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论文[精品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产品质量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产品质量论文1
1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欠缺完善的质量监管机构体系
随着近些年来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的加深,针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框架以及基本成型,但是因为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涉及面比较大,工作任务也相对较为繁重,因为质量检测工作的起步也比较晚,很多地区的农产品质量监管还停留在一些基层部门,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贯穿到各个乡镇、村镇上,导致检测机构中普遍缺乏人员和检测手段,尤其是经费也比较缺乏等问题比较严重。有些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机构还不够独立,存在着科教与执法部门联合办公的情况,导致监管人员的职能无法真正发挥,而且对上部门相对比较多,导致面对很多工作时无法应对。再一个就是检测机构存在着上上紧下松的现象,很多乡镇的监管机构仅仅只是挂牌机构,很多工作中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开展无法顺利进行,尤其是存在着没有工作经费和固定人员,这对于基层监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制约。除此之外,绝大多数村无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村民零散生产的农产品缺乏村级力量的直接监管。
1.2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相对比较弱
当前普遍存在着一些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成立时间太短,对于检测机构中的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力度不够。尤其是在人员的安排上,很多县区存在着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没有正式检测人员的编制,很多都是兼职人员,在经费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很多检测机构还存在着空有设备而后期的经费运转不当的问题,这就无法保障在区域内的农产品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质量检测的仪器配备上,缺乏健全的市级层面,有些检测设备还不到位。有一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以及质量检测的人员水平和技能均不高的情形。
2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对策探究
2.1加强建设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注重检测机构的建设。对于各个地区的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而言,需要其要不断加强对相关的机构机构设施设备的完善与健全,同时确保可以为检测机构配备全面的专职检测技术人员,能够做好现场的快速检测,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尤其是对最主要的集镇市场以及生产基地等都要组建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利用新的仪器设备,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检验,这可以为农产品的质量做好入口关。构建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深化对检测能力的提升,切实提高检测的专业水准。落实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对检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规范,对于检测站而言,需要积极争取经费,开展检测工作,切实提升检测水准,并积极做好实验室计量认证和资质认可的准备工作。
2.2落实对检测机构的系统化领导,明确检测的责任学习先进的检测做法和经验,县级检测站应落实好检测、认证以及监管工作,同时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将农产品质量检测摆在突出位置上,切实加强对检测机构的领导,落实检测的具体责任,保障检测工作能够切实有力、切实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可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年终的综合考评中来。对于农业局来说,必须要发挥其行政职能,落实好牵头工作以及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生产者的主体责任应当加以不断的落实,切实提升生产者的法律法规意识,对于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必须要规范化,确保农业生产标准化,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管理工作。
2.3农业生产中加强对农药等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的指导农业生产中,应当重点强化对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农民等的技术指导。对于统防统治以及绿色防控各种高效安全的施药技术加以大力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用低残留、低毒农药,切实提高农药的用药安全,从源头上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4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的综合提升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行化验检测,化验检测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大基础。2.5落实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力度根据相关的文件精神和法律规定,将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到年度财政预算中,同时还应当加大对这方面的经费投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检测,落实市场监管和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化验室的检测,为后续的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另外,监管检测站还应积极开展监管检测共组,以提高循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结束语
总之,农产品质量检测是关系到农业食品安全的一个中重要问题,加强对质量的检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强化意义重大。
作者:檀菲 史佳音 赵丽萍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吉林省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先敏.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的完善重点[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3):185-187.
[2]李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亟待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J].甘肃科技纵横,20xx(13):265-267.
产品质量论文2
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岳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紧紧围绕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把住确保农产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这条底线,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加强示范引导,抓好源头治理,强化全程管控,深化专项整治,严格执法监管,确保了主要农产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岳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紧紧围绕“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把住“确保农产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这条底线,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加强示范引导,抓好源头治理,强化全程管控,深化专项整治,严格执法监管,确保了主要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为切实维护公众健康和消费安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岳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近年来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农产品安全隐患
部分生产者缺乏质量安全生产理念,“一家两制”(农民给自家留一块地,给市场使用另一块地,采用了两套生产体系)的生产行为仍然存在,有的农户未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1.2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岳池县虽已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项工作进展仍然比较缓慢,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3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形势严峻。虽然监管组织机构的主干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机构人员配置少,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加强。特别是乡村两级普遍存在“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问题,很多监管职责和任务在基层落实到位还有一定的难度。1.4农产品检测检验能力不足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需要速度快、结果准、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才能适应检测要求,检验检测的任务重、责任大。目前,该县虽在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但检验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少,检测品种单一,仅能检测蔬菜、瓜果等类。因此,还应购置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技术人员有待培训,检测能力有待提升。大量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没有自律性的检测能力,这给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隐患。
2对策建议
2.1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结合315消费者日、57普法日、613安全生产日、124法制宣传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组织专门队伍,深入到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农资打假护春耕”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田间地头大巡讲”活动,重点宣传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对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结合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发放宣传资料(手册)。在公路、街道和田间地头等悬挂横幅,设立广告宣传牌和宣传专栏等,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借助站、电视、报刊、微博、微信、LED显示屏等媒体平台和省内外各类展示展销活动进行宣传。
2.2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2.2.1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编制和引导落实工作,结合全县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以“三品一标”为标准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目前已制定32个,要加大力度再完善,并扩大制定其他农作物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数量。同时,将标准集成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和明白纸,送发给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指导服务。2.2.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按照试点探路、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重点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乡(镇)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及时进行总结完善,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2.2.3大力发展“三品一标”20xx年要完成省市下达的岳池县新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新申报认证绿色食品1个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xx年,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稳定在50个以上,其中,种植业“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占种植业农产品面积的50%。
2.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加强以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三品一标”基地和相关专业合作社等地,要定人、定点、定时间对以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加强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以及各种重大活动、会议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做好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20xx年配合完成部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8000个次,力争达1万个次,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消费安全。
2.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试运行,遵循“统一追溯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的管理方式,不断总结试点经验,探索追溯推进模式,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运行机制,再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包装、贮运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可追溯。
