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时间:2024-09-15 15:48:01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必备】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业银行发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

  1、引言

  商业银个人金融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兴银行业务,最早出现在美国,之后在欧洲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推广,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和个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投资与消费的重要力量,人们对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层次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13亿人口的个人金融业务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高成长性的市场。商业银行纷纷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日益成为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尤其,20xx年底我国全面开放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客户,将成为中外银行全力竞争的焦点。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加上个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许多国内银行仍然以企业单位为主要业务对象,这既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又不利于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文写作中,有意识地避免仅对有关理论观点进行简单介绍或对有关情况进行简单说明,而是注重全面深入地分析,定量和定性地得出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及现状

  2.1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富裕群体已形成并呈现稳步上升势头,数据显示,中国富裕人士(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个人)人数增长至32万,拥有财富总额为1.59亿美元,居亚太地区第二位,仅次于日本。尤其是我国中产阶层队伍在迅速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xx年,中国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与潜在客户群。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情况来看,个人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位置日益突出,仅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角度分析,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比重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据央行20xx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透露的数据表明,20xx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的居民个人消费性贷款同比增长13.7%,比年初增加4610亿元。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2.2发展趋势

  一方面,外资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刺激了国内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国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只占27%左右,相对于国外发达的商业银行50%以上的利润,国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外资银行咄咄逼人地挺进国内的个人金融业务,迫使国内商业银行尽快拓展个人金融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否则面临失去这些客户的危险。

  另一方面,居民资产结构变化以及投资理念的成熟催化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年GDP增长平均超过9%,人均超过1000美元,这使居民金融资产在数量、结构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是居民的收入和金融资产总量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居民储蓄的绝对量也将不断增加,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也将成为必然,储蓄存款所占比例将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二是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居民储蓄存款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加速流动和转移,居民金融服务要求将转向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金融机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老百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个人金融资产由过去单纯的保存保值型向综合理财、增值型转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正逐渐由生存型消费、数量型消费向发展型、质量型、消费型转变,居民正由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借款者、投资者和消费者,这就为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2

  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领域发展风生水起。据国际权威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预测,到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巨大的市场规模让银行、电信运营商和民营支付企业纷纷加大市场投入。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状况

  目前,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电子银行在对银行的服务支撑、业务分流与改善结构的方面起着决定作用。通过电子银行,拓宽了银行传统业务与客户的接触面,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高速公路”,让客户以最简便的方式,能7×24小时在线安全办理银行业务;

  通过电子银行将银行从“加网点,加人”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转变成高科技与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银行日常营运成本,使人工柜面能更多地服务于高端客户,从事理财等高附加值服务;电子银行的分流能力、创新能力、新兴市场渗透能力、客户体验持续改善能力,将大大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拓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来源与负债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电子银行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银行整体服务经营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电子银行的贡献率现在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如果一家银行现在其柜面业务占比还是50%以上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当中将很难立足。因此,电子银行的出现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更是一场经营理念的深刻革命。

  以工商银行大庆分行为例,该行电子银行现有企业网银客户3700户,个人网银客户15万户,电话银行客户9万户,手机银行客户3万户,20xx年预计新增企业网银客户450户,个人网银客户4.5万户,手机银行客户1.7万户。

  尽管工商银行大庆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规模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整体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柜面业务的分流效果和客户的整体活跃程度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对全行转型与发展的价值贡献仍有待深度挖掘和提升。从电子银行的业务结构来看,20xx年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占电子银行业务总量的比例只有42%,说明能够真正分流柜面压力、创造价值的交易类业务还需要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0xx年以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因此,大型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尽快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但是,电子银行业务的对大型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在有关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和难以进行界定。我国目前尚未能够专门就电子银行业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数字签名法等。

  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很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并且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解决。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外,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由于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时间也不长,相关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及监管措施也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加强。

  (二)社会认知度和目标客户群不广。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在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认识深度和广度还明显不足,客户群体较为狭窄。如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中;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机构客户和公司客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城市由于优质客户少、行业结算量小,普遍发展缓慢。目前大量占用银行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仍不能或不愿接受电子银行业务,导致此项业务的强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信用体系存在瓶颈制约。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是阻碍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以目前网络上盛行的B2C业务来说,无法像现实社会中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预付款后收货或货到付款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一是对于先预付款后收货方式,买方有理由担心付款以后无法收到产品或者收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对于货到付款方式,卖方有理由担心发货以后有可能对方以某种不合理的理由拒收,或者接受货物以后拒绝付款或只部分付款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三是货物及款项两清以后后续服务和维护也容易产生双方的纠纷。

