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科学小论文14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小论文 篇1
我最喜欢科学了,每次解开一个科学小秘密,我就喜欢整理成一篇科学小论文。我上一次的科学小论文是关于苍蝇的,因为我发现苍蝇竟然可以停留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这让我觉得很奇怪。
后来,经过我的一番查找,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找到了关于苍蝇停留在天花板上不会掉下来的知识。
原来,苍蝇有六条细长的腿,每条腿的末端长着两个尖而硬的爪,爪的基部有一个被茸毛遮住的爪垫盘。爪垫盘是一个袋状结构,里面充血,下面凹陷。当苍蝇停留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时, 爪垫盘和平面之间产生了真空,苍蝇便牢牢地吸附在平面上。这种吸附力,足以能承受苍蝇本身的体重。这样即使苍蝇吸在天花板上,背部向下,也不会掉下来。另外,苍蝇的爪垫盘上,还分泌一种黏液,这样,就使它牢牢地吸在物体上了。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4月6日报道,由斯坦尼斯拉夫?戈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对苍蝇为何能漫步于天花板进行了研究。当一只苍蝇在光滑的天花板上自由漫步时,他们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测量它的每只脚所用的力量。研究人员发现,附着力最佳状态出现在苍蝇身体每侧至少有一只脚与天花板表面接触的时候。随后,研究人员又利用人造聚合体胶带模拟在昆虫脚部发现的带粘性的小垫,证明了上述原理。戈尔对此解释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把昆虫从天花板上拉开,而不是把它压向天花板那边,因此在天花板上漫步截然不同于正常的'行走。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我们对昆虫脚垫微观结构的了解,为墙壁和天花板行走机器的模拟运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灵感。”
通过这一次的观察,我又明白了一个科学小知识,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了解更多的科学小知识,长大后当一个科学家,为祖国的未来做贡献。
科学小论文 篇2
暑假的一天,我在家写作业,一不小心把钢笔里的墨水溅到本子上了。我忙伸手拿纸,想擦干净,却发现纸篓里的纸快用完了,只有两三张在纸篓底下,拿的时候手必须使劲向下伸,才能拿到。既费时又费力,十分不方便。我不禁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突然,客厅里的脚踏式垃圾筒提醒了我,对呀!只要把纸篓底下弄一个托,打开纸篓时就将纸托起来,关上时纸托就降下去,这样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吗!
说干就干!我先找了个差不多大的盒子,然后把盒子上的盖子剪下来,加工成似老式窗户一样的左右匀称的两半,放在一旁备用。然后找来一个保鲜膜(塑料袋也可),把保鲜膜剪成与盒子等宽的长方形,长度要比盒子长10--15厘米。再把先剪好的两片盖子粘在盒子上,用胶纸固定,但不要太紧,使盒盖能轻松的打开。假如太紧也没关系,可以在盒盖上分别粘两块吸铁石,再在盒子两侧的.相同位置上粘两块吸铁石,就OK了。最后把保鲜膜的两端与盒子两端对齐,粘住。要注意的是,不要全粘在盒盖上,只把保鲜膜的两端粘在盒子最外端就行了。
其实这个方法不止可以用在装卫生纸上,一些小的饰品拉,儿童拼图拉,工艺纸拉,蜡笔拉,药品拉等等都可以装在这样的盒子里。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因为保鲜膜太薄,因此太重或带尖的物品要用比较硬的塑料袋,延长使用寿命。
科技就是这样,只要你善于留心周围,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科技发明在你的脑海里闪光!
