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汇编(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论文1
国内各高校普遍在法学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给研究生阶段法律英语教学提出了难题。法学专业研究生出现了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之分。不同类别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法律英语教学目标以及目标实现的具体环节也相应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类别研究生,法律英语教学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区分。
虽然国家提出了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但还没有国家层面针对法律英语课程专门教学大纲。本科阶段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如此,研究生阶段更是缺乏可参考的统一的课程教学指导规范。在研究生法律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进行区分地法律英语教学以更好地完成不同的培养目标成为教学中的难题。通过近十年的不断实践、思考、研究与总结,提出可区分的不同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实现方法,以期完善研究生法律英语教学的效果,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法学专业不同类别研究生教学目标的区分设定
一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紧密关联。目前我国法学专业硕士大致上可分为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学)与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法律硕士(包括法学与非法学)不同。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以教学、学术研究以及实务等多方面为指向,偏重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法律硕士是以致用、实务为指向,侧重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法律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不同与相应区分。
对法学硕士研究生来说,应区分与本科生法律英语教学目标的不同。如果说本科生阶段法律英语教学目标设定为对法律语言特点、句型、语法的了解、对英美法制度与文化的基本了解以及法学专业翻译与写作知识与技巧的初步掌握与应用。那么研究生阶段法律英语教学目标则应设定为熟练掌握国际公约、规则以及外国国内法条文的格式与特点,并能对照联系本国相应法律制度的用语进行较为准确地阅读理解与翻译;能够熟练查找并阅读理解本专业方向国外文章;了解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文章的要求并能撰写;了解各种法律文书格式并能进行基本写作等。这样既能体现了该课程从本科生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的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衔接过渡,又符合了对法学硕士研究生偏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
对法律硕士研究生来说,应注重与法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目标相区别。由于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偏重于学术研究能力,其教学目标也相应侧重于研究生法律英语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偏重于实务应用,其教学目标则也应偏重于实务应用,即应设定为能够熟练掌握与专业方向相关的国际公约、规则以及外国国内法条文的格式与特点,并能对照联系本国相应法律制度的用语进行较为准确地阅读理解与翻译;能够撰写与翻译学位论文摘要;熟练掌握各种法律文书格式具有较高水平写作能力。这样使法律硕士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与实务需求相一致,对与实务相关的法律文书写作方面的熟练程度要求比法学硕士高。
教学目标的居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位置,经过区分设定的不同法律英语教学目标,会使得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环节有了依据,更加清晰明确,教学效果会更加完善。
二、不同类别研究生法律英语课程设置的考虑
研究生法律英语课程设置需要区分。硕士研究生整体上都经历了初高中以及大学阶段较为系统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英语学习,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与能力。不同的是法学硕士研究生与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还具有三到四年专科或本科的法学知识系统学习经历,对英美法等外国法有一定的了解。而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主要修习其他专业,对法学知识了解较少,对法律英语了解更少。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区别对待,不能简单地统一学时、统一开课时段合并上课。根据教学实践总结,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法律英语课程应较早开设,最好开设在研究生第一学期。这一时期,研究生比较能专心学习不受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因素的干扰,学习热情高。且随着专业课学习展开,同时开设的法律英语课程关于外国文献、案例、法条等查找、阅读与翻译技能的训练对专业领域学习与研究有很大帮助,能够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效果。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由于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也应考虑在第一学期就开设法律英语课程。而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则最好在第二学期开设法律英语课程,并考虑相应增加学时。因为,只有在第一学期经过专业课学习,对法学专业知识有一定掌握后再学习法律英语,才能够更好地将英语与法律知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而只有增加学时才能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来补足本科阶段本应学习的法律英语内容,并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提高以完成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三、不同类别研究生法律英语教学目标实现具体环节的思考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设定的依据,而教学内容又离不开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从教材情况看,专门适用于研究生的法律英语教材较少。虽然有些书籍在前言部分有提及该书适用于研究生或本科生或从业人员,但是从内容编排体例上大致相同主要是对外国法律制度的介绍,区分度不高,体现不出研究生学习与本科生学习的不同,也不能完全满足实务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单一依靠这些教材教学,既不能涵盖全部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不能实现全部的.教学目标。随着LEC考试设置,虽然出现一些针对LEC考试的综合性教材,不仅有外国法律制度介绍还增加了一些语言学内容与写作内容,但是这些书籍更适合本科生学习,并不能满足研究生尤其是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需求。因此,研究生阶段,以指定教材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并不可取,教材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类别研究生灵活处理。对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来说,可以教材为辅助作为课后阅读资料或翻译资料使用。而对法学研究生与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而言,并不需要专门教材,而是应根据专业研究方向不同与个体情况差异采集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所需资料。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方法如语法分析+词汇讲解+阅读理解等,转换到范例讲解、采集资料、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上来,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对法学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应“以练习应用为主,以学为辅”。教学内容应体现为对读写译能力的侧重培养,具体包括介绍外国文献查找与收集方法,要求学生自行查找收集本专业研究所需文献;介绍外国文献阅读与摘要技巧,要求学生阅读外国文献并能够撰写摘要;锻炼学生进行汉英法条互译;介绍案例摘要技巧,要求学生撰写案例摘要并能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起诉状、答辩状等法律文书。教材为其自行收集的文献案例与教师指定的文献与案例。对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教学内容除了包括读写译内容,还要适当增加听说内容。具体为锻炼学生进行汉英法条互译;撰写案例摘要并能分析评价;介绍各种法律文书格式与特点,要求学生练习写作并最终熟练应用;增加通过外国法庭庭审与外国案件录像环节,要求学生练习撰写案件摘要,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形式撰写起诉状与答辩状等法律文书,并模拟法庭庭审,由法官组学生撰写判决书。其教材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予以选编。而对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除了上述教学内容与手段还要增加课堂讲述内容,主要是对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英美法律制度特点、外国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律文化的差异等内容进行介绍以拟补学生本科阶段法学专业学习的不足。其教材应既有介绍英美法律制度与文化的出版教材也应有各种经典或及时案例等内容。
综上,研究生阶段的法律英语教学不应再局限于“学”,而应是强调“用”;不应再以普及教学为主而应侧重于个别指导,因人而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不同类别研究生的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优秀论文2
摘要:从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来看,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就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对于电工电子这种极为复杂和抽象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需要相关的电工电子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从而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进而对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电工电子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手段;学习兴趣;培养;探究
引言
