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少年来,求学人士为着理想持之以恒的苦苦奋斗着。从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到现如今的应试教育,无不显现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实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权万丈。原本一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读书,却因为各种各样的考试及其背后的巨大利益蒙上了浑浊的轻纱。
关键词:应试教育;考试制度;传统;趋势;社会二元化
多少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教育界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此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学校却依然要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含义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产生应试教育的原因
1、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
先前的二元化,主要是农村和城市之间。正是因为城乡之间这样大的差距,导致农村的孩子和家长一致认为,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走出这个穷乡僻壤才能告别穷苦的日子,才能让全家人都享福。但是大学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重点大学更是尤为珍贵。于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挤进这个高门槛想尽了办法,报考补习班,自费重点高中等等,似乎学校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在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及其升学率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而且愈发剧烈。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不得不面临的,紧靠教育界自身事很难能扭转这个局面的。
2、教育考试制度的弊端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偏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造成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充斥高中教学。集中录取制度取消了高等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受教育者的选择权,限制了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不少地方政府将高考升学率视为政绩,形成单一的分数评价和升学率导向,致使基础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弊端严重,造成对学生身体健康、道德品质、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伤害,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传统文化的原因
在我国,“应试教育”具有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根源,在我国历史上,考试曾是选拔人才的主渠道。“应试教育”是直接以考试和学生的成绩为目的的,虽然目前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它的弊端,提出了要重视“素质教育”,但在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这是大家见到的事实。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会说一句顺口溜,即:“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一些学校忽略了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眼睛只盯着分数,一切围着考试和分数转。
4、人才使用的不计成本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似乎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成本核算,但是在人才方面人们却好像是忘了这一市场规律。“人才”有没有成本?可以肯定的说是“有”、因为人并非生而知之,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需要学习,而学习当然是需要付出相应代价的,这些代价就可计入人才的成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似乎没人深入地思考过。
许多单位以招到高学历的人才为荣,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在现实中有多少学历不高的人创造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业绩,而高学历的毕业生碌碌无为者也大有人在。因此,学历并不是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学历与能力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人的才华和能力不是静止不变的,是可以不断学习而进步的,是可以自我完善的。学生在学校可以学习,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也同样可以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因而,片面地认为掌握知识越多就意味着能力越强无疑是荒谬的。
三、应试教育的利弊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2、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3、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4、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5、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6、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7、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
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8、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一个孩子的呐喊》 李怡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应试与素质:中国中等教育60年》 杨明 浙江大学出版社
[3]《起诉教育―应试教育体制下如何教子成功》 傅中国 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