科学小论文 篇3
今天,我去钓龙虾,我带着钓竿和钓饵(猪肉)去一条混浊的沟里钓。没一会儿,我就钓到了10只龙虾,正当我兴高采烈的回到家准备红烧时,发现小龙虾的壳上沾满了污泥,一开始我以为沟里的小龙虾脏一些,少一些,于是我又到一个清澈的塘里去钓龙虾。结果一只也没钓到,于是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小龙虾喜欢在混浊的水里生活。
既然猜测了,我就要想尽办法来证明这一点。我立马行动起来,我找来两只桶,一只桶装浑浊的水,一只装纯净水,并在桶里各放了5只龙虾,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浑浊的`水里的龙虾仍然生龙活虎,而在清水里的小龙虾已奄奄一息,这证明了我的猜测是正确的。
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仍然把一只桶里装浑浊的水,一只桶里装清水,各放进5只龙虾,但这次实验我并不求小龙虾喜欢浑浊的水还是清水了,我是在求小龙虾吃什么,我不去管浑浊的水里的小龙虾,我天天喂食给清水里的小龙虾,但喂的是一些被我切得小得不能再小的鱼肉、腐肉、水草、水藻等,过了5天后,浑水里的小龙虾和清水里的小龙虾一样生龙活虎,这个实验证明了小龙虾吃小得不得了的微生物。
现在我终于知道小龙虾为什么喜欢浑水了,因为水里有极小的鱼肉、腐肉、水草、水藻等,而这又是小龙虾的最爱,所以小龙虾就喜欢浑水了。
经过这次实验,我心里十分高兴,因为我又知道了一个科学知识,希望大家也常做这类科学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多了解科学知识,增长见识。
科学小论文 篇4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科学小论文 篇5
“咕咕,咕咕……”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从厨房里传来了一阵怪叫声。天生胆小的我不禁吓了一跳。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可没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这时,又传来了“咕咕、咕咕”的声音,我这才注意到,原来是脚边的泡菜坛子在作怪。咦,泡菜坛子怎么会冒泡呢?会不会是空气钻进去,然后又从水里冒出来呢?可是,泡菜坛的盖子盖得紧紧的,
一丝空气也跑不进去呀!
姐姐上班回来了,还没进大门,我就迫不及待地跑上去问:“姐姐,姐姐,泡菜坛里为什么会冒泡泡呢?”姐姐笑眯眯地说:“泡菜坛里的菜泡得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厌氧菌,它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当它发酵的时候,就会排出气体,所以泡菜坛子里会冒泡泡。”
什么?厌氧菌?我最怕细菌了,它们都是坏东西,怎么可以出现在食物里呢?我们吃了这些东西生病了可怎么办呢?姐姐的.回答已满足不了我的好奇心;我拿来《百科全书》寻找答案。啊,答案在这里!原来,自然界里有一些菌(如酵母菌、厌氧菌),可引起食物发酵,产生酸,同时放出气体,它们对人类并无害处;我想:以前奶奶做好后只有拳头般大小的馒头,蒸过之后成了巴掌那么大,而且又香又甜,原来都是酵母菌的功劳啊!没想到,以前在我眼中深恶痛绝的菌类,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这么重大的作用。
我正想得入神,突然泡菜坛子里又冒出了一个大泡泡。姐姐对我说:“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只要你留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看,“咕咕”叫的泡菜坛就是很好的证明。
科学小论文 篇6
11月19日,晴,今天我们来到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科学小制作——电动小车。
首先,我们来到了211教室,同学们有序的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只见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拿着水杯走了进来,随后他站在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姓钱,金钱的钱,是一位很有钱的老师。所以大家可以叫我钱老师!”听完老师的介绍,同学们紧张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我们突然发现老师是多么的幽默。
接着老师把材料发给我们,为我们讲解了小零件的用途,我们才动起手来,我先把每一个材料倒出来,将它们放在“地和”里。首先我把轮胎外皮按在轮毂上,随后我把塑胶介子和铜套套在一起,再套到轮胎的小孔里,用一个小铁棍固定在车上,另一个也是这样做。接着该按马达了,现将导电片按好,然后按好马达,插上齿轮,就可以按在车上了。然后是最难的一步——按开关。别看开关只需三个零件,但很容易做错。电导片扣在一个带有一个小圆帽的东西上,再将一个用来固定的东西固定好,按上电池,大概的外形就做好了。最后按上外壳和尾翼,启动电源就做好了。看着这奔跑的赛车,我不由赞叹它实在是太帅了。
今天玩得真高兴,这次小实验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科学小论文 篇7
