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通用10篇)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1
[摘 要]
技术管理是对水利水电企业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 而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有些地方水电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探讨了水利水电企业如何实行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
水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技术管理
一、我国水电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电能而言,水力发电和其他发电手段相比,其优势在于有很好的调峰能力。调峰能力强,不仅给电网的电力调度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电力工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发展规模,但因当地缺乏水力发电容量,电网调峰容量短缺,因此建设一批抽水蓄能水电厂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水利水电统一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总装机500KW及以上的水电厂在地区水电局造册登记,接受地、县两级的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每年由地区水电局主持召集他们参加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强调安全生产,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再小一些的水电站,由县水电局管理。纵观我国水利水电发展情况,水利水电有其特别的优点,
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小水电,对水电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和优惠政策,如“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但电力体制改革后,水电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电无法行使有效的行业管理;安全责任不明,水电站在建设或运行过程中,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有关部门就会推委,最后受罪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统计工作进展不畅,统计结果反映不了客观真实,不利于领导科学决策等。
二、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管理模式
(一)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建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水电厂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本厂的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
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强化水利水电厂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电厂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发电厂生产运行方面的工作是复杂而繁多的,如主设备可用率、弃水停机时间、厂用电率三项指标作为对已投产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考核项目。
(三)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电厂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平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电厂虽小但仍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不低。水电厂规模小,机组容量小,人员少;不少人员身兼电气、
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有的厂站甚至没有检修工,设备检修时才抽调运行人员出来参加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结语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水利水电企业要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大力推广国内外同行在成本控制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建立每日生产信息的自动采集、计算和传输、存储等,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水利水电行业中,大部分信息都可直接从发电监控系统、水情测报系统、闸门信息系统等系统自动采集,这大大提高各项指标准确性,真正建立水电厂对每次洪水的跟踪利用、每项设备发电潜力的挖掘,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形成有效、可操作和简明的现代化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使水电企业获得良好收益、使国家能源安全合理利用、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杨培岭.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性事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行政管理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但是它却是一个单位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关乎着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势在必行。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现状,并提出提升路径。
【关键词】
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路径
行政管理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行政管理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行政管理工作贯穿日常工作的始终,比如协调、控制、指导等。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指挥而是要做到科学、合理,这样就要求每个行政管理人员都有专业的管理素质,怎样在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提升,国家对此进行了详细探究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一、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现状
(一)高校培养专业性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除了相关专业以外也有管理专业,但管理专业相对较少,且学习内容单一,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枯燥乏味,导致专业素质低下,现在高校学习专业技术的学习相对较多,学生觉得技术会更实用一些,因此,管理专业并不算热门专业,大多学生都是在学习其专业技术之余再去学习管理专业,在高校一般管理专业都不会是必修课,都是做为选修课,所以学生专业水平可能达不到,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不能得到重用,毕业生薪资待遇方面相对较低,毕业后找工作也不是很容易,使学生对专业学习不够专一,毕业参加工作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制度约束不健全。
在企业或单位一些工作常用的东西都是公司去采购,我们时常会看到某些人把公司的东西占为已有甚至私自带回家,一旦工作上出了问题责任也是一推再推,得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法,甚至找不到责任人,对于环境一般都有专人打扫,可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不用打扫就随处乱丢垃圾,一般企业都会有食堂供员工用餐,有些人明明自己吃不了,确要拿很多,这种浪费行为都要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公司也要注意个人形象及言行举止,总有一些人不受收拾自己,一脸邋遢就去上班,你的形象不止代表你个人,公司的形象也会因此受损,比如:去餐厅吃饭一位干净整齐的老板和一位勤快的服务员比一位衣着古怪不爱收拾自己的服务员相比,干净整齐的餐厅更能吸引顾客。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目前管理制度虽然存在,但还不够完善。
(三)管理方法不科学。
其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案,但管理如果不到位或者没有找对合适的方法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尤其规模较大的企业,老板一人事事都亲力亲为,会每天忙的焦头烂额。听说一位老板就是不放心把事情交给别人做,所以公司的大小事物都要亲力亲为,结果不到一年公司就倒闭了,员工也不愿在公司上班了,因为在公司得不到重视没有发展前途,老板每天都忙的不行,好像公司的所有事都是他一个人的,在公司倒闭的时候老板心有个不甘,觉得自己明明很敬业为何会如此,公司倒闭之后老板一人反复的想来想去,终于找出了原因。其实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高层管理非常忙,中低层管理者却每天都无所事事,还有些老板只顾着用自己的亲人,根本不管其亲人的能力能否胜任,使企业的发展滞留不前,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四)培训观念陈旧。
企业里有老员工也有新员工,新员工大多为年轻人或者刚毕业的学生居多,而老员工大多是在企业时间较长的员工,因年龄差距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带沟,导致老员工听不进新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员工觉得老员工的方法已经过时,因此达不成共时,所以定期的培训非常重要,好多企业都觉得自己的方案没有问题不需要去学习,培训,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发展非常好,也不愿意去接受接的方法和思路,熟不知你的一成不变,看似没有变,其实你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尤其电子行业的发展更是迅速,现在的互联网和一些电子设备的发展快到你无法想象,传统的思想和理念,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时代在变你不变,社会在发展你不发展,终会被社会淘汰。
二、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提升路径
(一)优化高校培养模式。
国家在很多大学都设有行政管理的对口专业,对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安排一直处在中上等水平,并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行政管理人员工资涨的也很快。这样在行政管理这一块儿就不会太过缺乏人才,高工资和高福利的待遇使这一行竞争激烈,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提升就会很快。因此国家在这一方面应该大力发扬,增多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其它很多专业也都应当适当降低或免收学费,并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比如一些师范院校设立免费师范生,并且为毕业生安排固定工作。想方设法提升专业人员的学业素质,比如提升学历等,想方设法弥补冷门专业学员严重不足的局面,降低新兴专业的入职门槛。除了在大学设立对应专业,在社会上也可办理一些热门专业的培训班,培养一些社会人员从事相关专业,吸收一部分低学历但能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改变一下社会上缺乏各种人才的现状。
(二)完善管理制度。