  (四)安全防范问题。电子银行业务涉及诸多用户的银行存款,如果安全性出了问题,电子银行的声誉将受到很大影响,并会导致客户流失,如果损失面过大,还会造成社会问题。所以安全性保障是电子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虽然电子银行已经采取了最新的安全加密防范措施,但是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直接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从目前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的.几起案例看,如何不断的提高电子银行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策建议

  电子银行以其业务功能丰富、快捷、先进、安全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对客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而广受业内重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已经不再只是锦上添花之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大计。

  因此,监管部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增强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竞争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须在有序中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

  要确保规范和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作保证。使其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寻。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必须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客户信息资源、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处理平台和服务功能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渠道带动产品与服务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渠,是与现有的柜台服务相对应的,因此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可以获取的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依赖于银行后台的业务系统,依赖于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以及专门为电子银行开发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子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照搬相应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在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注重创新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实现很多银行柜面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通过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通知业务,一旦客户账户余额变动即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形式等提示客户。

  (三)开展业务流程综合改造和优化工作。电子银行作为一项与各专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覆盖各类客户的综合性业务,注重对跨部门、跨专业、跨系统、跨机构业务流程的梳理与整合,加快突破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办理的流程瓶颈,减少内部的冗余环节,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加强电子银行注册与银行卡和信用卡开卡流程的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优化柜面主机交易,加强不同交易之间的客户信息联动,取消冗余授权,减少客户密码输入次数和授权次数。在企业柜面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要实现企业证书制作、传递和发放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进一步简化企业客户的注册流程,强化风险控制。

  (四)防范技术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由于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提供给客户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使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原来便存在的信用风险、客户的道德风险及自身员工的内部风险,还要面对其新增的独特技术风险。从技术层面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备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再复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操作和开发,而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是否过硬,是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技术过硬,通过他们编制的业务程序、他们搭建的业务环境质量才高,抗风险能力才强;二是提高设备质量。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对技术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相应的设备质量要尽量达到安全运行标准。特别是当前要改善支行一级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环境和机房建设差的状况,最大限度地经得住窃密和骇客攻击的考验;

  三是提高软件系统的严密性。组织软件技术人员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现有缺陷,尽可能防止因操作系统某些环节的缺陷而引发不良后果。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3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城市信用合作社自成立伊始存在着资本金不充足、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比率高等问题,为克服城市信用社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素质参差不齐的弱点,城市信用合作社开始合并为地方商业银行。1995年6月22日,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商业合作银行的诞生。

  第二阶段: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改名为“xx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市商业银行”。

  第三阶段:尝试跨区域经营。上海银行20xx年12月16日宣布,经中国银监会审核,宁波银监局已同意上海银行在宁波筹建分行。中国银监会表示,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对于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跨区域经营的尝试。

  二、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份额低

  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截至20xx年底,中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1320亿元,20xx~2008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1%,存款余额33928亿元,城商行总体和单体均实现资本达标;全年税后利润407亿元。但是城市商业银行依然不能与国有股份银行相比较,其资本在银行体系所占份额较低,所以其影响力比较低。

  (二)城市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

  城市商业银行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大量不良资产,背负了原城市信用社留下的沉重的资金包袱,先天不足,成为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

  (三)市场地位不清

  随着规模和业务的扩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定位和自身优势认志不清,盲目地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夺大企业、大项目,不仅背离了“市民银行”的'初衷,也使风险进一步增加。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措施

  (一)产权变更

  1.通过增资扩股调整原有的产权结构。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增强,必须扩大实收资本,增大资本充足率;同时,调整资本的结构,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持股比例,逐步降低地方财政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从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通过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产权结构。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期是比较长的,会所持股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董事会的成员也不再由政府垄断,公司治理将得到改善。

  (二)关注中小企业

  大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规模较小,在大项目上难以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抗衡,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中却有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的企业比较了解,拥有信息的优势,贷款比较容易监管,可以迅速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关注市民生活

  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于细小的日常各种费用的支付,要求比较基础,这与资本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所能提够的服务正好对应。根据本地区居民的生活以及消费习惯、理财习惯为本城镇居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在便利了城镇居民的同时,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在当地的金融市场中获取客观的利润。

