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

时间:2021-01-15 19:07:4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

  摘要:《浮士德》是由俄罗斯Proline Film制作的134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编剧、指导,安东·阿达辛斯基、乔汉内斯·泽雷尔、汉娜·许古拉等主演,于2011年9月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改编自歌德所著《浮士德》以及托马斯·曼所著小说《浮士德博士》,是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权力四部曲”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讲述了浮士德为了换取权力和美色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的故事。

 

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

                                                         篇一: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
 

  《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浮士德》是歌德根据16世纪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诗体悲剧,它花费了6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全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诗句,分上下两部;它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主人公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在这些经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不满现实而不断探索人生真理、不断追求的人,他的形象可以说是18世纪德国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探索象征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

  《浮士德》带有歌德的自传色彩,这个人物的身上也融合进了歌德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而且这部作品诞生和贯穿了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或多或少的带有那个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共性。18、19世纪是一个多元化文化凸现,封建主义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换时期,人的理性主义,人文主义都正处在一个重新建构的重要时期,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的因子就在不断的斗争与撕裂状态下。而《浮士德》中的上帝正是代表了人性中善良正义的一方,而魔鬼梅菲斯特却恰恰处于对立面,是丑恶与罪恶的化身。浮士德这一人物就是“人”的代表,代表着整个人类,而他一生的结局就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浮士德那种超人的智慧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就是人性中的一种积极肯定、向善的精神,尤其是作为人类追求意识的体现者而出现的。但是,为了凸现他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歌德运用了辩证法的论证,浮士德这种对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都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来实现的。

  而作为人类的代表他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有着灵与肉,理想与现实实践的冲突,追求的古典美与现代社会现实的不协调性,因而由于人格中的弱点而被魔鬼梅菲斯特利用引诱而屡犯错误,屡陷迷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完全堕落,完全沦落,而是处在一个不断的斗争中,这善与恶这两种思想正是在他的意志与占据控制心灵力量的大小而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导致了他的行为的不断变换与痛苦抉择。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心灵革命与社会实践,感官之爱与艺术之美,共组一种平衡的生命观照。它们共同驱使冀望超越自己的人迈向善。而最终,绝对完美的善,却是在上帝手中,要透过上帝的恩宠才能获得。这是获救的真义。浮士德没有忘记自己的恪守的原则和他人性的本真内在本性,使得他有着战胜诱惑的力量,去恶向善,排除欲的干扰,最后在理想国的实现下攀升进灵的境界,在此突出了人性中的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巨大作用。他的灵魂未被梅菲斯特所带走,而是在上帝的天使带领下进入天堂。

  这也就代表着善良最终仍然战胜了邪恶与丑陋。浮士德的尸体最后是在上帝派出的天使们抬向了天国,得到了光明,使得上帝获得了胜利,这就要归功于他的乐观向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人格精神,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胜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小世界到社会,理想的大世界,也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同时又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1)他不断的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即 “浮士德精神 ”。

  (2)浮士德又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的一面,这就构成了浮士德的内在矛盾。浮士德德一生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他前进的动力,靡菲斯陀利用他身上的弱点,诱使他堕落,然而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在这样辩证发展之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后达到个性的完善。

  (3)浮士德这个形象是当时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精神思想的化身,因而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就小而言之,浮士德身上浓缩了歌德本人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体验。大而言之,浮士德又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一形象揭示出人类自身存在的追求和发展必须通过现实的社会生活才能进行,并得以实现的真理。

  荣格曾经这样评价“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歌德历时61之久创作了《浮士德》,从年少轻狂,到其暮年,这宏天巨著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洗礼,光阴的打磨才分外耀眼! 我是在欧美文学老师的安排下才接触《浮士德》的,其实自己已经读过很多文学名著,同时也对很多小说印象很深,而《浮士德》给我的却是另一个世界,像是一个 dream,如果我是浮士德我也会和他一样不顾一切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世界。

