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硕士优秀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22 15:00:0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对审计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工程审计质量控制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计质量;问题;对策;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有严格科学、执行有效、不断完善的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制度保证,有业务素质高、严守职业道德的人员保证,有领导重视、部门工作得力的职能保证,其工作质量一定能够日臻提高。

  一、工程审计质量控制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工程审计调查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工程审计在调查阶段投入的精力太少,不能够深入到工程项目的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或者虽然到了施工现场但只随意的查看一下,对于涉及到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的条款、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工程量、工期、建造标准等多采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书面报告,缺乏对施工过程的直观判断和了解,难以保证所获审计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单单对某单个项目进行审计,忽视了对工程建设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验,也会导致工程审计不能全面的分析因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失效带来的审计风险,影响工程审计的质量。

  2.工程审在计组织方面不得力

  工程审计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做好审计工作的组织安排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工程审计由于缺少合理的调度,导致审计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整个审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审计进度和质量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3.审计重点不突出

  工程审计工作量大,涉及的审计内容非常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但就工程成本就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管理费、利润、税金等等。工程审计如果忽视了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导致工程审计无法深入下去,虽然涉及的内容多却无法发现问题,再加上审计人员精力有效,很难对施工组织审计的合理性、验工计价的真实性以及工程收费标准等进行有效审计,使得各项审计程序流于形式,审计人员疲于应付。

  4.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内部审计监督在工程审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完善而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为工程审计提供大量可靠、真实的数据,从而大大减少工程审计的调查和整理工作,也有利于发现需要重点审计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贯穿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的过程,也能够对工程审计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当前,建筑施工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的责任不明确,各项内部审计制度都没有落到实处,在工程审计过程中无法发现潜在的问题,也无法给予工程审计人员足够的支持和监督。

  5、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

  审计人员仅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不了解被审计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行业的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难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错弊,未能识别重大错报和漏报。具体表现为:

  一是未深入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代审计工作都是在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再对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确定审计范围,抓住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审查,既能节省审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抓住关键,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某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是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信息失真。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主要表象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有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如企业收入不真实、成本不真实、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资产不入账,如虚构存货或其它资产;企业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取证不到位。

  三是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审计人员未对企业从独立生产到联合生产、从独资到合资、改组、兼并、重组等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与存在进行核实,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影响审计质量。

  二、加强工程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这要求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二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空间,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活动保持同步;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三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学习,分清自己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责任,明确在哪些情况下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2、审计管理创新求突破,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

  工程项目审计项目管理是一项全过程的综合性活动,具有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业务知识涉及面广的特点,控制审计质量要整体上见成效,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真正理解审计质量的内涵,审计项目管理一定要切入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力求突破,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

  首先,审计方法、技术手段综合化,在工程项目审计中采用新的经济技术论证方法,如价值工程法、净现值法、敏感性分析法等;审计取证渠道综合化,审计取证过程往往十分复杂,除对被审计单位本身的资料进行取证外,还可借鉴咨询公司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资料,来证实自己取得的证据的可信度,减少证据风险;

  其次,审计人员队伍综合化,根据专业工作需要,配备系统内的精英强手,体现较强的专业性,建立一只既有审计师、经济师、工程师、造价师、会计师、计算机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实力雄厚、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审计队伍,为审计增加新的内容和不断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对控制审计的非专业知识风险,十分有益;

  第三,抓好相应项目审计成果的开发、转化、运用,是审计工作的着眼点,也是不断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审计结果与审计成果之间并不能等同。只有那些合理恰当的审计结果,通过适时有效地实践运用,才能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审计成果。为了做好审计成果的开发、转化、运用,我们必须做到:一要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注重成果提炼。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时归纳共性问题、提炼倾向性问题、反映苗头性问题,并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积极为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审计信息,确保审计反映问题的及时整改和制度政策缺陷的及时纠正。二要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审计成果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使工作规范、纠正错误。审计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否被采纳。

  3、推行全过程工程审计

  实施全程审计的关键是将以往工程审计的关口前移,将以往的事后工程审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这就要求在招投标审计中严格把关,应审查招投标文件内容是否全面规范,投标单位资质是否齐全有效。应做好大型工程项目标的制作委托工作,对招标过程实施全面审计监督。事中审计监督强调对施工过程的实施介入,从施工单位开始施工就应该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勘察记录施工现场的情况,包括施工现场的地形,现有建筑及地上设施等。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审计人员应配合并参与施工中一些复杂工程的技术复核的记录和检查,对影响到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验收情况的审计资料应做好记录,对重要的设计变更和签证及工程索赔造价等及时审计,这既是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必要措施,也可以为工程结算审计提供可靠的资料。在事后审计阶段则应当注意在出具工程审计报告之后,应当对工程审计质量进行评价,参与评价的部门包括审计部门的自我评价、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评价以及外单位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评价,通过审计质量评价来提高单位审计水平。

