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心理咨询师论文

时间:2024-10-11 14:20:0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心理咨询师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咨询师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咨询师论文

心理咨询师论文1

  1 自我成长分析

  1.1 学前期

  我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四岁以前,爸爸在村小教书,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我每天都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随他一起上班、下课,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所以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学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从小爸爸就很重视对我的教育,记得在我入学之前,我就可以从一数到一百,会打算盘三变九、九变九,还会看挂钟的时间。这是我对自己幼儿期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每天抱着小算盘到处跑着去赚取大人们的夸奖。

  1.2 学龄期

  我六岁时进入小学。小学二年级时由于贪玩被迫留级,遭到爸爸严惩。按照皮亚杰的理论,4、5岁到8、9岁的儿童处在他律道德阶段,所以尽管当时还小,但这次惩罚让我知道不好好学习的后果很严重的。随后,在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我拿到了全镇一等奖,记得当时校长开校会给我们颁奖(一个书包和好多作业本),那份荣耀可能是小学时最美好的记忆了。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份荣耀的获得是否和那次惩罚有关。

  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喜欢打太极拳,他挑了班里的四个学生在早自习上课前跟他学太极,我是其中一个,也是老师最得意的一个。这让好多同学着实羡慕了一番。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教我们,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有人做他的观众并分享他的乐趣。这个时期的我是很乐观、有优越感的。

  1.3 青少年期

  我在初中一年级时的成绩并不好,在班级里属于中上水平,没有了小学时的优越感,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我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全校排名前十五名都有奖品,而最后的两年里我很少有排在十五名之外的时候。家里厚厚的奖状都是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赚的。

  20xx年我顺利考入县城第二高级中学,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全校八百多名同学,我排在一百名左右。高一第二学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开始拼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那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白天也从不打瞌睡,学习成绩一下子进入全校前二十名。虽然没有和班级里的太多同学交往,但我还是有几个好朋友的。

  也许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的性格慢慢的有了变化,由之前相对外向变得较为内向。也可能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历让我有了较强的忍耐孤独的能力,喜欢安静,凡事变得谨慎、细心。其次,因为我的初一、高一刚开始的时候成绩都不是很好,这让我感觉自己较难适应新的环境,至少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节好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不过老师一般都会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所以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基本没有遇到大的挫折。

  在同学交往方面,我一直都有自己的“小团体”,毕竟班级人数太多,不可能和所有同学都关系密切。总的来说,在我高中以前的生活中,学习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我一心追逐着高分数、好名次。这段时间的家庭生活是很安定的,从我上小学开始,爸妈为了养活三个儿子,不得不一起外出做点小生意,我们兄弟在舅舅家或奶奶家吃住,但这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也使得我从小就能体会到爸妈的辛苦,加之在学校习得的优越感,使我的自尊心、争胜心相对较强。当然,这几年的学校生活也让我有了自己的爱好: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锻炼身体。

  1.4 成年早期

  由于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差,加之我对自己的期望较高,所以考入省属重点大学并不让我感到满意,这种不满意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但心理学这个专业还是带给我不少安慰,虽然刚接触心理学时我并没有立刻体味到她的魅力。大学是一个尽展人生风采的舞台,而恰巧这时我不愿去参加太多社团活动,因为我想好好学习,多看书,考个好点的研究生院,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大学和中学是不同的,这里的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这就意味着我周围的同学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了,况且大家的学习目标都由原来的追求高分变成只求不挂科了。图书馆里的藏书对我也是个很大的诱惑,我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开始翻阅一些哲学、文学类的书籍。

  学校的宿舍是八人间,可能是因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习惯相似,我和室友相处的还算不错,关系融洽、人际和谐。也就是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毅力,并且能很好的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较好的相处。我始终认为,人性会有一些优点和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可理解的行为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朋友们都说我最大的特点是待人真诚,有爱心,有责任心,不喜欢热闹。我很喜欢试着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解释身边的现象。随着我对心理学的了解逐渐深入,我发现心理学是很有意思并且是很有用的,我羡慕像张厚粲先生那样的心理学大家,也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人是应该有所追求、不断拼搏的,我想成为那样的一名大家。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认了我的'体育老师,一个开朗、关心学生、充满活力的老师,她是大学四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她上课时永远都是微笑的,她会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事,逗我们开心,她的活力、热情感染着我,她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体育技能,而更多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生活的态度。

  考研的经历是我的一笔财富。那段日子让我感觉充实、宁静而又不乏乐趣,让我和同学们的关系更近,和朋友们的感情更深,我一下子感觉自己要担负起自己的生活了,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包括朋友的信任和家人的期待。这是我大学最美好的回忆了。

  随后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进行研究生的学习,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且和新同学相处的非常好,每天紧张的学习虽然偶尔让自己感到很累,但心里还是很安慰的。我是粘液质—胆汁质的混合型人格,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测试结果来看,我是中间型的性格,情绪稳定性较差。我的应对方式问卷中的六个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合理化、退避、幻想。我觉得自己以后需努力改善的有:减少对既成事实的抱怨,学着更好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的作出决定,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我的基本的人生观是: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以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一切,享受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我最近的大部分时间里,心情都是比较好的,有时为课业太重而感到焦虑,但我在更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充实和满足。我没明确的宗教信仰,但我相信善恶有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他的勤劳善良感染了我,让我学会淡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 职业行为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们身心带来困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困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一个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以使人们更好的生活的职业,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学习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处理好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情绪状态和反应方式,重获心理健康,同时,心理咨询师本人也能够通过对来访者的帮助,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心理咨询是一门助人、自助的职业。我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责任心来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们,让他们尽快走出心里的沼泽,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我是一名在读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的课程设置里包含了大量的与心理咨询密切联系的学科,有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前沿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理测量、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等,对这些学科的深入学习,加之本科时已有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积淀,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很有信心。除此之外,更让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是,我有很强的责任感,乐于助人,我认为这些是成为咨询师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同时,我也相信我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相对豁达的人生观也有利于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

  当今世界,美国的心理咨询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相对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心理咨询还有着更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心理咨询一定会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使心理咨询真正成为能为国人提供更好服务的职业。我也会在这样的大潮中,努力向教师和前辈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咨询技术。

  如果我有选择咨询对象的机会的话,我愿意首先选择学生做为我的帮助对象。因为我自己也是从小学到研究生一步步走过来的,对学生的问题可能有着更深的体会,也比较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觉得在从业之初,以学生为咨询对象可能更为合适,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和咨询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也会很愿意去帮助更多不同群体的人。

  由于咨询师自身的人格特点、情感经历有时可能与来访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有时会有反移情发生。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不断的成熟和历练,会逐步克服这些问题,反省自己,保持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思维独立性。面对赞许时不自满,面对责难时退缩,始终保持理解和理性的态度。如果自己的心理压力处于崩溃的状态,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找出恰当有效的途径使自己的压力得到合理的释放,相信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会坦然面对这样的情境。

  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为别人排忧解难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但我并不想仅把自己定位在心理咨询领域,心理学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我想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开阔自己的心理学视野,成为一名知识更加渊博的心理学工作者。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对自己个人成长经(历过去、现在、将来)来分析自己的性格以及自己合不合适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并制定职业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我只是个心理咨询师,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我经常会遇到有人发来微信,发来QQ,问我:

  “老师,您可以和我免费聊聊吗?”

  “老师,我可以就这样随便和您说说吗?”

  “老师,您就告诉我下该怎么办就好了,不收费行吗?”

  “老师,我没有钱,我只是想找个人倾诉倾诉。”

  “老师,我都打电话来了,您就听我说不可以吗?”

  老师……

  我会经常收到类似的要求,在这一方面,也许我从来不是一个好人,因为我没有接受过。

  所以我也收到很多的攻击,有人愤愤的挂了电话,有人直接拉黑了我,有人说我势利,有人骂我唯利是图,有人说我不近人情,甚至有人连带我的祖宗都骂了……我还是一个也没有接受。

  今天,我很想说说关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收费。

  首先,我来说说心理咨询师。

  我不知道你对心理咨询师的理解是怎样的,所以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眼里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不是万能的,没办法只是随便和你聊聊就可以帮你解决了你累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理困扰。也许你说并没有那么严重,我只是目前有些困扰。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能力,一些困扰我们可以自己消化疗愈,所以我们可以长到现在这么大。当一个问题让你开始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时,那个问题对于你来说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你告诉我的那样简单,也许你自己也很清楚。

  心理咨询师不是神,没办法做每个“好人标准”里的好人。至少对于我来说,心理咨询师只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从事了心理咨询这样的一个职业。也许有人会说,心理咨询师必须是一个无私奉献,拥有大爱的人,就像曾经很多人要求老师的那样。首先,我想知道你对于“无私奉献”和“大爱”的定义是什么?就是对于你的免费咨询?我每周都会去福利院,有时候陪陪那些小朋友,有时候陪陪老人,我会教孩子走路,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写字,我会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听老人谈他们的孩子。我花很长的时间去学手语,只为了和那些听不见声音的孩子更好的沟通。我会做很多工作以外你看不到的事情,而同时,我不会告诉你。但我不会接受你要求的免费咨询。而因为我不接受你的免费咨询,你开始用你的道德来评判我。

  接下来我想谈谈心理咨询收费。

  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收费相对目前国内的生活水平来说,会相对比较高。这也许是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无法避免的一些混乱状态,在未来会慢慢调整和规范化。

  心理咨询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很高大上的职业,按小时收费,费用低则几百,高则几千。一换算,一天八个小时,那收入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响当当。可是,实际上,咨询师并没有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更多的咨询师每天工作时间就那么两三个小时。有些新晋咨询师甚至可能一个月做不到两个小时(是的,曾经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心理咨询师和很多的职业不同,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停下成长的脚步。从走入心理咨询这一行业开始,就是金钱,精力和时间无限投入的状态。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参加自我成长,自我体验,督导,技能学习,团体小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就像有时候,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的,“我就是座money和技能交换过往的桥,money从咨客手里到我手里,然后到了各自学习培训手里。各种技能从学习培训到我身上,然后在咨询中给咨客。”

  在心理咨询设置中,免费咨询是一个无效的咨询。这一点,每个心理咨询师从踏入心理咨询行业就很清楚。当你不愿意为你的心里困扰付出哪怕一点的经济负担的时候,你真的愿意去解决这些困扰吗?

  每个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机构有自己的费用标准和设置,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大部分在正式收费中,都会有一些公益的收费例外,唯独没有免费的,比如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但需要接受咨询的案主,至少我的设置中一直都有。比如:你的经济能力只能付得起10元咨询费,你也很需要咨询同时愿意付出这10元,那么你可以告诉你的咨询师,如果情况属实,很多咨询师是会接受你的咨询请求的。至少我会接受。

  我想说,和所有人一样,我有很多生活的不同面,只是恰巧我选择了心理咨询这一职业。我只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心理咨询需要多长时间

  对于有的来访者,我会告诉他,咨询是一个过程,每次都会有一点效果,一般可能做6-12次就会有一定效果,如果要走得更远,则需要更多时间。

  有时候我会反问来访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我当然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比如上面的那一款。但某些时刻,来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背后其实有一些话想说,这个提问是为了帮助他们把背后的话说出来,而不是用问题搪塞他们。

  心理咨询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当然不止上面的两个,不同的情况下我可能会说出不一样的回应,其他咨询师也会有自己的回应方式。但作为一名咨询师,我们不可避免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心理咨询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一定要说一个通用一点的答案:大概最少也需要20小时吧。心理咨询一般一周一次,除了第一次面谈需要的时间长点(1-2小时),其余一般是每次1小时。也就是整个过程下来最起码需要将近5个月的时间。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我思考过后,认为有三句话可以简单解答这个问题,这三句话分别是:“日久见人心”、“交浅不言深”以及“路遥知马力”。

