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时间:2021-03-25 18:51:21 论文格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港囧》中的格式塔心理学解析论文

  电影《港囧》中,以“囧”为基调,情感纠葛为主线,上演了多个未完成的心愿。而电影的主要情节就是以主人公拼尽全力并且试图完成这些心愿展开的。不论是这些事件背后的内驱力还是观影者共鸣的产生,都离不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运用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解析影片,将改变传统电影审美中以要素和形象为重,轻视整体与心理的研究思路,丰富观影视角,有助于观影者对于电影情节的理解及主题的把握。

电影《港囧》中的格式塔心理学解析论文

  20世纪20年代初,格式塔心理学逐渐形成体系,艺术是其重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的重点便是视觉艺术。格式塔心理学电影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克斯· 威特海默运用格式塔“整体构成”原理研究了观影者的心理活动问题。他认为在电影观赏过程中,观影者会产生视觉暂留的生理机制,并且通过自身的记忆,加以联想与想象,进而把各个画面构成动作整体,即形象与情景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观影者对于信息的接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思维、想象、等多个层次。观影者对电影图式的接受,需要充分融合想象力与联想等因素,才能在自己心中收获一种完形。格式塔心理学电影理论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反对完整再现现实的电影手段。他认为,只要有观众心理活动的参与,电影只要再现现实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观众在观赏中通过想象与联想的弥补,就可以获得完美的形象。

  《港囧》是囧途系列中的又一力作,影片以主人公徐来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喜剧为载体细腻的呈现了中年男女的情感,包含了青春、怀旧、动作以及悬疑等诸多元素,囧途升级,不止于笑。戏里戏外,充斥着各种未完成的心愿与梦想。不论是主人公对于过往事件的念念不忘,还是观影者看后的感同身受,都有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解析其中所用到的心理学原理,将更有助于观影者对于影片的赏析。

  一、《港囧》中有关格式塔心理学的情节演绎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启动了机体和心理能量并且企图满足一个自己的需求时,却被打断或阻碍,一个未完成事件就诞生了,而我们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机体就会为了这个需求做出各类尝试,去试图解决,即所谓的想要“完形”。而电影《港囧》中,就存在着许多与之相关的情节。

  造化弄人:从梦想中的艺术传播者变成内衣设计师。影片开始,主人公徐来就演讲了他的艺术理想,那是作为一个“画家”,内心渴望的生活。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将梦想挤压,打磨。从搁下画笔到拿起皮尺,从画家到内衣设计师,这其中夹杂了太多无奈,包含了太多妥协。这不仅仅是一次职业的转变,更多的是理想与生活之间的抉择。显然,为了生活,徐来选择了后者。因此,未完成事件产生了。正是这个没有实现的职业理想,让他觉得憋屈,窝火,甚至愤怒,以至于他在同学聚会中,才会幻想杨伊的出现。杨伊身上散发的光晕,不仅是因为她是徐来对初恋爱情的全部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杨伊继续了他们曾经共有的梦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徐来在自己心中对未达成理想的完成。

  世事无常:因为杨伊学业需要而被迫终止的初恋。影片中的徐来与杨伊是才子佳人,初恋是美好的。他们一起读诗、一起画画、一起看电影,这些都是青春里最美好的印记。但是,世事总是变化无常,未必事事都能有完满的结局。这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最终以杨伊去港中文读书而告终。正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着太多回忆,所以更加令人难以割舍,记忆犹新。所以,当徐来接到杨伊微信邀请自己参加她的画展时,徐来的心情是如此的激动,如此的迫不及待,这是他想对不了了之的初恋一个更好地结局的真实表现。

  几经波折:与初恋杨伊之间缺少一个吻。为了弥补与杨伊之间缺失的一个“吻”,贯穿了影片的始终。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亲吻,它承载了太多未完成心愿的不甘。以至于,当徐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可以吻杨伊的时候,他迟疑了。因为他并不是真的想吻杨伊,而是多年来,不甘心造成的难以解开的心结,这是契可尼效应的心理呈现。契可尼效应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极易忘记已经圆满完成的事情,记忆如新的却是那些未完的、留有遗憾的事情。所以,波波折折,兜兜转转,这个未完成的“吻”,成为支撑徐来面见杨伊的强大精神动力。

  不屈不挠:蔡拉拉的狂热导演梦。剧中的男二号:蔡拉拉,是一个对拍摄纪录片近乎疯狂的摄影爱好者。也许他对拍摄题材的选择上没有深思熟虑,也许他的拍摄手法粗陋笨拙,亦或者他根本就不具有艺术禀赋,但他牢牢记住了“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所说的:“不能干涉被拍摄物体的客观性”一话。尽管拍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狼狈不堪,但他始终不肯放弃,并且坚信他可以拍出最好的'纪录片,正是在这种完形驱动力之下,这样一个傻里傻气的二货,执拗又认真,最终取得了成功。