  4、理顺工程审计的组织管理工作

  工程审计工作要求有一个详尽的.审计计划,这是做好工程审计的第一步。在工程审计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对工程审计任务目标进行分解,确定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每个阶段又需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力求把审计任务分解到工作小组或者个人,从而保证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合理组织工程审计还可以合理分配审计人员,工程审计涉及到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工程技术、物资设备等多方面的问题,工程审计组织管理活动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搭配专业技术人员和审计人员,发挥不同技术专业人员的优势,这对于提高工程审计质量至关重要。

  5、控制好工程项目结算审计质量

  工程项目结算审计质量的控制,不仅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这直接关系到审计的职能是否能真正体现,关系到单位建设资金是否会发生流失。为解决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内部审计可以将规模大、投资多的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完成,即利用社会审计力量,解决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而提高工程结算委托审计质量必须依靠委托方、受托方的通力合作,既要求受托方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更离不开委托方的科学管理和严密控制。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采用招投标方法,选择资信好、收费合理的社会中介组织,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6、严把“四关”,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一是计划关。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突出重点,摸清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管理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二是记录关。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包括资金来源、收入和支出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底稿则应一事一记,同一类事项可做一个底稿,后面附上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审计底稿由审计人员编制,审计组长审核,并存档备查。三是复核关。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决定,都要严格复核程序、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提出复核意见。四是考核关。每年年初,要对上一年的审计项目从立项到立卷归档进行检查、考核、评比,激励先进,营造氛围,以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长期以来,我国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投资控制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工程审计仍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监督控制好工程造价,保障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投资,避免在工程建设环节中出现工程造价高,质量低,超标准,超预算等现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利平.开展工程审计提高投资效益[J].中州审计, 2010, (7)

  [2]崔孝和.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与实施[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院报, 2010, (2).

  [3]徐伟刚.审计质量控制之我见[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4]刘俊墚.浅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9,(9).

  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二:

  摘 要: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日益增长,但是大量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不符合规范。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存在大量问题和漏洞。我国应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使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披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力的日渐强盛,民间非营利组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合法的法人地位的社会民间组织。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主要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环境保护,赈灾救难,文化传播,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于非营利组织发达的西方国家,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财务治理和披露便是其中之一。

  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披露必要性

  1.非营利组织相关者获取会计信息的需求

  非营利组织不同于企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它的宗旨不是积累或创造财富,而是实现社会公益或成员互益。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形式的社会捐赠,捐赠者放弃对捐赠财产的所有权(如资产处置权、受益权、分配权等),由非营利组织在限定的范围内用于公益事业,以及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等。非营利组织的资产特点决定了其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资金的提供者(捐赠人、会员、委托人等)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受益者、组织管理人员、社会监管机构等),他们都有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控制的资源状况、负债水平、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其效果、现金流量等信息的需要,而这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编制能够反映这些信息的财务报告来实现。[1]

  2.非营利组织监督和质量考核的需求

  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相关法律制度和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容易导致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人员从中获利,相关人员借用非营利组织偷漏税,转移资产等行为的发生。以“红十字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宋庆龄基金会”为代表的官办非营利组织问题的接连曝光,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便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非营利组织监管漏洞和信息的不透明。

  此外,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公众对于非营利组织工作效果考核及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由于非营利组织定位不同于企业,因此,它在财务总缺少利润指标,不能单纯从利润等指标了解其活动成果。需要通过对其现金收入情况,相关费用支出,管理人员工资,目标实施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考量该非营利组织运行状况和绩效。

  3.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需求的特殊性

  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政府不仅承担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和监督功能,而且直接插手组建、管理和控制非营利组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三种重要法人(事业单位、社团法人和民办非企业法人)都具有政府直接组建的成份。在管理上,不仅事业单位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甚至财政直接拨款支持,而且社团法人和民办非企业法人在登记注册、人事安排、重大决策和外事活动等方面,都必须经由政府的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和允许。政府的强势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需求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政府机关几乎成为唯一关键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且过于侧重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来监督和控制非营利组织。

  另一方面,为数众多且处于快速发展趋势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即使是200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也把民间非营利组织定义为需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团体。这就把那些没有法人地位的单位下属组织、社区公益性组织、农村非营利组织等排除在外,使其没有相关的会计制度得以依赖,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更加缺乏法律的保障[2]。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披露现状

  1.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

  财政部于2004年8月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该制度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了界定,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编制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其内容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三张基本报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及时反映组织控制的资源状况、负债水平、资金使用情况及其效果、现金流量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但即使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也只是规定了具备法人资格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所应遵循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不包括那些为数众多且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等,这些组织有些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有些连正式的会计记录都不具备,当然谈不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进行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了[3]。这也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组织会计核算依据不同,核算基础与核算口径也不尽相同,使得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2.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不规范