所谓:“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要想得到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国家行政管理是一大块儿,包括的方面多,内容广,需要有专业人员制订出一套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约束和领衔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减少国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财力支出和时间浪费,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这需要在每个企业和事业单位制订出日常工作的规章制度,各个单位的每个部门也要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并设立一定的监督机制。在工作制度中要详细写上工作的内容,比如怎样组织会议和活动、如何进行物品管理、怎样做好环境卫生和安全保卫、食堂供餐保证及时充足、有合法的证照年检、安排专门人员管理设备、事务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等。明确工作职责,比如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加强纵向和横向沟通、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并认真执行、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注重企业形象建设、重视人才的聘用和教育激励,怎样做好保密工作、建立网络随时监控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使工作人员明白管理的作用,怎样才能达到管理的效果。每个单位都要有一个英明的决策层,根据国家的大的方针政策制定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并贯彻执行。对制定的工作制度领导要认真执行,起模范带头作用,对单位人员的工作精神才能有一定的凝聚力。
(三)推动管理专业化和科学化。
每项事务都要有最高领导层制定统筹工作方法和目标,然后分成若干项,分配给下一级领导层,最后分发给普通的工作人员来完成。领导监督并完成大的复杂的内容,普通工作人员来做最简单的业务处理。只有这样分级别完成目标,各有各的职责和任务,才能保证每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做好上交。这样每一级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完成结果都会受到监督,每个人都不敢懈怠和放松,管理工作才能做的好。工作细化,才能把工作做到由粗到细,更加详尽,管理更加充分,比如把大的工作组分成几个小组,这样更有利于日常管理和监督。把任务繁多的项目分离出去单独成立工作组,由专业人员负责专门业务。
(四)加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思想、新方法、新学术层出不穷,无论是做哪一行,都要定期做业务培训,并附加考试和作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随时提升。每个单位最好配备给工作人员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或建立图书馆供平时阅读,下发工作日记做好读书心得,并随时抽查。建立微机室随时查询社会最新新闻信息,及时获得社会最新管理思想,并派专业电脑技术人员做好微机室的管理和维护。在会议室配备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建造有充足空间的会议地点,并配备一些良好质量的空调、暖气等生活设施,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作人员更快、更好的投入工作。每个单位定期下发与业务有关的报纸、杂志,争取数量充足,公费为工作人员订制喜爱的书籍和先进的办公设备,安排固定的单位机构为每个单位部门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为新进工作人员指定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来为其做指导,执行任务时随时培训,为其多安排力所能及的事情。相同的工作内容每年都要重新制定工作要求,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工作方法不同,对老工作人员要提出与时代同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广.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提升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2)
[2]罗浩.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7(06)
[3]孙阳.论高校基层行政人员执行力的提升[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07)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3
一、引言
在现代化经济市场中,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但同时信用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从经济学上来看,信用风险主要是由受信人回避自己的偿负责任或授信人授信失当造成的。因此,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是必要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从目前来看我国信用环境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必须要加快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二、市场经济与信用体系概述
在经济活动中,信用主要具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二是债权债务关系;三是价值的特殊形式。市场经济的本质事实上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它是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的经济手段和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担保,因此信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化交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信用体系的架构,按照我国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以市场消费人为主体的基础信用;二是建立以法律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三是发挥政府职能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监督信用。
三、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在商品交换领域,我国市场中市场出现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甚至假冒伪劣现象;在生产领域,我国企业资本恶意欠债、逃债现象较为常见,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企业三角债务难以清算;在金融领域,受改革制度影响,部分企业借改革之机逃脱债务,造成了银行呆账、坏账与日俱增,严重损害了我国银行的利益;而在信息市场,伪造会计凭证、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充斥市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市场中的信用环境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步。通常来说,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可以为市场经济活动带来强力的生命力,而当信用环境极为不良的境况下,信用环境又会制约市场经济活动的发展。信用缺失还会将市场机制的缺陷进一步放大,从而使经济市场丧失其公平性和公正性,进而导致经济市场难以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有效调节。此外,信用缺失还会造成金融风险的加剧,这种表现在企业中尤为明显。企业信用缺失通常都会表现在商业票据的签发、转让、贴现以及再贴现等方面,而一旦企业在这些方面进行伪造,将对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发育。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四、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
1、完善经济户口管理,打造信用监管基础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其信用监管目的,需要对市场主体进行登记注册,并建立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规范企业经济户口注册行为。避免违规登记注册行为发生。另外,我国当前的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为了避免信用风险发生,还应实施登记异议制度,以确定企业是否具备等级资格,避免不合格企业产生。
2、加强合同信用监管
合同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实际中,许多企业都存在合同不履行现象,而合同另一方面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没有教好的自我保护机制。这就是合同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了。因此,对于今后的合同信用监管,不仅要继续推行契约精神,还要加强对合同信用公示制度的探索。当前我国合同信用公示制度中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便是:工商部门对公示内容难以把握、企业申报备案材料是自愿还是义务还有待界定、以及商业秘密和工商部门责任还不明确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合同信用公示制度,具体来说可将工商部门的信息网和“经济户口”软件建立联系,并在各个企业主页下方设置合同信用目录,以输入合同信用公示内容。
3、严厉打击失信行为
在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中,惩罚机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板块,并且在执行方面相当严格。美国法律规定制假、贩假者按情节严重性分为轻、重、严进行处罚,当罚款超过限额将面临坐牢。而我国工商部门的惩罚机制主要分为行政处罚和道德处罚,在打击力度上要较轻一些,很多时候都没有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惩罚力度,从而为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4、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是工商部门对“经济户口”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和披露,进而实现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进行有效监管。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企业信用透明度不高、企业年检较为分散、以及信用信息系统代码不统一等。因此,想要完善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必须要着重解决以上三个问题。首先在企业信用透明度上,应通过信用公示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式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从而保持企业信用高度透明;其次在企业年检办法上应将突击检查改为经常检查,并化分散为集中;最后为了统一企业信用信息代碼,可借鉴美国社会保障号码工程做法,将我国企业代码实行一企一号,长度相等,伴随企业设立到终止不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在多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是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余韬. 企业征信系统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基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角度[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6(5):61-64.
