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议论文写作及优秀文章分析
篇一:广东高考作文谈“施舍”与“捐助”
广东高考作文谈“施舍”与“捐助”。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慷慨,慈善,扶贫济困,本是一件好事,结果却让人有些意外:有感激的,有犹豫的,有断然拒绝的。
感激的,是感激富翁的慷慨帮助;忧郁的,是在接受和拒绝中犯难;断然拒绝的,是认为这是一种施舍。
对待同样的捐助的举动,评判的性质却差异悬殊:“慷慨帮助”,是对其十分肯定;“犹豫犯难”,是对其持怀疑或有保留态度;拒绝施舍,是断然的否定和不屑。
是“帮助”就好是“施舍”就不好吗?“帮助”是广义的,物质上,精神上,技术上,道义上,范围很广;“施舍”是狭义的,只限于物质财富上的施舍。
我国的扶贫工作就走过了由狭义到广义的过程,现在已经进入了知识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的阶段。
要帮助人们彻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的治理愚昧和空虚。让人们心中有一个幸福和富裕的“梦”,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追梦,寻梦,努力奋斗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扶贫济困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给予物质财富上的帮助,更要给予精神智力上的帮助;既要给金子,给点金术,更要让穷人们有一根点金的手指。
在同学中,总有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是帮助同学提高学业成绩呢,还是帮助同学提高整体的思想文化素质水平呢?答案当然是后者。
在思想文化素质中,信心、信念、信实是第一位的。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做人做事,“信”是根本。
有信心,就是既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有信念,就是让自己心中有追求,也让别人心中有所追求;有信实,就是讲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一切以诚信为最高准则。
济贫救困,要看对象,要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要了解自己真实的能力;既要解眼前之急,更要有长远之计。
俗话说,帮人帮到底,帮助别人真正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就是帮到底了。
看来,广东高考作文谈“施舍”与“捐助”,角度很独特,要想真正扣住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还得从施舍者和捐助者的角度来谈。
篇二: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
【知识概述】
在考场作文中,由于时间紧、压力大,很多考生论证某个观点更多地只会论点加论据,两者纯粹地叠加。而议论文论证是否深刻一直是高考评价考生作文是否高分的一个重要标准,“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要求之一,具体表现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议论文要求说理透彻、论点深刻,必须提出自己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或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击中要害。总之,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方法点拨】
一、把握四个思考方向:(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二、掌握四个基本方法:(1)因果分析法;(2)披文示意法;(3)意义分析法;(4)内涵分析法。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往往偏好用“深刻”去衡量考生作文的价值,因而,写出较为深刻的考场作文,是获取高分甚至满分作文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议论文要求论证深刻的特点,总结了几条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供同学们写作时参考。
(一) 找准切入点,集中论证。
考场作文时间很短,审题时,对题目的理解和判断要准确,又能围绕高考作文的材料与要求,找准切入点,巧妙为文。以某市“一模”作文材料“多走一步”为例,以下是某考生的文章《多走一步》(片段):
行走在黑暗无边的隧道里,多走一步,或许便能看见光亮;奔跑在长跑竞技的赛道上,多走一步,或许便已跨越终点。在有的人看来,“多走一步”似乎渺小,微不足道,但我认为。“多走一步”并不简单,而且它很重要。(第一段)
多走一步,是在对事物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的一种尝试,一种勇气。??
多走一步,是在明确信念中的一种坚持,一份坚定。??
多走一步,是改变现状的一种突破,一份超越,一种追求。??
