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纸牌设计开题报告总结

时间:2020-12-30 11:27:12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纸牌设计开题报告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纸牌设计开题报告总结

  1、3-8岁是人一生中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其数学思维能力也异常活跃。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蒙台梭利说过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 ;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了解人类学习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学习的方法,也只有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儿童易于理解。那么有没有一种材料能满足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思维的需要呢?

  60后的我们学数学的第一课就是数小棒。几十年后小棒依然是我们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中学习数学的重要学具。在教学中我发现通过摆小棒可以形成数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这也就是小棒有如此生命力而存在的硬道理。如今的孩子一睁眼看到的就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小棒单调、变化有限、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儿童失去新鲜感。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学习不同的数学概念就要用不同的教具,似乎增加教学具的品种和数量是不二的选择。

  2、“数量”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儿童是先认识整体还是部分?

  完形心理学是探讨人类对于图像的认知反应的一种学问。一般人在欣赏一幅图画或一张照片时,阅读的也是由不同色彩、色调、造形、轮廓和形式组成的完整图像,并非彼此毫无关联的独立区域。当一个人从你面前一闪而过,在茫茫人海中去寻找,你是找一张脸容易还是找一个鼻子容易?

  基于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和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让我想起有一年春节,我和几个同事带着孩子去朋友家打牌。当天朋友四岁的'儿子收获了好多种不同类型的玩具,还有我们几个人家的孩子陪他玩,本以为他会对那些玩具感兴趣,想不到的是他总是伸手去抓桌子上的牌。无奈,他妈妈就顺手扔给孩子一副旧牌,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津津有味地拿着纸牌玩起来了。他一会儿教其他小朋友认数字,一会儿把牌摆成长方形,并在两条边各留了一个口,并命名为一个是进口,一个是出口,玩起了猜牌(猜牌上数字)的游戏。一个游戏刚结束,小家伙又拿出一张红牌,一张黑牌对小朋友们说:“我举黑牌你们就跑,我举红牌你们就停”我看着孩子旁落无人的玩耍,看着手中的牌,突然发现纸牌上有太多未知的信息。原来纸牌也可以是数学学习中的最大教学资源之一。把纸牌带进课堂的想法由此产生了。

  纸牌最早起源于中国叶子牌,据说这是纸牌的雏形。十二世纪时,马可波罗把这种纸牌游戏从中国带到了欧洲。西方人在中国纸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后演变为现在的纸牌。纸牌在平时生活中极易获取,使用率高。

  一副纸牌几乎囊括了学前儿童及小学低年级的所有数学知识。纸牌好比一把钥匙,教师要能引导孩子用好这把钥匙,方可开启对数学兴趣的大门。

  二、研究意义:

  1、社会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纸牌游戏开发儿童数学思维,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儿童去思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更新的不是教学具,而是不断更新思维学习的内容。

  2、教育价值。

  本课题《利用纸牌游戏创意开发儿童数学思维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纸牌的取材简易,轻巧、易操作,大大减少了教师制作各种数学操作材料的时间,节约办学成本。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各类幼儿园和小学校。

  3、办学价值。

  本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更注重创新精神的激发,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它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为学校创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声望。

  三、理论依据

  1、创意法教育理论

  创意法教育理论倡导教育者运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思维进行展示、修复或者激活,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左右脑思维得到和谐发展。创意法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平等的同时,认为教育是基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这样一种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结果的。利用纸牌游戏创意开发儿童数学思维的研究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把家庭的参与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很多家长说不知道怎么陪伴孩子,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怎么玩。纸牌游戏提供了最好的亲子交流,增进了亲子关系。

  2、生活教育理论

  卢梭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教师则应该在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育水平以便更好的实施教学的基础上,将课堂营造出一种自由的氛围。这种自由并不是散漫,而是他们思维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自己所讲的知识生活化,把他们还原到大自然当中。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出“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权威、知识提供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支持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