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立德树人论文

时间:2024-11-03 10:01:52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立德树人论文(优秀14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立德树人论文(优秀14篇)

  立德树人论文 篇1

  1、着眼课程教学渗透,不断增强德知

  德知是认知层面德育,学校德育传授是关于道德知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程教学中度过,各科课程教学与学校德育紧密联系。因此,德育工作只有渗透在各项课程教学中,融入学习中,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德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能够掌握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德育知识。学校德育课程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教育功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主渠道。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上,首先应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和规律,对不同年级学生,要准确规范各年级德育目标,科学设置德育课程内容,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机统一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其次,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应随着社会变化发展和教育最新理念而做出调整,始终要关注社会价值取向,使社会倡导德育价值观进课程。德育课程内容要坚持科学性,具有针对性,符合时代性,使德育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各科学习潜移默化中能接收到德育知识。仅仅依靠德育课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领域太局限。通过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各环节中,体现在育人全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对德认知更深刻。这就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大力推行“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针对“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有机统一。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展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社会最新德育价值理念也应进入智体美劳各科教材中,进入各科教学课堂中,这样才能使这些道德知识进入到学生头脑中。在各学科教学中,还应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把德育内容融入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青少年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但他们未必对这些道德知识有内在认同感,或者未必会按照这些道德知识去规范他们言行。这就需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断增强学生德识。

  2、注重师德培养育人,不断增强德识

  德识是认识层面德育,从德知到德识,这必须经过学生内化,特别是情感性认同,才能有意义。立德树人,先要立师德。师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注重师德建设是其内在必然要求。培养品德高尚教师队伍,才能育出有德识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不断增强学生德识。贵为人师,应以德为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基本原则。要始终关爱学生,关心他们学习生活。以心换心,学生也会形成尊师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不仅仅是在教书,关键是要怎样育人。如果脱离了饱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而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育人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特定教育教学情境中,应贯穿特定德育内容和教师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以境育情,以情育情,通过调动学生情感认同,来增强学生德识。师生应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新型和谐关系。在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坚冰”,让他们在愉快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从而增强德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高尚人格感染人,不断增强学生德识。以身作则是师德之必然要求。至圣先师孔子,非常重视“为师”之道,提倡以身作则,其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以“以身立教”贯彻一生,终成“万世师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其以德立教、以身作则教育实践,而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之楷模。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以身作则,首先要正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因为,教育树人,在学生心中,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播者,而且也是学生行为示范者,教师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各方面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一种教育力量”。

  因此,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发挥良好言传身教作用,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才能很好地用自己人格去造就学生美好人格。在平时生活中,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人格感染人,以整洁仪表影响人,以和蔼态度对待人,以丰富学识引导人,以博大胸怀爱护人。另外,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给学生做好榜样。只有通过强师德,塑师魂,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增强学生德识,更好地树人育才。学生德知通过德识内化和情感认同过程,形成德行。个体德行,可能由于个体自身内在因素,通过德识指导自己德行,产生自觉行为;也可能由于组织、社会外在因素,外界规范诱导自己德行,产生被诱导行为。不管是来自于哪种因素影响,个体表现出了一定德行。因此,展开道德实践很重要。

  3、强化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德行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针对学生道德水平实际开展各种直接和间接德育工作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载体,学生德行养成、发展、成熟,是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互动中逐渐建构。

  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其德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举办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丰富有趣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养成德行。德育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目性,是围绕着树立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而展开。使学生能真实、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这种活动是一种交互性过程。教师围绕一定德育目标而组织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产生一定情感体验,并逐渐规范自己行为。把从课程中获得德知,形成德识,再通过实践就有了一定德行,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形成自己德行习惯。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不断养成德行。学校德育应放开视野,使德育走向生活。社会公益活动是生活化德育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德育实践活动重要方式。教师或家长在课余周末或暑假里,可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团结友爱、真诚互助、弘扬人间正气、树立时代新风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关爱自然、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各种活动,来实现品德和谐。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逐渐学会文明有礼、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活动中通过做事情,逐渐学会要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德知,内化德识,外化为持续德行。

  学生从德行到德性,是对德更高升华。德性没有外在因素强迫,也没有内在因素强迫。德性表现出来是一种“发乎心”、“形乎外”道德素质。它与生命融为一体,不因时空、环境变化而变化,这是最高层面道德素质。而德性提高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需要学生自主构建。

  4、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增强德性

  学校德育要增强学生德性,使学生达到最高道德素质,就应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增强学生德性。学校德育在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过程中,吸取民族精神养料,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德性。中华文明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今仍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充满时代意义道德价值。

  立德树人价值理念是传统道德文化中优秀精粹,对正处在成长时期学生能起到很好引导作用。通过自我教育,使自己明德、修身。首先要注重道德修身,使学生学会做善人,学会做好事。儒家思想中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之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修己处事之道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救世情怀,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状态,能磨砺学生意志,鼓励学生继承先辈志向,勇挑重任,使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引导学生在这些传统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感召下去体验,反思自己差距,将这些道德品质融入自己生命中,自觉自愿地去行动,不断养成良好德性。学校德育应在推进文化创新成果中吸取时代精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不断增强德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文化自觉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

  党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立足当下,开创未来,学校德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扎扎实实地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

  这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负起责任。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社会需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道德素质中,通过深刻领悟,不断形成良好德性。

  立德树人论文 篇2

  摘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骨干到校任教;注重实习基地的运用;积极提供技术服务;加强教科研工作等多种途径能积极帮助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养;专业化

  中职教师不仅能够承担课堂教学,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实践学习,职教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教育方法,而且要有课程开发能力,以及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职教教师只有掌握了最新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理想的职教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的能力、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及技巧的能力等。总之,职教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还应熟悉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对职教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双师型”培养的要求。

  对于中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中职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职业态度培养,从传授知识到技能训练,中职教师都倾注了辛勤和汗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但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都是缺编的,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由于诸多原因一时还难以改变这种状况,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为应对专业课教师紧缺的矛盾,所以我们应更正基础课教师不需要专业实践知识的观念,处于基础阶段的基础课教师在完成基础课程讲授的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既要担任一定的`专业课学工作,也应该成为学生就业的第一引路人。但这些担任基础课教学的教师正是缺乏专业课知识。而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专业课教师,虽然他们专业理论较为扎实,动手能力较强,但他们都不具备教师任职资格。没有基本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基本功一般,对教育规律和职业教学要求理解不够,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和态度一般,难以符合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

  鉴于以上问题,于是培养适合中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師的工作就显得必不可少、迫在眉睫了。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呢?

