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最新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24 10:33:5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最新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

最新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最新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

  摘要: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存在于语篇的深层。在研究交际中的话语连贯问题时,我们不应仅限于言内因素,还必须考虑到语到语言之外的因素,而语境恰恰是言内因素(言内语境)和言外因素(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结合。本文试图从言外语境角度研究话语连贯。

  关键词:话语连贯;文化语境;言外语境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不仅受符号学的制约,而且也受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对于交际中话语连贯的影响因素不能只局限于语言方面,非语言因素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胡壮麟指出语篇在交际功能上的连贯有赖于语篇产生时的语境知识和语篇使用者的语用知识。可见,离开了语境,孤立地看语篇,很难对语篇进行正确的理解,很难掌握其连贯性。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言外语境角度来探究语境对话语连贯的影响,以期对语篇连贯研究和话语理解机制方而的探索有所裨益。

  一、文化语境与话语连贯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每个言语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些反映特定社团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语篇分析者所说的“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作为人类行为模式的深层结构规范制约语言交际的。本族人对于自己的文化习俗是习焉不察的,而外族人在同本族人交际中一旦违反了这些习惯,又会使本族人无法接受,从而使外族交际者感到别扭、不适应,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的,都把自己的文化对世界的看法看作是人类的常识,天经地义而又自然合理,这样一来就难以接受其他文化。如果言语交际的各方对所用民族语言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没有共同的了解,就难以完满地实现交际目的。每一个语篇又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文化语境必将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对话语的表述和理解,如果对方讲的话符合他的思维模式和讲话方式,则可以很自然地把对方的话解释为连贯的话语,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也有利于把其随后的话语理解为连贯的话语。不然,则可能造成误解或交际中断,甚至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此类例子很多,例如:

  “我不喜欢照章办事的做法。”姑娘说,“我喜欢出乎意料。”

  她的姨夫好像对她这种明确的爱憎感到很有趣:“好吧,你会一切顺利,这也是事先规定了的”,他说。“我想这你该喜欢吧?”

  “如果这里的人都是愚不可及的保守派,我不会一切顺利。我是一点也不保守的,我正好相反。那是他们所不赞成的。”

  “不,不,你全都错了。”老人说,“你不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往往前后矛盾,他们之所以有趣,主要就在这里。”

  每个言语社团都表现出各自独特的交际模式或交际方式。连贯的语篇一方面要符合本言语社团的交际模式;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背景信息作为双方共有的信息对待,成为预设的意义,置于语言明确表达的意义之后,不明确表达出来。这种文化上的先入之见(culture bias)对本族人而言是习焉不察而又有其心理共识的,而对外族人则不然。在这段对话中,姨夫是英国人,姑娘是美国人,双方的一言一行都打上了他们所赖以成长的文化背景的烙印,双方也都表现出各自独特的交际模式。

  她对英国人独特的交际模式、交际方式等并没有相应的.背景信息,换句话说,女孩对英国人思考问题、提出或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甚了解,更不可能有什么预设的意义了,所以在她的眼里,英国人很保守,他们的交际方式看起来也很奇怪,她很反感,而姨夫却觉得他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都是很合乎常理的。两个人之所以抵触说到底是文化因素造成的。这说明文化语境也能影响交际,造成话语不连贯现象。文化背景作为语境的组成部分,对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词语、句子的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往往会给一些话语赋予不同的含义,致使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也可能体现出不同的话语意义,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不同的文化背景还赋予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模式,如果交际双方不能认识到他们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就很可能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交际。

  二、情景语境与话语连贯

  话语含义不仅存在于言内语境和文化语境中,它同时也与情景语境紧密相关。情景语境是意义交流的环境,但它不仅仅是语篇产生时周围的物质环境,周围的时间、地点、景物等,也是一个情景类型,包括三个变项: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这三个变项又被称为语域(register)。“语篇与语域在三个变项上的一致性是保证语篇连贯的另一必要条件。” 因此,交际中话语的连贯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语在语场、语式、语旨方面的一致性。

  语场的连贯主要指语篇在话题方面的一致性,即语篇的各个句子或成分都必须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语场连贯(话题的一致)不仅是情景语境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篇特征的必要因素。语式的连贯指语篇在语言类型方面保持一致性。语旨的连贯指说话者或作者在语篇中的交际角色前后保持一致。就语旨而言,在言语交际中,同一角色所使用的语言风格要保持前后一致,这一点与语式连贯相似。因此,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影响到交际中话语的连贯。