[2]王景春. 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监管 夯实工商执法基础[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5(5):32-3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4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变革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剖析了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提出了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地方 行政管理 模式变革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行政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就显现出不适应的状况。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经济全球化有清醒的认识,有正确的对策,必须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进行变革。以认真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积极应对,迎接挑战。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
2、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弊端
当前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只能逐步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进程,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经过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尚未完全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政府职能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在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发挥主要作用,加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
二是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层级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在机构设置、职权划分、运行方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在某些方面,既存在中央权威和统一性不够,中央宏观政策在有些地方实施受阻,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存在向地方下放权力不够,发挥地方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运用法律手段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还不够,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必要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四是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法制建设不相适应。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导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缺乏法律保障。现有的个别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缺乏详细的责任条款。弹性过大的条文表述和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法规之间的不协调,也增加了实施中的矛盾。
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必须变革
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以转变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3.1 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有序运行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则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经济、监管市场,做到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3.2 设置规模适度、权责明确、结构优化的行政机构
政府规模与人员应当与其担负的职能相匹配,尽可能做到规模适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不同层级的职能和权责,以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落脚点,建立一个规模适度的政府。
设置行政机构的关键在于理顺职能关系,合理配置权力。明确权限职责。优化内部结构,调整机构内部分工,相对集中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权力。
3.3 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政府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好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保持自身顺畅、高效运作,就要理顺内部关系、完善运转机制。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与财权,确立规范的利益和激励机制。其次是行政层级问题。发达国家的政府层级一般不超过三级,而我国是五级政府的体制,因此在政府运作效率上就产生很多问题。
3.4 改革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
长期以来,有些行政机关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首先,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其次,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现代行政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与合作关系,政府应当与相对人加强沟通与交流。
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更好地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通过民主、透明、高效的行政程序,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3.5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在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中,要重视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但目前更需重视执法和司法环节,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不满意,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5
摘要:
行政村的行政管理存在着村的行政决策随意性大,缺乏法制观念;村里的事情少数人说了算,缺乏民主观念;村务不公开,缺乏群众观念的严重现象。行政村的行政管理必须遵循法制的原则,必须遵循民主的原则,必须遵循村务公开的原则,实现行政村行政管理规范化。
关键词:
法制原则;民主原则;公开原则
行政村,是指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在乡镇政府以下建立的最基层的农村管理组织,它是由一个自然村或几个自然村组成。自然村隶属于行政村。行政村设立党支部、村委会,行政村的管理实行的是村民自主管理。行政村是针对自然村而来的,行政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行政村对上接受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的领导,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对下是管理村民小组,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本身是村民自治组织。因此具有许多行政管理的职能,怎样发挥好行政村的作用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历程,是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一、行政村行政管理的现状
当前行政村行政管理的现状基本是延续了生产大队的管理方式,主要是落实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的任务。对村民小组的领导方式是上级的下级的领导,都是指令的,必须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完全是行政领导方式。如:修路每户多少钱,公益事业每户多少工时等,村民只能是被领导。上级的精神传递到村民小组长哪里就到头了,村民了解中央和上级的精神只能靠电视、广播。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一个人说了算,忘记了行政村是村民自治组织,把对自治组织的管理变成了行政组织。侵犯了村民的权利,损害了村民的利益,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
1、乡镇党委和政府有事情找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落实。当前在现在和村的关系上许多乡镇的领导仍然认为乡镇和行政村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乡镇有什么事情召开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会议布置落实。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变成了传达乡镇任务的桥梁。忘了行政村是自治组织,村委会是协助乡镇党委和政府落实任务。
2、村务一个人说了算。在行政村的管理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是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一个人说了算。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在管,一个人说了算,村里的其他干部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甚至不过问村里的任何事情。他们对村民的管理全部是命令的,根本体现不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点。
3、各种组织起到作用不大。现在行政村设有许多团体组织,如: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民办,计划生育,保安,农民协会,各种农民合作社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基本是应付乡镇的会议,没有计划,没有活动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二、行政村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村的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影响着群众的情绪,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的地步,突出的问题有三个反面:
1、村的行政决策随意性大,缺乏法制观念。村里的决策没有按村民自治法进行,主要依据是乡镇的指示和个人经验来决策。许多行政村根本没有预决和算制度,村里年初的预决算基本就是写在纸上,村财务开支没有计划,基础设施投入没有计划,基本是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2、村里的事情少数人说了算,缺乏民主观念。任何事情都是村领导说了算,村民不知道什么是村民大会,不知道自己享有的权利。村的集体收入管理混乱,一是程序不规范,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自己说了算,随便变更集体决定。二是手续不规范。有的只是口头合同,有书面合同大多数合同要素不全,为日后纠纷埋下了的隐患。三是吃过头饭,许多村集体支出过大,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影响了村里下一年的工。
3、村务不公开,缺乏群众观念。村里的账目,村里事情,只有少数领导知道,村民根本不知情,只能被动接受,严重的影响了村民的积极性。村级财务管理监督、监控不强、没有有效的监督手段。有部分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自律意识不强,乡镇又缺少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村民监督小组形同虚设,村的财务管理失去了监督,出现严重的混乱现象。
三、行政村行政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行政村是村民自治组织,它具有落实乡镇党委乡镇政府的指示和管理村的行政事务的职能,行政村的行政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法制的原则。
我国是法制国家,自治组织的自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第一、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村民组织法规定的范内活动。宪法和法律是针对全体人民和所有社会组织的,自治组织的管理也不能例外。村民组织法规定“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民组织法是村民自治的大法,村的行政管理必须遵循。