  一、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

  重视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1、学校要重视每一次“国培”、“省培”的机会。在学校挑选优秀中青年积极参加,并给他们下达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任务。培训结束返校后要及时召开培训座谈会,召集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

  2、在授课技法方面,可以采用名师导学的方式,名师可以是学校聘请的学科理论专家或技术人员,也可以是本校该领域有特长的教师。通过这种模式,在某方面教育有需求的教师跟随名师学习,可以作为教学助手,在学习和协作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在实践技能方面,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由学校在专业课教师中选派中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直接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支持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技能。

  二、校企密切进行科技合作和开发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专业课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随时与企业保持业务和信息的联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教师个人自由利用闲暇时间深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工作。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以此使专业课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信息,并使之及时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知识信息、管理信息,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学校按计划、有步骤安排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不仅为了指导实习学生在企业正常有序工作,而且能够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和动态,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能学习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提高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力,开阔教师眼界,领略先进工艺,以补充教材的滞后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四、聘请企业骨干到校任教

  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把这些“行业骨干”请进来,可以对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让“行业骨干”与专业教师优势互补。学校通过招聘、推荐等方式在企业和社会聘请一些本校相关专业的“能工巧匠”,以及回聘本校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的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建立一支应用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既熟悉专业技能,又适合教师岗位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让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弥补学校自身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陷,也可以促进该专业的教师学习提高。

  三、注重实习基地的运用

  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双师型”教师建设与培养的基地。这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不同,因为实训基地不仅承担学生的专业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选派教师到实习基地培训,让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实践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

  四、积极提供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学校的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服务对象既可以是校企合作单位,也可以是学校周边的社区、群众场所。服务时机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一些公益活动积极参与,也可以事先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技术服务由教师牵头,学生参与,这种“真刀实枪”的工作锻炼,能够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也能进一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双师”修养,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

  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科研素质。教科研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专业教师校际之间交流,搭建同专业教师校际交流平台。通过教科研,增强教师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总之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上,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操作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1]袁子剑.中职“双师型”教师典型培养路径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xx,(9).

  [2]王敬华.价值链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xx,(12).

  立德树人论文 篇3

  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使命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要想全面把握,就需要规范教育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需要辩证的把握教育的主要元素及其关系,才能正确实施立德树人培养方法,其中立德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德育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命。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为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思想政治教学是面向全体社会对象的,面向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德育,就是将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思政教育,因此二者是相互重合,具有联系的。可以得出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就是其和德育之间的关系。

  1、改变德育“弱势”地位

  德育虽然是面向社会全体对象的,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受教育者都有利,但是实际上当前德育发展并不是很顺利,很多人都没有主动的去接受德育,甚至出现逃避、嘲讽现象,德育并没有普遍的受到欢迎,这是因为受历史思维反弹的负面效应、社会价值现实的误解误导以及教育存在客观方式的影响[1]。最初教育中没有进行分化,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是在一起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思维的发展,文化知识把握、政治倾向、思想品德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相对分析,这些使得教育方式进行分化,需要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其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而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问题是当前教育都是以智育为主的,而改变德育的弱势地位也不是解决这一现状的问题,提高德育的地位也是要在当前这种教育形式中进行的。学校中的德育教学除了相关的课程和工作之外,还应该加强其和其他教育环节间的联系,能够统一实施,虽然德育还是属于幕后英雄,这就需要能够正确掌握和处理好德智体美间的辩证关系,否则就会使得德育处于弱势地位。

  2、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学校一直以来都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认为这一学科是不重要的,要改变这一观点,就需要学校重视思政教育,将其作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以该学科教育为优先,优先进行规划、实施、保障等,能够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这就需要学科教学能够发挥出其主要作用,加大对思政教育学科理论课程建设力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方法去提高教育效果。另外,应该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渗透,深入寻找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和内容,还要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一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学校应该做好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吸收,如建设基层党组织、大学生社团、校园文化以及文明寝室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应该发挥出其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思政进行有效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中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目标,发挥出思政理论课的作用,加大时间、精力投入,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大学科建设力度。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及时的丰富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内容[2]。要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进行正确、全面的认识,多方面的把握和理解其内容,如重大意义、理论创新、基本框架等,在教学内容中也要体现出十八大精神。第二,要改变以往思政理论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将教学内容同社会发展实际进行有效联系,联系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能够就社会上的热点时间,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将这些都加入到理论教学中,将这些事件分别用相关的思政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解读,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事件本身,解决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疑问;另外可以通过感人事例加入教学内容中,在其中渗透科学理论,通过实际的事例来直观的解释抽象的思政理论,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如还可以在通俗话语中加入深邃逻辑,在感性的场景中加入理性思考,能够通过多样的直观方法将理论更好的教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东西,并且进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喜好和特点,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构建多样的平台,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使用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搭建平台,增加思政理论课程的感染力和针对性,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思政。第三,要加强对思政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立德树人中的“立德”,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也包括教师的师德建设[3]。树人要先立德,而立德就是要先育魂,教师就是育魂的人,以此学校应该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师德,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及荣誉感,树立好自身的榜样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专业魅力去打动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跟着模仿。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不断丰富理论教学内容及体系,不断扩展学科建设的方法和视野,提高思政理论教育效果,提高育人水平。德育工作者除了学科教师之外,还包括辅导员、团委、党支部、学生处等,这些人员也需要加强建设,在他们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让学校内各部门的工作都能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实施德育的能力,要坚持创新德育工作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接受德育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坚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德育中的主要作用,学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德育的同时,建设师德,将立德树人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在各专业课程中挖掘有效的思想政治因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宏,凌明亮.创新德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发展[J].黑龙江教育,20xx(9)

  [2]陈婕.略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阵地建设[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9)

  [3]黄里青.新时期职校开展德育工作探析.[J]广西教育,20xx(11).