2.5强化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2.5.1加强培训,提高能力落实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2.5.2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设以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为主体,以乡镇检测站为基础,以主产区、无公害基地、大中型龙头企业、批发市场质量检测站(点)为补充的覆盖全县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快检测手段现代化,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xx年,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1个,乡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44个、村级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35个,企业快速检测室20个。常态化开展定性、定量监测,县级监测不少于600个/月,乡镇不少于60个/月。监测种类涵盖果树、蔬菜、菌类、肉、蛋、奶及粮油产品,范围覆盖全部乡镇、重点村社、主要种植养殖基地。
产品质量论文3
摘要: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内农业生产方式始终以小农户为主,因而同当前监管体制存在明显的矛盾,导致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措施不合理。为此,本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和对策,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1全面建设检测监测机制
将国际认可的食品安全法律原则作为重要基础,同国内法律以及行政体制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与国际标准要求相吻合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机制,不断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提高对于农户的质量安全管理程度,综合考虑小农户生产这一特点,进而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确定立法的基本原则,在相关实施细则中有效确定责任并健全标准,进一步贯彻并落实法律法规[1]。基于此,还应当不断完善食品行业动态性监管体系,并且把监督管理重点放置于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有效整合执法力量,适当调整监管职能。除此之外,应构建统一化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进一步推动食品生产销售环节机制的推广。最后,构建食品安全社会信用机制,实时跟踪监测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注重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
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要想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效果理想,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满足要求,就必须要不断强化体系的建设,将重点放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中。与此同时,应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检测技术接轨。另外,还应创建与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贸易全球化需要相吻合、且有效覆盖各个生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机制,形成相对应的管理平台,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不断增强。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构建的同时,还应注重基层监管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乡镇与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有效构建,并设置村级的服务网点,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以及预警功能[2]。除此之外,还应当合理改进县级和基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测网络,以保证农田产地的现场随机抽检制度得以全面推广使用。
3重视产地环境监测治理的作用
应明确耕地质量现状,合理划分相关产业与产品,确保实现分类指导与管理的目的。与此同时,应深入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条件以及环境调控技术的相关手段,还应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的主导影响因子,积极创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机制。另外,应积极引导农民合理运用清洁生产技术予以,重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的全面发展。同时,应不断加快质量安全生产基地认证工作的开展,实时跟踪并监管认证,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合理地调查并处理产地环境,以免被污染地区的严重扩散。贯彻并落实农业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其中,县级以上的环保部门需针对所管辖区域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受到污染的具体状况展开现场检查,针对违法的行为进行严格地查处[3]。
4进一步推广技术服务
重新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转变技术推广导向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与高产优质技术作为重要指标构建导向体系,通过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有效改革实现创新目标,进而贯彻落实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目标,全面整合资源,以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与规程可以面向农户普及并应用。基于此,还应不断完善并建设基层推广机构,对推广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合理地采用奖惩与激励措施,以保证农户安全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
5注重信息披露网络的完善
应全面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市场监管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进而形成多个主体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创建食品安全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不断形成科学化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与预警指标机制[4]。与此同时,深入研究与分析食品安全的形势,尽快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面向农户。文章通过采取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希望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莉丽,郭庆海.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功能及运作机制———基于吉林省农民合作社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xx(8)
2谢亚洲,张晔.基于SNA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关系研究———以新疆伊犁地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xx(19)
3刘爱军,杨春艳.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基于对南京市5个农贸市场的实地调研[J].中国畜牧杂志,20xx(18)
4钱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路径探讨[J].时代农机,20xx(8)
产品质量论文4
摘要:农产品种类繁多,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烹饪各种美食的必备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随之缩小。虽然有关农业专家已经逐步提高了对农产品的研究力度,显著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农产品中暴露出的问题依然很严重。面对日益提高的农产品质量要求,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督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问题;对策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及种类一直在世界上处于前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同时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不在局限于作为食品,而是扩展到医药、健康、养生等多个方面。因此,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如何严格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一直是一大难题。新时期,必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力度,落实相关规定,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1]。
1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问题
1.1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资源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和土地资源污染都影响到了农产品种植区域中农产品的正常生长,许多农产品出现了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化学元素残留超标等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与农产品的品种无关,因此无法通过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进行控制,使得质量检测监管成为了一纸空文[2]。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就不能通过质量检测监管的方式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1.2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我国农产品种植户较多,但大多数种植户不具备专业的种植技术,也不了解专门的种植标准,更不认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知识,同时也不具备一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在实际的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中,许多种植户往往会因为方式不当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同时,由于农产品种植户繁多,且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给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1.3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农业方面的人才较少,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更是少之甚少。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许多农产品检测监管部门在开展检测监管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不突出。同时,许多质量检测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农产品质量要求。1.4缺乏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体系农产品种类繁多,各类质量问题都比较多,同时农产品市场较为混论。因此,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更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这些都给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对策
2.1健全质量监管标准,形成完整监管体系
无论是国家农业部门还是各农产品企业,都应认真分析当前农产品市场现状,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监管标准,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监管体系。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强化检测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应建立二级监督的体系,对质量检测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督,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国家应及时下台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政策,切实保障广大农产品种植户及消费者的'权益[3]。
2.2深入加强技术扶持,层层提高产品质量
国家应定期派遣专业的农业人员对广大农产品种植户进行培训,并开展相关的种植课程,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贮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层层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4]。同时,有关人员应积极改善农产品种植地的环境条件,通过设立农产品种植中心等方式培养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品种。
2.3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优秀人员队伍
国家应加强对农业队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农产品种植技术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应及时对质量监管检测队伍进行考核和培训,从多方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5]。
2.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相关人员责任意识
在对农产品进行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自身能够对农业生产及其安全技术进行有效掌握,还要对农产品检测人员、生产经营者、执法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监管的重要性。
3结语
农产品是人们食物来源的根本,其质量更是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炜丽.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xx.
[2]卜惠斐,李巧生.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xx(23):65.
[3]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xx.
[4]代小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xx.
[5]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xx(12):361-362.
