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创造性思维论文

时间:2024-09-23 15:42:38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精华)创造性思维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造性思维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创造性思维论文15篇

创造性思维论文1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数学课堂完全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观察实验等教学手段和群体互动等教学形式,都能较好地将数学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让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进取意识、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使学生逐步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学会边动脑边操作,并能够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在教学中,我认为除了组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如:“一块正方形硬纸片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这道题看起来是一道减法应用题,在实际中就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使学生知道答案会出现有3个角、4个角、5个角,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其规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会从这里萌芽。

  将观察实验法引进数学课堂,变一个人演示众人看为人人参与、个人动手,大大丰富了数学直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创造的潜能得到发挥。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可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开始时,教师讲解与新知识有关的小故事(电脑出示相应的动画片):熊山上的小熊们最喜欢吃熊妈妈做的饼了。有一天,熊妈妈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小花熊一块。小棕熊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熊妈妈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棕熊两块。小黑熊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熊妈妈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黑熊三块。讲到这里,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只小熊分得的饼多?为什么?”学生们争相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是聆听,不做回答。学生们急于知道究竟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这时教师适时导入新课:“到底哪只小熊分得的饼多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分饼,看看谁得出的结论正确。” 该环节教学,引发了每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们愉快而迫切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应用

  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思路才会开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即使学生提出了荒唐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批评他,更不能嘲笑他,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悉心爱护他们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例题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寻找规律,形成创造技能。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测量校园里树的直径。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素材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去创造,真正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创造性思维论文2

  一、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创造思维思维方式乃人的思维活动的顶级具体方法,乃许多思维的统一合并得出的,乃最终造出创造力的必须。所以,鼓励刺激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意识乃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可惜,现在的中国在教书育人的观念上依旧还有着原本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想法,还有社会上的诸多职业在选择就职者时把学历看得很重,同时忽略了个人的能力,这直接导致学校的老师在教书育人时着重于“分数”,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认为思维与创新可有可无,只有分数高才是王道。而与此同时,孩子们同样如此,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分以及得到文凭,因此,就只是抓住死知识死记硬背反复操练而从不知变通。这样一来,就过早地把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对于创造的灵感以及兴奋给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硬的一个个数字。所以,当孩子们面对一道更深层次的需要自己开动脑经活跃思维的题目时,孩子们就只能烦躁得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无法解答,更不懂得创新。另外,中国现如今的高中数学课本里放入了一些和高等数学相关的内容,孩子们仅仅碰到一点基础的定理,换言之,即只碰到高中数学的表面形式,但是对于数学原理的具体产生发展的过程并未曾深入探讨了解。由此直接使得高中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未曾修建完成“媒介点”,导致孩子们对于那些概念定理存在着了解上的片面问题,以及理解上的错误认知,从而在面对高中数学的时候,存在着懈怠甚至于讨厌继续学习下去的厌学情绪。再加上,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底子并不一样,对于数学问题在认知理解当然也就不一样,由此使得孩子们有着在数学概念定理领会上的误差。这具体表现在当他们处理数学题目的时候,并不看重深究此数学题目里的暗含条件,把握不住题目里的明确条件;与此同时,孩子们面对某些题目的最终结果没有多个方向的`理解分析与判断,没有对自我思维进程的掌握,由此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根据高中学生在高中数学研究时所遇到的诸多思维阻碍,老师要把确定学习“目的”当作重点,把孩子们的“兴趣”当做方法,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当做重要方法,慢慢地一步步解决孩子们脑海中的数学思维阻碍。要做到这样,老师在数学传授知识的时候,把那些和孩子们的周围事物的情况接近、且有一定趣味性的真实题目当做问题的基本材料,讲述题目的背景、目的以及要求,使得孩子们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对象以及特点,创建数学模型,进而把握有着特殊地位的基础数量关系,同时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利用数学概念、符号来表现事物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全部化成数学题目并处理问题。使得孩子们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切领会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乃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意识的潜能,老师仍需要巧妙地设计情境,鼓励孩子们利用其爱好与好奇心。归根结底,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间断地挖掘、理解以及处理问题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步骤。创造设计问题的情境乃在教科书上的死知识以及孩子们的思想两者相互之间增设某种不协调,从而让孩子们进入一个与题目相联系的情境里,刺激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好奇心”,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学习数学时更加地积极主动。

  二、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数学思想、思维、修养以及文化不仅仅是数学里更深一步概念里的基本要点,还是处理问题时所用的思维策略。于提高大家的素质上具特别作用,由此使得孩子们养成在纷繁的关系里考虑问题的好习惯。所以,在数学传授知识的时候,非但要使得孩子们得到某些新东西,还要让他们在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训时提高其思维能力,加深处理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数学传授知识时要刻意地加入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和孩子们进行概括理解比如说,数学里许多基础方法不但是处理题目的基础方法,还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数学中的所有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能够和数学特定知识的学习和利用相联系,变成数学知识传授里的有机组成部分,于潜移默化中慢慢让孩子们形成数学创造素养,甚至跟随孩子们的成长延伸到其他地方。

  三、发挥创造思维的潜能

  根据数学教学慢慢地加深层次,孩子们相关的知识一直累积,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修养以及数学文化慢慢地于此过程形成,于是就培养出了孩子们创造思维的潜力。使得孩子们在探索未知问题时,创造出新思想、发展出新理论、开设出新方法、确定新战略,提升其自信心。所以,老师处于数学教学时应该慢慢引导孩子们激发创造思维的能力。数学的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系统性,所以,当教学时,提高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乃处理数学问题的有用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变式设置。在处理数学里的定理与问题时,做不一样的角度、层次、情形、背景的其他表现形式,指引孩子们由表面提供的条件作为出发点,想尽一切办法向多个方向加深理解。不要被既定的模式蒙蔽双眼,只求一个固定结果。

  (二)变通。孩子们有阻碍时,老师要根据形势进行指引,让孩子们自己转换考虑方式,并找到另外的解决方法。

  (三)培养孩子们的“奇异”设想能力。主要强调的是:

  1、“独”与“异”,创新特色,不拘于固定格局;

  2、“突破”,勇敢打破固有格局,进行创新。

创造性思维论文3

  摘要: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接受的教育、获得的生活经验,将对其一生造成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单单需要专业性过硬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的人才。对于大学体育这门课程来说,在国家重视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趋势下,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体育改革的方向出发,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在大学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大学体育教学;训练

  综合素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创新。信息时代的到来,令传统的单纯体力劳动被机械化所取代,人们所注重的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还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作用

