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服务业论文

时间:2024-09-30 12:56:0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服务业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服务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服务业论文

服务业论文1

  一、关于加快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服务业是我国相对落后和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要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未来GDP的增长、就业的扩大和税收的增加,相当程度上要靠服务业,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在我国,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增长,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市场的有效开拓。

  (二)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商务服务业(Commercial Service Industry),又称“商业服务业”,是与WTO关于服务贸易12大类分类中的商业性服务相对应的一类服务产业。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在乌拉圭回合中期审评会议后,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WTO成立后,继承了这一分类标准。商务服务作为其中的一个大类,主要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展览管理等其他服务。目前商务部所主管的服务业主要是与商务直接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业可以统称为“商务服务业”。

  实际上,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无论对外贸易行业还是国内贸易行业也,都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范畴。虽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但WTO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公认的一种分类办法,国内由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行业分类标准,对第三产业的分类虽然仍有计划经济色彩,但也比较接近WTO的服务分类标准。鉴于上述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服务业需要大力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从体制上看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需要政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实施管理,因此,商务部应该是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

  (三)会展业等商务服务业既是商务促进的重要载体,更应被看作是重要的服务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研究与咨询业等商务服务产业本身的功能与商务促进的宗旨有很强的同一性,一直被作为重要的商务促进载体。这些商务服务业不仅自身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创造产值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且由于它直接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直接促进商品流通与服务交换,并且有着很大的“乘数效应”,客观上对促进商务发展发挥着特殊作用,因而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普遍介入。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些服务业首先应当被当服务产业来看待。实际上,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这类商务服务业在被作为载体开展商务促进时引入市场机制,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商务促进的效率和水平……

  (四)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有赖于相关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能否有效开拓市场也是经济快速增长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无论是开拓国内市场,还是开拓国际市场,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而我国物流产业落后,信息系统不发达,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开拓。

  当前,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已经快于实物贸易的增长。1997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1980~1995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8.4%,而同期实物贸易年均仅增长5.2%.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竞争正在从产品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将逐步开放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开放将对国内服务产业提出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是迎接这种挑战的需要。

  二、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理顺商贸、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加快商务服务业发展,关键是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从管理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1、推进产业化——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国家要把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研究与开发、翻译服务、展览管理服务、会议服务、广告服务、市场及公众观点调查、公共关系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作为独立的产业来对待,进一步明确商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

  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服务产业的不同情况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包括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向企业及时提供相关行业与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适当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探索政府资金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务服务业投资机制;制定商务服务业在用电、用水、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三是要支持建立商务服务业行业同业商协会组织,制定相关商务服务业行业服务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

  2、推进市场化—完善市场机制,增加竞争主体,鼓励公平竞争

  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重点完善展览业、物流业、旅馆业等商务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市场行为,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环境,解决市场无序、恶性竞争等问题,建立有利于商务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的公平经营环境。

  二是加快培育研究顾问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翻译服务公共关系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市场研究及公众观点调查等新兴服务服务行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要大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商务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

  三是要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营利性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非营利性机构也要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商务促进体系中面向促进对象提供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贸易展览、专业培训、技术辅导等许多服务项目,可由政府直接推荐有良好经营资质的研究机构、市场调查事务、会议展览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商务服务机构进行商业化服务(如服务市场较成熟,政府也可不必做任何推荐,由企业直接面市场即可),服务项目完成后再由政府对相关企业予以认定资助。

  四是要加快形成统一的适用于内外资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

  3、推进国际化—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服务出口

  加大商务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应与国际化配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服务业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服务产业的改组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新的科学的营销方式和业态;二是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带动服务业水平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废除或调整那些与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商务服务业走向国际的规定和做法,制定鼓励服务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服务业出口的法律、法规。考虑对服务业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三是要鼓励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服务业对外投资;

  四是要加强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辅导班、研究班等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

  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改革理顺服务贸易的管理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而加快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抓紧理顺服务贸易管理与促进体制。

  1、明确服务贸易主管部门

  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贸易大国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宏观管理都是明确由同一个政府部门负责,如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德国经济部等。而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高达800亿美元,但是服务贸易的主管部门实际上一直未完全明确(本届政府商务部的“三定方案”仍没有明确这方面的内容)。当前的体制是,商务部主要负责服务贸易的国际多边谈判、对外事务协调、服务业利用外资政策等事务,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管理,其余服务贸易事务分属几十个相关部门。相应地,服务贸易战略发展规划、服务贸易立法、服务贸易业态划分标准、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等涉及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事项,一直未能得到研究落实。因此,尽快明确商务部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与发展的归口部门已是当务之急。目前商务部外资司、WTO司和合作司虽然各有一个服务贸易处,但都分管具体事务,尚不足以形成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宏观管理。服务贸易管理部门明确后,建议商务部组建服务贸易管理司,加强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2、建立国家级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

  商务部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主要是负责发展战略、出台进出口促进和管理政策、协调各产业在进出口环节的利益关系,参与谈判。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商务部的宏观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建议成立由国务院主管副总理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服务贸易协调小组”,统筹全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相关政策。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以便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3、建立国家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

  发展出口导向性服务产业,谋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扩大出口、进而实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发展,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服务贸易的主体是企业,要推动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范围内、以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为指导、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组合和配置。因此,国家级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建立后,首先应围绕这个方向,抓紧研究制定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在合理科学的战略指导下推动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促进服务业出口,不仅仅是贸易问题,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为实现重点行业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在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企业竞争力提高、国外市场开放等方面应制定相关政策,发挥促进作用。

  4、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法律和制度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加快。“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开放的深度和广大还将进一步加大。按《服务贸易总协定》实施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制定一部统一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法》,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并据此对国内服务业造成重大损害或损害威胁时,及时采取相关的救济手段,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非常必要。

  5、建立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为了切实从宏观上把握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动态,适时进行宏观管理,必须进一步改善服务贸易的统计制度。一方面,按照世贸组织《服务贸易统计手册》进行BOP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鉴于我国服务业外资迅速增加,因此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FAT统计制度,以便进行宏观决策。除商务部以外,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也都要相应建立本领域、本地区服务贸易出口统计制度。

服务业论文2

  根据国家《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和《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xx)》等相关文件,笔者查阅科技服务业相关文献,结合贵州省20xx年开展科技服务业部门财务报表统计调查相关资料,在对科技服务业定义剖析基础上,剖析贵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特征,针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0xx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近年来贵州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趋好,呈现出科技服务业基数小、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小、技术市场发展较好、产业链条未形成等特征。

  一、科技服务业剖析

  “科技服务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家科委1992年8月22日发布的《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意见》中,意见中将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简称科技服务业。20xx年10月28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并将科技服务业归为10类,随后国家统计局于20xx年6月发布《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xx)》,将科技服务业从国民经济行业中划分7大类、24个中类、69个小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刘开云指出科技服务业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程梅青、杨冬梅、李春成认为科技服务业是指一个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蒋永康、梅强、李文远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一定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科学技术产生、传播和应用提供智力服务,并独立核算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吴泗认为科技服务业的特征:服务广泛性。服务对象涉及工业、农业、建筑、地质勘探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服务主题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市场主体;业务范围涵盖科学研究、科技信息交流、技术推广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市场、人才培训、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等活动。赵晓伟认为科技服务业的特征:智力密集性。科技服务业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主要通过从业人员的智力劳动获得收益,因而具有明显的知识、智力密集性特征。刘树林认为科技服务业特征:正外部性。科技服务业以知识和技术向社会提供服务,这种知识和技术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可以为服务对象创造收益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快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以上《意见》、统计分类以及学者们对科技服务业概念、内涵、外延等阐述,本文认为科技服务业应该将三者观点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性、指导性地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因此,本文认为科技服务业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正外部性)等特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方法,有效衔接科技和经济,助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并独立核算的符合《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xx)》范畴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

