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部控制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部控制论文1
一、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和执行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是频发的金融案件还是揭示出了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滞后。银行业务发展加快,但是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却一直停留在之前的阶段。许多新的金融业务品种被推向市场,而制度没有丝毫更新,这就出现原有制度与现实状况不匹配的现象,制度的建设跟不上业务的发展,这就导致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秩序混乱,容易失效。这种本身制度建设的滞后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2.银行会计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在很多的银行中,一味注重经营而忽略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致使内部控制机制并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一些银行会计人员短缺,还有不合理的兼岗替岗,甚至存在“一手清”的现象,不能实现分级授权管理以及岗位的`定期轮换等政策。这就使岗位之间缺少了相互制约和监督,致使安全系数降低。还有很多银行为了保证客户资源,更多争取效益,主观上放弃制度的约束,这也是银行会计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3.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不力。其实银行业早就建立了一系列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下发到银行的时候,只是被用作事后监督和对管理层面的管理,忽视了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业务运营之间的紧密联系,制度与会计人员严重脱钩。监督部门只对具体业务进行监督,而对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缺乏分析和评价能力。这就导致无法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实现实时监督和预警。
4.会计队伍素质建设滞后。由于银行的快速发展,招聘了很多年轻的、有想法的新员工,但是大部分银行对于新员工并没有开展系统的岗前培训,很多人员业务技能单一,而且不能正确理解会计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也侧面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计队伍的素质必将影响整个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施行。
二、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
1.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为了落实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首要措施就是规范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同时也规范内部的运作秩序。从而保证人员对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充分重视、能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对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
2.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在银行业务中,操作规程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银行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补充调整,这样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当推出一项新业务之前就要尽可能健全新业务的操作规程,减少新业务在进行时的风险。同时也要提升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这就要求银行建立起严谨的考核机制,全面推进执行力的建设。
3.提高安全风险意识。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否能有效实施,和银行的管理层的态度有着重要关联。这就要求银行的管理人员明确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安全风险意识,重视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推进和完善工作。
4.推进人文环境建设。银行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力度的方式,改善目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不良状况。通过对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操作流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于制度的理解力;开展风险教育,引导员工产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从而保证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5.加强监督工作。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同时通过整合资源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同时应该注意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不要让网络监督的方式成为新的安全隐患。
6.加强职工素质建设。加强员工素质建设,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要把问题执行和员工自身结合起来,要把制度约束和物质奖罚结合起来,从而使员工洁身自爱,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进而促进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
三、结语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银行运营产品的不断更新,银行内部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这时,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就充分显现出来,其对银行的安全防范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银行的安全防范工作和正常运营、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内部控制论文2
在我国经济结构体中,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单位性质和基本工作职能的特殊性,在运作流程方面存在很大的特殊性,不仅要在工作中运行部门职责,也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纳建设项目,此时,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效性非常关键,如何处理内部控制项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索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的时代必要性出发,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具体问题的对应处理策略,旨在为内部监督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的时代必要性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运行中的重点,只有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才能真正提升管理的实效性价值,确保管理项目和管理框架的贴合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诉求。只有提高相关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系数,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框架的优化,真正实现整体结构的有序进行,促进管理结构和管理参数的同步升级,顺利建立最优化的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控制力缺失
在分析行政事業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缺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优化升级。一是,在内部控制结构建立的过程中,由于资金链缺失,就导致项目的考察论证和项目设置并不贴合实际,实际资金的使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二是,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超预算问题较为严重个,主要是由于项目立项和项目事实之间的间隔过长。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一些建设项目的监督和验收机制并不十分有效,若是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不能和收支列表之间建立有效的平衡,就会导致整体操作的失效。
(2)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制度缺失
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方面,缺乏对制度管理项目的重视程度,不仅在会计控制结构和基础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整体会计核算机制和实际需求之间产生落差,也导致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管理的实际效果。另外,在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中,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其进行单独核算管理的措施,导致工程项目的研究费用和实际支出费用缺乏安全管理,由于账户管理的弱化,甚至会导致账务失真的问题。
(3)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内部监管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并不仅仅是管理机制,也是重要的监督参数,能保证整体项目运行的完整度,但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项目监管机制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反馈机制,不能对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参数收集和汇总,就导致整体操作结构缺乏动态化的调整机制,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就导致监督框架的有效性失去价值。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1)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在提升内部控制框架完整度的同时,有效提升管理团队对基本项目建设的质量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有效的提升基础项目建设的能力,在优化升级和全面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保证设计结构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确保资金使用效率的最优化。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整个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管控,提高超预算超计划问题的处理机制,确保项目调整机制和运行框架符合实际需求,在遵守相关要求和规定的同时,提高项目验收的手续管控水平。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项目的负责人要对基础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化的验收和管理,保证手续和程序的完整度,提高项目竣工后的验收水平,并且要集中建立最优化的验收交付手续,提升报表等项目参数的额管理和整合。
(2)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的制度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项目的负责人要对内部控制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就要从根本上提升项目处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实现整体操作流程的优化升级,确保会计控制能发挥最大效果。一是,管理人员要建立贴合于企业实际发展诉求的会计核算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管控力度,确保能给予项目必要的会计控制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的支持和处理。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针对原有的信息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升级,运行动态化的规范操作。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内部监督执行效果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项目的效果,就要提高执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完整的反馈机制和程序改进措施,确保基本审批流程的完整度,并且优化升级资金安全性的保护和维系,只有保证各司其职,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内部控制结构的完整度,有效的解决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常规化运行。另外,项目管理人员也可以依据行政单位自身发展现状运行奖惩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工作水平,行政单位不仅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也要确保基本建设项目的最优化运行,提升会计管控措施的实效性,一定程度上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践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赵华云-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内部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下旬),20xx(12):171-172.
[2]邹春芳-行政事业机构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8):101-102.
[3]王明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 36):125-126.
[4]刘海鹏.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 30):142-143_
[5]张燕-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8( 24):108.
内部控制论文3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会计记录、会计业务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直接相关的内部控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呈现出如下特点:
(1)涉及范围广泛。行政事业单位涵盖的服务类型广泛,相对应的业务活动也很多,除了一般的收入支出、资产管理、商品购买等经济活动,还有执法、检查等业务活动。
(2)会计核算体系复杂。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包括按照企业运营模式和按照政府运营模式,采用的是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比起单纯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模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复杂。
(3)内部控制侧重点不同。在内部控制中,企业更侧重于实现经营、战略目标,而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质,更侧重于自身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实困难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也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具体来说,存在如下现实困难:
(1)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不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一般都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都知道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单位内部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但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太复杂,手续太繁琐,不利于工作快速完成,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2)内部信息沟通不够畅通。横向的部门沟通与纵向的上下沟通渠道不畅,普通职工缺少意见上达的渠道,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加上信息化水平低且存在安全隐患,这既不利于部门之间的信息顺畅流动,又不利于内部信息的安全。
(3)内部审计监督措施不力。会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主体,但在实际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中,两者都存在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独立性不强、内部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此外,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评估机制缺失,据国家审计署驻部委派出局的调查:“在所调查的中央部委中,已建立单项业务或重大投资风险评估机制的不到8%。”由此可见,除了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机制也相对缺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变革策略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会计内控体系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对此,管理者要全面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建立多层次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制度评价等多方面内容,建立专门的内部会计控制数字化信息系统,使之形成不断修正、完善的'动态体系。在单位内部对会计控制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对会计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细化,把会计控制落实到部门、到每一个人,编制出会计内部控制考核责任书,构建起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责任制,形成目的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分明的责任体系。在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企业要有效使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同时创新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对经营管理资金实施科学化管理。
2.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会计信息反馈系统
会计信息化使会计管理越来越规范化,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手段。管理者应重视互联网思维,加大会计信息化的资源投入,将信息与网络技术引入会计管理系统,完善会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为会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各部门要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加强经营管理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反馈,建立会计预警机构,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分析、预测、辨明运营管理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探索控制会计风险度的策略和措施,有效运用风险回避法、风险降低法、风险分散法、风险转移法等管控会计风险,确保内部会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升会计风险控制能力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会计人员要发挥内部会计监督作用,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会计资料的完善性、真实性以及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控制会计风险。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内控审计,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保障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完善内部考评及其监督机制,相关监管部门要合理分工、信息互通,确保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证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表表相符。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依靠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督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财政部、审计部和纪检监察部等外部监管力量,切实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力度。