产品质量论文5
摘要:
新西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监管等角度介绍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情况,借鉴新西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的经验,提出改善辽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新西兰
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质量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新西兰形成了以奶牛养殖为主,绵羊、鹿养殖等为辅的畜牧业主导产业,以猕猴桃、葡萄种植为主的果品业,以及以松树为主的用材林业,这些产业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奶制品、猕猴桃、木材、白葡萄酒成为新西兰出口的标志性产品。畜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出口,牛奶出口量世界第一。新西兰是目前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对农业提供任何直接补贴而与其他产业一样征收商品税、收入税的国家,即使这样,新西兰农业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这与该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息息相关。
1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情况
1.1农产品安全备受重视,成为立国之本对于新西兰这样以农产品出口为经济命脉的国家而言,失去“安全“二字,是难以想象的。为此,新西兰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到食品安全的大范畴,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专门设立了由农林部、渔业部、食品安全局等部门合并而成的第一产业部,把大农业与大食品结合起来,统一监管,确保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品质,让以安全、天然、高质量食品著称的新西兰找到了农业立国之路。
1.2法律法规完善,执法严明新西兰在食品安全(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较早,这既是国民健康的需要,也是出口的需要。主要有《食品安全法案》《动物制品法案》《农产品化肥和动物药剂法案》《葡萄酒法案》及《食品卫生规定》。20xx年5月27日通过的新的《食品安全法》是根据特定行业食品安全风险的程度和性质而制定实施的一套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在一些情况下召回产品的条款,加强了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限。新法还给予不同类型的企业更多灵活性,降低其执行食品安全规定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在食品安全法规的执行过程中非常严格、透明,极少发生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情况。
1.3监管体系健全,运行高效新西兰所有农业行业普遍建立了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或合作社有机协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广泛应用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监管效率和水平堪称世界领先,其中最典型的是奶制品质量安全系统。作为全球主要奶粉输出地,新西兰在奶粉监管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建立起由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共同组成的监管体系,成为支撑新西兰成为世界奶制品质量最高国家的基本保证,也是100多a来奶农共同努力的结果。
1.4监管程序职责明确,标准执行得力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规定了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职责。第一产业部的职责是有效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制定相应标准,监督标准执行,实现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政府制定相应标准后,并不对生产者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认定,而是由第三方来完成。第三方是独立的检测机构,由第一产业部认证,职责是进行产品抽检以及按照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独立检测评估,这样既减少了政府的干预,又防止了权利和造假现象,确保检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与启示
新西兰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很多经验尤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2.1以法律法规为基石严格监管农产品质量,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和民族的未来。对于新西兰来说,保障食品安全既是国民健康的需要,也是人权保障的一部分,更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为了应对其他国家日益苛刻的农产品进口标准,新西兰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主动对本国农产品生产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农产品进口执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措施。正是在内外压力与动力双重驱动下,最终建立了举世公认的先进、实用、健全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民的隐痛。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但监管中仍存在漏洞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对象多而分布广泛,不如新西兰少而集中;二是监管部门多而职责不清,存在监管漏洞或推卸责任现象;三是执行法律和标准力度不足。对此,只有从政府层面制定实施细则,落实责任,把抓好食品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才能有效监管好食品安全。
2.2转变农产品质量提升与保障供给和农民增收相制约的观念,将农产品的“质”与“量”统筹考量,协调发展新西兰人少地多,牧场辽阔,全国人口只有430万人,国内消费有限,农产品只有以合理的价格出口才能维持本国农业发展,所以必须在农产品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我国人口基数大,有效耕地少,土地承载力有限,因此,一直以来把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但从长远看,这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潜在危害逐步显现,农药、化肥等农用投入品的过度使用导致“量”的提升和“质”的下降。结合新西兰经验,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保障供给和农民增收并不矛盾,关键是“质”的提升是否有效益,“质”的下降是否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改变农业生产偏重“量”的狭隘观念,以市场为杠杆,实现“质”与“量”的和谐发展。
2.3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流通、从农业到服务业全过程可追溯和有效监管,建立高效统一、协调顺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已经远远超出农产品的范畴。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新西兰也曾存在管理部门职能重合、管理标准执行不一的情况,造成管理部门、生产商和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与矛盾。第一产业部的成立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整合无疑减少了食品安全监管成本,大大提高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效率。比较而言,我国难以像新西兰那样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合并整合,但可以围绕农产品质量提升,在提高监管效率上做文章,在农产品生产及流通两个关键环节加强监管,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2.4建立与农产品质量监管相适应的综合保障体系,是农产品安全的外部保障为了保障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新西兰于1984年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市场经济改革,建立起富有效率的出口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监管手段普遍停留在农残检测和食品认证上,但农残检测也没有普及,食品认证也没有获得生产者积极响应。事实上,农产品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科研系统、执法机构等协调配合,才能保证农产品监管的效果。
2.5找准重点监管对象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效执行,是农产品监管工作的核心要务政府制定规则、企业遵守原则、引入第三方检测,是新西兰成为“自然之国”的重要保证。第一产业部依照政策法律赋予的权限负总责,重点是制定标准、维护标准和监督标准,而不参与到每个环节;生产者需要按照标准来生产经营;对于是否符合标准,由第三方来判定。对生产者的约束来自于标准的执行和是否能通过检测。我国农产品监管体制以政府监管为主、检测为辅,监管对象直接面对分布相当广泛、种植面积很小、依靠田地生存的农民,呈现“哑铃型”监管模式。任务重、监管难,成为必然。只能采取重点监管的方式,以农事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组织等为集中监管目标,有的放矢,抓大放小,逐步规范,循序渐进。监管部门的主要力量应放在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标准的执行上来。
2.6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确保检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新西兰食品安全管理中,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必不可少。第三方检测和评估是新西兰乳品质量管理的一条成熟经验,而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供应链中的参与度较低。如何引入国外或培育本国公信力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并强化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约束,是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关键。
2.7以主导产业为突破口把优势农产品做强做精,是推进出口创汇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产品出口已占新西兰出口商品比重的70%,而中国是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立足辽宁,作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辽宁按照优势区域形成了粮食、水产、畜牧、果蔬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但这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出口创汇优势,主因在于产品达不到出口标准。新西兰拥有一个健全的、被国际市场认可的食品安全体系和标准,构成了食品安全的层层防线。对于辽宁来说,可以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按照出口标准生产,促进农产品出口。
2.8把建立诚信社会放在与依法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一些违规企业或私营业主,新西兰政府最严格的处罚就是吊销营业执照或出口执照。长久以来,新西兰企业一直认为其行为代表着国家形象。正是这种潜入人心的社会诚信环境,加上立法很严和监管得当,使得农产品安全在新西兰并没有成为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借助舆论力量,激励群众参与,加大惩处力度,让“三无”食品作坊无处可藏,让造假食品无处可去,让失信企业付出代价,打造诚信公正的社会环境,从思想上、道德上、环境上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国军.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会与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
[2]于战平.新西兰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与启示[J].世界农业,
[3]李晓俐.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做法[J].世界农业,
产品质量论文6
