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时间:2024-10-09 23:40:2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10篇)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 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 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 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 日益沉重的医疗用度等困难的需要。下面是CN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参考~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10篇)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1

  临床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患者为对象探讨中医辨证实质及其与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关系,从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应用学科[1]。

  术语,又称为技术名词、科学术语、科技术语或技术术语,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一个术语表示一个概念[2]。最近几年,临床中药学的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等方面,出现在学术文章、政府、媒体和企业文件的频率有所增高,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且标准化是现代化和国际化基础,更是倍受关注,本文就对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标准化的研究进行简单分析。

  1 研究现状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需要对中药进行加工、配伍、调配、临床效验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应用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是中医临床与中药应用联系的纽带,也是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既古老又年轻[3]。

  近几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传统医学术语的规范、标准等问题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把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作为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与重点,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的理论方面研究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临床中药学的用语与其他相关学科有很多地方出现重合或交叉的现象,使得临床中药学学科特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对临床中药学学术交流和推广起到了阻碍作用。

  因此,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体系,对临床中药学的术语标准化研究、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2 临床中药学术语特点

  2.1 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

  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中国,古汉语文有言简意赅、句式对称、语法灵活等特点。历史上的医家多为儒医,故形成具有浓厚的中国儒家文化的临床中药术语,特别体现在中药学中的①药物命名,如泽泻、灵芝、胡椒、车前子等;②炮制方法命名,如酒蒸、酒泡、润透、煅等;③药物功效阐述,如《草本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癖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癖”。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临床中药学的语言描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2.2 研究重点偏向于文献

  临床中药学术语有其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它形成于古代,在这点上与其他大量的中医术语都一样,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了自己的体系。临床中药学术语的标准化从文献入手,能使中医中药理论相互渗透,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中医药理论对临床中药运用的指导作用。从文献中收集临床中药学的词条,例如“酸甘化阴”等词,是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首次体现的,故可以将这些具有学科特色的术语列出再进行标准的规范整理。通过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归纳总结,将具有学科特色的术语进行规范化整理。所以,临床中药学的术语标准化具有研究重点偏向于文献的特点。

  3 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1 临床中药学术语体系复杂性高,标准化工作难度大

  在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临床中药学的术语是汉语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之中的,临床中药学与其他传统学科有相似之处,有些术语保持其原始的含义,在当前工作中普遍使用;有些术语在内涵上发生了本质转变,不经常使用;甚至有些术语已经完全被弃用。随着中医事业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对中医的信任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临床所用的中药的主观印象是治根本且副作用小。但是在百年以前,就有大量的西医学术被引进到国内,这样使临床中药学术语体系与现代医学术语体系相比较为复杂,也决定了临床术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任务。

  3.2 与科学实验研究和临床相结合不够

  随着中医药和临床的学术发展,临床中药学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单纯的`继承挖掘及回顾性研究,远远不能适应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研究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将研究模式转变为质疑、探求、创新和发展,尽可能使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研究具有前瞻性、客观性,从而实现全球化。

  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研究应该从中药的功效、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基础研究等方面与临床相结合,与西医药学理论相结合,与生物技术理论相结合,与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3.3 与临床中药学发展趋势相结合不够

  在未来的发展中,临床中药学是学科发展的重点之一,其发展的趋势也是学科发展重点的预测,为了响应临床中药学现代化、科技化、全球化的要求,应做好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的工作。在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发展过程中,与临床中药学发展趋势相结合不够,不能充分运用规范的语言去探讨临床中药毒性与药物基源、服用方法、用药剂量、个体差异的关系以及体内代谢过程中毒性成分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成为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5]。

  4 对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临床中药学术语名词的规范整理

  临床中药学术语,是经过长期医学实践发展而来的,作为新时代中医药的接班人,首先要深刻认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挖掘中医药宝库带给我们的财富并将其发扬光大。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特点也是临床中药学的特点,所谓特点都是本身具有的创新点,保持自己应有的特色,分析和巩固现有的术语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术语。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规范正名。临床中药学也涵盖于科学技术中,所以在进行术语标准化定名过程中还应遵循这些原则[6]:①术语的准确性;②术语的简明性;③术语构成派生词的能力;④术语的单义性。此外,从事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工作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语不能与日常使用的语词有过多的联系,容易产生歧义,也容易沾上作为术语所不应有的感情色彩;(2)从几个同义称谓中挑选标准术语时,要优选派生能力强的词;(3)术语有约定俗成性,己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术语,不能因其“理据错误”或“理据不足”而被轻易更换。(4)术语的概念要国际化,形式也要尽量国际化。

  4.2 重视中药功效名词的整理

  中药的主治、功效是临床中药学最为密切的环节,由于中药功效的定义区别,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在患者身上所用的中药,在完善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的工作当中,应对中药功效名词的定名和定义作相应的重视,可通过对该术语的传统理论、传统临床应用、现代基础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功效名词术语进行整理,更利于反映其科学内涵。

  4.3 建立临床中药学术语数据库

  术语库又称为自动化词典,是术语研究和词典编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要建立临床中药学术语数据库,主要是因为:随着临床中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药的术语数量也必然增加,记录并储存这些临床中药术语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后查找方便以对临床中药学的术语进行分类;其次,临床中药学的术语数量太大,必须寻找新的途径,以缩短查找术语信息的时间;再次,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中药学术语一定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自动快速地对大量而又复杂的临床中药术语进行处理。所以,建立临床中药学的术语数据库,将会加快临床中药学的现代化脚步。

  5 结语

  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的研究需要长期、大量的专业人员的细致工作,应以中药功效为线索,遵循临床中药学特征,通过基础研究,可修正药性认识的偏差,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药性理论。对中药功效的统一,中药功效的表述规范化研究是关键。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中药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临床中药学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药全面走向世界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 1 ] 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等.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要点[ J ] .中医教育,2004,23 ( 4 ):43-46.