  (四)探索跨区域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不应该是为了单纯的跨区域经营而跨区域经营,而应该是为了本城市居民和企业的需要而进行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迫切要求通过资本和资产的重组,实现资源的整合。在跨区域经营方面,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实现产权结构的调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4

  一、前言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构建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无法一蹴而就。对于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独特意义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履行职责,开拓发展,必须通过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形象,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进而实现行业、网点和人员的共同进步。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5

  摘要:本文在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财产品雷同、风险揭示不足、缺乏优秀的理财师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据统计,20xx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xx年的水平,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xx年上半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4月份经历了较为严厉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产品在20xx年上半年取得快速发展,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40家中资银行发行了1780款产品,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受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增加,达到60.8%,美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下降,为19.6%,其它币种的理财产品合计占比与美元产品相当。2.由于CPI居高不下、通胀压力加大、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受投资者青睐,6个月期以内产品市场占比55.9%,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尤其是稳健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3.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不断升温,产品发行数与市场占比持续上升;而由于A股市场大幅调整,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在短暂延续了去年的辉煌之后出现大幅萎缩,到5、6月份几近消失。4.QDII理财产品遭遇资本市场风险,在指责声中艰难前行;结构型理财产品经历了年初的零收益事件之后,在第二季度逐步走出阴影。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理财产品雷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二)专业人才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三)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客户评估工作欠缺

  一些商业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迅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迅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

  随着社会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有市场特色、有效益的新产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二)个人理财服务的改进

  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它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理财师应定期访问客户,根据客户财务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商业银行应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让客户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一旦成为银行的贵宾级客户,要能享受银行一些特别的优惠服务,比如房屋按揭优惠利率、信用卡消费打折、外汇兑换优惠等。

  (三)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投资及后续服务等环节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向客户充分披露相关信息。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要求理财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向投资者完整、准备、详尽地揭示每个产品内在的风险结构,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度。对那些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中没有进行充分、明确的风险提示的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处罚。

  (四)增加科技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各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计算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建设。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要重视和培养理财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银行要对现有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鼓励员工学习进修,提高员工的从业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的理财队伍。

  参考文献

  [1]喻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趋势[J],中国金融,20xx(21)

  [2]银监会,银监会通报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问题[EB/OL],

  [3]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20xx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EB/OL]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6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并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应战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思维,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SWOT分析法

  引言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经预言:“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这句话正验证了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面对的困境,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

  1、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

  自20xx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这个包含着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础的新鲜概念迅速在我国传统金融业流行起来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互联网金融具有传统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营销优势,比如准入门槛低,便捷高效,创新能力强,强调客户体验以及成本低廉等。另外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日新月异的迭代速度,强大的融合渗透能力,普惠制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广泛的客户资源覆盖面等竞争能力。

  2、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受到的影响分析

  2.1货币基金,分流活期存款

  20xx年以来,余额宝的风靡带动了投资货币基金的热潮,较之于传统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可以在保证3%-4%年化收益率的基础上实现T+0赎回,优势突出。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作为低成本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在货币基金的冲击下规模骤减。

  2.2P2P网贷,引导金融脱媒

  P2P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直接对接了个人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以其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平台发展迅猛,未来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商业银行所受波及更大。

  2.3网售基金,颠覆传统渠道

  自20xx年以来,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销售额持续爆发,不断刷新了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爆发力的认知,其轻资产、广用户的互联网渠道对以银行为主的传统基金销售渠道的颠覆和替代仍将延续。

  3、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

  图略

  4、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冲击下的策略

  应对面对错综复杂的互联网发展形势,传统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做出重大改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互联网金融前进的大潮中去。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思维。传统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1SO战略: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发展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由表1知),加快推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和技术研发部门,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互联网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将现有客户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处理,从而为业务部门提供具有高质量参考价值的业务发展建议;其次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超市、电子商务和在线融资平台,走差异化道路,尽量避免金融产品同质化问题,利用云技术处理自身客户交易记录,摸索出一条基于传统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优势(S)资金和技术优势客户资源、市场份额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劣势(W)网点覆盖率低经营成本高用户体验性差息差收入占比高机会(O)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金融领域的发展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威胁(T)同质化产品及服务增多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化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WT战略减少劣势,回避威胁。