1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1.1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回顾近些年我国食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不难发现,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断刺激着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这充分说明,我国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仍然薄弱。具体表现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及检测体系建设现状不佳。具体执行各项监管及检测工作过程中,依旧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效果不佳。
1.2食用农产品市场混乱
通过对食用农产品市场情况的了解,确定“特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导致市场混乱,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横行。所谓“特供”就是为某些特定群众所提供的特定产品,这些特供产品的质量好、安全性高、供应及时。
1.3监管水平不足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出,与相关监管部门人、财、物不到位有很大关系。通过了解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的情况不难发现,由于监管人员紧缺,技术水平不高,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监管手段欠缺和监管群体庞大等,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切实有效的落实,进而出现监管不力现象,给很多不良商贩创造了进行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机会。
2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措施
2.1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前控制
出于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的考虑,在具体进行农产品生产前,要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等进行了解,并且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检测工作,在确保产地环境符合标准,才允许开展农产品生产;对产品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随意排放,给农作物种植带来负面影响。
2.2做好食用农产品产中控制
结合食用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要制定并完善生产技术保障体系。(1)依法建立统一的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可追溯的销售档案记录,有效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2)要以生产档案记录、用药休药期(间隔期)、包装标识、质量追溯和产品准出检测为主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包括产地准出办法、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实施细则、运行流程等。
2.3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后控制
为了保证消费者所食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产品生产后,还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监测管理体系,设置基地快速检测室,并建立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和报告制度。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有受控的预警应急处置措施,对即将上市的产品进行严格的快速检测,通过抽样检测合格后,才可准出上市。其中“三品”基地的农产品,要对比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准,在确定产品达标的情况下,才允许上市销售。
3结语
鉴于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稳定,致使当下时有食品安全事故出现,严重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此,应当注意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前、中、后的全程控制措施,尽可能地保证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绿色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强,高春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全程控制.浙江农业学报,20xx,16(5):247~253
[2]王国强,梅星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外部环境探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xx,(6):47~51
产品质量论文7
摘要:过程控制是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开展过程控制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操作者质量意识的培养,对关键过程的监控,逐步实现我加工的产品由我保证,达到质量不断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过程控制;质量意识;质控点;预防;关键过程
过程控制是以预防为主,运用统计技术对生产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察,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近年来,过程控制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先进方法和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当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质量保障措施的加强,产品不合格率的降低越来越成为可能,如电子产品的不合格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降低到百万分之一,乃至亿万分之一。这都是不断提高过程控制水平的结果。只有高水平的过程控制,才能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做为我们这样一个航空企业,它的产品不仅关系到人、机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和国防实力。因此,积极地将过程控制这一管理方法和手段引入质量管理工作中,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对保证产品质量尤其重要。
过程控制目前被很多管理者作为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广泛应用在生产中。实施过程控制,一方面可以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落实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那么在生产中如何进行过程控制呢?我想结合工厂实施过程控制的实践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1 教育操作者认识过程控制对质量的重要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过程控制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只有操作者的这些素质提高了,过程控制才能变成操作者的积极自觉行动。过程控制对质量的保证作用才能表现出来。那么怎样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呢?我们工厂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了如下一些经验:
1.1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增强工人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首先,工厂针对不同工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其次,为保证培训效果,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后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做为工人续签合同和工资晋级的一项考核指标,这样大大地激励了工人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1.2强化操作者的三观教育。即质量观、客户观、行为观的教育,提高工人质量意识。我们张贴“三观”宣传板,组织“三观”试卷答题,并将“三观”纳入到企业的质量文化中。
1.3开展“自我分类、自我控制、自我检验、自我保证”和“三工序”的活动,在生产过程的实践中,通过实践培养工人的质量意识。
1.4实行废品损失个人赔偿制度,实施质量否决制,利用经济手段约束操作者的质量行为。
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实行质量赔偿制度,规定个人废品500元以下全额赔偿,500元以上按比例赔偿。使工人的质量意识增强了,并自觉钻研技术,提高个人技术水平,努力减少废品损失对个人收入造成的影响。
1.5坚持质量意识教育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质量教育不可能是短期行为,质量问题必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稍有疏忽,就使人们麻痹,进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利用班组班前会每天都讲质量,做到人人讲,警钟长鸣。
2突出抓生产关键的过程控制
生产关键顾名思义就是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工序。这些零件技术要求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往往都是这些部位。我们将难度大的控制住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品损失。因此,突出生产关键的过程控制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工厂一直将控制关键过程做为过程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个工段都有生产关键过程控制的质控点。抓生产关键过程控制须做好以下工作:
2.1选好质控点抓生产关键的过程控制首先确定好哪些是生产关键,也就是选好质控点。我们选取质控点的原则是关键件、重要件及加工难度大、价值高的零件。突出新产品的过程控制。而且质控点所占的.比列要能便于质控人员在能力范围内有效控制。这些零件控制住了,大的质量损失就会避免。质控点确定后,操作者就会比正常加工时认真小心。这样,影响产品质量的加工难点就控制住了,产品质量就提高了。
2.2制定合理的质控点考核指标
质控点确定后,必须对质控点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这就需要对质控点确定考核指标。
我们认为,质控点的考核指标以质量指标为主,指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达到既能推动质量水平的提高又能调动操作者积极性的目的。
我们制定了如下考核指标:
2.2.1质控点的产品必须是“三无”产品即“无返修品、无返工品、无废品”。
2.2.2质控点产品一次提交合格率指标。
2.2.3一次提交合格率是指产品第一次提交的合格率,控制该指标有利于减少“三无”。
2.2.4分类提交准确率指标。
分类提交准确率指标是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自我分类的准确程度的体现。控制该指标有利于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产品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我加工自我保证的能力。
2.3将过程控制工作纳入工厂对工段的考核体系2.3.1将各工段完成质控点的指标情况作为工厂对各工段的考核指标,进行严格的考核,按照考核结果确定对工段的奖惩。
2.3.2对于符合考核指标要求的零件,按其价值的大小,制定不同的加权系数,通过工时核增工人的工资做为质量加奖,调动工人参与过程控制的积极性。
2.3.3不能达到考核指标要求的,按产品价值的大小,制定不同的加权系数,按照加权系数的大小核减工资。
2.3.4做好质控点的原始记录,供质控人员对过程控制效果进行分析。
做好质控点原始记录是必要的。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对质控点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可以了解到生产处于何种状态,为运用控制图分析过程的趋势提供原始资料。
3控制图是实施生产过程控制的有效工具。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上控制限,下控制限,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通过控制图中点子变化的趋势,我们可以发现过程的变化趋势,借此采取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可见,控制图是我们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有效工具。由于控制图具备准确、显明、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控制中。如美国柯达彩色胶卷公司有5000名职工,一共应用了35000张控制图。