  [ 2 ] 粟武宾,于欣丽.术语学与术语标准化(三)[ J ]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6 ( 4 ):13.

  [ 3 ] 魏赟.临床中药学:古老学科的现代化命题[ N ] .医药经济报,2006-12-15(A05).

  [ 4 ] 王璟,包·照日格图,却翎,等. 临床中药学术语规范化研究与中医全球化[ J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10 ( 5 ):8-9.

  [ 5 ] 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等.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 J ] .中医教育杂志,2008 ( 2 ):1-4.

  [ 6 ] 潘书祥.汉语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 J ] .科技术语研究,1998 ( 1 ):10.

  [ 7 ] 唐志国,却翎,包·照日格图.浅论“酸甘化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探索[ J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 2 ):6-8.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2

  1病证通用药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药的记忆

  《中药学》教学内容多,而目前教材多按药物功效不同分章论述,此法能令学生掌握单味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便于学生掌握药物的个性特点,区分药与药之间的功效差异,尤其不利于学生今后在临床中根据病证选择使用最佳药物。思前贤陶弘景将防风、防己、秦艽等集聚一起列为风药,把茵陈、栀子、紫草等归为一类用治黄疸,首创“诸病通用药”,故仿此说根据病证总结药物,名为“病证通用药”,针对医学专业学生采用讲座形式分4个层次讲授。首先以临床实用为宗旨,选择咳嗽、喘证、痰证、泄泻、痛证、失眠等常见病证,归纳“通用药”,使学生明确此病证有哪些药物可选;然后介绍药物“所取功效及主治特点”,使学生对本病证所选药物之特点能一目了然;接着论述药物“机制分析与临床应用”,根据药性理论分析该药为什么具有某种特点及怎样辨证应用;最后综合功效特点概括“随证选药简则”,根据本病证所选各药的特点,提示本病或本病兼有他证的最佳选用药物。以痰证为例,先归纳半夏、天南星、白芥子、川贝母、莱菔子、瓜蒌、竹茹等通用药。再简括半夏的功效及主治特点为燥湿化痰,善治寒痰、湿痰;白芥子温肺祛痰,多用于寒痰及痰湿流注之阴疽肿毒;川贝母清肺热,润肺燥,化痰涎,以治热痰、燥痰见长。此后,结合古今研究,分析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脾胃经之主药,其辛温散寒、温燥胜湿,故为治寒痰、湿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湿痰;白芥子辛温走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药品化义》),故除主治寒痰外,还可用于痰湿流注的阴疽肿毒;川贝母性寒能泄肺热化痰,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其治热痰、燥痰为众所周知。最后,总结寒痰宜用半夏、白芥子、天南星等;热痰宜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等;湿痰宜用半夏、天南星、佛手等;燥痰宜用川贝母、瓜蒌;痰湿流注之阴疽肿毒最宜用白芥子;痰涎壅盛,气滞胸闷兼食积者最宜用莱菔子;痰火内扰,心烦不寐者最宜用竹茹……如此层层深人,能令学生不仅知道某病证应选何药,还明0为何选择该药,更清楚如何选择最适宜的药物。在教学中以药物功效主治纵向归纳为主,结合病证通用药横向综合为辅,纵横交错,融会贯通,能令学生对繁杂的中药产生兴趣,让学生对中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记忆,才能i己得牢,而且学得活,今后也能用得上。

  2病证通用药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病证通用药的讲解不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屮药,加深理解记忆,而且在论述药物“机制分析与临床应用”中可融会古代医籍摘要及现代研究成果。如在讲解痛证通用药威灵仙、二七、桂枝、冰片、甘草时,可引用古代医家的精彩论述:威灵仙“宜行五脏,通利经络,其性好走,亦可横行直忭”(《本草汇言》),“二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本草求真》)。再介绍既往实验研究结果,威灵仙、三七、桂枝均对弗氏佐剂所致风湿痹痈证大鼠、外伤所致瘀血肿痛证大鼠具有一定止痛作用,而威灵仙止痹痛的作用尤为明显,三七止伤痛的作用尤为明显。如此古今研究相结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桂枝治疗冷痛、冰片治疗热痛、U?草治疗拘挛疼痛的实验研究。《屮药学》教学任务G经非常繁?,再进行病证通用药的讲座,是否存在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这一问题。“病证通用药"教学本身就是为《中药学》教学目标服务,让学生换个角度学中药,学习才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中药的理解也会更加深人透彻,因此挪用几堂课的时间是非常值得的。况且病证通用药的讲座不以广收博采为宗旨,只以清晰明了为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只是选取喘证、痰证、痛证等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讲授,将这几种病证的通用药讲清楚、讲明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能够启发学生&d总结汗证、血证、胸痹、失眠、呕吐、泄N等多种病证的通用药,如此一来,既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也符合现代“启发式”教育理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育的円的不在于“授之以鱼”,而在于“授之以渔”。病证通用药讲座能让学生思考如何对中药的功效主治进行实验研究,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总结临床常见病证的通用药,这就令学七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目的。

  3病证通用药便于学生奠定辨证用药的基本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这是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巳经建立的思想,但在临床上究竞应如何发挥中眹辨证论治的优势?许多学生在结束丫整个学业以后仍然会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这是因为辨证论治最终须落实到用药,才能施治于临床,取得疗效。而有学者认为,目前统编《中药学》、《方剂学》教材虽然表面看起来内容丰富系统完整,无处不见教材编辑者们髙度概括病因病机所花费的心血,但方药指征模糊的问题也直接带来现今临床用方的不规范,临床用药疗效不高的现状,简言之,就是我们的教材“思辩”有余,但指导学生如何“遗药”却不足,以致学生今后在临床上理论充足,却不知如何实践。诚如明?张志聪在《本草崇原?序》中说:“知性而用之,则用之宥本,神变无方。袭其用而用之,则用之无本,窒碍难通。”又"S?“后人攒集药性,不明《本经》,怛言某药治某病,某病须某药,探其源,只言其治,是药用也,非药性也”。可见辨病机是屮医临床的重要部分,仴若不识药物,无异于纸.卜空谈,毫无用处。有感于此,在教学中讲授病证通用药,为学生奠定辨证用药的扎实基本功。从归纳“通用药”,到介绍药物“所取功效及主治特点”,而后讲解“机制分析与临床应用”,最后总结“随证选药简则”,如此层层递进,让学生先知道宥哪些药可治某病,冉进一步识药性,明药效,充分了解药物,今后在复杂情况下才能明辨应选用的最佳药物,并且对为何选用该药也是了然于胸,如此才能在辨识病证准确的情况下实现用药精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4总结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中药学》是一门好学难记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本学科A身特点,在传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改革,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