在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工电子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面对枯燥乏味,而又困难抽象的电工电子课程,学生对其产生抵触心理是很正常的。因此,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要不断总结和完善相应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氛围及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个对一件事情的热衷程度,一个人对一件事充满兴趣,那么这件事完成的效率和质量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同样如此,为什么会有学习好坏之分,从本质上来讲是可以排除天资这一因素的存在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聪明程度和大脑开发程度都没有多大差别的。因此,影响学生学习好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对于学习兴趣的有无,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他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兴趣爱好,从心里就充满对学习的渴望,因而使得他们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而对于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来讲,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从心里就对学习产生排斥,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对于学习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即便是复杂抽象的问题,只要有兴趣便会尝试去努力并得以解决。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是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上好序言课有句老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序言课程对于学生学好电工电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上好电工电子这门课的序言部分,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让他们了解这门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与社会发展相关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个好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上好电工电子这门课程。因此,电工电子教师能否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调动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教学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电工电子新课开始时,专业教师不是按部就班地按教科书中的顺序讲,而是先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演唱会的歌曲演唱声音为什么会那么大?是通过什么扩大的?生活中的日常照明用的是什么电?这些问题会极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并想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给予解答,而是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如果你们学好电工专业课以后,这些就都会知道为什么了”。这样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心,就有了有学习动力和欲望,并想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学生会对电工电子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2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这就要求电工电子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进而引导他们学习电工电子这门课程。比如说,在放大电路这一课程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如某位明星的演唱会的歌曲演唱,在吸引学生兴趣的时候,突然提出歌唱声音的产生和放大是通过什么做到的,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还可以使他们了解电工电子课程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课程变得生动而又充满乐趣。
2.3明确教学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一些新式的教学内容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教师对于相应教学内容的掌握也就成为阻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道难题。很多教师没有将教学内容明确化、系统化,使得原本就复杂抽象的电工电子教学更加难以理解,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电工电子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具体化,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教师还要结合每个同学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行具体化的教学手段。例如,电工电子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当堂练习、当堂检测等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2.4重视直观教学,加强实验教学2.4.1重视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指的是学生对实物和模型通过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的感知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可以通过实物参照对比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他们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感知,进而极大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2.4.2加强实验教学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教学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通过演示实验的开展,使得教材中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际的展现,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从而很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验中获得乐趣,并逐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2.5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计算机信息网络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新生的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因此,在电工电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图像、音频及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信息,方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课程是,由于这部分课程较为复杂和抽象,使得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吃力,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这些复杂的电路知识通过图像及视频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帮助,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对于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还有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可以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教师无法给予理论性的指导,而且仅仅通过教材的知识是无法令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主要通过网络下载相应的资源,如视频、音频及图像等,使得学生通过视频以及图像的观察,更好地对实验过程有所了解,不但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并联串联电路实验教学中,这种复杂的电路实验是电工电子教师无法与理论所描述出来的,即便描述出来,学生也很难接受,而且对于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变化更是理论所无法表示的,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十分重要,它可以将理论所无法表现出来的信息,通过动画效果所展示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工电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要在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电工电子知识,进而提高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
优秀论文3
目前我国实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借鉴与学习前苏联的刑法学理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体系。其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特征表现在法律的实定性、有机统一性以及价值承载性。但在犯罪构成的理论框架中,中国的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主要分为两大结构:以客观与主观要件为主要板块为依据的统一原则相互整合起来。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的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理论,就罪犯是否构成犯罪事实不仅由于两大主观与客观的结构来决定,而且还要依据犯罪的客观性、客体、主体以及主观性做出分析,最后再决定犯罪是否构成事实。作为刑法学体系最基础的理论,以及刑事法治的典型标志,犯罪构成理论为法定罪行原则提供了关键的依据。通过其对犯罪概念的不断延伸与探索,形成犯罪构成,从犯罪的各个要件做出不同的诠释时,从而剖析出对于社会产生的危害性[1]。犯罪构成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性,并将犯罪概念与刑事责任联系在一起,构建出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基础体系。
二、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弊端
由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是学习借鉴前苏联的,而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缺失对于大陆刑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中改造而来的。因此,二者之间渊源颇深。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意识与政治的形态化趋势,同时也将大陆的刑法系的递进式逻辑结构进行了改造,并使之成为了具有耦合式特点的逻辑结构,这对犯罪构成理论的逻辑构建造成的损害是难以挽回的。这样的改造只是单纯的从政治意识的形态出发,而忽视了应有之义,如此便会致使其产生非常严重的缺陷[2]。包括:价值评价与犯罪事实之间的混论,任何犯罪行为的评价理应建立在犯罪事实之上,但是传统之下的犯罪构成理论,却将犯罪事实与评价要素混为一谈,致使某一构成要件难以定性。而犯罪构成理论的平面化,逻辑结构分析缺乏递进式的特征,就像评价一个犯罪行为成立与否,只看四个构成要件是否满足,而不是进行递进的逻辑推理。
三、对中国刑法学的'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法律也随之改进,反观我国的刑法学理论,不难看出我们依旧是遵循着老一套的理论体系,虽然不可否认,它代表一个时代的产物,但这并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事物皆有两面性,批判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否定,而是包括对其发展的建议。中国刑法学的犯罪构成理论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又自我修正的演变过程[3]。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于法律界的批判声音层出不穷,这代表着中国刑法学需要作出一个深刻的反思,发现法律理论的漏洞与不足,汲取各方面的批判的声音,依据我国国情,作出改进与完善。自然这些批判并非全都是正确的,需要学者对于批判对象作出深刻的理解以及参考那些学术过硬的批判的声音。
中国的刑法学的犯罪构成理论主要问题在于对“移植论”的全盘否定,在当今的历史与价值学中,学者认为犯罪构成理论本应该就是延续前苏联的刑法学,属于意识构成之下的产物,但是这种意识产物缺乏相应的理性思考,毫无技术含量。中国应该认清楚谁才是世界刑法学的理论核心,何种理论才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作为被公认为最严谨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当属德日的刑法学。中国应该学习与借鉴德日的刑法理论。从逻辑学的角度去接受“移植论”,经过实践的证明,德日刑法理论充满了逻辑的严密性,而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则是有一定的缺陷与限制的。对于中国刑法学所面对的挑战来讲,笔者通过探究与思考提供几点解释:首先对于前苏联的刑法学并不是突然诞生的,它形成的基础也是建立在法界学者的研究的基础之上,其依据的哲学理论也是与德日的刑法学基础有着同样地位的理论—黑格尔辩证法[4]。由此可见,前苏联的刑法学未必就比德日的刑法学差笔者认为二者各有千秋。其次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并不是对于前苏联的完全复制,而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刑法学理论。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的刑法学来说,犯罪构成理论既是刑事法治的支撑,而且还使形成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内容。因此,相信通过我国不断的实践探索,法界的学者必定会逐渐了解我国刑法学的优点,并在其批判的基础上做出改进与完善。也通过借鉴与学习德日刑法学的严谨和逻辑性。从而构建更加坚实的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科锐.关于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J].法制博览,20xx,(09):246.
[2]郭利辉.浅议我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理论[J].法制与社会,20xx,(08):284-285.
[3]王珺.浅析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问题[J].法制博览,20xx,(07):271.
[4]蒋亚伟.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概览[J].法制与经济(下旬),20xx,(01):67-68.