  先从第一句“日久见人心”说起。“日久见人心”很传神地呈现了心理咨询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访者的内心逐渐呈现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来访者的生活会在咨询室中再现。比如因为亲密关系问题求助的来访者A,他的问题可能是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担心被抛弃,在关系中反反复复地试探伴侣,要求伴侣承诺,一方面对于引起被抛弃感觉的刺激过度敏感而发脾气,在行为上使伴侣无法跟自己亲近。又如因为职业问题来求助的来访者B,他的问题是常常对工作赋予了很高的期待,总是带着幻想中的完美进入工作,经历了失望后就辞职,随后又带着幻想进入下一份工作,之后再次辞职,周而复始。这样的关系模式也会在咨询中呈现,而且是反复地呈现,比如A会非常关注咨询师的反应,万一咨询师表现出一点不耐烦、愤怒等负面情绪,A就会担心咨询师不喜欢他,会抛弃他;B则会带着对咨询师的理想化期待进入咨询,期待咨询师能够很快地治愈他,一旦在咨询中发现原来咨询并不如自己预期中的那么神奇,则会非常失望,然后中断咨询,寻求下一位“神奇”的咨询师。正是这些在生活以及咨询中反复出现的模式,帮助我们理解来访者。但所谓“日久见人心”,这种内心的呈现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呈现出来的,需要一些时间,其次,呈现出来后,咨询师也不一定能够第一时间就识别,只有类似的情况反复出现,足以称为模式时,咨询师才会推测这可能是来访者内心的呈现。因此,无论是呈现还是识别,都需要一些时间。还有一些来访者,对咨询不放心,会先抛出无关轻重的话题,试探一番,摸到咨询师的能力或者相信咨询师的专业性后,才把真正的问题和盘托出,这也会是耗费时间的一种可能。

  再来说说“交浅不言深”。交浅言深这话是苏东坡先生说的,但原话是:交浅言深,君子所戒《上神宗皇帝书》。这可不是鼓励人们古道热肠,交浅言深,而是说交浅言深是君子所戒。上面说过,内心的呈现与识别需要时间,那当内心呈现了,咨询师识别了之后,是不是直接说出来就药到病除呢?当然是没那么简单的,有另一句话叫做“忠言逆耳”,这就是道出了在咨询师说出有利于来访者的“忠言”时的风险。因此,咨询师在说忠言时,一定是先评估了来访者是否能够承受接下来听到的话,彼此的关系是否能够承受忠言带来的冲击。一个不慎,出了点问题,来访者不再来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有时咨询师虽然已经识别到了问题,但却一直没有点破,甚至也没往那方面引导,而是在陪来访者聊东聊西,一会生活,一会工作,一会爱情的漫无边际,就是为了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稳定而在等待着。

  最后说说“路遥知马力”。内心已经呈现了,问题也识别到了,关系建立好了,咨询师的忠言也说完了,咨询难道还没完吗?确实没完。但也相差不远了。到了这里,来访者对于自己已经更加了解,知道希望解决的问题跟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自己又在问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出了几分力。这会让来访者感到放松一些,也更加有力量。所以这个时候,讨论的话题就变成了“如何改变”。看到了旧模式的问题,自然就要摸索出一套新模式。来访者是活在关系中的,这就意味着他的改变会影响到其他人,这个时候可并不是如心理治疗电影一般一帆风顺的,而是会受到来自身边的阻力或助力。咨询师就需要陪伴来访者度过这其中的曲折。此其一。另一方面,有的来访者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的是持续、稳定的陪伴,通过这种关系体验逐渐修复内心的创伤。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咨询师持续保持马力工作了。

  因此,总体而言,心理咨询确实是一个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甚至有的来访者持续了超过十年的心理咨询。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很值得的过程吧,否则为何人们愿意花费金钱以及更加宝贵的时间在其中呢?

  让孩子心理咨询前应该做些什么?

  让孩子知道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

  既然是为孩子咨询,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曾经有个父母为了不给孩子加压力,以骗孩子出来玩的方法带他来。结果孩子到咨询室外,一看到心理咨询的牌子竟然大哭大闹起来。还没有与孩子见面,孩子已对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人充满了敌意,咨询还如何进行?所以,在带孩子来咨询前,请务必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告诉孩子去干什么。

  比如几种对孩子有启发作用的表述方式:

  “你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有没有办法提高上课兴趣,使你学得更好一点呢?”

  “孩子,你长大了,爸爸妈妈真的要去咨询一下,怎样做才不会无意中伤害到你,一起去吧!”

  另外,作为父母,在没有专业人员诊断前,先不要给孩子妄下结论:“我带孩子来看‘多动症’”、“医生,你看我的孩子有‘自闭症’吗”如此等等。不要让孩子带着“帽子”、带着不必要的包袱来咨询。

  提前预约。

  心理咨询一般每次都不少于1小时,尤其是在第一次咨询时通常还需填写一些必要的咨询表格,做相应的心理测试,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因而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假如你要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最好事先进行电话预约,以避免因时间拖延引起孩子厌烦情绪,影响咨询效果。

  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对咨询师性别、年龄、语言方面的要求,以及家长与咨询师安排单独交谈等,都可以在预约中讲清楚,以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

  比如,一个处在青春期、具有逆反心理的女孩往往与独断专行的父亲很对立,如果她要求咨询,则最好选择温和型的女咨询师。因为一个权威型的男咨询师很容易令女孩想起父亲,导致对咨询的逆反心理,使咨询无法进行。

  带好必要的东西。

  心理咨询强调咨询师要在充分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分析,并给予必要帮助。但毕竟每次咨询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咨询师更完整地了解孩子,更有效地完成咨询,父母可以根据孩子需要咨询的问题带些必要的辅助材料。

  比如,如果是学习问题,你可以带上孩子的学生手册以及试卷、作业等,因为这些材料可以比较完整、具体地反映孩子的学习历程,帮助咨询师判断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掉队、可能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综合评价等。

  另外,如果曾有过咨询经历,那么带上已有的测试、诊断资料,将是非常明智的。当然,如果你不知道究竟应该带什么,你也可以通过电话询问,看是否需要什么辅助性材料。

  以上几点“热身”方法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在决定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时,还要积极争取相关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共同来咨询,共同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将成功的期望放在一次心理咨询上。

  最后,别忘了心理咨询前的身体准备,你和孩子都要休息好,保证在咨询的时候头脑清楚、精力旺盛、测试准确、反应及时。

  为什么恋爱中的一方会要求另一方说“我爱你”

  接待过的来访者中,有好几个案例都是因为不断地向男朋友或者老公确认“你爱我吗”,最终演化成什么行动都要控制,最后另一半实在受不了而分手的。我们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的向对方确认对方是否爱自己呢?

  问题:

  室友每次跟男友打电话,结束前都会要求对方对她说“我爱你”。被虐之余我倒是很疑惑一个问题,表白不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吗,索取的“我爱你”有什么意义呢,如何理解恋爱中的这种索爱行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恋爱心理?

  解析:

  电影《戏梦巴黎》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伊莎贝拉在马修表达爱意后,回应“我也非常爱你”,对此马修表示不满,觉得每一次都是他主动示爱,他希望伊莎贝拉也是如此,他渴望被“爱”,而不是被“也非常爱”。伊莎贝拉看着恼怒的马修,一脸讶异,然后不容置疑地说道:

  “你知道当一个人真正需要爱的时候,并没有爱这种东西,只有爱的证据。”

  切换到问题的情境。女孩在电话那头要求男孩表达爱意,这种索取往往是卑微的。而男孩在电话的另一头,可能用“我不说”拒绝,也可能用“你先说”推脱,更多的情况,他会淡淡地说上一句“我爱你”敷衍过去。最终能得到的,无非不过是“爱的证据”,明明是自欺欺人,却还是乐此不疲。你会悲哀地发现,在这些回合里,爱情已经貌合神离,终于又沦为一场“谁先戳破窗户纸”的心理游戏。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安全感也好,占有欲也好,甚至它的意义无异于“再见”、“晚安”,只是作为电话结束前的例行环节,我们被恋人要求表达爱意,并且必须主动地率先地表达爱意。而这场拉锯战的悲剧源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我们都怯于表达爱。

  我反反复复地揣摩那句台词,竟然感到羞愧。因为世界的复杂,而去复杂地理解爱,把太多曾经缺憾的东西附加在一句“我爱你”上,比如责任,比如付出,比如牺牲,用爱的佐证为爱祛魅增压,以至于不堪爱的重负。我们变成这副样子,小心翼翼地寻找爱,孜孜不倦地渴求爱,面对爱时犹疑,表达爱时顾虑,审慎如是,却再也不能像涉世未深时那样,勇猛无畏地去爱一个人。

  求证式的爱情与爱的本意背道而驰,爱情从来就不该是一次证物的收集。悔不当初,在应该表达的时候羞于启口。我甚至能感同身受,昔日电话那头,她安静地徘徊在阳台,面对皓月当空繁星璀璨和我的沉默时,她的失落和怅惘。

  因为终于明白,无论我们对于爱的理解有多么截然不同,一句“我爱你”的表白,或者一句“我爱你”的索求,都是世间最动人的邀请。当然,我们回应的前提是不被强迫。

  中美国人看待心理咨询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目前心理咨询的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心理学在20世纪中叶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国处于被搁置甚至被封杀的境地。从80年代中期开始,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经历了队伍由小到大、力量由弱到强、管理从无序到有序等可喜变化,渐渐走上“职业化”的道路。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还是行业管理和规范方面,好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远远不足。

  而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时代,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互联网的便捷促进了人们对心理知识和心理健康认识和发展的时候,也潜存着威胁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方面,从人性的内在本质来讲,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后人们更需要关注精神追求,这是事关人类终极关怀和人类最根本、最本质的需求所在,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从社会环境的外部变化看,高速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对大众心理素质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人格存在部分缺陷的人,更难适应这样的环境,生活、工作、恋爱婚姻更容易出现问题;神经质人格的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导致发病,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成长经历中有过创伤的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更容易触发内心的创伤,难以走出阴影……即使是心理健康程度稍高的人,也会多多少少受到外界和竞争对手的影响,难于保持客观的认识和态度,有些也会心理失衡,陷入不良心理状态。

  可以说,当代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卫生部和权威部门的抽样调查,五分之一的人口心理健康有问题,百分之五的人口处于心理疾病状态,每年的自杀人口达到几十万。

  但当代中国人的心理问题还是倾向性的“病耻感”,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咨询就自己有病,觉得丢人。抱着这种错误的认知,很多人到了情况严重了、自己难以处理了,才会寻求专业的帮助。甚至有些人一直拖,有一般心理问题发展到严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症、神经性抑郁症、强迫症等),再发展到精神病状态(比如,中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这也是一个十分可悲的局面。

  亟待大规模的科普教育和心理保健的文明建设来消除“病耻感”这个误区。

  美国人觉得接受心理咨询是自信和富有的象征

  心理咨询在美国非常普遍。美国人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环境不适、人格障碍之类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

  在美国,心理咨询的费用也是较高的,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心理咨询已成为他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中的一部分。

  在美国人的眼中,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爱自己的方式,接受心理咨询是自信和富有的象征(这一点我们经常能从各种电影和美剧中感觉到)。

  在美国,几乎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有人这样形容说:美国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心理顾问。据统计,每50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30%的美国人定期做心理咨询,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舒尔兹称美国人是世界上“最自信、最讲究实际的人。”

  “态度决定一切”,我们遇到心理健康困扰,如何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是个态度问题;我们遇到生活中的物质困境、困难,如何面对这种压力,也是个态度问题;面对价值观的失落乃至绝望,如何面对我们自己,更加是个态度问题。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NossratPeseschkian指出:那些自认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对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咨询结语因此,目前我国亟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体制的完善和推广。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国人转变对心理咨询的态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咨询的必要性,改变对心理学的误区,让更多的人心理健康得到改善,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和谐、愉悦的内心。

心理咨询师论文2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咨询行业因而得到蓬勃发展。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本身的人格特征对咨询的进程和效果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试总结出心理咨询师人格的主要方面,并提出其人格成长途径,以期咨询师能够在人格上有所成长,促进良好咨访关系的构建,更好的帮助来访者。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人格;人格成长

  心理咨询可以说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的崇高事业。咨询师自身的人格及其人格的成长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重要环节。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斯科特派克在其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你能带领别人走多远,主要是决定于你自己能走多远。”

  一、概念界定

  (一)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人们逐步学会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纳对咨询的一种定义。在我国《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其职业定义为“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二)人格

  对于人格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表述。1937年G.W.奥尔波特曾列举出50种人格定义,故本文仅列举出两种笔者最为支持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个人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所谓的人格特征,从字面上说就是自己本身的性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自己的想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

  人格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二、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研究

  心理咨询师究竟应该拥有哪些人格特质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对此,许多学者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孔珊珊(20xx)总结了心理咨询师绩效水平的特征,有如下几项:富有爱心、幽默感、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宽容心、咨询的经验、必要的人生阅历、洞察力、敏感性、随机应变的能力、富有激情、感染力强、较强的亲和力、奉献精神、对自我角色的清晰定位、个人魅力、主动学习的能力、有责任感、富有爱心、宽容心、责任感、亲和力。