控制图的种类很多,有用于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用的不同控制图。在我们工作中,常常是用计量数据控制图的时候较多。我们工厂在实施过程控制时,在确定质控点的基础上,对一部分零件的关键尺寸绘制了X-R均值极差控制图,用来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从图中我们了解到以下信息:
3.1工序能力指数Cp的大小。
3.2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3.3过程是否出现异常。
例如,我们车加工一轴类零件,每加工一件我们描一个点,当车刀磨损时,零件的直径变大,图中的点子就会有一种趋势,看到这种趋势操作者就会及时刃磨刀具,同时也为我们确定刃磨一次刀具能加工多少零件提供依据,便于细化工艺文件。根据每个零件的加工尺寸还可以计算零件的平均值、极差,工序能力指数,了解目前的过程状况,为下一步的改进确定目标。
可见,控制图是我们质量工作者的好帮手。
一张好的控制图能帮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对我们监控生产过程很有利。
实施过程控制后,工厂的质量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职工的质量意识得到了提高,也更注重工作质量。统计近几年工厂的质量状况,废品损失逐年递减15%左右,各类质量问题也呈下降趋势,通过开展过程控制,使工厂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张公绪.质量工程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10.
产品质量论文8
从微观上来说,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质量能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质量是构成顾客满意的必要因素,因此较好的质量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质量管理是公司品牌的保护伞,严抓质量管理能够提高品牌美誉度;加强质量管理也是维护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憨。
从宏观上来说,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能够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为,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带给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另一方面,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此刻状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很多用户此刻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这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能够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能够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
产品质量论文9
摘要: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已成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质量与效益紧密相连,质量永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根固本的关键之举,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之策。
关键词:煤炭产品;质量;竞争力
在现代商业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使市场竞争由过去的产品价格竞争、数量竞争上升为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谁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谁就有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绿卡”。所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已成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在煤炭企业由过去的粗放式生产到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已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煤炭产品质量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企业安全生产同等重要,质量与效益紧密相连,质量永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根固本的关键之举,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之策。
结合霍州煤电集团汾河焦煤公司的实际情况,当前在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级煤炭产品品牌建设与质量管理体系,加大煤质检查与考核力度
矿业公司要在重新修订完善《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办法》的条款内容,建立健全质量事故追查制度,将品牌建设作为煤质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从公司到各生产矿井要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首的品牌建设与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职责,做到机构、人员、任务三落实;建立煤炭质量考核体系,定期由公司对矿井、矿井对区队进行检查考核,实行重奖重罚,调动各生产环节加强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层层把关,提高煤炭产品质量。
二、做好品牌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争创名牌产品
当前要以打造品牌为主。对于已经注册的煤炭要制定出各自品牌的质量标准,并加强生产和销售,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管理、维护,使品牌形象在市场上更加巩固稳定,并且做好商标到期后续申请工作;对于没注册的煤炭,要在年底完成商标的申请和注册,并制定出质量标准,正式启用。要在上级及矿品牌建设与质量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制定品牌实施方案,对产品生产、加工、装车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向大品牌的跨越,加入“山煤”品牌,并进一步将汾河焦煤着力打造成为省优名牌产品。同时,根据山煤集团大品牌战略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将汾河焦煤进行整合,迅速向“山煤”品牌质量要求靠拢,对新增加的煤炭产品品种进行培育建设,如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的中块和大块,经过洗选加工,品质优良,也可以实现品牌销售。
三、根据产品属性,找准定位,制定品牌建设之路
汾河焦煤所处地方由于地质赋存原因,含灰含硫高,发热量低,且煤质极不稳定,在创建产品品牌中,难度十分大。创建品牌之路值得探索。我们应当根据产品自身属性,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品牌的市场,创建一个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品牌。由于其煤种属焦瘦煤,煤的粘结指数较高,可生产较紧缺的炼焦配煤。在品牌创建中,要在降灰降硫、稳定煤炭质量上狠下功夫,使煤炭产品既符合环保要求,又有稳定的产品质量做保证。因此,各生产矿井要通过科学开采,强化工序管理,加强筛选工艺改造,加大风选、洗选生产投资等措施,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煤炭产品质量,稳定煤炭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适销对路为原则,来创建自己的品牌。
四、加强煤质基础管理工作,筑牢质量防线
一是要从生产源头抓起,各矿井要推行煤层“搭配开采”,炮采工作面做到“三不打”,机采做到“两不割”,装煤实行“三捡四不上”和煤矸分装分运,脏杂煤单独处理等技术措施。煤炭运到地面后,加强筛分、煤矸分运、分储,降低灰分,减少含矸率。二是化验室要坚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商品煤抽检化验,落实煤质每日调度制度,通过抽检、采样化验,及时发现影响煤质的问题,把影响煤质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紧密跟踪煤质波动大的`矿井。凡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煤质起伏变化的矿井,要安排专人紧密跟踪监测变化情况,掌握变化规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四是加强对各矿煤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把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到与抓煤矿安全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将质量管理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范围,公司对矿井、矿井对区队都要明确下达质量的年度计划指标和月度控制指标,实行月度通报、季度考核、奖罚兑现。通过各种措施,层层把关,稳定提高煤炭质量,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设一支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质量管理队伍
当前,汾河焦煤公司煤炭管理队伍中,专业人才少、业务素质差、年龄结构偏大,与煤质管理品牌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亟待培训提高。我们要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委托专业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煤质管理队伍的建设;各矿井都要按照专业化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完善队伍,配齐人员,为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加快品牌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六、大力宣传品牌建设的意义,重视品牌文化建设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使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清楚品牌与质量、品牌与企业、品牌与效益的关系,深刻认识到建立品牌就是提升质量、维护品牌就是维护形象、追求品牌就是追求效益的重要性,增强全员品牌质量意识。同时认识到品牌理念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体现,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系统、组织行为系统、形象识别系统的集成,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没有品牌,企业文化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各生产矿井要重视品牌文化建设,把品牌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作用,围绕品牌建设做好品牌文化建设工作。
我们把着力提高煤炭销售运行质量作为20xx年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提质、增效”的工作目标,只要我们切实将加强质量管理和推进品牌建设措施落到实处,各项目标任务就一定能够圆满实现。
产品质量论文10
印刷行业在我国较少得到扶持,基本处于小规模运行。随着我国加入WTO,印刷行业已逐步放开,印刷企业已经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那么,如何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并在竞争中获胜是摆在印刷产品质量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根据笔者所在的某国企长期质量管理经验来看。贯彻ISO9001标准,借鉴世界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是提高质量的必要方法。
一、实施ISO9001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完质量标准,印刷企业实施ISO9001标准,不但可以强化和规范品质管理,还可以得到客户的认可。具体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提高产品可信程度,iso9001认证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产品的可信程度。