  作者:李晶晶胡爱萍尹强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3

  【摘要】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 水试 鉴别

  一、显色反应

  1 、水溶液显色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

  苏木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取苏木块投入水中,水液呈现桃红色,后转为红色。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呈猩红色,再加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取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

  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Ech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遇水后茎叶显黑绿色,搓其茎叶水呈墨绿色。

  2 、药材显色有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成分发生水解氧化,而使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药材应为棕黄色或深黄色。由于所含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易被氧化,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影响药材质量。因此,黄芩在切片时,浸泡时间不宜太长,切片后应及时干燥处理。

  3 、其他某些中药材由于结晶水或其他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胆矾三斜晶系胆矾(CuSO4 5H2O)的矿石。为蓝色半透明结晶,加热失水后变为无色,遇水又变成蓝色。

  天竺黄,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es Mce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天竺黄为象牙色,遇水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并产生气泡,有较强的吸舌力。人工竹黄色泽为灰蓝色、灰黄色、灰白色或纯白色,遇水不变色。

  二、膨胀现象

  一些干燥药材,吸水后体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1 、胖大海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浸后膨胀为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6~8倍。同属植物圆粒苹婆水浸后膨胀较慢,至原体积的3~4倍,为伪品。

  2 、燕窝雨燕科动物金丝雀Collocalia esculenta L.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水浸后体积能膨胀15倍。其他用琼脂、银耳等加工的伪燕窝不膨胀或稍膨胀。

  3 、蛤蟆油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或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的干燥输卵管。经热水泡后能胀到10~15倍;其它伪品只膨胀3~6倍。

  三、沉浮反应

  1 、沉水现象有些药材质地致密,相对密度大于1,或由于吸水性较强,放入水中出现沉水现象。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丁香萼管下沉直立。劣质去油丁香则漂浮于水面。

  2 、浮水现象若实验的药材质地疏松,与水的'界面张力大或疏水、密度小,药材则浮于水面。

  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is PresI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鲜黄色细粉,质轻易飞,手捻有润滑感,入水不沉。玉米粉等掺伪物质则沉水。

  浮海石火山喷发岩浆所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具多孔性海绵状结构,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

  四、粘液反应

  药材含有粘液质,遇水发生膨胀。

  1 、菟丝子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经沸水浸泡后,手摸粘滑,种皮破裂时,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其它同属植物的种子的胚为黄色,螺旋状。

  2 、北葶苈子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t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湿后,外表形成一层透明的粘液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2;南葶苈子播娘蒿Descurainia saphia(L.) Webb ex Prantl湿水后粘液薄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5~1/4。

  3 、小通草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的干燥茎髓。遇水吸水滑腻。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也当小通草使用,但遇水不粘滑。

  五、乳化反应

  树脂类药材中的树脂、色素、树胶等成分与水与水共研,形成颜色固定的乳化液。

  1 、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其他树种植物渗出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或黄白色乳浊液。

  2 、没药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samodendron ehrennbergianum Berg.的干燥树脂。加水共研,呈黄棕色至棕褐色乳浊液。

  3 、阿魏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及同属他种具有蒜样特臭植物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乳状液。

  六、泡沫现象

  因含有皂苷、蛋白质、树胶或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加水振摇产生泡沫。

  1 、远志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i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ia sibirica L.的干燥根。因含有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且10 min内不消失。

  2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因含有人参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以区别其他伪制品。

  七、小结

  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是我国医学宝库中十分重要的财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过程,是中药鉴定工作者的基本功。但在一些新版中药鉴定书中,多注重理化鉴别,利用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法鉴定中药材的真假、优劣,忽视了对传统鉴别方法的记述,建议关注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并使其能得到继承与发展。

  致谢

  本论文在xxx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4

  随着我国中医药队伍的日趋壮大、知识层次的逐渐完善、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医药期刊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中医药论文正呈现出逐年增多和提高的趋势,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当前中医药论文在撰写和编辑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审读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情况,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从近几年多种中医药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看,以下几个问题是带有共性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论文类型单调,缺乏学科特色

  中医药理论虽然有学术上凝固性的一面,表述上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程式,但同时又存在着学术上不断发展的一面,其表述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老话所表现的,正是中医药论文在不断延续、出新过程中“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这里,关键就在这个“变”字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这种变化举步维艰,打开中医药期刊一看,大部分论文所表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几乎是几十年一贯制:一些理论性论文缺乏新意,甚至是一些论点的反复克隆和重复。应用性论文更加突出,充斥版面的个案、群案报道,使人有“百刊面孔雷同,千篇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有期刊开辟出医话、医论、研讨、解答等形式,但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个性,充其量是同类问题的汇集,缺乏有机交流的深层次内涵。一些专科性质的期刊,本身具备个性特色,却习惯于跟着综合性期刊的路子走,结果失去了个性。如以“民间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却找不到民间医学的内容;以“急救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反映的大都是寻常的治法。一些期刊还出于单纯的经济利益,把缺乏科技根据、夸大实际效果、明显带有广告性质的内容直接或变相强塞给读者,最终导致对读者基本利益的伤害。