  曹玉红(20xx)认为心理成长只要包括自我概念清晰化、价值观提升、情绪处理、职业枯竭现象处理等。

  张书帷(20xx)运用半结构性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发现,以下15个个人特质词语的选择率均为100%: 真诚、细心、机智、尊重、共情、包容、耐心、亲和、温暖、创造性、乐观、接纳、理智、礼貌、专注。

  吴垠(20xx)通过对比心理咨询师绩优组与一般组,得出二者在建立关系的基本态度、人际理解和洞察、弹性、影响力、自我觉察、自我控制力、人格健全与完善上存在差异。

  李小艳(20xx)经多次分析,把内容相近的个人成长分析归类,最终形成总结出:人格特征包括自信、能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身边不同观点、对他人能力和潜力有正面期待,能坦言自己的失败感受,善于倾听,有耐心,有亲和力,让人感到温暖。

  陈贞兰等(20xx)指出成功咨询对心理咨询师的人格特征有以下要求:乐观、积极、理解、宽容、接纳、共情、尊重、热情、幸福感强、客观、高道德标准等。

  笔者检索到20xx-2013年28篇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并对其提及的人格特征词汇进行了统计,列举出前五位,如下表。

  对于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的要求,一直是学者们热衷于讨论的。某些已经公认,但是更多的人格词汇被提及。鉴于此,笔者不胜惶恐,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心理咨询师人格标准:自我觉察、洞察力、健康的心态、尊重、价值观中立、人性观自知、乐观积极、真诚。

  三、心理咨询师人格成长途径

  作为心理咨询师,不能只专注于专业成长。人格的完善亦不可忽略,只有双管齐下,心理咨询师才能更好服务来访者。如韦耀阳所说,人格成长是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的必要前提。心理咨询师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自身人格成长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的自己的看法。

  (一)自我觉察

  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觉察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提问、写咨询日记、填写个案评核、观摩咨询录像、参加培训和学术研讨、接受相互咨询和朋辈辅导、寻求专业督导、收集来访者回馈意见及分析他人对自己言行的模仿行为等。自我觉察可以让心理咨询师积累经验,提高咨询技能,降低挫败感。这对于初期进行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非常必要,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途径。

  (二)洞察力

  自我觉察主要是指心理咨询师对自我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识,是对如何更为出色地帮助求助者自助并更好完成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识。而洞察力则是指对其他人的洞察,特别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对来访者的洞察。在这方面,心理咨询师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先从一系列的视频资料开始,对人物表情、行为等进行分析;直到足够熟练再对自己周围的人进行“训练”,并与亲朋好友直接交流是否完全正确。

  (三)尊重

  真正的尊重,意味着对来访者不仰不俯地平等对待,同时也是一种对其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真正懂得尊重来访者的'咨询师,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去面对他的来访者,不论他是幸运抑或不幸、成功还是不成功。心理咨询师可试着从尊重自己开始,不看轻自己和自己的职业;在生活中尊重每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一点心理咨询师应牢记在心。即使是来访者,他被一些事情所困扰,这也改变不了他跟你一样同是个人的事实。 (四)价值观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甚至会陷入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并教育来访者的黑洞。关于长幼尊卑秩序,关于自私或者奉献,关于公平,关于性别角色,关于重要人际关系中的权利关系,关于进取、努力或者退缩、安适,这些是中国心理咨询师常面对的一些价值主题。在面对来访者这些问题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解其之所以这样做的想法以及事后的所有情绪,而不是指责其错误,并如父母般教导其往左还是往右。心理咨询师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对来访者指手画脚。

  (五)人性观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你,是否知道你自己支持哪种人性观?人类是否有一种成长与发展的天性?人是不是理性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人有能力指导自己吗?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心理咨询师要增强对自己的人性观的自我意识,时刻反思,自己究竟拥有哪种人性观;弄清楚之后,承认此事实。因为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会潜意识里运用该人性观去给来访者贴上一定的标签。只有心理咨询师自己明白,才能更好了解和接纳自己,并避免给心理咨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心理学家Corey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身为咨询师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身为一个人的咨询师自己。”在咨访关系中,心理咨询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在人格上有所成长,对来访者来说必然是福音,对其本人来说也是百利无一害。本文仅在五个方面的人格特质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人格丰富的内涵绝不仅仅只有这些,期待学者更好地进行研究。另外,笔者查阅的文献也相当有限,且无实证性研究,这也是接下来应该要继续为之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395.

  [2] 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287.

  [4] 孔珊珊.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学校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xx:11-12.

  [5] 曹玉红.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池州学院学报,20xx,25(6):89-92.

  [6] 张书帷.心理咨询师人格与修辞人格之间关系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4):42-44.

心理咨询师论文3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叫XXX。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份是关于一名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份是我的《个人分析报告》,下面,我就这两篇文章作一下简短陈述。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中我选择接受咨询的求助者是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上课被老师批评,出现逆反行为,由母亲带来咨询室。之所以选择这个案例做咨询,是因为我从小带自己的儿子长大,对于揣摩儿童心理有一定心得。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个人陈述、父母反映和我观察,掌握了求助者基本情况。这名儿童的主要问题是在上课时跟老师发生口角,被老师以不恰当的方式教育,产生对抗行为,内心也很苦闷、烦躁。虽然这名儿童在求助前一段时期也顶撞过母亲,但是尚能控制情绪。所以我认为这名儿童产生过激行为和情绪症状的诱发事件主要是在一周前跟老师争执引起的,由现实因素引发、持续时间较短、没有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情绪反应也没有泛化,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我认为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因素,处于青春期早期“心理动荡时期”。二是社会因素,就是母亲对孩子期望过高,老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让孩子感到压抑。三是求助者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偏差,认为老师管教他的目的就是让他在全班人面前出丑。所以制定咨询方案和具体咨询中,我提出使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使用阳性强化法建立求助者新的行为模式的咨询方法,最终达到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的近期目标。

  我的《个人分析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成长历程。在我成长过程中,有两件事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小时候父亲的打骂,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也留下一些负性记忆。另一个是离婚的事件,但是这两件事我都已经通过努力做到了真正的修通。特别是对父亲的感情,是在心理咨询培训期间,让我彻底得到释怀,所以我非常感谢培训中心的老师。在这篇论文里,我还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心理咨询培训,我感受到了自己更深刻的变化,能够以更包容、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第二部分是职业行为分析,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心理

  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多的是他的人生阅历、文化背景,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洞察力、感受力和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自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潜质。另外,我还有自己一个终极职业理想,就是在我市建立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我相信这个理想引导我克服更大困难,更顺利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以上是我对于论文的简单叙述,希望各位评审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附:答辩内容

  一、案例报告是否是你亲自做的?

  答:这是我在今年3月底从我开心理咨询室的朋友那里接手的第一个案例,因为当时还没有学完基础课程,只是对心理咨询有一个感性认识,所以这个案例只做了两次咨询就移交给了心理咨询师。我后来跟这个咨询师朋友也交换了意见,他认为大的`方向没有错。但是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发现案例做的还是很粗糙。一是在收集资料方面很不全面,没有关于这名儿童对于父亲的看法,对于父母离婚事件的评价等等,另外,对母亲反映的孩子非常淘气、叛逆,也没有考虑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二是在治疗方法上,对行为疗法阐述比较详细,但是对怎样改变儿童认识这个关键环节并没有记录过程。如果今后再做咨询,会把问题梳理得更深入一些,治疗方法运用的更严谨一些。

  二、你是运用的是哪种认知疗法,具体是怎样运用的?

  答:我认为是合理情绪疗法,也就是用ABC理论来帮助孩子分析跟数学老师发生争执这一事件。诱发事件是A,孩子的信念B,孩子认为错在老师,老师批评他是让他出丑,所以导致了C,孩子不愿意上数学课,跟老师对着干。在这里我运用了一个小小的模仿,让孩子给我讲一件他最感兴趣的事,然后我拿出手机心不在焉地摆弄,最后孩子有点恼火了,说你太不尊重我了。我告诉他,你们老师当时也是这种想法。然后给他讲了黄金法则和反黄金法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但是不要“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应该怎样对待我”。我认为孩子感悟很深,对他很有帮助。

  三、做完这个案例你有什么体会?

  答:我的体会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尽管年龄小,但同成人一样,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同样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释放内心的感受。而我们往往会

  自以为是地将自己固有的成长经验强加于孩子身上,末了,还会加一个注脚:“为你好”,但这种“好”并不是孩子真正的需要。我认为让孩子改变最大的是数学老师的道谦,让孩子受宠若惊,并且确立了一种“被尊重感”,正是这种被尊重感促进了师生心灵的沟通,让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去学习。

心理咨询师论文4

  尊敬的评审老师,你们好!

  我叫X X,今年34岁,是一名小学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论文答辩,聆听各位专家的指导,我感到非常荣幸。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一例小学生“学校恐惧”的心理咨询报告》,一篇是《生活让我成长》。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简短的陈述。 关于案例报告,我选择的是一例小学生“学校恐惧”的心理咨询报告,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的个人陈述、父亲的反映和我的观察,掌握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该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学校的恐惧。出现了焦虑、恐惧的情绪。主要表现在不肯上学。有时还伴有恶心、发热、出汗,失眠、做恶梦,腹痛、腹泻等躯体症状。经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社会原因:不适应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制度,而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心理原因:不能很好适应环境;被焦虑和恐惧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缓解;人格特征:内向、敏感、依赖性强。

  针对该求助者的情况,我采用正面、积极引导教育和阳性强化行为疗法,来消除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八次。第一、二次,主要是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三至六次咨询,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通过会谈、阳性强化行为疗法正面、积极引导求助者对学校的认识,消除对学校的恐惧,从而很好适应学校环境。第七、八次咨询,主要是巩固和结束阶段。经过八次的咨询,求助者已能主动全天上学,在家长和老师学生们的配合下,他终于感到学校的温暖、有趣,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已基本消除。开始有了许多伙伴,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下面我再来陈述一下我的个人成长报告。最初对于爱与关怀的体验来自我的父母对我的爱,他们的养育不仅发展了我的自主感、主动感,同时也形成了我对人最基本的信任感,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在与家人的快乐相处中,让我深深的.体会了包容、责任、尊重和互助的深刻内涵。我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处处充满了温馨与幸福。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挫折曾让我变得消沉、自卑。好在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是父母的爱和引导像一盏指明灯,让我及时走出困境,同时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可以快乐、充实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我的理想,我也将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以上,就是我对论文写作情况的介绍,由于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论文可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评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心理咨询师论文5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你们好,我叫xxx,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论文答辩,聆听各位老师的指导。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一例初三女生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一篇是个人分析报告《踮起脚尖,触摸阳光》。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进行简短的陈述。

  关于案例报告,我选择的是初三女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的个人陈述、父母的反映和我的观察,掌握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该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因为父母离婚而致敏感。主要表现在一个多月以来,心烦、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退学的想法。结合心理测验的结果,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生理原因:16岁,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发展的敏感时期,自尊心高。社会原因:父母吵架闹离婚,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在校学习表现好,有一种优越感,缺乏耐挫性。心理原因:求助者性格内向,个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较高,主要是存在错误认知,认为离婚家庭的孩子品行不好是小流氓,害怕父母离婚,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心烦、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内在原因却是由其不合理信念造成的。针对该求助者的情况,我决定尝试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最终改变其认知。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诊断阶段2.咨询阶段3.巩固阶段。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五次。第一次,主要是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SDS、SAS的测验,提示其抑郁焦虑均为轻度。第二次咨询,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产生不良情绪和问题的原因,认识自己不合理信念。第三次咨询,帮助求助者尝试改变其不合理信念。第四次咨询,尝试让求助者主动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第五次主要是巩固和结束阶段。

  经过五次的咨询,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求助者学习比以前专心了,与同桌、同学的关系和谐,能够正确对待父母闹矛盾的问题。

  在我的个人分析报告中,我分享了我的成长经历、人生经验、自我分析以及成为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决心。

  我的个人成长比较顺利。我出生在山东省,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我和姐姐的生活、教育一直都管理的比较少,奉行自己的路自己走的原则。充足的自由和放松,塑造了我独立坚韧、乐观向上的个性。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气质类型上偏多血质,活泼开朗、真诚善良。当然,有时我也感到压力,心情压抑。每当这时候,我总是及时的进行调整,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我以前性格比较急躁,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大学的时候因为太过急躁跟好朋友发生摩擦,差点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经朋友提醒,意识到后开始涉猎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借助心理学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调整,逐渐对这门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考研的时候坚定的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我也希望能用我的所学、知识和经验帮助更多的人更好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在研究生阶段,我补充了心理学的很多知识,但条件有限,对于心理咨询一直未能深入了解。因此,我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有针对性的、深入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咨询师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同时更进一步的知道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希望将来能够从事青少年心理的辅导工作。一是我在两年的教师兼职工作以及实习中一直就与处在青少年期的孩子们在一起,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了解的比较多,同时看到了太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与孩子之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让家长和孩子都快乐起来;二是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担任了心理健康老师,跟着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实践,并且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三是我有耐心和爱心,同时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一事业、热爱这一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但是我愿意努力,用“专”“钻”二字时刻提醒自己!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因为热爱,我会打开双手、全力以赴。很喜欢一句歌词: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我相信,只要努力踮起脚尖,我一定能够触摸到属于我的阳光!