是啊,多走一步吧!“这一步”包含的深意是我们应该追求、坚持的。现在的我是一名高三百日冲刺的学子,我愿意在学习生活之路上多走一步,相信这一步中,有太多的精彩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结尾段)
(二) 分析观点,深入追问。
在论述中引用了某一材料,不能停留在其表面现象认识上,要加以进一步追问原因、结果等,学会不断追问、思考。随着观点的逐层深化,一步步推向最后的总论点,整篇文章才会显得深刻。
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材料为例。显然我们先要挖掘出它的比喻义,再进行行文。才能把文章写得深刻。
第一步追问是什么,即“赠人玫瑰”是什么意思?“手有余香”又指什么?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揣摩出“玫瑰”寓指美好的事物。而且这个事物不大,也不太难;“余香”寓指自我所得,同时得到的收获。第二步追问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赠人玫瑰?因为在给予物质或精神帮助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也得到提升。第三步追问怎么办,即作为个体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在文章中,引导大家要奉献爱心,尽自己一分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当然,还要阐述清楚一点,施恩不必图回报,不必居高临下地对待被帮助者。因为“手有余香”,自己也有收获。如果从接受“玫瑰”一方面来说,就要写懂得感恩。这样一步步追问,一环扣一环,文章的立意也就越挖越深,论证也就更深刻、独到了。
(三) 扩展联想,多角度论证。
在运用事例来分析观点的过程中,如果掌握了联想迁移能力,会让你对文章的论证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还是类比联想等多种联想方法,都可以为你打开思路,寻找到论据,进行多角度论证,从而达到论证深刻的效果。
以《做个毛笔人》为例,文中有言:“时人以为毛笔之刚强缘自笔杆,而毛笔之柔弱则缘自笔头,此类割裂刚柔的说法并不可取。事实上,仅笔头便已刚柔并济,做人亦然。”在下文论证观点中,作者由此展开合理联想,想到了直言进谏过刚过激,常落得身首异处的杨修;又想到了墙头草岸边柳,以及摇摆不定,施压必曲的小人,这两类人作者都通过有力论证加以否定。做人就应该像毛笔那样,既要有直立不屈的人格,同时又要有海纳百川之心、伸缩自如之态。于是,想起了易中天先生的“人生三得”所说:“人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既要学会小草那懂得适时“弯得下腰”的柔韧,也要学会大树那永不折服,“抬得起头”的刚直。文章一环扣一环,从正面、反面、引用等多角度进行论证,做个刚柔相济的“毛笔人”这一中心论点自然就鲜明、突出而又深刻了。
(四) 紧扣现实,书写人生哲理。
从试卷的材料中概括、提炼出观点,再与人生、处事、文化、历史等大方面挂钩来展开思考,进而加以论证,使论点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这样,论证就有深度,观点就显得有很有见的。
以《有一种成功叫“参与”》为例,其中有一段:“我国110米栏名将史冬鹏并不在意自己始终是那个在刘翔身后拼命追赶的人,他曾平静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刘翔。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再关注男子110米栏’,甘做绿叶的大史,其实也在不断地超越着自己。然而,在竞技赛场上,冠军只有—个,但成功者却远远不止—个。成功,并非是指打败所有人,而是打败你自己。人们常说‘重在参与’,只要努力过,尝试过。就不算失败。参与是我们走向理想的途径,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点积累,成功将会逐渐渗透在每一次参与的过程之中。”
【佳作欣赏】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点亮万家灯火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授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作文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 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篇三:议论文写作范文 经典版
谈 骨 气
吴 晗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结构:(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作解释和分析。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分别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的反思,不停的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简评】
本文采用议论文的写法,审题准确,入题快捷。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总分结构,条理清晰;正反对比,论证充分;灵活引用,恰到好处;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结尾照应开头,首尾圆合。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进行论述,虽然口子开得大,但作者所引材料新颖、恰当、充实,并十分典型,安排材料也颇具匠心,先正后反,由外而中,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全文展现作者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较厚的语文功底,虽然文章中有个别句子在表达上还不是很恰当,但瑕不掩瑜。(点评教师曾思彬)