  从话语主题的角度讲,连贯的语篇必须围绕一个总话题(global topic)展开。所有的谈话人都围绕一个话题,不跑题,谈话的意思自然就连贯起来了。子话题(subtopic)或局部话题(local topic)可以稍有转变,但不能完全脱离总话题。局部话题转变时通常也应该有明显或隐含的语言标记或语义标记。

  语式的选择会受到交际双方人际关系远近程度的影响。当人际关系近的时候,要选择非正式语言,反之,则选择正式语言。对较亲密的朋友使用正式语言和对陌生人使用过于随便的非正式语言同样会引起歧义,使对方怀疑说话者是否有其他用意。交谈者之间特殊的关系会影响话语形式的选择和对话语内容的理解。谈话时说什么话,用什么词都受当时双方关系的影响。否则,交谈者不清楚自己当时在交谈中的地位,说不合适的话,对话就难以进行下去,语篇就不会连贯。

  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存在于语篇的深层。张德禄强调连贯的产生虽然表现在形式上,但它本身不是形式层次的特征,而是语义特征,是由语言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在研究交际中的话语连贯问题时,我们不应仅限于言内因素,还必须考虑到语言之外的因素。而语境恰恰是言内因素(言内语境)和言外因素(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结合。语境对连贯的影响体现在:一方面,某些表面不连贯的语篇可借助语境信息还原或衍生为连贯语篇;另一方面,如果语篇接受者缺乏必要的语境信息,某个连贯语篇对他仍然可能是不连贯的。言内语境表达的是字面意思,它的连贯是以语法、词汇、逻辑关系和主位/述位结构等有形标志为表现特征,其特点是有形的(explicit)。而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话语的连贯是通过隐形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去推导说话人的含义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隐形的(implicit)。文化语境是抽象的、概括性的概念,而情景语境是语篇的直接环境。此外,相对于言内语境,交际中言语连贯的实现更依赖于情景语境。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情景语境决定了语篇的合适性和连贯性。当然,交际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影响话语连贯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的,所以关于影响话语连贯的因素还有待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朱永生.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外国语,1995(3):79.

  朱永生.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J].现代外语,1996(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最新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

  摘 要: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有声语言的艺术魅力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语言;艺术

  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听众或观众的喜爱,其有声语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广博的学识、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口才。因为每档节目,主持人总是首先亮相。并且穿针引线、贯穿始终。可以说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对受众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时刻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修养,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

  一、节目中有声语言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对象之美。”人世万物间的一切都是自然朴实的,古人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以优美、动听、感人的节目语言也应该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买弄;作到自然朴素、通俗易懂”。要做到这些,播音员或主持人应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而定,一般应该自然、亲切、朴实、大方、以情感人,特别是知识性、服务类节目,主持人更应如此。

  我们在做节目时,应该以实际生活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不能照搬生活语言,否则会成为“大白话”,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曾在一段时期内,我认为亲切自然就是降调,一味追求“低、平、软”,可播出来的却是无精打采、死气沉沉、干巴巴的语言。实践使我认识到,亲切自然不是矫揉造作讨好听众,也不是态度冷淡就事论事、给听众以轻率模糊之感。

  要使我们的节目有亲和力,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就要求播音员或主持人要从节目内容出发,自然朴实、亲切大方地对文章进行表述。例如:大家熟悉的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以亲切自然、甜润流畅、悦耳动人的声音,多次成功地主持了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和各类文艺晚会。她以稳重大方的台风,洒脱自如的举止,出口成章的语句,受到听众(观众)的好评及青睐,展示了她有声语言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二、节目中有声语言的形象美

  “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形象是人的思维所决定的。”播音时,播音员必须把文字所描述的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先在自己脑中“活”起来,然后再说出去,使绘声绘色的声音送给听众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形象来。艺术通过什么来感动人?通过形象,并使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播音员要让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首先播音员的思想感情就要先同所播稿件的思想产生共鸣,要有形象感,把稿件中的话变成为稿件服务的各种不同形象的语言。因此,语言的形象美,就需要有声语言在运用上要灵活多样、新颖别致、活泼动人,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获得真切的形象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向别人讲述刚刚看过的一部电影时,首先在自己的脑际中先要回忆起影片的一些镜头,而后说出有关故事情节。生活中你与别人交谈也是先要在自己脑海里再现出所要谈的事情,然后说出来,这就是形象感。跟记者参加过采访的播音员,在播所采访的稿件时,就感到感情充沛,脑海里有鲜明的形象,所播节目也就生动感人了。