  选择了这一门科学,我知道路很长,也很崎岖,但我已准备好了,在各位心理专家老师的帮助下,从心灵出发,在“助人自助”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以上,就是我对两篇论文的介绍,由于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论文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评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心理咨询师论文6

  论文摘要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趋于低龄化、暴力化,犯罪比例越来越高,司法部门为此已出台各种措施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比如,开展心理咨询帮教、检察官、法官进校园、进社区宣讲等。因此,加强未成年犯心理咨询帮教工作,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率既是理论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本文试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入手,重点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未成年犯人的帮教工作对策。

  论文关键词

  未成年人 心理咨询 帮教工作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趋于低龄化、暴力化,为了有效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机关已出台多种措施,比如法院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检察院未检科成立等等,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源上阻止未成年人犯意的发生,这就决定了司法机关,乃至全社会要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帮教工作,因此,加强未成年犯人的心理咨询帮教工作,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括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 17 条规定:“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依据上述法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违法行为的一部分。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统计数据,20xx年全国法院判处的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达到82178人,涉及罪名达到120多个,占当年全部刑事案件人数的10%左右。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犯罪成员的低龄化:

  从近年来未成年犯人的年龄来看,平均年龄只有15岁,甚至有的案犯还未到14岁,基于刑法对于年龄的规定,该行为人的行为虽然不能算作犯罪,但可以得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已趋于低龄化,而低龄化的原因有多方面,总的来说,由于青少年成熟期提前,但又缺乏社会经验,使得青少年犯罪增多,并使犯罪年龄向低龄化发展。

  2.共同犯罪、团伙作案日益增多:

  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来看,团伙作案、共同犯罪日益增多,一半以上都属于团伙作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经不起诱惑,经常和社会一些不良人员来往,容易受到影响,拉帮结伙,相互纵容,一起作案。

  二是未成年人单独作案能力差,在一起可以相互鼓劲加油,胆量也会比较大,因而团伙作案。

  三是容易受他人蛊惑,加之从众心理。

  3.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多元化:

  社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需求也多样化,但基于年龄,阅历等因素,未成年人还没有能力完全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因此,有些未成年人就会开始小偷小摸,长此下去,胆子越来越大,就开始抢夺,抢劫等,加之未成年人控制能力较差,很多激情偶发行为导致出现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甚至故意杀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随着网络普及,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也不断多元化,出现了新的犯罪形态。

  4.犯罪动机具有突发性:

  未成年人生活阅历不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冲动,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一旦情绪控制不好容易走极端,他们犯罪目的往往简单,可能因为一句话,也可能因为一个小矛盾,随意性较大,大多犯罪行为都没有预兆和策划,犯罪对象和目标也具有不确定性。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原因

  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生活阅历不够,心理不成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又极具模仿能力,加之当前社会风气不好,对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不能进行善恶辨别,很容易对这些行为进行模仿学习。

  (二)家庭原因

  好的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但是,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家长过于追求经济物质,缺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父母远离家庭出外打工,子女在家没有收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在社会上晃荡,容易受到社会物质诱惑和利用,逐渐做出一些违法行为。此外,还有一些父母关系不和,在家里经常打骂,营造了不好的家庭氛围,缺乏家庭温暖,精神空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校原因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只教书不育人,在课堂教学上,大多都只教授知识技能,很少学校会针对未成年人法制意识和德育开展相关方面的课题教学,及时部分学校意识到这方面的欠缺,也只是零星邀请司法工作人员到校对法律进行宣传,根本没有从未成年人的思想层面上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意识培养,从而导致未成年人是否观念的意识较差。此外,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简单粗暴,没有正确的教学方式,使得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暴自弃,过早进入社会,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

  (四)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一些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加之社会风气影响,不良文化泛滥,对未成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了极为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未成年人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网络、媒体上的大量黄、赌、毒行为成为了他们的模仿对象,从而导致暴力犯罪的发生。

  三、开展未成年犯人的帮教工作对策

  (一)成立少管所,对其集中关押

  为了避免未成年犯受成年犯的不良影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立少管所,对未成年犯人进行集中关押管理。

  1.防止交叉感染:

  未成年人的辨别意识较差,行为模式又极具模仿性,如果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关押在一起,很容易学习成年人的一些行为,甚至为向成年犯人“取经”,学习犯罪手段和方式,这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增加了许多障碍,因此,必须将未成年犯人与成年犯人分开关押,成立少管所,营造有利于未成年犯人的改造环境。

  2.提供再教育环境,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对未成年人进行集中管理,可以为做好未成年犯人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未成年人明确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同时还需要加强法制教育,让他们能够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对法律产生一定的敬畏心理,同时,还有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未成年犯人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家庭温暖,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

  (二)严格管理、强化教育,做好出所后的跟踪回访工作

  1.以教育改造为主,劳动教育为辅: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关押未成年犯人期间,要结合未成年人实际,开展知识教育活动,从思想层面认识犯罪的本质,增强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意识。同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也需要加强未成年犯人的劳动改造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未成人的劳动能力,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未成年犯人辛勤劳动意识,劳有所思。因此,通过对未成年人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相结合,有效提升未成年人改造效果,推动未成年犯人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2.开展未成年犯人的心理教育工作:

  未成年犯人心理教育工作,是开展未成年犯人改造工作的重要思想保障,也是提升改造效果的重要措施。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未成年人积极面对当前的困难。

  二是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自信,相除自卑等消极心理,比如,有的未成年人觉得世界不公平,有些家庭比较富裕,为子女创造了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心理不平衡,抱怨社会,这时就需要对这些未成年犯罪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让他们认识幸福可以自身努力创造的,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和愤懑心理。

  三是在管教所各监区开设未成年犯心理咨询处,建立未成年犯个人心理档案,有效追踪未成年人改造效果,改进心理咨询措施。

  3.出所后的回访帮教工作:

  出所回访帮教工作需要帮教人员与被帮教的未成年犯人保持密切联系,多关心未成年犯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动态,根据被帮教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教计划,比如,对于想继续就学的未成年人,要积极帮助联系学校,让他们顺利进行校园学习生活,对于积极上进的未成年人,可以多指导他们,帮助他们联系适应的工作,同时,在开展帮教活动中,要为每一个被帮教对象建立帮教档案,做好每次帮教活动的日志,根据被帮教人员的实际情况,记录下帮教效果,为今后同类案例提供经验借鉴。

  (三)提升未成年管教干部的综合素质

  要设置专门的未成年在押人员帮教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机制,考虑到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特殊情况,首先,看守所要配备专门的未成年在押人员管理团队,并实行严格的甄选程序。未成年在押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拥有与成年在押人员不一样的特质,未成年在押人员易于反复无常、不可预期,帮教人员仅凭数量、热情和经验是不够的,必须熟悉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特点,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必须既能维护看守所安全与良好秩序。其次,要建立帮教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帮教人员人权意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未成年在押人员心智不成熟,情绪多变,行为多变,面对不同的情况,帮教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必须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咨询师论文7

  山东20xx年1月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时间20xx年1月13、14、15日。

  关于参加山东省20xx年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的通知

  各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相关考生:

  现将我省20xx年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答辩地点:长城大厦

  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经四路539号

  可从火车站乘坐K58、29、9、21、118路等公交车到经四纬十站或经一纬九站下车。

  宾馆联系电话:0531-51624280

  二、答辩时间:20xx年1月13、14、15日

  上午8:30开始11:30结束

  下午13:30开始17:00结束

  三、答辩人员时间安排情况请见附件

  四、答辩人员须知

  参加答辩人员务必带好本人身份证、准考证,二证齐全方可参加答辩。身份证丢失者可用临时身份证、驾驶证、护照或带照片的户籍证明替代。答辩人员进入候考室(候考室地点见酒店内指示牌)内请自觉保持安静,手机调入静音或关机状态。答辩结束后请立即离开,不得在答辩室或候考室外逗留。

  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xx年1月5日

心理咨询师论文8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为大家分享了心理咨询师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事实,结合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文章作者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关系。本文认为应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坚持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激发积极的情绪,使学生有运动之快乐感,从而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前言

  在大学生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的指导下,“教育健康”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研究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高校体育教育课堂正是学生们放松心情、自我调节、满足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某些心理障碍的场所。所以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特点,适时、适地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营造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友善、活跃的教学气氛,必须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亲近、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活跃的课堂教学无形中给学生创造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愉快教学情境中消除紧张、压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心理因素,同时使他们逐渐朝着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主动积极的心理素质方向发展。

  1.关心帮助学生。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交往形成了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两者的和谐默契主要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上。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例如,在排球教学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因完不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标准而产生了厌倦、恐惧、自卑、焦虑的心理,尤其是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困难,消除她们紧张的心理,及时和学生一起分析存在的技术问题,在课内外单独地辅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从那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进步不仅仅是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关爱,使学生们对学习有了信心和动力。

  2.理解尊重学生。理解和相互尊重是师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融洽的心理基础。学生需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过程没有理解、尊重、信赖、平等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得不到发展,即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某些不当行为,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所在。诸如学生没能按照教师布置的练习和方法去认真完成任务,纪律涣散,有时甚至和教师发生冲突。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教师应冷静地分析,尽可能地运用友善和蔼的语言去说服他们,尊重他们的自卑心,消除隔阂,使他们感到教师的真诚相待是一片爱心和温情。反之,若用挖苦或过于严厉的语言训斥,甚至进行体罚,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其紧张的学习心理就难以消除。

  二、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教学过程具有时空性的特点,它由过程的开始、发展、结束三部分组成。整个过程所采用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蕴藏着诸多的心理健康因素,只要教师能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无形中可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以缓解乃至消除。

  1.利用开始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内需。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在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运动动机障碍,其根本原因是教师仅注意知识技术的传授,而缺乏动机激发的意识和手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致使他们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时机,这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较为明显。教师可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内在需要感,也使一些原来不愿参加活动或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消除某些主观干扰,逐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般应采用诱导学生情绪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积极心态,利用考试标准作为学习的杠杆,给学生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样,学生们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积极的表情,良好的情感,活跃的教学气氛来诱发学生内在的动因,引发学生的欲望与兴趣。

  2.根据教材特点,运用与创设情境,减轻心理压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大部分沿用旧的传统的运动竞技项目,一般以田径、球类项目为主。这些教材竞技性强,技术难度大,对一些从未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轻松愉快掌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运动性心理障碍。为了减轻因教材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根据教材特点:一是有针对性地利用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从不同角度的信息传递去刺激和感染学生。如在教学生正确掌握篮球“跳投”技术时,利用教学录像带、多媒体教学片,让学生重复多次地观看对照,了解该复杂技术的结构、重点以至动作的各个细节,启发思维。又如,在健美操和艺术体操的教学中,教师们把音乐和技术动作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了一种轻松快乐、赏心悦目的教学情境。二是教师有目的地、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在游戏、小组竞赛、分析讨论等多种课堂情境中去体验学习体育的乐趣。

  3.采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除运动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状况,将学生按一定层次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由低到高,使绝大多数中、下水平的学生能在这些具体目标的引导下,满怀信心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采取的办法是:多安排练习的时间和锻炼机会,在他们学习有困难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使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达到教学的目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使较高水平的学生也不至于过分骄傲自满,从而培养他们勇攀高峰的精神。