篇四:高三议论文范文
非凡巅峰源于平凡之路
珍珠有美丽的外表,无数爱美的女士为它而着迷;蝴蝶有华丽的外衣,多少天真的孩童被它所吸引。
女士可否知道,珍珠原是那沙滩上平庸的砂砾;孩童可否知道,蝴蝶原是那草丛中平凡的毛毛虫。
平凡之人用志气磨去那平凡之石化为非凡的珠;平凡之人用信念褪去那平凡之茧化为非凡的蝶。
有志之人,即使出身卑微也能鹏程万里。美国“伟大的解放者”林肯出身于贫苦之家,仅仅拥有小学文化的他只有四处为他人打工才能勉强度日。但即使是这样的低微也不能阻碍他的成功之志,他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自学法律,通过艰苦的奋斗他终于成功当上律师。可是他的志向还未止步,他挺身闯入了政界并最终以50岁高龄当选美国总统。林肯的出身不是他所能决定的,可有志之人不畏于身份的卑微,坚定的信念使他成为了一粒珍珠,闪耀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有志之士,即使身体残疾也会身残志坚。出生于中国一个平凡家庭的王苏菁,出生时因难产使他罹患脑瘫,但他的心志不残。他像霍金一样坚忍不拔,他用努力;来证明自己,他在吉林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生物协会所认可,他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版霍金”。虽然出生的不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可有志之人却无视身残的障碍,坚定的信念使他化茧成蝶,绽放出属于他自己的绚烂。
无志者,像依赖温室的花朵,禁不住风雨的拍打。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成龙之子房祖名被过分溺爱,身出名门的他就像那花朵一样,即便美丽,却少了那份坚韧,却少了那股向上奋进的精神。那些生长在最艰难环境中的人有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有经过努力拼搏从而变得不平凡的信念。
虽平凡但进取,用自身的能量也能使之不平凡。现代雷锋郭明义,身为普通工人,但有奉献的爱心。他奉献自己的大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帮助他人。他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生命的坚毅和价值,展现了自己的不凡。
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指和手掌的力量。”踏实尽责,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用志向作为向导,用信念作为动力,走完自己的平凡之路,登上平凡的人生巅峰。
梦想天空分外蓝
高三来临,梦想早已在每个人心里抽根发芽……
原本深埋内心的那颗深具魔力的种子,在这一刻破土而出,迅速成长!在这颗梦想的种子抽根发芽后,我们要做的,是让它变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而这个过程,是我们成长,梦想实现必须要经历的。
或伟大或渺小的梦想,都离不开信念的支撑,没了信念,梦想就会变成一个幻想,甚至是白日梦。抛开名利背景,信念就是对自己执着的东西不离不弃的追求。无论周边环境如何,支持与否,都同样怀抱一颗赤诚之心,坚持至死不渝的信念。纵观历史长河,这信念,是最易又是最难实现的东西,坚持一两日容易,但要是一年两年,天天如此,就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了。剩下的一年时间,或许只有坚守信念,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达到自己所想。
追寻梦想是一个痛苦不堪的过程,也正是化茧为蝶的蜕变历程。在这个苦不堪言的日子还未到来之前,就或多或少听说了一些高三学生的生活。“高三狗”这样的代名词早已了然于心,这样,我们就在未知的生活里体会到了已知的痛苦,不由得对高三生活产生了丝丝畏惧。但不论有多么的可怕,该经历的总是免不了的,逃避后退是没有用的。十八九岁的我们早该学会苦中作乐,将痛苦化解为前进的动力!或许长大以后的我们还会对现在看似痛苦的充实旅程回味无穷。充实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让我们忘记痛苦的过程,体味结果的甘甜。
谁都不甘命运的摆布,在命运面前我们是沧海一粟,但人生不同,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做自己的主人。世上有奇迹,有一夜间实现自己伟大宏图的事例,试问:每个人都可以吗?奇迹不会平白眷顾毫无准备者,慵懒过活的人多了,等待奇迹的路上早已人满为患,到不如挺起胸膛,前进着去在“枪林弹雨”中找寻反败为胜的机会。
我从不相信这世间会无路可走,就像我不相信命运会将人生的门和窗毫无保留的关闭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若不把自己逼上绝境,又何来的“柳暗花明”呢? 最后一年,逼自己一把,同样也给自己一个机会,绝处逢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如止水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一种别样的优雅。心如止水,方能笑看人生。