  2、论文设计粗糙,缺乏科学依据

  一篇好的论文,首先来自一个好的设计。以应用性论文为例,无论是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都必须能真实反映出研究目的和过程。不少作者不懂得这些基本方法,而是以简单的分组代替设计,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具有前瞻性设计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中虽有一些论文在名义上是冠以“前瞻性”的,事实上遮不住从回顾性内容中人为制造的痕迹。以上情况基本是当前中医药学术论文存在的通玻更有甚者,个别作者随意编造、删改实验数据,更改病例发生的时段,使论文失去真实性和可信性。

  不少论文没有对照组,即便是一些设有对照组的文章,不少却形同虚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要素上不均衡,缺乏可比性,且不是采取随机抽取或分层的方法,而是按照人为划分的手段获得的。这种所谓的“对照”,失去了对照的实质性意义。如一个乡镇医院的医生,在他的论文中提供了一年内使用中医药抢救有机磷中毒100多例的报道,还有30名的对照组。且不说这个乡中毒人数之众难以令人置信,就是其所谓的“前瞻性”设计也不能不令人生疑。试想,在中毒者情况各异、迅速抢救垂危生命前提下,要套入作者设计的方案进行对照可能做得到吗?给人的感觉,只会是虚假的、不现实的和不负责任的。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中医中药技术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不再停留于原始用药方法(汤剂、膏药、丸剂等),也推出了片剂、胶囊、缓释剂、颗粒剂等多种现代药品。同时,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也在逐渐加快,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加入西医技术,不断完善我国的中医中药疗法的效果,同时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使得中药产品能够适应现代患者的需求。本文即是对中药制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国内外中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探讨了未来我国中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制药;现代化;中药药剂学;发展

  中药是我国中医的主要代表,其根据制作工艺分为药材和中成药两种,其最早的起源时间已不可考,根据典籍中记载是由神农氏传下,神农氏尝百草了解每一种中药的药性,并将其传给了华夏子民。中药分为几大类型,主要包括植物类、动物类、昆虫类、介壳类以及矿物类等,其中大部分中药产自我国,少部分产自国外(例如高丽参、西洋参等),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1]。

  一、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制剂学发展

  我国的中药制药现代化是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医疗界的支柱产业之一。提出这方面发展理念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医学中大部分研究的均为西方医疗技术,而我国的中医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因此,相关专家就提出了利用西方优势技术完善中医中药理念的提案,借助于传统中药的相关优势,利用现代化技术的完善,提高生产、种植、饲养以及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满足现代患者对于中医中药的需求。对于中药现代化的理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中药基础理论研究现代化和中药制药现代化。而其中的中药制药现代化主要就是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和药材种植、养殖的现代化。虽然中药药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生长的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环境污染情况的逐渐严重,我国中药药材的生产和养殖业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中药药剂学的现代化发展主要依赖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中医理念中,对于中药的基础研究仅停留在中药的表面药效上,无法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而现代化的药剂学研究中,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了解,这样就能够了解中药材的主要药效和副作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同时了解其中的有效成分构成,还能够使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发展更进一步,有效提纯和萃取中药材中的精华,增加药材的使用效率。另外,对于有效成分的了解还能够使生产工艺得到有效提高,增加中成药的种类,降低中成药中的毒性副作用物质的含量,提高患者对于有效成分的吸收率,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

  二、国外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一)德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在德国,其也有着较为悠久的植物类药物使用历史,在德国的生物学药品种类中有超过40%的植物类药物,有超过70%的德国人在使用植物类药物。同时德国人在大部分感冒、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中使用植物药物,随着中医中药的传入,德国对于本国的植物类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时至今日,德国每年都需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中药材进行治疗,而我国也从德国进口了大量的外来药材。

  (二)美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美国作为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医疗技术也名列世界前茅。在上个世纪时期,美国药监局对于药物成分的要求非常高,其规定了国内出售的每种药物都需要在包装上注明其中的`有效成分,对于外国申请进入国内销售的药品更是需要解释每种有效药物成分在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还要说明这些有效成分之间是否存在相冲关系,或与哪些药品存在相冲关系,由此可见美国的医疗管理工作的严格性。但由于我国中药成分较为复杂,难以清晰阐述药物作用的机理,因此在上个世纪我国中药在美国市场中发展较为缓慢,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但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完善,对于中药中有效成分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入,同时由于美国医疗研究者对于植物类药物有效成分的了解,使得其对于我国中药的销售制约逐渐减弱。美国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化学家来进行,对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研究较为先进,但由于其对于中药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因此美国中药的发展仅停留在单独有效成分药品的制造商,对于复方类药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三)日本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日本地区的文化受我国影响较大,其中中医的影响也比较大,汉方就是我国传统中医在日本的衍生形式,同时由于日本先进的现代化科技,其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根据相关统计可以看出,目前日本已经拥有查过900种汉方药,虽然其源出我国,但日本汉方对于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加看重,对于颗粒剂和缓释剂的制造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其对于药方中有效成分的解释更加明确,在美国市场发展中受到的阻碍较小,值得我国中医中药研究者进行学习[3]。

  三、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未来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我国中药制药和药剂学的发展必然会朝着高技术化发向发展,对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研究也会逐渐深入,同时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有效成分之间的毒副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在我国未来的中药发展过程中,对于动物类和昆虫类中药的研究必然会更加深入,了解动物类和昆虫类中药的治病原理,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医中药的利用效率,扩展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范围,同时以绿色中药为发展契机,减少农药对于中药药性的影响,提倡对环境的保护[4]。

  结语

  中药作为我国中医理论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其现代化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中成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增加了我国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更提高了我国国民的医疗安全,促进了相关行业和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中药药剂学学科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J].中药与临床,2011,02(04):1-2.

  [2]朱广东.浅析制药新技术与重要现代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51-52.