优秀论文4
现行的经济法学体系和架构理论,主要反映了我国转轨时期经济法制的现实情况,但在为经济法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顺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要求,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应当讨论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应当增加关于保护财产权和经济自由权的内容;经济法体系应当以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的竞争法为核心建构;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学科体系中应当处于辅助地位。
1 关于经济法根底理论的完善
1.1 经济法根底理论的问题
目前主流的经济法学理论是国度干预(调制、调理)说,在经济法理论和教材编写方面主要从“市场失灵”因而需求“国度干预”的必要性的经济学假定上,①这种理论常常无视了市场主体经济自在权在经济法研讨和教学中的应有价值,将整个经济法学简化为“国度干预法学”。②可是我国经济法产生于公有制根底上的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与西方兴旺国度所面临的“市场失灵”不同,我们的问题主要可能是“政府失灵”,原来是政府完整取消市场,如今的问题是市场发育不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根底性作用还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政府介入市场太深。而公权利肆意进犯私权益,是理想中国法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假如经济法单纯强调国度干预的理论和体系,就容易为那些在变革的过程中原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应用“国度干预”来为本人的既得利益寻觅借口,从而可能招致经济法理论和教学不能很好地为我国经济变革和宪政建立效劳,同时也使经济法学理论有脱离自在的法律的倾向。
1.2 经济法根底理论应当讨论经济法与宪法的关系, 增加经济自在权的相关内容
目前国内盛行的法学专业经济法学教材,普通会讨论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等相邻部门法的关系,但大都不讨论经济法与宪法的关系,这是一个理论上的缺憾。经济法的一个方面常常表现为政府为公共利益而限制市场主体的经济自在权而干预经济,而宪规律是为了维护自在而限制法律的限制。③如何依法维护经济自在权,避免政府干预经济权利的滥用,完成对经济“适度”的干预,是一个经济宪法问题,它应当属于经济法的另一个方面。一个以宪政、法治为导向的转轨经济法理论,应当将经济自在权的维护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前提条件。经济自在权主要包括:④第一、财富权。财富权是不让别人运用一项资产的权益,以及运用、向别人出租或者出卖该资产的权益,因而财富权是一个权益束:具有一项资产并持有它(消极运用),将它用于买卖或让别人暂时运用某些方面(积极运用)。⑤确认财富权是划定一个维护我们免受压榨的私人范畴的第一步,私有财富是自在的根本要素,是不可剥夺的天赋的自然权益。⑥对私有财富权的供认是阻止或者避免国度政府强迫与独断的根本条件。第二、竞争自在权。即个体享有依法公平的争取市场买卖时机的自在权;第三、职业自在权,即个体有依法选择职业和完毕职业的自在权益;第四、停业自在权,即个体有依据本人的意愿设立并运营企业或者从事合法的自在职业的自在,也有回绝违犯本人意愿设立并运营企业或者回绝从事本人不愿意的个体职业的自在。第五、迁移自在权,是指公民享有选择寓居地的自在。第六、(经济)结社自在权,即公民具有发起设立或者参加各种合法的经济性社团、行会、协会的自在,也有回绝参加本人不愿意参加的社团、行会、协会的自在。
我国《宪法》没有关于经济权益的直接规则,应当说我国《宪法》是供认和维护经济自在权的。首先,《宪法》第15条规则:“国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只需是实行市场经济,就必需供认最低水平的经济自在权。《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则:“国度尊重和保证人权”,这里的人权当然包括经济自在权。其次,20xx年修订的《宪法》在第13条规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富不受进犯。国度按照法律规则维护公民的私有财富权和继承权。国度为了公共利益的需求,能够按照法律规则对公民的私有财富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对公、私财富权对等维护提供了明白的宪法根据。再次,我国现行《宪法》一系列关于公民根本权益的规则都局部触及了经济自在权。例如,《宪法》第42条关于劳动权的规则,其实也局部供认了经济自在权,由于劳动权属于职业自在权。最后,我国政府正式签署《经济、社会及文化权益国际条约》、《公民权益和政治权益条约》规则的根本人权,当然包括经济自在权。只不过在实践中,由于各种缘由,一些下位阶的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对公民经济自在权反倒做了许多限制,实践上局部剥夺了个体的经济自在权,因而经济法学根底理论应当强调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经济自在权,以划清其与经济行政权的法律界线。
2 维护自在、公平竞争次序的竞争法应当是经济法的中心
2.1 竞争法在我国现行经济法学中的位置
目前我国比拟权威的经济法教材和论著普通有如下特性:第一、内容庞杂、所论范围普遍,表现了我国政府现阶段对经济介入范围较广、较深的现状。第二、大多没有突出竞争法的中心位置。即便一些教材设专编对竞争法停止了阐述,也仅仅把它与宏观调控法、市场监管法等法律制度并列,而没有突出其中心位置。也就是说,现行的经济法学体系理论和教材缺乏体系的中心统帅,体系内部各局部关系不清,不能为进一步的市场经济和政治变革提供理论支持,没有充沛反映经济法治和宪政的肉体。
2.2 应当确立竞争法在经济法中的中心位置
2.2.1 市场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经济法实质上是关于国度经济次序的法
竞争是一个发现过程,它是市场中买方和卖方间互相交往的演化性过程。购置者们竞相获取触及购置的学问,供应者们则努力发现、获取产品制造或销售的相关学问,促使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竞争的全过程会对寻觅和实验新学问的行为形成很强的`鼓励。由于竞争者们冒险投入了本人的私人财富,并要对他们的行动和错误担任。从整个经济系统的角度看,竞争性运用的产权有很多好处:第一,竞争推进人们发现有价值的学问和信息,推进经济增长。第二,竞争可以抑止经济势力。竞争一次又一次地向财富一切者发起应战,在竞争过程中没有一种社会经济位置是不可应战的。第三,充沛的竞争有一定水平上有利于分配的公平,第四,充沛的竞争其实是买方、卖方争取买卖时机的自在,从而总体上促进了自在。第五,竞争有益于经济平安。竞争经济可以更好地吸收外部冲击,靠自发灵敏的价钱和数量反映使商业周期变得平稳。因而竞争应当得到经济法的促进和维护。经济法实质上是关于国度经济次序的法律。在市场中,经济主体行为是经过市场价钱停止谐和的,而市场价钱又是在竞争和企业自在地参与市场买卖的条件下产生的,因而,维护竞争就是市场经济次序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追求,从而也使得竞争法无可争辩地成为经济法的中心。从国际比拟的角度看,德国著名经济法专家沃尔冈·费肯杰著的《经济法》(第二卷)中,⑨除了总论局部对根本概念和经济宪法问题停止阐述外,他把经济法分为:
(1)普通经济法,包括:经济人法(即经济法的主体);德国竞争次序(是中心重点内容);德国经济财富法。
(2)特别经济法,包括:在德国经济法中的总体调整;在德国经济法中的个体调整。普通经济法主要是有关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财富一切之类的法律。特殊经济法与市场干预有关,触及到超越了市场自我调控的经济调控,一些人称之为方案或指导。显然在该著作里竞争法是作为经济法学的中心的。由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丹宗昭信、尹从宽所著的《经济法总论》,将经济法定义为在市场机制下树立的经济政策立法体系,它的中心是维持市场竞争次序,即国度对自在竞争的限制(市场支配)和障碍公平竞争(不公平竞争)行为停止规制的法律。⑩韩国的权五乘教授所著的《韩国经济法》,强调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中心。
2.2.2 我国应当以竞争法为中心构建经济法体系
我国经济法理论与其他国度的明显差别,固然有其客观缘由,譬如,我国当前的经济是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现行经济体制脱胎于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在经济变革快速推进的同时,政治变革又处于严重滞后状态,政府职能没有基本转变,权利依然过多地留在经济范畴,国度对经济的控制依然过多,从发作作用的范围和深度看,行政垄断远比经济性限制竞争严重得多。但这些特殊国情丝毫不能影响竞争法的中心位置,相反恰恰阐明竞争法在我国应当成为经济法的中心。我国的《反垄断法》是关于市场竞争的根本法律规则,该法不只标准经济垄断行为,而且标准行政垄断行为,对深化竞争性经济体制变革和民主化政治体制变革都有重要的意义,它应当是我国经济法的中心。但该法目前依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法龙头作用,经济法学界应当把竞争法作为经济法的中心来重构经济法理论体系,我国未来的经济法学体系,应当设一编竞争法,放在根底理论之后,使维护自在公平竞争次序的竞争法处于普通经济法的中心位置。关于不能完整适用竞争法而又与竞争法有一定联络的经济规制和监管法,也能够单独设专编,使其处于附属的特别经济法的位置。
3 宏观调控法的位置
3.1 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主要是指应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总体的调控。目的在于克制“市场失灵”,宏观调控的总目的是经过促进总需求和总供应的根本均衡,使现有资源得到较为充沛的应用,完成经济平稳持续的增长,这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完成“充沛就业”的平衡。财政政策手腕采取的详细方式有:增加对商品和效劳的购置力(例如,公共工程),或者增加转移支付(例如,扩展社会保证福利或失业补贴),或者减税。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完成既定的经济目的(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完成充沛就业战争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等)调理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这一学派的政策要点是,“百姓不买政府买,消费不买投资买”。我国经济实践中存在借宏观调控调控之名行方案经济之实的现象,曾经惹起了一些学者的留意。
3.2 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学体系中的位置
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作出“完善宏观调控”的明文规则后,宏观调控成为了运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概念,宏观调控法的称谓是我国的特产,我国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法主要是指金融法(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财政预算法、税法等。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学体系中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它与竞争法的关系。有学者以为宏观调控法是我国经济法的中心。主要理由为:第一,我国实践生活中宏观调控手腕作用较多,影响较大。第二,现代经济中金融、财政税收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因而,宏观调控法自然处于经济法学的中心位置。也有学者以为在经济法学中宏观调控法是和竞争法处于对等重要的法律位置。笔者以为,与竞争法相比宏观调控法应当处于辅助的位置。这是由于:
(1)竞争作为一种动力机制在制度和次序的构成和演化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德国的市场次序政策是比拟胜利的次序政策,其理论根底是自在次序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公共政策的根本倡议是要分清两种做法:①使维护性职能成为政府的重点,特别是培育和树立各种有益于竞争性系统的制度已到达维护目的;②干预详细的经济性、社会性过程和结果。该理论以为前者优于后者。政府应当专注于用其强迫权利促进和维护作为共享品的竞争。他们对凯恩斯主义者主张用预算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抵消总需求摆动的政策持批判态度。他们担忧,刺激经济开展的政府投资和对总需求的支配会逐渐地腐蚀市场信号机制,改动市场主体的行为形式。
(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腕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手腕,实质上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主要是经过间接的手腕,处理短期的经济动摇问题,而不重点处理经济的长期开展问题,它应当是为市场竞争机制正常发挥作用效劳,而不应当干扰市场竞争。
(3)宏观调控法主要应当是为竞争次序的构成和维护效劳的控权法、程序法。我国理想中竞争法的作用没有充沛发挥,而所谓宏观调控手腕用得较多(其实许多是较少法律约束的行政手腕),这与我国市场经济次序不完善,政府职能没有完整转变,政府权利过多留在市场范畴有关。与西方国度经济法先有竞争法不同,我国脱胎于方案经济体制,存在着政府控制经济的惯性,即所谓“途径依赖”, 因而我国经济法是先有宏观调控法。实践中宏观调控的概念常常被滥用,许多政府用行政权利直接干预、以至支配经济的办法都称为宏观调控,存在不受控制的调控权进犯经济自在权的现象。随着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变革的深化,宏观调控法将主要是与竞争法相配合,为维护竞争次序效劳的控权法、程序法。
优秀论文5
优秀论文推荐:师德师风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踌躇地顺着标志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空虚。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高尚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身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绩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假如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方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宁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和,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局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身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身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小朋友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小朋友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他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效果,当你发现小朋友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高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小朋友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小朋友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时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小朋友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小朋友”“假如是我的小朋友”。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小朋友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小朋友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学校,面对一个个规范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小朋友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许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不相上下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考虑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发明的身手。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时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优秀论文6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但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初中生学习压力增大,身心逐渐成长,如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予学生利于长远发展的教学引导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