  综合来说,创造性思维具有五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思维能够突破传统思想习惯的束缚,产生不同于常规思想的方法与见解。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经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怀疑、相信自己、自动自发地转变自己[1]。第一个过程要求要具有一种对当前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有依据的怀疑;第二个过程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即便你提出的观点遭到他人的怀疑;第三,要在平时的锻炼中自发地转变自己,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活动范围与体育教学理念。通过以上三个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直接影响体育的教学水平。第二大特点是具有求异性。体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好不要单纯地局限于固有的方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在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体育运动,但正是这些运动开创了体育运动的新天地,我们要勇于改变。在体育运动中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够有效地解决体育运动目前存在的许多弊端。第三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正如一句古言所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多数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够打破常规,采用新的捷径去实现目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这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不同场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运用都会使结果产生差异,灵活性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注意的是,枯燥无味的`重复是最打击学生的兴趣的,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因为没有兴趣而影响教学质量,老师们要在教学中灵活地改变教学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宜的判断。懂得随机应变的老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中呆板、无趣的学生有优秀成绩的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在那些懂得审时度势、思维敏捷的学生中产生的。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大特点是联想性。类似举一反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懂得举一反三,看到一种现象后,要多个方向展开联想,分横向联想、纵向联想、逆向联想,丰富的联想是创造的摇篮。第五大特点是综合性。分析与综合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时,学生要具有杂交能力与统摄能力,把他人的教学、训练巧妙结合并概括整理。

  2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比较落后,教育制度不太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大学的办学水平造成了影响[2]。许多大学对体育方面的投资普遍较少,教学设施不完善,而且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不到位,不明白体育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模糊了体育教学的本质,达不到所要求的目标。国外在这一方面的新理念我国也没有加以引进和利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理念也没有加以改进。不过,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针对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政策未贯彻实施,还有一些弊端并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个水平,对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也十分不利。例如,教学方法无新意,更多大学看重的往往是最后的成绩,但成绩哪能以偏概全,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不止在课堂上,平常也要有体育锻炼,这种教学方法达不到目的;其次,教材的选择墨守陈规、无针对性,集体授课在男女之间无差别。另外,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比较少,无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对学生的思想转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健康知识的普及也不到位。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正在做出改变,更多的是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更改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去,采用趣味的教学方式,侧重能力拓展,鼓励引导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运用

  创造性思维对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十分重要,可被定义为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解决问题时要多方面思考,不要受固定思维的影响约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全面分析解决问题,打开思路,勇于尝试不可能的事。正如写作需要灵感,体育教学中也有灵感的存在,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灵感对体育教学具有十分有力的作用。那么,在这么一个身体运动大的教学项目中如何产生灵感呢?我们要明白,灵感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不可能你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具备,灵感还会来光顾你[3]。灵感的捕捉有以下几个途径:(1)要有充足的知识积累。体育虽说更多的是参与,但知识的积累也不容忽视,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接触一些体育理论知识,逐渐让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深化积淀,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是学生灵感激发的基础。(2)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有方向地培养学生对某一个或几个项目的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有动力,才有探索新事物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思想的创新。(3)要注重劳逸结合。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不是产生灵感的方式,达不到思想的提升,灵感往往是在体育锻炼之后的放松期产生的,所以,在安排体育教学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学生训练强度与时间的安排要切实合理,理论知识的普及也要适当安排,让学生在紧张但又合理有序的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思想创新,从而产生灵感。竞争是产生动力的良好途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中离不开竞争,具备了竞争意识,体育教学才有活力,创新才能有动力。竞争意识可以引申为嫉妒,嫉妒你比我做得更好,那么我就要更加努力来超过你,具备这种心理,学生更有干劲,能够释放出最大潜能,突破自身限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去。在竞争中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还能够形成一种冒险意识,不断参与挑战,在挑战中不断创新,不断思考。这种意识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只有借助自己头脑中的思想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特点中的一个高级特色,它比一般的思维活动更复杂、更艰巨。

  4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运用中的好处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科学、系统化的思维体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宗旨,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其次,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成效,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令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达到质的飞跃。最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升。创造始于观察,要具有创造性,就要具备对事物感知的能力,观察细微,才有创造的可能。

  5结语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重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实施适应了大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殿林.论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J].林区教学,20xx(10):93-94.

  [2]刘姝华.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xx,7(26):23-24.

  [3]张恩才.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32(12):88-90.

  [4]李志刚.试议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J].艺术科技,20xx,29(4):385.

创造性思维论文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目前,高职高专部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分析高职高专艺术类音乐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还不够,我们认为要加大力度探讨研究。

  一、高职高专艺术类音乐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艺术类音乐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高职的音乐和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基本照搬艺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培养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对学生的专业划分不科学,授课缺乏职业实际内容,不能与职业需要相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相互脱节,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很差。专业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模式不匹配,教学上很大程度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难以真正做到素质综合、相互兼容,所以难以适应职业基础教育的需求。

  教学实习往往因人力、物力的不足,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学校实习,甚至有些院校采用“放羊”的方式来开展实习工作,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此外有的把实习的任务推给家长,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开展实习。正是由于这些做法使教学实习形同虚设,因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低。

  因此,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尚未形成体系,办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还不够,培养的艺术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文化市场发展需要,与成型的工学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相差甚远。

  二、探索音乐和美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重大意义

  所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通过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形成适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一定的可持续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一种教育途径与机制。

  艺术类音乐和美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它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其一,工学结合使得艺术类学生的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得到显着增强。其二,艺术类学生有更多机会与生产一线的真实岗位接触,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在工学结合中完成了企业新员工招聘和录用的“试用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择业难的社会问题。

  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和文化企业欢迎的技能型艺术人才。利用工学结合资源,激活艺术课教学,引企进校,校企联动,拓宽艺术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加强工学结合,全面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养,适应社会文化市场和企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高专艺术专业的最终目标。因而,探究艺术类音乐和美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音乐和美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原则

  1、从改革高职高专艺术累音乐和美术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强化职业艺术教育环境,营造职业艺术教育氛围,完善艺术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践行“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既注重基本理论、艺术素养和创意方法的培养,又注重社会实践和上岗训练的`有机融合。

  四、构建音乐和美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1、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多个专业并举,把学生学习与实践、实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将学生推向就业市场。

  2、发挥多学科综合性高职院校的优势,整合调配设备设施、师资等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功能的有效综合。有效推动了艺术教学与艺术作品生产合一、学习与工作结合,全面提高艺术类音乐和美术人才培养质量。

  3、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形成真实的艺术职业环境。

  4、探索出一条综合实践教学的路子,带动教学与艺术实践,使他们有机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鼓励学生走出去,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在真实的市场背景中进行实践教学,能使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深化。

  5、保证教学计划,保障实践基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得以落到实处。围绕真实项目进行思考并解决一些教学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提高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提高毕业生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

  6、学生的毕业设计采用工学结合方式,学生采取分组的形式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项目(任务),在工作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工作,以实际工作成果来完成毕业设计。

  7、以实践教学促进艺术类音乐和美术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在教学实习中用“准就业”的工学结合模式,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实现课堂与实习点的一体化。

  总之,只有围绕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条主线,抓住音乐、美术两个专业基本点,以就业和择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才能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工学结合是高职高专艺术类人才必要的培养模式。