  立德树人论文 篇4

  一、情景再现,注重体验

  由于教科书中提到的人物、事件距离学生太过遥远、空洞乏味,难以让学生有所感悟。因此营造激情奔放的热血情境,形成感慨万分的情感空间,使学生从直观的感悟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时,精心准备一段甲午海战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他这种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应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才能青史留名。最终在学生的观念中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正确价值观。

  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学习环境,学生既能在独立思考的学习中发现新知,也可以在互帮互学的商讨中释疑解难,还可以在唇枪舌剑中各抒己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民主意识。如,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中马克思主义者同其他思想主义者的论战的有关内容时,可以进行群体角色扮演。让学生由会学到创学,主动自主,自动自发。从而达到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的目的。

  三、情绪体验,产生共鸣

  只有最大限度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才能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如在《一国两制》这一课的导入新课时,让学生齐声朗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使学生体会余光中老先生包括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实现祖国统一。让学生把渗透于知识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到实际,在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既学到了历史知识,又受到了历史情感教育。

  四、分析评价,克己修身

  评价历史人物,这是历史教学中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历史人物有忠有奸、有智有愚,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材料。如:挽救国家危亡的民族英雄岳飞,锐意进取的社会改革家王安石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的榜样而存在。借助于历史人物形象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现实生活中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影响,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规范,认识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

  五、巧用名言,培养情感

  历史教科书中以醒目的方式写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句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孟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情感态度的良好凭借。通过这些名言、名句既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又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六、迁移深化,情感回归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学会处世做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孔融自小让梨尊老携幼与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的联系;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玩物丧志与上学期间大量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世,学会做人,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习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逐渐养成明辨是非、习善成性的自觉意识。作为历史教师,理应引导学生超越那些年代、地点、事件、背景原因、经过、性质等僵化的条条框框的概念,将认知学习同情感、价值观相结合,真正体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教学宗旨。从而寻找历史的价值和体验历史“故乡”般的温馨,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立德树人论文 篇5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使命。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 德育 教师 幼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们更加明确,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有用之才。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关键看幼小时期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在什么样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中。所以,幼教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使命。幼儿园应怎样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打下早期基础呢?以下是本人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多年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 以《指南》为指导

  幼儿园教育要以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培养幼儿。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

  二 具有良好的师德

  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时,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备受幼儿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高尚的人格,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关心爱护每位幼儿,通过幼儿园生活,让他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着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人。

  三 制订德育计划

  幼儿园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各班教师在每学期都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订德育工作计划,明确幼儿在本学期要得到哪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对于小班的孩子,主要培养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习惯。早上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并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学会使用“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在和同伴玩玩具时,不争不抢,能友好相处。学会做游戏,学会安静听故事,学会自己吃饭,学会饭前便后洗手等。

  对于中班的孩子,重点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幼儿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

  而大班的孩子正处于幼儿期晚期,是由学龄前期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诚实有礼、敢作敢为、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生活中的德育

  幼儿园品德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在幼儿的每日生活、学习过程中进行教育培养。从小朋友早上入园时最简单的问候开始,随时随地都少不了品德教育。教师应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在上下楼梯时,教育小朋友不要拥挤,要有秩序地排队行走。玩耍时,教育小朋友要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爱惜玩具,做到不乱扔玩具,并能分类收拾玩具。吃饭时不掉饭、不剩饭,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饭前便后洗手。午睡时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并保管好自己的衣物,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遵守教学活动的纪律,能从教学活动中领悟道理等。

  五 教学中的德育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中都渗透着品德教育,教师应对教材多研讨,开展有利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不仅仅学到知识技能,还要让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如艺术活动“爱护小树苗”,虽然这只是一首歌曲,但通过教学,不仅可以教育幼儿要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还可以带幼儿栽花植树,激发幼儿创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语言活动“美丽的建筑”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世界各地的名胜建筑,学说句子“……像……”,如“万里长城像蜿蜒的巨龙”,这样可以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幼儿感受世界各地的美丽建筑,萌发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对世界的热爱之情。在社会活动“假如我变成了……”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模仿残疾人蒙上眼睛走路,用一只脚跳着走,闭上嘴巴打手势表达心意或把耳朵堵起来听别人讲话,体会残疾人的痛苦与不幸,从而激发幼儿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之情,培养幼儿的爱心。又如科学活动“神奇的水”,通过认识水、观察水的颜色形态等,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养成良好习惯。

  六 多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幼儿园还应根据不同实际情况来开展品德教育的主题活动。如可根据季节的变换、节假日或重大突发事件来开展主题教育。如春季可开展“春天来了”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观察春天、绘画春天、歌唱春天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展开教育。教师可组织幼儿到户外春游,感受春天的美丽,同时随机进