  4.用诱导联系的方法可以缓解学习中紧张害怕的心理。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可知,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初始阶段,对那些结构严密、难度较大而肌体一时不能适应却又不易分开的动作,一般采用诱导练习。使动作的难度降低、强度变小,容易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如: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篮球行进中传接球技术,在教学中,首先,在原地做传球动作;然后,在做行进中侧身跑传球的模仿动作,并逐步过渡到用较慢速度的跑动传接球;最后,在中等速度的跑动中完成整个技术过程。又如,排球中防守教学,对大学生来说要完成好防守动作谈何容易,原因是害怕心理占了主导地位。为了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尽快使学生掌握技术,我们常选用抛球、轻扣球等;最后,做完整的防守教学过程。这一系列的诱导性练习,能够缓解学生的害怕心理。

  5.在游戏中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中的游戏和比赛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和运动技能的竞争,更是双方心理、智慧、意志等综合素质的较量。其特点是: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性,并具有竞争中的娱乐性;能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才智和创造力。它还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技术技能的能力。显然,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选用一种结合学生热身的活动,编制轻松愉快的游戏内容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抢球和护球”的游戏,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或发展某方面的身体素质,它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对抗性;再如“进攻与防守”对抗性的游戏,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对抗性比较强的情况下,利用身体素质和已掌握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意志品质。这种方法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强烈而复杂的心理波动,让他们感受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三、重视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体育教学中,由于一些运动项目技术要求高,或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而影响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一个旧的技术教学未掌握而新的技术教学又接踵而来,旧的心理障碍尚未消除,新的障碍又产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时,我们始终注意从各个方面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巧妙地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比如,排球专项课上,有的男同学就连发球最基本的技术也不会,发球的动作不协调,引起班里一部分同学的哄笑,处于极力尴尬的境地,紧张、压抑的心理油然而生。发现这种情况,让这几位学生到一旁,单独地从徒手模仿到有球的连接,再通过简明、形象、口诀化语言的疏导、纠正以及对比,做出肯定和鼓励,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如,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平时练习比较好,一旦考试成功率明显下降,问题原因可以归结为有紧张心理的压力,出现手脚的控制力明显下降,因而导致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倾听意见、分析原因。通过多种途径反馈信息,改进考核中的不当方法,使学生在心理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完成考试任务。

  四、建议

  1.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的新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应遵循心理学的基本规律——知、情、意、行四个环节。高校体育教学应进行全面的改革,摆正“育心”与“育体”的位置,在教育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改变传统的运动竞技教育,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护和信赖学生是最重要的。首先,应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在掌握学生运动心理活动规律上,正确对待他们的个别心理差异;另外,还要建立在学生的生理变化、生活变化等基础上,教师用爱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调适。学校应开设心理卫生课,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的心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应如何克服。做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

心理咨询师论文9

  自卑,简单说来就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看不起自己,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自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而且也让我们自己与自我分离,想必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才有人为了躲避或战胜这种感觉而千方百计相处各种办法,有的人成功了,但是有的人在自卑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一.自卑及其超越

  阿德勒,著名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因为早年的身体疾患而使他陷入了自卑的漩涡中,但是正是因为自卑的存在才使他具有了超越常人的成就动机,使他更加努力的去生活,去完善自我。正是因为这种自卑才成就了他的事业,进而他提出了“自卑及其超越”的理论,正是因为自卑才使我们不断的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向的解决方式,这种方式积极的把自卑转换成前进的动力,也体现的“苦难使人成熟”的本质,但是在苦难面前,人们的表现往往有所区别,所以结果就大相径庭。

  二、自卑与抑郁

  在我看来,自卑到顶点很容易转变为抑郁,因为自卑和抑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共生体。抑郁和自卑一样是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两种情况下的当事人都会感到深深的自我挫败感,而抑郁比自卑更为深入,因为自卑不见得会逃避,但抑郁很多的时候会让人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失败感,而逃避他必须面对的生活,这种方式又加深的自我挫败和抑郁本身。所以可能有些人会一辈子带着自卑去生活,而我们却很难带着抑郁一辈子,所以抑郁患者的自杀率较其他的心理障碍的自杀率会高一些。

  所以既无法超越,又无法逃避,自卑就会变的更加强烈,最后变的无法自拔并逃避生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因为自卑而抑郁而不是超越。心理学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试验情境中让动物无法做到他平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的时候,一开始动物的反应是继续努力,但当努力的结果是不断的失败后,它选择了放弃,进而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这种状态有些像人类的抑郁。

  三、自卑与幻想

  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就会幻想一些比我们更为强大的个体,把自己认同与他们,比如奥特曼和可赛等动画人物。在幻想中来强大自己,心里学上叫做“认同”,在成人中也有,当这种方式成为一种生活策略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因为自卑,所以他就幻想自己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别人,虽然这种幻想离现实很远,当幻想破灭的时候就会陷入更深的自卑当中,但是他不能停止这个游戏,因为如果停止他就必须面对那个内心当中那个不如人的想法,所以他一直在幻想中超越别人,但又是无法超越的和生活中无法改变的部分,所以其结果是注定失败。

  四、自卑的克服

  自卑的原因复杂,所以不仅仅可以通过超越来克服,有时自卑来源于我们未接纳的自我,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努力去完美我们可以改变的那一部分,我们称之为“超越”,但我们也必须接纳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这就是“接纳”。

  无法接受自我的一部分,又无力改变的话,如果陷入这种漩涡中必定无法自拔。所以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认为不好的那部分真的 不好吗?或者是即使是缺点真的就一定是否定自己的理由么?我见过长还好的人一味的认为自己难看,我见过因为口才不好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的人,但如果我们认真的话,这一点真的就可以把我们整个人给否定么?我们是人有着各种潜能和可能性,不可以轻易的把自己否定,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哪里不够好,而是我们可以从哪里努力。

  我们不要被逆境打趴下

  逆境中,人的情绪会极度消沉,甚至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不要一直活在逆境的阴影里,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从逆境中学习经验,这样,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态。刚刚记事时,史泰龙就知道他的父亲是个赌徒,他的母亲是个酒鬼。父亲赌输了,打完母亲再打他;母亲喝醉后,同样也是拿他出气。

  在拳打脚踢中,史泰龙渐渐地长大了,他经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好在那条街上的'孩子大都与他一样,成天不是挨打就是挨骂。像周围大多数孩子一样,跌跌撞撞上到高中时,他便辍学了。接下来,街头鬼混的日子让他倍感无聊,而绅士淑女们蔑视的眼光更让他觉得惊心。

  他一次次地问自己: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在别人的白眼中度过吗?

  在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追问后,他下定决心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道路。但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他长时间地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与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本钱在哪里 最后他想到了去当演员,这一行既不需要学历也不需要资本,对他来说,实在是条不错的出路。可他哪里又有当演员的条件呢?相貌平平,又没有天赋,再说他也没受过相关的训练啊!然而决心已下,他相信,即使吃遍世间所有的苦,他也不会放弃。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演员”之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恳求:“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一定会演好的!”但是,很不幸,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了,但他并未气馁。每失败一次,他就认真反省,然后再度出发,寻找新的机会 为了维持生活,他在好莱坞打工,干些粗笨的零活。一晃就是两年,他一共遭到了一千多次拒绝。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他不断问自己: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必须继续努力!

  于是,他又想到了写剧本。如今的他已不是初来好莱坞的门外汉了,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学习和一次进步,经过两年多的耳濡目染,他大胆地动笔了。

  一年后,剧本写了出来,他又拿着剧本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主演吧!”剧本还可以,至于让他这样一个无名之辈做主演,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不用说,他再次被拒之门外。

  在他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绝后,一位曾拒绝了他二十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不过,先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从此便断了当演员这个念头吧。”为了这一刻,他已做了三年多的准备,机会是如此宝贵,他怎能不全力以赴?三年多的恳求,三年多的磨难,三年多的潜心学习,让他将生命融入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中。

  终于,幸运女神就在那时对他露出了笑脸。他的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 他成功了!现在,他已经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关于史泰龙,他的健身教练哥伦布曾经做出如此评价:“史泰龙从来不惧怕失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令人惊叹。在逆境中,他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他是一个行动专家,他从来不让自己情绪低落,从不在消极的思想中等待事情发生,他会主动让事情发生。”

  在逆境中无所畏惧者,他们都有一部血与泪交织着的艰辛的奋斗史。现实是残酷的,也正由于其残酷,现实才精彩、美丽。只有在失败中不断锤炼,才能锻造出铁的品质。正视现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视失败。

心理咨询师论文10

  【摘要】本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一系列的有效矫治,结果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担心等的情绪。证明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求助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详细报告了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关键词:焦虑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威威(化名)男,25岁,汉族,未婚,工程经营管理部部员,陕西咸阳人,本科刚毕业,工作稳定,住公司集体宿舍。相貌一般,身材较瘦,平时人际交往较少,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不多,爱好网游。父母属于中铁员工,经济状况良好,家里独子。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6岁上学,学习一直成绩优异,从小到大都是老师家长眼中表扬的好学生。高考顺利考上西安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因为是中铁子弟,凭借父母人脉进入了中铁。求助者自小性格较内向、好强,不善交际,无宗教信仰。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不多,无恋爱史。父母为普通工人,经济状况一般,因为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子成龙,寄予期望比较高。

  三、主诉和个人自述

  主诉: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约一个月。

  个人自述:自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该公司工作,之前一直在工地上进行工程技术,因为在工地上工作特别勤奋,表现优异。并得到领导的赏识。两个月前被调回总公司经营部,现在从事经营制标、投标的工作。但是面对现在的工作,让他觉得不仅一时适应不了,而且还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月前,他正在焦头烂额忙于手头制标工时,部门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因为他制标打印错小数点,领导狠狠的批评了他。依他的工作性质来看,一个小数点就意味着几十万到几千万的失误,他认为

  自己犯了最低级的错误。便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加之自己新到公司,对手头的工作不是很熟练,只是这近一个月来工作压力颇大。他几乎每天都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就会坐不断做着关于工作的梦。一觉睡起来也感觉浑身没劲。自己担心长久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解决,因此前来咨询。

  四、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相貌一般,身材偏瘦,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愁眉苦脸,神疲乏力,说话声音响亮,谈话心情紧张、担忧,言谈间可见神志清楚,言谈切题,叙述思路清楚。情绪较焦虑、紧张。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个性稳定,生活习惯无异常变化。

  社会功能正常: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与家庭成员、同事及朋友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曾到一般医院做常规医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工作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导致出现焦虑、担心、紧张的情绪。其症状表现与工作失误出现密切相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求助者主要症状是焦虑、担心、紧张、胃口差、睡眠不好等。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可见,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是焦虑情绪,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

  (2)体格检查没有异常报告,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他本科

  不存在智力低下问题。求助者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3)鉴别诊断:

  ①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统一、协调一致的,个性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力图摆脱情绪困扰,主动求医。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②与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情况的分析,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刺激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是常形,没有变形。并且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所以不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未超过2个月。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约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六、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 25岁男性,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可见,无明显生物学原因。

  2、社会原因:

  (1)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中的生活状况,父母对其期望高。

  (2)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拍父母担心,几乎不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工作压力。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较少。

  3、心理原因:

  (1)从小养成较内向、好胜的个性。

  (2)情绪、情感方面:受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

  (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面对工作压力和失误,不知所措。

  (4)认知方面:对现实事件存在错误认知,如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工作失误。

  六、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根据心理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协商,就咨询目标、方法和原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咨询时间与

  次数安排以及收费等达成共识,制定以下预期咨询方向:求助者由于无法接受工作失误导致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不适,因此改变求助者对现实生活的非理性信念使其适应现实生活将是咨询的关键所在。

  (一)咨询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和多层次统一,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改善睡眠状况。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工作失误引起的非理性信念,导致其出现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和改善睡眠状况。

  (2)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在达到上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人格完善的远期目标。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将已打印的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书交求助者一份,告知求助者应遵守,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

  ①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②积极主动地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

  ①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的时间,

心理咨询师论文11

  人生如旅行,四十年的风雨兼程让我体会到拼搏和奋进的艰难,同时也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丽。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发现原来成长就是一次次的蜕变和一次次的羽化成蝶,在人生的困境,只要不畏惧痛苦和磨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快乐的童年时光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尽管童年时期的我饱尝了挨饿受冻的滋味,但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生活造就了我乐观、开朗的性格。不能忘记和小朋友在邻居家的大槐树上捉迷藏的情景,也不能忘记和小朋友一起蹦冰掉进冰窟窿里德情景……广阔的自然,丰富的活动,纯真的友谊,冲淡了饥饿、寒冷的阴影,成为我记忆中的瑰宝。