四、结语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强化经营管理的关键,面对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将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现代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监督、制约会计业务运作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体系,并以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基础,构建现代化管理制度,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内部控制论文4
随着美国安然、施乐、等粉饰业绩案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的“中航油”、“郑百文”等事件的相继曝光,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问题的深刻反思与探究。维护公司制度、防范公司失败的两个基本保障体系就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什么原因导致内部控制效率低,又如何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是企业和政府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国外存在很大差距,且目前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没有成熟的理论,因而对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解决我国企业改革中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等相关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是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分析公司治理中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致力于研究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望能够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构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一)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公司治理是一套程序、惯例、政策、法律及机构,影响着如何带领、管理及控制公司。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本文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用于保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在股东、董事和经理层及其他利益关联人之间分配权力与职责,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用以实现公司目标和监控经营的制度和手段。
(二)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确保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的正确性,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2、内部控制的要素。(1)控制环境:作为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基,是指构成一个单位的控制氛围。具体包括:①公司员工的诚信和道德观。这就要求公司管理层在企业中创造一种人人都非常重视自己声誉的'价值观氛围,这样能够确保公司员工为了更高的收入和利益而尽最大努力,创造更好的公司市值。②用人唯才。在公司的任何岗位上的员工必须具有岗位职能相要求的技能。③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如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和审计委员会作用的发挥。④管理思想和经营风格。如管理者对于经营管理的态度。⑤组织结构。管理层下发的文件是否能尽快传递到公司中的每个员工。⑥责任的分配与授权。每个员工是否知道自己的职责。⑦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关于招聘、入职培训、评估、激励和惩罚的政策。(2)风险评估:影响公司实现目标的内外部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对风险评估有三大步骤:估计风险对公司的影响程度、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风险采取何种行动。(3)控制活动:有助于管理层行使职责、处理经营风险以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可分为三个类别:运营、财务报告及合规。常见的控制活动有:①组织控制。如组织活动划分若干部门,分工明确,授权合理。②职责划分。一个人不应控制一项交易或一个事件的所有关键方面。③调节和复核。如对公司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复核。④实物控制。如大楼内设立门禁系统。⑤授权和批准。必须根据公司中的雇员的职位对其权力进行限制。⑥计算和会计。对每项业务在会计系统中准确记录。⑦人员控制。对雇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⑧监督和管理控制。(4)信息与沟通:为了管理和控制风险,必须建立一密有效的沟通程序,以使信息高效的传递,并能及时地让需要该信息的人员所知晓。信息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消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技术等信息;外部倍息包括竞争对手、消费者、法律法规、经济形势等信息。沟通除了内部沟通外,还有外部沟通。主要是指企业对于客户、供应商要求的沟通以及对公司危机事件的媒体公关等。(5)监察:评估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和表现的一个过程,包括持续性监控活动和个别评估。监察能保持内部控制有效的运作,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可以用于为企业服务的外部承销商。
二、公司治理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现状。1、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流于形式。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导致企业不论预算,还是评估都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理论还很不成熟,有些方面还处于尝试阶段,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体系。未能完全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致使大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而且和财务报告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并没有明显区分,使得内部控制评价效用大打折扣,缩小适用范围。2、内部人或控股股东侵权现象严重。COSO报告中说内部控制的辐射范围上至董事会,下至基层岗位,而董事会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但我国的控股股东操作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常常集执行权、控制权、监督权于一身,有较大的任意权力,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职责分工并不明确,内部人或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对进行盈余管理或者操纵财务报告,给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来达到其经营的目的,从而使得原本有效的内部控制变得无效。有识之士指出,股权高度分散,并不会天然地杜绝“一股独大”,也不会必然地产生“内部人控制”,中国资本市场在提升公司治理质量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够严谨。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抽查审阅了共520家上市公司20xx年的年度报告,发现上市公司20xx年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为以下两点:1、内控评价范围披露不规范。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评价范围,要求包括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事项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还有需要定量说明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金额,占合并报表中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金额的比例。2、内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应当分别披露报告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认定结果,以及缺陷的性质、影响、整改计划、整改情况等内容。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仅对发现的缺陷作了描述,但却没有明确说明是重大、重要还是一般缺陷;还有部分上市公司仅对认定的缺陷做了简单的描述,笼统说明已经整改,但是未披露缺陷的性质、影响、整改计划或整改情况等信息。
(二)成因分析。1、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我们需要正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股市于20xx年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股权分置改革。但这场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大小非占比过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新股上市之时有75%的股份不上市流通,这种情况下,不仅极大的推高了公司股票的估值水平,造成新股高价发行,以及公司股票上市时投机炒作,而且股市也因此变成了大小非的提款机,投资者每天都必须直面大小非源源不断的减持。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排除它可能会成为压垮中国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2、缺乏风险意识和控制意识。前几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许多欧美国家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并且很多效应传导到中国,使我国企业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动荡,甚至很多企业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像蒙牛以及南方的一些企业都措手不及。3、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互相制约的法制环境。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问题,我国未形成一个职业经理人市场,经理人的选择大多数不是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和考核的方式录用,而是通过靠关系、靠政府任命等方式录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未曾受过高等教育。4、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当前,我国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机制,大部分内控制度仅限于形式。即便近来证监会对小部分企业有所要求,国家审计署也将此作为一项测试内容,但由于我国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内部评价本应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内部审计,我国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和制约机制,导致内部控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约束性也不强,无法保证作出判断的公正性,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公司治理视角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置上,应提高社会公众股的持股比例,降低大小非的持股比例。基于《证券法》修改的过程漫长,可率先对沪深交易所的《上市规则》进行修改,将社会公众持股的比例提高到40%甚至更高水平,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中坚科技这种“乌龙事件”的发生,大小非套了现带给股市的压力将会因此而减轻。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国家或国有企业法人控股,股权过于集中,结构比较单一,再加上大股东侵权控制现象严重。股权结构的缺陷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从而使得内部人在缺乏制约机制的情况下,自觉或不自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
(二)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企业应对风险管理进行诊断和辨识,并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估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把握企业当前的风险管理现状,把风险管理上升至企业文化层次,对多层级风险制定战略和建设规划。企业内部管理者不仅要强化自身对风险得意识,更要在组织内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实行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的过程。
(三)建设内部控制软环境。应提高管理者及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素质。管理者素质在公司治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对选择员工应通过公开招聘、科学选拔和考核的方式录用,人员被录用后也应注重员工的不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着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是自己公司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公司的东西,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制度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慢慢扩大,我国在制定新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时,应该考虑将公司治理也作为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保证新的内部控制规范内容更详细、范围更广,并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从公司治理方面,应提高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定位,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我国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主要还是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方面。综上所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这两大概念,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如今我国的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都是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联系在一起的,倘若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会缺少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企业就不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把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公司治理角度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找出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的原因,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并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桂莲著.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肖珂.公司治理与管理融合视角下内部监控机制构建———基于上市公司的一个理论框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xx(02)
[3]吴辉航.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J].会计师,20xx(03)
内部控制论文5
一、A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现状
(一)A公司简介。A公司成立于1988年,原是一家以产销皮革服装及制品为主工贸结合的企业,经过企业上下各级员工多年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已逐步壮大为一家涉足多个产业领域,总资产规模超10亿元的集团企业。目前集团下属皮革服装、沙发、房地产、国际贸易、物管业五个产业,皮革服装业是集团的基础产业。20xx年获得“中国出口商品名牌”,20xx年获得“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出口名牌”。20xx-20xx年连续六届保持“中国真皮衣王”称号。20xx年通过复评保持“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二)A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现状。1、战略、财务、管理“三管齐下”。A公司把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三者结合起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这个处理平台使三者有效融合,发挥协同效应,以达到企业管理效用最大化。财务会计是主要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它同旨在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和旨在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管理会计三者相配合,共同服务于A公司,促使企业内部资源有效整合,以提高公司营运和管理效率。2、控制主体多元化。在A公司实际工作中,虽然引入了ERP会计信息系统,但还避免不了一些手工会计处理工作,但在ERP系统的辅助下减轻了一定的工作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主体由原来的单纯依靠人员来控制,变成了由会计管理人员的初始和实时控制、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系统的约束控制和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不定期检查控制的三重控制体系,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多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二、A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建设与管理不足。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依赖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首先,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笔者多次向A公司内部工作人员询问该集团内部控制制度规章,大多数员工都说不清楚或者含糊其辞。其一,内控制度存不存在,是一个问题。其二,内控制度即使存在,员工参与度也不够高。最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决定了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度和行动的力度。而A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只注意在理论的构建方面。总体来看,公司有着较好的应力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公司的成本管理,同时还可以提升公司的销售能力。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执行困难。内部控制是一种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的一种手段。在实行会计信息化的企业里,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是前提,不论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操作人员、或是维护人员,都需要在执行上进行内部控制。而A公司内部控制执行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A公司没有对内部控制人员明确授权和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内部控制执行人员没有执行依据,其执行力度也只能凭经验,更不敢放手大胆去做。其次,A公司是家族企业,权利主要掌握在家族企业创始人手中,企业中主要的股东都是与家族有关联的人员。