  行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讲文明语言等。在幼儿园里可以唱一唱春天的歌曲,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会,从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一年中,有很多节日适合开展幼儿主题活动,如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节等。通过这些节日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情感和良好品德。如“重阳节”,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绘画“我的爷爷奶奶”,讲述平时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自己是怎样做爷爷奶奶的好帮手的,在“娃娃家”为幼儿提供眼镜、拐杖等材料,让幼儿当爷爷奶奶,有条件的还可参观敬老院,为他们表演节目,送小朋友自制的礼物。让幼儿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搬凳子、拿鞋子、拿眼镜、报纸、陪爷爷奶奶散步等,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关心老人、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幼儿园教师还应抓住重大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2013年雅安4·20地震,我园开展了“心系雅安”主题活动,给小朋友讲雅安地震的事情,通过看图片、看视频体会雅安灾区的艰难与痛苦,组织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以此激发幼儿“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小朋友们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献爱心。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更加体会到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让幼儿明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并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弱小的、有困难的人。

  当然,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不只是教师的重任,孩子的良好品德也不只是单靠教师的培养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孩子、培养孩子。只要我们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论文 篇6

  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里,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谁能把梦想变现实呢?这下我来跟你谈谈实干的作用。

  每人都有梦想,比方说我也有梦想,我梦想过我长大以后是一位让人敬重的人,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小混混,梦想也只是梦想,梦想如你不现实也只如吹泡泡,梦想与现实当中有很远很远的差距,梦想你可以闭起眼睛做做梦,但是要让梦变现实很难很难,要毅力,恒心。

  从梦想就想到了实干,实干是让你把你想的幻想实现,比方说: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实现,由于梦想是胜利的第一步,实干是其次步,假如你说我去干什么事,我肯定去做,但肯定要坚持究竟,实干从梦想开头,你要做一位科学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胜利,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说到做到,我们也要想到做到,实干就是这样。

  胜利就是你所实现的`,实现的就是你所把梦想变实干变胜利,这就是你所表现出来的,你看看把梦想变成你所做到的,你实现的事就是你打造出来的,比方,你在路边把一片好地变成了一家超市那你肯定被人艳羡。

  最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首先要有梦想,再加上自己的实干,或者一个团队的实干,历经一段艰难岁月,终取胜利的旗帜。

  立德树人论文 篇7

  1着眼课程教学渗透,不断增强德知

  德知是认知层面的德育,学校德育传授的是关于道德的知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程教学中度过的,各科课程的教学与学校德育紧密联系。因此,德育工作只有渗透在各项课程教学中,融入学习中,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德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能够掌握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德育知识。学校德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德育工作,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上,首先应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准确规范各年级德育目标,科学设置德育课程内容,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其次,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应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教育的最新理念而做出调整,始终要关注社会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倡导的德育价值观进课程。德育课程内容要坚持科学性,具有针对性,符合时代性,使德育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各科学习的潜移默化中能接收到德育知识。仅仅依靠德育课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领域太局限。通过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各环节中,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对德的认知更深刻。这就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教育”。“学科教育”针对“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展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社会最新的德育价值理念也应进入智体美劳各科的教材中,进入各科的教学课堂中,这样才能使这些道德知识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还应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把德育内容融入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青少年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但他们未必对这些道德知识有内在的认同感,或者未必会按照这些道德知识去规范他们的言行。这就需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识。

  2注重师德培养育人,不断增强德识

  德识是认识层面的德育,从德知到德识,这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特别是情感性认同,才能有意义。立德树人,先要立师德。师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注重师德建设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培养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育出有德识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识。贵为人师,应以德为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心换心,学生也会形成尊师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不仅仅是在教书,关键是要怎样育人。如果脱离了饱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而生动的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育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贯穿特定的德育内容和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以境育情,以情育情,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认同,来增强学生的德识。师生应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谐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从而增强德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识。以身作则是师德之必然要求。至圣先师孔子,非常重视“为师”之道,提倡以身作则,其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以“以身立教”贯彻一生,终成“万世师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其以德立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实践,而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之楷模。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以身作则,首先要正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因为,教育树人,在学生心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发挥良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人格去造就学生美好的人格。在平时生活中,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另外,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给学生做好榜样。只有通过强师德,塑师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增强学生德识,更好地树人育才。学生的德知通过德识的内化和情感认同过程,形成德行。个体的德行,可能由于个体自身的内在因素,通过德识指导自己的德行,产生自觉的行为;也可能由于组织、社会的外在因素,外界的规范诱导自己的德行,产生被诱导的行为。不管是来自于哪种因素的影响,个体表现出了一定的德行。因此,展开道德实践很重要。

  3强化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德行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针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实际开展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德育工作的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载体,学生德行的养成、发展、成熟,是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互动中逐渐建构的。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其德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举办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丰富有趣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养成德行。德育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围绕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而展开的。使学生能真实、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这种活动是一种交互性的过程。教师围绕一定的德育目标而组织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把从课程中获得的德知,形成德识,再通过实践就有了一定的德行,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德行习惯。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不断养成德行。学校德育应放开视野,使德育走向生活。社会公益活动是生活化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或家长在课余周末或暑假里,可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团结友爱、真诚互助、弘扬人间正气、树立时代新风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关爱自然、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各种活动,来实现品德的和谐。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逐渐学会文明有礼、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活动中通过做事情,逐渐学会要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德知,内化的德识,外化为持续的德行。学生从德行到德性,是对德的更高升华。德性没有外在因素的强迫,也没有内在因素的强迫。德性表现出来是一种“发乎心”、“形乎外”的道德素质。它与生命融为一体,不因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最高层面的道德素质。而德性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需要学生自主构建。

  4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增强德性

  学校德育要增强学生的德性,使学生达到最高的道德素质,就应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中增强学生的德性。学校德育在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过程中,吸取民族精神养料,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德性。中华文明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今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充满时代意义的道德价值。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是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精粹,对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自我教育,使自己明德、修身。首先要注重道德修身,使学生学会做善人,学会做好事。儒家思想中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修己处事之道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救世情怀,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能磨砺学生的意志,鼓励学生继承先辈的志向,勇挑重任,使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引导学生在这些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观念的感召下去体验,反思自己的差距,将这些道德品质融入自己的生命中,自觉自愿地去行动,不断养成良好的德性。学校德育应在推进文化创新的成果中吸取时代精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不断增强德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文化的自觉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立足当下,开创未来,学校德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扎扎实实地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的进一步创新。这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负起的责任。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道德素质中,通过深刻领悟,不断形成良好的德性。