  稍大一些,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我背起书包开始了我的学校生活。每天早晨从学校上完晨读回到家中,我要煮出一锅粥,作为一家人的早餐;下午放学后还要赶紧写完作业再去地里割草喂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在那时父亲担任生产队里的会计,忙虽忙点,收入相比较来说还算可以,我是家中的长女,自然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青睐。每到周末,我都可以拿着父亲给的几角钱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去买连环画看。小学五年,光是连环画我就攒了满满两大箱子。就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勤奋、爱读书的习惯,不知不觉,学习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

  (二)经受历练的中学时代

  小学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拔到镇上的重点中学去读书。那时候,每到周六,我就和其他几位同学步行回到八里以外的家中,周日下午再背着一摞煎饼回到学校,开始一周的学习生活。这期间,父亲做生意赔本,染上了酗酒的习惯,母亲也因为家庭的不幸变得暴躁、唠叨,全家人常常因为这些原因陷入争吵之中。应该说那时正值青春期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一种灰色的心情中:苦闷,烦躁,不知所措,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初中毕业时,本来在班级名列前茅的我连中专都没有考上。应该说,往事不堪回首,那一段波折让我体验到了人生的沧桑与无奈。幸好那时日记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和忠实的听众,每天都帮助我宣泄自己的“多愁善感”,帮助我抚平心灵的创伤。不管怎样,我还是应该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或许不是完美的人,但父亲的淳朴、宽厚,母亲的乐观、热情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说这段时期是我的人生低谷,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父母的磕磕绊绊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坚忍。

  高中时期,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走进大学,继续深造”。尽管那时的学习紧张忙碌,但为了锻炼自己,我仍然坚持帮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做好校广播站的广播工作。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帮助父母挑起家庭的重担。开明的父母并没有要求我为家庭承担什么,他们为我营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让我得以自由地发展。现在想来,高中时期如果要我独立承担家庭的重担还真有些困难,那时的所谓“成熟”不过是一种青春期的成人感罢了。

  (三)走向成熟的青年时代

  步入大学校门后的几个月,我曾经一度限于困境。虽说从中学起我就一直在外求学,过着独立的生活,但到离家几千里以外的地方我还是头一次。城市的繁华淹没了我入学的喜悦,浓浓的乡音吞噬着我的自信,车水马龙的柏油路让我眩晕……所幸的是,老师亲切的问候,同学温暖的情谊使我很快从自卑中走了出来;清晨起床,到学校对面的植物园去跑上几圈,体验运动的快乐;上课时,沉浸在奥妙无穷的心理学知识殿堂中,享受求知的愉悦;课余时间,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为我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大学四年,我还尝试参加了一些学生社团活动,如演讲协会和国标舞训练班,虽然最终没有坚持下去,但这段经历为我以后走上讲坛,从事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工作以后,我做了一名初中教师。初为人师的我,对工作充满激情:经常为了批改作业熬到深夜;为了教学问题辗转反侧;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享知识、共获成功;业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共同成长。每逢节假日,看到孩子们送来的贺卡,听到孩子们的祝福,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回想起来,应该说我能够成功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很大程度上与我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关。

  儿子出生后,我成了一个快乐而又焦虑的母亲:孩子哭我哭,孩子笑我笑;孩子生病我紧张,孩子健康我轻松;陪孩子唱歌、讲故事,照顾他吃饭、睡觉,不让任何人插手。现在想起来,那时也许是对孩子关注太多,失去了自我。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始有意识地放手让丈夫去带孩子,尝试着跟孩子分离,除了上班,我还在县图书馆办了两个借书证,坚持每天读书,坚持晨练。前几天,吕教授在为我们讲解心理测量知识时引导我们分别做了一些相关的测验,做完EPQ测验时,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气质类型已由大学时期的胆汁质和多血质混合发展为非典型的气质类型,也就是说我的性格在率直、果敢、灵活的基础上避免了原来的急躁和感情用事,多了一些成熟和稳定的气质。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在不断地磨练和不断地学习中,我已渐渐形成自己比较稳定的人格特质:乐群、宽容、善良、正直、自信。对家庭,我有较强的责任心,善于关爱和包容家人,对工作,我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对朋友,我推心置腹,真诚待人。我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还有一些方面急需进一步完善,比如自己还比较敏感,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感染,在咨询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情绪化,影响咨询的进展;今后,一方面我会加强锻炼,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另一方面我还会更进一步地分析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职业行为分析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是在上大学时期,那时我还不能清晰地预测自己未来的职业会和心理学有多大的关系,只是被心理学无穷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着,为自己能有幸学习心理学知识而自豪着。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日积月累,心理学神秘的面纱也一层层被揭开: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当心理学家们的伟大理论像魔术一样在我的眼前精彩纷呈时,我对心理学的认知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对我来说,心理学不仅是完成学业的需要,更是对我自身的成长起着帮助和指导作用的良师益友。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地尝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做班主任后,与学生朝夕相处,我亲眼目睹了班上每一届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的心灵世界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大自然:时而万里晴空,风和日丽;时而阴云密布,狂风肆虐。面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我既体会到与他们共同成长、实现自我的快乐,也体会到手足无措的挫败感和无力感。20xx年,班里有个男生因为迷恋网络,整天呆在网吧里,还经常因为要钱对父母拔刀相向;20xx年,有个女生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被迫中断了学业;20xx年,有个男生殴打父亲,辱骂母亲,并反复旷课、聚众斗殴……面对惨痛的现实,我愈来愈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增强对心理冲突的耐受力,从那时起就成为我对教书育人的另一种理解和追求。

  20xx年,我报名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虽已是不惑之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让我非常疲劳,但是我一直咬牙坚持着,我知道,这样的学习对我来说太重要了。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学习,一方面弥补了自己专业技术的不足,提高了自己帮助学生和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了自己对儿子实施更为合适的家庭教育,减少了因自己的无知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提升了家人和自己的幸福指数。

  两年来,在多位资深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了自己,更进一进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基本具备了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自我调整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储备了比较丰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资讯技术……尽管在心理咨询师论文考试中我遭遇了失败,但也正是通过这两次与心理学家的面对面交流,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仅仅师读书和参加培训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接受各位心理学专家的督导,向其他更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学习。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与咨询理论和技能相比较,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显得更为重要。面对价值观不一样的求助者,我们应该首先尊重他们的价值观,无条件地理解、接纳他们,然后才能将咨询技术和咨询技能个性化地运用于咨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好的心理咨询师应该能够发现这些资源,引导求助者挖掘自己自助的潜能,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自行解决自己的问题。

  心理咨询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愿意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作为一个母亲,我愿意同普天下的为人父母者共同探讨亲子教育,为我们的孩子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愿意同各位同仁一起共同探索,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扫除心灵的尘埃。

  我渴望理解,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愿意同各位有志之士交流自己的感受,同时我也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在别人的声音中迷失自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战胜过困难,没有负过重荷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心里咨询师的成长,需要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挑战困难,这就像是蝴蝶的蛹化,过程是复杂的,挣脱束缚这就的“茧”是痛苦的,而结果却是美丽的,我期待着自己的美丽,期待着自己的展翅飞翔,我愿意追随自己的梦想,一路到底。

心理咨询师论文12

  论文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国家的经济建设离不开这些既有才气又有蓬勃朝气的年青一代。但新时期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与人之间、行业之间、新旧思想之间竞争激烈,大学生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这样才能适应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为论点,阐述了心理咨询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同时指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实需要论述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实施方法。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咨询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想而不懈奋斗。而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则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因此,大学教育就体现了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刚刚步入青年行列的他们,在思想上寻求解放,对待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维的意识,感情丰富,易于冲动。但因为缺乏实践锻炼,意志力普遍较弱,看待问题偏向主观性,面对困难往往难以独立克服。所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指导,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则更体现了国家和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怀。加强对心理咨询的研究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积极意义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近代心理咨询最早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经有100的发展历程了。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化赋予了心理咨询更多的内容,所以,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对心理咨询达成统一的定义。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心理咨询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援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变化的过程。”这是从心理咨询的心理问题个体服务方法角度对其下的定义。在1984年美国心理学联合会曾编写了《心理学百科全书》这本书,书中提到了心理咨询,认为心理咨询并非治疗手段,而是一种教学引导的科学手段,它的受众应该是正常人,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只不过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一些难以排解的心理困境,需要心理学家帮助寻找解决办法,属于心理援助的一种。在我国的心理学界,专家们对心理咨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多数专家都认为心理咨询主要还是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帮助大家解决心理困惑,使人的内心更加强大,是一种心理援助行为。著名心理学家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车文博先生在他主编的《心理咨询百科全书》中指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者通过和咨询对象的商谈、讨论,帮助、启发和教育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身健康。”结合中西方学者的研究实践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人,运用心理学手段为来访者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难,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的过程。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的积极意义

  1.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直比较单一和枯燥,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道德等角度进行思想灌输,教学方法上只是课堂理论教学、批评教育和示范教育这几种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于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却不能照顾到大学生思想解放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心理咨询则坚持以理解和尊重为主要手段,倾听咨询者的心声,设身处地的站在咨询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加了心理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对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补充,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心理,以便采取间接地、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法来抵消学生的叛逆心理。使思想教育更加富有成效。另外,心理学中的精神疗法、自我管理方法等以个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也为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借鉴。

  2.增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掌控能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渴望独立、成才,得到周围人的肯定。特别是现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们接触到很多社会讯息,这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他们是很大的挑战。当他们面对学习、生活和人生规划时会面对许多困难,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心理障碍和思想困惑,把一些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通过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情况和思想动态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从而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掌控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偏于强制性的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普遍存在的困惑和不良情绪,适时地调整教学手段,从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角度,提供人性化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3.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心理咨询知识引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特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冲击很大。一方面,作为青年人他们有自己的虚荣心,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强烈的追求,渴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自我价值、人生发展和爱情等方面有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和较高的工作能力要求又让这些尚不成熟的青年望而生畏。由此引发了很多心理问题。把心理咨询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心理学手段为学生答疑解惑、舒缓心理压力、排解感情上的挫折,进而在人生规划、就业择业、自我调节等方面提供指导,这有助于大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养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未来社会适应能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内开展心理咨询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的大学教育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专业教育上,力争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专业人才,但对于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教育则关注甚少,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像心理咨询这样的新要求,很多大学的领导还没有完全领会到它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中,有的是腾出几间办公室,挂上门牌应付检查;有的根本没有把心理咨询列入教学计划中。即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因为在执行山缺乏人才、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的经验而动力不足。一些心理咨询员因为工作量大、学校重视程度不足、不易出成绩等原因,工作积极性也较差,投入的精力很少,导致心理咨询工作质量难以提高。

  (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丰富的心理指导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同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清楚的认知。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员人才队伍尚不完善,不少是由院系辅导员和心理教师担任,这些人或是专业知识缺乏,没有从业经验;或是兼顾其他工作无法在心理咨询上投入过多精力。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束缚,教员们还不懂得如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因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进展缓慢。

  三、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措施

  (一)在校园内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发展理念

  1.树立 “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教学思想。在大学教育中在坚持专业知识的教学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要求学生德业双修,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此学校应当摒弃过去“只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心理指导”的办学观念。坚持从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角度,从心理上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们在学习、生活、情感上出现的困惑提供援助指导,关注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建立起优良的心理防线,才能使学生们能够从容面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

  2.心理咨询员应更新教育理念。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必须保持好心理咨询的自身优势和特点,作为心理咨询员应当在思想政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开拓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咨询员与学生可以站在朋友的角度进行交谈,而不是上下级的师生关系,心理咨询也不是单纯的教育行为,而是一种心理指导和暗示,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心理咨询员应当把自己更多的爱心奉献给学生,开展心灵互动教学引导。

  (二)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1.完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管理制度。制度保障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大学内部应当加强管理促进心理咨询的正规化和科学化发展。首先是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把心理咨询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对于工作人员的职责、教学行为、职业道德都要有严格的约束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其次,需要完善心理咨询员的专业资格考评办法和工作绩效的考评规则,对相关的人员的薪资待遇和职称晋升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上岗前,学校应当对所有咨询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出未来工作的思想和方向,从制度和思想上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保障。