成功时,心如止水才能走向辉煌。陶璐娜在面对对手实力强劲、裁判判罚不公和还有十几亿双眼睛迫切期盼的情况下,人人都以为背负过重的陶璐娜夺取首枚金牌的希望不是很大,但她终究圆梦悉尼。十年苦练终结硕果,十年梦想亦以成真,有人对她敬佩不已,有人对她从容镇定称赞有加。夺冠之后的她并没有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镁光灯下的她始终带着浅浅的微笑。她那浅浅的话语令人惊叹:“只有无所谓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才能攀上人生的巅峰。”她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要用平淡的心对待万事万物,即心如止水笑看人生。 失利时,心如止水才能走出沼泽。林则徐虎门销烟后,本应该任官授爵受万民爱戴,但是他却革职贬官发配伊利。他吟唱着“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从容容地走向新疆。他屯田固边,兴修水利,植树防沙,一心一意造福百姓,将个人恩怨得失置之度外,因此他受后人的敬仰。心如止水,从从容容地走出人生的每一道坎坷。
面对诱惑时,心如止水才能享受人生。智多星诸葛亮既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军师更是忠贞与智慧的化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淡泊名利,不受功名利禄的诱惑,长期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活上甘于平淡,静下心来博览群书,正是这种淡泊名利,一心求学的精神,才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 佛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被欲望侵蚀心灵,在追求功名利禄中迷失自我,丧失本性。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面对世事纷扰,困难面前不会心,成绩面前不骄傲,诱惑面前能自持,想陶渊明说的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如止水,轻装上阵。才能潇洒走人生。
生活给了花开的机会。花开多美都无法永存;生活给了花落的无奈,花落多哀只是瞬间。胜与负,得与失,都只不过是人生沧海中的一粟。心如止水笑看人生,一宁静淡泊的心志,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篇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才会充实,才会完美。 做人不要总想着得到,而要学会付出。世界总是公平的,你所拖欠的一丝一毫,他都会不定时的向你索取,或多或少总是一丝不差。
有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活的真的很失败。就处事来讲,无论我从哪一方面入手都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失败也就理所当然。当痛苦接踵而至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十分不甘心,可结果却依旧如此。或许“慢”在别人眼里是长处,可在我眼里却是短的不能再短了。我曾为了成功,一股脑地将所有期冀都押在了勤奋与努力上,然而事与愿违,失败再一次如潮水一样将我卷起,狠狠地拍在了沙滩上。一颗炽热的心凉的跌入低谷,试图找一条蹩脚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可一切的突然反而搞得自己失魂落魄。或许自己并不适合这个纬度,我想过逃避,在学习的排挤、生活的挤压、社会的逼迫下,我仅存的几丝信心已被击打的灰飞烟灭,可当这一切伴随着流年的步伐纷至沓来时却又不得不去面对。岁月为我积淀下太多,而我也为生活付出了太多。无形之中,我什么也没有,独留一份寂寞,用以抚平整个世界。
生活不会有小说那样完美的结局,更不会有童话里唯美的爱情,有的只是一个个残缺凋零而又相互缠绕的梦罢了。我是多想大哭一场,以此来排解心中的郁闷,可眼泪总是不争气的在眼眶里打转。我抱怨过,也曾抑郁过,可在此之后,我发现日子仍在流淌,时间也依旧在徘徊,仍然是那个固定的轨道,像两个齿轮一样紧紧的咬合在一起。自己所欠下的,在不知不觉中被弥补了,只不过是用自己的青春来弥补。在经历多少个匆匆之后,才后知后觉,也终于看清了这个世界,静下心来听取一份劝诫,反思往昔的韶光,用另外一种心态去看待,才觉得整个世界是如此的静谧与美妙。才明白原来世界是公平的,他没有拖欠我们也没有施舍别人,原来自己眼中的施舍是别人辛苦得到的,过去我用蒙蔽着的双眼一味的去探寻成果,却不去眺望成果背后那条幽曲坎坷的小道。如今我知道了,过去的羡慕嫉妒只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
现如今,我用心去抚平整个世界,才发现世界如此绚丽多姿!放眼世界,张开胸怀,用一颗平常心去抚摸世界的棱角。伸手抚平,抚平的不仅仅是一片天地,还是心头的几道褶皱。
如流水一去永不回,时间的流逝比水更决绝。水是可以停留下来的,水也可能会倒流,可时间呢?你能使它停下来等你吗?哪怕零点零一秒,是永远不可能的。 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学习或者努力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或者百无聊赖。 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长短,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住时间,不让它从我们身边溜走。我们可以把以前十分钟能完成的事情用五分钟就可以完成,我们就多了五分钟的时间,从流逝的时间里抢来了五分钟。在学习中如果能把握好时间的话,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更上一层楼。与时间赛跑也不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在于你有没有让时间流逝,你有没有把握住自己的时间。
