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一)
摘要:本文分析了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特点,并以此为指导,探讨了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 “教”与“学” 学生主体观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将“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的现代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推动自身的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笔者结合学生“学”的特点,探讨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师“教”的策略。
一、中职学生“学”的特点
1.学生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
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之前,并非一无所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知识,甚至会通过自身的实践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自我认知。这些知识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也决定着学生对新学科的感知过程,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行为能力。譬如有些学生,在生活中会将自己的消费支出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对于记账的原始认知。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自身完善的过程
通过教师的传递,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融会贯通,充实、丰富和改造自身的原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组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教师传授的知识真正的为我所用。
3.学生学习是个体与社会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体孤立的,而是在社会团体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过程。对于同一理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教师通过合理引导,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思维,并不断地扩充其知识面。同时,学生还可以与教师、会计专家等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二、 教师“教”的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可以通过语言激励、行为暗示、情绪感染等策略来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调整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参与式教学、实操演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综合能力。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现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理由,随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纠正。譬如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项目,学生总是容易混淆,分不清哪是资产,哪是负债。要解决这些理由,教师通过让学生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区别,“权利”形成资产,“义务”形成负债。预付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预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是资产;预收账款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期会使企业利益流出,因此是负债。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介者
作为教学的中介者,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把知识转移给学生。比如,当学生回答提问后,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给予指导性的评论,或者采用提示、疑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励学生主动深思,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由此构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样的“教”“学”才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三、“教”与“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角色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矛盾的双方又相依相存,不可替代。譬如,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则时,需要由老师主导讲解。这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则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掌握。在进行凭证的.填制、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技能的操作时,需要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客体。
基于“教”与“学”的不同特点,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提出理由—探索理由—解决理由”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1.设置情境,提出理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理由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就真切地感受到会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会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会计的兴趣。例如讲资金平衡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会计原理的重点。在学习这个理由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如一个家庭盖一幢楼房,价值20万元,那么这20万元的楼房和家里的资产有什么关系呢?假如这20万元中有10万元是借入的,另10万元是家庭自有的,那么,借入的10万元是否形成了家庭的负债?家庭自有的10万元是否构成所有者一定的权利?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深思回答: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对这些概念逐渐加以认识理解,让学生自己得出准确的结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探索理由,增强学生主角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基于“学生主体观”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现象。基础会计是一门学以致用的课程,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深思价值、有现实作用的理由,以及有一定实操性的案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策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理由。譬如,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中用到的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内容。 课堂教学中,教师再让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理由进行分组讨论。案例讨论结束后,各组推出代表,针对案例中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倡议,同时也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学生相互辩论。这时,学生是讨论的主角,教师只在必要时进行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主角意识,使学生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学生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解决理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会计学教学中,作为组织者和中介者,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理论法则转变为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热情,还能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行为能力。譬如:当我们讲完有关凭证、账簿、报表等方面的内容后,便让学生到财会模拟室亲自动手操作。在模拟室里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其中一人当组长,执行财务科长职责,管理本组人员,负责凭证、账簿、报表的审核、签名;其余人员各司其职,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核算、报表的填制均安排到人,流水作业。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各方面的理由,对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强调,如:货币资金转换业务要只填付款凭证,不填收款凭证,凭证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入账,记账必须用蓝黑墨水,红笔只能用于改错和负数填写等等,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凭证账表的使用策略。这样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同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以上探讨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会计学教学策略。 让“学生主体观”走进会计课堂,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会计人才,是每一位会计教师肩负的重任。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二)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计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的毕业论文模板会计毕业论文01-05
会计毕业论文提纲06-25
会计毕业论文致谢06-26
高职会计毕业论文01-21
会计与统计毕业论文01-15
最新的会计毕业论文01-05
坏账的会计毕业论文01-07
会计的毕业论文致谢01-07
大专会计毕业论文01-05
税务会计毕业论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