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课堂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没有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依然把学生视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发号施令,是学生思维得不到拓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故事情节。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课堂教学轻互动
课外阅读文章欠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要善于利用其他阅读资料,要选择提供给学生难度适中的课外读物加以补充,充分指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英语习惯,致使“课内课外结合阅读”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偏重对教材单元内的阅读文章的教学,轻视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要完成“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 15万词以上”的初中英语阅读目标难度很大;在应试作业和考试中,教师最关心学生阅读理解上的正确率,平时阅读理解的训练着重于反复的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但是这种练习“治标不治本”,可能学生原本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就错误的,教师未曾发现,学生也没有及时纠正,只以完成练习题为目的阅读训练,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我们的阅读课堂常常“以本为本”,教师引出主题后,就注重课文讲解,带领学生略读并找出文章大意,教师至始至终稳固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牵动下思考并回答问题,成了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处于极其被动的阅读状态。
传统英语教学偏重于语法和词汇的教授和讲解,而轻视语言能力的运用;另外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积累,造成现在的学生“眼高手低”,“哑巴英语”等等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的现象,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最主要体现在缺乏语言运用能力,学了几年英语的学生竟然无法进行基本的语言沟通和文字阅读,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对我国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我认为,在英语阅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词汇不足,词汇教学脱离实际;背景知识缺乏,无法理解文字背后的信息;整体阅读意识淡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如何恰当地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在此,我谈谈自己在课堂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掌握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否则阅读水平无法得到质的提高。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而图片是文章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应该让学生养成图文结合起来读的习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或重要内容。
阅读时先略读关注整篇文章的立意,看到一篇文章,首先结合图片、标题将文章整体浏览一篇,大概了解文章的意义,再开始着重找出文章的主题句,这样基本可以抓住文章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可帮助了解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然后开始细读文章,就是根据文章后面的题目来阅读文章,在该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是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要想深入地理解文章,就是通过准确地回答等问题来学会摘要概述全文,这样才会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四、多维互动
以生为本”的互动阅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方式处理文本,使学生在互动中理解文章,享受阅读,训练思维,使阅读课堂活力四射。一是师本互动,理出目标。 课前教师要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语言、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教学之前,教师应仔细研读文本,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设计出由易到难的有效提问和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二是生本互动,读出真谛。 读是文本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多次与文本互动,从不同层面上理解了文本。
通过略读了解了段落大意和主旨;通过精读查找细节;通过回读猜测生词和理解难句的含义;通过朗读欣赏佳句;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最后学生能通过获取文本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完成教师设计的活动,达到充分理解篇章含义的多元教学目的。 三是生生互动,体验合作。 当学生输入了足够语言知识和文本信息后,就能回答教师设计的有效问题、完成教师设计的有效活动。 如果教师再引入竞争机制,展开各种小组竞赛,更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生生互动不仅烘托了阅读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教师应该根据反馈重视教学策略的改进,进行适当的策略调整,尊重教学规律,通过基础、方法、策略、练习的四位一体教学,这样才能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庞丽群. 谈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寓教于学[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S1)
[2] 蔚晓琳,李茂连. 浅议初中英语词汇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xx(17)
[3] 邢娜.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xx(02)
[4] 王佳蓉.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xx(04)
[5] 刘志红. 初探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xx(04)
优秀论文7
摘 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给常规的商务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给物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电子商务能够改变物流,而物流机制的健全也会相应的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从电子商务以及物流发展的相互关系入手,重点介绍和分析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以期实现两者协同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发展 影响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Logistics Development
LI Haibo
Abstrac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business model to bring conventional form a hug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but also 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rought a goo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E-commerce can change the logistics, but also improve the logistics mechanisms appropriat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development to start, highlights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the logistics, in order to achieve synergy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development; impact
引言
物流主要的作用在于构建生产以及消费的载体和媒介。而电子商务则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方法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两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性,电子商务作为全新的商务形式,其对于提升物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电子商务不断的发展,物流对电子商务活动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们开始愈来愈注重电子商务同物流的关系。
1 电子商务同物流的关系
1.1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强力后盾
在电子商务实现商品交易过程中,物流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服务消费者。如果没有物流的话,所有的商品交易形式都会化作泡影,没有了实际的意义。在常规的商品交易过程中,其主要是卖方将商品利用一定形式转移给买方。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购买者在网上购物之后,就完成了商品的交易过程。不过需要借助物流将实体物品转移到购买者手中,这样才算是完成了商务活动。现代科学化的物流,利用准时供应同有效客户反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减少费用成本,缩减产品生产周期等方面的特点,确保了电子商务的有效的进行。假如没有了现代化的物流,即便是电子商务非常的简便,但是依然没有实际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电子商务主要是由电子商务主体,电子市场,物流等其他相关的因素组成。在电子商务的商品交易过程中,都有上述的这些因素的参与。譬如其中的信息流,主要是涵盖了商品信息的提供、技术扶持,以及售后服务等相关的内容。而物流作为其中的一种要素,其主要表示的是商品流动的全过程。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尽管物流需要实现一定物理方式的传输,然而因为较多自动化机器设备的使用,这些因素都会让商品物流的流动速度变得更加快速,进而有效的缩减商品的生产周期。
2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从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程度来看,涵盖了不同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2.1 对物流传统观念的影响
因为电子商务属于一个全新的商务形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物流营造出虚拟化的活动空间。人们在使用电子商务过程中,其相关的物流的不同作用发挥都是利用虚拟化额形式进行体现。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能够实现物流的科学有效性。物流系统中的相关信息都成为了供应链运营的主要条件前提。信息条件对于供应链的系统化可以进行有效的把控。愈来愈多的企业会把商品以及服务的专业化进行显著的对比,参与到具有品牌特点的分工协作的物流机制中,更大的范围内构建系统化的供应链,同时将其作为是企业组织结构虚拟化的基础系统。供应链机制在不断的发展和延伸过程中,可以会对企业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譬如专业化。市场竞争的特点也开始出现了变化,其已经不只是在于企业具有物质的数量,而是其能否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协同,最终通过融合社会资源来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所以,从本质上来看,企业的竞争也属于物流机制系统性和完善性的竞争,物流系统的管理也逐渐开始出现变化,其从对于有形资产存货的管理演变为了对无形资产信息的管理。物流机制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在于该怎样在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之间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换句话说就是在实现物流总费用最低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单独的服务。另外物流机制作用的本身也会一定的变化,譬如降低库存成本,减少销售以及营销成本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2.2 对物流运行模式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够实现物流对网络的有效把控。像之前常规的物流活动在自身的运行中,其都是将商流作为核心,因此其物流的运行模式也主要按照商流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运行模式是将信息作为核心的,因为信息不但能够控制物流的运动方向,同时还可以影响物流的运行模式。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利用网络上的信息传输,能够对物流进行有效的把控,进而实现物流科学化的目标。网络对物流的把控主要是利用整体物流来完成的。虽然在传统物流中,也有类似计算机对物流的控制,然而基本上这种控制都是单一的运作模式。因为网上客户能够在制造商面前直接取得了良好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常规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有关的载体也会慢慢的消失,然而区域销售代理受到制造商的委托,将会不断的提升其在渠道以及地区性市场中的份额和比重。另外因为在电子商务发展契机下,客户对于商品的获取性的心理预期会不断的提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企业交货速度的负担和压力。所以物流机制中的配送中心以及相关的设施建设,都会出现一定的变革和优化信息共享的实时性,让商品生产厂家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科学化的资源配置,因此组织形式也会出现一定的扩散化。