  二、贵州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特征剖析

  (一)科技服务业基数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小。贵州省20xx年科技服务业(注:国民经济行业73类和75类,下文出现科技服务业相关数据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其余数据均是科技服务73类和75类)增加值约80亿元(根据科技服务业部门财务统计调查初步估算),仅占全省生产总值9,251.01亿元的0.9%,仅为北京市20xx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1,662.6亿元的4.8%。

  (二)技术市场贡献率逐渐增加,技术市场体系逐渐建立。一是技术市场增速较快。20xx年完成技术市场成交额177.2亿元,同比增长38.3%。“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51.9%,高于全国年均增速20.3%的31.6个百分点;二是技术市场贡献率年均增速较快。20xx年对全国贡献率仅0.67%,这说明贵州省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全国贡献较小,到20xx年贡献率增加到1.8%,“十二五”期间预计贡献率年均增速达56.8%;三是已形成省级技术市场与市(州)技术市场体系相结合的市场体系,有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活跃技术交易氛围。

  (三)信息传输平台未完善,共享程度不足。一是信息传输平台逐渐建立,但尚未形成平台联盟。截至目前贵州省建立 “贵州省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贵州省产业创新科技文献服务平台”、“贵州省技术市场平台”、“贵州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平台,但平台相互之间未形成有效衔接,尚未形成平台联盟,造成信息不对称,不能形成信息互联互通,相对减弱信息传输能力;二是由于受体制约束,体制内科技服务机构激励机制“形同虚设”,造成设备闲置,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致使体制内科研人员仅仅完成分内工作,导致设备和人力资源闲置,致使信息资源不够公开,信息共享程度不足,造成资源浪费;三是产业技术联盟较少,覆盖企业较少,企业信息共享不足。目前,贵州省仅有17家产业技术联盟,成员单位299家,其中省内企业占66.4%,建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22个。

  (四)科技服务业与市场结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产业链条。一是科技服务业比较零散,未形成完整科技服务链条。科技服务机构处于比较零散、各自为战的状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科技服务链,难以为客户提供全面、全程、高端的科技服务。贵州科技资源服务网中科技商城仅有112家机构入住,其中尚有46家机构未完善相关资料,占入住机构41.1%,这表明贵州省科技服务业对自身业务宣传力度不够,与市场衔接不够;二是体制内研究机构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科研机构缺乏挖掘企业科研需求信息,多数是企业为申报相关部门项目时,由于自身科研人员不足而主动与研究机构联系并组织团队共同申报项目,有的`项目获取后并未实质性开展研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学研”合作模式。

  三、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时期,科技服务业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是“十三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基于目前贵州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项目招商力度,做大科技服务产业基数。一是加强科技服务业项目引进力度,以气候、生态、自然资源丰富为吸引力,重点吸引研发设计服务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有知名度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选择投资并建立机构;二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将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升格为研究院所或者联合组建研究院所,强化基础条件建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地区后发赶超创造原动力;三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发挥民间资本“招商能力”,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到贵州省创新创业。

  (二)强化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一是加强项目整合,提升支持力度。应加强科技、发改、工信等政府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有针对性重点支持有助于守住生态底线、有助于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针对已有科技服务业政策进行梳理,收集和整理政策落实具体情况,对政策执行情况的事中、事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监测并有效评估,对后期相关政策修订提供依据;三是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在制订相关政策之前,应广泛征求各阶层意见,制订有利于民生、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执行效应较好的科技服务业政策,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

  (三)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培育科技服务业产业链条。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体制内科研机构挖掘市场需求,充分激活体制内人力和设备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丰富市场科技资源供给,促进科技服务业市场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科技服务业投融资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技服务业机构到主板、中小板等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以债券形式进行直接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等间接融资方式支持有“潜力”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担保机构对该类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三是培育技术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研发机构以及社会资本投资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一批善于挖掘市场信息、研发设计能力强、能及时衔接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知名品牌科技服务企业,深入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做好技术交易信息分析、评估、经纪服务,衔接研发设计服务和企业需求,降低社会资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推动成果转移并产业化,稳定技术市场增长态势,避免周期性波动。同时,争取国家支持贵州省将贵州科学城列为科技服务业聚集示范区试点,有效整合研发设计、科技中介、科技金融、专业技术服务等机构,形成研发设计(专业技术服务)—信息挖掘—成果或专业技术服务评估—技术转移或专业技术服务—成效反馈的产业链条。

  (四)建立信息平台联盟,充分发挥平台效应。一是以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为契机,力推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信息传输功能,有效整合平台功能,适时成立平台联盟,纳入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提升信息传输效率,激活闲置资源,充分发挥需求和供给桥梁;二是强化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信息内容,储备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文献、仪器设备等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分析人才队伍,充分挖掘资源信息,有效整合资源,既达到激活闲置资源,又降低企业成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桥梁”效应;三是继续以人才博览会、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5个100工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等为平台,引进贵州省急需的创业导师、专利分析师、技术经纪人、项目管理师、信息分析师等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

服务业论文3

  摘要:随着环境资源等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绿色营销也受到了重视和推崇。饭店实施绿色营销是提高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对饭店实施绿色营销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饭店;绿色营销;SWOT分析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充分满足消费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远发展,将环境保护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和活动。绿色营销具有绿色性、外部经济性、系统性和累积性等特点,生态环境友好和社会环境友好的属性是绿色营销的本质特征。若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将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正面影响。

  二、饭店服务业绿色营销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寻找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在此,S代表企业优势,W代表企业劣势,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T为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优势和劣势是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而机会和威胁倾向于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一)饭店服务业绿色营销的优势分析

  1.绿色需求日益旺盛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日益发达人们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近几年来中国经历了几次大的自然灾害,普通百姓也从灾难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之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宣传更加深了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环保、绿色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参数。

  2.绿色营销空间广阔

  饭店是一个高消费场所,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并产生大量废弃物。高星级饭店每天每间客房产生的垃圾平均达1.5斤,每位客人每餐产生的垃圾平均达近1公斤。床单、被罩、浴巾、台布等棉织品往往一日一换,这不仅降低了物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大量洗涤剂还造成水体污染。另外,还有由于消费者缺乏环保意识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都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其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时正在向这方面倾斜。因此,饭店服务业的绿色营销发展空间广阔。

  3.实施绿色营销节约成本

  饭店在实施绿色营销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绿色技术开发、采用绿色产品,既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降低饭店成本。河南洛阳牡丹大饭店,将其200个客房的灯进行了更换,在减少功率的同时,灯的亮度反而增加,灯泡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一般可以提高五六倍,更换灯泡的时间从原来的两个月一次延长到只须一年更换一次,一年可节电7万度左右,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全部收回投资。

  (二)饭店服务业的劣势分析

  1.饭店绿色营销思想和文化淡薄

  很多饭店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对绿色营销知之甚少,未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向绿色需求转变。有的饭店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打算,认为增加绿色营销的投入提高了经营成本得不偿失,而不想对绿色产品进行投资。有些饭店甚至提供已被禁食的珍禽野味,破坏生态平衡,并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高消费的观念一直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甚至形成了攀比的不良风气,在酒店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如今,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渐渐恶劣,可由于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大部分消费者还不了解绿色营销的意义,他们消费时很少考虑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此并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消费需求。