(三)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不力。在A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上线前后,没有任何内部审计人员对外购软件对接人员进行监督,也没有人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监督工作,这样会导致在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内审部门由于不了解情况而无力进行有效的监督,不能积极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对计算机命令与程序进行及时性的调整,因此系统会因此而遭遇巨大的风险。(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A公司采取的是职能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划分的组织形式有明确的任务和确定的职责,有助于管理人员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权力的高度集中,便于最高领导层对整个企业实施严格的控制。但同时它也存在以下缺点:1、狭隘的职能观念,只注重整体中的某个部分,而不是将组织的任务看作一个整体;2、横向协调性差,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比较困难;3、适应性差,由于协调性差,信息沟通受到阻碍;4、领导负担重。在职能结构条件下,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只有企业高层才能解决,加上企业经营决策权又集中在他们手中,造成高层领导的工作负担过于繁重,也不利于企业其他管理人员才能的发挥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面临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风险。
三、A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
(一)完善信息系统内部建设与管理。首先,管理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维护企业利益,实现企业价值,以忠诚、敬业为作为首要的原则;维护股东权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以服务、廉洁为首要原则;维护职工人员的权益,实现员工利益最大化,以尊重、合作为首要原则。其次,形成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相结合的控制目标。风险控制目标一定要与战略目标相互结合,在战略制定中要充分考虑风险问题,风险评估的重点应该放在全局性问题上,有针对性的解决主要风险。并且风险控制目标也应该是动态的,要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不能僵化。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执行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控制包括日常运行控制、系统变更控制、信息管理控制以及网络安全控制,而信息管理控制主要包括信息来源控制、信息输入控制、信息传输控制、信息处理控制、信息输出控制、信息访问控制等。系统运行控制是对上线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其正常运转;系统维护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环境以及经营状况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些设置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能有效的、准确的反映企业的业务活动。
(三)改进会计内控管理监督体系。首先,开展会计信息系统的事前审计。通过事前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是否完善、是否合法、是否合规等方面进行审计,通过规范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层级的`审核、审批权限,严格按照系统中设置的流程进行账务处理的各级审核,各级审批人员尽到审核的职责,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时,能够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和降低风险的发生。其次,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中、事后审计。通过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进行审查,对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测,找出内控的风险点,进行薄弱环节的强化工作,促进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需要设置出一套既能保证公司高层管理权限不受大的影响,又要控制企业来自各方面风险的治理结构,站在战略的角度,使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健康的运行平台,内部控制促进公司治理的实施。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在本质上就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互动关系。利用建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几大关键点,对A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造,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为指导,根据集团上下已有的风险管理与企业实际情况,加大适用性的研究,建立真正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以此来保证企业管理经营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既是提高生存能力和保持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更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举措。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竞争环境,规避和防范企业面临的范围更广、关系更复杂的风险,就要求企业要有更强的忧患意识,要有更加全面的风险观念。本文对A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先观察总结出A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然后,从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具体情况进行阐述,并对A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徐爱芳.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01)
[2]郭姝璇,孙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J].中国商论,20xx(10)
[3]王鑫,李蕊,姚佳含.网络环境下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J].情报科学,20xx(06)
内部控制论文6
摘要: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指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内控观念滞后和人员素质较低、内部稽核缺乏权威性、内控系统缺乏有效性、内控手段缺乏先进性等问题,并就强化会计内控机制和监控体系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危机国和周边国家国民经济所造成的灾难,引起了各国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也于当年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xx年又对该指导原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旨在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0xx年又相继下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股份制商业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同年又下发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20xx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为规范和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其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供了总体的指导。
通过努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内控优先意识有所增强,内部控制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防范风险的要求,调整和完善了组织结构,新建和修改了大量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和审填的会计制度,风险控制措施正逐步完善;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统一管理的内部稽核体系,对规章制度合理性和经营活动合规性的反馈、纠正机制正在形成。但是,我国国有商银行内部控制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够。尽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审计等领域的运用广为人知,但从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不少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知之甚少,对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则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些商业银行把内部会计控制机械地理解成各种规章的制定、装订和汇总,认为做了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有的商业银行虽然在理论上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表现在实践中则发生了背离。如在把握内部会计控制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管理上不够规范,有的甚至把内部会计控制与发展、内部会计控制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
(2)内部稽核缺乏权威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稽核工作长期做法是对同级行长负责,内部稽核实质上是作为同级行长领导下的一个职能部门,机构、人事、工资不能保证其相对独立性,从而扮演了一个既是经营利益的受益者,又是违规行为的查处者的双重角色,因而很难保证稽核监督的公正客观。另外,稽核部门不仅要履行同级行长赋予的职责,而且对查出的问题不经请示不能上报,没有自行解决问题的权利。这样一是不能对由于行长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不能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纠正,从而无法保障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无法真正行使其权力和职责,软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人员不足,力量相当薄弱,谈不上强有力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加之稽核工作多以事后检查为主,起不到查错防漏、纠正违规、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的作用,事前预防能力较弱。
(3)内控系统缺乏有效性。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制度从条文上看虽然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但相互之间协调性、配套性、制约性差,因而有效性较差。从岗位设置上看,虽然对岗位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因数量庞大、要求复杂,会计内控与人员编制、经营效益等因素有很大距离,往往很难落实;从工作流程上看,虽然单项业务规章制度比较严密,但由于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型业务,往往导致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的综合管理、动态控制难于落实。
(4)内控手段缺乏先进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的电子化己有很大发展,但目前,大部分稽核检查和各类业务监督活动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查帐的水平上,缺乏运用高科技方法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同时,如何有效地控制高科技所带来的风险,如对电脑业务、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的控制等,这给内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5)内控观念滞后。商业银行对于如何完善内控机制,准确把握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法人自控不力、内控制度与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约束力随着其职位的升高而减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上,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奉行规模扩张的经营指导思想,向商业化转轨之后,树立了利润目标型的经营思想,提出了“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银行在经营中过分追逐利润目标的完成,不仅忽视了银行经营的社会效益性,也忽视了银行风险防范和银行企业形象建设,这就使本来就不太健全的内控制度失去效能。
(6)人员素质较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业务处理的质量,高业务素质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而且可以有效弥补内控制度的不足。随着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推出和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队伍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桎梏。在许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规模庞大,层次结构不合理,岗位配置与业务工作需求不相适应,整体素质偏低。一些重要岗位也由于长期不轮换,使银行会计人员不能熟悉更多的银行业务,达不到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要求。
3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并颁布的《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必须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各行行长要重视和支持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主管行长要对行长负责,加强检查指导;会计主管要对主管行长负责,督促制度落实;一般会计人员要对会计主管负责,自觉执行会计操作规程。下级行要对上级行负责,认真落实各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上级行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下级行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保障。只有从意识上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才能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是制定及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体,因此,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队伍,才有可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执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对有关会计人员的资格及业务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会计主管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管理知识;其他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持会计证上岗。这些具体要求的制定,使得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及考核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3)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框架。根据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需要,应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如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会议控制系统、人事教育控制系统、筹资风险控制系统、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系统、外汇业务控制系统、信用卡业务控制系统、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和清算风险控制系统等等。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如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会计凭证必须按规定编制和传递;手工核算必须坚持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双线控制的原则;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制定和执行严密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与会计业务有关的软件必须由会计部门提出需求,并经会计部门测试认可后方能使用;同城票据交换必须完善管理控制制度;各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必须遵守相应的会计核算手续等等。
(4)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业务流程。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执行并发挥作用的,因此,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流程,是会计人员及有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必要前提。
(5)制定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岗位轮换制。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岗位设置要求,配备足够的会计人员,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明确工作权限和岗位责任,禁止越权处理会计业务。错账更正、大额支付等重要会计事项以及在工作时间外进行的任何账务处理,必须经过会计主管核准。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进行操作,个人密码要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防止失密。实行重要岗位的定期轮换,联行、记账、同城票据交换、财务等重要会计岗位人员要定期轮换,不搞一贯制。
(6)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监督评价与纠正是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管层、业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检讨,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监管规章的变化、银行组织结构、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是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与纠正的监控机制,也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应当建立健全总行稽核派驻制度,将下一级的稽核部门作为上一级行的派出机构,稽核人员纳入上级行的管理,使稽核部门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确保稽核监督部门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监督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查处工作上具有权威性,真实反映发现的问题,起到对下级行行长的监督制衡作用。要充实和加强内部稽核监察人员力量,内部稽核人员,应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品德素质和实践经验,才能将稽核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监督的职能作用,使内部稽核部门成为加强内部控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总之,内部会计控制对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如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地实施,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允平,王尔康.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xx,(7).
[2]@何叶.关于完善银行基层会计内控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xx,(4).
[3]@李彦平.浅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J].武汉金融,20xx,(6).
[4]@杨平波,刘淑萍.关于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xx,(11).
[5]@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xx,(2).