  [3]王莹.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J].中国民间疗法,2013(10):52-53.

  [4]周文杰.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讨论[J].中国实用医药2012,09(28):270-271.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6

  论文关键词:中职 中药学 教学

  论文摘要:针对中药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内容多且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学教学的方法。

  每年新学期开始,大量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无法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甚至是在社会上游荡多年)的学生进人我校中医专业学习。这些学生本身基础就比较差,而中医专业是一门深奥的学科,特别中药学这门课程,总体章节较多,每味药的功效、主治各有特点,难于记忆,容易混淆。与临床各科联系密切,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理论性较强。中药学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多数内容需要强行记忆,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它上承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下接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临床水平,其意义是深远的。如果采取与中医专业同样的教学法,必将使学生知难而退,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再联系目前本校中医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为提高教学效果,使中药学成为易学、易懂、生动、有趣的课程,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1紧扣教学大纲,适当修订

  纲目不明,如同盲人走路。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全面而系统的编写出来的,教学大纲是本门课程的教学纲领,考虑的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做了相应的调整并重新修订。

  2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2.1标本展示法

  中药标本是鉴别中药标准的对照品,在中药科研、教学、临床应用与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次讲解一位新药时,让学生观‘察该药的鲜品和成品,例如:讲解鱼腥草时,让学生观察标本,便能知道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食物折耳根,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又能加深对该药的印象。

  2.2趣味记忆教学法

  在讲授每味中药之始,注重介绍其来源、产地、采制以及实物标本介绍的同时,就其外形特点、名称涵义、传说等人手作趣味性的引导记忆。例如:以形态结合产地取名的秦芜原产四川、古代为秦国之地,它的根作罗纹交纠状,两者合称为秦芜。讲解拘祀子时,可根据传说中“一位满头青丝年约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持竹竿追打一位白发苍苍、弓腰驼背八九十岁的老年人,而该老人竟然是姑娘的孙子,姑娘是因为长期服用拘祀子才这样”,让学生记住拘祀子的作用主要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2.3用歌诀进行记忆

  歌诀具有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句式整齐、押韵简短、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掌握。同一类药物的组成歌诀,以及每味药的功效应用歌诀。例如: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荆蔓牛芬子,木贼豆豉蝉衣加。”柴胡“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4对比记忆.求同存异

  药物间的功效对比,包括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是学习中药的一个重点。相同点就是两味(或以上)药物的共同功效主治,如黄琴、黄连、黄柏同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将

  这些药串讲在一起,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集中记忆,并可获知此类药物常可相须配伍以增强疗效,也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常用党参代替人参)。要精细地掌握药物的要点,还必须同中求异,辨析出相关药物的各自特点来,如羌活主治上半身风湿,独活主治下半身风湿:苍术偏于燥湿,白术偏于健脾。某些药物如没能掌握其不同点,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给病人带来危险,如麻黄“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2.5归纳、化繁为简

  在具体药物的讲解中,药物的功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且一药多效,由十几到二十几个字组成,容易混淆、难以记牢。例如:大黄的功可以化简为一泻(泻下)、二血(凉、活)、三清(泻火解毒利湿)六字。学生记忆深刻,对于功效相同的药物,通过总结归纳而区别使用。

  2.6对药物进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自觉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归类,以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在补虚药章节的教学中,将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各主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然后将其分别进行讲解。

  2.7多媒体教学法

  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更形象,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对教学效果的检测

  每次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辨识所学中药,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以了解他们对中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把成绩计入学期成绩中,既加强他们对平时提问的重视程度,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4有以下几点体会

  (1)减轻了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加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和互动,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5)上课出勤率和课堂纪律明显提高改善,教学质量满意。

  5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要充分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立足现实,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力争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好务、立好岗,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7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之一,它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中医药教学在内容、教法、管理方面的改革尤其重要。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中药学涉及面广,中医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剂,临床各科,药学包括药理,药化,炮制,药用植物等,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药学不好,其它各科很难保证学习,为保证学习效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适当的更新教学内容

  中药药性与与现代药理相联系中医中药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更新缓慢,古代中医药的相互传承,就是靠师傅和徒弟的口手相授,西药知识完全不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引进和发展,中西医相互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现代科学的前沿科研成果融入到中医药学的教学中去。例如: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现代临床证明其还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还可治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现代临床验证其还有降脂作用。

  2 .根据学校类型及培养目的进行分层次教学科学设置课程及课时

  对于中职院校及西医院校的学生,课程可以选择安排,课程不必过于深。对于致力培养临床中医师及中医药科研人才的学校,课程设置要完备、课时要充足、学习要全面,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特色,使中医西医两套医学理论体系都没有学好,所以无论是学习中医还是西医,都要有所侧重,主攻自己的学习方向。将中医院校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别培养成为不同中医人才的医师,为中医医学体系的生存、继承、繁荣和发展而工作。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突出重点,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中药学是学习中医必修课,是连接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枢纽,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每次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本节课重点,大量查阅相关的资料,同行间相互讨论,讲课时不能留下死角和遗漏,尽量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对于重点内容,一定反复的训练提问考试等强化训练,不断加深记忆。学生只有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多元记忆法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

  中医很多的知识内容需要强行记忆的,如何掌握中药的复杂药性,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记忆。(1)趣味记忆法:在讲授每味中药之始,注重介绍其来源、产地、采制以及实物标本介绍的同时,就其外形特点、名称涵义、传说等入手作趣味性的引导记忆;(2)歌诀记忆法:具有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句式整齐、押韵简短、朗朗上口的特点;(3)对比记忆教学法:中药有很多功效相似的,可以进行列表对比之异同;(4)分类记忆法:可以把一类要放在一起对比记忆;(5)直观教育记忆法:通过实体标本记忆,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记忆,记忆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