创造性思维论文5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课程兴趣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思维已是重要课题。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出发,阐述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前提条件,随之列举常见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举措,最后加以总结,分三部分诠释了高中数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灵魂支撑,更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动力来源。想要创新,拥有创造性思维是掌握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创造性思维同一般性思维不同,它挣脱了传统思维的束缚,是具有高度灵活性、创造性、多变性的高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是展现个人综合素质与其个人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摇篮,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及结果。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素质教育,因此,在学生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独善其身只能导致固步自封。学习亦是如此,单纯的学习只会成为社会上甚至是生活上的“书呆子”,并无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自身的发展也并未得到提升,多少“天才”夭折的事迹足以说明其意义。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才能打破自身的桎梏,激发潜能,提升自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不是灵光一闪的奇思妙想,更不是闭门造车的笔耕不缀。剥离掉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外部因素,自身扎实的知识基础才是诱发并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有可能实现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一)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便要使学生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熟练并掌握运用数学各项基本公式,学会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时运用“讲数学小故事”等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并了解数学产生的生活来源,这对学生学习、理解数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树立开放性思维的意识形态

  创造性思维注定是打破权威及传统束缚的。如果一味的局限于老师的传授之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从没想过主动创造(指灵活运用),那不仅仅是学生的失败,更是老师的失败。引导学生树立开放性的思维意识形态,激活其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搭建开放性的思维创造环境

  有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并拥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就必须要为期搭建开放性的思维创造环境。中国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导致中国大量缺少顶尖技术人才,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相信许多同学在实验课上对于动手做实验都具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开放的思维创造环境对诱发创造力的重要程度。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及运用

  在为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学会运用思维创造方法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建立起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一)逆向思维法

  (二)激励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次小小测试,便能引发起学生强烈的创造动力。如老师在解答学生数学难题时,通过一种方法为其进行解答后,告诉其“至少还有两种解决方法,老师只找到了一种简单的解决办法”的激励话语,便很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甚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可以形成乐于创造的风气,从而潜移默化的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生动活泼、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代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学生长久以来呆板的学习方式,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目标,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步骤来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并理解所学具体内容。例如老师向学生提问,我现在有100个数学模型,如何将他们进行整理和区分?以具体问题为引,而不设置问题答案,引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最终便会得出标记、计量、分类等不同的整理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真正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思维技巧紧密的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具体生活当中,使他们真正起到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永远的“魂”,是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的初衷,更是目标。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大胆创新、积极改革,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改革浪潮的风口浪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遗余力。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点滴浅见,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数学教学的春天!

创造性思维论文6

  体育创造性思维是体育教学中在学生学练基础上通过创造想象再提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树立基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体育课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是落实好体育课的关键。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在学与练过程中进入学生的“圈子”,搭建和谐融洽的课堂。

  1.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浓厚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在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中使学生焕发出昂扬的意志品质。教学中,让学生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分成4~6组,教师参与到学生中,教师讲解示范完毕后,由体育骨干组织学生自主练习,对所学的内容大胆质疑、提出新颖的假设,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1.2精心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练习主动性

  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身体力行”的主导变为适时引导点拨,采用“尝试发现法”教学,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体育知识技能的相关线索,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练习中,教师提供有关下肢运动的规律、练习的要求和场地、器材,学生进行思考、练习、观察和对比,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观察与讨论、互帮互学,创造多种符合实际的发展下肢力量的方法。

  1.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究体育教材,去粗取精,触类旁通,充分展开思维和想象,清晰动作路线、方向。如,膝绕环的热身运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力学分析,运用运动解剖知识,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在其他的运动动作中,有哪些运动形式是不科学的,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

  2构建高效课堂,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2.1创设符合学情的情境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生动幽默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游戏“翻山越岭”的教学中,讲清游戏规则后,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由学生商议如何更好地实施游戏、场地的布置、器材的使用、男女生分组、成绩的判定等等。游戏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2.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自编自创喜欢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要鼓励学生在保障安全、技术合理的情况下去创造有新意的动作方法,挖掘和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掌握初步的棍棒操的基础上,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创编出与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棒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编自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展,其对体育课的教育功能日趋成熟。如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课前学生自主观看跨越式跳高的微课程,课中利用摄像机、相机、手机等技术设备将跨越式跳高动作中的起跳、腾空技术分解示范慢动作的播放——学生完成动作时的慢动作回放——学生之间动作技能规范性的观察比较等等,有利于学生对跨越式跳高动作技术的形成、纠正和改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改进评价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进取、合作精神。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评价应占一定比例,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成为一句空话。比如,在棍棒操考核时,学生个人或小组创编的棍棒操质量也计入学生的考核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无论是优生还是学习困难学生,体育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展示参与表现的机会,善于并及时发现体育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克服自卑和畏惧感,在鼓励、呵护、帮扶中不断进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4结语

  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创造力思维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方法,学生端正练习态度,合理利用教材等,需要师生双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通过体育运动和思维训练巧妙结合,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智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民涛.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理论[J].体育教学,20xx(4).

  [2]章晓利.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经济与社会发展,20xx(3).

  [3]蔡玉芳.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技信息,20xx,27.

创造性思维论文7

  摘要:

  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在思维的本质上、思维的途径与方式上和思维的外在特征上都有相似之处,两者的趋向与目标,功效与意义更有广泛的同—性。发掘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内联和外延,归结两种思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作用,将有效地开发和提高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将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音乐思维 创造性思维 内联外构 潜在关系

  茫茫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于特有的振动之中,物质就是由振动中的某些振动波组成的。

  从另一种角度看,宇宙不是由物质所组成,而是由音乐组成的,“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地再现和表达”。①音乐之所以是所有艺术中景特殊的一种形式,关键在于音乐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主要是从本体象征的角度,去建构具有外在世界动态特点的音响世界与其进行整体对应。音乐反映的不是对局部细节的模仿,也不追求与客体的形似,而是深入到生命的内核和客体的本质去完整地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因此,音乐的思维与表现恰是人类情感与理智的完美结合。正是由于音乐具有完整地表现世界与人类内在精神的特性,才使得音乐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才使得音乐思维与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紧密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与分析,发掘音乐与创造在思维过程中的内联与外构,拓展音乐教育的潜在功效与终极目标,进而促动潜存于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凸现与进发。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之一,因此人人都有思维。但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常人有常人的思维方式,伟人有伟人的思维方式。其不同之点就在于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而音乐思维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与音乐思维从本质上来看,它们都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充满着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与把握的合理性、超前性与科学性。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发现、突破与重新建构”,其目的就是对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存状态进行重新的整合,使其更符合事物的内在结构与外部的发展规律,以追求对某种规律的完美要求。所谓发现,就是要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寻找问题的所在,在常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其“可能性”;所谓突破,就是对现存秩序的否定,对习以为常的质疑,对循规蹈矩的突破,对天经地义的反叛;所谓重新建构就是要在突破的前提下,抓住新的质,建筑新的思维框架,完成事物发展的新的飞跃。通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可以发现其思维的精神过程显示出的是“打破—创新—再打破一再创新”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状态;其思想的心理过程也同样显示出“进取一实现—再进取一再实现”这样一种自我满足的循环体验。这种循环现象实际上揭示了客观世界运动与人类社会运动的内在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推进人类追求进步、实现理想的动力。因此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科学地掌握世界方式与创造物质美的第一要素。