第二、必须按法律程序办事。按法律程序办事是依法行政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则,行政村的决策必须按法律程序进行,应当由村民小组先协商的事情,村委会不能事先决定,应当村民大会决定的事情不能由村委会代替。决策的程序不对,也会直接影响决策的法律效果,影响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必须尊重民俗。民俗虽然不是法律,但也是一个民族或村民几代人形成的东西,它对农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处理不好,会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效果,因此尊重民俗是行政村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2、遵循民主的原则。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一、重大事情决策必须实行民主决策。也就是必须有村民大会来决定。村里的基本建设如:修路、基建、村的财产出租出售和承包等必须有村民大会决定,村委会领导无权擅自决定。
第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必须通过民主协商。为了便于管理,行政村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必须事先和村民协商,不能由村委会不经村民协商直接制定。
第三、村委会选举必须是民主选举。实行民主选举是村民组织法明确规定的,无论是选举村级领导还是选举村民小组领导,都不能是上级委任和指派,必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3、遵循村务公开的原则。行政村村务公开,是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保障,是村民对村务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好办法。也是村民自治的主要特征,只有各种事情都公开透明,村民才会相信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村务公开要从农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出发,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凡是村里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向村民公开。
第一是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也是群众最容易出现意见的地方,因此村的财务必须公开透明,做到账目按月按项公示。要聘请群众监督员监督村里的财务支出情况。群众监督员不仅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而且也是村委会和村民联系的桥梁。
第二是政务公开,一是要实时反映村委会的工作情况,包括年度工作目标、基层组织机构、会议记录等情况。二是计划生育情况、村规民约的制定,以及文书档案情况等。三是各种群众组织活动情况和优秀人物的评选情况都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向群众公布,都要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清清楚楚。
第三是重大事情公开。如村计划生育指标情况;宅基地和征用土地的审批情况;村里集体财产项目承包、经营情况;村里公益事业情况;村干部的工作奖惩情等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总之,行政村的行政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有许多行政村的行政管理非常混乱,行政村的所有事情都是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一个人说了算,各种制度都是摆设,村委会委员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农村应当首先规范行政村的行政管理,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村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把行政村建设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村民自治组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6
引言
近年来,企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局面,虽然其面临的更多机遇,但是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压力,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此也就很容易造成企业运行中出现明显问题,需要做好管理控制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行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行政管理的作用要想发挥出最强价值,必须要进行实时调整,促使其能够表现出理想的适宜性效果,解决企业行政管理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隐患。
1、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重要性是比较突出的,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结合进而才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促使企业能够有序高效发展。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强制性和及时性,进而也就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实际管理价值效果,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凝聚企业发展力量。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的重要性表现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这种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企业的适应能力得到较好提升,满足于新时期发展下的基本要求,促使企业发展更为顺畅合理,避免因为出现企业不适应或者是滞后性问题而影响其发展效率,因为企业行政管理可以说涉及到了企业发展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具备着较为理想的沟通协调效果,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其企业的发展更为流畅,优化企业运营模式,缓解企业发展中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的关系,促使其发展更具活力;另外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的落实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效果,这一点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更是极为重要。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能够发挥出多个方面的功效,比如计划、指挥、控制以及组织等,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如此也就必然能够给在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效果。
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路径
结合新时期发展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确实具备着较为突出的作用价值优势,但是具体工作的开展落实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在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并且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适宜性提升到最高。这也就必然需要重点加强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优化,其中较为关键的创新路径有以下几点:
(1)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而言,重点从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这种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主要就是为了改变管理观念和思想,促使其相应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更为流畅。比如对于现阶段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各个制度不完善问题,就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探索,确保其相应行政管理体制能够发挥出较强的作用效能,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促使规章制度能够和企业行政管理实际状况相匹配,如此也就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此外,对于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还需要考虑到行政管理的具体质量和效率,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确保其能够具备理想的约束性和指导效果,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当然,对于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落实,还需要具体到各个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的划分上进行处理,促使其职能的划分较为明确,能够将各个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2)创新行政管理体系。对于现阶段各个企业行政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优化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行政管理体系的创新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相应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可靠运行效果,尤其是对于人员的有效配置,以及自身工作任务的落实,更是需要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相互之间工作的协调性也需要得到较好控制。基于这种行政管理体系方面的创新优化,其需要保障各个企业的岗位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将行政管理的各个任务高效落实,结合上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方案进行有效配备,满足于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当然,对于这种具体行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还需要重点从人员角度进行优化,保障各个行政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效能,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和偏差,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与时俱进地培训和教育,综合提升其技能水平,并且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促使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行政管理工作。
(3)创新行政管理方法。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过程中,针对具体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优化也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这种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优化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能够适应于当前社会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尤其是能够实现高效性和协调性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必要发展趋势,也应该作为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的核心方向,逐步替代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和手段,促使其能够具备更强实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对于企业发展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而为了更好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价值,又需要重点围绕着新时期的新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明确创新优化路径,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马艳玲.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分析[J].科技展望,2017,27(05):181+183.