2、提高企业管理能力,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程度。因此,iso9001认证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3、有利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这就促使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企业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最基础的兼容性很强的质量管理工具,虽然浓缩了当今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如过程方法(流程管理)、系统管理、目标管理、PDCA管理、统计管理、标识管理等,但并未对这些方法作详细的介绍和应用指南。所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需要,去分析、识别、策划和引进,建立真正具有自身过程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丰富和展开。如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害物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增加进去,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平台,大家都在这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上来协调、处理、解决问题,不仅可以避免企业管理多张皮,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引进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
印刷企业应该重视依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来提高公司的质量水平,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erp)、美国国际数码企业联盟”G7测试认证、德国GMGGmbH&Co.KG公司GMG色彩解决方案,这些技术的引进将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如下:
1、实施“ERP”项目: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实施erp项目可以规范以客户沟通为核心的“信息流”,为以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生产流”、以库存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物流”、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资金流“。并为公司带来了一下改变:
1)、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当我们面临一大堆的手工单据时,要找齐某个客户某段时间所做的单子都是一件费力的事情。即使是用EXCEL填写的单子同样面临数据不能共享,各个环节需要手工交接的问题。应用印刷ERP后,由于数据实现了共享,下一环节可以直接从上一环节获取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实现了单据的电脑化,使得查单、翻单变得异常容易;印刷ERP的自动报表功能使得应收、应付、材料库存等的管理也变得相对简单;同样,ERP的自动排班、进度管理等功能使得生产排班、进度查询也变得简单容易。
2)、规范管理、防范风险。
企业的管理风险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疏忽造成的错单、漏单的损失。外部风险是由于数据的不准确造成的少收款,多付款的损失。而印刷ERP单据之间的严格交接,数据的自动计算,数据之间的相互验证都能有效降低企业管理的内部、外部风险。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2、通过G7标准认证,色彩控制技术达到国际标准
“G7”是一项全新概念的印刷工艺过程控制技术,它由“美国国际数码企业联盟”(IDEAllianc)旗下的“美国胶印商业印刷规范组织”(简称GRACoL)结合CTP多年研究、探索和实践总结而成。采用“G7”控制技术能够更简单地实现ISO12647-2的印刷标准,更精确地再现灰平衡,更有效地保证不同印刷条件下的印刷同貌,极大提升印品质量。目前,“G7”认证已成为印刷行业最具权威的专业认证之一,印刷企业具有“G7Master”资质也成为印品质量与国际接轨,品质控制能力与国际同步的标志。
通过实施G7认证,可以使印刷企业实现了色彩在印刷所涉及的各个传递过程和各种印刷/打样/打印方式之间最佳的视觉匹配,印前校正更快速准确,印刷过程中的测量也更加快速简单,为快速忠实地复制色彩提供了技术保证。
3、引入GMG色彩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色彩解决方案
印刷时,不同印刷工艺、不同纸张、不同设备要做到印刷颜色一致是一件一直困扰印企的事,这是因为影响印刷颜色的因素非常多,色彩印入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差,色彩误差所造成的印刷质量差、材料浪费、客户投诉等成为印刷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GMG色彩解决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如下:
1)、按需数据处理:
不同来源的数据常含有多种多样的颜色设置。不管数据的质量如何,客户总是希望尽可能好的印刷质量。煞费苦心的、手动处理步骤易产生人为错误,而且当印刷很多短版作业时,可能遇到没时间做好准备的紧急问题。GMG色彩管理方案的实施使输入数据自动、一致的转换到要求的目标色彩空间上,为印前准备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节省宝贵时间,确保生产安全和稳定性。
2)、不同印刷方式的颜色管理:
目前,越来越多的印刷机选择用于混合的生产环境,包括数码印刷、胶印印刷、大幅面UV喷墨等。因此,一个印刷作业常用不同的印刷工艺印刷,客户总是期望同样的色彩表现,不管采用何种生产方式(数码印刷、大幅面印刷或传统印刷)。而GMG颜色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不同印刷工艺、不同介质类型的颜色匹配。类型
三、通过ISO14001、ISO18000、绿色印刷、可持续森林认证(FSC),实现产业和生态协调发展
20xx年10月18日,在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和环境
当前,世界各国对印刷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绿色、安全要求日渐提高,绿色印刷已经成为全球印刷业未来发展的主流,在欧美发达国家,“绿色印刷”既是其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替代产生环境污染和高能耗的传统印刷方式的有效手段,我国也把发展绿色印刷纳入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FSC的核心是可持续森林经营。公司引入FSC认证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减少对森林的砍伐,特别是减少对天然林的砍伐。要在砍伐和恢复之间取得平衡,在满足木材需要的同时,保证森林的面积不减少或有所增加。
这些认证的通过不但健全公司质量管理制度,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更提高了产品“含金量”。
产品质量论文11
摘要:电器产品是现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质,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于使用人的人身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器产品质量检测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的分析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针对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为电器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器产品的使用需求量也逐渐提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购买电器产品时,大部分家庭注重电器产品的质量问题,因此,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的分析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电器产品的质量问题同使用者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就需要提高责任心,严格检查产品质量,避免有质量问题的电器产品进入市场,全面保障使用电器产品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电器检验方法
现在大部分电器制造企业较为常用的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就是抽样检测方法,此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是难以保证同批次需要检查的所有电器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进入市场的电器产品之中含有不符合质量检测标准的电器产品,对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抽样检测的方法缺点较为显著,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并不是很高,一定意义上会对销售情况造成负面的影响。与此同时,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涉及的检测部门也较为广泛,因此,在对电器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配合沟通,最大限度上保障电器产品的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出电器产品质量检测部门的作用,确保电器使用人员的安全。但是,现如今大部分电器制造产业的各个产品质量检测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并不是很多,因此,导致质量检测工作的难以进行,降低了电器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电器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如果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就会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浪费,提高了电器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其最终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各个家庭对于电器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同时各个企业单位的办公也逐渐离不开电器产品的使用,所以为了有效的保证使用电器产品人的安全,就需要加大对于电器产品质量检测的力度,从而提高电器产品的销售数量,为电器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质量检验标准要求较低
现如今,大部分电器制造厂家过多的关注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部分电器厂家为了增多流入市场的电器产品,就降低了电器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要求,以此种方法来增加出厂的电器产品,从而提高电器产品的销售量,增加电器厂家的经济效益。由于电器厂家降低了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所以部分电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缩短使用的年限,并且使用的安全性能并不高,对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从而导致消费者降低了对此电器厂家的信任度,从而降低了此厂家的电器销售量,对厂家的日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现如今的电器产品制造情况,大部分电器厂家在电器的生产技术上不断的创新完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器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缺乏相应的电器产品的检验工作体系,并且检验的技术也没有创新和提高,至今仍然采用传统的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对新型的电器进行质量检测,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器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难对新型的电器产品的质量有所保证,所以就加大了对于电器产品的危险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优化政策
(一)改善质量检测方法,构建检测部门交流平台
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广,一般情况下,各个检测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缺乏完整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电器厂家加大对与质量检测的管理力度,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智能,将工作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构建便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从而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确保电器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如果在电器产品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配合检验,就应该及时的制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方案,分工协作,加快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同时还会确保检测质量的结果,促进电器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二)改善质量检测方法,提高检验队伍专业素质