  3.提供绿色服务与顾客满意度难以协调

  一些饭店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绿色营销措施。有些饭店试着取消为提供顾客一次性消耗品,或当顾客索要时才提供,这节约了饭店成本和社会资源,但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客人带来一些不便和心理上的落差。有绿色消费意识的客人可能理解并支持饭店的这种做法,但大部分不具备这个素质的客人的满意度会相应降低。而且,饭店对“减量化”原则的度很难把握,很容易减量过度引起更多的消费者不满,这也是难以协调的一个方面。

  (三)饭店服务业的机会分析

  1.对饭店的经营和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我国饭店业的发展过程,被许多问题困扰。各家饭店从装潢到服务全都一样,顾客并不会对某家饭店留有深刻印象。而实施绿色营销,开展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的为主题的特色服务,必将给顾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迎合了客人追求新奇的心理,而且从客人和社会的角度实施营销会很容易获得顾客的好感,从而提升满意度和忠诚度。

  2.品牌国际化,与世界接轨

  总体上,中国饭店业的硬件条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当,但在软件管理和服务个性化上仍有很大差距。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苛刻的绿色检疫标准和强制性的绿色技能标准,并对影响生态环境的产品加征环保进口附加税,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加入WTO后,绿色壁垒对我国饭店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饭店协会倡议的绿色饭店评定,加快了中国饭店走上国际化和规范化道路的步伐。

  (四)饭店服务业的威胁分析

  1.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

  饭店绿色营销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政府和有关部门还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支持饭店的发展。我国饭店业绿色营销缺乏完整、具体的政策导向,对其没有清晰的判断标准。各部门缺少互动和政策上的协调,星级饭店的制定标准中也还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2.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由于相关政策不完善,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使得有些投机分子利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鉴别能力不强的特点,均声称自己的产品是“绿色产品”等来欺骗消费者,造成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普遍不信任,给真正的饭店绿色营销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饭店服务业开展绿色营销策略分析

  (一)从饭店角度出发的绿色营销策略

  1.开发和提供饭店绿色产品

  饭店应认清目前绿色消费趋势,积极开发和提供绿色产品。饭店在客房中应选取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装饰材料,日用品方面,在不降低饭店设施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把一次性消耗品换为反复使用或者调剂使用的物品;绿色餐厅应向顾客提供无公害、无污染、安全、新鲜的蔬菜瓜果和肉类食品,烹饪时用天然色素而非化学合成剂;绿色服务方面,服务员在客人点餐时要提醒客人点菜不要过量,提倡将剩菜等打包带走。

  2.加强绿色沟通和宣传

  虽然部分消费者已有绿色消费意识,但仍有许多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淡薄,饭店自身就应对绿色营销多加宣传,把环保的一些理念贯穿于饭店的宣传活动中。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对其行为加以引导。如客人在订房时多宣传饭店无烟客房的特点和优越性,对客人点餐时的铺张浪费适当加以劝说等。同时在饭店内部对员工进行绿色营销的宣传,形成一个所有员工都支持并参与的强企业文化,以加强饭店服务人员的绿色服务意识。

  3.制定长期战略规划

  绿色营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在前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绿色产品,收益在后期才会有所表现。饭店要认清绿色营销的巨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前景,制定一个长期的绿色营销战略规划,使资源得到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二)从政府角度出发的绿色营销策略

  1.利用政府力量宣传绿色营销,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

  为使绿色营销得到更好的发展,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手段,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通过公益广告或社会公益活动树立绿色消费的典型,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光荣的观念。另外,政府不仅要关心饭店的利润水平,更要关心饭店在资源使用方面的情况,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

  2.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绿色品牌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完善环保法律法规。针对绿色产品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及事件要严格执法,追究制假者的责任。为社会提供一个有序的绿色营销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调整考核绩效标准,将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纳入绩效评估体系,调动地方政府和饭店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形成一种社会、生态、饭店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发展氛围。

服务业论文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城市;科技服务;发展思考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逐渐提高。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纷纷加快了科技服务业发展步伐。

  一、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随着服务业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也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服务能力,总体来看,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还处于初步成长阶段。

  1.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持续扩大。目前,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主要由科技服务载体,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研发机构、专业检测机构等组成,包括孵化器、工程中心、综合服务机构、各类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地方经济贡献率日益加大。

  2.服务载体不断加强,空间布局日趋扩大。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骨干的综合科技服务机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不断聚焦,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已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发展迅速,实现了市县区的全覆盖。

  3.服务能力不足,区域差异较大。中小城市科技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为产业集群提供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知识产权和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但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仍然不到位。从市场规模和完善度看,区域差异较大,发达地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出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成化服务模式,个别区域发展仍然比较落后。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普遍面临着诸多瓶颈制约和现实难题,主要表现在:

  1.总量偏小,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服务机构数量不足,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在产品检测、科技评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技术交易、高层次人才培训等专业领域,只有少数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机构,法律咨询、知识产权服务、审计、风险投资等业务机构较少。区域性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不足。

  2.内容单一,服务程度较低。科技服务业中的政府背景比重较高,民营科技服务机构相对较少,科技服务业发展活力不足、动力不够。科技服务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综合性、高层次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机构相对匮乏。

  3.管理体系不健全,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准入、淘汰机制尚未建立,缺少行业机构评估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同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方式、服务能力、服务信用参差不齐。科技服务机构自律组织、自律机制发展相对滞后。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为实现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建议:

  1.建设新型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后盾,加强产学研金(金融)介(中介)的有机结合,全力构建“以研发业为主体,设计、检测等技术服务业为支撑,科技中介业为补充”的新型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

  2.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发挥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鼓励加快产学研结合步伐,通过科技计划引导,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化工程,支持企业开展难题招标等方式,引导产学研联合攻关和建立起产学研联盟。支持大中型企业,到“十三五”末期应全部建成市级以上技术中心。

  3.加大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总结和借鉴先进地区产业聚集区公共研发平台经验和做法,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实力强的研究所、大学,在优势产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形成产业技术联盟,为产品升级换代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4.积极发展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把加快解决小企业“技术力量弱,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难”的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加大扶持力度,整合、集中科技服务机构力量,选择一批工业产值过百亿元、小企业密集的行业,建立一批面向小企业为主的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并通过资助、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为小企业技术创新开拓新局面。

服务业论文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在过去的30年间,服务业从弱小到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在现阶段还存在着经济总量比重不高、就业人口比重较低、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并重视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服务业产业结构市场化

  20世纪中期以来,服务业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产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服务业趋向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达到了70%左右,少数国家甚至达到了80%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xx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为96328亿元,占到我国当年GDP的比重为4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我国经济而言,在步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加快服务业发展已成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概况做简要分析,并探讨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概况

  1.服务业增长较快,占GDP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时间里,受传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当时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构建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体系,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没有获得太大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xx》,《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78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带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在1978年到20xx年的30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以上。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业,也获得了高速的增长。1978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为860.5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仅为23.4%,而到20xx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已达到96328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也达到了40%。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在这3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5%,高于同期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近2.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也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并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产业。

  2.服务业就业人数大幅增长,占就业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以1978年为例,我国当年的就业总人数为40153万,其中农业就业人数达到28318万人,占就业总数的70.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也经历了快速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而过去的30年间,我国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就业比重都呈现出快速增长并不断提高的状态。

  1978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只有4890万人,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为12.2%,而到20xx年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已达到24959万人,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上升到了32.4%。30年来,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1倍,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也提高了近20各百分点,服务业在吸收我国劳动力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从我国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绝对数及占GDP的比重都有了大幅的增长和提高。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和比重也增长迅速。但是,要客观的分析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地位,有必要将我国的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做对比分析。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xx》提供的数据显示,20xx年中低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为1686美元,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也达到了46%;20xx年人均国民收入为4769的中等高收入国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高达62%;20xx人均国民收入为32112美元的高收入国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更是达到了72%。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20xx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了20xx美元,而与此相应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远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比值,这表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化进行的推进,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和主力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都远多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9