[2] 张芳.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20+22.
[3] 李晓莉.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4,(11):45.
[4] 毛慧娟.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2,(17):8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7
摘要:
一个管理有序、运转规范的行政单位是必须以精准科学的预算管理为前提的,因此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预算管理实践中受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行政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亟待优化。
基于此,本文从阐述优化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积极意义出发,总结了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一些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对提升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一、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行政单位预算管理主要是指行政单位按照预算管理体制要求,为实现管理层的规划、执行、评价和监督等管理需求,对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内容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以及考评等环节,它一般具有目标性、全面性、全过程性以及全员性四个主要特征。
二、优化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积极意义
之所以要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优化,主要是因为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对行政单位产生以下三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是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帮助单位优化其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健全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行政单位的财政收支透明度,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同时还能有效提升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是健全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使行政单位的管理目标更为清晰明确,从而确保其在进行日常管理过程中能够抓住管理重点,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绩效。
三、行政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健全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对行政单位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在实务中受管理体制以及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预算管理的内部实施环境有待优化良好的实施环境是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等能被有效执行的基础,当前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内部实施环境较为薄弱,有待优化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是单位的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即单位管理层认为预算管理对于单位来说主要是为了获取维持运转的财政资金,并且把财务部门视同为实施预算管理的唯一部门,从而使得预算管理无论在编制环节还是执行环节缺乏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形式化现象明显:
另一方面则是受单位人员编制局限以及缺乏预算管理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存在编制、执行和监督等不相容岗位未严格分离的现象。内部实施环境不健全对预算管理效果产生了弱化作用。
(二)预算在编制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编制是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初始环节,编制是否科学将会对后续的预算执行约束力以及考评的公平、公正性产生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行政单位在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与单位的实际费用支出结合不够紧密,多以申请更多的财政资金为第一目标,从而使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过于宽松,刚性约束力不强:
二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即统一采用零基预算或者增量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没有根据不同费用性质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工作量增加,并且编制结果与实际易出现偏差。
(三)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刚性控制力被弱化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中间环节,在预算管理机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力强弱是确保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在实务中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刚性约束力被弱化:
一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授权审批机制不够严谨,即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金额重大或者非常规的支出项目,对于此类项目部分单位尚未设置相应的授权审批机制或者设置了授权审批机制,但是不能严格遵照既有的审批权限来进行审批,主要以部分领导的'签字为支付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审批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约束力。
二是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较为严格的监督。
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督主要表现在:
一是没有建立健全高效的监督组织体系,使得监督较为分散、无序:
二是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缺乏过程性,基本上仍然是以事后监督为主,没有贯穿于执行的全过程:
三是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强,存在形式化的现象。
四是在预算执行分析考评环节存在缺陷。
预算执行的分析、考评是发现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当前部分行政单位对于预算执行的分析考评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
一是财务部门主要关注预算执行之后的决算方面的内容,而较少对预算执行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难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控制效果的细节问题:
二是对于预算执行分析、考评的结果应用不足,即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对预算执行分析、考评结果进行问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约束力。
四、行政单位优化预算管理的主要对策
结合上文对行政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其从以下角度采取对策来优化预算管理:
(一)健全预算管理的实施环境要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实施环境进行健全和优化,需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单位管理层应当转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预算管理作为获取财政资金的途径,而应当认识到预算管理在单位整体运转管理过程中的管控职能和价值,并在单位内部利用管理职权优势,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提升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则是要对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严格确保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不相容职务岗位的分离,为预算管理创造一个具有相互牵制作用的实施环境。
(二)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要通过优化预算编制环节的科学合理性来提升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度,关键在于:
一是调整预算编制方法,即根据不同费用的性质综合使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以及增量预算等多种编制方法,以有效规避因单一方法所带来的增加工作量以及预算数据偏离实际等问题:
二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对上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预算年度可能存在的特殊支出事项以及本单位各部门所上报的预算需求,确保预算编制数据与实际情况是基本符合的。
(三)提升单位预算执行的控制力结合上文所分析的预算执行控制力被弱化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角度采取对策加以提升:
一是从规范预算授权审批机制入手,降低预算调整频度,提高其刚性约束力,即可以通过分期批复、总额控制以及逐项批复等批复方式,并结合预留一定机动财政资金的方法来应对非经常性事项,从而规避频繁的预算调整对预算执行的影响:
二是在单位内部建立预算执行的稽核监督机制,以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单位内部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挂钩,突出过程性和责任化,将监督实质落实:
三是建立预算执行的分析、考评机制,及时发现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实际的问题及成因,并通过问责等方式及时加以修正,改善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五、结语
本文从行政单位的视角分析了其在预算实施环境、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这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旨在为行政单位改善其预算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莲香.浅析预算管理对行政单位的重要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4).