2.3 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影响
应该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之下,物流基础设施也会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因为电子商务要求较高的工作效率,因此相应的物流业应该具备完善的通信网络等其他方面相关的基础设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内在以及外在技术都会出现有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从物流的外部技术来看,主要涵盖了组织物流中必需的机器设备等各方面内容;而物流的内部技术主要体现在物流管理方法,以及组织较高工作效果的物流所需计划等其他方面内容。物流技术程度在一定方面可以用来考量实现物流效率水平,所以必须要构建一个适合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不断提升物流的技术水平,这对于物流本身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对物流管理水平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够有效的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物流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管理的水平,最终也会影响到电子商务高效率特点的体现。必须提升物流的管理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把合理的管理手段以及手段运用在物流管理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物流的顺畅,真正意义上实现物流的科学有效性,相应的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不但能够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也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不仅要求物流管理人员既具有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同时其对于物流管理人员也具有严格的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电子商务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人才永远都是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要素。
2.5 对物流速度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速度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占据市场份额重要方法。物流机制要提升消费者对于商品获取性水平,那么商品的运输速度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要素。因为运输活动的繁杂性,所以运输信息实现共享的前提是确保运输单证的格式统一化以及传输电子化。为了较好的实现运输单证,通常都是货运提单,以及货运清单的EDI格式进行统一,实现货运全程的跟踪监控以及回程货运的系统规划,对物流系统中有关通讯设施以及信息处理系统方面进行前期的投入建设,通过情况下可以从电子通关,在线货运信息系统等其他类似的技术基础设施。
2.6 电子商务对物流过程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物流采购的影响,通常都表现在缩减订货周期,降低价格方面的内容;而电子商务对库存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电子商务加强了物流系统中不同环节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这样能够减少库存量,节省成本费用;电子商务对物流运输的影响,通常主要表现在该怎样最大限度的加速物流运输速率;电子商务对支付方法的影响,表现在能够便利的进行付款,譬如可以使用电子信用卡,支票等其它一些形式。
2.7 电子商务对物流竞争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中,判定企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的标准就是其企业产品在市场中所占比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物流机制来确保产品的科学化流通。因此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迫使物流企业必须对交易中的有关环节进行剔除,实现无库存生产,降低对实物基础设计的依赖程度,缩减商品生产周期等特点。
2.8 电子商务对物流营销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步入了网络化的时代,物流企业必须要比消费者更加清楚自身所需。通过对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划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评价不同营运项目的应用效果,利用评价不同划分市场的回报效率,同时经过详细的对比和分析,这样就能够更加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具体的计划,让企业的不同业务都能够起到应用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市场划分得愈细的话,那么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就有更加清楚的认知。营销策略以消费者的需求、符合需求的成本等方面为原则。而实际的营销形式只不过需要一台计算机,服务器以及相关的网站维护人员即可。促销手段通常都是利用双向交流的形式,把广告,技术指导同订单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来提升经营效率。
2.9 电子商务对物流服务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求将物流不同环节作为一个完善的机制进行科学规划安排,让物流服务的性能具有多元化,以期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消费者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充分的了解和知晓相关的信息,同时还能够直接参加到整个过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消费者利用互联网能够直接向企业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花费较低成本以符合消费者个体性服务的需求,不过这需要企业对自身的业务程序以及管理模式进行变化,提高服务水平;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远程服务,延伸服务市场范围,创造全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利用互联网提供相(下转第190页)(上接第187页)关的服务,能够较好的加强企业同消费者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提升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好感度,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费用。
2.10 电子商务对物流人才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先进的管理科学方法,使用电子商务综合技术对一定物力相融合的人力进行科学的培训以及分配,让人力以及物力确保在最适当的比重。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不同方面人才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配送等其他一些相关的工作。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结构,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子商务所需的知识结构,营造出一个全新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条件和氛围。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电子商务以及物流发展的相互关系入手,重点介绍和分析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以期实现两者协同发展和进步。应该可以说没有构建一个同电子商务互相配合的物流机制,电子商务就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同样,如果没有充分的融合科学有效的电子商务机制,那么物流也不会产生具体的效果,进而物流也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从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会最终改变物流,而物流机制的健全也会相应的促进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
优秀论文8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使得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提升高校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主要阐述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创新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对当前行政管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行政管理的创新对策,以期为高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创新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可以提升校园的整体管理水平,保障各项教育、科研工作有序、顺利的开展。然而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研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的行政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转变行政管理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创新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管理体系能够划分为后勤、教学及行政管理三部分,各工作机构和部门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可以有效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协作模式,共同为高校的发展而努力。从本质上看,行政管理活动是一种组织性质的活动,开展管理活动的依据就是高校制定的教学目标,起到一种保障性的作用。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例如:科研行政机关人员、教学刑侦机关人员等,要参考相关的体制,调动各个机构的积极性,将现有的资源高效的整合起来,制定一套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落实各项管理工作。近年来,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增大,教育环境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衡量高校发展效率的行政管理工作来说,也应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下,高校才能够将自身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提升综合实力,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发展。这就表明改革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程度,只有从根本上做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才能够对高校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调控、监管和组织,使高校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处于市场环境形势下,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还能够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高校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效的处理各项发展问题。
二、当前行政管理体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行政管理权力泛化
行政管理在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存在学术、行政管理两项权力不均衡的问题,使得行政管理权力泛化,不利于学术权力的执行和落实。高校工作人员均受制于放射性较强的行政管理环境下,无法有效的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科研活动,虽然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较高,但也会影响高校竞争实力的提升。
2、内部机构及职能设置不合理
高校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高校内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术活动的进行往往会受到行政管理机构的约束和限制。在加上行政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内部机构和职责的设置不合理,在执行高校管理指令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管理问题,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3、行政管理体制同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相冲突
学术活动是高校进步、发展的关键动力,但是由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使得行政管理工作同学术科研工作相互冲突,阻碍了高校的发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进行,这就使科研和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限制性,无法起到促进高校发展的效果。