  由表2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较高,占到了其总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绝对主力军。而中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也接近60%,成为吸纳农业人口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相比较而言,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虽然有大幅增长,但直到20xx年也只占我国就业人口总数的32.4%,而同期我国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仍然高达40.8%。因此,与世界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也明显偏低,我国服务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推进我国城市化进行方面还有教长的路要走。

  3.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失衡

  我国的改革开放率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展开,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性差异比较明显的特点,而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也带来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问题。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本文将针对不同地区选取典型省份的相关数据做对比分析,如下表3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以上六省市《20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整理

  由表3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20xx年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的服务业增加值已经突破了6000亿元,其占当地GDP的比重分别高达71.4%和51.9%,远高于当年我国的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我国中部省份如湖南和湖北,其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则在3600亿元左右,占本地GDP的比值则分别为39.7%和40.6%,与我国当年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甘肃和青海等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030.56亿元和278.46亿元,甚至低于我国很多地市级城市的水平,而服务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分别为38.2%和36.6%,明显低于我国当年的平均水平。

  三、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底子薄(历史原因),经济处于转轨期,政府角色转换不到位,过多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准入限制,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等,因此,要进行体制创新,以形成服务业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国有经济在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垄断,严重抑制了民营经济在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放开市场准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释放民营经济在服务业领域的竞争与发展能力,势必会快速推动我国服务业各个领域的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业中除商贸餐饮、居民服务和公路运输外,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当较低。“条条”管理形成的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竞争不充分。改变服务业进入难、管理松的状况,实行公开透明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增加竞争主体,提高竞争力。要加快形成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改变电信、铁道、电力、市政、金融、教育等行业的垄断局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形式进入这些服务行业。

  长期以来,一些应当作为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业领域,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办,因此服务业的许多行业缺乏自我发展活力,“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仍有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还较慢。因而必须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的改革步伐,把发展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合理划分服务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

  2.加快内部结构调整,推进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一方面与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经济整体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关。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体制创新,解放经济内生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实行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在体制上,要打破行政垄断。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层次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即在于存在行政垄断等体制性障碍。因此,通过市场化改革,降低进入壁垒,通过引进竞争者和竞争机制来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是当务之急。在机制上,要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从经济演化角度看,生产者服务的发展原本就是代表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因此,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环境的引导,从机制构建起整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无疑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在政策上,要平等与制造业的发展条件,消除歧视。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没有生产者服务支撑的商品生产业既是难以持续,也是难以形成竞争力的。

  3.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

  一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了其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我国服务业水平低,与外国服务业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较大。因此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服务产业。随着社会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科学分工的合理化,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成为上农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是金融、咨询、信息等行业,没有高科技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科技进步是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也是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业中占绝对优势的原因所在。要把那种认为服务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观念改变过来,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观念。要大力提高服务业的科技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智力型服务人才,大力加强服务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强对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和了解新科学、新技术。此外,应积极推广新科技、新知识,对不同行业,分别提出科技含量的标准,从制度上确保科技的推广,加大对服务业科技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杨玉英:面向20xx年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xx,(11):43~49

  [2]闫坤:中国服务业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3]何旭德: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

  [4]郑吉昌:服务业革命:中国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取向[J].中国软科学,20xx,(8):138~144

服务业论文6

  知识产权服务业就是提供知识产权的获权、用权、维权等相关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权力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并且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在我国近年来知识产权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行业有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在我国刚刚兴起,此行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能够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较少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要提供的'服务较为常规,就是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登记、维权诉讼等服务,这些都是基本的常规服务,在高端的项目服务上,比如知识产权的评估、交易、托管、经营、证券化、风险评估等方面,现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还是能少能够承担的,即使能够提供服务,在服务水平和技术上明显不足。所以,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服务滞后是现在知识产权服务存在的问题。

  2.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整合体系没有建立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规模大大小小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但是这些机构规模大小不一,地点分散,整合度比较差。不能提供完整的服务。因为知识产权是一个综合体,但是在这些社会上存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每个机构只是从事一部分的事务,而设计到的其他工作,有的让其他的机构去完成,这样会造成时间上的延迟或者服务机构的水平而差异给客户带来一定的损失。

服务业论文7

  摘 要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现代服务业,同时也是一种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及提升区域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政府开始实施调结构促增长的新型战略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带,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占 GDP 比重不断上升,然而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却存在盲目性、规划缺乏全局观念和统筹思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进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本文在外部性理论、产业关联效应理论及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专业化集聚以及多样化集聚指标,深入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理,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本文首先从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方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次从马歇尔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视角出发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后从雅各布斯外部性角度来阐述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和多样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而集聚专业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则视专业化程度而定,当专业化程度较低时,集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专业化程度较高时,集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也即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知识外部性和产业关联带动效应中,生产性服务业厂商的集聚能够有效的促进同一产业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知识的扩散和传播,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计量模型,通过建立面板数据 OLS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 28 个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专业化和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集聚专业化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专业化程度的较高,其影响逐渐有正向变为负向作用。而集聚多样化程度的提高则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集聚专业性;集聚多样性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目 录

  摘 要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结构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1.4.1 预期的研究成果

  1.4.2 创新点以及不足

  第 2 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1.3 文献评述

  2.2 相关理论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产业关联效应理论

  2.2.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第 3 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研究

  3.1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及分类

  3.1.1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

  3.1.2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3.1.3 生产性服务业特点

  3.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

  3.2.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

  3.2.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研究

  3.2.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2.4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势分析

  3.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机制研究

  3.3.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促进经济的增长

  3.3.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3.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多样化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增长

  3.4 本章小结

  第 4 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影响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及变量与数据说明

  4.1.1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

  4.1.2 模型设定

  4.1.3 变量与数据说明

  4.2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4.2.1 OLS 参数估计方法

  4.2.2 描述性分析和单位根检验

  4.2.3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4.2.4 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

  4.2.5 回归结果分析

  第 5 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服务业论文8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Makun(1997)立足于生产服务业的增长,从竞争策略的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问题。其主要思想是,面对不确定性,企业会通过外购或者分包方式分散风险、将资源集中在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FalkandKoebel(20xx)认为,影响生产服务业增长的几大要素有:①服务和产品的转型;②产品周期的削短;③短期的顾客货物的生产正在取代大批量生产经营方式。Juleff(1996)强调了生产服务业对于专业化生产的协调和控制功能,贸易则有助于市场扩张,进一步刺激了生产服务业的成长。GuerrieriandMeliciani(20xx)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角度上强调,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Park(1994)从分工角度将生产服务业的功能同分工和贸易的作用结合起来,探讨了生产服务业促进竞争力提升以及经济增长的机理。Marrewijk(1997)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资源禀赋优势比较理论以及Markusen的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考察了生产服务业、规模经济以及要素市场之间的一般均衡关系,重点分析了生产服务业的分工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开始运用投入产出法测度生产服务业的前后联系,以便更好理解生产服务业在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国内研究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对生产服务业的研究也不断深入。顾乃华(20xx)基于分工视角、高传胜等(20xx)从降低区域交易成本的视角研究了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在不同地区不同表现的原因。徐学军等(20xx)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共生理论,对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共生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刘靓君(20xx)具体分析了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利用1997-20xx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生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周鹏余珊萍等(20xx)从生产服务业与现代经济增长关系来分析生产性服务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丰志勇、何骏(20xx)在对我国生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和发展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服务业的三种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二、文献评价及启示