[2]刘玥含,纪晶华.行政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6).
[3]奎花.W勘察设计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7(6).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8
【摘 要】
行政法是调整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活动及其形成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其内容是对行政权力行使的规则和秩序的规律性反映。现代世界各国行政法基于其社会制度、法治环境、行政法传统和社会意识,主要形成了三大现代行政法理论模式,即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控权论,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管理论,和以现代中国为代表的平衡论。本文对三种理论进行简单的概括,并试对前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字】
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区别;联系
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导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是构建行政法学的基石,因此,行政法法学界对该问题都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研究和探讨。在学术观点中,较为有影响力的观点有“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等,它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行政法进行剖析。而“控权论”和“管理论”作为行政法学界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论断,在对行政法的认识方法和理论构造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却又不尽相同。究竟二者的关系如何,笔者从以下进行分析。
一、控权论
控权论是一种源于英美国家传统的政府法治理论,早在英国,著名的宪法学家戴雪提出了法治原则,其主要涵义是:不存在武断的权力,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约束和限制以防止“极武断、极强权”的权力。学者H·韦德也提出“行政法定义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关于控制政府权力的法,其最初目的就是要保证政府权力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以保护公民”。
控权论主张行政法以权利为本位,行政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行政权力,它的本质是一种控权法。当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公民的权利可能会受到限制或者侵害,因此需要行政法来控制这种权利,使得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之间可以实现一种平衡。美国行政法学家施瓦茨明确指出:“行政法是控制国家行政活动的法律部门,它设置行政机构的权力,规范这些权力行使的原则,以及为那些受行政行为侵害者提供法律补救。”
控权论以控制政府权力为核心。这个理论的前提在于政府要被授予权力。只有政府被国家授予权力,政府享有权力,行使权力,才能依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控制,使得政府权力和公民的个人权利之间实现一种平衡。
二、管理论
行政法管理论是指前苏联、东欧和中国行政法发展早期。这种思想在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中体现出来。这一时期.国家以巩固政权和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为目标。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无论是原苏联东欧国家还是中国。它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和学说。管理论的核心理念认为,行政法是保障行政机关顺利、高效地实施其管理职责的法律,它是以行政权力、公共利益为本位,以极权主义、国家主义或极端的集体主义等学说为基点,对行政法体系的系统认识。管理论模式下的行政法,根植于近代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注重行政效率、着眼于国家管理,提倡政府积极主动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
三、控权论和管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相同点
1、基本理论的切入点相同。控权论和管理论的切入点是相同的,二者都是以行政权为切入点,并且从行政法的作用出发去探究问题。并且以行政法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为核心。
2、行政法目的单一。控权论和管理论认为的行政法的目的都较为单一。控权论认为行政权的主要职能在于制约行政权,管理论认为行政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区别
从基本理念和历史背景来看,控权论和管理论几乎完全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二者的逻辑起点和结论都具有相反的性质。控权论基于西方私人本位的价值判断,以个体理性为出发点,在普通法系法院拥有至高无上权威性的法治环境中,将社会意识中“小政府”的必要性延伸到行政法实践中,通过分权与制衡,一方面抑制政府对于社会生活的不必要干预,另一方面有效防止权力“自溢性”的腐败和滥用倾向。相比而言,管理论源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意识,法治理念较为淡薄,政府权力和行为的社会性得到广泛认同,“高尚人”而非“自私人”的基本人性假设被运用于国家治理领域,自然而然可以推导出“行政权力将引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效行政”、“权威行政”逻辑。基于以上两种理论背景的差异,可以进一步表现出如下差异:
1、对行政法基本内容的观点不同。控权论认为行政权力天然具有扩张的趋势,具体的权力行使方式不需要行政法加以规范,完全可以由行政机关自行裁量,而行政法主要通过规制行政程序、司法审查来监督行政权的行使。而管理论认为行政行为需要行政法的引导,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的作用,据此,行政法大致可以分为组织法和行为法。
2、对行政法基本目的观点不同。控权论主张行政法的基本目的在于保障私人的权利和自由,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时,要对行政权予以一定程度的限制,来保障公民个人的利益。而与之对立的是,管理论认为行政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把实现民主平等与自由放在第二位,一切以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为核心。
3、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观点不同。控权论以依法行政作为最基本的行政法原则,“法无规定即为禁止”,推崇消极行政,必要行政。而管理论以各种管理原则为基本原则,主张以法律拥护政策,最大化地利用法律支持社会发展,并且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作为最重要的原则。
4、规制方式不同。控权论通过规制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来限制行政权,限缩了行政权对公共事业发展、公共利益保障、经济宏观调控的贡献。而管理论认为由于行政法律关系主要是命令—服从关系, 决定了行政法主要是强制和命令性的手段。以命令对服从关系为主导,在行政法中设立大量强制性、命令性条款,不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发展的趋势。
5、形成理论基础不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计划的经济模式、匮乏的自由思想构成了管理论的形成基础。而对于控权论来说,其政治、经济上的自由使得英美国家,强调个人拥有不受限制的选择自由,主张行政法应当以保护公民权利为出发点,政府的过度管制只会构成对公民权利的威胁。
结论
控权论和管理论都有各自的价值判断,控权论认为行政法的价值在于制衡权力,而管理论则认为行政法以管理公民,保障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为导向。二者以其价值判断为基础,形成了现代行政法理论的两个极端。控权论和管理论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这使得两种理论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且逐渐呈现出理论转型的趋势。二者在实践中相互借鉴,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争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的行政法,在宏观调控上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发展。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9