  3.学为主教为辅自学式教学

  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安排学生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去培养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相处,比如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课前布置学生对课本中某一内容查阅资料,充分准备,并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我们这样实践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笔者非常注重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关系非常的融洽,这在多年之后的工作中,仍然是我引以为自豪的回味。

  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一个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效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我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既是学生的每科毕业成绩不再是最后的'一张卷,把平时的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平时的提问和表现占总成绩百分之十,考试不及格给予补考一次,再不及格,不能毕业,而且严格执行,学生每天都有强烈的紧张感,学习不会放松。效果自然明显。另外,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再有教师的业务水平更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需要不断的到跟高级学校听课学习,学习他人之多长,补己之短,从笔者的自身经验来讲,以前的教学很死板,没有灵活性,甚至是有些东西是照本宣科,后来经过了几年的临床学习和锻炼,现在讲课是非常的得心应手,中药运用的非常灵活,病例举的非常恰当,学生听课效果非常好。

  传统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中医药学生的需求,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与学生探讨总结了一些拙见,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教学办法,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步提升。现如今当下的人们更加注重保健养生,防病治病,再加上西医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从而使传统医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捧。作为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医院药房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和声誉。随着医院药房工作的重心逐步转向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上来。怎样在日常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有效合理安全用药是每个药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现就浅谈下怎样才能做好门诊中药房的药学服务,更好地全面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让病人更加满意为目的。

  1.影响中药窗口药学服务的因素和解析

  1.1.工作环境

  由于中药调配繁琐,工作环境差,等候取药时间相对较长。病人在医生那里看病可能就已经排队等候一段时间,再加上排队缴费又花去一段时间,最后到药房来取药时就会情绪激动,易爆易怒,药房人员说话稍微不慎就会说服务态度不好,把在看病过程中所遭受的怨气全往药房工作人员身上发泄引起矛盾。而中药的组方调配又相对比较复杂,一张中药处方少则五六味,多则三四十味,且需每味秤份量、均匀分帖药物剂量,很是费工费时。由于药师需调配众多患者的处方,主要精力都应用在了调配处方药品上,从而挤占了药师提供药学服 务的时间,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减少,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

  1.2.专业系统知识欠缺

  特别是基层医院,药剂人员不受重视,病人对药剂人员的'感知就认为只是发发药,对药学人员的不尊重不认可从而也大大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影响药学人员对系 统的专业知识更新学习兴趣缺乏,提供的药学服务无法结合现代临床、合理指导用药,影响治疗效果。

  2.不合理用药表现与分析

  用药不合理有:

  ①滥用滋补强壮药物:人们通常认为人参无毒副作用,药性平和且使用安全,随意加大用量,并长期服用。殊不知,药物均有毒付作用,服用过量会引起“人参滥用综合征”,临床表现神经过敏、失眠、皮疹和腹泻,甚至出现兴奋和烦躁不安。对人参较敏感者大剂量服用,还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鼻出血等。

  ②联合用药不当:忽视药物间相互作用,如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五味子、山茱萸,女贞子,乌梅,白芍,枳实,木瓜,山楂及制剂等可使大环内酯类及磺胺类药物的溶解性降低,增加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导致引起血尿、结晶尿

  ③重复给药:医生对药物含量不甚了解,处方时不够仔细,或多名医生给同一患者开药,或合用含相同成分的复方制剂,如新帕尔克片和感冒灵颗粒,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④部分医生对药物知识不熟悉:用药时对药物的一药多名不清楚,从而导致无法给药或双份给药。

  ⑤患者不按规定用药:随意增减服用剂量或听信某些药物宣传广告,不恰当用药。

  ⑥煎煮不当:如中药附子含乌头碱具有很强的毒性,需先煎煮1h,毒性才可减少,若煎煮时间不足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

  3.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做好中药窗口药学服务

  3.1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

  药师与患者沟通,主要是指导合理用药和用药咨询的需求。随着中西药的联用广泛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发生也随之增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应用药物,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医师不可能掌握有关药物的所有信息,同时因为需要给众多病人看病所以也不可有太多时间为患者做详细说明。在药学服务工作中,发药交代是药师与患者沟通互动的重要环节,这时药师便可以在发药过程中向患者详尽说明药品的正确用法用量;向患者提示服用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药师可根据患者的疾病和所配取的药物有针对性地开展用药知识宣传,主动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使其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对自己所关心的用药问题患者可向药师及时提出、反馈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对药师的服务进行监督。

  3.2.改善工作环境礼诚相待

  在服务大厅内设置座椅供患者等候取药用,药师接方后可礼请患者在座椅处等候。对处方进行调配时,药剂人员应认真仔细,在准确调配的同时尽可能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同时药师要注意仪容仪表,对待患者要以诚相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学会做到换位思考。在交流沟通中认真聆听患者讲述,态度和蔼,使患者感到自己被重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激发患者积极医治的意愿。

  3.3.加强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药品是特殊商品,为确保患者有效、合理、安全的用药,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作为药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做好中药窗口的药学服务。为此,我院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学习,请各院的知名专家和业务骨干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业余时间增加医学理论培训和社会心理学、药学服务技能的学习。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指导地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咨询热情耐心地向他们做详尽专业解答,详细交代清楚服药时间、方法及停药的注意事项或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因不良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

  3.4.多形式提供优质药学服务

  (1)设立咨询窗口。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向患者宣传合理用药的有关知识。医药工作者应根据所掌握的药物综合知识回答并给予病人合理化建议,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设立。回答患者时,告诫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不擅自加大药量,延长用药时间,避免引起药物蓄积中毒和产生药物依赖。当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须及时停药,任何药物都有利害两重性,用药不当会产生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3)建立宣传栏。宣传推广药品药事的政策法规、新药资信、用药常规等知识,尤其是要注意一些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问题。老人和小儿因生理原因用药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务必加强干预指导。加强窗口药学服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关键。药师与患者的沟通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是提升自身形象,赢得尊重的需要。发挥药师的职能作用,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全程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4)充分利用现代物流的便捷。我院对一些年老行动不便、居住偏远凡有需要邮寄业务的病人开展了免费快递邮寄业务(本市区),极大地解决并关照了患者的需求,由此大大提升了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和谐了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新形式条件下对药学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作为一名药学工作者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9