内部控制论文7
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管理理论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以下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财务机构及财务人员职责
(一)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其他部门和人员应当积极配合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在财务会计活动中做到:
1、严格遵守国家及上级的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财会部门。
3、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
4、严格执行财务计划或预算。
5、确保本部门所经管的财产物资安全、完整。
6、接受财务部门在财会工作上的指导和监督。
(三)财会部门内部应当建立牵制、互控制度。会计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人办理全过程,必须由二人及以上人员处理。具体内容包括:
1、出纳工作由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出纳员以外的人员代收现金时,必须由财务主管人员指定。
2、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有价证券帐目的登记,不得编制记帐凭证、不得兼管总帐、电算系统维护员、管理员、不得从事除银行存款日记帐、现金日记帐以外的明细帐登记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工作。
3、出纳人员、制证人员、稽核人员、审批人员、记帐人员不能由一人兼任。
4、会计人员不得兼任财产物资的采购、保管等工作。
(四)财会部门内部应当建立稽核、互控制度、设置稽核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稽核人员。稽核人员应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l、审核经济业务事项和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及上级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财务收支是否在财务计划或预算之内。
2、审核会计凭证、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计算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完备。
3、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是否与财务会计帐簿记录相符。
4、稽核人员应由财会主管人员提名,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在财会岗位责任制中予以明确。
(五)财会主管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具有较高的政策、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
2、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单位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3、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4、熟悉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核算方法。
5、身体状况能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财务主管人员的任免,必须报经上级人事、财会部门批准。
(六)会计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具备中专以上财会学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3、已聘任(用)技术职务的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能力应达到铁路初级标准。
4、坚持原则、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七)任(聘)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领导班子成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财会主管人员。财会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财会部门中任职。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人员不得在同一财会部门中任职。
(八)财会主管人员、会计人员因工作调动或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在办理调转手续之前,全部移交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离职。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的,可由移交人员委托代办移交。
二、会计处理程序
(一)采用记帐凭证核算形式,并按以下流程进行会计处理:
经办人员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应当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及时送交财会部门----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付款、转帐凭证----稽核人员审核----财务主管审核----出纳人员根据收款、付款凭证办理收付业务,登记库存现金日记帐----帐务人员根据记帐凭证登记明细分类帐、总帐,期末,将总帐与库存现金日记帐和银行日记帐和各明细分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根据帐簿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业务经办人员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国家统—会计制度和《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
1、内容是否填写齐全并符合规定,与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相符。
2、接收单位是否为正确。
3、收据、发票种类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在有效期内,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
4、裁剪发票的裁剪金额是否与小写金额相符。限额发票的填写余额是否超过最高限额。
5、发票是否有税务局统一监制章、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是否有行政事业收费专用章;从外单位取得收据、发票是否加盖单位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
6、收据、发票金额有否涂改、是否与发生的经济业务金额相符。
7、购买图书、药品及其他实物时,发票中无明细项目的,是否附有与发票总金额相符且加盖了对方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明细表。
经办人应及时将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送交会计机构。
(三)制证人员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以及财务收支计划或预算、合同等,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制证(报销)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接受,并向财会主管人员报告;财会主管人员应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重大的不真实、不合法的经济业务事项,财会主管人员还应当向上级财会主管部门报告。
制证(报销)人员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三、货币资金的管理
(一)货币资金必须集中由财会部门统—管理,所有货
币资金收文都必须纳入财会部门统—核算。其他任何部门未经财会部门授权或委托,不得擅自办理收付业务和开具各种收款凭据和发票,不得设立“小金库”。
(二)银行帐户的开立,必须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帐户管理办法》以及上级财会主管部门关于银行帐户管理的规定。未经上级财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开设银行帐户,不得公款私存,不得出租借银行帐户。
(三)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票据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货币收付业务的管理和核算。
(四)从银行提取现金。必须如实写明用途、不得超限额提取备用金。财务部门必须配备带有报警装置的防抢劫安全箱(包)、取送现金时必须使用。到银行存取款时,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派员护送或专车接送规定。即:一万元及以下的现金取送必须两人同行,一万元及以上的现金取送必须派专车接送,十万元及以上的现金取送必须专车接送并派保卫人员护送。
(五)交款人向财务交纳现金,必须填制现金缴款单,注明缴款事由。会计人员必须根据现金缴款单开具收款收据。出纳人员根据收款收据清点现金入库;收妥现金入库后,应在收款收据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的空白处加盖“收讫”戳记。
财会主管人员根据出纳入员签章并加盖“收讫”戳记的收款收据,在收款收据上加盖财务专用章、并签章。
制证人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收款收据的记帐联和现金缴款单及其他有关资料及时编制现金收款凭证并签章。
(六)工资、奖金应委托金融机构代发、必须由金融机构出具加盖银行结算章的代发清单,作为支付工资奖金的付款凭证的附件。
(七)各部门应将领取的工资奖金及时发放到个人,于次月底前将签收单上交到财会部门,到时不交或迟交的要对经办人进行考核,上交财会部门的签收单不得使用复印件或复写件。
(八)银行对帐单必须由开户银行提供并加盖开户银行结算章,不得以复印件代替。银行存款帐户余额必须与银行对帐单核对相符。如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属于记帐错误的,应及时调整;属于未达帐项造成的、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九)财会主管人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和银行对帐单进行抽查,每月不得少于二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抽查结果记入《库存现金抽查簿》、《银行存款抽查簿》。
四、存货管理
(一)本制度所称存货.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生产工具、低值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在产品、产成品和商品等。
(二)物资采购业务一律由部门归口办理。生产材料、工具由材料室采购、收发、登记,办公用品、除生产工具以外的生产、生活低值易耗品由总务采购、收发、登记。并实行分级、分权管理。 材料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核算、批准人员必须相互分开.不得由一人兼任。 材料物资采购必须贯彻“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采购人员对采购材料物资的价格、质量、数量、交货期及使用安全全过程负责。
材料物资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回扣必须及时上交单位财部门入帐。
(三)物资采购业务按以下流程办理:
编制采购计划——主任审核批准——签订采购合同或协议---供货---物资验收---货款结算。
(四)物资储备实行定量、定额管理,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库存结构,及时修改储备定量、定额、达到合理储备,有效利用资金。
(五)按计划采购:各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消耗定额确定物资需用量,编制计划上报,采购计划经财会、技术等有关部门审核后报主主任批准。
(六)选定供应商。应建立选定供应商的集体决策机制或招标制度,坚持比质比价采购原则。对属于路局规定的招标采购范围和达到批量标准的物资,必须实行招标采购。对不具备招标采购条件的物资采购,应组成有关生产、技术、物资、财会等部门人员参与的决策集体,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决策。对专用物资,必须到铁道部规定的定点生产厂家采购,不得采购、使用非定点厂产品。
(七)签订采购合同或协议应由主任、财会及其他部门会同签订。会签部门应检查合同是否严格按照《合同法》和路局有关合同管理的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是否有授权批准人签字所购物资品种、数量、规格、金额是否与订购单相符;是否符合路局规定的采购权限;供货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
(八)供货:物资采购人员应督促供应商按照合同或协议要求及时供货。
(九)验收:采购物资到达后,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验收员或有关人员对所购物资进行验收。一切物资未经验收合格不得入库,不得进帐,不得使用。验收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对物资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和检测,并对检验结果承担责任。验收完毕,验收入员应根据检验结果出具验收记录,验收人员、交料人在验收记录上签章。管库员接收材料物资,应根据验收记录和实际收到数量填写收料单,收料人、交料人。
(十)货款结算。购货发票或帐单到达后,采购部门应审核签字。并交财会部门办理付款。会计人员办理付款前、必须审核以下内容:
1、审核物资采购是否按照经批准的物资采购计划,合同或协议进行。
2、审核购物发票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3、审核入库物资收料凭证,检查是否有采购员、交料人、验收人、收料人的签章,内容填制是否完整,并与采购计划、合同或协议及原始凭证相核对。
会计人员对不符合规定的物资采购业务、不得办理采购结算,并报告财会主管。财会主管对严重违反规定采购物资的,应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十一)库存物资管理:
1、一切材料物资的收、发、保管和实物核算,必须由管库员及时统一办理。管库人员应对材料的质量的数量的完整性负责。
2、管库员应经常检查和循环盘点库存材料,每月不得少于物资管理办法规定的自点率(不得低于15%)。但对贵重物品和生活资料,应每月清点一次,以保证帐、物相符。管库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如遇工作变动。必须对其保管的材料物资进行清点、不得离职。
3、库管员、财务部门应每季不少于一次联合对库存物资进行抽查核对,并做好抽查记录。
4、仓库管理除按一般物资核算,还要针对各使用部门或人员人登记工具领用本或低值易耗品领用本。
第13条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应做到:
在用低值易耗品必须建立台帐,制定目录、进行实物管理,其领用、退回、调拨、修理与报废等动态严格办理手续,按规定程序进行登记。纳入管理的低值易耗品上应统一编号,一物一号,以便确认。
1、在用低值易耗品应责成专人负责管理。班组和个人使用的物品,应指定专人或使用人负保管责任。未经同意,他人不得动用;其他部门或个人要借用时,应办理借用手续。
2、物品交接、必须由双方在交接凭证上签章。
3、物品保管人离职时、必须将所保管的物品进行清点,帐、卡、物核对相符,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得离职。
第14条 低值易耗品的报废注销时应做到:
1、对在用低值易耗品的报废,应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并编制物品注销记录,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注销,注销补充要重新办理备品用料手续,登记管理手册。
2、对于丢失、损坏和其他原因短少的物品,应分析原因和责任,按列销批准权限规定办理。属于个人责任的,由过失人赔偿,赔偿金额按使用年限折算。
3、报废的物品应有标记。及时处理,防止重复注销。
4、报废物品必须记入总务帐目及领用部门的。
第15条 存货清查:由主任组织清查小组,每年对各种物资至少进行一次清查盘点。清查方法:应先清点实物,同时填列物资盘点清单,并与帐面数核对,发现浮多、短少的应填制物资清点记录;自然减量的应填制自然减量计算表;毁损报废的应进行技术鉴定,填制材质鉴定书。
物资清查应根据实物的性质认真进行计数、检斤过称或丈量,逐项在规定表格上加以记录,不允许以借条报数。在进行帐物核对时,首先应将尚未登帐的收、发凭证在明细帐上登记齐全,并结算出正确的库存量。使实物存量和帐记存量处于同—时日。
五、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新建、扩建、改建、购置:
1、加强固定资产购建的计划管理,凡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论何种资金来源,都应纳入计划管理,没有路局或授权单位计划,不得进行购建。对部、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应严格按指定的建设规模和批准的概算等内容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在项目间调整投资,不得冒名顶替、变更计划内容、严禁将投资挪作他用。
2、购建程序:
(1) 建设项目的程序是:项目申请----可行性研究----审核批准立项---下达计划---设计并编制概预算---审批概预算---组织实施---验工计价---竣工决算---转产进固。
(2) 购置项目的程序是:上报建议计划----审核批准下达计划----编制预算---审批预算----组织实施----验工计价----竣工决算----转产进固。
(3)每年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编制固定资产购、建计划,报路局计划部门审批。
(4)根据上级批准下达的计划,编制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5)预算经批准后,与供货单位或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国家和上级部门规定购建的固定资产应实行招投标方式的,必须按规定进行招投标,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国家和上级部门规定购建固定资产可以不实行招投标方式的,各单位应当召开领导会议决定供货单位或施工单位、并与供货单位或施工单位签订合同。
(6)对固定资产的建造项目、根据工程进度组织验收,编制验工计价表,财会部门根据验工计价表支付工程进度款。预付工程和备料款应控制在合同价(或工程造价)的25%以内,工程开工后,工程进度预付款最多不能超过工程造价的95%,注意扣取质保金,除质保金,其余款项待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时全部一次结清。
(7)固定资产购置或工程完工,应按合同、预算进行验收,验收合格。验收小组编制决算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8)固定资产购建完毕后,应在一个月内办理组固手续。单位自行发包或自行施工、自行购建的项目,完工后,由业务部门填写组固单,交财务室建卡;局施工企业所承建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双方签认后,由财务处向建设单位下转投资。尚未正式办理移交但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正式移交后,调整原暂估价值和已提折旧。
(9)财会部门根据计划、合同、发票、决算等凭据办理结算。
(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1、指定专人保管固定资产,对造成非正常损失的,要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外借、赠送、削价、报废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增减和使用等审批权限必须按《南昌铁路局<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试行)》(南铁财字[20xx]55号)执行,在具体办理过程中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固定资产的增减动态和使用状态的变更,必须由各单位的技术、设备等管理部门根据有关动态变更文件或命令填制动态凭证,调整技术履历簿和档案,并及时通知财会部门按规定进行帐务处理,确保固定资产帐、卡、物相符。
4、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要结合业务部门的设备检查和秋季鉴定,对固定资产现状进行清点、核实,如有出入,应认真修改和调整固定资产卡片、设备技术档案(台帐、履历薄、图纸)。