对于电器质量检测管理来讲,其中管理检测的工作人员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任何工作过程中,人都是第一要素,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因此,电器企业就需要提高管理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其职业道德,加强管理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从根本上提高电器产品的检测工作的质量。促进电器企业品牌效益的形成,拓宽电器产品的销售路径,从而提高销售量,增加电器企业的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的对管理检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实现岗位轮换制,使管理检验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创新与提升,同时可以让质量检测人员去别的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进而有效的提高自身企业的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与思想素质。另外,还可以设置持证上岗的制度体系,从而刺激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提高电器产品质量检验队伍的专业素质,确保电器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对于电器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电器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改善质量检测的方法,构建检测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有效提高电器产品的安全性,保证电器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促进电器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汉鹄.我国废旧电器产品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xx(7).
[2]向怡.家电维修服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数字化用户,20xx,23(46).
产品质量论文12
在今日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忽视质量问题无异于自杀这是美国学者约翰.扬说过的一句话。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增强,产品质量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注重产品质量,最终会寸步难行,功亏一篑。
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状况下,人们宁愿买价高的产品也不愿买伪劣商品,这也成为国内购物心理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服务技术的飞越发展,客户的高期望值也越来越容易实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质量不精,就会流失。因此国有企业务必顺应产品质量发展方向,自觉树立优质品牌意识,用过硬的产品质量来下属企业和职工的表现时,65%看产量,而质量最多却只占到35%。由此他提出:质量与产量的重要性之比就应是9比1,甚至更高。三星人务必从观念上做根本改变,以使产品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品牌。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中,消费者每一天会理解到成千上万的品牌信息,但能使消费者铭记心中的却寥寥无几。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存在随机性,大多数时候是受到周围环境、人本身的情绪的感染而造成的。消费者的买或不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产品的认识和积累,以及鲜明的品牌知晓度。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是一种经验、一种保证,更是个性的展现和身份的象征。消费者选取某种品牌的商品,是期望该品牌的产品能够给其带来功能利益的满足和自我个性的宣泄。因此,作为一个品牌定位务必突出自己的核心价值,才能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而打造一个能够持久的知名品牌的前提条件就是高质量的保证。
提高产品质量不仅仅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好处,还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决定企业素质、企业发展、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质量还是争夺市场最关键的因素,谁能够用灵活快捷的方式带给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一个优秀的企业,企业的工作质量、领导质量和员工质量,在市场上的体现就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质量的最终体现。产品就理所当然的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体现了企业的精神,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产品质量就是企业永续的基石。不朽的基石是高质量的垒建,所以,只有企业抓好质量大关,才能长久的生存于这样的经济时代。
产品质量论文13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从过去的吃饱转向现在的吃好,由数量向着质量方向转变。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多种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常常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合作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合作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问题;发展建议
最近几年,由于农产品投入品如农药、化肥、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应用,农产产品不科学收获以及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对种植和养殖产业源头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到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已经到了非抓不可,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的时候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我国各个地区相继从20xx年开始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属于公益性工作,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多给予支持,特别是对当地农业种植户、养殖户和经营主体进行培训、农户编码、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前期工作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从目前合作市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开展来看,虽然有些企业和部门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政府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顺利开展。
1.2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技术手段落后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看中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将自己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市场竞争中。在农业生产领域,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规模比较小,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的经营理念根深蒂固,而强化企业管理,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会显著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因此,企业主动参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新手段,各个地区的管理机构和农业身缠企业缺少现成的模式去借鉴,导致了技术手段落后,不能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制约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有效开展。
1.3消费者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多数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要求,人民群众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总体上看,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不强,消费理念不成熟,农畜产品市场不能体现出优质优价,消费者花高价钱购买高质量农产品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你薄弱。这就对一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贴标上市的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严重的打击,企业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获得较少的利润,导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缺乏开展的动力。
2进一步做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发展建议分析
2.1建设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体系
首先,制定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监管责任追究、投入品管理、监督管理、例行抽检、信息报送、生产记录、培训、农畜产品生产记录管理、举报与奖励等监管制度与办法,所有制度全部上墙,形成用制度管事的常态化监管局面;其次,对辖区内的农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监管名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与之签订责任合同。同时,制定家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黑红名单”制度,依法公开生产经营主体违法信息,对违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告,并终身不得从事此行业。制定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制度,对农兽药实行实名购买,明确产品的流向,建立流向登记制度。同时,通过在各镇建立“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的方式,实施连锁经营和网络配送,确保全市农牧业投入品市场的质量安全;最后,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不断摸索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制定农牧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监测制度,加大非法使用添加剂的打击和宣传力度,杜绝农牧业投入品生产环节的非法添加行为。
2.2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信息化
首先,建立一个共享、开放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平台,赋予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用权限,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落实到田间地头,养殖场生产的各个环节。将有条件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联合起来,形成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各个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出入库管理等生产信息如实上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其次,充分发挥好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积极鼓励生产企业和生产主体积极参与农畜产品条码追溯和二维码识别的追溯工作中。在今后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扩大追溯体系实施范围,努力实现追溯工作的信息化,为监督检测和执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编码定义标准对RFID技术在动物身份识别上应用的影响[J].陈雷,鲁刚,佘锐萍.中国兽医杂志.20xx(10)