三、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行政管理创新对策
1、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主体,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理念,在创新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更新管理人员的思想理念。要求行政管理人员首先要对自身做好相应的定位,明确自身承担的义务和职责,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较高的岗位职责意识,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促进行政管理的创新。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决定着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和改革效果,要使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素质,能够根据原则进行管理,发生问题后要勇于承担责任,提高管理能力,改善工作效率。
2、构建和谐的高校管理环境
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及人性化成为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改革方向,需要在原有行政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优化工作机制,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体制,健全高校发展系统。行政管理的创新需要依靠和谐的高校管理环境,所在这就要求高校应从下面三个角度入手进行改革:1)对行政管理领导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定详细的岗位竞聘制度,依靠制度和体制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保证行政管理的改革效率;2)摒弃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对行政管理的权力进行全新的分配,保证权力的分散性,并结合高校的实际状况,构建院-校-系层次性的管理机制。在层次化的管理机制下,逐层落实行政管理目标,增强行政管理机构的灵活性和执行能力;3)明确学术权力,把握好行政管理的内涵。要将学术活动作为中心,围绕学术活动进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3、协调学术和行政权力的关系
在高校进行管理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术权力弱于行政权力的问题,而高校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学术研究水平,所以必须要对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达到一种协调的状态。高校在完善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要基于整体的角度,对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两项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使二者彼此相互协调互补,为高校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高校行政创新过程中,应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渗透和贯彻学术权力,确保在先进的学术人员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各项管理活动。
4、对行政管理绩效的实践应用进行改进
对行政管理绩效的实践应用进行改进是教育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着对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时也意味着应对高校的发展形势。将绩效管理模式运用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可以使教学人员同管理人员共同得到发展,逐渐提升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推动高校的进步。改进行政管理绩效工作的具体对策如下:1)秉承服务第一的原则。高校应提高对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视程度,确定行政管理服务的本质作用,将服务的思想理念贯彻到整个管理过程中,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真实效用得以发挥;2)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沟通和交流,在完成考核工作后必须要依据沟通制度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总结经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3)开展动态化的绩效管理。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各个教学、管理方面均有所体现,创新行政管理工作的绩效管理模式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秉承动态管理的理念,高效的处理各项管理问题。
5、将行政管理改革与网络技术整合起来
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先进网络技术的优势,高效的运用网络资源,逐步提升整体管理效率,迎合教育形式的改革趋势,顺应时代的发展[7]。高校当前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机融合,在实际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可以依托网络技术,使行政管理与高校的校园网和办公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机构的实时性沟通和联系,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这就迫切的需要对行政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创新。结合高校的整体发展形势,要抓住当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有效的创新方案及对策,构建和谐的高校环境,提高校园各方面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从而逐步提升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推动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晓伟.人本主义视野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
[2]费琛.浅析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5).
[3]陶文信.影响高校行政效率的因素及提高途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4]林冬.刍议如何加强高校基层行政管理的有效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S2).
[5]姚则会.有限与有效:高校行政权力职能转变的目标定位[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xx,(2).
[6]杨春燕.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神州,20xx,(6).
[7]何知,贺丹凤,钟高秀.浅议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8).
优秀论文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也受到广泛关注,企业追求的不能仅是利润最大化,同时还需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基于管理学角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呈现着较大的相关性。
1、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战略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其竞争能力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越发不容忽视。不可否认,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相当复杂,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并非在任何时候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竞争能力都呈现正相关,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两者之间关系。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具备较强社会责任的企业会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企业短期利益受损,美国强生公司曾经因为要负起对消费者的责任,而大量回收和销毁企业生产的药品,因而蒙受巨大损失。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环境的日益改善,以及日趋成熟的消费者消费理念,消费能力的日益增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市场竞争能力在不断增强。
2、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由于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关系企业切身经济利益的重要环境因素,现代企业应该顺应形势,树立恰当的社会责任营销观念。
2.1.加强社会责任尤其是劳工保护责任方面的信息管理,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包括对相关国际组织的有关规则的收集分析;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相关立法关注,预测其法律动态,以避免在投资和贸易上因社会责任履行不当而措手不及的重大损失;监测竞争对手的SA8000导入进程,保证走在前面。
2.2.加强营销渠道规划和管理,选择符合SA8000条件的供应商和中间商,在渠道中导入SA8000标准。SA8000不仅要求企业自身达到其标准要求,更有意强调商业伙伴间的社会责任执行水平也要符合要求。企业应该向自己的渠道伙伴提出明确的社会责任要求。
2.3.加强企业伦理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伦理管理体系和机制。在企业建立权威的伦理领导机构;对企业重大决策进行伦理审计;改革工会工作,使工会成为企业更好地维护员工权利的动力,让工会更多地参与到劳动者和企业的谈判中来;逐步建立财务、环境、社会责任三者结合的业绩汇报模式,以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发布企业运作的综合效果,使企业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2.4.逐步改变中国企业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竞争战略,大力培养企业的技术、品牌、渠道等核心竞争力。为什么在风传美国要对中国企业强制实施SA8000的时候,不少出口企业大有狼来了的感觉。其根源还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实施SA8000的最大问题会导致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一部分企业感觉SA8000简直就是一道紧箍咒,是欲罢不能。面对新的竞争态势,中国企业必须转变竞争战略,进行技术、管理创新,建立持续改进和不断学习的新型企业文化,真正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及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知识和学习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利用本部门社会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与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结成良好的关系,在组织实旅CSR过程中承担关键角色。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利用本部门社会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经常或定期地与公司利益相关者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结成良好的关系。可以预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在领导教育组织认识CSR的价值以及执行CSR计划的新领域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管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公司不仅要为股东服务,而且还要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公司是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系统,公司的目标是为其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和价值。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人们往往容易简单将之理解为“慈善事业”或“只有成功企业才有能力去做”,而实际上,人们忽略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商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有很多的契合点;二是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它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过程。只有真正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在投资、营销以及成功塑造商业形象甚至融资等各个环节获得持久的成功。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营销、企业社会责任与入力资源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既是竞争的压力,又是一种卓有成效的企业战略,它对企业的营销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至企业文化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GaoYingchun,ResearchOfAgriculturalEnterpriseManagementInHeiLongJiangReclamationArea[M],may20xx.
[2]邵君利.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1).
[3]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4]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30页.
[5]周南.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xx.
[6]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xx(6).
[7]胡铭.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的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xx.12.