5、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单位长应组织财会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保管使用部门组成清查小组,按以下程序进行清查:
(1)清查小组清查盘点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并登记造册。
(2)财会部门核对固定资产帐册和卡片,做到报表与总帐分类帐—致,总分类帐余额与明细分类帐余额之和一致、明细分类帐余额与固定资产卡片金额之和一致。
(3)财会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核对固定资产台帐(履历簿)和卡片、保证相互一致。
(4)财会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将各自的帐、卡与固定资产盘点湾单进行核对,核对后编制清查报告。
(5) 清查盘点中发现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财固—9)单项原值在5万元以下(不含机械动力设备)的资产,由单位自行办理列帐手续;单项原值在5万元及以上的资产,由产权督理单位提出申请,经路局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路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批。
(6)每根据设备实际使用状况,上报设备大修、中修计划。
(三)固定资产报废:
1、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要结合业务部门的设备检查和秋季鉴定,对固定资产现状进行清点、核实。
2、清查盘点中发现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财固—9), 固定资产发生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分清任责任。在未经批准列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查清原因、分清责任后,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理由书”(财固—10),待批准后列帐。
3、固资损失审批权限:单位成立资产损失核销审批领导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鉴定,经单位长审查,“编制固定资产拆除、报废申请单”(财固—8),报路局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交按照以下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主业原值在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不含机械动力设备,下同)毁损、盘亏、报废,2万元以下的机械动力设备,由单位资产损失核销审批领导小组审核,单位长审批,损失自行列销,报国资办备案。主业原值在5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不含机械动力设备,下同)毁损、盘亏报废,及时万元以上的机械动力设备,报业务主管部门、国资办审批。
5、清理结束后,应认真修改和调整固定资产卡片、设备技术档案(台帐、履历薄、图纸)。
六、债权债务管理
(一)为了确保债权的及时收回和债务的按时偿还,避免坏帐损失的发生。维护资金的正常运转,必须加强对债权债务的管理、核算及清理。 建立债权债务清理责任制度,实行债权债务追究制度。
(二)明确责任:财务室是债权债务的核算部门,债权债务清理的责任部门为主办该项经济往来事项的部门,主要是指直接与对方联系、洽谈、签约等、并向财会部门办理收、付款业务的部门。责任部门的直接经办人为主要责任人,是清理债权债务的直接责任人员。
第3条 相互配合:在债权债务的清理中,各相关部要相互配合,对债权债务管理进行职责分工,财会部门、物资采购部门、有关业务部门、合同督理部门应各司其责、相互协调。
1、财会部门的职责:必须专负责债权债务审核、核算、清理、签认,财会主管人员负责控制、审查债权债务发生的合理性,监督债权债务的清理情况。
2、物资采购部门职责:根据生产计划编制物资采购计划,采购物资必须签订购货合同,并将购销合同送达财会部门,对采购物资约价格、质量、交货期、相关服务全过程负责、严禁盲目采购。加强对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与监督。
3、有关业务部门职责:对本部门涉及的相关工程、劳务项目要确保技术.质量符合要求,又要确保工程项目按期完成。在业务发生前必须签订相应的合同并抄财会部门。
4、合同管理部门职责:对每个所签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购销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避免引起经济纠纷。
(四)在签订合同同时必须向财会、计划、内部审计、法律等有关部门咨询,对所签订合同的各项条款要认真审查,尤其在确定付款方式、付款期限及违约条约时,应当考虑缩短债权期限、促进债权快速收回。
(五)任何部门和人员不能以单位名义对外提供担保。
(六)任何部门或人员不能将本单位资金拆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七)个人借款只限于因公事项、其他事项不得借款。财会部门应坚持前帐不清、后帐不借的原则,严禁公款私存、公款公用。坚持单位长一支笔审批制度。 对个人借支、预支等款项,经办人在借支、预支项目完成后,必须及时办理报销,同时将余款全额缴清。经办人在借支、预支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仍未办理相关报销手续的,财会部门必须将其名单书面报告单位长,并从工资或资金中扣还。
(八)对跨年度的债权、财会部门在每年年底前开具对帐单或签认单,与欠债人员或单位对帐。
七、运输成本、外委成本管理
第1条 (一) 实行科目负责制:
1、运输成本含维修成本(含中修)、大修成本。
2、外委工作指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完成的外单位委托的工作,外委工作可按劳资处审批的工费比例计提工资,必须承担外委工资的工资附加费、除内部供应外,外委工作必须按外委收入交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必须承担路局规定的招待费、间管费,并完成外季利润。
3、财会部门负责成本费用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合理编制维修成本费用计划(不含大修、外委),并将成本费用计划分解、落实到科目负责人。大修项目谁施工谁负责,外委工程谁承揽谁负责。
4、各科目负责人要在分管范围内编制成本计划、建立成本费用台帐,加强成本费用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及时分析成本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按期提供成本费用考核依据。为保证各科目负责人有效控制成本,有的费用要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5、科目负责人对所分管的成本费用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负责。
(二)明确费用审批权限
费用的发生必须经有权批准人批准。属于科目负责人费用计划及费用项目之内的费用,由科目负责人批准。属于超出科目负责人审批权限的费用,费用发生之前,必须报经单位主任审批,并让科目负责人知情。
(三)建立成本分析制度:财务室要每季度完成决算后,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会,各科目负责人书面分析工作完成进度、费用支出情况、成本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及节超原因。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措施,分析中应提出进一步改善经营、加强管理的对策和措施、并落实到有关部门或人员。财务室分析运输成本总体支出情况、投资项目总体支出情况、外委总体支出情况,同主任对全单位费用进行余缺平衡,有效完成全单位年度经济指标。
八、票据管理
(一)有关部门领用收据、发票,必须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指定专人管理。票据专管人员填写票证内部领取单、向票证保管人员票证。票证保管人员应建立票证领用登记簿.详细记录票证的领用人、时间、种类、领用数量、起止号码、收回时间。领用票证应在票证登记簿上签字或盖章。
(二)票证领用人应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开具票据时,应按照票证内容逐次、逐拦、全部联次一次填写,必须填写齐全,字迹必须清晰,不得涂改。对金额填写有差错的,应当重开,开出的票证应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
(三)票据领用人员必须做到:
1、不得转借、转让和代其他单位或个人开具收据、发票。
2、不得涂改收据、发票。
3、不得单联填开或开具上下(正副)联金额、内容不一致的收据、发票。
4、不得扩大专用收据、发票的开具范围。
5、不得未经批准拆本使用收据、发票。
6、不得虚构经营业务活动、虚开收据、发票。
内部控制论文8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体制、模式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因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分企业出现了重大风险,如中海油新加坡事件、巨人集团事件、三鹿等,从某种方面来说是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防控风险发生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和出路。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存在设计缺陷。内部控制制度虚而不实,完全按照内部控制理论制定制度,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指导性差。同时内部控制范围上略显狭窄,针对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内部信息传递等方面缺乏内部控制要求,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涵盖的内容与成熟的内部控制要求不符。
(二)风险评估缺乏系统性管理。内部风险识别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对于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事项及重大事项的风险点,虽也进行了风险的识别,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识别工作体系。特别是企业在操作业务过程中,涵盖了部分风险点,但并没有形成企业自身的风险识别成果。
(三)内部控制活动过程管理不到位。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规章管理制度,但因制度设计缺陷及制度条款粗放,执行弹性很大,造成公司某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只重视工作结果,忽略过程中带来的遗留风险及过程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发生。
(四)审计部门独立性及业务能力不强。通常国企的审计部实际隶属于公司管理层,从而缺乏一定的中立性,进行内部审计时,会受到管理层影响,从而导致监管不利。国企业务未成体系化,重要业务集中在集团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素质相对较弱,且企业流程,制度,风险识别存在缺陷,造成审计工作开展的局限性较强,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审计结果。
(五)信息传递存在障碍。信息管理职能缺失,造成信息传递受阻,横向纵向的信息沟通都没有有效的流转路径,因受企业文化及管理方式影响,存在很强的信息壁垒,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本位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了企业生产经营因信息不畅而推进缓慢。部分信息存在失真,可能造成经营障碍及决策失误,存在重大经营风险。
(六)缺乏内部控制自评价。内部控制的自评价体系缺失,没有内部控制自评价体系,造成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缺乏监管体系及后评价,如企业并没有形成内部控制手册,且尚未建立内部控制矩阵及风险矩阵,企业无法根据内部控制手册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及时汇总,进而进行自我检验,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差。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互动机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风险管理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其出发点都是保证企业能够平稳有效的进行运转,都是为企业目标体系服务的[1]。风险管理突出了风险过程管理的应用,内部控制突出规范管理的应用[2]。相对于内部控制而言,风险管理增加了一个观念、一个目标、两个概念和三个要素[3]。对应风险管理的需要,企业应该有一个独立负责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比起来,在包括的主要内容的深度,涉及企业管理的领域上,都有所扩大风险管理的发展,是基于内部控制衍生出来的,本身就是建立于原先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原有内部控制框架的延伸。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模式设计。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构建基础,针对这五方面,要在目前基础上予以改善。在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风险管理内容融入到五要素当中,其中扩展内部环境的范围,加入风险管理的机构及功能设置,此外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扩展为风险管理,将风险事项识别、评估、预警及风险事项的应对统一纳入到风险管理的理念当中。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要突出风险管理职能机构的作用,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在整体内部控制中的布置与延伸,内部控制环境中的组织机构设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建立风险矩阵及风险地图,控制活动中的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监督过程中的风险自评价等,都需要有落地操作执行机构,新的模式中,风险管理机构的独立与职能定位清晰,是风险管理开展的核心所在,目前根据设计,已经将该部门的职能进行了准确定位,发挥其作用,将对内部控制的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要逐渐将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作为重点进行建设,流程清晰,就能保证有良好的工作方向与执行监督,并可通过流程体系管理,识别各项业务的流程风险点,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在风险发生时如何处理风险,归根到底是要有风险意识,预防意识,企业只有具备了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够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评价风险,解决风险,这同时还要求管理层及员工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具备洞察力与判断力,才能将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具备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保障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进行核心业务模式优化;其次,制度体系查缺补漏;再次,建立风险管理职能机构;最后,建立评价与奖惩机制。
(二)强化控制活动。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全程化管理,是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通过流程管理,来完善内部控制的应用;通过信息化固化流程,来规避流程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通过信息化的操作设计,来降低人为产生的不确定风险。
(三)监督与自评价。要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外在因素或管理层的干涉,确保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实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双重监管,审计监察部,可对风险管理的执行进行监控,检查并加以反馈,提示管理层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风险矩阵,风险地图及内部控制手册为基础,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程风险点和外部监管等四方面建立评价内部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金权,唐丽茹.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品牌,20xx.7.
[2]王及源.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6.
[3]赵国粮.关于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J].商,20xx.8.
内部控制论文9
一、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监督评审主要包括内部稽核、内部审计两种,监督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随着市场发展的不断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制度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监督评审力度。只有严格的监督才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程序以及内部环境,监督是否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及时将相关的执行结果向上级反馈,这样可及时发现各种违纪违规行为,更好的实现预期控制目标。监督评审不仅仅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控制度的规范性,使其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同时也可为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二、企业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实际上,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个过程、结果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内部控制可确保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会计核算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这样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内部控制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参与经营管理活动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约束、控制,这样可有效规范、约束企业会计行为,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使企业各职能部门及岗位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协调配合,相互监督,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完整性。
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会计信息记录、计量、确认、报告等各环节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真实性,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及时、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实际现金流量、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其次,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之一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要求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财经法规以及方针政策执行,这样可大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以及合法性。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