小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说,黑色吸热,白色反热。
当然夏天大人们把白衣、白裤全找出来,冬天人们大都8爱穿深色羽绒服,我一直不懂这是为什么?这不,今天是个大晴天,终于可以证明这个道理啦!我兴冲冲地跑到楼下,找“实验品”。
虽是隆冬,可雨水不多,所以根本找不到什么冰。
怎么办呢?物品灵机一动,不如就拿我家正冬眠的小乌龟来当这个实验品。
我健步跑上楼去,拿着铲子,挖出了在花盆里冬眠的两只小乌龟,这样好像有点不道德,可是心急的我顾不得那么多。
我知道乌龟在所有冬眠的动物中睡的是最不沉的(至少我家的是),只要气温升到0℃以上,它就会醒来,如果再到10℃以上,它就可以行动自如了。
我分别把它们分别放在一个黑袋子和白袋子里,放在太阳底下,静静地等待着奇迹的到来。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看了半天没什么动静,我急切地打开了两个袋子,它们仍像死了一样,理都不理我,我干脆去做别的`事了,说不定时间一长,其中一个就会醒呢。
中午我回来一看,看到的景象让我吃了一惊,黑色塑料袋被划破了,旁边一只乌龟熟睡在那里,这肯定是乌龟干的,塑料袋上的爪印非常清晰,可乌龟又开始冬眠是因为在中午的太阳的照射下,袋子里的温度变高了,乌龟也醒了,乌龟跑出了袋子,可外面气温很低,自然身上的热量支持不了多久,就又冬起了眠。
另一个白色袋子里的乌龟还在“装死”,实验证明了一切。
可是为什么黑色会吸热,我跑去问大人,可他们都说不知道是为什么。
后来我在网上搜寻答案,没几分钟,我便知道了原因。
原来光源发出的光是一种电磁波,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以及其他的一些射线,可见光就是我们平时可看见的红橙黄绿蓝靛紫,除此之外,在红光的那一边没有红外线,是不可见的,具有热作用,在紫光的那一边还有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我们之所以看见物体呈现颜色,是因为它反射了那种可见光,而黑色什么光都不反射,全被吸收了,包括红外线,所以他获得的能量最大,因此感觉比较热了,而白色正好相反。
原来科学那么神奇,我们有多少不知道的和一知半解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科学小论文 篇8
以前,我看见我家小区有一栋房子的外墙上长着一种植物,像藤一样把整栋房子覆盖了。我不知道这叫什么,于是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它叫“爬山虎”。
这次放假我终于有时间去仔细观察爬山虎了。我发现它不是从墙里长出来的,而是粘在墙上的。
可是为什么爬山虎会粘在墙上呢?我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上虎的脚。爬上虎的脚触到墙的时候,细丝的末端就长成小圆片似的吸盘,巴住墙壁。细丝初生时是直的,长出吸盘后就会弯曲,把爬上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真的是这样吗?我又跑去那栋房子看,发现真是这样的。我还发现它的'枝条上每隔十厘米就会长出八至三十二个吸盘,几乎每片叶子的叶柄都会长出八个吸盘,一些新长出的叶子会长出新鲜的吸盘,而枝条长到一定长度后吸盘会干枯。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大自然的万物真是千奇百怪!
科学小论文 篇9
“小中高”专业技术职务论文答辩,主要有论文主要内容的阐述、论文主要观点见解的辨析、论证方法的合理性及论据材料的真实性考问、研究结论的应用价值讨论、基础理论及教学基本功的考查、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学实例的分析等。
小中高论文答辩实录
喻伯军(以下简称喻):袁优红,你把这两篇论文短时间内把内容介绍一下。
袁优红(以下简称袁):各位老师好。我的第一篇论文的题目是《小学科学长时探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首先呢,我鉴定一下“长时探究”。长时探究是我们老师要把我们的课堂时间尽可能的让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做出有效的较长时间的探究,在课堂上做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事情。
所以呢就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对一堂课当中的活动进行整合,进行活动,避免造成教师指令下的学生操作活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应该说开展“长时探究”这样的研究工作也有了一段的时间,纵观我们的课堂,也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的这篇论文关于长时探究说了两大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当前长时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第二大要点是我们在怎样有效的进行长时探究当中要解决的一些策略。