  全剧分为两部,是由感性到理想的过程。由两个赌局开篇;一是魔鬼与上帝的打赌,上帝认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在他摸索中不会迷失征途”,而魔鬼认为人类无法满足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二是浮士德与魔鬼的打赌,签定契约条件为魔鬼满足浮士德一切的欲望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他的灵魂归魔鬼所有。接着主要叙述了浮士德本人的悲剧:

  一知识悲剧

  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博士,人到暮年才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所在的书斋就像一座牢笼一样把自己紧紧锁在其中,于是他想到了死,但复活节的钟声唤醒了他,他走到郊外,看见人们在跳舞,开心的样子 再回到书斋时有一条卷毛犬碎其身后,转眼就变成了魔鬼(梅菲斯特),在签完契约后,他们就踏上了梦幻之旅。

  二爱情悲剧

  梅菲斯特带着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给他喝下了魔汤,从一个白发老人变成了一位翩翩少年,他们来到小镇邂逅了少女玛加蕾特两人在魔鬼的撮合下fall in love 为了幽会浮士德把魔药给了玛加蕾特下于其母的杯中,由于药量过重其母长睡不醒一命呜呼。

  这时玛加蕾特的哥哥瓦伦丁当兵归来,得知一切,与浮士德进行了决斗,结果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杀死了瓦伦丁,魔鬼带浮士德逃离了现场跑道山中与魔女们歌舞鬼混。但当他得知心爱的玛加蕾特被关进监狱,却又不顾安危前去相救,而此时的玛加蕾特已经神智不清,她亲手溺死自己与浮士德的孩子而被捕根本无求生的欲望只想用自己的死来赎罪,乞求上帝的原谅,浮士德因此含恨离去。

 

                                                               篇二: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
 

  【摘要】:《浮士德》创作历时60年之久,其间世界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以及歌德思想随之而发生的变化,都反映在这部跨时代的巨著中,浮士德永不满足的探索过程,实际上是在对生命本身的执着追求中实现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价值的过程,而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西方个性,乃至整个近代西方文化的象征,本文力图通过对《浮士德》几个主要人物的分析以阐明这一点。

  【关键词】:浮士德 人物形象 人格分析

  浮士德皓首穷经,到头来却悲愤地发现自己埋没在书本的灰尘当中,远离了真正的人生。这时,他对抽象的精神已深感厌倦,要求获得实际的人生享受,于是,浮士德不惜以灵魂作抵押,与魔鬼梅非斯特订约,以图饱览大千世界,尽可能地体验生命的痛苦和欢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浮士德却先后经历了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的事业悲剧,最后,在人民挥锹劳作、填海造田的壮丽景象中,他幸福地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为人民开拓疆土,使人民自由安居,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浮士德的一生是执着实践的一生,他对人生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惜以灵魂作抵押;但是,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性格具有鲜明的二重性:一方面无可避免地受到生命本能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等的现实欲求中,另一方面,他又没有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而这种矛盾性正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二重性的表现,歌德通过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概括了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史,总结了启蒙运动的历史经验。

  浮士德的形象还有更高的哲学涵义,通过对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 WP=37 盾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揭示了人类共同的难题: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时,都无法逃避“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

  浮士德唤起了每个人共有的对生命真谛的认同,内观自己,环顾周遭,人人都是浮士德。相对于“人本恶”的观点,相对于惰性,浮士德形象引导每个人“善”的部分、自强不息的人道的部分,既映照人类的精神世界,又为人类精神世界树立了一个优秀的典范。?

  此外,《浮士德》中还塑造了魔鬼这一“罕见”的文学形象,不仅加以细致描述,还把它作为了一个关键的形象,或者说,一个关键的精神要素来加以刻画,如果说浮士德不断寻找至善至美,体现了肯定的精神,那么梅非斯特就体现了恶,体现了否定的精神,他是浮士德的对立面,用相反相成的道理来促进浮士德的成长和发展,他同样也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了资产阶级中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诗剧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各有各的象征意义,并体现了作家非凡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文学毕业论文: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相关文章: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毕业论文05-22

浮士德简介05-20

读《浮士德》有感07-30

毕业论文学术评语05-09

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03

毕业论文学习总结12-09

浅论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改革02-07

《浮士德》读后感11-26

《浮士德》读书笔记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