巴尔扎克说:“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在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活动的化合之后的节约。”马克思对时间的归纳富有哲学,他认为任何节约归根结底是时间的节约。毛泽东说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万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现在我们珍惜时间,把握时间还不算晚。我们对待时间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如果没有时间观念的话,我们何谈未来,何谈梦想。
同学们,从现在起不要再让时间从我们上课发呆、睡觉,每天无事可做中流走了。流逝的不是时间而是你将来要走向社会面对的惨淡的人生现实,是你以后哭天喊地谁没钱没权的现实。是你看着别人开豪车,住豪宅的羡慕。没有人想变成那样,但是你不珍惜时间,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请记住这句话,命运是把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时间在流逝;唯有把握好时间,才能让人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远。
消逝是行走的一种属性
任何人都以他自己的步伐行走。时间本身也在以她自己的节律行走,默默地消逝。就像莎士比亚所说,时间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而稍停片刻的。时间的步履稳健而又坚毅,悄无声息,固执而无法改变。她绝不因将落的树叶对生命的留恋而稍停片刻,当然也不因美丽的花朵那短暂的绽放而驻足小憩。而行走者的步履却时时变化。最初总是摇摇晃晃,还需旁人的搀扶;后来便能独立行走,甚至可以健步如飞;直至最后步履蹒跚,缓缓独行。行走者的步伐相比时间是如此的孱弱而微不足道,所以当行走者的步伐跟时间的步伐交叠在一起的时候,行走者便恍然觉悟自己的微渺,因而就平添出无穷的感慨来。
于是苏轼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尼采也说:“时间迅疾地飞去,我们多么希望一切事物能与它同飞。”他并没有想留住时间的脚步,然而却更离奇地设想行走者的脚步能与时间的脚步同样矫健,这恰恰是玩弄了一个物理学上速度的相对性原理,事实上仍然是想要使时间停止,永不消逝。他们两个人可谓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了。
然而却忽视了一点,行走者本是在时间中行走,所以消逝本身就是行走的一个特质。没有不消逝的行走,恰如没有不行走的消逝。这两者是同一个道理。 既然如此,那就可以放宽心情,坦然面对这行走,坦然面对这消逝了。恰如英国诗人所说,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消逝者未必不是永恒。同样的,行走者也未必是一路失去的。时间流逝了,记忆留了下来。一边是无尽的去,一边又是无尽的来,如果一味地将目光凝聚在这去的一面里,未免显得不谙消逝本身这一辩证的妙谛。消逝东西的不会是其全部,消逝的东西总是以崭新的面孔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如久陈的佳酿,愈陈而愈香,回忆随着岁月的消逝才能成为永恒。因此最为重要的,也许只是把握好这行走本身而已。没有真切的行走,消逝也就不显示出可以令人惋惜并且分外珍惜的本质了。
活着的勇气
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情是须要勇气的。比如说一个人有夜里出去,到公园里坐云霄飞车,报考希望渺茫的大学,向心爱的人表白,甚至是去死。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活着也是须要勇气的呢?
当我这样问周边的人的人时候,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个诧异的眼神,那感觉好像我是个傻子似的。活着,多么简单的事情。三餐一宿,有时候还有点多余。只要我们的心脏还能跳动,脑袋还会思考,多么自然而然!不须要我们的思想经过激烈的斗争就能做到,哪里须要什么勇气?再说了,哪个人不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天,又怎么会惧怕活着呢?
然而,事实却并非这样。如果活着不须要勇气,又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去自杀呢?
活着不须要勇气,这只是安稳的生活浮现出来的假象而已。这种安稳一但被打破,假象也就随之消失了,接下来摊在我们面前的便是生与死的抉择。当人生的理想彻底毁灭之后,当生命失去了我们自己赋于它的意义,活下去就意味着孤独,痛苦,甚至是世人的唾骂;死亡却可以解脱,可以得到人们的谅解和传颂。这可真是所谓的生不如死了!但是死,你有足够的勇气吗?没有,那就苟且偷生地活着吧。人们的赞许是留给那些勇敢的人。像杜十娘那样的人的。
我自然是瞧不起那些苟且偷生的人的,但是,我也不赞许那些自我了断的人。他们有勇气去死,却没有勇气继续活下去。
死并不是最勇敢的表现。死固然要有很大的勇气,然而却只是在横梁上踢翻凳子的那一刻,在悬崖或楼顶边用力一跳的那一刻,灌下一大口毒药的那一刻。你只要在那一刻把心一横就可以了。过了这一刻,就算你的勇气没有了,那也没有关系,你终究还是会死的。退一步说,那些选择死的人都知道,死的痛苦只是短暂的,只要挨过那短暂的痛苦就能得到解脱了。死后,他们与他们幻灭的理想,就能相聚了。
活着就不一样了。虽然说天总是会亮的,但黑夜的温长是超乎人的想象的。对一个痛苦忍受着的人来说,哪怕是一秒,也是像一年那么漫长。更可怕的是,那种痛苦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痛苦。是深夜里被窝内寂寞的眼泪,是亲人朋友失望惋惜的叹息,是陌路人愤怒鄙视的眼神……这样的痛苦难道会亚于死亡的痛苦吗?
