熟悉的.,偶尔也会加入一两个新菜。一次晚餐,餐桌上多了一道冷盘——五香酱猪肘,薄薄的肉片码放得整整齐齐,酱红色的肉皮泛着油光,看得大家嘴馋。父亲自然也看到了这个菜。他微笑着打量在座的每一个人,最后把目光停在刘雨虹女士身上。刘雨虹女士呵呵一笑,说:“这是台北正宗京味五香酱猪肘,早晨买时还是热的。这家字号是北京人开的,每天都要排长队等候才能买到,去晚了就卖没了。几十年了,天天如此。”果然如父亲所料,这道菜就是刘雨虹女士专门从台北带来的。听她如此一说,在座宾客更是食欲大增,纷纷举箸品尝。父亲也夹了一片,慢慢吃着,夸奖道:“不错,不错。”大家尝了后也觉得这酱肘确是名不虚传,滋味鲜美,肥而不腻,且酱香浓郁,刀工、火候都非常地道。
父亲这一尝,就和上了瘾了一样,连续两个晚上,他都让厨房做刘雨虹女士从台北带来的酱猪肘。不过,同样是酱肉,我的一个表弟从上海带来的酱蹄膀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表弟来看望父亲时,特地从上海带来一盒酱蹄膀给父亲尝尝。他带的这酱蹄膀,虽外观齐整,酱色美观,但是感觉像是火候不到,内外都偏生,而且肉丝老而粗硬,嚼不动不说,口味也很一般。晚餐的时候,父亲尝了一口,但是肉实在太硬,咬不动,只好悄悄地搁置一旁。同桌有人点评这道菜不好吃,父亲一听,赶紧把话题转移开。父亲心里十分清楚,表弟的本意是想带美味回来让他尝尝,却没有想到一番心意竟然弄巧成拙,心里一定羞愧万分。父亲就是这样爱护别人,从不让人因无心之失而引起他人的指责。……
【父亲南怀瑾人物传记】相关文章:
巴尔扎克人物传记01-27
俾斯麦人物传记01-25
鲁迅人物传记01-22
胡雪岩人物传记06-10
老子人物传记10-12
李商隐人物传记10-12
曾国藩人物传记10-11
经典人物传记推荐02-18
人物传记《金庸传》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