关于长时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现在探究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第二,探究活动偏离主题。因为给学生的时间多了,学生就不知道,无所适从;第三,探究活动关注点和指向单一;第四,探究活动的浅表化、逻辑性差。那么我提出来改进长时探究活动教学的若干策略也是针对我们学科的特点、还有学生心理年龄的特征这样的角度出发,对我们长时探究做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改进。
第一,要选择适合长时探究的活动主题,并不一定我们科学课当中的活动都是适合长时探究的,所以我们要在实施长时探究的时候,我们对内容要有针对性。
第二,明确长时探究活动的目标与核心。我究竟在这个活动当中要引领学生去干什么?我活动的核心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和延续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我们在课堂当中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样的一个活动,兴趣也会逐渐的消退。我们怎样去保持这样一个激发学生在长时探究的兴趣,我们要做出一些思考。
第四,就是要简约教师在长时探究中的行为。我们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长时探究,我们就要简约我们老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我第一篇论文的总的概述。
喻:时间把握的比较好。老师们以后万一你碰到这个情况,讲论文,论文陈述的时候是要讲述,千万不要读论文。你刚才还比较好的,没读。论文答辩的时候尽量不看论文。
因为论文是你自己写的,东西都在你心里,你还要看,评委马上怀疑了,你这论文是自己写的还是人家那里引用的多呀。自己的论文最熟悉。因此,一要讲,不要读,少看论文,尽量不看。讲什么呢?讲主要观点,讲你的.证据,我取得的效果,我的思考等等。
语式最好是我认为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样,我怎么样,你不要说人家怎么样。因为论文是你的,就说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说自己的证据。这是怎么讲。第三个,讲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比如我这篇论文,论据有七八个,如果我作为评委,听三个就足够了。一般层次分明,讲三个方面。说明思路也清晰的。如果里面有好多内容,你整合一下。刚才你讲了你的论文,我提几个问题。
喻(问):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提倡长时探究,它的理论基础在哪里?
袁(答):理论基础,第一个就是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在平时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发现学生已经对小打小闹的科学学习活动,特别是到了高段年龄,他们已经不是那么满足了。
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他们也不喜欢做一个活动,再停止,再一个活动,他们的思维不连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科学兴趣及能力的培养,我觉得都是存在欠缺的。所以我们就要整合我们的一些小活动,让小活动变成大活动,让学生更充分的更多的体验参与。所以提倡长时探究。
喻:这个问题是考察这篇论文的写作背景,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比如说一,我们教学中,活动很多但很碎,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还有,学生希望有充足的动手时间,他们也喜欢这样。那么第三方面呢,我是从教学层面去考虑,一个长时间的探索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点,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直接感受,对他的概念形成有更大的帮助。一般讲两三个背景。那么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论基础比较难,怎么找呢?你要从教和学那个里面去找,比如说长时探究,我的理论基础就是提高到以生为本的,高度在这里。
如果说太远了,怎样以生为本呢,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他就会呈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多的学习经验,这也是理论。你要有高中低的这一套理论去说。
喻(问):第二个问题:有关这类“长时探究”的同类的文章你知道的有哪些?
袁(答):知道我们浙江的关于长时探究这一话题研究得比较多。一开始是章老师提出来的:1+1 〉2这样的活动效益,后来喻老师对长时探究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就是能给学生较长的时间里实践体验,从中获得科学的乐趣。还有各地的老师关于长时探究的这样一个研讨活动,也陆续看到了一些资料。就这些。
喻:那你第三方面就是太笼统了,还看到其他,那就要点出来,某某人写过什么文章。你如果点不出来,各地看到的,谁知道这句话真的还是假的。你点出谁来了,点出他的文章,就说明你看过。这是第二个问题。
喻(问):第三个问题,你在写这篇文章,实践了以后,长时探究实施有哪些难度,有哪些缺陷呢?