  无论是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生产服务业的研究更偏重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缺乏结合本地特定经济情况的相关研究。基于收集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偏重于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忽视研究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服务业。而事实上生产服务业作为现代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巨大。从理论上看,对生产服务业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细化区域内部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充实理论界对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研究,进一步丰富生产性服务领域的理论研究。从生产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发展的机理机制出发,分析中原经济区生产服务业供给和需求能力,将规范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同时运用生产服务业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满足新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研究生产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生产服务业理论地域特色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生产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扩展。

  三、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与生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路径

  中原经济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要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中原经济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如规模总量不足,质量效益不高,所占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体制机制创新等。《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但是新型工业化依赖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的支撑,生产服务业将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源泉。中原经济区要实现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变,就必须坚持新型工业与生产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国务院在对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也强调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等生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为中原经济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中原崛起。目前中原经济区生产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体系。因此,需要对中原经济区生产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生产服务业供给和需求能力,剖析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重点领域,探寻生产服务业促新型工业化推进的机理机制,提出推动生产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服务业论文9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研发密集型企业,该行业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比较具有特色和代表性,本文结合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要求,通过对该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研发费用的列报和披露,分析该行业研发支出会计审计处理中涉及会计和审计职业判断的方面,并针对这些职业判断点提内部控制建议。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提供软件开发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属于研发密集型企业,因此该行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比较有特色和代表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的规定比较概况和抽象,要使研发支出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得到正确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换而言之,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中存在较多值得关注的职业判断点。

  一、研发支出的职业判断

  (一)研发支出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

  根据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披露的规定,财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和费用化金额,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列报披露的格式和位置,因此需要一定的会计职业判断。通常对于研发支出的费用化金额应在“管理费用”附注中披露,资本化金额应当在“开发支出”附注中披露,通过分析观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情况,发现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对“开发支出”附注披露内容职业判断混乱。由于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在管理费用明细项目披露费用化的研发支出,会计人员可以基于职业判断选择在其他部分进行披露,但这给报表使用者和信息披露监管方都带来了不便。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对该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应特别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和费用化金额的会计处理,并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其披露方式是否适当。

  (二)研发支出的核算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列报和披露计入研发支出的明细项目,通过财务报表无法判断出研发支出的核算范围是否合理,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有时很难区分一项开支应该作为研发开支还是计入营业成本,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加以确定。企业所得税准则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这项政策助长了会计人员在核算研发支出时增加核算范围的动机。

  由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和监管部门无法通过财务报告判断研发支出核算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对该事项进行审计时予以格外的关注。严格核查确认为研究开发支出的原始凭证,运用专业能力判断其是否合理,防止在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核算存在舞弊行为。

  (三)研发项目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准则指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虽然准则对此研究和开发进行了详细的定义,但在会计实务中很难正确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因为研究开发项目很可能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甚至是交叉同时进行的。而且这一判断能力对于许多会计人员来说是不具备的,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合,这样不仅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亦为人为操控会计报表留下了可乘之机。

  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对于研发密集型上市公司应关注其研发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是否合理,是否有一贯的可操作的标准来规范这一会计处理,以保证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金额的准确性。

  (四)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条件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内部开发阶段支出在满足允许资本化的五项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允许资本化的五项条件虽然是基于资产的定义和特征而提出的,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实务中是否符合这些条件的判断却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为人为操纵开发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提供了可乘之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大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中披露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都是会计准则规定的五条,但是从会计处理的数据上看却因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研发支出的内部控制建议

  通过上文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研发支出业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点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行业在研发支出的财务报表披露,研发支出的核算范围,研发项目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和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判断四个方面存在着会计职业判断点。

  针对研发支出的核算范围、研发支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企业首先应当根据企业内部研发活动的特点制定合理、具体、可操作的会计处理规定,让研发支出的内部控制有据可循。此外,对于研发支出的每一步会计业务处理必须有经过审批的书面文件作为会计处理依据,例如,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开始必须有审批通过的研发项目申请书作为书面凭证;项目开始后应当尽快制定项目预算,严格控制项目支出的涵盖范围,对于研发过程中预算之外的开支应特别检查其性质;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必须有来自研发部门的已经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立项书作为书面凭证。企业在进行会计做账时应当对这些文件是否经审批进行检查,有相关文件的,应对相关文件的一致性进行核对,并依据这些书面凭证做出会计处理,会计凭证审核人员应当检查对这些原始凭证文件进行检查,并审核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服务业论文10

  摘要:现代社会,人们自身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其也对于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新的要求的挑战,并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标准,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其自身也应该意识到自身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需求,并且从现代化的角度入手进行合理的改进。

  关键词:物业管理;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业主自身的服务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在当前时代快速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以往传统的物业服务工作理念和方式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升级,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1物业管理和现代服务业的分析

  物业管理主要是业主委托物业公司来对自身的环境设施、场地、卫生安全等社区服务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而展开的管理。物业管理旨在为业主提供便利性服务,在遵循满意标准下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当前,我国物权法也明确表明:业主所用的合法区域,可由其自行规划管制,并对相关物业公司加以管理委托和交接。物业企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是为了满足业主管理小区需求的实现,同时其本身也是为广大业主提供服务的。对于现代服务业来说,其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满足实际生活需求的重要的行业。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情况下,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快速的满足,而如何更好的获得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并且提升自身居住的舒适度,这已经成为了广大业主的心的选择。针对于这方面的需求,物业管理方式也应该进行更好的改进,同时融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征,通过合理的升级与改进,更好的提升自身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果,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的新需求。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其自身只有更好的实现现代服务业的有效转型升级,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良好的收益,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众所周知,现阶段物业管理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物业企业本身如果在展开物业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不能给予广大业主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那么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弊无益的。

  2转型升级的思路

  第一,对新技术的合理应用。面对当前愈发复杂和丰富的业主的需求,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对于新技术进行更好的利用,通过对当前科技技术所带来的福利的利用,更好的满足新世纪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新需求。例如,对于当前物业管理工作开展中信息共享与交流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平台来构建一个远程管理体系。只需要通过利用物业管理系统的软件,就可以完成相应的信息的查询和录入。物业管理软件系统本身,通过满足含客户、房产、收费、办公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秩序维护、清洁绿化等不同功能,为每一位业主提供更加精准的管理方面的服务。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对于这些信息的分析,为他们提供更加具备针对性的定制化的服务。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物业企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为业主提供更加完善丰富的物业服务。另外,物业管理企业在展开日常服务的工作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有效的.实现与业主之间的快速沟通,提升沟通工作的开展效率和开展深度更加,构建一个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有效联系。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物业服务工作的有效性,让物业服务工作的开展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并且即使对于业主的投诉内容进行反馈和处理,提升服务工作的及时性和响应能力。第二,特约服务的实现。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应该为广大业主提供更加具有特色的特约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该对业主的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和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业主的需求得到更好的体现,并且结合业主的需求,物业企业对于自身物业管理服务的种类进行不断的拓展。留物业企业可以结合业主的,保姆服务、日常烹饪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家政方面的服务,同时更加充足的给予其相应的保证。对于业主的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来说,物业企业也可以和相关的金融机构进行充分的联系和沟通,并且和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开设相应的房屋代管服务。这样业主本身在进行房屋出租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消除很多麻烦和困扰,同时也能够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基础上,让物业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物业企业来说,特别服务的实现和发展,是当前物业管理工作开展中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成长的一个新的热点。

  3结语

  总的来说,面对当前业主的物业管理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的形式,物业服务企业本身在展开物业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提升自我,融入更加先进的服务理念,并且从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角度,对于自身的服务工作进行更好的升级与改造拓展服务业务,让物业服务工作具备更高的服务质量,满足当前广大业主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小芳,邓福康.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粗浅认识[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xx(02).

  [2]杨萌.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物协《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课题开题会发言摘要[J].中国物业管理.20xx(05).