  生活中说话的规律是通过思维在脑子里先看到再说,那么播音也应该符合说话的规律,但是有的播音员一拿起稿件往往就违背了生活规律,脑子里只有文字,播出来就显得平淡、呆板、枯燥无味,这就是缺乏想象和感受,没有一个整体的形象所造成的。然而播音员每天接触的稿件,不可能全部都“经历”一番。播音员没有亲身经历过,工作又要求节目播出来像身临其境似的,这就需要播音员展开想象,尽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融为一体、和二为一,把稿件上的文字,变成想象的画面,然后把情景再现给听众。当然,播音员要播出形象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加工和反映,是播音员再创造的过程。要丰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就必须加强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因为同一篇稿件,有的人只能就字面作肤浅理解,而有的人却能补充、丰富作者所没有写出来的那些亲身感受。所以同一篇稿件,出自不同人的口,播出来的思想深度不同,感情色彩也不同。可见知识和生活的积累越丰富、越坚实、想象力就越宽广,形象感染力就越强。

  三、节目中有声语言的音乐美

  “有声是由物体振动而发出的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形象,是实际存在的物体运动的表现,悦耳的声音叫乐音,不悦耳的叫噪音,几个不同音位的音响复合而成的叫复合音,和谐的复合音给人以欢快、丰满、安宁喜悦的感受,不和谐的复合音则给人以骚动不安、惊惧警觉的感受。”节目中有声语言的音乐美,就是运用这一科学规律而产生的。语言表达除听觉产生形象感受以外,还要有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特别要具有和谐的复合音。因此播音要借助合适的声调、鲜明的节奏、准确完美地传达出生活中的音响,表现出复杂的感情和情调,给听众以强烈的感受。

  “节奏是运动过程的有序的律动。”这本来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在有声语言表达中,随着内容的变化,感情也会有平静、含蓄、有激昂、奔放,这种感情的变化体现在语言上,也有抑扬顿挫、急缓紧松、起伏跌宕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语言的节奏感,有了这种节奏感,才会给听众一种音乐旋律美的享受。播送一般的新闻,节奏应比较明快,重大新闻则要求平稳庄重,不能用跳跃式的欢快的语调;介绍文艺作品时,则一般比较舒缓、轻松、柔和,随着内容的情节变化而变化;播少儿节目时,则要求比较轻快、活泼、欢快,不能严肃得板起面孔。讲述不同的事件、情景、喜怒哀乐,都有个节奏的掌握问题。一篇稿件如果一个调门、一个节拍地说到底,必然是单调无味的。要想突破一板一眼的播音八股腔,必须重视节奏的运用。节奏往往是在对比中体现出来的,是由思想感情的变化决定的,这种变化要用声音和语流的高低、快慢、抑扬、强弱表现出来。运用节奏的方法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急先缓、欲缓先急、欲重先轻、欲轻先重,最忌讳等距离、等重量、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四、节目中有声语言的个性美

  “个性化”是现代社会背景中传播的必然趋势和主流,主持人的个性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的个性是节目主持人的政治气质、生活经验、能力性格、年龄资历、文化修养、思考方式、审美趣味在语言中的综合体现,是主持人内在素质的流露。不同的主持人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言个性,形成不同的个性化形象,或温文尔雅,或热情风趣,或老成持重,或潇洒自如。

  语言艺术修养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驾驭节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对受众的语言面貌和水平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这是任何传媒都无法替代的。只有成功创造出个性的语言表达艺术,把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文字变成语言表现给社会大众,才能使节目内容深入人心,也必将为节目主持人增添风采。

  参考文献:

  张念宏.教师手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60.

  广西台播音科.对播音的一些体会[G]//全国播音经验交流会材料选编—— 话筒前的工作.南宁:广西出版社,1983:125.

【最新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02-0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02-0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致谢模板02-0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02-10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01-15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16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02-0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6-08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