良好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有利于提高企业内控工作效率以及效果,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具体而言,企业应该明确划分企业内部各岗位的职责,而且需要制定具体、详细的工作流程图,建立畅通、开放的信息沟通以及反馈渠道,确保企业内部信息能够流动畅通,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如果出现会计信息失真或者会计信息纰漏的现象,应执行严格的责任制,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内部控制活动中等,内部会计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将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此,企业所有者应指派财务总监全权负责会计机构以及相关的会计工作,然后财务总监将会计控制目标分配到每一位会计人员身上。企业经营者全权负责管理公司的业务活动运行情况,而财务总监和经营者之间应该相互监督、配合。财务总监不仅需要仔细核对、审阅账簿、报表等,同时需要控制会计业务流程以及业务处理等工作。
3.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体现在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结构、员工的能力、职业道德、人力资源政策、审计委员会等诸多方面。人是影响内部控制的首要因素,想要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该加强对人的控制,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以及综合素质培训,严格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防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纰漏等现象。同时应进一步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使经理、监事会以及董事会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可以适当增大外部独立董事的占比,突出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董事会下应该设立必要的审计委员会(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这样可有效加强监督力度。
4.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控制手段,也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对企业其他内部控制活动的一种再控制。企业应成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由企业领导阶层或者董事会直接负责,但是也需要纳入其他部门管理人员,这样才可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内部各项生产活动中,确保各种财务资料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严格审核企业资产运用经济有效性,并且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客观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内部控制论文10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以快速的发展,各工业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也愈加激烈。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其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仍处于较低级阶段,仍需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只有不断加强工业企业内部控制才能确保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顿会计秩序。
关键词:工业企业 内部控制 企业制度 会计法律法规
一、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加之,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业企业得以稳定的发展以及壮大。在工业企业日益壮大的今天,工业企业会计信息舞弊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加激烈的趋势。工业企业偷税漏税、虚报成本费用、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事项、虚盈实亏以及资产利润不实等不良现象纷纷登上了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舞台,这些不良现象不仅给工业企业本身以及投资人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危害了公众的基本利益,严重的影响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2、缺乏完善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在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以实物资产为主,在那些工业企业之中,仓库保管与生产生活控制以及销售与收款控制是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与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的内容。我国工业企业由于管理经营不到位,使工业企业实物资产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致使工业企业潜亏增加,经济效益低下,给我国工业企业公司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思想觉悟落后。
目前,各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其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原始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工业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的发展需求。且目前,大部分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落后,缺乏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他们沉迷于享受物资生活,完全丢弃了以往那种创业精神,久而久之,将会造成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以及人才资源空虚,严重的制约了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提高工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工业企业管理经营的成败最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好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工业企业良好发展的指明灯,故而,现阶段,加强我国工业企业会计信息是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工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应做到:首先,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知识是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故而,因首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其次,加强工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诚信”二字,诚信是工业企业实现良好发展的门户,以此,加强工业企业高层人员以及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再次,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部门的监督力度。完善会计部门的法律法规,会计部门的法律法规与经济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内部控制部门的监督力度,能够大大的限制工业企业不良行为以及现象的出现。
重塑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的统称。它主要包括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法人治理结构、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胜任能力、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各项控制措施能否执行及执行的效果。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各级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的确认,主要包括识别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分析各类风险。在当今信息社会,经济环境风云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风险不断提高。但很多工业企业风险意识淡薄,忽视风险控制,如盲目使用巨额资金,轻率进行投资。因此,建立风险控制系统作为一项独立的内部控制目标,有利于强化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独立监督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内部审计既是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其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企业创建一些程序,以期达到组织成功的软控制环境的营造,并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意指工业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身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性及实施效率效果的评估,以期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控制自我评估可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密切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其目的是使员工了解缺陷的位置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然后自我采取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戴和娟. 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探析[J]. 时代金融, 20xx,(12)
[2] 赵秀侠. 浅谈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商业, 20xx,(03)
[3] 戴和娟. 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探析[J]. 时代金融, 20xx,(12)
[4] 何玉英. 试论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J]. 经济师, 20xx,(07)
[5] 马瑞. 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xx,(04)
内部控制论文11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球正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得以不断拓展,彻底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的储存和处理方式,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同时也使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加强,加剧了风险的形成。为了防范风
险,现代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亟需包含基于信息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政策与程序。20xx年,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共同商榷。
一、 会计信息化及内部控制概述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按照管理者需要进行设计并服于企业管理需要的一种手段,会计信息化目标是对会计流程的重新整合,通过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以实现对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会计工作在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会计信息化建立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记录和信息管理,服务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弥补了会计电算化信息无法交换处理的缺陷。
2、会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层次和部门,包括审批、授权、确认、核对、审核以及职责分工等。会计信息化系统实行的是流程化的管理,由于实现信息共享,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使企业上下级之间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实现信息沟通。由于控制活动必须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情况和关键控制点进行设置,而会计信息化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财务的处理流程及关键控制点,控制活动受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直接影响。所以,会计信息化系统下应建立了严格的授权责任体系,要设置每位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及信息的查询权限,保证公司的各项业务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确保了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以及执行有效性。
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数据处理方式变化带来挑战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虽然会计工作通过计算机来自动完成,但原始数据还必须是由人工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往往难以发现,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的会计信息失真。这项会计信息化的弱点是内部控制的固有风险,无法有效规避,这就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要求企业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采用会计信息化后,由于功能集中导致职责的集中,原来在电算化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进行了合并,容易导致实行信息化后新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之间内部钩稽关系缺失,进而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方便。
2、控制会计舞弊的难度加大
在电算化条件下,部分会计数据和信息仍记录在纸介质的单、证、账上,但修改会留有明显痕迹,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全部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极易被篡改而且不留任何痕迹。所以,信息化条件下控制舞弊的难度加大。同时,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造成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应对各种难以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三、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及措施
1、优化控制环境是前提
首先,政府应加强针对会计信息化舞弊案的立法,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件的法律措施,这也助长了部分企业或个人利用会计信息化系统舞弊的行为。其次,要扩大审计范围,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向真实、合规和效益性方向发展。内部控制为重点也逐渐向内部控制评审、风险评估等综合性审计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不断优化控制环境,进而降低控制风险。再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激励约束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关键。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通过奖励和处罚双重手段来提高激励的.效果。
2、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是关键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企业的会计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舞弊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在有关数据进入企业数据库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检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其次,要实现业务流程与系统的整合,在业务流程再造阶段就加以考虑,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再次,要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预防性功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为预防、检查和纠正错误或舞弊的机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通过对会计账套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3、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是基础
企业管理当局应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支持,确保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能够高度合作和共享。要建立健全会计及相关信息的报告负责制度,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再次,各部门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信息,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内的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
参考文献:
[1]骆良彬,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xx,(05).