  [3]朱红.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xx(32).

  [4]杨婷.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新西部.20xx(25).

服务业论文11

  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近期目标出发,提出了服务业关系营销理念,并分别论述了服务业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重要作用,以及搞好服务业关系营销的对策,以便推动我国快速地进入服务型社会。

  【关键词】服务业关系营销;顾客价值资产;品牌服务;服务补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20xx~20xx)计划期间,服务业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40%,其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已达到31.3%。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xx~20xx)规划期间,服务业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和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3.3%和35.3%。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服务社会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超过60%,部分国家已达到70%或80%,其受雇于服务业的员工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率达70%。我国服务业与西方发展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服务业是满足他人需要的活动,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服务业,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资金积累,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民族,以至和谐国家,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因此,为应对21世纪面临的挑战,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服务业健康向前发展,除了深化我国服务行业体制改革以外,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要从服务业的角度深刻理解其关系营销的内涵、作用,并在搞好关系营销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服务是一种本质上无形的活动或利益,它在服务提供者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同步生产和消费。服务营销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优质服务使组织和顾客保持良好的长期关系,而以发现、建立、保持和强化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为目的营销就是关系营销。为此,本文试就服务业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重要作用,以及搞好关系营销的对策加以论述。

  一、服务业关系营销的特征

  由于服务本身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具有无形性,即买者无法在购买前试用,如尝试、感觉、试听等;二是具有不可分割性,即服务本身无法和服务提供者分割开来,很多的服务、创造、传递和消费是同时进行;三是具有异质性,指企业很难用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四是具有易逝性,即服务无法储存。因此服务业的关系营销既具有其他产业的关系营销的共性,又具有本身的个性,即具有双赢性、稳定性、过程性、无形性、公平性。

  (一)双赢性

  获得双赢是服务业关系营销的基础,双方在进行交易时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将对方利益摆在优先的位置上,让对方利益得到满足,如银行对企业提供贷款时,考虑的是资信较好的企业,反过来资信较好的企业又为银行带来较好的贷款利息收益。因此关系营销的关键也就是双方找到利益的共同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稳定性

  由于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的合作,注重与顾客共同创造价值,注重保持和顾客改善关系,因此自交易开始建立的这种关系会更加稳定,顾客需要提供服务时会产生一种惯性,而这种惯性正是关系营销稳定的基础。如虽然顾客得到另外一家证券公司更优惠的交易佣金的许诺,但该顾客可能选择继续留在现有的证券公司,这是因为该顾客与公司有着长期的信任利益,这种长期的信任利益很难改变该顾客产生的惯性心理。

  (三)过程性

  这是服务业营销最重要的特点,这一过程是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这些活动消耗各种资源,包括了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通过服务型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寻求找到顾客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服务过程中,顾客亲自参与,顾客的这种参与构成了服务过程重要组成部分。如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时,在手术过程中,都要询问病人的感觉情况。因此服务业的关系营销应更加关注其过程性。

  (四)无形性

  因服务是一种活动或利益,而不是实物,所以服务业的关系营销不像其他营销一样,有产品去看,有感觉去触摸,通常是以主观的方式来感知服务,如坐火车旅行时,乘客只拥有一份将被安全送达目的地的承诺。

  (五)公平性

  为了与顾客建立更为密切的互信关系,取得最大的顾客价值让渡,服务业的关系营销还具有公平性的特点。首先是结果的公平,指顾客抱怨的结果,能够与其不满意的水平相匹配。其次是过程公平,即顾客在投诉后,马上会有人在规定时间里进行处理。最后是对待公平,即顾客在投诉过程中会被诚实礼貌地对待。

  二、服务业关系营销的作用

  (一)降低服务业的成本,增加服务业的利润

  通常讲“不要回头货,只要回头客。”由于关系营销带来的是忠诚的顾客,从而为降低服务业的成本,增加服务业的利润创造了条件。首先节约了成本,据调查获取新顾客的成本是保留一位顾客成本的5倍。由于与老顾客沟通起来容易,服务业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促销,从而减少了运营成本。其次顾客的忠诚不仅可以拒绝同行服务业促销的诱惑,而且还会主动向亲朋好友和周围的人推荐该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成为不花钱而最具有价值的广告,从而为稳定现实顾客,增加潜在顾客打下基础。据有关资料表明,顾客保留率提高5%,其利润就能增加25%~85%,良好的关系下,顾客对服务业感情越深,他们投入这家企业的货币、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这家服务业的收入就越稳定,利润也就越多。最后是关系营销可以克服服务易逝性所导致的供需矛盾,减少了因服务能力过剩或短缺造成大量利润损失的机会,增加利润,减少成本。如海南的旅游公司正是通过与全国旅游公司建立这种关系营销来平衡因季节不同造成的需求矛盾的。

  (二)减少顾客非货币成本支出

  一是时间成本,大多数服务要求顾客亲自参与,因顾客要花费时间,这主要表现在往返路途、等待等接受服务过程花费的时间,建立这种关系营销可以减少这种时间成本支出。二是搜寻成本,即指顾客为确定和选择所要接受的.服务以及估计服务的价格而付出的脑力劳动,关系营销可以减少服务的无形性和服务价格不可见性的搜寻成本。三是便利成本,指顾客为前往服务场接受服务所付的各种代价,包括了时间、体力和金钱等。四是精神成本,这主要是对顾客购买和消费一些服务时所付出的精神成本,如担心被骗、担心被拒绝、担心被敷衍等,关系营销减少由于顾客关系不熟悉所带来的精神成本支出。

  (三)提高顾客满意率,为顾客获得更为优质服务创造条件

  由于服务本身的过程性、无形性和易逝性,顾客在服务过程中,心理愉悦感是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关系营销可以满足顾客受尊重、社交及消费心理的需求,从而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超值享受创造条件。如一个旅游者和导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旅游者获得旅游方面的心理需求,就会大有益处。

  三、搞好服务业关系营销的对策

  (一)提升顾客价值资产

  服务业的盈利能力不但取决于服务本身,更重要的取决于长期顾客关系的维系,而要取得更加忠诚的顾客,关键是要给顾客更多所得,减少顾客付出,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必须提升顾客价值资产。价值资产由服务的质量、价格和服务便利性三个要素构成。提升价值资产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使顾客更便利,这也是搞服务业关系营销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是提高服务质量,服务的质量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有形产品成分、无形服务成分、服务提供过程和服务环境。在这四个部分中,有形产品成分和无形服务成分的质量控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服务提供过程则非常难以保持稳定,成为最重要的竞争砝码,服务的环境,在零售业中尤为重要。如走进美容院大厅给人以美的享受,顾客就会对服务质量产生较好的感觉。其次是降低价格,对争取很多顾客,维系关系营销也非常重要。最后是使顾客更便利,包括了地理位置、方便使用和可获得性三个要素,地理位置对服务业非常重要,如麦当劳开设了为过往开车顾客服务的便利窗口,使得司机不用下车就可以购买食品,成功地吸引了大量顾客。

  (二)开辟多种渠道,维系顾客关系

  在服务业竞争越演越烈的今天,提高顾客的价值资产来进行关系营销,远远不够,还必需开辟多种渠道维系顾客关系,进一步提高顾客保留率。首先是常客回报活动,常客回报是综合性关系营销和顾客保留中一种最基本的层次。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绩,更重要的可以提高商誉,如航空公司和酒店采用免费机票、免费住宿、价格优惠,对奖励忠诚的顾客有较大作用。其次是特殊赞赏和特殊对待。最后是进行联谊和感情交流活动,将顾客的兴趣、财务刺激和情感交流相结合的联谊活动,可以建立顾客对服务组织及其供应品的依恋之情,并加强顾客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三)为顾客提供品牌服务和特色服务