  音乐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体验、升华与重塑”。所谓体验就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心灵上的体验,所谓升华就是对情感世界的一种精神升华,最终就是对人格素养的一种理想境界的重塑。音乐思维的过程就在于对美的发现与发散以及对美的重组与塑造,音乐思维的目的在于力图使人类的情感活动渗透于整个音响世界中,并在不断的矛盾中进行对比与辩证,在音响形态的各种变化中进行不断的协调与升华。因此,音乐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发现一对比一重组,再发现一再对比一再重组”的循环之中,音乐的思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由于其使用材料的特殊性,由于其巨大的表情性的渗透以及结构中的逻辑因素,使得它完全不同于人类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基本材料的抽象思维,它始终在情感的敦促下发散,但又在其形式的表现上予以高度的逻辑性。虽然音乐以它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表现着人类的精神和情感,但在本质上又从属于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它产生于主体心灵世界对客观世界的生命体验,发散于情感升华的意象感悟,形成于严谨结构的艺术组织中,作用于主体自身的人格重塑,因而,音乐思维是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方式与创造精神美的第一要素。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充满了发现与直觉判断、想象与酝酿构思、打破与重新建构等各种肯定与否定的矛盾运动,正是由于不断的发现、不断的突破以及不断的建构,才使得思维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升华。而音乐的生命就在于激起矛盾,没有矛盾音乐也就无从发展。音乐的思维也正是在音乐各种表现因素及形式的协调与不协调、稳定与不稳定、不断地追求变化的过程中最终求得平衡与协调、完善与统一。因此,音乐的思维过程就是人的本质需求对声音的优化组合,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就表现在他的意志的奋求、满足、再奋求、再满足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中。——音乐也具有人的这种特征。”②那么,有组合就必然要有选择,有选择也就要有抛弃,因此,选择一抛弃一再选择一再抛弃,直至理想境界,这是音乐创造美的基本规律,它与人类创造物质美的规律是吻合一致的。科学家爱迪生在经历了9000多次的失败后才最终成功地发明了蓄电池;音乐家贝多芬带着“命运”的乐思经过长达五年时间的构想与积累、深化与升华才完成了流芳百世的第五交响曲,而他在第九交响乐曲末乐章主题的创作中,也呈从2口。多个构思中才选择了其一。因而在科学发明与音乐创作的过程中,选择与抛弃、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运用。此外,音乐的表现是一种动态的形式,它与时间的发生与消失是同步的,音乐想要诉说的内涵都在声波形态的不断的运动中进行,其间充满了高峰与低谷、上升与下降、高昂与低沉、规整与零散、紧张与舒缓、扩展与浓缩以及协调与不协调等各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音乐思维的目的就是要在于姿百态的音响运动中,求得平衡、对称、协调、完善。说到底音乐就是创造人类精神的美,而人们对美的认知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美是物质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美与不美只有在对比中才会产生,只有在鉴别中才能确认,音乐所使用的材料是声音,每一个单独的乐音都由自身振动频率所发出的一定的表情信息,把这些单个的乐音有机地组织起来就会产生相对完整的表情意义。因此,音乐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精神活动过程,它既表现了人类细腻的情感又充满了高级的抽象思维,在此过程中,人类本质中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的种种意念与感悟及手法与途径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非逻辑的形象思维,其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想象、直觉、灵感及顿悟;其思维的状态是发散式的;其思维的特征是求异性、灵活性和突发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所谓超常规就是要打破常规式的套路,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都是同一性的,但如果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对同一事物产生出不同的认识与不同的结果。那么,对一种事物的认识如何超越其事物的本身呢?苹果落地而没有上天,这一非常普通的事物现象在牛顿的思维中却产生了非凡的启示,进而发现了地心引力定律;鲁班从割草破手指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美国一工程师从喷洒香水的现象中受到启示而发明制造出了发动机气化器:美国的莱特兄弟受启迪于放风筝的现象并最终使飞机上了天;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也是得益于桔子瓣诱发出的联想而创造出了歌剧院奇特的外型,等等。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在不被常人注意的地方引发思路,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但是,只是发现问题,而未展开思维联想或拓宽思维深度,最终也难以形成创造的结果。因此,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辩证性质的矛盾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是直觉与想象的矛盾运动,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

  而音乐思维则更需要敏锐的直觉、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手法、新颖的建构。一句优美的旋律或一个精辟的音乐动机,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也是不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品。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③综观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哪一部不是作曲家对现实社会生活敏锐洞察的心灵诉说,或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想象的情感抒发’又有哪一部不是作曲家对七音十二律的奇妙组合,或是对音响声态的非凡构筑?柴可夫斯基在庄园里偶然听到窗外一位泥瓦匠哼出的俄罗斯民歌《孤独的凡尼亚》后,深深被曲调中暗淡、忧伤及深沉、苦难的情绪所感染,据此创作出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肖邦在惊闻华沙起义遭沙皇军队镇压,华沙失陷后,引发了强烈愤慨,因而创作了著名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我国作曲家冼星海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谱写出中华民族音乐的绝唱《黄河大合唱》。从音乐的表现技法上来看,凡是对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作曲家,他们也总是不满足于一般的技巧写作,而是通过独特的想象力试图超越现有的技巧,试图打破常规去追求自身的个性与独创性,进而开创出奇特的手法和新颖的结构体裁。比如巴赫在积极发展主调和声思维的同时,又把复调音乐的写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把超越人类脑力极限的妙技处理得极为简单而鲜明,其中的对位技巧充分显示了人类超常思维的无限能力;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对奏鸣曲式以及交响套曲的完善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尤其是贝多芬在交响乐中加入人声合唱的创举,把交响乐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再比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他在创作中打破旧的逻辑原则,几乎在所有范围内用色彩对比的原则取代了功能逻辑,创造出了富有梦境般的音响色彩,极具感染力。他这种和声逻辑正是基于“无拘无束的直观”和“视听同构的想象”。因此,在音乐思维中,无论是创作意念的萌发,主题音乐的构想,或是形式结构的确立,表现技巧的运用,都离不开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如此,才能进发出奇特的创作手法和新颖而独到的结构形式。可以说,想象力始终引导着作曲家尝试新的音响组合方式,而直觉则不断地提示作曲家把握这些新的方法的尺度。

  创造性思维追求的是一种“新”与“美”的结合,它是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并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而最终达到一种全新的、富有创意的新成果。在创造性思维中,其“独到”与“新颖”的指标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效果则更是衡量其成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独特性反映的是思维的本质,任何模仿与重复都徒劳且毫无意义的。音乐更是如此,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的声音在自然界里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经过作曲家的思维活动而精心创作出来的。因为,音乐中的声音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无论一句旋律、一个乐段、一个乐章甚至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其中无不渗透着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为音乐。音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现、不断发现的创造史。乐音的发现并形成有规律的顺序是一种创造;赋予每个乐音以各自进行的倾向及解决是一种创造,多声部音乐的出现是一种创造:多种曲式的产生以及不同作曲技法的形成是一种创造,特别是当人们用这些规则去排列和组合声音的时候,更是一种创造性的选择与突破。古今中外没有一首音乐作品是相同的,即便是曲式结构一样,但其旋律、节奏以及和声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一点正说明了音乐艺术的创新性。音乐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变化中求新颖。综观音乐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推进,其结果都是前所未有的,都体现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尽管有些发展阶段或有些音响结果是畸形的,甚至是癫狂的,但都不失为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造冲动,正是这种追求独到之处的创新精神,才使得音乐有如此灿烂辉煌的今天。

