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而能否对区域性经济危机进行抵御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政府金融制约能力的强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两篇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篇一
摘要: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而能否对区域性经济危机进行抵御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政府金融制约能力的强弱。本文对政府金融制约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政府金融制约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发展进程;金融制约;环境;策略
现代经济的核心就是金融,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史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在经济的发展中,更加凸显了金融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发挥着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各个主体间各尽其责,会使金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金融作用的切实发挥,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提高政府对金融的制约能力。
一、政府金融制约面对的环境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改革已经向深层次发展,而无论是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还是解决就业理由,以及国家对政策的调整,都和金融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也使金融业集中了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矛盾。面对着各种压力,政府的金融制约力不断降低,同时也处于外在压力和内在缺陷的双重挤压下。
1.金融业体制机制的内在缺陷
伴随着日益深入的改基于金融发展进程中的政府金融制约对策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https://www.zbjy.cn提供,转载请保留网址.革开放,也凸显了金融业体制机制和改革需求的深层次矛盾。尤其是银行体系中的国有银行,正处于转轨的过程中,存在最为显著的内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从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过程中的体制缺陷,市场并不能完全的决定国有银行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配置。同时,市场供求并非是调整市场的手段。这样无论是集约型经营,还是粗放型经营,国有银行只能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中,不能很快的进行市场化的运营,同时也无法由政府进行完美的掌控。
2.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外在压力
这种压力,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压力。经济结构的现代化,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前提。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包括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几大产业结构。而要完成这些产业的转型过程,首先就要实现金融业的转型,以更好的发挥金融业的作用,这样对金融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金融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并且金融业的发展,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风险相伴,为了推动经济的平稳发展,保证金融业的正常运转,金融业也要与时俱进,实现金融业的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二是加速改革开放进程所带来的压力。从微观上分析,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与国际接轨, 这样便普遍提高了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意识,并落实了合规经营, 实现了一种科学化的风险管理。
二、提高政府金融制约能力的策略
纵观整个国际形势,各国政府已经显著弱化了对金融与经济的制约能力。但随着不断扩大的金融自由度,政府对金融的制约并没有完全的放松。政府对金融发展与安全制约程度的综合反映,就是政府的金融制约能力。它对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政府金融制约力是货币制约力、金融环境协调能力、金融竞争制约力以及金融风险制约力的集中反映和综合汇集,是保障顺利实现金融发展目标和金融安全的前提。
1.突出重点
抓住焦点理由,是金融制约的前提.一个国家经济中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而银行一般都是债务型合约贷款,若中断了合约链条,必定会导致实际经济的连锁反应,并因此深刻的影响着实质的经济。所以,金融稳定的关键,就是银行业的稳定。通过对融资能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证券市场,银行业有着巨大的融资量和动员储蓄的能力。而比较对金融制约的难易程度,在选择对证券市场的制约还是对商业银行的制约上,应理所当然的选择对商业银行的制约。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体系有着明确的分工,它既是证券市场的核心,推动了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也对金融业的信用进行着维持,商业银行之间,还可互相监督。所以,金融制约的重中之重,就是政府对银行体系的制约上。
2.提升金融机构的自我制约能力
健全外部治理机制,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改革金融机制产权的步伐,是使金融机构自我制约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途径,政府为了更好的实现产权管理,通过多元化的改革产权,由直接制约向间接制约转变,这样可使金融机构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政府在对金融机构外部治理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经理市场,以更好的适应金融机构高级人员的职业化。通过开展良性竞争,以真正实现金融机构管理的职业化;二是对资本市场的作用进行强化, 将资本市场对金融机构的约束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三是对外部审计机构的作用进行强化,利用审计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四是对相关的法律的作用进行完善,严格金融机构的法律约束力。
3.提升金融监管的制约能力
实现金融结构和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是使金融监管制约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途径。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强大的资金保障系统、信息支撑系统、尽职尽责的监管人员、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可信的监管机构权威组成。为了使我国的金融监管的制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应对金融业信息披露机制进行完善,对量化的监管标准进行统一,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进行完善,加快金融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结论
政府推进金融结构市场化变迁及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是提高政府金融制约力的关键。政府应采用多种制约手段,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软约束,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市场化与金融制约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管理世界, 2008(11).
[2]冯伟珈,李思维.从制度的视角解读我国政府金融制约行为[J].海南金融,2007(01).
[3]张力.中国金融制约的绩效评价与法治化进程[J].商场现代化,2007(03).
[4]周青笛.刍论政府提高金融制约能力的选择[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2).