  立德树人论文 篇8

  一、立德树人 ,言传身教

  树木易,树人难。德育为先,把立德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必须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同时教师的言行也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没有爱的德育是死亡了的德育,不能培养爱的德育,是失败的德育。爱是德育的生命线,是德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教师的爱心、品行之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你的“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热爱生活是师德的前提。

  热爱生活是一切的前提,如果没有热爱生活之心,那其他皆无从谈起。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首先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热爱本职工作,继而才能热爱学生,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立德树人 与爱同行

  有句谚语说得好:“决定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态度。”

  (1)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其实不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老师时,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交心谈心,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

  (3)平等对待,不吝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

  (4)学会宽容,润物无声。

  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宽容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我们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青少年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做错事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做错事或犯错误是人成长中走向成熟的阶梯。

  总之,让我们每一位老师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内,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 用心去打造学生的明天, 做一位立德树人、学生爱戴、家长尊敬、社会称道的好老师。

  立德树人论文 篇9

  现在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吃穿,高消费,花钱如流水,摆阔成风。而且现在每个家庭为孩子花钱,比如买学习资料、买学习辅助工具、补课、学习特长等等,几乎成了第一大消费,许多孩子享受着父母亲“被扭曲的了的爱”,躺在高消费温床上长大的孩子,最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不能小看它。所以学校教育一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教师也应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更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从细节入手,从学生的一举一动抓起,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去帮助和引导学生。下面结合工作实际与同仁们交流一下班主任德育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教育教学。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新学期接一个好班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样的班才算好班呢?我认为那就是班风正、学风浓,班里凝聚着正能量。一个好班的形成是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密不可分的。去年学校领导安排我教六年级,而且担任班主任。我接的这个班在学校出了名的,以前就听说这个班很难管。班上的学生特点突出,有四个“不好惹的”男生是一个团伙,其中一个是单亲家庭,还跟我们学校的xx老师大吵大闹过,全校“闻名”。而且班上还有两个又高又大、打架出了名“黑胖子”,有的老师叫他们“黑塔”。女生也有一个“跋扈”出了名的,班上的女同学都听她的,女生们称她“大姐大”。我接到班主任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顿觉身上的担子特别重,明白班主任工作稍不适应学生就会全盘皆输,后果不堪设想。不仅班主任工作做不好,而且学生学习成绩也会下降。为了管理好这个特殊的班集体,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从细节入手。首先我向原班主任请教该班以前班级管理办法,并了解全班学生的生理、心理、家庭情况,并做好记载。还向学生了解班上的“特殊”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教育教学。

  第二、选好班干部、制定班规,在学生心田播撒正能量的种子。

  在选班干部、制定班规前,我就找那些“特殊”的同学谈话,询问他们生活中是否有困难,表扬他们过去的优点,耐心地用生活中的实例给他们讲正确对待善恶、美丑、荣辱、成败、生死等等道理,指出他们过去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我用交心谈心的方法帮助这些“特殊”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让他们参与到选班干部、制定班规的活动中来。在班干部的选拔上,我采取自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出了同学们信任、乐于奉献的班干部。意料之外的是“大姐大”当上了语文科代表,“不好惹的”中的一个男生当上了体育委员,“黑胖子”当上了寝室长。选好班干部后,我就对他们进行健康的情感,高尚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正确的评价能力的培训,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担当,在班里传递正能量。班规的制定上,我也充分发扬民主,但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制定的班规不一定全都合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指导。在班规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引领作用。班规一旦建立,人人都要遵守,互相监督,每天由值日学生专门记载,一天一公布。我对这些“特殊”学生倍加警觉注意,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发现错误苗头及时批评指正,绝不包庇和放任自流。我时时提醒他们,把他们当成成长中的人,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而这些特殊学生的行为转变使班风得到了好转。

  三、开好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

  班会活动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安全与法制、讲文明讲道德、革命传统教育、学会感恩等为主题。教育学生在爱祖国的前提下,去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讲究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保护环境,讲究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保护文物古迹。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我联系本班学生的情况,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例如,针对学生中有骂人的.现象,我精心组织一次题为“向陋习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先借助电子白板设备,给学生播放图片、文字、录音等内容。向学生列举国人在言行举止上存在的种种陋习,再让学生联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实际,说说身边人或自己有没有这些陋习,最后开展讨论,谈谈自己或帮助人们改掉陋习,并付诸行动。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经常参加锻炼的习惯:科学合理饮食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讲文明礼貌的习惯: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助人为乐的习惯。

  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在课外活动、音乐课、体育课、课余时间,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集体舞、经典红歌、跳长绳等内容的练习、比赛。此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冬季长跑、体育节、科技节、校园集体舞和演讲、歌咏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这些活动中,我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的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我结合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作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开展总结评比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班上通过开展评选“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学雷锋标兵”等树立典型,评选时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一学期下来,我带的班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获大奖,住宿生寝室被评为学校文明寝室,我带的班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一年下来,我任教的学科在枝江市期末统考中获得语文质量二等奖。

  总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首。德育要改造的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我们要从细节入手,不断探索德育新方法。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我们只有本着为国家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的学生负责的精神,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科学品质、道德素养的培养,才能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的目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