  总之,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联与外延,音乐中充满了创造,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音乐。而音乐在创造的过程中又充满了创造的轨迹与效应。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打破常规,突发奇想的意念与动机;凭藉想象,创造性地建构与发展;反复选择、综合对比,有效地创设最佳途径与最优方法;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地摄取结果与形式。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科学思维与包括音乐思维在内的艺术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掌握世界的两个并驾齐驱的重要要素。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21世纪,我们不能不把提高人们的艺术思维能力作为衡量民族创新力的重要标准。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那么能否说,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是第二生产力呢,由此引申,音乐及其他艺术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娱乐”“愉悦”或“陶冶情操”等基础的层面上,而还要尽力发掘其提高人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功效与作用。

  注释:

  ①何三乾选编《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②转引自藤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创造性思维论文8

  摘要:网络技术的变革和高速发展,对人类的视觉语言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视觉符号始终以其独特的可视性语言追求自身审美价值的实现,并争取与社会、大众心灵的沟通、融合,力图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该文针对当前网页设计的风格,探究创造性思维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网页设计;视觉;创造性思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人们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并称其为继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这种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媒体与受众之间不再是传统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面临巨大的改变。而在此过程中,网站建设也愈发趋向于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因此,创造性思维对网页设计起着主导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每个正常人都有这种创造性思维。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的发明创造、形成新的概念、创造新的成果、提出新的假说等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活动,这种创造性思维一般人是没有的。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有机结合。

  二、创造性思维在网页设计实践中的运用

  网页设计作品主要由图形、文字、版式等设计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经过设计师的艺术加工,最终构建出完整的网页。在创意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师对多个设计元素进行组合,使其不仅仅具有审美和装饰功能,同时具有商业化的目的。图形是网页设计作品中受众关注的视觉中心,也是传达感情信息和创意表现主要形式的重要载体。优秀的网页设计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创意思维,运用简洁的设计语言清晰地表达设计主题,而且可以有效地展现设计师的情感和商业目的。因此,创意思维对于网页图形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创意表现常用的几种手法:

  1.互补形借用

  互补形借用,即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这种图形巧妙组合,结构严谨,形与形之间相互包含、补充,又相互独立,具有一形多义的视觉幻象的效果。在视觉设计中,图形在人们心中是情感和思维形态凝固的视觉符号,它可以超越国界,是人们沟通情感、传播信息的直接途径。网页设计的图形、文字等是正形,而留白是负形,留白能使网页作品产生空间感。优秀的网页设计师善于运用互补形借用的手法,使正负形之间既对比又统一,作品往往能够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网页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元素是文字,一些院校专门把字体设计作为一门课程。设计离不开有创意的文字造型表现,有设计师把字体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不同的字体设计在表达同一设计主题时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是不同的。如,宋体给人的感觉是规范、正统、严肃,黑体则显得厚重、实在,圆体看起来比较亲切,等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文字形象显得非常重要。设计师在进行文字创意时,必须深入理解文字的内涵,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对字体的结构进行巧妙组合,对笔画的大小、粗细、颜色等进行艺术加工。设计师要将文字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抓住创意要点,增强文字的艺术感染力。

  2.变异

  一个物形有次序、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定规律和美学法则转变成另一个物形,如此美妙的变换使两个不相关的物形发生联系,从而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如,经典作品《乌龟与汽车》就充分利用了异变图形的构形方式,将一只卡通的乌龟与甲壳虫汽车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交织渐变、相互衬托,既生动有趣又自然。设计师要巧妙处理各项设计元素,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排列、组合,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3.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就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完全相同但有联系的视觉符号运用艺术手法进行巧妙结合,从而组成新的更有意义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理念。设计师可结合客户需求设计作品的版式编排,同一版式可让不同网页元素和谐统一。如果网页设计作品具有新颖的版式,就更能吸引受众,从而充分展现个性。不同版式编排方式具有不同的意境、个性和感情。网页版式是创意性理念的体现,也是一种形式语言,它必须与内容紧密匹配,所有这些语言和技巧的目的都在于清晰、鲜明地传达主题内容。网页设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设计师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师运用美学法则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巧妙处理,旨在获得最佳的主题诉求效果,使受众更快捷地获得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3]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

  作者:谢洁萍 单位: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创造性思维论文9

  摘 要:创造性思维不是笼统、空泛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创造性思维应有明确的内涵和具体实在的要素。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学研究中起着重大作用,物理学史表明,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求多种解决的新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有创新动机,向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方向发展。这对于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培育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一、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由教师置疑,也可以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维。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为什么。”教师的作用不是只讲授知识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多问为什么,能提出比课本知识更深刻的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我们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停滞。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给学生巧设质疑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诱发新的创新动机,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循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能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着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活化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是依靠抽象的概念、理论、数学等进行的思维,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教学时教师应增设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进行演示或设置一些诱导的问题,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如,在讲大气压问题时,教师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实验: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断进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为什么小试管不掉下来呢?”接着鼓励学生置疑猜想:“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小试管推进去了?”当循此思考找不到答案时,再指导学生读教材、查资料,寻根究底。当学生发现是空气压力“作怪”时,一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样,大气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扎根了。

  三、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放开式思维。单向思维方式只是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播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同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也是研究许多物理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也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思路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逆向思维方式,确实可独辟蹊径、突破难点、化繁为简。

  四、史论结合,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学史不仅体现了物理学家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所产生的宝贵理论成果,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实际,补充和传授相关的物理学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而且能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如用伽俐略的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不仅指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他将物理学的观察、实验、抽象、逻辑、想象等研究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学生思维批判性这种智力因素的发展。像这些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无处不启迪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

创造性思维论文10

  内容摘要:水彩画创作要在真正意义上振兴,需要大家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改变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水彩画创作还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创造性思维是衡量画家艺术修养和各个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 键 词:水彩画 发展史 创作 创造性思维