摘要: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自身完善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企业各部分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逐渐增大,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就必须完善自身的行政管理,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九型人格理论作为一种依据性格分类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应用该理论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本文通过对九型人格理论相关内容的分析,探讨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如何应用九型人格理论,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关键词:
企业;行政管理;九型人格理论;应用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人在企业的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逐渐兴起,九型人格理论作为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一种,探索了人的规律,并且对于协助企业的行政管理者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自20世界70-80年代以来九型人格理论就风靡学术界,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一、九型人格理论概念以及优势
1.概述。九型人格理论主要是一种性格分类的理论,也被成为九柱性格学,也就是将人的性格分为九类,并且深刻揭示了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注意力上的差异,根据人的情绪、思维和心理分为九种不同的类型:1号为完美型,2号为助人型,3号为成就型,4号为自我型,5号为思考型,6号为谨慎型,7号为乐观型,8号为权力型,9号为协调型。同时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同将九种性格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以脑为中心,为5号、6号和7号,代表着精神智慧的思维中心。第二种类型是以心为中心,为2号、3号和4号,代表着情感智慧的感觉中心,第三种类型是以腹为中心,为8号、9号和1号,代表着以本能智慧的身体中心。该理论真实准确地揭示了人内心的价值观和思维的差异,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和自我认知。
2.优势特征。九型人格理论与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相比的优势比较独特,一方面表现为视角的深度。九型人格理论关注的是人内心的意愿而不是重点关注人的行为,其优势在于能够将人们的情绪变化看透,挖掘出人内心深处潜藏的东西,发现人最真实、最终的需求和意愿。九型人格理论关注人内心的价值观念和注意力的深刻集中点,更能够清楚地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能够为管理者提供透视人心理的工具,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员工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意愿,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表现为应用的广度。九型人格理论揭示的主要是个体潜在意识的自动化模式,这些模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且通过其他方面的训练可以形成自我的意识,进而转化为能力。例如在3号成就型人格中,其主要追求的就是成就和认可,因此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锻炼,只是潜藏在人的潜意识中没有被挖掘。而2号的助人型其核心价值观念就是对人际的敏感度以及情绪的感染能力。因此九型人格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资源整合、人际关系等方面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能够利用该理论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激励等。
二、九型人格理论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应用
1.招聘配置方面的应用。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管理者可以利用九型人格理论在招聘环节增加以下的几种程序,可以利用该理论制定组织内部人才的岗位分配,按照岗位与人员性格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优先匹配,例如在售后服务岗位上可以优先录用2号助人型人格,在销售岗位上可以匹配3号成就型人格。利用九型人格理论建立人事档案。在行政管理中应用九型人格理论首先要明确人格无好坏之分,在职位的应聘中如果认为7号人格过分乐观和活跃而放弃7号人员担任企业的会计职位是不明智的选择。在岗位的招聘中将九型人格理论作为筛选的标准和依据,而不是一定要按照九型人格理论中的内容来选拔而无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人才的实际情况。运用九型人格理论可以进行团队的配置。企业在团队匹配上要将团队中每一个人长处都发挥出来,实现团队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在团队中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例如团队中6号谨慎型的人容易在工作中保守,而7号乐观型人思想比较活跃,因此在团队的配置上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提高团队效率。
2.培训发展方面的应用。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要想实现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要运用九型人格理论因人而异的培训,发挥人员的优势,挖掘人员潜藏的能力。九型人格理论中的6号为谨慎型人格,因此在培训时不需要重点加强对风险意识和细节方面的培训,如果过分注重风险和细节方面的强调,会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影响培训的最终效果。又例如3号成就型人格,在培训中针对性地强化风险意识,弱化人员的目标和专注感的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
3.薪酬福利方面的应用。九型人格理论关注的是人的价值观念,也就是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动机和需求,因此可以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应用该理论对员工进行深度的激励,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激励,挖掘员工的内心需求,通过挖掘动机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例如针对3号成就型人格当该职位的员工取得了良好业绩的时候,必不可少了的对该职位的员工进行鲜花和掌声的奖励以及相关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或者可以建立庆功舞台等,这样综合提高该岗位人格的动机,发挥人员的最大价值。但对于6号人格的员工如果对该员工实施公开的表扬,那么会使得该职业的员工内心感到不安,甚至惶恐,因此可以在私下对其进行奖励,增强该职位员工的积极性。针对2号人格类型的员工可以在奖励的时候开联谊会,认可其奉献和付出的精神,这样的激励效果会更加。
4.化建设方面的应用。企业的文化建设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反映出一个企业领导者的人格。例如一个企业在2号助人型人格的领导下,那么这个企业的文化将会逐渐趋向于热情、互助方面。目前市场中的企业文化中领导者3号人格比较多,文化更加趋向于竞争、进取的精神品格。因此领导者的人格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因此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九型人格理论的内容。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想要开放自由,那么就可以大力吸收7号和4号人格类型人才,增强团队内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活跃度。如果企业想要变得积极向上,就要大力吸收3号成就型人格类型人员。如果企业的文化更加重视规则和秩序,那么可以吸取1号类型和6号类型的人才,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严谨性。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平衡多数人的性格和少数人性格之间的关系,在多数人性格的影响下,少数人的性格可能会感觉到被压制,因此在这时需要关注的是员工的个性价值观念。每一种人格都有其优势,避免企业中同一种人格类型过分集中,可以在企业的发展中吸纳不同类型人格的员工,实现组织的完善和发展。
5.员工职业规划方面的应用。在员工职业规划中应用九型人格理论能够在岗位配置中发挥每一个员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提高员工与职位的适应性。在职位的分配中,要根据员工个人的特征、价值观念、态度等综合考虑。其次要为员工的职业规划服务,尽可能将某一类人格的优势于岗位相匹配,做到岗位和人员人格之间的契合度,从而发挥该岗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结语
九型人格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与行政管理中各方面的工作相结合,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裴宇晶.九型人格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11,(12):97-99.