[2]单广荣.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财会研究,20xx,(07).
内部控制论文12
【摘要】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会计内控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会计内控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本文就针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以供同行借鉴交流。
【关键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相关会计制度更新滞后。目前由于医院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管理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然而我们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导致了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同时给医院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负面影响。
(2)缺少评价、监督机制。目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没有很好的建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任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设置专人专岗,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违规现象,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也没有很好地实行分离制约制度。可见,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便无法建立健全医院内控制度。
(3)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得力。目前相当一部分医院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不能随着业务发展及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4)理解程度及内控人员素质不够。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圆满的`实施,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新增内容较多,由于人员素质的因素,对现行经济法规理解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误用会计政策,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内控人员结构参差不齐,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不注意文化专业素质的提高,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以至于出现技术性及原理性差错,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使内控工作在曲折和疏漏中艰难运行。
(5)内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显薄弱。
虽然我们以条文形式规定了各项经济业务处理制度、目标、职责分工和各种行为规范,但监督控制层次与激励约束机制却不够完善,目前部分医院不注重成本核算和激励机制的执行,信息查询系统薄弱,不能做到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不能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及时正确的信息,达到消除隐患,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进一步优化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
医院要按《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自身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医院市场竞争。
(1)设置健全有层次的组织机构,完善内控环境。贯彻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职责权限。随着新业务不断发生,制定相应新的制度,发现漏洞及时改善、补充,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设置健全的、有层次的组织机构。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内部控制的行为主体是“人”,他们是一个完好的内控程序得以正确顺利运行的主体操纵者,应对内控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工作能力。减少人为性和技术性错误。二是加强内审人员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选派业务素质较好的内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等方法,以培训学习及考核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理论水平、学历层次;同时,应积极吸收经济、会计、法律等相关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促进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有效开展内审业务提供保障。
(3)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机构自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审核的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方法。
建立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会计稽核是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会计稽核工作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保证。
(4)建立规范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机制和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实行集体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对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处置、报告制度等环节的控制,实行集体审议联签,控制风险。
(5)内部审核制度。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控的重要保证,又是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督环节。通过内审人员经常或定期的审计工作,起到消除隐患、改进管理、提高效益、完善制度的作用。
综上所述,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涉及范围广泛,需要领导的授权,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及内控人员丰富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道德素养。缺少这些基本条件,医院内控工作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水平在新时期面临诸多的新问题及挑战。文章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要求,以所在学校实际情况为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实施;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制度依据,已经实施两年多。两年多来,多数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了形式合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什么因素阻碍了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实施以及效用发挥,又当如何有效应对,成为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持续深入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内部控制开展实施情况,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风险评估机制、指标体系建设、风险反馈机制等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探讨高职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内控制度实施开展情况
学校自20xx年开展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以来,相继完成了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建立了风险评估领导机构,细化了职责分工。成立了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财务处。校长任组长,主管财务的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副职校领导任副组长,两办、总务处、教务处、资产处、审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相关处室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确,项目部门的职责分工得到了细化,如:在之前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新增了科研外事处、宣传部,将科研仪器设备、科研用家具、科研耗材等从教学分离,归科研外事处负责;将学生活动灯光、音响、网络设备等宣传文化设施归宣传部负责。二是完善了相关经济制度建设。学校在预算业务控制层面,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完善修订相关制度两个;在收支业务层面,从财务管理、差旅费管理、公务卡管理、报销审批、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6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在政府采购业务控制层面,从物品招标范围、流程、验收等3个方面,制定了一揽子管理办法;在资产控制层面,从资产的管理、保管、调剂、租借、处置、账实核对等6个方面,完善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在财务控制业务层面,从岗位设置、印章保管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细化;在建设项目控制层面,从基建工程的决策程序、实施过程、设计变更到投资预算的调整等4个方面,修订完善了《学校基建工程管理规定》;在合同控制层面,从合同会签、履行、结算到统计、分类和归档等6个方面,修订完善了《学校经济合同管理办法》。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学校不但在6个层面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而且各项经济活动的决策、审批、执行流程更加明晰,各类经济行为也更加规范。三是初步形成了风险评估反馈机制。学校风险评估反馈机制的重要载体为内部控制会。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初期,为统一认识,提高重视,学校每半年召开一次内部控制工作会议,由财务处、审计处分别介绍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实施情况,指出学校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或完善措施。之后,学校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调整了会议内容,将年中会议内容调整为选取部门职能部门介绍本部门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和完善的方向,年末,再由财务处会同审计处对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和客观的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工作会审议。
二、内控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评估工作小组不被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任务,也是一项长期工作,是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责任。然而,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忽略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的重要性,片面的将内控管理职责放在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做,不利于形成高职院校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使得内部控制无法贯穿高职院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失去了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
2.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估工作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风险评估报告制度的建立,而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是否能够全面、系统和客观的反映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则离不开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然而,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办法中,仅涉及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和应用指导,并未对其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和范围给出指导意见,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无法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根本原因。
3.风险评估评价主体不全面。在高职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应该包含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部分,内部评价主体应为学校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外部评价主体应为专业的审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评价优势在于全面,外部评价优势在于客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风险评估主体不够全面,往往注重内部评价,忽视外部评价,造成学校在重要经济活动或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容易受到领导主观偏好影响,导致内部控制重要性原则出现偏差。
三、建议
1.发挥风险评估工作小组作用。一是人员。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应以学校财务、审计人员为主,各职能部门人员为辅。二是时间。风险评估小组工作开展时间,按照全面性原则要求,结合财务决算工作实际,安排在次年3月份,时间安排在20天左右最为适宜。三是工作方式。应采取统一组织、集中办公;四是工作内容,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手段,再按步骤开展评价工作,形成评价报告。
2.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设置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必须全面,只有设置全面的评价指标,产出的评价结果才科学合理。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梳理学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设定风险系数作为基础指标,再结合业务处理过程中确定的关键点,筛选出关联度较高、意义重要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意义。
3.引入外部评价主体。高职院校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应采取内外相结合方式,在内部评价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的聘请审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对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保证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曹新梅.浅谈高校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经贸,20xx(14):247-248
[2]车鹏,杨文潮,崔长海.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研究的探讨[J].中国商界,20xx(5):79-80
[3]杨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xx(9):31-33
[4]晏燕.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94
[5]阮月梅.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与操作指南.会计师,20xx(5)
内部控制论文14
一、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1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不仅是电力企业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运作中却执行不到位,导致会计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形成虚设。一些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所以造成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优势难以正常发挥。例如,很多电力企业中的会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这样导致岗位分离不合理,造成各个岗位中存在业务交叉的现象并且对会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和监督不力,这样就导致会计控制制度被架空,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在会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一些电力企业已经意识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开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逐渐对基层单位下达检修及运行标准并开始征收一些运行费用,但是对收费标准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并且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造成一些基层负责人在开销方面不计成本做事不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完全是处于形象和面子工程。另外,一些企业在物资采购和验收中没有执行相应的规定,其中存货采购、运输、验收、付款和保管等负责人没有执行严格的岗位分离,并有有些单位中甚至存在身兼数职的现象。一些企业没有根据相关规定对存货进行管理、会计记录和核对工作也不到位,因而造成电力企业资产存在毁损和滞销的现象,在电力企业中如果积压存货长期不做处理库存就会有损失的风险,再加上技术改造和维修费用繁多,资金密集型的电力企业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3会计信息失真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普遍不规范,存在账目核算和账目设置混乱的现象,因而造成很多企业中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并且出现了“账账符”、“账实不符”等诸多不良现象。还有些电力企业不对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盘点,造成电力企业资产和存货管理混论的现象,因此造成很多电力企业都无法清楚地盘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