  摘要: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和研究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现在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任务为科学的阐述中药理论知识,深入研究中药防治疾病以及康复保健中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经济、安全、合理并且有效的应用中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我们国家现在对于中医药行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发展需要保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以及引领未来作为指引,明确临床安全并且有效的应用中药治疗作为首要任务,继承并且创新作为发展目标,因此临床中药学的未来发展需要着重于开展下述工作,深入研究中药文献资料,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知识,研究中药药效、体内代谢以及作用机理,研究中药防治各项重大疑难疾病中的用药规律,研究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研究民间医药,研究中药标准体系,研究多学科以及多部门的联合应用,从而保证临床中药学能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标准用药;发展趋势;用药规律

  引言

  临床中药学指的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临床用药作为核心,对于中药辩证用药理论和应用规律进行不断研究的一项学科,重点在于科学的阐述中药基本理论,深入研究中药在防治疾病以及康复保健中所产生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安全并且合理的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国务院早期颁发国家中长期科学以及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表明了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思路,需要提高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将中医药推向现代化以及国家化。临床中药学的发展需要将自主创新、支撑发展以及引领未来作为指引,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和现代多学科的融合,将中药基础理论以及中药临床应用开展积极的推动,使其在传统医学领域中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地位[1]。

  1临床中药学在发展期间的机遇

  临床中药学和临床药学比较,在发展中显著滞后,目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现在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这也要求临床中药学需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因为临床中药学现在依旧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需要提高对临床中药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总结,明确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方向与思路,不但有利于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还可以将其进一步进行推广。中药在我们国家已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神农尝百草到现在,我们国家出现了许多的中药学大师,包括孙思邈、扁鹊、李时珍、华佗以及张仲景等,每一位名医都为中药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编写了书籍。近代我们国家为了将中医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创建了一系列中医改革措施,临床中药学将中医药理作为指导,将患者作为对象,探究中医辩证实质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关系。临床中药学存在理论性一面,理论中理、法、方和药为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整个中医学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此外,临床中药学的研究目的为中药在实际应用中怎样应用,所以其自身归属于临床范畴中,和临床医学不可分割。临床中药学需要对药物进行研究,但是也无法摆脱医学范畴,此外临床中药学也需要基础理论,但是也离不开临床实践,我们现今对于中药学的药化以及药理研究需要借助于中药学支持,否则无法体现中医本身特色,临床中药学属于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属于中医专业中的骨干,所谓用药如用兵,医生如果不了解药性,无法做到合理用药,又何以为医[2]。临床中药学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重视对古代本草文献研究的前提上,不可以忽略国内外现代文献,从而充分体现时代用药特点。

  2临床中药学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中草药数量早在汉朝到清朝的历史记载中增加了2000多种,扩充药物属于一项十分缓慢的过程,大多数中药通过漫长的临床应用才可以被记录在史册中,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对于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提高,到1977年我们国家记载中药达到5000多种,到了现在中药数量高达一万多种,不到200年的时间中,中药数量相比增多了7000多种,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虽然属于好事,但是我们国家中医需要大量临床实践,但是目前这7000多种药物在理论上无法被彻底融入到疾病的药物质量中,造成中药数量和中医实际应用数量出现严重失调。临床中药学的发展中比较欠缺的为中药理论方面的知识,最近几十年以来,通过试验研究了中药的配伍、炮制、四气五味、十九畏、十八反以及归经等,但是依旧没有突破性进展,我们国家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对于人体的认知方式和现在科学体系存在极大的区别,同时中医理论顺着我们国家先民对人体认知独特方式得到延续,这就造成大部分中医理论不适用于现代人体科学理论,十九畏、归经以及十八反中很多内容是现在不可以用科学进行解释的,但是在临床中上述无法解释的中药学理论却可以被证实,这也属于外国人将中医作为伪科学的因素之一,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科学无法解释不表示属于伪科学,也许只是因为现在科学水平无法达到可以解释上述现象的标准。中医学和西医药学存在极大的差异,仅仅单独研究某一种药材毫无用处,研究需要从中药学的配伍机理着手,但是现在想要了解中药学中大多数复方科学化需要较长时间[3]。在新时期,临床中药学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虽然我们国家在临床中药学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基础,但从长远来看,临床中药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临床中医学的延伸、临床中药学概念界定不清晰、临床中药学的发展不受重视等。

  3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

  目前对临床中药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具体包括药物代谢问题、不良反应、药物原理、治疗效果和药效研究等各个方面,新时期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将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在中药学最欠缺的为人才,由于老一代中药学研究者相继垂暮,我们国家临床中药学研究所面临重大危机,虽然国家始终全力支持中药学研究与发展,但是很多医药人才还是会优先选择上升途径比较快的西医,对于需要数十年如一日进行研究的中药学药理工作不感兴趣,这属于我们国家中医学中的最大弊端[4]。因此需要培养一批热爱中药学,想要将其发扬光大的研究人才,为临床中医学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可以从事新时代临床诊疗工作,还可以研究相关中药学理论知识的人才,使临床中药学能够继续发展。现在临床中药学的体系不断建设,我们国家中药学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成立专属于自己的中药学体系,使其不再成为外界严重的伪科学,将临床中药学成为一门真正科学性的临床研究体系,不但需要建立体系,还需要扩大中药药性以及药理临床实验研究,并且与西医相互融合,包括靛玉红、川芎嗪、糠米、青蒿素、鱼腥草素以及丹参酮等都属于临床中药学前提下采取西方医学提纯技术制作而成的一类有效药物,在未来会有更多药物出现,也是临床中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5]。临床中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代表了中药学在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具体方向。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采取合理措施,不仅要重视临床中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也要加强自身体系建设,不断扩展临床中药的研究范围,以保证临床中药学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

  4结论

  临床中药学学科的未来发展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中药文献整理的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中药药效、作用机理、体内代谢的研究,中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用药规律的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民间医药的发掘与研究,中药标准体系的研究,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研究。从全局角度,使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得以持续发展,与时俱进,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临床中药学具有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由于我们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医属于我们国家的骄傲也会随之发展,奉献更多的中医智慧,使全国人民受益,临床中药学属于中医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李庆生.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关于临床中药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津中医药,2016,5(9):30.