[2]王继荣,赵前前.九型人格模型和政府领导力构建[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06):53-55.
[3]陈国海,张贞敏.团队建设的四种理论及其对团队建设的影响[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78-80.
[4]杨群.九型人格理论在蘑菇管理阶段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16):176-177,178.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1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企业行政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对当前制约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企业行政管理特点;管理手段基本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切实与国际现代化企业管理并轨,学习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当前的企业管理就因时而动,切实结合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旧的管理方式,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缩短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只有在管理中企业行政部门坚持在管理、协调和服务等方面再上一个台阶,才能算地上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企业。所以要推进企业的壮大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机建制的需要,这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
1.权力依赖性
企业行政管理要充分行使权力,是否能真实的起到作用,主要由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以上的上级权力与权威所机构决定,没有上级主管权力机构的支持,企业行政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依据坚实的权力基础,企业行政管理才能正常的运用职能作用,确保职权实施达到如期效果。同时企业行政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再配以对违抗管理的惩罚措施,企业行政管理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所以企业行政管理手段和方式还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
2.效能实用性
企业行政管理在实际运作中应更加注重管理内容的形式和实质内容,对企业管理过程中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图表、文件等要求更加贴近实用需要性,往往要经过多次的调研、论证后,结合实际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更加贴近企业管理实际需要。
3.管理效益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并不是孤立的,企业行政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在实际运作中企业必须与其他的经济主体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而且在生产、管理、销售过程中必须遵循企业运营成本效益原则,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4.效力纵向性
企业行政管理也如同行政单位一样,管理过程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行政组织内部的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进行指挥和协调工作,而且更多的是贯彻执行企业管理决策层对下级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企业行政管理方式表现的更多的是纵向性,产生的效力也是纵向性的。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1.管理职能
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在处理好企业日常事务,确保企业各项日常性事务正常顺利运行的同时,还要各极主动围绕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然后通过分析总结,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向企业决策层献计献策。同时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以充分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保障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果。
2.服务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显确保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转提供后勤服务,还要服务于企业内各相关机构,协调好各相关部门间的关系,从而发挥企业的运转最大化,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最大化。
3.协调职能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内在关系错综复杂,方方面面也需要协调流通,才能保持正常运转民,保障企业整体工作一致性,做为主导作用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企业现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协调好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关系,完善相互间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处理好员工间的冲突,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4.控制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对保障企业运转的各相关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及时完善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措施,并确保切实执行,从而通过运用控制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受长期以来传统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行政工作者还无法摆脱类似于政府机关管理模式,这是与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是格格不入的,这只能会使企业行政管理更加保守僵化,降低企业行政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
2.缺乏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大多企业没有与国际接轨,对企业管理仍然没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在管理中更多的是凭借工作经验和想当然的工作方法去开展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甚至在管理中企业管理层无视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凌驾于制度以上态度去管理企业,致使企业处于混乱状态.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3.企业行政管理缺乏实践性
当前的企业制度制定和管理,不是立足于实际应用,而是决策层拍脑袋定的,在管理中缺乏实用性,而且当前企业管理导更多的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对行政效率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4.与实际需要严格脱离。受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中不去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固守成规,虽然吸取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验,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经过多次调整,但在管理顺仍存在企业行政机构臃肿、人员配置紊乱、管理渠道冗余复杂等诸多不规范之处如,致使政令不通,制度不达。
四、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1.当前要使企业行政管理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改变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改革中要本着为企业经济利益服务的原则,彻底摈弃形式主义,顽固不化、因循守旧的思想,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理念,并切实在工作中切实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坚持以公司利益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科学确立管理机制,强化服务理念,真正围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开展工作。
2.建立以企业管理者为首的指挥系统,完善管理机构,强化行政指挥权力
通过牢固企业决策层行政管理理念,确保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科学规范的行使行政管理手段,依据可靠的行政实施渠道、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严格的管理措施,强化企业行政管理实施,大大减少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3.在管理中要坚持以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为基点,积极营造有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重视企业员工的感情和需要,真正为员工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不断激励与鼓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最大化的促进企业实现效益增长。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岗位责任、工作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实施科学规范的分工、协作、服务职能,大力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坚持以科学的任务目标来引导正确的管理行为,以严格准确的绩效评价制度为企业奖励基础,极力完成激励机制良性循环,有效实现引导、评价、奖励科学结合,以确保激励机制在企业行政管理中达到预期效果。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企业行政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需要企业管理层关注解决,大力解决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虚设、职能作用不强、与实际脱钩等现状,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企业现代化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当前要想推动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要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邓集文.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以及改革思路[J].《科技与企业》,2011年9月.
[2]蔡步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组织变革的影响探讨.《商场现代化》2011年7月.
[3]贾俊玲,李建.《合同法与企业合同实务》[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4]李守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01-01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06-18
农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01-18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纲01-17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本02-04
行政管理大专毕业论文06-21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07-21
关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04-12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2-2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致谢词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