  在追求生活同质化的今天,要满足顾客的消费期望,消除服务中异质性所带来的差异,关键是要为顾客提供品牌服务,如美国联邦快递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快递市场的领导,其重要原因是隔夜包裹快运品牌服务得到顾客的认同。此外为满足丰富多彩的消费需求,为顾客提供特色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美国的著名丽嘉酒店,增设“技术”岗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全天候命,帮助客户解决各种电脑软硬件问题,商务旅客认为这是一项价值很高的服务。

  (四)进行服务补救

  一方面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使得服务很难标准化,顾客缺乏有形的标准作为参照,对服务的感知总是比较主观,难于把握。另一方面由于服务的异质性,因而其产生的问题不能确定质量的一致,顾客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此外由于服务不可分割性,要求顾客和服务人员都必须了解整个服务传递过程,才能实现顾客的真正满意,但是在服务中很难实现两者之间的全过程的不可分割。基于上述原因,服务中产生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对产生差错进行服务补救。首先重视顾客问题,承认问题的存在,分析失误的原因,对服务失误进行评估,并能在恰当的时候对顾客道歉。其次是建立一个服务补救预警系统,在问题出现前预见到问题并予以避免。再次有效处理顾客抱怨和投诉,顾客投诉是发现服务失误的一个重要来源,须设计方便顾客投诉的程序,引导顾客投诉。最后尽快解决问题,一旦发现服务失误,服务员必须在失误发生的同时迅速解决失误,防止失误升级。

  (五)建立服务业关系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服务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改进服务质量、搞好客户关系、进行服务补救的前提和基础。组建关系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质,就是采用数据库和交互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广泛收集和积累各类公开发表的数据和消费者数据,然后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从而为深入了解每一位客户的需要、爱好及质量服务要求打下基础,达到改进服务体系,进行服务创新,并提升服务业关系营销层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M.J.埃策尔.B.J.沃克.W.J斯坦顿著.新时代的市场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xx.

  [2]梁颜明.服务营销管理[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

  [3]郑宏峰.顶尖客户服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xx.

服务业论文12

  摘要:

  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支撑的必要性开始,阐述了当前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发挥科技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间1+1融合大于2的发展效果。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服务延伸度;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当前,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建议”)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xx-2030年)》(后面简称“规划”)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表明现代农业在我国发展已进入关键战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现代化和生产要素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生产链条和效益链条延伸等方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优化领域,这些优化领域目标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最终利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促进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建议》中提出的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

  1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

  1.1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但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特点,也拓展和深化了生产供应链条上的延展,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条上的单维度,呈现了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维度交叉,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合作生产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对载体的衍生裂变性和拉伸延展性特点逐渐彰显;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科学技术支持的天然需求,决定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3〕

  1.2产业升级和布局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生活理念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体现在消费不断升级,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领域也不断升级。《规划》中对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这五项重点任务需要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尤其《规划》提出,到20xx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到20xx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上述任务和目标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科技服务业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布局要求〔3〕。

  2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1深化技术服务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营体系上决定了农业的技术普及和推广较难,零散的单个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随着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效益提高可以更多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深化服务。现代农业效益提高表现在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和产出率提高。这些要求体现在科技服务业可以优化现代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服务业可以就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农业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要素融合到现代农业。

  2.2拓展服务延伸度促进供应链条体系优化

  在现代农业服务需求方面,科技服务业可在加强周转和仓储基础设施技术和销售渠道体系搭建的建设上提供技术服务;这可以链接和缩短现代农业供给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可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供给需求分析,实现供求和对接和平衡,助力于供给侧的改革。互联网对农业链条的加深提供了技术软件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农业中的应用,为生产、销售、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4〕。

  2.3制定和更新技术标准保证行业生产和产品品质

  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是迫切的,如何保证绿色健康的食品;如何在生产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安全无污染生产,是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产品质量保证需要设定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设定检测的相应配套服务,这些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支持,提供行业技术标准服务这是当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领域的一片蓝海;加大科技服务业对行业标准的服务是保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3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要求

  3.1政策环境建设

  国家的政策在对产业发展和调整等方面具有导向性上的重要性作用,因此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政策环境配套建设。第一方面,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鼓励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大农业产品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二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农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提出要求,通过制定或者评价授权独立的研发鉴定机构,达到设定产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第三方面,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农业资源特点、环境和生态规划要求,国家产业政策可结合科技服务业科研究生产布局规模效益分析制定政策。

  3.2市场环境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可以营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孵化机构建设;为了实现产销平衡,防止农业供给侧过剩,可以加大科技服务业提供销售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服务平台;为了缩短生产与供给的地域性空间距离和需求的时效性服务需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服务,同时鼓励加大转运和仓储的平台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xx—20xx年)》的通知农计发[20xx]145号.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xx年11月03日16:23来源:新华社.

  〔3〕经济参考报《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20xx年7月20日08:07:46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

  〔4〕《京东再拓互联网+农业布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临视察》联商首页->资讯动态->消费动态.

服务业论文13

  财务管控可以通过将企业平时所开展的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全过程,使企业实现预期的价值最大化。因此,现代服务业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创新,为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1.1 成本费用分析

  与其他企业相同,现代服务行业的成本控制也至关重要。所以首要任务就是掌握成本的习性,在现代服务行业中,可将其理解为业务量和公司成本间存在的依存关系。在理解了各成本间的规律性后,应制定详细完善的管理决策及改善经营的对策,并且为企业今后的整体投资决策和预算编制提供重要保障。

  成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应对其进行精确定义。现代服务行业中,通常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类型。一定会计期间与业务量范围内,业务量的变动不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固定成本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涵盖员工工资薪酬、培训费、广告费、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不会因为业务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单位固定成本会根据业务量的递增发生成本递减现象。如此一来,固定成本所具有的基本构成与基础特性就显而易见。不同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特性是整个项目成本会在业务量的递增下而进一步增加,而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动。对企业管理效率的高低进行衡量过程中,主要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比作为根本性指标,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间的比例越高,企业的运营风险相对较小。所以,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怎样变固定成本为变动成本,以此对变动成本进行全方位控制,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1.2 预算管理及分析

  预算管理存在诸多类型,也有多样化的预算内容,其中,经营预算的作用是科学指导企业日常活动,也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分支,如销售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项目类型,一般都是从企业实际特点出发实行相应的预算编制方可实现预期的效果。

  预算性质紧密联系着公司的战略决策及分解的执行方案。公司应按照前期费用使用情况,以及积累的管理、业务经验,根据公司提出的费用标准与控制要求,对费用进行一一分解,并运用到各职能部门中,以此编制一套高效完善的预算方案。

  在整个预算体系中,现金预算同样属于极为关键的预算项目,为企业经营预算及长期投资预算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企业应确定最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即现金存量花费的代价最低,又能确保现金需求的持有量水平。如果现金持有量太大,会降低企业收益水平;如果现金持有量太小,又可能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以及意外的现金需要,产生中断交易的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测定出本企业最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因为即使公司具有较多的账面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现金流中断问题,只有现金流的持有量处于合理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才能切实保证经营者与债权人的利益。从现金预算上能充分了解现金的具体流向,优化配置资金,合理筹资,并不断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

  2 营改增背景下现代服务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会计核算要求有所提高

  随着营改增的到来,对现代服务业的会计核算要求越来越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会计科目设置越来越繁琐,新增了“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以及“进项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三级明细科目。其次,企业经营活动涵盖了营业税增值税两种税务的业务项目,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针对性的进行核算,这样就加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此外,企业的收入、成本应遵循价税分离原则,按规定税率扣除相应的销项税,凡是涉及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都应扣除一定的进项税,最终明确具体的收入。