  水彩画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到目前为止也不过百余年时间,但由于该画种与中国含蓄潇洒的审美心理相吻合而很快落地生根。中国水彩画至今经历了几代画家的艰辛探索与努力,从而获得了现在多方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从目前中国水彩画创作作品展示的内容和画家创作心态来看,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行为上有四个方面的倾向:一是继承英国水彩画传统基础上不断拓展与创新。二是汲取中华艺术的精华,在创作的作品中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三是注重艺术本身的探究,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形式与手段有现代前卫的艺术创作倾向。四是纯粹的自我意识或浮躁的狂热创作倾向。近二十年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发展很快,但有许多画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水彩画单纯技法的研究上,沉迷于对水彩画技法所特有的明快、轻柔和流畅的玩味上,导致了水彩画创作中存在不理想的状况。多年来,中国水彩艺术作品是以小品形式出现的,很少有思想深刻、艺术感染力强的力作出现。久而久之,不少水彩画家也就自认为水彩画创作是以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为主,谈及创作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创作。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 导致了一些奇怪现象,其一,认为水彩画不适合创作,不适合表现思想深刻的大型作品;其二,创作就是抄照片;其三,使越来越多的水彩画的初学者,陷入到技法的框框中,热衷于表现效果的处理。水彩画创作要摆脱这些奇怪现象,从真正意义上的振兴,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改变思想观念; 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西洋近代水彩画始于16世纪。从德国绘画巨匠丢勒起,他善用水彩铺底,以水粉描绘的方法画动物、植物、风景;鲁本斯运用明暗法画水彩速写;伦勃朗在素描上画淡彩;18世纪和19世纪的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戈雅,也都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作过诗意浓郁的风景或肖像画等等。对这一时期的大师们从事水彩画的状态和作品作分析,就不难看出:(一)画水彩是业余性的,花费时间少;(二)画面内容多是速写性的风景、静物、肖像等,没有主题性创作,是为油画创作而作的草图;(三)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油画创作所要的模拟效果;(四)画幅小;(五)轻视水彩画语言,重视油画语言,因此水彩画也未能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画种。

  到19世纪,水彩画在英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画种,得力于一批水彩画家的努力。他们认识到了水彩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更新,形成了一套水彩画创作技法,使得水彩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了如泰纳、康斯泰勃尔、波宁顿等等—大批著名的水彩画家。但水彩画始终未能与油画平起平坐,当时的画家偏爱油画的审美价值和版画的经济价值而对水彩画存有偏见。这对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致在19世纪以后,虽然英国画水彩画的画家增多,但专注于画水彩画的画家却不多。许多画家从事油画、版画、壁画创作,兼画水彩画,难免会影响水彩画的艺术质量,表现为题材狭小,以风景为主,缺乏主题性创作,未能认识和发挥水彩画的社会作用。

  水彩画仅是绘画手段中的一种形式,它的产生,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是由人们在艺术实践或艺术生产中的能力大小所表现出来的。正确认识水彩画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水彩画“小品论”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阶段因人们对水彩画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及表现能力、创作能力上的缺乏所表现出的一种缺陷,断然归结为水彩画这种载体能量小,即片面认为水彩画只能画小品,不适合创作。事实上,用水彩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与题材、画多大、以什么风格,是由画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决定的`,而不是画种本身。因此从事水彩画创作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纵观20世纪艺术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各种艺术语言不再是以传统的、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着。水彩这个画种也是一样,一个水彩画家如想在水彩画方面别开生面、推陈出新,就必须在技术与艺术创造性上下功夫。其艺术思维方式也要从画上拓展开来,从工具、材质、技巧、视觉审美上拓展开来,用创造性的眼光和思维去体验和分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优秀的东西。对于水彩画创作,首先必须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这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相对高级的人类心理活动,也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传统的自然思维和开放的辐射思维两种。

  自然思维是遵循规律性的逻辑思维,在绘画中表现为对技能的训练。比如我们进行水彩创作,怎样将一个东西画真、画像,如何处理好一组画面的载体效果等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思考。那么对这类问题思考,所涉及到的思维方式就是传统的自然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定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定式在水彩画创作中还表现为,以相同的思维套路及同样的观察方法在面对不同的对象,甚至是不同的创作题材时以同样的表现技法、同样的构图方式等去进行创作。 这种思维方法是以总结前人的或过去已有的直接经验中引伸出来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人们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反复应用。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水彩画创作,偏重于一种稳定的审美趣味,表现为对既成技法的迷恋,不擅于对意外效果的驾驭,在思维和表现手法上经常落入俗套、缺乏新意。纵观近十几年的水彩画创作,其中不乏新颖与技艺精湛的作品,但普遍还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而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的问题。不少水彩画家的作品缺乏创作的思维深度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度。如:视野狭窄、题材雷同、手法单一、过于小品化,缺乏精神内涵等等,使得水彩画创作者陷入一个很不利的环境中。

  对于水彩创作而言,开放的纵横辐射思维就是多视角、广视野的参与创作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自然思维方法的狭小视野,扩展了思维空间。我们进行水彩画创作的思维路径应该是多向性的、纵深性的,它应是打破常规的,甚至可以是怪异的,这种思维在水彩画创作中是非常积极而健康的。在水彩创作中开放的纵横辐射的思维方式,对突破“传统水彩”的面貌是十分有效的。它要求每一个水彩画创作者都站在艺术的高度去驾驭水彩画,要求摆脱既成技法的束缚,无限扩展思维广度和深度,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艺术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并由此构成具有思想深度和题材、表现手法独特的画面。水彩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画种,既然是画就必然会在题材、风格、形式、技法等方面,受到各种绘画艺术的影响;同时,它也必然会寻找这些绘画形式技能与水彩画的特性来作比较,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水彩画的艺术趣味和绘画性。如油画的用色、构图、造型,特别是印象派绘画中有关光与色的应用,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还有中国画中有关笔法的应用、泼墨的艺术表现、用水的把握,以及画面留白的讲究等等,都与水彩有着相通之处,都可以借鉴并为我所用。各种艺术语言都是相通相融的,水彩也是一样,它的多种技法、风格与其他种种艺术语言、艺术流派的技法、审美要求都是相通共存和融洽的。艺术的这种生存状态,给水彩画创作提供了一个足够广阔、足够深远的发展空间,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它也使得水彩画创作者,站在一个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和启示水彩画创作。水彩画创作涉及到艺术上的诸多问题,如创作者自身文化修养的高度、艺术风格的变化、创作手法的把握等等, 这些都有待于作者在创作中进行锤炼和充实。

  综上所述,在水彩画创作中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改变思想观念,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造性思维层次的高低是衡量画家艺术修养及各个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水彩艺术委员会编著《中国水彩》,第7期,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2]莫里茨. 盖格夫著《艺术的意味》,华夏出版社,20xx年12月

  [3]周江 著《水彩画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9年7月

创造性思维论文11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的大脑特有的一种功能,是以思考、感知、记忆、理解、联想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求新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心理活动,也是大脑功能的最高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重要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局限的想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对事物进行了重新的认识、组合或者改造,然后脑海中形成了新的事物,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加以创造,这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充满了创造的过程。怎样从一种事物中去想象新事物,去发现新问题呢?这就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以往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创造性。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要源头。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兴趣性,力求构思新颖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艺术美和兴趣性,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吸引学生,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敢于创作的冲动,让学生想学、愿意学、喜欢学,这样就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更高的情景中去感受美和创造美,使学生带有多方面的情感来完成一幅美术作品。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个让学生们有兴趣的命题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背景等来设定情景,使学生有感情的去创作。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言引导,主要是教师通过提问、谈话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意图。生动的语言,贴切的语句,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激发、相互启发,把问题的主动权力交给学生,对草图提出建议和意见,可以开拓思路,深化立意,最后确立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构图。