  立德树人论文 篇10

  树木,让参天的巨手擎起一片蓝天;树人,一切只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当民国的钟声还在回响,江南的沃土之上已然探出了一个脑袋,寻觅着泰伯传承的点滴。 当时代在震颤, 插入云霄的山峰依旧等候着有人攀登。 那幼时的树苗也悄然长成挺拔的大树, 遥望着远处的山。走近些,那“至贤”的字眼已清楚地镌刻在上面,感受着时代的心跳。砰、砰、 砰· · · · · · 当一切回归脚下,眼前已是参天大树。可不敢忘过往的岁月,这都要归功于他——那万里绵 延的长河。细数这点点滴滴,有心之人便不难发现,这正是默默的老师啊,而那郁郁葱葱的大树 不就是在风雨中成长的我们吗? 千里的沃土啊,有多少人还记得,你已默默奉献了一百载,更别说谁会走上前贺一声“生日 快乐”了。我们都有着不一般的故事,而这位老人——百年梅中,更是非同凡响。 我与她故事的开始,都是在那个雨天。别妄想有诗境中的美感,淅沥的雨点在现实的光环下 可是大雨倾盆。就这样,奔跑着,跃入了这崭新的`世界。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很快找到了避雨的 地儿,在那儿所有的似曾相识,一股脑的都来了。 我眼中的,是砖红色的建筑,在雨中静静的。没有奢靡的装潢,看不到夺目的设计,更没有 一丝“危楼高百尺”的傲慢。唯一有的是慢慢散发出来的亲切感,就像幼时在农村的家中看着雨 神在舞蹈,每一样可触可见的都是和睦与熟悉。那时的房也是这般颜色,和谐的砖红色永远伴随 着泥土的芬芳,微微一嗅,夏日的烦闷便被凉爽所驱散,雨天真好啊!顿时,记忆的阀门被悄悄 打开,雨中砖红色的情感便再也抑制不住地涌了出来,荡涤了心灵的每一处。

  循着砖红色前进,闯入眼帘的种种都改变着我。 我是第一次住在宿舍里,也是第一次在同一屋檐下一同进入梦乡。是同班的关系,还是莫名 的吸引力,让我们六个越走越近,我也曾流着泪说过,这辈子是忘不了你们了。这是最真挚的话 语,纯洁如美人鱼的泪,感动着每一颗跳动的心。这就像我下铺开玩笑说的那样:现在的我们, 就像脐带相连,成长中离不开对方那样。如此不合逻辑,可却如此真实啊。 那最后一夜,朦胧在眼前的是泪吗?这是我难以回答的,就像我求学生涯中的另一份感情, 可言语,却不可名状。

  树木的人是你们,树人的当然也是你们。老师啊,梅中的老师,我所述说的都是真心话,就 如同你们某时闪烁的泪光那般。学习的路很苦,走走停停,那骤停的标点我们又怎看得清,只是 一味地朝着目标奔跑,也就少不了磕磕绊绊。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啊,最快扶起我们的只有你啊, 替我们拍去灰尘,笑着指责我们,恨铁不成钢啊。老师,我们是愚笨的,顶着耳边的责骂,眼又 怎敢睁开,当然也就看不到和煦的笑容了。只有现在,只有走过了再回头看看,云彩边上的霞光 才会觉得美丽。 成长的路是翻阅青春的读者,个中美妙,还要靠微笑的老师们替我们画出来啊。 这里的雨还在下,身边的伙伴们玩闹着,学校石子路上,走来的正是可爱的老师们,撑起小 巧的伞,在雨夜中润物而无声。 百里绵延的长河,百丈高的大树,都是梅中历史的丰碑。 走过去吧,贺一声“生日快乐” ,这百岁的老人也会呵呵笑出声呢。

  立德树人论文 篇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育人为先。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学校体育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磨练坚强意志,培养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纯洁的世界,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身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在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立德树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为抓手,践行立德树人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践行立德树人。

  一年级的孩子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学年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学校课堂常规认识不多,刚开始接触,显得较为陌生。每次上体育与健康课,等排好队要花上好几分钟,而且每次都要在监督下才能勉强完成。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编了一个排队的顺口溜:“铃声响,把嘴闭,安安静静走出去,排好队,不推挤,比比哪组最整齐。”这样一来,既提醒了动作慢的同学,又提高了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对于排队既快又齐的组每次都给予大拇指赞扬和掌声表扬。这样坚持下来,不仅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又如:体育与健康课上分散活动后的集合。体育与健康课上经常会分散活动后再进行集合点评、讲解或示范等,先前要求学生做到“哨声响,活动停,面向老师听要求”。但学生很难做到,他们总会挤来挤去地讲话或同伴间玩耍,使我没办法快速集中起来完成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后来,我采用了“木头人”游戏来吸引、提醒学生,当我喊:“一、二、三,木头人”,学生个个都面向我停在原地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当我喊:“一、二、三,立正——稍息”时,所有同学都能做好“静、齐、快”。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们慢慢养成了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体育与健康常规教学中时时处处渗透德育,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意识就会开始转变。在课堂中养成良好习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也能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以不同教材内容为载体,践行立德树人

  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很广泛。教材中每项教学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践行立德树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球类项目,虽然个人技术重要,但需要在同伴的良好配合下方能打出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游戏活动中,我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密集枪炮声,接着引导学生们当一回解放军,在播放的枪炮声中组织学生机智勇敢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这样学生很投入参与到游戏中,爱国主义教育也在游戏中得到落实,情感得到升华。