优秀论文10
1 近年的水文水资源环境状况
当前我国的防洪工程建设还不健全,甚至处于一种严重不足的现状,可见水文水资源环境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1 经费不足,基础差
即使最近几年我国逐渐加大了研究水文水资源的经费,但研究水文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由于我国研究水文水资源的基础差、起点低和相对落后的技术,促使研究的进度很慢。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首要问题,研究的经费问题得不到处理,一些研究内容比较偏门的,投入的人力物力就更少甚至没有人参加,有些偏远的地方对水文数据的采集还是通过人工来完成,导致错误的数据采集率逐步增加。
1.2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东西南北的差异分布,导致我国是个淡水不足的国家,节水技术及制度也是现阶段我国比较落后的,导致大家对水资源的保护观念十分缺失。水利管理部门一直都是通过出水量进行管理、监控,在水文水资源用水制度及技术缺少的状态下,这种模式管理任何作用都起不到。对于一些非传统的水资源利用不得当,随意排放,尤其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还有排放随意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对传统水资源的污染。
2 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文监测设备的应用没有得到普及
水文环境的研究基础是水文数据,而水文数据的取得大部分来自于水文监测系统。然而,我国的水文监测系统的科学运用还没有得到普及,应用的领域非常有限,而且设备也相对落后。一些高科技、高效率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只是运用在一小部分领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致使水文工作者不能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2.2 节水制度与节水技术不健全
随着水资源环境的日益枯竭,使我国的节水制度捉襟见肘,节水技术也很匮乏。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控制水总量来实现的。而此种方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施的过程内容却很复杂,而水资源管理的实施是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技术来保障的,如果忽略了制度的建立和技术的研究应用,通过控制水总量来实现节水就是形同虚设。
2.3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技术相对落后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也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一些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技术。虽然,我国也采取了很多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措施,但是从应用范围来说还是不够广泛,从技术措施方面来说也相对落后。
3 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的措施
3.1 逐步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强化对洪灾管理
当前,虽然许多地市已经根据实际的防洪减灾需求制定出了相应防洪预案,但是伴随时间推移与社会的发展,这些措施已无法发挥真正效应。故预案的制定必须采取动态化管理,在结合社会现状基础上,严格遵循空间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定期对现有预案进行补充与完善,以逐步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同时,各流域防洪预案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经济发展条件,将其洪灾风险管理划入到地方的经济建设体系中,并明确不同部门与利益主体在不同时期的义务与职责,从而使该预案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抵御洪灾的功效。
3.2 积极构建群众性的防洪减灾机制
在防洪减灾实践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水灾的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为防洪减灾的众多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提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有效确保地区防洪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为做好防洪减灾工作,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形成防洪意识,即在积极做好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做好防洪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的预防监测工作,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将防洪的一些知识纳入到教材中,让学生从小认识到防洪减灾的重要性,或是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众多形式,向当地人民灌输防洪减灾的必要性认识,以使该地区的人民逐步树立防洪的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伤亡与资金的损失。同时,各级政府间还必须积极做好互相间的协调与沟通工作,以免重复作业的情况发生,并配置专业的现代化装备,以迎合现代化防洪需求。
3.3 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我国每年的水旱灾害损失严重,占自然灾害比重较大,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水文检测部门作为专业性的河流湖泊管理机构,具有对洪水险情进行科学检测的职责,肩负着全国的防洪工作,同时也为防洪人员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因此,要不断提高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加大防洪减灾的意识宣传,让全民拥有自觉的防汛减灾意识,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的损失。
4 结语
总之,对于水文以及水资源的调查而言,在大数据时代应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信息共享,科学化的管理。对于河流雨量和水资源分配量需要经过科学的分配,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翰华。 浅谈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J]. 能源与节能,20xx,12:98- 99.
[2] 李娟。 变化环境下的小流域地表径流模拟预报及坝库功能转换研究[D].宁夏大学,20xx.
[3] 李坤辉。 论我国农业旱涝防灾减灾法制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xx.
优秀论文11
摘要;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要真正达到“科技兴农,的目的,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地夺取农业连年丰收,使亿万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涸然途径甚多,但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农卫全科技的作用,则是首先的和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而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又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故必须运用多种方式,给予农业科技人员、尤其是有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
关键词:农业,科技,奖励基金
我省及各地、市县设立农业科技奖励基金翻度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基金资金来源可多架道筹集。
我建议:一是从财政上适当安排一点,二是在各级下拨的农业专项资金中提取一点,三是在农业投入的有偿使用的收益中解决一点,四是在各类农业开发基金中考虑一点。所提资金由财政部门统管、统支,由各级科委、农委等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报经同级政府批准使用.励奖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农业科技人员中的有功之臣。既要奖励县以上的农业科找人员,又要奖励的乡村“土专家”;既要奖励在生产第一线的实干家,又要奖励运用科技理论、结合我省实际且取得科研成果的研究者;既要奖励引进良种良法的传播者,又要奖励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新模式的.开拓者;既要奖励在粮食生产上的“行家”,又要奖励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的“高手”。为确保奖励不流于形式,奖励条件、标准公开,不定名额,达到条件即奖,对号入座,宁缺毋滥,不搞照顾。
设立农业科技奖励基金至少有三大好处:
通过奖励表彰,论功行赏,可鼓励他们深入第一线,更好地把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在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才华,报国酬志,同时在实践中农业科技人员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
二可促进全省农业再_上台阶。目前,各地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在种植业上,有的田土粮食亩产上吨,有的不足千斤;有的果树年年果实累累,有的则岁岁零星挂果,甚至成为无果树。在养殖业上,有的养一张蚕收入几百元,有的仅收几十元,有的生猪半年可育肥屠宰,有的仍需一年才可出栏。在种地收入上,有的亩平上千元,有的除去成本所剩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户在掌握运用实用技术上存在差异,觅需广大农技人员送“技”上门。通过奖励,必将促使农业科技人员急农业之需,急农民之急,不辞辛劳,指导和帮助农民学技术、挖潜力,增效益。那么,我省农业再上台阶即为期不远。
三可使“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更浓。通过奖励,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在沐、们心目中的地位,使全社会更加重视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专门人才的作用,从而能广泛地在全省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普遍实现科技兴农,裕省富民的目标!
优秀论文12
摘要:“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将“和谐”一词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谐
和谐是一种品质和价值取向。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大学生能够实现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成才。然而,大学生要想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在心理发展上实现和谐,这就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和谐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1、教育内容的和谐———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华史。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风雨兼程中凝练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如儒家经典《中庸》提出的“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荀子》提出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教育者应当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利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创造出“中国味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应当要求大学生通过学校图书馆或网络等查阅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考评。但在注意,考评的分数高低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在查阅、理解、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使和谐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
2、教育过程的和谐———教育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切忌无章法的教育
从概念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他们的心理施加影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活动。因此,教育者在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教育时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关于这点,教育者要做到两个要求:一是坚持循序渐渐、由浅入深的教育;二是坚持有步骤、有轻重缓急的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项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是因为它的教育对象———大学生存在着太多的差异性。同时,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也有很大的易变性。
3、教育互动的和谐———善于利用情感交流,增强教育工作的人文性、亲和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大学生情感的对话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若能持着真诚之心组织、实施教育工作,必定能够引起大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了解到这项教育活动是真真正正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有利的。具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动的和谐可以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方法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情感变化等三方面入手。因此,教育者应当关注大学生的情感生活,若发现他们出现情感问题,及时解决,以防他们衍生出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4、教育环境的和谐———构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或是政治环境,或是经济环境,或是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最主要的就是校园文化环境。就大学生而言,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校园,无论是生活、学习、娱乐还是进行各种情感交流,都离不开校园这个重要载体。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教育者应当积极构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当然构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广大大学生的精神支持与积极营造。
参考文献:
[1]俞卫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xx(11).
[2]史立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xx(8).