  2.利用美术技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的学生具有了想象的灵感,但是想要把这种想象用创作的手法表现出来,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如果一个学生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他的表现能力差,想表现的东西表现不出来,那么,他的创造信心和创造的热情,就会受到挫败。因此,学生的美术技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3.避免长期临摹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让学生大量的临摹,一段时间过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渐渐的在临摹的过程中减弱了,已经习惯了其他人的绘画模式,习惯了其他人的思维,这样发展下去,长期临摹导致学生想象力缺失,只会让他们墨守成规。那么,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完成绘画,而应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多去思考,多去设想,学生间应该多比谁的想法最多,谁最具有独特的思维,而不是谁画的多,画的快。

  三、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水平。美术是一个涉及非常广泛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很宽阔,同时要具备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要把新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的评价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单一性、权威性、支配性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果,感受到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激励他们去创新、去探索,杜绝只追求共性而忽略的`个性的评价方式。最主要的是看是否有创新意识,其次是画的好坏。教师可以当面肯定绘画的成功或者指出不足指出,甚至可以自己动手修改,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不要用“像不像”、“好不好”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来体现。在自我评价中,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成功的感受。在互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评价。受点评的学生,要抱着谦虚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采纳对的意见,修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本身应该先具备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改革,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参考文献:

  [1]徐广华.《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创新思维》.20xx.

  [2]翁振宇.《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xx年3月.[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1995.

  [4]张文新.《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1999.[5]尹少淳,《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1月.

  [6]刘新华.《论美术教学改革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4月.

  [7]章国立.《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10月.

  [8]张庆林.《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20xx.

创造性思维论文12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授课模式已无法适应教育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地理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一点对此问题的拙见。

  一、利用纲要信号,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由于地理条件的相互关联性和地理问题的灵活性使得地理教学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纲要信号和逐步引导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讲“南极洲”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高”,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然后发问:

  ①“高”说明了南极洲的哪些地理特征?(学生很容易想到纬度高、海拔高)

  ②在“高”这一特点的影响下,南极洲的气温有何特点?(极度严寒)

  ③寒冷的气候对南极洲的气压有何影响?对降水又有何影响?(气压为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得出以上结论后,再对“高”的含义进行补充,南极洲不仅纬度高、海拔高,而且寒冷程度高、风速高。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逐步使学生形成一个有序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得到不断地强化,逐步学会发散性地思考问题。

  二、 利用假设情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变换思路、善于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能随机应变,善于转换问题和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设置矛盾(悖逆)情境,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只有当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矛盾时,才会引起思维上的穷则思变,转换角度去灵活的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假如地球的公转方向自东向西而自转方向不变,昼夜长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假设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不是66.5度,而是90度.地球上的季节将如何变化?通过假设可以使学生打破思维常规去创造性的分析问题。

  此外,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创造性的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去灵活的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完印度的工业布局后,让学生讨论东营地区适于发展的工业类型及工业的分布情况,调查现实工业布局中的不合理现象等,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给出正确的答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三、利用比较法和知识迁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考问题全面、系统、周密,遇到问题能够把思路引向比较广阔的领域,从正面的、反面的、经常表现的、偶然表现的等多角度看问题,既抓住问题的整体,又不忽视重要的细节。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比较法加强学生该方面能力的训练。例如讲我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时,引导学生将其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工业布局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全面、系统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情况的目的。

  此外,利用其他相邻的知识领域获得启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也可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教学时可运用联接法,鼓励学生将在其他学科领域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运用到解决地理问题上来。如将化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喀斯特地形成因;将物理实验运用于解决大气压的问题;利用成语“沧海桑田”说明地壳的运动;运用语文古诗“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长江三峡水流的湍急等。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摆脱学科体系的限制,增强思维的广阔性。

  四、巧用地理教具,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它是指人们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或新方法,它他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等特点。地理教材中,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创立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即属此种类型。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观察、在发现中获得灵感思维的训练方法。例如:四季形成的教学,学生对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如何形成四季难以理解,仅通过语言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运用四季形成模拟演示盘,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灵感,这一问题则迎刃而解,设计步骤如下:

  ①让学生观察地球轨道平面,了解公转轨道平面的形状。

  ②请一位同学根据地球公转特点,演示地球公转的全过程,其他同学观察并纠错。

  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直射点如何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学生讨论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热量不同,从而产生四季的结论。

  以上几点,仅为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实践与实验得出的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一点粗浅看法,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要真正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首先需要教师勇于对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调整教材内容与教材结构,给学生做好创新的示范作用;再次,还需要积极改革地理学科的测评模式,体现对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考查;最后,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创造性思维论文13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素质教育目标的引导下,近些年来高考中的一些考题更注重一些问题的基础性、能力性、整合性、实践性,这就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现在不灵了。这样的现实对于教师而言,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政治学科讲课时的主体要发生变化,改变过去那种讲授式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密性;强化学科内在联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反过来理论又要能指导实践,同时理论一定要符合实际。所以,在政治科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密切结合,并能与时俱进,赋予与时代相符合的新的内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理论,掌握理论,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政治课内容相对容易懂,学生很可能一听便明白,但要深究却未必能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要运用各种办法,汇集相应的各类信息、数据、案例,有机融入到教学当中,运用相应的知识分析现实现象,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的调查,学生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才能了解现实、实证理论真实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热情,增强了对政治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各学科间的'密切联系

  政治学科中的理论,相对来讲比较抽象,是对社会各种现实的一种抽象的总结和概括,所以,必然要和社会的一些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当然也包括和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联系,所以在政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政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用自然学科的一些知识来讲解政治的原理理论,这样通过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对学生整体思维、整合能力都有很大益处。比如高中的政治教材中的一些经济学中的计算问题,虽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对比、图表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但仍然会很困难。如果教师能结合物理、数学中的一些有关应用题,穿插到政治教学中,融入政治理论和实际关系,通过解题方式来讲解政治课,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加强记忆和理解。再有哲学中的一些原理,都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生物、数学来进行讲授,让学生通过自然学科和政治学科的结合,更加深对哲学特别是辩证法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哲学也是对一些社会现实及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过是相对抽象。比如说普遍联系原理,通过这些自然学科和政治的结合,反过来更证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原理的正确性。

  四、遵循教学规律,形成个性教学特色

  我们倡导个性化教学,丰富教学的形式,但一定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指导原则下进行,不能离开或违背规律。遵循教学规律,教师才能在轻松中教,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才能切实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个性化教学,不能把课堂变成娱乐的舞台,不能变成搞怪的课堂,虽然要求个性,要求特点,但一定要在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必须体现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感染力和震撼性,便于将知识内化为思想、观念,外化为行动、实践,而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发挥。遵循教育规律,心想事成,违背教育规律,徒劳无功。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做到把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形成教学个性特色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收到教学的满意效果。