面对这样的痛苦须要多大的勇气呢?我无法想象,但我确定它比死亡所须要的勇气多好几十倍,甚至几百几千倍。
真正有勇气的人选择的不是死,而是活下去。他们并非贪生怕死,只是他们的勇气已经大到足够让他们面对比时间不能冲淡一切,他们的勇气也一定能够战胜一切。他们终会找到新的人生目标,赋于生命新的意义。 宋徽宗贪生怕死,自贬为奴,终为宋人所耻。崇祯接受不了亡国的事实,自我了之,他的明朝也未能光复。李煜呢?同样身为国君,他没有选择死亡。他是怕死吗?不,他要是怕死的话就不会写下《虞美人》和《浪淘沙》送给宋太祖一个杀他的现由。我只能说他比崇祯勇敢。是他的勇气支撑着他去面对悲痛和耻辱,并在悲痛和耻辱的软禁生涯中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如果屈原没跳下汩罗江,他会不会再写出一本《离骚》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屈原跳下汩罗江后不久,楚国就被灭国了。
当理想幻灭之后,活下去的勇气,你有吗?
选择一份淡薄
很喜欢《菜根谭》中一句话:“淡薄名利,宁静致远”。懂得生活艺术的人,不一定永远只是快乐而没有痛苦、失意和寂寞,快乐的秘诀是懂得怎样去安排一片只属于自恰恰相反,淡薄只是进取中一个小小的驿站。当我累的时候,会尝试着停下脚步,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再背上行囊,鼓起勇气,踏上人生的另一个征程。 我快乐么?是的,因为我选择了一份淡薄。
己的小天地,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份寄托和一缕安慰。年少的时候,心比天高,总觉得自己就是花圃中的一朵奇葩,胸中总会莫名的燃起一团火焰,轻狂傲慢。然而,当岁月一点点洗去心中的浮躁,才蓦然觉得宁静中的淡薄直通向生活中的阳光大道。
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凡夫俗子,可以用生命谱写教育篇章,但并不把自己的性命交给教育事业;我不是人梯,没有被疼痛压弯了脊梁;我不是春蚕,没有漫无目的地作茧自缚;我不是红烛,没有在日复一日的流泪中把自己燃成灰烬;我不是园丁,因为我和花儿们一样,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在季节的枝头含笑致意;我不是铺路石,因为我本就是路边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我的灵魂也需要不断地塑造和洗礼。我懂得关心学生,但同时也知道关爱家人,在我的字典里,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尊重;我为人师,也为人女,为人母,我能在这些众多的爱中努力地寻求一个结合点,在给予中获得人生的充实和快乐。工作之余与学生真诚的交谈与聚会,节假日与家人共享的天伦之乐,或是某个纪念日挽着老公,带着孩子,在外面来个小小的浪漫,无疑都是快乐的源泉。所以,无论走过了怎样的坎坷,无论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我坦然、大度、自信、开心,并把这种健康的心绪传染给自己的学生。我快乐,因为我通过与朋友的不断交流、自己的不断思索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寻到了平凡的乐趣,守住了淡薄、守住了清贫、守住了宁静,守住了我的快乐!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人的七情六欲,有着人的喜怒哀乐。高兴的时候,我欢呼;伤心的时候,我落泪。我没有魏书生式的“宁静致远”,也没有李镇西式的“童心未泯”,因为我既不是魏书生,也不是李镇西,我就是我,我永远是我,我是“最好的自己”。我想做的是一个好人,一个温情的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鲜活的人。 生活是海,我在人流中赶海听潮,不为有什么收获,只为站在清凉的海水里撷几片彩色的贝壳,偶尔看潮起潮
篇五:典型议论文例文
谈“自我约束”
一位父亲以水只有放在杯子里,受到杯子的约束才可能被人喝到为例,告诉儿子:只有通过自我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的确,在生活中,有着许多像杯子对水这样有形的约束,这其中有外加的,也有自觉的,这种自觉的就是“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有原则地对待事物。在很多时候,“自我约束”常常意味着放弃一些东西。有时,这些东西正是你渴望已久的;面对诱惑与欲望,能够“自我约束”的人知道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什么都不放弃往往会失去更多的珍贵的东西。德谟克里特曾说:“和自己的心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这句话正是对“自我约束”者的一种肯定。
儒家学派代表人之一的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正是当时自我约束的最高标准吗?历史上很多伟人不也都是在自我约束之下,才一步步走向成功吗?毛泽东在求学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要改造国家和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十分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正是由于对自己的严格约束,毛泽东终于以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满腹韬略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很多人在参观完鲁迅先生旧居后,常常惊叹于这位文学巨匠家中的陈设的简单和家具的陈旧。正如鲁迅先生常说的:“人的生活不能太安逸,否则人会变得懒惰。他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在这样简朴的生活环境下,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用一篇篇战斗檄文把一切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的。18世纪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曾为自己订过13条“道德准则”,其中有“节制欲望,自我控制”等内容,这些都成为富兰克林“自我约束”的准则。他每天都对照检查自己,如有违反就记记下来,警告自己。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应该得到某些启示,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自我约束”对我们更有现实意义,毕竟“人生能有几次搏”。在这关键的一年中,我们更应该约束自己,不再追求时髦的装束,不再迷恋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不再自欺欺人,心存侥幸,而应脚踏实地,自律自检,自我约束,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初中的校门。
“自我约束”不仅是现在,而且对我们的终生都有莫大的益处。那么,让我们学会“自我约束”,做一个有自控力,有原则的人吧!
切莫感情用事