  4.2WO战略:树立互联网思维,优化用户体验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从技术手段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有非常强的'覆盖用户的能力,不受地域的限制而且成本更低;从思维模式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甚至是免费的用户。通过群体之间的实时互动,共同协作来实现用户信息平台化、网络化,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反观传统商业银行,其服务理念是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没有把服务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由表1知),给用户的感觉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用户不断的流失。传统商业银行必须从经营理念上谋求转变,抓住互联网思维模式的精髓所在,提高对用户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和群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沟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第一,根据用户消费偏好的差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类型进行细分,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第二,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业务联盟,将不同的优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性金融平台,通过“一条龙全方面服务”,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4.3ST战略:加强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在经济新常态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迅速调整、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及应对态度。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不是颠覆传统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两者之间是能够实现共赢的“非零和”博弈的。传统商业银行要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努力研发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应战同质产品的泛滥(由表1知);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与合作的进程中寻求共赢的局面,而不是采用恶意竞争的方式排挤互联网企业,或者在竞争中选择逃避。具体的合作模式可以参考一下两种模式:第一,客户资源信息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很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由表1知)。双方应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交叉销售。第二,共同打造小微企业在线融资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共享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的经营数据和经营者的信息,由电商平台向传统商业银行推荐有贷款意向的优质企业,传统商业银行通过交易流水、买卖双方评价等信息,确定小微企业自信水平,给予授信额度;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比大型企业高得多,因此小微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愿意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从而银行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利差收益。

  4.4WT战略:加快战略转型,拓展多元业务,降低息差所占比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由表1知)趋势将不断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故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加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从资金中介转向综合化金融服务机构,加强产品及金融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投行承销、财富管理、资金托管、交易结算等多元化服务,通过服务创造价值,带动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避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第一,继续巩固、拓展传统的优势基础业务,比如代理保险、代付业务、基金托管等发展比较大、风险低、客户基础好的“基础性”业务;第二,健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新兴中间业务。向小微企业或个人提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

  5、结束语

  本文通过SWOT分析,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传统银行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将有利于传统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符合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xx(24):15-17

  [2]孙秀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xx[601]71-72

  [3]鲁小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xx,(23)186-187

  [4]杜国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M],20xx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7

  会计运营工作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实施的基础,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就必须结合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情况,不断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从会计运营工作着手,加强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商业银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全力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使自身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进而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目标。

  一、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日渐繁荣,一方面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为商业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经济支持,为中小企业安全融资提供充分的保障。但是,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良好的机会,客户要求日益增多,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中,要使商业银行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结合商业银行自身在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会计运营模式作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运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运营模式管理,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利用自身魅力对客户形成吸引力,为商业银行发展更多有效客户,可以为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而使商业银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现状

  1.人员配置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业务拓展迅速,业务量迅速增长,银行网点铺设速度过快,增加了会计运营人员补充的压力,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或开展质量比较低,部分银行网点会计业务人员的稳定性比较差,岗位频繁难以分工,岗位职责难以落实,造成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差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由于银行网点铺设速度比较快,会计人员上岗仓促,未能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得会计运营质量差,同时也为高质量的会计运营工作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会计人员上岗之后,工作安排过于紧密,或会计人员自身对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没有形成强烈的认识,专业培训活动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会计运营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2.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业务量也在不断增长,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应该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控制机制不断优化自身的技术,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机制仍然以传统机制为主,在管理模式上以制度和人员管理为主,风险控制手段比较落后,一旦员工不按照相关制度规范进行操作,就会对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传统风险控制模式主要是进行事后检查监督,只有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后才能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补救措施实施不及时就为会计运营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避免会计人员违反职业操守造成财务风险,近几年商业银行在会计运营管理中推出了会计人员委派责任制,即上级部门可以凭借自己的职权委派会计负责人员,这种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会计运营工作质量的提高形成了阻碍作用,例如,责任委派制度只能从表面上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根本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实制度的实施并不能实现解决问题的根本目标。

  三、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趋势探讨

  1.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量和网点不断扩展,要保证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优质,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商业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供充分的保障。为了避免账务系统出现运转困难等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预警系统,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对风险进行预估,充分考虑可能引发风险事故的因素,结合这些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补救措施,在风险发生的时候,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最大限度将风险降到最低,为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除此之外,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可以合理借鉴国有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能够为自身运营管理提供保证的风险控制机制,在会计运营工作中贯彻落实风险控制机制,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充分的保障。