  非营利组织由于其性质不同于企业,不同于企业频繁的日常财务活动,因而会计工作其会计工作变不受到重视。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没有规范的账簿,记流水账,没有原始凭证,会计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存在随意性,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会计档案不规范,将会费票据,税务票据以及结算凭证混合使用,缺乏财务收支计划,收入和支出管理混乱。另外,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尚未建立健全编制年度预算制度,年度计划和预算完成情况不够详明,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强,甚至不编制年度预算。使得其披露的信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

  除了会计工作不规范之外,很多报表甚至出现准则理解之外的低级错误。中国基金会中心网(CFC)在录入2010年基金会的则一务报表时发现,很多报表连分类项目的金额和总额都对不上。还有很多非营利组织只披露三张财务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对于报表中的数字,缺乏必要的解释。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披制约因素

  1.政府监管和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政府目前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还没有形成有效体制,政府及其部门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仍然过多。1998年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对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管理方法,参照社会团体的规定。按照此项规定,各级民政部门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各级政府部门是其业务主管机关。从而形成了对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将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和监督职责分为两个单位进行管理的体制导致非营利组织难以得到有效的管理。

  此外,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没有将捐赠承诺确认为收入,仅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这一做法不符合国际惯例,也没有顺应当前环境下企业和个人捐赠承诺越来越多的现实情况;没有将营业成本与项目成本区分,因而报表使用者就无法划分组织为完成使命开展的业务活动成本和向受益人提供有偿服务的成本。而且没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加以区分,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法了解非营利组织经济利益或服务潜力来源的稳定性,以及组织支出的性质。

  按照现行规定,非营利组织应当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包括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但很多规定简单笼统,没有可操作性,比如《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只有“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也只是要求“公募基金会组织募捐,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而且,对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并不具有强制性,缺乏约束性。正是因为没有信息披露的压力,是否披露与获得捐款的金额影响不大,甚至不具备信息披露的能力,因而很多非营利组织根本达不到法定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但是却很少受到处罚[4]。

  2.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的优秀人才主要流向政府和企业,非营利组织由于薪资水平不高,发展前景不明朗因此无法吸引人才。大部分成员主要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或职业发展而投身于非营利组织。据中华慈善总会对全国地、市以上慈善会团体会员的调查,很多有爱心和社会威望的老同志退休后参与慈善事业,在慈善组织工作的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52%,30岁以下的仅占1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34%。人才危机,严重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很多非营利组织没有设置专业的会计人员负责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同时又缺少资金聘请职业会计师,从而导致组织会计的工作混乱,缺少会计核算制度和控制制度,结果导致财务报表准确性差、内容不完整、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等问题。据调查,我国有90%的非公募基金会目前没有设置专人负责信息披露,而聘请专业会计人才需要额外开支,因此大多数非营利组织不愿意聘请专业人才。

  3.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忽视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而对需求的忽视和弱化便会导致供给的不足或缺失。由于非营利组织产权不同于企业,捐赠者没有财产的所有权和剩余求偿权。因此,产权所有者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信息供给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重点不同,捐赠者关心捐赠资产是否被用于组织的目标和宗旨,是否保障受益者效益最大化;政府机构关心组织运营和资产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不同的需求的侧重进一步削弱了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非营利组织很容易忽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改进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加强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规

  由于产品和服务及自身定位的公益性,使得非营利组织缺少竞争性的市场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约束。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有比企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有关部门应加紧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从非营利组织登记成立到定期的信息披露要求制定合理化标准细则。对于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专业性和具体性制定相关标准,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对信息使用者的适用性。同时建立起对非营利组织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社会监督

  非营利组织的宣传和发展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公众新闻媒体,他们宣传环保知识,弘扬文化精神,传播慈善理念。而社会媒体也可以同时进行舆论监督。随着当下社交网络和媒体信息的日益发达,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公众举报等制度可以有效的促进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的规范化,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

  3.提高相关从业人员水平

  通过定期对非营利组织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指导以及考核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工作质量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定期质量考核,绩效考核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陆建桥.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问题[J]. 会计研究, 2004, 9: E16.

  [2]. 李静, 万继峰.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解读[J]. 现代财经 (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6, 2.

  [3]. 孙杰.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J]. 财政监督, 2008 (20): 21-22.

  [4]. 耿玮. 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1.

【硕士优秀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的致谢02-20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的致谢范例02-12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范文03-01

硕士毕业论文后记优秀范文01-05

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致谢范文02-16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模板02-22

2017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范文03-02

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参考06-06

2017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范例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