[2]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管理的实现[J].申光磊,昝林森,段军彪,王立国,郑同超.农业工程学报.20xx(07)
产品质量论文14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这天,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在增强创新潜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这天,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叮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在增强创新潜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据统计,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那些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企业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毋庸置疑,许多企业是栽在了不注重产品质量这个环节。质量在这天之所以变得比过去更加重要,是因为市场环境同商品紧缺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质量改善是当今关系企业生存的重要问题,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因此,注重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是当今企业发展务必思考的问题。
产品质量论文15
【内容摘要】《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亟需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应用转型背景下该课程应增加实验实践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提高师资队伍业务能力等改革建议与措施,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方高校;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教学改革
榆林学院于20xx年设立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主要面向榆林及晋陕蒙农业生产第一线,适应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能在现代植物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植物保护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植物科学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生产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长期以来不被重视,但是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质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重视。[1]目前,各省、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已经初具规模,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和农产品检验方面缺乏大量科技人员。因此,亟需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当前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多年来,各高校课程教学普遍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观能动性掌握在教师一方,而学生只会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不善于参与互动,课堂气氛沉闷,经常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堂堂灌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造成学生欠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国家高等教育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简单落后,缺少实验教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在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本课程教学内容只有理论部分,缺少实验实践教学,并且理论内容简单落后。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产地环节质量检测技术、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技术和农产品品质质量检测技术3部分,包括种植业、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及分析等多种学科,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听讲熟悉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相关原理技术和操作步骤,但是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全面、深入掌握需要通过实验实践环节来实现。[2]
(三)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效果不明显。目前,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4名,职称梯度合理;博士6名,占总教师数的54.5%,但是现有教师多为农学和生态学相关专业毕业,在农产品检测和食品加工研究方向仅有1名教师。以往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由其他教研室相关教师或者农学背景教师完成,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只有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以及经过教学培训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应用转型背景下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一)增加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前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仅有理论课32学时,通过与参与过该课程授课的其他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认识到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可将本课程内容调整为理论20课时,实验10课时,实践2课时。结合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理论主要学习农产品分析的一般程序、农产品产地环境指标检测、农产品感观检测技术、农产品相关品质指标检测技术以及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等内容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内容主要针对榆林地区主要农产品开展谷物类农产品杂质、不完善粒和纯粮率测定,豆类粮食中粗蛋白的测定,马铃薯中淀粉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测定,以及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等项目;实践部分的内容为带领学生到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当前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现状和热点问题。
(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采用实例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讲解枯燥的'课堂知识,并将教学内容通过设问、引导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3]使得学生大脑兴奋点不断转移,注意力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和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网络交流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轻松式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在MOOC平台进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采取随机小翻转、课堂大翻转等混合式教学模式,[4]检测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由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改变以往仅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开卷考试组成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后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实践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堂考勤和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占总分的20%;期末笔试成绩反映学生对于基本原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占总分的40%;实验成绩由出勤、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共同决定,占总分的30%;实践成绩由出勤、讨论参与度和实践报告共同决定,占总分的10%,从而督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提高师资队伍业务能力。大学教学的本体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5]与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密不可分。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加大农产品相关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弥补现有师资队伍的空缺;另一方面,依托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派年轻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修学习,了解最新的农产品检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验教学能力。
三、结语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性课程,为了达到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过程,在提高师资队伍业务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努力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检测技术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知识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杜彦修,李俊周,赵全志.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xx,23(6):177~178
[2]丁琳.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科技,20xx,9:45
[3]王群,赵亚丽,张学林,董鹏飞.实例教学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xx,44(10):310~311,314
[4]苏小红,王甜甜,张羽,张彦航,赵玲玲.基于大班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xx,7:54~62
[5]黄平.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3(5):653~656
[6]罗堃,彭买姣,焦筱淇,夏新华,颜红,杨晶,雷志钧,严建业.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xx,18(1):88~91
【产品质量论文】相关文章:
产品质量论文10-28
产品质量论文【热】10-29
产品质量论文15篇(精华)10-29
产品质量论文15篇[热门]10-29
产品质量口号大全01-18
产品质量安全报告04-04
产品质量培训心得05-07
产品质量意识心得02-01
环保论文:LED论文08-20
产品质量口号霸气押韵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