  2.优化人员配置。

  会计人员需要执业资格证,也需要工作实践经验,商业银行在进行人员筛选的时候,必须把握这几个要素,慎重筛选会计人员,并对通过筛选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岗前知识培训,在培训之后,进行专业知识考核,考核通过才能正式进入岗位,在进入岗位之后,也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考核,使会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可以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置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和社会效益,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取得竞争的优势,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客户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就必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处理流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要会计运营工作质量,不断推进会计运营工作,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发现会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使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就要从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出发,为商业银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充分的保障。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8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观点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着品种少、缺乏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基层行领导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其拓展中间业务积极性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较低。为此,作者建议在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营销高效化、服务人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外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宣传力度,对内要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和考核,加快电子化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的空间,各商业银行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强竞争力和收益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点较低,范围有限,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主业的现状相比,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二是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行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三是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基层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1、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服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巩固和发展庞大客户群的主要手段之一。商业银行应广泛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要投入人力和适当物力、财力宣传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内部资料,通过信函等方式寄送宣传资料,通过在月结单上打印宣传文字,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户的注意,使中间业务的服务品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2、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农行目前成立的机构业务部门就是顺应中间业务发展趋势产生的。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帐、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4、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应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5、要坚持中间业务创新。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积极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6、发展中间业务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业务品种多样化。商业银行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如押汇业务、信用卡、保管箱、咨询服务、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代客资金买卖等,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是营销高效化。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三是服务人性化。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农行金融超市实施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可以不断推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9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借款企业的原因、外部环境的原因、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入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产生的原因,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进而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从其产生来源可将信贷风险看作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借款企业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从银行自身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围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各商业银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上。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没有真正解决责、权、利问题,因此造成银行自身管理监督体系不科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贷款的时机。

  (二)借款企业的原因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改革是否顺利完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70%以上集中于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改革成功与否和经营状况是否好转是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的原因

  首先。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这些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在: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欠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4.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得规定,维护银行得依法收贷权。

  5.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6.违规帐外经营严重。违规帐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帐外帐,乱用科目,调整帐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受益领域。由于帐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中。

  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

  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自身以至金融业能否生存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立足于标本兼治,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进程,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意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还要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应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工作,逐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0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个人理财产品从种类、发行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业务,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展不仅诶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综合收益,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维护和拓展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对于我国银行业经营严重同质化的现状来讲,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也是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虽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完善融资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银行经营转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

  (一)个人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及广泛的信息资源等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利用储蓄、融资、银行卡、个人支票、保管箱、保险、证券、外汇、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如何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以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这些专业化服务表现为两个性质:一种是顾问性:此时商业银行充当理财顾问,向顾客提供咨询:另一种是受托性质:此时商业银行将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分类

  1. 债券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将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也投资企业债、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信用类工具。从本文所选择分析的建设银行的利得盈债券、中国银行的债市通和华夏银行的华夏理财"增盈107号"人民币364天债券型产品3种理财产品可以分析得出债券型理财产品的以下特点。商业银行推出的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等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风险小的产品,因此投资风险相对于其他三种理财产品风险最低。相对的低风险就意味的低收益,一般的债券型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只能达到2%-4%。投资者只能获得一个相对于存款利率稍高的收益。客户一般不能终止投资,同时期限也比较短。

  2. 信托型理财产品:固定收入信托型理财产品因保本保息,提供100%本金保障的基础上,而且因为项目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率很稳定。收益高、稳定性好,是固定收入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要卖点。这类产品起点金额为5 万元,期限一般在2年以下,现阶段年化收益率为4%~6%,收益远高于同期存款。客户一般不能终止投资,一般信托型理财产品的期限在两年左右。

  3. 挂钩型理财产品:挂钩型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港股挂购等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到期共了12775款。有8083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81%,其中,7946款产品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80款产品到期收益率超出最高预期收益率,57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在这57款未实现收益的理财产品中,有32款为挂钩型产品,其中,挂钩价格的16款,挂钩的10款,挂钩期货的2款,挂钩股票的3款,挂钩基金的1款。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此次多数遭遇“滑铁卢”,一家国有银行的多款挂钩黄金价格的产品均只实现了最低预期收益率,其中的一款黄金产品只实现了0.50%的最低收益率,与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5.00%。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挂钩石油期货和黄金价格的结构性产品实现5.00%的收益率,与其公布的12.00%的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7.00%。挂型结构性理财产品,利率、汇率、指数、石油、黄金价格、股票??各类指标都成了投资挂钩的对象,这类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人士提醒,尽管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会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但是这类产品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条款设计也比较复杂,比较适合对特定投资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专业投资者,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1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20xx年度银行业改进服务情况报告》称,20xx年银行业电子银行交易达138.62亿笔,交易额达 523.7万亿元,业务收人(包括年费收人和手续费等)118.33亿元。20xx年我国银行业共有网上银行个人客户27194.n万户,网上银行企业客户 574.41万户。电话银行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数量分别达33556.5万户和385.23万户。手机银行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数量则分别达7256.34万户和1.22万户。