  2.建立完备的心理咨询硬件设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咨询室、心理测验室、档案室和研究室等办公场所。室内配有计算机、录音机、活动器材等设施,同时注意整洁、安静的咨询环境。这些都是促进心理咨询正常有序开展的必要准备。

  综上所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是非常有帮助,适应了新形势下,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广大高校应当在硬件投入、人员配备和制度保障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推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师论文13

  倾听心灵的钟声

  摘要:践履着时间的脚步已经四十五载,在这四十多年的岁月中,经历了很多人和事,经过不断地反省、思考,都已经沉淀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储藏在我的记忆中,让我有勇气直面缤纷的人生。

  “在更高的天空中,彩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生命才更美丽,才更显示出它宝贵而华美的价值,才更凸现出美妙的含义。”

  一、自我成长过程

  六十年代初期,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母亲都是庄稼人。我出生的时候,我已经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了。我的出生,父母是喜忧参半,因为父母五十多岁了,贫寒的生活让他们面对弱小的生命显出太多的无奈。

  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上小学之前我没有吃过一块面包、饼干之类的东西,家里一分钱没有,生活必需品都是用家里的廉价的农产品来换取。但当时并不觉得苦,以为生活本该如此。就这样,童年就在哥哥姐姐、小伙伴们的打闹中快乐的度过了。

  八岁时,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终于走进了小学的大门,代价是一个姐姐辍学了。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父亲。每当看见父亲、姐姐们在田间辛苦的劳作,我就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我知道是他们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

  傍晚散了学,就到地里拔草、择菜喂猪喂鹅。节假日就和父亲去田里劳动,期间我知道了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以及种植时间、以及劳动的经验。记得有一次,爸爸要我帮他浇黄瓜,先是到厕所里掏大粪,从粪窖里一勺一勺的舀出来,然后再浇到黄瓜秧根部。我嫌脏嫌累,不想干。就说:“爸,那么臭,那么脏,浇到黄瓜上,怎么吃啊?还是不要浇了吧?”“是啊,确实臭,但是,你收获的黄瓜却很好吃啊!现在不是臭不臭的问题,关键看你应该以什么心情看待这件事。”看似平凡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多年以后,我悟出了其中的含义: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你浇黄瓜的时候,想象到挂满黄瓜架的黄瓜该是怎样的喜悦啊!应该感谢父亲,他交给我生产的知识劳动的经验,这使我在以后的的劳动、工作、学习生活中再没感到劳累,没被困难吓倒。

  父亲清正廉明的品格影响了我的一生。生产队的时候,父亲是生产队的队长。听母亲说,当时家里人饿的都抬不起头,母亲央求父亲,从生产队拿点粮食救救孩子们,父亲百般不同意。“那是公家的东西,不能够动的。”后来,生产队的看场院的老头看见母子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偷偷的拿来了半袋豆子。母亲和哥哥姐姐们都乐坏了,不料,被父亲发现了,还来不及吃上一口,就被父亲送回了生产队,隔天,我的一个哥哥饿死了。我听母亲讲述这件事时,真的很生气。我就问父亲:爸,你怎么那么傻呢?你一分没占公家的东西,你现在又怎样呢?没人说你是清白、不贪污的?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让我回味一生:做人不图别人说你好,要对得起良心!我应该感谢父亲,他教给我人生该怎样走过,这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从容面对各种诱惑,保持自己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小学生活转瞬即逝,我以全乡第七名的成绩升上了乡里的一所初中,并被分到了尖子班。家里离学校七八里地,冬天,每天天不亮就和哥哥走在上学的.路上了,尽管手冻得流脓流血,我还是坚持上学,为着心中的梦想。但家境还是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家里人少了,两个姐姐相继出嫁,这就让父母更难了,因为劳动力少了,工分就少,秋后你分得的粮食就相对减少,所以我的学上的是断断续续的。有一件事促使父母狠下心来供我读书——我被评为兴城市三好学生。当我把喜报拿回家的时候,年迈的父母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转眼我上了高中,家里就更难了,这个期间的学杂费、伙食费都是哥哥、姐姐们资助的。眼看着苍老的父母为供我读书而愁,为哥哥的婚事而愁,我的心五味俱全。让我放弃学业,我心不甘,但看到家里的一切又不能不放弃。在那个高二的夏季,我辍学了。但我的心情可想而知了,我是不想吃一口饭,整天躺在炕上睡觉、偷偷的哭泣。母亲怕我憋出病来,和父亲商量,还是让我上学。这样,我又高兴地上了学。有一件事还是让我放弃了学业,那就是母亲病了。母亲的突然病倒,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需要为这个家承担一份责任。母亲双目失明,多病的身体......这一切唤回我的良知,我要努力工作、挣钱来养我的父母亲。在盛夏,我到了偏僻的小山村教书,历尽辛苦,我把挣回的钱交到了母亲手里......从此,我明白了生活的含义,明白了用一颗赤诚的心去疼爱别人——这是从母亲那儿领悟到的。

  民师的工作也是不好做。工资不高,工作却样样得在别人前头。民师那会儿,我每个月挣17.60元(小学民师),中学挣32.60元。尽管教师的职业是一只粉笔,两袖清风的代名词,可我还是持鞭走上了讲台。寒来暑往,转瞬在校园里已经度过二十多个春秋。回首美妙的时光,值得珍惜的太多,值得思考的也太多。

  记得,我上班时是在一个靠海的小村子,教的是小学三年级,一人身兼职。每天,二三十个孩子围着你,一声接一声的叫老师,我的心里总是甜甜的。晚上回家的时候,总是想念那些可爱的小脸。那段日子,是我人生的低谷。(高中的学业没有完成)那段日子,是孩子们温暖着我,家长们袒护我,就是再苦,心里也暖暖的。现在我教过的学生都已经工作了,每当看见我时,都会亲切的叫我老师,醉得我脸上值发烫。

  漫长而短暂的人生路,本来就是欢乐与痛苦的交融。为了解决夫妻两地生活,我调到中学。这里有上百名学生,数十名老师。没有了寂寞,没有孤独,可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差别充满内心:中学的学生难管理,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也高。语文得了90分(满分100分)还怨你教学无方。倘若得了100分,则是天赋。学生间的嬉闹,家长更是过敏,生怕孩子吃亏,即使你处理得再公正,也会给你很多悲苦与无奈。

  我在担任初二班主任的时候,有一天,两个学生打了起来,事情还在处理中,孩子的妈妈就找来了,而且还骂了我。在和家长对阵中,我不能以牙还牙,只能够轻声细语,要不人家就会说:还是老师呢?

  上课了,我擦干眼泪,走进教室,同学们仍是“老师好”,我习惯的挤出四个字:同学们好!当我看到一个小女生偷偷流泪时,就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哭啊?她说,看见那个母亲骂你,我就哭了。这时,我们师生用眼神传递着理解之情。尽管有过茫然,有过痛苦,但是,我总是从孩子们身上获得一种力量,一种感悟,一份柔情。觉得愧对他们就是负债,就是失职。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在教初三,课程很紧。之前,我去看她,她对我说:别耽误孩子,有事的时候喊你,你不用来回跑,知道吗?朴实的话,令我今生无法忘记。

  春节前,我去她老人家的坟上去,看见的是满坟头的枯草以及它们的断茎。我双膝跪地,洒下一杯白酒,流下两行清泪:妈妈,我看您来了,你可曾看见?人们都说,烧的纸钱越多,在阴间就越好过,我买了两大捆纸钱给你,妈,您可曾看见?您可曾收到?

  还记得吗?那个晚上,老人家很清醒。絮絮叨叨的交代了我们很多事:告诉我们姊妹什么都别多说,把自己省吃简用的1000元钱留给爸,告诉哥哥她后事的安排......我们谁也没意识到这是在和我们告别呀!

  总想使得天下的事成为完美,再也没有老弱病死,那必定是满页的美。就在我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不声不响的离开了我们.....真应了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别耽误孩子!”母亲的这一句的话一直鞭策着我,使我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现在,我已经青春不再,但我仍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我的学生。

  所以,人生的道路无论是坎坷还是曲折,都不要抱怨,那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给予呢?虽然在我岁月的年轮上已经画了四十五圈,可我仍然深刻的认识并相信这一点。

  二、职业行为分析

  借助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分析,受益于父母对人对事的言传身教和对生命意义的苦苦追求,我拥有了坚强、执着、真诚、乐观、善于反思并极富同情心、工作热情高,积极向上的好品质。我性格外向,极富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热情,宁愿人负我,我不负人;和蔼可亲;富于感性,喜欢幻想;工作热情高,好强,独立,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具备一定的文学、哲学和社会学基础,生活中为朋友排忧解难而无形中积累了经验等等特点,我认为自己适合做一名心理咨询师。

  首先,父母早期对我的影响,使得我有资格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正如老一辈革命家所言,我的父母是“最具有中国标本式的农民”。他们勤劳能干,与邻里相处和谐。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找我的父母商量,如果有用得着的地方,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与人谈心的语言、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使我很小就非常善解人意,所以我的朋友很多。

  其次,我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多年的共青团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成就了我与他人谈心的良好素质。班主任的角色与心理健康教师有相近之处,不断地总结经验让我知道了有些技巧的实用性,例如真诚、爱心、通情达理、引导等等都是基本的咨询技术,所以我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第三,一线的教师、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令我堪忧。作为一线教师,我切身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压力,学生升学的巨大负担。虽然我国教育界呼吁要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社会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就是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就是分数,所以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不得不抓紧每一分钟时间,为了学生的成绩、升学疲于奔命。在每一次考试成绩揭晓之前,老师们普遍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教师根本难以胜任教师职责,更谈不上保证教学质量。如果不及时纠正和调整这些情况,长此以往,老师的不良情绪会无意识地发泄到学生身上,更严重的是会被学生投射到未来的人际交往上。另外,教师的职业是个特殊的职业,中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具有多情的、叛离的中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工作去塑造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或者说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影响他们的人生。也就是说中学教师是用心灵塑造心灵,在塑造他人健康心灵之前,教师自身的心灵必须是健康的,只有健康的心灵才能够给他人心灵带来健康。但是,中学教师和大家一样,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在经受各种复杂纷纭的压力刺激之后,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这样一定会影响教师对职业的追求,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

  例如,老师对工作的冷漠,表现出对事无动于衷,对学生热爱不起来,对自己的职业缺乏兴趣,对付应对,得过且过,对周围人缺少感情,工作平庸。再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急躁的情绪,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论大小事都急三忙四的,坐不住,站不稳。遇到棘手的问题,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不自觉的使用了简单粗暴的方法,往往造成学生心理甚至是身体上的伤害。

  这类的情绪和行为对中学教师是极其有害的,不仅会伤害教师的心灵,还会使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懊丧,消灭他们天生无暇的心灵。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遇到失败,遇到压力,有这种消极的情绪是正常的,没有才值得可怜,现在关键是有了不良情绪如何控制和调整。

  通过学习《人生发展心理学》,我认为人的心理环境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境,也许面对鲜花,都会选择死亡;如果热爱生命,在黑暗中也会自强。金钱给人的喜悦是短暂的,但是只有豁达的心境才是维持快乐的根源,心境会指引你从事你喜欢的而且有意义的事情,否则就会跌入失落惆怅的深谷不能自拔。

  近年来报道的有关青少年离家出走,自杀、早恋、失恋不能自拔

  现象很多,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救治他们的心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很多学生在参加了考试之后,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成绩,每日都在经受心理的折磨,每日都在紧张焦虑、苦苦等待中度过,这就是考试后的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恐惧心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首先它对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为处于焦虑恐惧中的学生,很难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象我们期中考试后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倦怠、消极,就属于这中情况。他(她)在异端时间内,可能会对什么事情都无兴趣,思维混乱,健忘等,如不及时加以疏导,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是对人正常的生理活动有危害。人处于焦虑恐惧状态时,某些生理技能会受到影响。如食欲减退、睡不着觉,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导致一切疾病的发生。如我们班的杨××同学,因一次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恐惧、焦虑、导致害怕考试,上次期末之前,以滚楼梯弄坏右手为借口没有参加考试,这次期中考试没有理由不参加了,而成绩又一次失利,终于病倒了,尿中带血,到医院一查,急性肾炎,必须住院休息。所以,焦虑和恐惧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通过学习《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相关知识,我找到了一些调整的方法。一是让学生适时发泄。考试结束后,如果学生的心理处于焦虑恐惧之中,就可以选择一些需要付出体力的活动,如踢球、跑步、拳击等。通过剧烈的活动来发泄自己消极情感;也可以做一些不需要特别投入的活动、如打字、练字等,使自己在充实的活动中等待成绩公布。通过适时的发泄,学生的焦虑和恐惧的程度会降低,对其自身的伤害也会减少。二是运用想象意念疗法调整。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不太大的空间,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自感舒适的姿势,微闭双眼,平静一会,然后开始想象。这样的想象会令人痛苦,但是治疗几次之后,学生就会轻松很多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只不可能在一天内做很多次。

  我深知自身的人格特征也不够完善,敏感、有时情绪化,这些会在咨询工作中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不但要在知识和技能上有足够的储备和磨炼,更重要的是秉承一种追求生命成长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增长能力以超越自己的局限。相信我能做到,一定会做到的!