  全心全意:为爱卑微到尘埃里的菠菜。影片中,菠菜对于徐来的爱是无微不至,全心全意的。尽管徐来身上有一些缺点,但在菠菜眼里,徐来是完美的,可以为他做一切能做的事。为了徐来,菠菜放弃了交换生的机会;毕业开着大地内衣的车子来接找不到工作的他;他想去阿尔勒,就买下一个仓库给他做画廊;别人觉得徐来画画得不好,但她却觉得特别好,他就是个艺术家。依照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审美意象是由审美主体在格式塔力的作用下,对审美对象组织创造的结果。当不完全的“形”呈现于眼前时,立即就会激起一股将它补足或恢复到应有的“完形”状态的强烈冲动力。也就是说,审美意象是客体事物在格式塔心理力作用下向着完美的目的生成的。每当客体对象不太完美,甚至有缺陷的时候,那种极力将不完美的对象改变为完美意象的知觉活动,就会在内在“需要”的驱使下进行,并且只要这种“需要”未得到满足,这种活动便会持续进行下去。在影片中,徐来就充当了菠菜的审美意象,内在的“需要”就是爱,这种爱让菠菜不停的为徐来奉献,令观者动容。

  二、观者审美体验中的格式塔心理学运用

  1、异质同构中的审美碰撞

  电影《港囧》中搭配的多首香港经典老歌和许多具有典型香港特色的画面,很容易拉近影片与观影者之间的距离。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异质同形论认为,作为观照对象的客体总是具有一定的物理结构和力场,而人的大脑中也存在一个具有场属性的系统,体现为一种生理性的力,而这种生物性的力又直接与心理活动的力——知觉力联系在一起,表现为一种心理运动。这样一来,客体物理性的结构力场、大脑中的生物电力场、心理活动过程的知觉场就发生相对应、相感应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被称作异质同形。观影者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从影片中感受到“形象运动”、“画面色彩”以及语言歌曲等元素,进而与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关联,达到主客同构。这样一来,主体的欣赏活动就不再是一种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认知活动,而是凭借这种同构,由我们的心理力将其向完形转化,使观者的思维与建构活跃起来。《港囧》让观影者通过对歌曲的年代记忆及港片情怀与影片中的情节相联系,一拍即合,巧妙地传达出电影的思想,从而触动观影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产生互动,引发共鸣,完成异质同构。

  2、顿悟情形下的审美呈现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与现实生活划分明确界限的同时,又要恰到好处地展示出现实社会的整体性、典型化特征,并通过声画形等元素的来侧面引导观众对影片产生顿悟。“顿悟”学说及注重创造性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典型特征。人的思维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正是情境的不断组织,直到领悟到事物内在的相互关系,也就产生了“顿悟”。注重创造性,打破旧的格式塔,发现新的格式塔,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本质上也是与对事物中某些格式塔的顿悟有关。《港囧》中,徐来在大巴上对着镜头的那番话,暖色调光线的投射,经典香港歌曲的配乐,让观影者深深体会到徐来内心的挣扎与渴望,从而在观影过程中调动起自身的“移情”和“顿悟”情感,对青春的怀念与祭奠,与影片达成高度的认同。

  3、知觉组织法则的审美传达

  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创作原则之一:平衡与张力,即在平衡中通过突出张力去呈现力的式样,从而完成异质同构。这其中的演进,格式塔心理学派总结出一系列知觉组织法则。在此,以其中的邻近性和简化性原则对电影《港囧》中的格式塔心理学加以说明。

  第一,邻近性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如果事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容易形成力的图式,刺激感官。在电影《港囧》中,就十分注重营造这种一起被感知的事物之间的对比,以此来凸显张力。比如影片中,菠菜与杨伊之间表达方式的对比,鲜明呈现了两人性格的差异以及此种不同对于主人公徐来的吸引程度。而片头讲述的徐来与杨伊之间的回忆,采用了暖色系的光,足以看出这段时光在徐来柔软的内心里是无比怀念的。

  第二,简化性原则。“在特定条件下,那些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简洁明了性的视觉刺激物(格式塔),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 《港囧》中杨伊收到香港中文大学交换生的通知后,与徐来分手这段戏,充分展现了影片对简化性原则的追求和处理。影片没有选择分手中争吵场景的再现,而是以经典的港式情歌作为背景音乐,通过一个雨夜里徐来撑伞来到两人之前一起画的海报前,雨水冲刷了水彩这一情节进行演绎,整段过程没有人物对白,没有肢体表现,但观众却似乎可以倾听到徐来内心的不舍与无奈。可以说,《港囧》用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赋予了影片无可比拟的感染力。

  三、结语

  传统的电影审美往往是以要素和形象为重,轻视整体与心理的研究,对影片中人物活动及观影者的审美感知以心理学原理进行解读,无疑是为电影审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电影美学分析的视野。但是,格式塔心理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分重视审美现象和艺术的格式塔完整性,难免有些僵化与片面;过分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影像等艺术形式的依据,带有强烈的唯心主义色彩。

  针对戏里戏外的“完形”心理,需把握其中的度。首先,“完形”并不意味着完美,当事人要能够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缺憾的存在,接纳现有的不完满;其次,当事人需静下心来,回顾缺憾本身,不忘初心,寻找原因与真正的需求;最后,根据实际需求,按照切实可行的途径,主动去实现。让格式塔心理成为我们圆满人生的不懈动力而不是过于唯心后的羁绊。

  戏如人生,一部电影是一类事件的呈现,更是人生中某一阶段的缩影。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影片进行解析,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水平,相信可以在观影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电影《港囧》中的格式塔心理学解析论文】相关文章:

电影《港囧》的经典台词02-16

《生死疲劳》英译的格式塔分析论文07-26

心理学小论文格式01-04

毕业论文综述格式解析01-19

大学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解析12-30

最新心理学教育毕业论文提纲格式06-29

通知通告的字体格式解析02-12

经典电影中的情话12-09

论文提纲的格式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