  2.2 会计报表金额发生变化

  营改增背景下,税种的变化使企业经济业务在会计核算上有了一定的变动,最终影响到财务报表的金额。

  一方面,给资产负债表带来影响。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范畴内,对于企业购置的新固定资产、存货等项目,应先扣除相应的进项税额后,再明确项目的具体入账价格,入账价值一旦减少,企业资产总额随之降低。

  另一方面,给利润表带来影响。不管是营改增前,还是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的商品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动,收入金额则从过去的含税收入转变成不含税收入,收入确认金额进一步降低;在确认成本时,如果新固定资产、存货等价值有所减少,那么就会造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成本降低,进而企业营业成本有所下降。

  2.3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营改增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纳税税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致使企业的税收核算、会计核算等各环节的财务处理无法顺利进行。并且企业在纳税申报、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等操作层面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动。财务工作者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应对各类新政策,从而保证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及税额计算的精确性。

  3 营改增下现代服务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规范会计核算变动引起的风险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虽然现代服务业在核算上只有税种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计税依据等均存在明显的变化。要想规避营改增政策下会计核算、税额计算等引起的风险隐患,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特点与实际状况,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相关税法的规定,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及财务制度,严加防范涉税风险。

  3.2 规范发票管理,合理利用增值税发票

  现代服务业应严格遵循国家颁布实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对自身发票管理加以规范,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及制度。实际进行发票管理时,应根据相关规定对增值税发票进行规范化管理与使用。企业应防范滥用增值税发票等不良行为,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工作,发票使用过程中必须落实登记制度,并经常性的开展抽查工作,防止因发票舞弊而引起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及财务风险。

  3.3 做好财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增强其业务水平

  随着营改增的到来,现代服务业应加强相关财务工作者的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各项新政策要求,不断增强其业务水平,从而防止企业发生涉税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此外,进行严格的纪律监督,充分发挥各规章制度的作用,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3.4 优化调整财务报表的披露内容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财务报表的数据,财务工作者应不断强化自身会计核算水平,切实保证财务报表使用者使用高效完善的财务数据依据。此外,应根据报表使用者提出的决策要求,优化调整财务报表的披露内容,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打击一切虚假信息,切实保障财务报表使用者充分获取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财务情况。

  3.5 强化纳税筹划,发挥优惠政策的效用

  营改增的实施虽然对多数企业带来了各种好处,但仍有一部分企业因经营性质、纳税项目等原因,在营改增实施后,税收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较之前有所提升。比如,会展企业,由于该企业上游产业链的多数行业不在当前税改领域中,实际获取不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几乎没有可抵扣项目,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对于大部分一般纳税者而言,还是应及时抓住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结合实际情况强化纳税筹划,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效用。首先,应从流通环节入手适当转移税负,也就是选择供应商过程中,企业应以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企业为首选,以获取实际可进行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避免企业较高的纳税额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决不能盲目的进行抵扣,采购前应充分掌握了解各开票类型供应商对企业提出的价格比,避免企业出现税收负担降低而成本费用却不断增加的现象。其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谈判关系,适当增加企业服务价格,将税改后创设的利益及时公布给客户,并且通过营改增这一优惠政策,获取更多的客户类型,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财务管理在现代服务业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企业节约产品成本,提高利润;有助于优化配置企业资金,完善资金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应抓住营改增带来的良好契机,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为自身利润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服务业论文14

  【摘要】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近年来在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发展形势之下,外语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因此如何培养优质的外语人才,提高市民的外语基本能力素养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需求成为摆在外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任务。鉴于此在本文中笔者通过阐述当前大连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服务业发展带给外语教学的启示,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参阅相关文献资料,以探究提高外语教学服务能力之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行业外语;服务环境;提升素质

  一、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外语教学的现状

  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它对于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连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名列前茅,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在国家和大连市政府相关政策战略的推动下,大连市的服务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1、服务业发展中外语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之下,外语的重要地位被深刻认知。而外语人才的培养及民众外语水平的提升和教育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但与此同时教育又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一方面城市为英语教育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各种人力资源条件,为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外语教育又能够为城市输送优秀的外语人才,提高民众的外语水平,这些人才对城市各行各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特别是对于大连市的酒店、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发展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2、服务业发展中外语人才匮乏

  服务业是大连城市赖以持续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支柱型行业。各类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与该类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素养具有重要的联系。而外语技能是这是服务业从业人员文化能力素养的一个最主要衡量因素。基于笔者的相关统计同时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在大连服务业中,酒店服务、旅游、餐饮等行业中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外语业务水平能力不高的情况,这些情况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于大连市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极为不利。鉴于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服务业从业人员外语水平的提升,通过外语水平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从而推动大连市服务业的发展与繁荣。

  二、服务业的发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转变思路,精准定位

  基于笔者对当前服务业从业人员外语水平状况的调研,同时审视当下的高职行业外语教学,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社会民众特别是服务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思路,提高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将外语知识的讲授和社会民众当前的需求,特别是服务业中的外语知识需求结合起来,用更加贴近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实用外语知识来更高效地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

  2、重视教材编制,创新教学模式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的编制质量和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创新和发展的视角来对待教材的编制工作,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更多新鲜的知识与理念融入到教材之中,提高教材的质量。同时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外语综合水平。

  3、强化实践性教学

  外语是一门课程更会一种实用工具。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沟通和运用。正因如此,在实际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保守教学理念,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并将课堂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多种实践模拟情境,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4、创设学习环境,提高民众外语水平

  基于当前的大连市发展形势和背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应当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助力大连市民众外语水平提升,为大连市服务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首先,针对服务业的不同类型进行精细划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如对于旅游业、酒店管理也、物流业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精细化的教学,重点讲授与其专业贴合度较紧密的外语知识技能,让他们学而有用,学即能用,因此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大连市的风土人性,如旅游景点、街道名称、民俗文化、日常生活等基本用语等进行讲授,增强学生的基础外语水平。最后,转变外语的考核机制,融入对学生外语实践能力的水平的考察,因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欲热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外语对于大连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积极转变思路,以实用性为指导,充分重视外语的工具性特点,将外语教学与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提高学生及民众的外语水平,增强大连市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助力大连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尔东.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11,4.

  [2]王丽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设计探析[J].职业时空,2009,8.

  [3]李存龙.青海建设旅游名省与强化旅游英语服务探研[J].青海社会科学,2008,4.

  [4]栾述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成人外语培训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7,4.

服务业论文15

  现代社会的服务业已经从传统的行业中分离出来,并渐渐的和经济贸易等产业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第三产业,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越来越向细化、精化、专业化发展,服务业也越来越多的占据着各国的国内外市场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并且服务业对现在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综合性强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也在国内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是把服务业的发展和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既要借鉴以前的经验,而且要开辟新的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依靠的是方便的交通和廉价的运输成本加之对海外的开放,中西部依靠的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矿藏的开发,那么,在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面临金融危机和国际趋势的挑战的双重压力下,怎么发展适应中国国情和国际需求的服务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以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西部地区作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后方,为东部地区输送资源矿藏等,并且国家开发西气东输等工程,西北地区也为东南沿海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使得东部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现在的发展阶段,国家就要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且降低服务业的门槛,对服务业要加大支持,并制定适应当地的服务业发展的计划,并且加大投入,维护其稳定的发展,支持服务业产业的合法化,并利用法律保护。

【服务业论文】相关文章:

谈谈大数据对服务业的影响论文01-22

服务业培训心得03-22

服务业工作心得03-19

服务业调研报告10-01

服务业工作总结02-03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02-20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1-03

关于服务业调研报告02-01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04-30

(荐)服务业工作总结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