篇二
摘 要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理由突出,影响中小微企业及县域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引导县域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发展。对此,本文围绕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目前状况,分析存在的理由,提出策略倡议。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理由;倡议
一、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支持
人民银行某县支行以《关于加强政银企合作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为核心,找准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有机结合点,引导新增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创新宣传形式,突出宣传实效
积极开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主题的“金融进园区”活动,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小微企业调查走访,宣讲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及金融业务产品,营造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信贷培植,促推稳健发展
针对当前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初期,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担保贷款难等理由,人民银行某县支行督促银行积极加大小微企业培植力度。组织编印了《金融服务手册》,内容包括各金融机构的服务流程、信贷产品及办理手续等。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熟悉贷款政策,了解金融产品,扩大融资渠道。
(四)从满足三农需求出发,加强涉农金融服务
发挥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切实体现让利于“三农”的惠农政策,支持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使用再贷款5000万元,用于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发展。
(五)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
鼓励各金融机构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信用联社、建设银行因地制宜开办信贷产品。促成县政府成立助保金贷款业务工作领导组,发放助保金贷款500万元,支持5家养殖专业合作社。
(六)积极开展金融机构“一对一”帮扶中小微企业工作
组织有关人员,深入金融机构和部分帮扶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理由的突破口,积极将帮扶活动落到期实处。2014年,累计支持15家企业,贷款余额达1亿万元。
二、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存在的主要理由
(一)金融机构组织资金难度大,高存贷比影响贷款投放
一是受国际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多数企业资金回笼期拉长、生产效益下降,导致企业存款增长缓慢;二是随着央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制约贷款投放规模,导致民间融资活跃,极大地分流了银行存款。截止9月末,某县农村信用社存贷比达65%,制约其信贷投放的规模。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
由于小微企业受抵押物不足、企业财务不健全、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某县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政府投资的公共事业项目和煤炭等重点企业,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由于资金紧张,造成小微企业不得不寻求民间借贷,财务费用增加,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三)金融创新产品不多,企业贷款担保方式仍然传统
银行在贷款抵押物方面,仍然以土地使用权、厂房等作为贷款的抵押物,存货抵押、应收账款、仓单、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担保贷款占全部贷款的不足1%。而绝大多数企业在发展中期这些抵押物已全部用尽,没有新的抵押物可以用来增加新的贷款。
(四)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银行机构对担保公司准入门槛设定较高,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处于被动的状态。担保公司为了规避风险,对需要担保的企业也采取审慎的态度,造成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授信与实际贷款差距大。某县成立一家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目前仅办理过3笔业务,担保公司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五)基层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权限低,贷款难理由依然突出
虽然各金融机构为适应小企业资金需求“小、急、频”的特点,改善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但调查中仍有75%的企业认为贷款审批时间长,手续烦琐,贷款无法满足。
(六)欠发达地区优质项目少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质项目和绿色企业少,资源型、高耗能、科技含量低的企业相对较多,导致相当部分企业和项目难以入围银行信贷支持范畴,银行信贷与产业发展难以找到结合点。
三、策略倡议
(一)加大政府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
一是提高政府对担保基金的注入比例,规定地方政府对担保基金的年增长比例,放大贷款倍数,真正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发挥担保基金的补偿作用。二是政府部门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更多投入中小微企业。
(二)政府要加强对县域中小企业的管理和引导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发新项目,充实项目库,为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持和服务。要积极引导资源型企业特别是已退出煤炭领域的企业投资兴办、收购、整合农产品种植、加工企业。有关部门要对资源型企业转产中的项目选择、项目审批、项目建设等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协调解决好立项、用地和环评等实际理由。二是要重点引导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加快推进企业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和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要定期组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培训,促使其更新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上档升级。三是要设立企业培训专项资金,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开展企业管理培训、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和到高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企业家管理创新能力。
(三)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力度
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优化信贷结构。在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要保持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延续性。要缩短转贷时间,争取做到无缝对接,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时不抽贷。
(四)金融机构要简化手续,降低利率上浮幅度,让利企业
各银行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或专柜,对其贷款申请优先受理、简化流程、加快审批,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制约利率上浮幅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建设在目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要制约在30%以内。
(五)要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贷款方式,拓展贷款种类,扩大授信额度,适当放宽抵押资产范围,大力推行仓单、商业汇票、应收账款、企业专利权、市场定单、租赁财产等多种保证方式,探索新的贷款担保方式,开展联保协议贷款业务,允许企业法人、核心股东、主要经营责任人、自然人提供的以其个人财产或权利为抵押的担保,拓宽企业贷款担保形式。
(六)中小微企业要增强盈利能力
中小微企业要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创新,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切实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努力提高自身效益和整体素质,提高还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