  商业银行的主营收人已开始转向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势在必行。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带来的电子商务热潮使得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方面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在银行中间业务方面,网上支付、转账等已经开始成为主流收益,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开始找到金融产品创新的感觉,并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的现实难题

  当前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电子银行业务上的投人开始加大,纷纷将电子银行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一时间,市场上电子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服务概念也让人眼花缭乱,电子商务的热潮与电子银行的兴起相互作用,吸引人们的眼球纷纷聚焦于此。

  但是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20xx年5月,光大银行和花旗银行宣布,从5月l日起下调网上银行转账手续费,前者打三折,后者则完全免费。随后,国内多家银行纷纷宣布下调网银转账手续费,包括近日因上调23项个人业务收费而备受质疑的工商银行,也在6月8日下调了部分电子银行业务的收费标准。而引起各家银行在电子银行服务收费上价格战的原因是电子银行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各家银行特别是区域性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战略上采取的是简单模仿甚至是直接拷贝的模式,体现了产品创新团队缺失和能力低下,以及发展战略的缺失。

  各家银行仅仅将电子银行作为新兴的电子渠道。外部环境的重重困境同样掩饰不了电子银行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如果将电子银行部看作是一个业务部门,它与传统业务部门的区别在于依托电子化的服务渠道;直接促成了电子银行与传统网点之间的博弈,而电子银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银行企业内部造成的部门之间业务分流,相关的业绩考核指标变化则带来了银行内部竞争关系,这也凸显了电子银行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电子银行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运行机制,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拒性,电子银行的发展也具有必然性,其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以及促进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的特性将引起银行业务组织结构的转变和考核机制的转变。

  电子银行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假冒各大银行的钓鱼网站纷纷被发现,各商业银行也开始疲于到处打假。电子银行安全事故频发,一方面固然与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电子银行本身存在的隐忧。密码泄漏和冒充站点是当前网上银行的两大安全隐患。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已经让许多想应用电子银行的个人和企业止步不前,保障安全已经成为电子银行发展要面对的一个核心。解决电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不仅仅是IT的问题,而要涉及到银行的IT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电子银行战略。安全问题是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无论何时都绕不过去的课题,安全缺位,电子银行一切无从谈起。

  电子银行的发展和监管仍然不匹配。

  因为电子银行涉及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J胜,如何深度挖掘电子银行风险发生的成因,如何评估、管理和控制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明晰,这也是实施电子银行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电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金融业的竞争力提升与监管现状抑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导致的分业监管体制,对我国的银行的竞争力将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对电子银行采取从紧的监管模式,或许降低电子银行的风险,但会对网络银行的发展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次,缺少统一可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标准。必须遵守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监管的“公平性”;另外由于各个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条件和水平不一样,监管标准制订的合理性会影响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和热J清。

  最后,电子银行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有待于完善。虽然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逐步加强,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适应网上银行特性和发展的监管体系。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监管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市场准入,而不是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事实上,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银行创新产品并不多,电子银行创新普遍找不到合适的切人点。

  风险管理也缺少必要的手段,特别是电子支付,没有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监管体系,给整个金融安全埋下了隐患。

  对商业银行而言,要尽快确定其本身的电子银行发展战略,组织和扩大自己的团队,调整业务结构和考核模式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电子银行的基础研究上,.作为支付服务领域的电子银行,首先要搞清楚电子银行的概念和本质;其次要分析支付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时的社会经济及技术等环境因素,确定电子银行产品的`结构和核心要素;通过电子银行的支付工具模型,分析创新方法、论证风险控制模式和监管体系。