袁(答):第一,就是我们在实施长时探究的时候,关于学生科学思维方面的走向,需要老师做一些引领。就是时间多了之后,本身小学生他的思维没像成人一样考虑深刻,他的思维有一个延续性,所以学生在长时探究中,科学思维这样深入细的训练,需要老师作一些引导。我们在引领孩子做长时探究的形式上面,我怎么引领他继续探究下去,也需要我们老师做一个科学的引导。
喻:刚才第二个问题我忘了说,为什么这样问,就是同类文章你了解多少。这个考什么呢?考你的视野,论文写作的视野宽不宽,还有你对这篇论文的认识深不深。
了解更多,就像了解学生基础一样,你要写一篇文章,你要知道人家写过多少,人家全都写过了,我不要写。所以这个视野很要紧。
第三个问题其实是再小一点,操作层面上的。既然已经这样做了,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好多老师实施起来,就像今天李明丽老师实施起来遇到困难一样,我就知道她操作起来不够熟练。知道这个应该这么做,但为什么不熟练?这就是实施当中的难度。
还有长时探究这个问题一个是操作层面上的,第二个还有辩证的看待问题这个方面的考量。你提了长时探究,是不是长时探究全都好的,都要这样做?不一定。所以还有一个,你是怎样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两个方面。实际操作难度,碰到了怎么做,还有我怎么样看待这样一个问题。问题的背后考的是这个东西。
科学小论文 篇10
科技小论文:蚂蚁的秘密
秦**
我们都知道蚂蚁搬家就是要下雨了,那么蚂蚁为什么能预知天气呢?下面,就让我来一一解开它们的秘密吧!
有一次下雨前,一片片乌云盖住了蓝蓝的天空。这时我看见一群黑黑的小蚂蚁正在急急忙忙地搬着家。我健步如飞地跑回家拿了一把雨伞,又回到了原地,可它们已经不见了踪影。
后来,我在网上去查阅一些资料,才明白了为什么蚂蚁能预知天气。
天气变坏时,空气中水蒸气增加,泥土反潮,蚂蚁的`家特别潮湿,蚂蚁难以安居。动物能预知空气湿度,当它感觉空气湿度过大时 ,就知道要下雨了,蚂蚁的窝是歇通地下的,所以下雨会把它们的窝完全淹没,因此它们要搬到地势更高的地方去居住。
蚂蚁搬家的秘密可真有趣,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科学小论文 篇11
【问题】为什么说伤齿龙是最聪明的恐龙之一
【问题的提出】在我读书时我看到了书上说伤齿龙是最聪明的恐龙之一,当时就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为什么说伤齿龙是最聪明的恐龙之一这个问题。于是我就想继续探究这个问题。
【问题的猜想】
1、伤齿龙这么小,但是很聪明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吧。
2、可能它天生就是很聪明。
3、伤齿龙这么小,有很多大型恐龙追杀它,在这个过程中,它变聪明了。
【问题的解决】在产卵时,它们在柔软的沙滩上产卵。首先,它们会用爪子在地上刨出一个坑,然后蹲坐下来使身子直立,并把蛋产入松软的沙土坑里,之后再用沙土小心地把这些蛋埋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将蛋产入泥土或沙土中,不仅能够防止其它恐龙的盗食,保证蛋的安全,而且能使蛋在一个温暖的环境里,以便于不用自己一直坐在那里,还能使恐龙蛋孵化。从这里看,伤齿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之一。
【我的结论】伤齿龙在松软的.沙滩里产卵,把蛋产入一个沙坑里,之后用沙子把蛋埋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的蛋安全,还能够让自己的蛋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下自行孵化。
科学小论文 篇12
漂浮的鸡蛋
科学往往是很吸引人的,而且科学还是永远探索不完的,永远新鲜有趣的。比如,就拿漂浮的鸡蛋这一实验来说,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但做实验的过程远比听说的要新颖。
实验很简单,材料只有四样:大玻璃杯、食盐、勺子、鸡蛋。虽说简单,却可以从中收获无限知识。
首先,我拿起水壶,在玻璃杯里倒进大半杯水,接着轻轻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在杯中沉入底部后就不动了,似乎在休息。
接着我放了1勺盐,鸡蛋没有动静;我开始放第2勺盐,鸡蛋仍然安安静静的躺在杯底;我一气之下放了6勺满满的盐,鸡蛋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上升的一点;最后,我不服输的放了2勺盐,鸡蛋上升指数又高了些。
我听说别人的鸡蛋可以漂浮的水中间,就把鸡蛋拿出来,用勺子搅拌了一下未融的半成品盐水,待杯子底部的盐化了,才慢慢把鸡蛋放进去,这时,鸡蛋不停地上下浮动,我等了一会儿,鸡蛋不动了,挣扎着浮出水面。
最后,我把剩余的2勺盐倒入水中,鸡蛋逐步上升到水面,如戴着泳圈在自在的游泳,我淘气的用手指把鸡蛋往下压,松开手指,鸡蛋又很快飘回到水面。
为什么鸡蛋会飘浮起来?我从电脑中取得了收获:鸡蛋刚放进清水里的时候,由于鸡蛋的比重比水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它会沉到底部;放盐后,水把盐溶解了,水的比重增加,当盐水的比重等于鸡蛋的比重时,鸡蛋就会浮在水的中间;再继续加盐,当盐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时,鸡蛋就会浮在盐水的上面,并且鸡蛋顶部露出水面。