创造性思维论文14

  摘要:大学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注重人才的创新思维,创新不断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可见大学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将创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大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创新思维的应用,将体育训练与创新性思维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创新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训练;创造性思维

  一、结合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1]。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因教学内容单一,难免会产生乏味、困倦的心理,缺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为此教师将体育游戏加入体育教学,从而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度,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训练。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且开放性较强的游戏,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融入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熟悉游戏规则,避免在开展活动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常见的开放性游戏有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均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跳绳、踢毽子、投篮等体育活动。其中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当学生进行这样的体育游戏时,不仅能够体会到游戏多样化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够在运动中增强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在参与中展现个人风采,发挥自身在集体之中的价值。另外,学生在自由组合及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其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可见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体育训练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体育课程,其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一些体育竞技比赛的规则,取胜点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增强体育训练效果。在进行体育训练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体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增强思维训练效果。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投篮的方式及防守、进攻策略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的反应力与思维能力得到锻炼[2]。在体育训练中运用创新性思维的手段多种多样,且不同的方式均能实现相同的目的,从而既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活动多样性的要求,又能达到训练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另外,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真正融会贯通,培养创新思维。在体育训练的内容上应灵活多样,应用学分制的'考核形式,扩大学生在体育训练内容上的选择空间,学生拥有主动权之后,便能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体育课程,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通常定义为充满创造力与创造热情。体育训练或体育教学有效实施与创造思维密不可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思想进行指引的,因此,当思想上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之后,才会出现富有创新性的行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将锐意进取与创造精神融入体育训练中,结合学生的需求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及富有新意的实践方法。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创造更多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大学体育训练中教师应朝着更高的目标行进。以跳绳这一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在开展这项体育训练时,应摒弃传统单一的跳绳方式,采用花样跳活动,如绕八字、蹲双摇、单摇编花等。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体验各种高难度的跳绳动作,从而使其在丰富的跳绳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趣味性[3]。让学生在竞争中挑战自我,敢于树立更高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体育运动项目不是单一的,只要发挥创造力,就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运动玩出花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善于思考,通过自己的创意,将体育运动进行加工再造,从而达到在运动中锻炼其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在竞争中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制定富有新意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各个关节。同时教师应重视进行相应的指导,实现体育锻炼与实践的融合。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与风险性,而正因这两个特点的存在,体育才令人着迷。竞争意识强的人能够在体育比赛中形成奋发向上的力量,让体育精神成为其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在竞争过程中,学生为了研究如何取胜而对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增强体育训练的实践性。如学生在短跑比赛中开始前会通过多次实践来研究如何超越对手及跑得更快的方法时什么。由此引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其创新思维由此得到锻炼。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充分将自身的潜力释放出来,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育竞争的风险性并不会因为参与者的能力而有所减弱,身体是体育运动的载体,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及相应的防护措施[4]。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训练,在训练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展示自身的优势,发挥善于挑战的精神。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彰显。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助推作用,教师应善于总结,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体育训练之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陈晓光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波.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全文版:教育科学,20xx(02):165.

  [2]张晓龙.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xx(20):141-143.

  [3]时光.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4(01):124-125.

  [4]徐勇.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xx(04):116.

创造性思维论文15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各门学科共同的任务,每门学科应根据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落实。

  凭借语言文字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语大阅读教学固有的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筹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这两个侧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为思维功能,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佳,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吾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对课文的分析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词句的辨析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对老师所给的结论提出疑问,精心培育孩子们独创性的思维品质。

  另外,教师要善于设计能启发学生作多元思维的问或如教学《圆明园遗址》时,给学生一个讨论题──圆明园遗址该不该重建?说说你的理由。这种开放性问题是颇有价值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讨论中有的说不要重建,他们的理由是让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说该重建,因为可以再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发展旅游事业,等等。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自圆其说,理当受到肯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课文,提倡思维的多元化,日后,学生就会不受习惯思维及习惯势力的束缚,提出新颖的、别出心裁的观点,创造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是一种求异思维活动,必须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接纳。但有种倾向值得注意:简单地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同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作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发散式讨论,认为只要能求异,就是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只是一概肯定,任其蔓延,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又把握不住课文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远离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对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无价值可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更要看其思维过程和表述中的语言质量,使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

  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不能视所有的求异都是有创新意义的;

  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使求异思维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二、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探究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只有带着强烈的探究动机,才能面对疑难,敢于进取,大胆探索,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探究的重心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热情。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抓住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令其善疑、诱以审问──我觉得这句话中偷偷和钻两个词用得不够恰当,尤其是偷偷一词,一般是用在不光彩的事物上,你们的意见呢?当学生思维进入愤诽状态时,就会潜心阅读文本,同时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思考结果是:一个钻字写出了春天的`小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能冲破泥土,挺立起来;偷偷说明春天的小草生长得特别快,当人们不知不觉时,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我觉得用这两个词与别人不一样,很有新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在用词造句中的独具匠心。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意识,定会潜移默化地印入学生的心田。

  对于那些有着文化底蕴,含义深刻而富有人生哲理的,以及看似平常但富有思维价值的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或质疑,或朗读欣赏,或比较品味,培养学生的深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在强化运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仰仗于实践,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时时迸发创造的火花,加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语言实践已冲破课堂的范围,注重课堂内外的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这无疑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课堂教学来说,语言的实践也跳出了原来单项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开始致力于综合能力的训练,以期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1.变抽象概括为具体演绎。

  文章中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静态分析上以词解词,学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对抽象概括的词语作具体演绎,能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积累和丰富语言。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的脸流露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一句,让学生把饱经风霜的脸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加以具体描述。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词语的理解不是以词解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这个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过程。

  2.添加来展开的情节。

  一篇文章中,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某些情节未加具体描述,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这就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这一空间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诱发点。如《朱德的扁担》中大家劝他不要挑这句话,抓住这个劝字,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战士们会怎么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摹拟战士们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劝起了朱德同志。

  3.添枝加叶,拓展句子。

  《荷花》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①在冒字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词语。(例如:使劲地、生机勃勃地、争先恐后地)②想像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运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依托课文大胆想像,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表达。

  4.延伸和重组。

  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想像延伸,或要求改变顺序,改换人称,调换题目,变换叙述角度等,对课文作重新组合。如《小珊迪》一课,可以把题目换成我的哥哥,从小利比的角度来写,重新安排材料,改变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又如教学《打碗碗花》,讲读结束后,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续编我与外婆的对话:有一天,我和外婆又从水渠边经过,我看见那开得十分异样的打碗碗花,想伸手去摘,外婆见了,连忙阻止

  以上这些设计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信息,依托课文找到创造性思维与想像之间的契合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想像。于是,想像推动了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活动又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个性特征。

【创造性思维论文】相关文章:

创造性思维论文09-22

创造性思维论文(荐)09-23

(实用)创造性思维论文09-23

创造性思维论文(15篇)05-26

创造性思维论文(精品15篇)09-23

(通用)创造性思维论文15篇09-23

体育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07-10

环保论文:LED论文08-20

论文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