  我熟悉中、小学这一群体并有条件进行实践,所以在今后的咨询工作中我最希望接待的求助者是青少年。希望老师学生给予我信任,肯定咨询师的工作,同时也期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所有通过我帮助的人都能够快乐的生活。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人生之路曲折蜿蜒,当人们面对厄运时,是多么需要温暖关怀呀。也许,当泪水迷蒙双眼,流淌忧伤时,只需一个鼓励的眼神便会温暖他人凄冷的心房。也许,当呆滞的目光在虚无中游荡时,只需一个淡淡的微笑,便会滋润他人干涸的心田。

  入世须才更须节,传家积德还积书。在这种情况下,我毅然决定系统地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用我所学为我那可敬的同仁和可爱的孩子们提供一些心理援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我愿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心理咨询的领域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参考著作:

  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族出版社20xx.8

  2、《人格的种类和测量》卡特尔著

  3、《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7)

  4、《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

心理咨询师论文14

  摘 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校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着重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详细阐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为学生工作人员展现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之道,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 大学生 人际关系

  1、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在各种心理问题中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①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对人际关系的负性情绪而来,具体会向心理咨询师倾诉以下常见的三种人际关系问题:

  1.1、矛盾冲突型人际关系

  学生面对矛盾冲突型人际关系时,常常是束手无策,来到咨询室很希望心理咨询师给他具体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会询问其具体是何时何地因为何种原因发了什么矛盾冲突,学生在讲述经过时会带着很多主观情绪,常常是谈论他人的过错多,谈论自己的过错少,喜欢用评判性语言去讲述他人人际关系的表现。学生希望心理咨询师理解他的感受,进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

  1.2、分帮结派型人际关系

  处在分帮结派型人际关系中的学生,一般会是比较弱势的一方来找心理老师咨询,常常会有种无奈感,很多学生会讲到自己并非想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发展到分帮结派。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希望一个宿舍或一个集体能和谐相处,出现分帮结派的状况谁心里都不舒服。学生在讲述时常常表现出无辜或无奈,自己做了很多促进融合的努力,貌似也没有效果,所以学生希望心理咨询师为其呈现原因,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1.3、被孤立型人际关系

  处在被孤立型的人际关系的学生,一般会带着自卑或自负的情绪来,有的会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自己很孤独,感觉同学也在有意孤立自己,表现出很自卑的情绪。有的会觉得之所以被孤立,是因为自己确实与他人不同,无论是想法上还是个人成熟度方面都要优于他人,所以会表现出很自负的情绪,瞧不起其他人,以自负的情绪来维护自尊。

  2、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

  (1)父母对孩子出生的接纳度会影响其在人际关系的内心感觉。在对大学生咨询个案中,很多大学生会谈到在人际交往中总有一种被忽视或不被接纳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感觉的出现,当事人会做出很多努力来取得同学的接纳和重视,但常常因达不到期待而失望。从而导致出现人际交往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当事人,咨询师要与其一起探索其成长经历,经过了解和分析会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出生或性别是否接纳会影响后期孩子在人际关系的敏感度,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不接纳这个孩子的出生或性别,这个孩子在后期的人际关系中就会有种不被接纳或被忽视的感觉。

  (2)孩子为父母的关系做工作会影响其在人际关系中界限不清。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关系不融洽会使有的孩子一直在父亲或母亲之间来回做工作,孩子希望通过他的工作会让父母关系融洽。但对于整个家庭关系来说,孩子在越界做工作,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孩子不该干预父母的情感生活,一旦干预就属于越界。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中,也常常在扮演着越界工作,当看到宿舍中出现人际关系不融洽的问题,常常会想采用各种措施去调和宿舍关系,但会发现宿舍人不太愿意接受调和,而是出现大家都远离自己,从而导致人际交往困惑。

  (3)父母之间的沟通模式会影响孩子在人际关系的沟通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之间沟通不畅,对孩子来说,他看不到什么样的沟通模式是健康的,在他的人际关系常常会出现问题,例如出现矛盾时,常常带着攻击批评的语气沟通,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矛盾会不能解决。父母之间沟通不畅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是只要有矛盾冲突,只会以互相攻击的方式去沟通。因此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面对人际冲突,也会自然而然的模范父母的状态。

  (4)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会使孩子在人际关系“丧失”自己应有的`位置。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父母进程打工,他们的孩子常常由自己的长辈或亲属照看。对于孩子来说,在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的时刻,没有及时得到,这对于他来说内心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会在其他人际关系中获得,这样的孩子会走两个极端,一是会极力地取悦他人,争得他人的关注,二是强烈的自卑感,在人际关系中常常处于被忽略的角色,不太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怕在关系中得不到关注。这两种极端都会出现人际关系困惑。

  3、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困惑的解决之道

  3.1、个体咨询

  (1)找到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感觉。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在接待有人际关系困惑的同学,不用让学生叙述过多的与人发生矛盾等具体的生活事件问题,而是把谈话的焦点放在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具体是什么感觉,是一种被孤立感,还是不被关注或者是一种自卑感。尽量让学生多谈感受,少谈对事情的评价、抱怨等。

  (2)探索个人成长故事,发现原因。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对童年期的具体生活事件的记忆很少,但童年期一些不良情绪感受会被深刻的放到我们的潜意识里,所以让学生讲述个人成长故事,多带有情感性语言,重点谈每个成长阶段带给当时的自己的感受。找寻成长过程中父母或照看人是否没有给孩子适时的关注,孩子的内在需要没有被满足等等。最终在认知上领悟家庭问题是导致现实人际关系问题的深层原因。

  (3)做个人成长,学会自己去关注、关爱自己,达到心灵成长。学生在认知上做领悟之后,需要及时为其做个人成长,激发其内在的成长动力,学会利用成年的自己去关注并关爱弱小的自己,让内在弱小的自己逐渐成长,最终变得有力量,会关爱自己,能独立、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般来说心灵得到成长的人有一种内心充满爱的能量,能积极地面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对生活充满希望。

  (4)给学生一段消化的时间,让其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实践个人成长效果。改变是一个过程,学生经过咨询后必须有一段消化的时间,具体消化的是从心理咨询过程里领悟到的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实践中体会个人成长后的变化,发现个人成长为其个人生活带来的转变。

  3.2、团体咨询

  对于高校来说,由于学生总数众多,一对一的咨询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团体咨询的方式促进学生个人成长。针对人际关系问题,可以进行人际关系团体咨询,有研究表明,团体咨询可以显着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③那么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做人际关系团体咨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团体咨询成员的筛查工作。在做人际交往团体咨询时,要通过海报招募团体咨询成员,并对成员进行一次问卷或面谈筛查,重点筛查出存在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不适合参加团体咨询,因为很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影响团体咨询的效果。

  (2)团体咨询过程中,指导者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位成员。因为存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学生大多存在在家庭中缺乏关注的问题,所以团体咨询方案要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团体内相互信任、相互关爱,获得一种归属与接纳。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分享时要让每一位成员都有分享感悟的机会,分享感悟时要控制每一位成员的时间,切忌某一位说得过多,同时,要多鼓励不善于表达的成员多说。

  (3)人际关系团体咨询重在让成员做自我探索。有研究发现,团体咨询可以显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③任何人在人际关系中感受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是我意识的问题,所以要设计一些自我探索方面的活动项目,让成员对自我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尤其关注的是成员在家庭中成长过程和感受。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或许某些观点阐述的不全面,但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对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可以尝试着从家庭因素去看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或许就能够理解学生在人际关系的表现出的各种问题。

  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才能做好与学生心理沟通工作。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注释

  ① 肖红,侯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xx.10(4):262-263.

  ② 赵慧芳,李恒芬,张金钊.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层抽样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 20xx.8(24):4964-4965.

  ③ 王平,冯艳皎,刘芳丽.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团体咨询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xx.2(30):142-143.

心理咨询师论文15

  【摘要】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通过面对面的咨询,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焦虑患者的不合理的想法,纠正了其错误的思维方式,实现了预订目标。

  【关键词】考试焦虑;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

  一、来访者的一般资料

  小陈(化名),女,20岁,身高约1.65米,体态发育正常,某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临近英语四级考试了,晚上紧张、焦虑的睡不着觉,并且这样的状态不是持续一天两天,而是将近一个月了。这两天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有梦游症,更加焦虑,担心影响备考。

  三、评估与诊断

  (一)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

  通过聆听来访者的自我陈述和咨询师观察,判断来访者症状严重程度较轻,对其个人生活无明显影响,有自知力和主动求助的意愿,为常人所能理解,知、情、意、行为及心理活动完整、协调,从上述情况判定为正常心理状态。根据本例的症状诊断为焦虑情绪,这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因为它对社会功能没有影响,也未泛化。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也不主动求医,常伴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障碍。

  2、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而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来访者的问题没有泛化,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超过一个月,对社会功能未造成影响,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归因分析

  (一)生物原因:晚上常伴有失眠,白天疲劳,四肢乏力,眼睛酸痛。

  (二)社会原因:在她生活的家庭环境中,由于高考失利自己考上一所普通大学,而弟弟却上了重点大学,自此觉得自己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三)心理原因:性格有些急躁,争强好胜,求胜心切。存在不良认知:自我苛求,追求“我必须获得周围人的支持与赞赏”。有不合理信念:“我和弟弟是双胞胎,那我们就一定要一样的优秀”。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Ellis发明了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治疗方法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方法,改变患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他们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合理隋绪疗法的核心是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s)——诱发事件,B(Beliefs)——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Consequences)——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A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B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二)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1、进行放松训练,减少焦虑情绪;2、改变该求助者对身体状况的错误认知,身体的不适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3、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合理认知。

  最终目标:1、来访者形成新的认知行为模式,改变其不合理信念;2、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表,最终消除焦虑情绪,重塑自信心。

  六、咨询过程

  (一)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质询式提问,消除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在此次咨询中,主要是采用合理隋绪疗法中的质询式提问,来消除来访者身体状况的错误认知。咨询师讲解了一些有关梦游症的一些知识,告诉她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是进行预防保健的最佳方式。

  (二)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与来访者对自己错误的评价的想法进行辩论。在第三次咨询中来访者说明自己已经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安排学习和生活了。此次咨询的目的是打破她认为弟弟如今什么方面都比她强的想法,增强她的自信心。

  (三)继续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她的求全责备,即对自己要求完美的想法。通过引导来访者逐步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使得来访者认识到她一直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在比较,而对被人的缺点有很宽容,对自己却求全责备。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通过这一阶段的咨询,觉得情绪比较稳定了,睡眠有了很大改善,能够比较坦然地面对四级考。

  (二)来访者宿舍的同学:认为求助者的作息时间现在很有规律了,没很少听她说担心考试的事了。

  (三)咨询师的评估:通过观察和回访,发现已达到了预订目标,改善了患者的考试焦虑状态。

  八、结语

  此次咨询,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运用放松训练,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在这样的条件下,合理情绪疗法更能发挥作用。因为此时来访者能够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更容易接受针对他的问题给出的建议和想法,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以后同类案例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价值。当然,本案例所使用的合理情绪疗法以及咨询过程也存在诸多不妥之处,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第1版,86-91

  2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6-202

【心理咨询师论文】相关文章: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之个人成长报告03-06

心理咨询师的简历范文08-31

情感心理咨询师的简历范文08-22

心理咨询师岗位职责05-31

心理咨询师学习心得03-20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总结08-30

大连:心理咨询师缺口5000多人10-30

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06-17

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01-18

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心得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