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任何物体在水里都会受到浮力,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重量,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也叫浮力定律。其实科学就和长大要学的物理差不多。
我很惊奇这个小小的实验居然蕴含了如此丰厚的定理,这才明白科学除了用来放松用来玩,还对我们有很深的重要性。我暗暗下定决心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学物理,好好研究这有趣的科学。
科学小论文 篇13
上个星期,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指南针。
我把指南针转来转去,不明白为什么,它的指针总是指南面。晚上,爸爸回来,他看见我在摆弄指南针,就问:“遇到什么问题啦?”我说:“爸爸,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南面呢?”爸爸说:“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我们祖先知道磁石能够吸铁,并且制成了可以自由移动的指南针。为什么指南针可以指出方向呢?原来,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磁体,它和磁铁一样,也有两个极,一个叫地磁北极,一个叫地磁南极。因为指南针是一个磁体,并且可以移动,而磁铁是同性相排,异性相吸,所以地球上的指南针就总是一头朝地磁北极,一头朝地磁南极。”“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太有趣了!”我说。
爸爸还告诉我,指南针还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针称为罗盘。我问爸爸:“那么,这个指南针怎么用呢?”爸爸说:“把它放平,之后指针会受到地磁影响而旋转,等它停下来的时候,其中一头指的`是南方,另外一头指的是北方。指南针主要是在方向不明的时候,用来分辨方向的,但某些地磁不稳定的地方是不能使用指南针的,比如沙漠中和某些峡谷中。”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天上飞行,都需要指南针指明方向;我们到郊外旅行时,指南针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指南针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科学小论文 篇14
以前,我听说有人曾用高压锅做饭,因为长时间没有注意,煮了很久,高压锅爆炸了。为了明白高压锅爆炸的原因,我查了资料,原来,高压锅里的水蒸汽积得太多,将高压锅撑破而爆炸。我想,如果用气体把瓶子上的盖子顶开,那不是很有趣吗?我很想做这个实验,可是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我还不知道。能不能用火来烤瓶子,让水蒸气顶开瓶盖。但这样做,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盖子拧得太紧的话,没等气体顶开瓶盖,瓶子就爆炸了。太松的`话,气体就会从瓶口冒出来,起不到用气体顶开瓶盖的作用。第二,用玻璃瓶的话,没等水沸腾,瓶子就爆裂了。用塑料瓶的话,就更不用说了,受热就熔化了。这两个问题,我一直无法解决。
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些小苏打粉和白醋倒进了一个杯子,混合了起来;这时,装着混合液的杯子冒出了许多泡泡。我想,这一定是产生了什么气体,以前我一直想做的实验就可以做了吗?
说干就干。首先,我准备了一个大玻璃瓶,一个软木塞,还有一瓶白醋和一罐小苏打粉。然后,我把白醋倒进大玻璃瓶里面,再把小苏打粉放入玻璃瓶中,并迅速将软木塞将玻璃瓶口塞紧;过了一会儿,我就听到“嘭”地一声,软木塞被“发射”了出去。
为了进一步查明软木塞被“发射”的原因,我看了一些资料,原来是这样的: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纳,与醋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瓶中压力大增,最后把瓶盖发射出去。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我知道了一个实验。我把这个实验称作酒瓶“开炮”。
【科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小论文08-28
科学的小论文08-15
科学小论文【精选】08-31
科学小论文01-02
(精选)科学小论文09-17
科学小论文(经典)10-27
科学的小论文(经典)11-13
科学小论文作文02-16
科学小论文(实用)08-31
科学小论文【推荐】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