优秀论文13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它包含了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会面临困难;在教育中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包含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知识建构;元知训练等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对策: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Fuentes认为:在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优秀论文14
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论文撰写是个人专业的一次具体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实践。对技术工人来说,技术实践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比较复杂的工作,为了说明某个技术问题,既要有文字处理,又要有图形和数字的表述。但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不少资料、数据、图表等往往比较分散,有的记在几个本子上,有的没有记录,只记在心上,有的甚至散落在不同地方,工作完了,这些资料也就完了。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果未能推广应用,这可是一种浪费。
一、撰写论文的目的意义
根据国家规定,技师考评方式中的综合评审,要通过论文答辩的方式去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应用专业知识,对某个技术问题,用说明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总结和提高。上升到理论上的高度进行分析,就是要将自己好的经验、好的科技成果总结出来,介绍给同行。
我们不应为评审而去写论文。有些参加技师职称考评的同志,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认为评审要求论文字数为3000字左右,那就从有关的书籍上这里抄一段,那里抄一段凑字数,将理论原理或概念抄上一大段,再草草将涉及论述的内容来个叙述结尾,而根本不理会前面论述的理论原理与论述内容是否相关,对解决问题有否起到解释和指导的作用。其实要用短短3000字将有价值的难题论述清楚并不容易。论文写作的要求:一是要让别人能通过你的论述,理解掌握到你的先进技术方法;二是你要通过有力的论点论据,甚至一些科学依据让人相信和信服你的做法是彻实可行的,有采用价值的。所以,用3000字将一个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写清楚,其语言文字要求是比较精辟的,这样的`要求反而比字数多的论文写作难度更大。
二、准备工作和撰写程序
论文的准备过程实质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再上升为理论文章的过程。撰写论文,需要收集有关资料、数据,同时要分析哪些资料、数据可用,哪些则需完善、补充、充实。在此过程中,积累素材、资料、收集数据、现象等形成论点,才能着手写作。一般程序如下:
(1)选题。不少技术工人工作实践多年,曾参与不少技术项目的工作,也取得不少成果、甚至获得各种奖励,但在撰写论文时不知写哪些内容,也就是如何选题,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查阅资料。收集内容近似的他人资料,选择中以说明论文目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做到心中有底。
(3)积极咨询,虚心求教,吸收他人经验。技术工作有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特别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借鉴和吸收别人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从中受到启发,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对某些技术问题一时理解不了,一定要不耻下问,以补充自身不足。
(4)整理原始数据和资料。必要时,实地观察,记录试验全过程。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5)绘制表格、插图、选择照片。利用图形代替文字表述,往往会使其机理和工作过程更形象,阐述更深刻。
(6)拟好论文题目和写作提纲。设大标题、小标题。一般的题序层次:第一级:一、二、三等;第二级:(一)、(二)、(三)等;第三级:1、2、3、等;第四级:(1)、(2)、(3)等。
(7)撰写论文。最好先起草稿,然后整理补充,最后再作文字修饰。
三、论文的选题
(一)题材来源
题材取自于技工的生产与工作实践,适合自己实际,撰写起来才心中有数,得心应手。其技术含量,不但反映了作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作者的认识水平。选题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不要摇摆不定,更不可中途改题。选题要求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
(二)选择内容
论文要送专家评审,送审者要通过论文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而考评专家评审论文是鉴定考生能否达到技师资格的重要依据,因此,技师论文应是考生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代表作。可以选取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使用和修理经验总结;
(2)试验研究;
(3)调查报告;
(4)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
(5)技术管理与运用;
(6)学术讨论。
四、维修电工技师论文范文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生产当中电动机因缺相运行而造成烧毁的事故在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怎样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全面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和有关资料,现提出预防电动机单相运行的措施,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1、熔断器熔断 ⑴故障熔断:主要是由于电机主回路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而造成熔断器熔断。
预防措施:选择适应周围环境条件的电动机和正确安装的低压电器及线路,并要定期加以检查,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⑵非故障性熔断:主要是熔体容量选择不当,容量偏小,在启动电动机时,受启动电流的冲击,熔断器发生熔断。
熔断器非故障性熔断是可以避免的,不要片面认为在能躲过电机的启动电流的情况下,熔体的容量尽量选择小一些的,这样才能够保护电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熔断器只能保护电动机的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事故,它绝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
2、正确选择熔体的容量
一般熔体额定电流选择的公式为:
额定电流=K×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⑴耐热容量较大的熔断器(有填料式的)K值可选择1.5~2.5。
⑵耐热容量较小的熔断器K值可选择4~6。
对于电动机所带的负荷不同,K值也相应不同,如电动机直接带动风机,那么K值可选择大一些,如电动机的负荷不大,K值可选择小一些,具体情况视电机所带的负荷来决定。
此外,熔断器的熔体和熔座之间必需接触良好,否则会引起接触处发热,使熔体受外热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断。
在安装电动机的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接线方式和正确的维护方法。
⑴对于铜、铝连接尽可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如没有铜铝接头,可在铜接头出挂锡进行连接。
⑵对于容量较大的插入式熔断器,在接线处可加垫薄铜片(0.2mm),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⑶检查、调整熔体和熔座间的接触压力。
⑷接线时避免损伤熔丝,紧固要适中,接线处要加垫弹簧垫圈。
3、主回路方面易出现的故障
⑴接触器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
其主要原因是:接触器选择不当,触头的灭弧能力小,使动静触头粘在一起,三相触头动作不同步,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比较适合的接触器。
⑵使用环境恶劣如潮湿、振动、有腐蚀性气体和散热条件差等,造成触头损坏或接线氧化,接触不良而造成缺相运行。
优秀论文15
摘 要:文化身份作为一个“问题”受到关注是现代性在世界各地的展开以及全球化的后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个话题。何谓全球化?本文通过对译者文化的分析,来深入探讨译者与全球化的关系。
关键词:译者;文化身份;全球化
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加强各地区的文化联系,对文化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可能消除文化的民族特色,更不会导致文化的美国化或全球化。因为,每个国家和民族在政治上是独立的,在文化上也是独立的,各民族应尽可能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丰富多彩、百家争鸣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景。文化的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的同质化、单一化,它是由经济全球化所决定的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以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的交流和互动为内涵的世界文化发展过程。我们并不否认西方文化在全球暂居主导地位,但不等于世界文化必然趋向西化。人们不难发现,当我们在聆听英语新闻、畅饮可口可乐饮料、品味麦当劳快餐、或欣赏好莱坞电影的同时,西方人也在练习太极拳、钻研《易经》学习汉语和京剧、品尝重庆火锅、或欣赏中国的多民族风情这一切都毋置疑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文化也是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互动的进程中,西方文化虽强,也只是多元中的一体,而中国文化虽弱,也在自强不息,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因此,“狼”来了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自信、是否坚持自己的本土文化身份以及选择何种文化战略,如何挑战与“狼”共舞的时代。
译者文化身份:
文化究竟是什么?它是与人类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联系在一起的。除去已经物化了的文化形式,以及语言、习惯、风俗等民族象征性符号之外,文化的核心是由精神、观念、意识构成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文化总是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以及社会生活的各种稳定的组织方式相互区分的。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都是在彼此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借鉴、融合也是文化存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身份是一个文化上的归属问题,超越了国籍、社会、性别等传统划分标准。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身份,当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发生转变时,自我身份的确认问题就会出现,不再处于稳定状态。一个受多种文化语境影响的`人身上往往出现文化的杂糅(hybridity)――所谓“杂糅”,是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观点,指“不同语言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最后形成的具有多种语言文化特点但又独具特色的混合体”(韩子满, 20xx: 55)。双重甚至多重文化身份引起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翻译研究中文化身份的引入是对传统翻译中“文本中心论”的一种超越,译者的文化身份和文化选择取决于语言之外的政治、经济、宗教、意识形态各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文化身份的特点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文化身份和翻译行为的关系实质上是译者在两种语言的诗学规范和文化价值观上加以抉择的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无论在文化价值观、诗学规范还是读者意识等问题上都会体现出自己的主观意识。文化身份为研究翻译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有利于我们深化对译者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翻译意图等问题的认识。
比如,译者的国家身份。译者从国家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出发来处理翻译中所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此时的翻译往往不再遵守等值或对等原则,译者的文化身份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例如,对“香港回归”一词的翻译,我国译者不能简单地按其字面意义译为“Hong Kong Takeback”,也不是沿用英国人出于他们立场用的“Hong Kong Handover”,而是表明自己鲜明的国家身份和维护国家立场,将其阐释为“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因此,译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国家文化身份,尤其是在一些政治场合更要注重词语的选择。
翻译周旋于语言和文化,政治和历史之间,跨越各种学科为智慧的互相交融创造了一个叹为观止、前景美好的框架,以探讨意义、文化、政治和历史内在的不稳定性。与此同时,翻译研究从其他学科吸收过来的各个成份相互影响,为该学科带来了生命力和探索精神,并建立起有别于其他的学科的独立地位。翻译研究通过整合各种迥然不同的元素,形成了全新的身份,而这个身份也将会经历持续的嬗变。
参考文献:
[2]吕佳擂.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西德尼?沙博理个案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xx.
[3]张阳.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ors’Cultural Identity on Their Translations[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xx.
[4]王红巧.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优秀论文09-27
优秀论文范例07-15
优秀论文(推荐)09-27
(实用)优秀论文09-28
优秀论文的评语01-30
优秀论文【精华】09-27
2016优秀论文开题报告10-20
优秀论文范例[锦集14篇]07-28
2016年毕业优秀论文开题报告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