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冬至古代皇帝祭天

时间:2022-12-22 15:29:28 兴亮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冬至古代皇帝祭天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冬至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古代皇帝祭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古代皇帝祭天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项:天地、社稷、宗庙。所谓坛庙,主要指的就是天坛、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祭祀建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形制演变;今天所见,为明代制定。

  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例于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位也例须祭告天地,表示“受命于天”。祭天起源很早,《周礼大司乐》云:“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但是采取周制祭天,其实是很晚以后魏晋时的事。

  北京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修建,位于北京城的南端。明初都南京,实行天地合祭,建大祀殿,而不是露祭,这是不合于古制的。明迁都北京,仍建合祭大祀殿;但南京大祀殿为矩形平面,北京则为圆形。天坛面积约270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0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

  大祀殿初为三重檐,上檐青色表示天,中檐黄色表示地,下檐绿色表示万物。嘉靖时,改大祀殿称祈谷坛,降为雩祭(求雨、求丰年)之所,另设圜丘为祭天之坛,形成今天所见的平面布置。在城北增设地坛,实行天地分祭。嘉靖时,并建朝日坛及夕月坛分别位于北京东郊和西郊。清乾隆时,改建天坛,加大圜丘尺寸,重新雕琢全部地面、台基、栏干石作;祈谷坛易名祈年殿,三重檐不同色改为一律青色。这一改使祈年殿获得纯净统一的色调,更为庄重鲜明。现存祈年殿是雷火焚毁后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大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巨大的楠木柱支撑着。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中央的盘龙藻井遥遥相对。

  皇穹宇原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高19米多,直径15.6米。结构与祈年殿基本相同,是单檐蓝瓦,殿顶也有鎏金宝顶,殿下也有台基和汉白玉的栏杆。在皇穹宇的外面,有一道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门向南开,这就是回音壁。

  圜丘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石坛每层周围都有汉白玉栏杆和栏板。坛面、台阶、栏杆所用石块全是九的倍数,据说,这是象征九重天。

  为什么要选择在冬至祭天?

  冬至又称冬节,古人认为自冬至这天起,天地间阳气渐强,代表一个新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冬至这一天祭祀神灵,祈祷新的一年诸事如意,成为我国古人在冬至日的一项重要节日活动。

  根据《清嘉录》的记载,清代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谚语,每逢冬至这天人们换上盛装,拜贺尊长,亲朋之间互相馈赠食物。当然,如此重要的日子人们也希望同自家祖先同享,这一天里,人们悬挂起祖先的画像,买来食物供奉先祖。

  皇帝是中国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被认为是“天子”,与天有着神秘的联系。作为天下的统治者,皇帝要代表全天下的百姓向上天祈祷,希望上天保佑一年的农业丰收,国泰民安。因此,冬至日祭天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国家重大的国家典礼。

  清王朝的冬至祭天,始于皇太极时期,但并未形成制度。顺治帝定鼎北京后,“定每岁冬至日大祀天于圜丘”,从此,冬至祭天成为清帝亲祭的首要大礼。以康熙皇帝为例,他在位61年,冬至亲祭达43次。

【冬至古代皇帝祭天】相关文章:

古代皇帝春节的贺词02-16

古代经典诗词11-09

古代诗歌07-27

古代的语录12-24

皇帝的新装心得12-30

古代爱国诗词09-06

古代爱国誓词10-26

古代结婚经典对联11-14

古代说说经典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