  体育教材内容特点会时不时的对参与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在长跑中常会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各类比赛中对方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比赛失利时,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误判时,是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是谨慎从容,还是骄傲自大等。针对不同内容能培养学生不同品德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着探索,力求达到最佳效果。记得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排球赛上,高一(10)班排球队员的个人技术明显高于高一(12)班的队员,但在比赛时高一(10)班嘉俊、保军同学却连连失误丢分,场上站位零乱,防守也不到位,队员们是越打越燥,越燥失分越多,结果第一局结束,输给高二(12)班10多分,针对这一状况,我利用每局休息的时间及时给队员们耐心分析场上情况,加以鼓励和提醒,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球场上不能烦躁,输赢不能看得太重,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够了。我还组织场外的啦啦队做好鼓励工作。通过场内、外相互鼓励,同心协力,终于在第二、第三局中扭转败势,获得胜利,为班级取得了荣誉。在整个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和特点本身就在不断的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三、以不同的组织教法为措施,践行立德树人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例如,在高一级短跑技术教学中,我通过“播种与秋收”的游戏使学生高兴完成短跑练习的同时受到启发教育,达到了培养学生爱惜粮食,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的优良品德这一目的。课一开始,我先组织学生一起背诵古诗《锄禾》,边背诵边闭上眼想像诗中的情景,加以引导后让学生略为讨论,谈体会。接着我开始渲染气氛并引导学生体验“播种”的感受,通过分四队比赛的形式完成“播种”,评出哪队为优胜小队,并给予表扬鼓励,我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开展“收割” 活动。“秋收”结束我问大家:“播种收割累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累啊!”这时我引导启发学生谈体会。有的说:“种田好辛苦,粮食来之真不容易。”有的说:“我终于体会并明白了诗中所描述的情景。”有的还说:“我现在知道了种田是辛苦的,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这时我让学生评比“秋收先进小队”和 “最勤劳学生”并给予鼓励表扬。我问:“为什么有的组没有评上先进?除了跑得慢外,还有别的原因吗?”这时学生说:“他们不够团结,合作得不好。”我说:“说得有道理。你们要学会团结、合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以后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我又讲了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给学生听。最后通过学生的实践,结合情景和我的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回家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这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认真,既完成预定目标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了几周全校到圣寿寺春游,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个学生没有把饭吃完,扔在桌子上,结果遭到了不少同学的批评。有位同学认真地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听了心中一动,那节课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体现,多好学的孩子们!与此同时,学生的纪律也比以前好多了,懂得了尊重同学、团结同学、帮助同学,上课表现也更积极了。由此看来,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组织教法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措施。

  四、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践行立德树人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记得一次高二年级跳高教学中,在讲解完动作要求和分析技术动作关键之后,做了好几次示范,得到了同学们的连声叫好,当问谁愿意来试一试时?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于是让素质较好,对动作技术掌握较快的章献同学试跳,以带动其他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料该同学摆动腿未抬起,过杆中被跳高杆给绊住,摔了一跤,这一摔把全班同学的信心和勇气全摔掉了。在随后的练习中,大家你推我,我让你,没有一丝积极性,都不愿意练习,生怕与章献一样摔跤,即使胆子较大的子安同学也是跑到横杆前不敢跳。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暂停练习,耐心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同时给学生讲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带伤参赛,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与勇气,通过努力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经过一番动员,我把高度适当调低一点,学生很快消除了心理障碍,个个争先恐后地进行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践行立德数人妙不可言。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立德树人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立德树人论文 篇12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育人”是“教书”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德”便是指“品德”。在“德智体美劳”中“德”字为先,说明要教学生先学做人,后学知识。那么,怎样“育人”呢?这便涉及到师德。

  近年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擅离职守、体罚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等,令人触目惊心,这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怎样杜绝这些现象?唯有靠师德。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的道德灵魂。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做到“育人”。因此,教师要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醒自己。而要树立拥有良好的师德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教师这个行业是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每位教师都应该忠诚于教育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私利,甘做蚕烛。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我们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只有热爱学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顺畅地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就是一面明镜,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我们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容装端正,自己要身先士卒,做到仪表朴素,庄重自持;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我们就不能铺张浪费。专业教师通过“言传”来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身教”来育人。教师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言行举止、职业道德等,都对学生具有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像种子一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它的作用虽然表现得润物细无声,却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在“以身立教”这方面,我们要向魏书生老师学习,他以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和朴实无华的崇高品质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不断充实自身的正能量

  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是教师在课堂上另外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所以,教师要不断进取。平常应多看书,多学习。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业务培训,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才能成为一盏明灯,为学生照亮前程。

  四、胸襟广阔,宽宏大量

  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当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宽容就是宽厚和容忍。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所以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动怒,要耐心分析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积极改正。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宽宏大量,身边的人都会受到影响,被他这个德行所感染。愿意信任他,亲近他,甚至与他分享心中最愉悦的故事,而他自己也将会收获真诚的回报。

  五、用师爱净化学生的心灵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孩子的成长需要爱,而爱孩子除了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之外,还要与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该多与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他们,多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环境,唤起他们的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做人,战胜自我。我们只有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弹奏出一曲动人的、优美的乐章。

  六、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奉献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师要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觉得,“奉献”还是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心甘情愿地献给别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像蜡烛、粉笔那样的无私和伟大,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图什么回报,只是希望自己的汗水能滋润一寸土地,这样就足够了。等到有一天真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会是“遍地鲜花朵朵开,桃李芬芳满天下”了。

  总之,立教师之德,即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以德服人,才能立“人类的灵魂”之德。只有立德树人、以身立教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从而圆满地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立德树人论文 篇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木,让参天的巨手擎起一片蓝天;树人,一切只为了学生的终身进展。

  当民国的钟声还在回响,江南的沃土之上已然探出了一个脑袋,寻找着泰伯传承的点滴。当时代在震颤,插入云霄的山峰照旧等候着有人攀登。那幼时的树苗也悄然长成挺立的大树,眺望着远处的山。走近些,那“至贤”的字眼已清晰地镌刻在上面,感受着时代的心跳。砰、砰、砰当一切回归脚下,眼前已是参天大树。可不敢忘过往的岁月,这都要归功于他那万里绵延的长河。细数这点点滴滴,有心之人便不难发觉,这正是悄悄的教师啊,而那郁郁葱葱的大树不就是在风雨中成长的我们吗?千里的沃土啊,有多少人还记得,你已悄悄奉献了一百载,更别说谁会走上前贺一声“生日欢乐”了。我们都有着不一般的故事,而这位老人百年梅中,更是非同凡响。我与她故事的开头,都是在那个雨天。别妄想有诗境中的美感,淅沥的雨点在现实的光环下可是大雨倾盆。就这样,奔驰着,跃入了这崭新的世界。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很快找到了避雨的地儿,在那儿全部的似曾相识,一股脑的都来了。我眼中的,是砖红色的建筑,在雨中悄悄的。没有奢侈的装潢,看不到夺目的设计,更没有一丝“危楼高百尺”的高傲。唯一有的是渐渐散发出来的亲切感,就像幼时在农村的家中看着雨神在舞蹈,每一样可触可见的都是和谐与熟识。那时的房也是这般颜色,和谐的砖红色永久伴随着泥土的芳香,微微一嗅,夏日的郁闷便被凉快所驱散,雨天真好啊!立刻,记忆的阀门被静静翻开,雨中砖红色的情感便再也抑制不住地涌了出来,荡涤了心灵的每一处。