  [2]钟赣生,翟双庆,高学敏,等.探索中药学基本功训练模式的构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0(11):765-767.

  [3]张冰,吴嘉瑞,林志建.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临床中药学科建设思考与展望[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5(2):88.

  [4]陈晓阳,李晟,秦莉花,等.对“临床中药学”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1(10):209-210.

  [5]廖广辉,钱旭武,洪寅.谈“临床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思考[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8(2):226.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篇1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药物经济学在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中的应用,对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的优势和价值进行论证。方法选取逍遥散、平胃散、三仁汤、良附丸与风热感冒方5种中药配方颗粒及其中药饮片进行分析,记录其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与治疗有效率,计算其成本-效果。结果平胃散、三仁汤、良附丸与风热感冒方中药配方颗粒的成本-效果均低于中药饮片,但5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有效率均高于中药饮品。结论在进行药物价值评价的体系中,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其中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药物经济学评价关系到了药物生产和投入使用的重大决策。成本太高的药物并不适合在市场上进行大量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使得药物让大多数的人受益。而药物使用的认同性和其推广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使得中药让大家所接受,为中医药的优势提供客观的、科学合理的依据,对中医药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评价;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应用研究

  当今我国医院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药物,而治疗中的用药是让患者经济变得困难的重要原因[1]。从医院财政以及患者经济的角度上看,选择疗效好、成本低的药物是临床用药的追求,而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成为当前药物经济学亟待解决的问题[2]。中医在中国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而由于中药疗效较好、副作用小而使其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3-4]。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是衡量药物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成本和有效率、成本-效果比分别进行循证,探讨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逍遥散、平胃散、三仁汤、良附丸与风热感冒方5种中药配方颗粒。其中,逍遥散方中炙甘草与薄荷各6g,白芍、当归、白术、生姜、柴胡与茯苓各15g;平胃散方中炙甘草3g,陈皮与厚朴各6g,苍术9g;三仁汤中厚朴、竹叶、白蔻仁与白通草各2g,半夏与杏仁各5g,生薏苡仁与飞滑石各6g;良附丸中香附与高良姜各10g;风热感冒方中甘草与薄荷各3g,黄芩5g,牛蒡子、柴胡、连翘、金银花、菊花与桑叶各6g。参照所选中药配方颗粒所涉及的中药选择中药饮片再行治疗。

  1.2方法

  分别由4名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药师,用散装称量方式和配方颗粒直接调配的方式进行调配时间记录,可发现,调配相同处方,相比于使用饮片称量方式,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可使工作效率提高4倍以上。依次给予中药配方颗粒治疗与中药饮片治疗方案,记录治疗有效率。所观察药物经济学指标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分别表示药物价格与煎煮费用,同时根据其应用效果计算成本-效果,其计算公式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治疗有效率。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平胃散、三仁汤、良附丸与风热感冒方中药配方颗粒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中药饮片,但5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有效率均高于中药饮片。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药物经济学对于医学事业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评价越来越准确,这也无形中促进了我国研究和评价中药药物经济学机构的增多,以此形成了良好的研究、评价的氛围,为其发展不断的在努力[5]。但是众多文献研究显示,临床用药中真正涉及到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非常少,我国还没有对成本-效果的界限进行确定[6]。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的价值逐渐被重视,但其相关文献研究数据研究却非常少。依据我国尚未确定成本-效果阈值的实际情况,对于CBA、CUA及CMA、CEA几种标准,应该尽量避免选择CEA。对于无需认为设定卫生的判定经济学标准CBA和CMA,它们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药物的疗效是医师和患者的关注点,其疗效的好坏是决定使用者是否认同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药物经济价值的首要因素,而药物的成本是否与药物的经济价值相当是我国当前中药研究的重点[7]。为了证明中药的价值,本文从药物疗效和经济学价值出发,深入研究,探讨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中药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也为中药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次研究分别将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逍遥散、平胃散、三仁汤、良附丸与风热感冒方5种中药配方颗粒及其中药饮片,依次观察其用药成本、有效率与成本-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上述5种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有效率明显较高,并且成本-效果显著好于其相应中药饮片,证实采用中药配方颗粒不仅能够保证良好临床应用效果,也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的治疗经济压力,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较更具临床用药优势。但我们在进行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时,不仅要注重中药药物经济学,还应关注其与西药之间的共性,在日后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增加中西医结合用药的研究内容,以完善对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耿涛,李文华,梁晓燕.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中的应用.中国药房,2011,(7):577-580.

  [2]刘晖晖,李盛青,詹若挺,等.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与临床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9-17.

  [3]芦青.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及其在中药临床配方调剂中的应用.浙江大学,2009.

  [4]屈建,刘高峰,朱珠,等.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6):1327-1337.

  [5]鹿岩,李妮,段梦雅,等.2010-2013年357种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分析.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9):1050-1053.

  [6]孙源源,施萍.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中草药,2013,44(8):929-934.

  [7]张洪峰,陈晨,王乐,等.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13,(31):2969-297.

【中药专业大专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9

药学专业大专毕业论文范文07-06

函授大专毕业论文12-12

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27

大专毕业论文致谢辞11-19

行政管理大专毕业论文02-26

大专幼师毕业论文范文06-26

大专汽修毕业论文范文06-24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