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壮族传统节日“壮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传统节日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壮族传统节日“壮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壮年,壮族新年,时间比春节早一个月。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壮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从十二月初一开始,村寨之间便进行规模盛大的集体互访,会亲饮宴,对歌作乐;对歌择偶。这些活动延续至十二月初七前后结束。
节日简介
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农历新年之际,都要停工休息,并杀猪祭祖,置办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
壮年
关于壮年的来历,相传社王原系孤儿,自幼在壮乡乞讨长大,力大无穷,能除邪降魔。后来妖魔作祟,壮乡遭难,人们四处逃散。社王不忘壮人养育之恩,驱魔消灾,护田守寨,使壮人重返家园安居乐业。当人们欢庆丰收之日,社王才在寨边大树下依棚栖息不,时值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社王,便把十二月初一定为开年旦日,就地修社王棚祭以祈佑护。
节日起源
贵州省从江县的壮族,历史上是从广西迁来。据说这里的祖公在迁来前,广西的祖公曾要求他们以后每逢春节和七月半要回老家看看。此后这儿人口增多,年年往还,很难周全,所以决定提前到12月初一日过年,以便于分散在两地的亲人团聚,就形成了提前一个月过春节的“壮年”。
节日活动
春节大年初一,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黎明时分,各人盛妆打扮,喜气盈盈。新媳妇和姑娘们争相奔向溪河泉边,挑“新水”,喝“令俐水”。家族内和邻里之间相互串门,给前辈拜道贺,大人要给前来拜年的小孩送利市钱。拜年之后,各家持供品到村边的庙堂祭神,祈祷新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村寨间有的举行赛铜鼓,有的几个村的男女青年相约到河滩或平坝对歌传情。这一天,除了接待外村来客之外,家族内不互助请吃。当天有的地方忌吃粽粑,认为开粽粑会引起田埂开裂漏水。并最忌争吵,人人都求和气、吉利。
基本解释
[the more robust years of a person’s life;prime of life] 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到五十为壮年
出处与详解
壮盛之年,多指三十至四十岁的年龄。
1、 南朝 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2、唐刘禹锡《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汩没风尘,有足悲者。”
3、宋陆游《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5、《明史·王慎中传》:“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洋赡,卓然成家。”
6、王统照《沉思》:“他有三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个壮年的画家。”
历史沿革
壮族舞蹈
历史沿现在壮族过春节的节期虽然是受汉族春节的影响,但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则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宋代以前,壮族各地的节日是按农业生产的周期而定,自明代以后大部分地区逐渐采用汉族农历节期。壮族的迎新岁活动,与汉族大致相同,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到了十五日各家吃了专供祖神的“母粽”(特大粽子)后即告“散年”,意为新年节期聚庆终止。亦有部分地区的新年节庆延至正月末,采白头翁或艾草合糯米制糍粑(俗称“艾粑”)小祭为岁庆终期,有的延至二月初二社祭方告结束。故通常又将整个正月作为庆新春节期,称为“过正月”、“吃正月”。壮语Cieng(“正月”之简称)为春节的代称。
【壮族传统节日“壮年”】相关文章:
壮族传统节日04-21
壮族传统婚俗12-22
壮族中秋节的习俗04-19
壮族的节日民俗文化12-27
壮族的过年风俗04-21
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06-14
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07-03
壮族三月三作文范文(精选23篇)02-29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