  循着砖红色前进,闯入眼帘的种种都转变着我。我是第一次住在宿舍里,也是第一次在同一屋檐下一同进入梦乡。是同班的关系,还是莫名

  的吸引力,让我们六个越走越近,我也曾流着泪说过,这辈子是忘不了你们了。这是最真挚的话语,纯净如美人鱼的泪,感动着每一颗跳动的心。这就像我下铺开玩笑说的那样:现在的我们,就像脐带相连,成长中离不开对方那样。如此不合规律,可却如此真实啊。那最终一夜,模糊在眼前的是泪吗?这是我难以答复的,就像我求学生涯中的另一份感情,可言语,却不行名状。

  树木的人是你们,树人的固然也是你们。教师啊,梅中的教师,我所述说的都是真心话,就犹如你们某时闪耀的泪光那般。学习的路很苦,走走停停,那骤停的标点我们又怎看得清,只是一味地朝着目标奔驰,也就少不了磕磕绊绊。身边的.每一位教师啊,最快扶起我们的只有你啊,替我们拍去灰尘,笑着指责我们,恨铁不成钢啊。教师,我们是愚笨的,顶着耳边的责骂,眼又怎敢睁开,固然也就看不到温暖的笑容了。只有现在,只有走过了再回头看看,云彩边上的霞光才会觉得漂亮。成长的路是翻阅青春的读者,个中奇妙,还要靠微笑的教师们替我们画出来啊。

  这里的雨还在下,身边的伙伴们玩闹着,学校石子路上,走来的正是得意的教师们,撑起小巧的伞,在雨夜中润物而无声。百里绵延的长河,百丈高的大树,都是梅中历史的丰碑。走过去吧,贺一声“生日欢乐”,这百岁的老人也会呵呵笑出声呢。

  立德树人论文 篇14

  所谓立德,即树立德业,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谓树人,即培养人才,出自,《管子·权修》。立德树人即指树立德业,以培养人才。

  德育的重要性早在《论语》中已有提到:“行有余力,则以为文”。尹氏曰:“德性,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人的品德修养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而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地接触无非是家长与教师,由此教师在立德树人时担上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农村教师。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他们依然奉行“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老传统,他们中的大部分家长自己做着一套,却要求自己的子女做着另外一套,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教育方式很难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农村,德育的重任自然而然也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作为班主任论教师又该如何立德树人,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使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三观,从而贡献社会呢?

  第一,立德树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立德树人”不是教师的专属名词,亦不是教育行业的专属名词。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思想与理念。只要是社会的人便是有资格作为教育者的。只有当引起全社会重视时,“立德树人”才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才可以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

  第二,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即是具备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于自己的爱好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会当作是一次精神的娱乐。当我们的教育工作成为我们的精神娱乐时,我们会便会无怨无悔地投入。当我们每一次面对学生,每一次面对家长,每一次面对社会,才会心无挂碍。

  第三,具备独特的魅力素养。

  其一,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这是整个教师素养的灵魂所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经意间感染他的学生,使其在耳濡目染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农村学生不比城里学生,可以生活在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学习环境,他们大

  部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接受着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思想,唯有靠老师来影响他们。 人格魅力主要包括品德、才学、风度三方面。然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完善又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磨练练就,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

  其二,个性魅力是德育的关键。独特的魅力是需要思考需要时间来培养,作为班主任论教师不但要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还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俗灵活的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切不可锋芒太露而使家长乡众对教师产生反感心理。

  其三,教师的形象魅力极其重要。培根曾经说过:“良好的形象是一封‘介绍信’”,如果要自己的学生以自己作为学习的榜样,除了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以外,还需要良好的形象气质,我能想象到,一群小学生是绝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不修边幅的样子。一位老师不修边幅在大学校园里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然而在小学校园里可能就不叫特立独行了吧。单纯的小学生们也难以想象出一幅“邋遢”的样子怎么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呢,家长也未可放心吧。

  第四,立德树人需要践行,而非纸上谈兵。

  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更重要的是身教不是言传。空洞的说教一是小学生无法也无能力接受,二是作为班主任论生接触的事情少,如何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如何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无论你是文人学科的老师还是理科老师抑或是艺体类老师,都应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始终如一的践行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切不可表里不一,孩子的洞察力是相当强的,不要以为他们不说,就代表他们不懂,也不要以为他们说了,就代表他们“傻”。

  第五,“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不是教师的个人标签。

  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单凭一线的教师是完全不够的,“立德树人”需要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我们的孩子成长在校园中,那么学校就应为“立德树人”做各方面努力,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校职工,哪怕是校长、书记抑或是一位扫地的阿姨或是看门的叔叔,都应具备起码的品行,使孩子生活在一个素质较好的环境中。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论教师。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立德树人论文】相关文章:

立德树人论文08-03

立德树人论文[精品]08-03

立德树人征文08-07

立德树人师德征文08-18

立德树人廉洁从教心得01-08

立德树人师德征文03-28

(荐)立德树人征文15篇10-21

立德树人师德征文推荐05-04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