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传统走坡节
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又称坡节、坡会。
坡会又称后生节。一般在春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后择日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对唱山歌,结交友情,寻找情侣。初次相会对唱《相逢歌》,告别时,互赠毛巾、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二次对歌相逢,彼此称“双”;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旧”。通过多次对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结同年,相爱定情。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下棋等活动内容。
八月十五,青年人这一天祭月走坡。这天称“走坡节”或“后生节”。节日前后的圩日,青年男女趁赶街之机,在路旁、山坡双双对对唱山歌。情人之间相互赠送月饼(称“同年饼”)、同年鞋(又称“鸳鸯鞋”)。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有的全村男女老少围成一堆堆地唱歌,同时推一个人来做“野敬”。其做法是:一女子坐在人堆中间,双手交叉塞住耳朵闭上双眼,四周的人不出一点声息,由一人念咒语,四、五分钟后场中的女子便“晕迷不醒了”,上半身摇晃不定。这时就可通过她来请神请鬼对话和唱歌了。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仫佬族之所以将此节称为“走坡节”,即指不独在龙潭边的平坝上活动,而是在附近的山坡绿荫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对歌传情;又因是青年人寻找终身伴侣的日子,所以又叫“后生节”(后生──青年男子)。在潺潺的小溪边、石头旁、浓浓的绿荫下,青年男女优美动人的歌声,响彻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仫佬族走坡唱歌传情,都很讲究礼貌,互相尊重,以诚相待,显示了仫佬族人民纯朴善良的精神风貌。
仫佬人世世代代穿衣用布,全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布料的染制方法尤为独特。他们首先将织成的土布剪成二丈长的条状,放到蓝靛染缸,反复晒染,使蓝青色泽匀称。之后用薯莨水染,使布面呈紫红色。再用米汤和牛胶浆于布面上,晒干后胶结粘固,最后用石滚碾压平整,用槌子敲击槌软即成。用这种方法制得的布光亮耀眼,美观耐用,深受人们喜爱。仫佬族姑娘的送嫁衣、同年鞋、老人的防老衣、外公外婆为外孙缝制的背带,全用这种精制土布做成。
仫佬族妇女大都会制作布鞋,鞋的式样有“云头鞋”、“猫头鞋”、“单梁鞋”、“双梁鞋”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传统的自制鞋越来越少见了。但有一种鞋──同年鞋,作为仫佬族姑娘爱情的信物,至今仍在仫佬山乡流行着。这种鞋制作比较复杂、细致、考究。它是用白布做底,蓝靛布做面的。首先把几十层白布裁成鞋的底样,用浆糊一层层粘贴起来,之后用白棉线一针针钉紧。做的鞋底要求针脚横成行,竖成排,针眼儿大小都一样。然后用经过用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捶打过的亮布──蓝靛布制成鞋面,与鞋底连接。这还不算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是将鞋放入蒸笼里蒸上十多分钟,取出来翻底晾干,这样,一双漂亮精致的同年鞋便告成功。
仫佬族女孩子从十几岁就开始学做这种鞋子,待到长大,准备到坡场上“走坡”,寻找意中人时,她便悄悄闭门做鞋,一针一线,将自己的一片纯情,将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精巧手艺都缝在鞋子上。在“走坡”场上,若看中了哪个小伙子,先以歌传情,待双方情投意合,女方便将同年鞋赠与男方,以表示对他的深情厚谊。所以,同年鞋的制作技艺如何也是小伙子选择对象的条件之一。
【仫佬族传统走坡节】相关文章: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06-03
仫佬族春节习俗11-07
仫佬族的饮食习俗02-11
仫佬族节日“二月春社”01-31
海南“闹军坡”冼夫人文化节09-01
日本传统偶人节02-03
法国传统红酒节01-30
侗族传统花炮节11-07
侗族传统姓氏节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