魏征在《课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劝唐太宗在赏罚上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便赏罚不公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明白这些道理,但往往我们真的遇到一些事情无法判断时,总会选择距离我们关系密切的,这就是感情用事。
如果你是一名律师,你的亲人犯了罪,在法庭上你是依法办事,一切按法理讲,还是运用你的口才,抓一些漏洞,为亲人尽量摆脱罪名,这实在很难选择:一边是法理,一边是人情,该顾哪边。违背哪一边你都会不安。但大义灭亲,法理可容,人们也会慢慢理解你;若你违背法理,自己良心不安不说,整个社会都会鄙视你。选择正义,有罪就该罚,这才是你的正确选择,切莫感情用事。
物理史上,人们在理解光的本质时,由于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坚持微粒学说,光波学说其时已经得到验证,但牛顿在科学界的影响很大,人们宁愿相信牛顿,
也不愿相信真理,使光波学说埋没了100多年,直到在实验室里面重新被演示以后,人们d慢慢相信,接受光波学说。在科学史上,人们宁愿相信著名科学家,而不去相信真理,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感情用事,认为名人不会错,孰不知名人也会有失误乃至错误的时候。孔子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切莫因一个人的名声,而决定他所说的所做的一切。
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在抗日战争期间,对苏共派来的使者,他并不因为自己崇拜马列主义,而相信使者所指挥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来决定抗战的路线,并且在井冈山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对人感情的亲疏,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是非,切不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能因为盲目的崇拜而相信他人的一切,遇事应冷静,仔细考虑认真研究来判断正误"排除一切感情因素,是我们以后工作做事时首先要做的。
切莫感情用事!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地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 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 “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渎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诡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了4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理想的阶梯
陈群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
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1818字)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①“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黑德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给人们——特别是热心改革、勇于创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②人们从事各项活动,总是希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可是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这原因,从认识论讲,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并不是显露在外,而是潜藏在内的;不仅如此,它有时还会以颠倒的形式——“假象”出现,就像达尔文有一次半认真地说的那样:“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加上人们认识能力、水平、经验的限制,就难免发生错误了。
③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错误并不可怕,叹息、感伤、畏惧是大可不必的。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联。一个人从错误的“梦”中醒来,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经历着失败的黑夜,正预示了成功的黎明即将来临。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人们的知识、能力以至发明创造,并不单单是在总结成功经验,也是在汲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戴维谈到自己获得成功,就说过:“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④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这是有道理的。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于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欧立希也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数百次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凡纳明。无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取诺贝尔奖金时深有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他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议论文写作及优秀文章分析】相关文章:
论写作优秀议论文08-23
议论文写作论据04-29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07-06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11-06
议论文写作教案11-03
写作需要勤奋议论文08-17
议论文写作论据:理想07-20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08-06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02-21
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