1.4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经过调查分析很多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混乱、收支失控的现象到处存在,并且这些现象长期没有得到有力的监督和控制,这些造成会电力企业长期处于混乱状体、会计数据失真不真实,并且一些企业中的财务报表被扭曲,会计工作缺乏权威性会计内部控制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另外有一些电力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岗位综合素质,忽略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所以造成会计人员犯罪的问题经常发生。
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分析
2.1生产过程业务控制制度建设
发电企业中的关键环节是生产循环,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发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火力发电厂而言,燃料成本可以占到电力企业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控制燃料成本是关键。火力发电企业的供应风险主要是控制燃料风险。发电企业控制生产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产运行的安全、燃料的及时供应、燃料成本的控制、要有足够水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等。控制生产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建立企业专门委员会来专门对生产进行管理,控制生产组织风险、生产安全风险和生存质量安全。第二,建立强有力的生产运行指挥系统,这个系统专门对生产进行控制保证生产安全。第三,建立健全完整的岗位责任制,从而来保证机器设备的安全,定期对设备的发电率和耗能情况进行检查,从而保证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第四,控制燃料成本。通过采取联合生产和中长期联合生产等多种形式来增加煤炭的利用率,扩大合同煤的采购比例,优化煤炭采购结构降低煤炭成本。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降低煤炭在利用过程中的损耗率,保证煤炭的充分燃烧和高效利用,确保煤炭的充分利用。第五,控制燃料供应风险。发电企业可以成立燃料控制小组专门对单位的燃料供应工作负责,并负责协调单位与煤炭和铁路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将燃料风险降到最低。第六,水资源控制。建立运作状况良好的供水系统,从而保证水资源的源源供应,同时对水资源的供应系统利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进行节水改造,从而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2.2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设计
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的业务始端是销售业在此基础上签订够电合同,直到收款合同才算履行完毕,在这个过程中发电企业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辅助报价决策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市场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有利于发电企业的因素为电力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经济效益而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个系统核心就是对电力企业运行的宏观和围观环境进行研究,协助报价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报价。第二,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和审批主要是控制发电企业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购电合同和售电合同。第三,文件记录控制。电力企业必须对每一个业务循环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对这个循环环节中的每个细节进行充分的文件记录。这是对电力企业各个业务环节进行监督的文字凭证,因而要严格控制这个记录环节。第四,办理和记录银行存款收入。单位对于在业务中发生的每一笔资金都必须如数、真实地计入日记账并及时派专门人员存入银行,这是电力企业处理货币资金的关键环节。
2.3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设计
发电企业的购货付款循环控制是从本单位申请购买货物到支付货款再到货物到达单位为终止的。这个活动中内部控制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请购商品和劳务。企业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办理请购手续;同时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机制,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第二,编制订购单。仓库负责人将仓库短缺货物填写清单之后交由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审核这些请购单正确无误之后确定最佳的供应来源和数量。第三,验收商品。验收单位要根据请购单的数量、规格、标准由具备验收资质的专业人员对货物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由物资保管部门、财务部及物资使用部门,物资交由仓库保管人保管。第四,储存已经验收的货物。货物验收合格后进入仓库仓库保管员应该根据货物的性质对货物分开存放,未经审批人签字一律不得将货物发放。第五,编制付款审批单。加强采购付款管理,制定付款管理制度及付款审批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财务部审核会计应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票据的合法合规,审核无误后方可确认记账,付款会计方可按照合同约定出具付款审批单。
2.4货币资金收付业务控制
发电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频繁而且数量巨大的货币资金业务,因此对货币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发电企业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主要是与电网发生的,因此关键就是对电网的电量进行正确核算。为了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发电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货币资金业务监督制度,对与货币资金有关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派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货币资金的检查和监督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与货币资金有关的岗位和人员,坚决杜绝岗位和职责混乱的现象。第二,支付款项的印章保管,检查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印章是否由专人保管,票据是否齐全有无漏洞出现,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5合同与招投标业务控制
需要提高电力企业合同及其招投标业务管理效率,依照本地电力公司规定的相关原则,针对常用的电力物品加大库存和备料的招投标力度,切实保证正常物资储备,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力企业的各种需求。第一,企业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订立前应充分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及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应通过招标机构进行,避免职务犯罪。第二,对于合同的文本进行严格的审核,重点审核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第三,合同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正式订立的合同必须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并加盖合同专用章。第四,加强合同的保管和保密工作。
2.6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做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要素、全员参与的一种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为:预算的编制、预算下达、预算分解、预算执行、预算分析和监督、预算考核。第一,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及预算组织机构,明确编制依据、编制流程、编制方法等。第二,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编制。第三,认真履行预算的审批程序和权限,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全面预算一经下达,各执行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横向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各班组、各专业,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第四,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第五、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并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预算的刚性原则。
三、小结
从整体来看,电力企业领导层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控制负责,特别是总会计师、工程师等需要从资金和技术上来协调运作好整体业务控制工作。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总公司、分公司直到班组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上下层进行明确分工。通过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控制,能够很好地改变预算控制孤军奋战的局面,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内部控制论文15
摘要::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多种,其中最有效最具有法律效应的是通过合同来维护企业的权益。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重视合同的管理工作,合理的把控好合同风险,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阐述了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的目标,合同的管理流程,并分析了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还研究了企业控制合同的流程。
关键词::企业内部;合同;管理
一、企业合同主要的管理目标
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最主要制度就是合同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来有效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合同管理的流程,以保证合同内容条款的完整,防范一些法律上的风险。(1)财务目标: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在预算的范围内合理控制成本,使用资金。(2)运营目标:符合企业所经营业务的要求,在不违反时间的约定和技术的要求前提下,能够把合同所约定的事项完成,保证合同可靠并且具有较高执行力,保障顺利的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3)合规目标:严格的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一些审批程序和有关流程,防止合同在签订或执行时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
二、合同管理的流程
合同管理的流程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合同签订的流程,签订合同的流程主要是前期的谈判准备、拟定合同文本及最终审核等环节。在签订合同的这些环节当中,需要相应的责任部门来实施控制,合同的准备、谈判以及拟稿需要合同经办部门来负责,审核部门要对合同内的主体资格、财务、技术要求以及法律风险等内容负责,为审批人守关。二是合同履行的流程,在合同签订完后,就要履行合同,这就需要企业管理来加强合同的跟踪,保证合同在签订后正常履行。
三、合同的'风险
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风险,造成合同风险的原因众多,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即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评估分析的方式,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降低风险的程度。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经济的环境,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这些认为无法控制的因素,在企业签订合同之前就要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预测到,尽可能的把风险转移,以降低损失。(1)营运上的风险:在企业的运营中缺失某环节的合同管理,可能会使经济效益和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有损利益,造成这些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合同所拟定的条款不够严谨,没有表述清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产生的经济纠纷和损失。还可能是评价不够准确导致决策上存在失误,使合同的需求和业务所要发展的目标不一致。(2)财务上的风险:由于合同的条款或者合同双方的商业信用原因,造成合同在履行后产生的最终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出现的收益下降,产生经济损失。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预算制定的不够合理,成本没有得到控制,合同上规定的支付条件和付款进度不太合理,使资金遭受损失。
四、合同的控制流程
(一)合同签订前准备时期的控制
合同的需求必须是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战略相符合的,明确制定合同申请的制度,没有经过批准不能签订合同,确保合同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是相吻合的。在签订合同前要调查市场的行情和行业信息,了解合同的主体履行合同的能力以及合法性和资质信誉等状况,通过分析进行比较选择,拟定合同的谈判方案以及策略。
(二)合同签订时期的控制
组织谈判小组进行谈判,谈判小组只能承诺自己授权范围内的事务,可进行保密的管控谈判策略和谈判过程。谈判的过程和结果都要记录,并且谈判双方要签字确认。然后根据谈判的结果来编写合同的文本,并由公司的职能部门审核,主要审核合同是否合法,内容是否严密和可行。把合同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在限额的范围内可以批准签订合同,超过限额的合同,要有管理权限的上级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授权公司对外签署,合同签字盖章之后要登记编号然后归到档案部门管理,有关财务收支的要留一份原件给财务部门记账所用。
(三)合同履行时期的控制
在合同签订之后要严密的实时监控合同的履行状况,把合同责任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做好工作之间的衔接。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搜集合同执行的资料,记录合同执行的过程,出现纠纷时可作为证据来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
五、结束语
企业内部管理合同制度是公司管理的主要制度,它对公司经济活动的展开和获得良好的收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内部来推行对合同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合同的内容完整,条款明确且严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上的风险,降低甚至避免企业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崔文刚.内部控制视角下环保企业合同管理探析[J].会计师,20xx(04):42-43.
【内部控制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09-04
[精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09-04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实用】09-05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15篇(经典)09-05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精选15篇)09-04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汇编15篇)09-04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15篇]09-05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汇编15篇)09-04
内部控制评价的报告07-21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锦集15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