  同时,电子银行还要回到银行的基本职能:服务于市场交易,服务于工商企业的流通需要。

  电子银行运行实质

  电子银行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以网络应用协议规定的格式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等类型。可以很清晰的明确电子银行涉及到的使用者的身份、指令终端、传输渠道、享受的金融服务、付款和收款账户等。

  首先,要看到电子银行所能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和传统的银行业务并没有大的区别,包括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从本质上讲:电子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或其他电子终端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新兴的技术服务渠道,如互联网上实现。

  其次,还要看到电子银行和其他银行业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提供服务的渠道或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支撑技术平台不同,并因这种不同而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方式的不同。相对传统柜面服务,电子银行对网络平台等电子技术平台的依赖性更强,对技术原因导致的操作风险的管理要求更高、更专业。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平台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的影响也必须要关注的。

  电子银行不仅仅是一种电子渠道,而是对传统柜面的补充,同时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并带来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

  由于其特殊的运作模式可以将后台产品进行整合(包括新的纬度、新的组合、新的定制性服务模式等),改变业务组织结构,从整体上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电子银行的发展符合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性,将从整体上提升银行服务的丰富性。

  电子银行带来了银行针对客户主动营销的观念和模式。从运营方式上说,电子银行并不是对传统银行业的颠搜,但从行业观念上来看,电子银行带来的主动服务理念是革命性的。从这一点上说,电子银行还原了银行金融服务的本色。

  从电子银行产生的社会背景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上廉价而可靠的通讯服务,成为最适合电子货币普及的环境之一。正如先前那些重要的货币创新一样,电子交换媒介的推广虽然缓慢,但它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历.史

  与未来根据账户、操作和流程,以及各商业银行网银发展的主要阶段,我们认为目前可以识别的国内网银发展阶段大致有五个阶段,或者称为五个网银时代。包括从单一账户的查询操作;到可以转账支付或缴费.再到多账户关联操作。第四代网银不同的是改变了银行的作业流程,可能产生不同于以往的金融产品,真正成为金融创新的起点,而目前所有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无论展示的产品多少,都主要停留在第三代上,只有极少数银行的网银规划和设计中隐约有第四代的迹象。未来的第五代网银将成为商业银行原有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或者成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来源,整个银行的账户和流程,受网上银行影响,将发生全面变化。

  我国的经济体系和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息息相关。看中国的历史,交易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存在,交易文化深受各个阶段的影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文化,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支付体系和支付文化。而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模式在解放前就借鉴西方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解放后,从借鉴学习苏联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仿照美国的金融体系。不加分析和选择的仿照美国模式,导致我们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我们市场体系不尽相符。因此,当前我国的支付清算系统就存在法律不健全或者法律不适合,不能完全发挥服务于市场交易和流通的支撑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金的汇划主要通过手工处理,支付信息采用邮路传递。

  由于各机构间汇路不通,解付一笔资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资金在途时间长,互相占压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人民银行决定建设以卫星通信网为支撑的电子联行清算系统,统一办理银行间资金通汇和支付清算。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启动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一期、二期的建设。

  所以,作为现代支付手段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战略规划在借鉴国外的电子银行的战略基础上,还有重点关注我国的特殊情况,考察我国在经济活动中的市场文化和交易文化。形成真正符合自身状况的电子银行战略。

  另外,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支付结算体系和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电子银行健康高效发展奠定基础。对以电子银行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支付的基础课题研究,将为商业银行正确选择符合自身的电子银行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兴的电子支付将大大促进货币的流通效率和商品的流通规模,但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性,更大规模的的资金将在同一个时点存在于国内外的支付平台和清算平台,将增加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和预警支付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首要重视的问题。

  对于监管部门,从提供基础支付清算平台服务的人民银行到以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为监管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不同角度对支付业务特别是新兴支付服务实施监管。但两个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手段时有冲突,导致有些不必要介人的环节监管过度,有些迫切需要监管的业务却监管空白。如何协调,要站在整体支付体系服务于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的角度上,来看待支付特别是新兴支付的问题。

  另外如虚拟货币市场的规范、网络资金中介的规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迫切需要建立起来的规范。

  在整个支付体系框架下,电子银行的影响力、第三方支付对支付清算体系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管理,以及如何以支付市场创新为导向,以自身机构发展需要,开发新型的支付工具、探索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结算模式、信用卡的衍生业务和风险管理、第三方支付创新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商业银行角度,要开展针对有线网络银行研究、移动网络电子支付研究、家庭支付终端、电子支付中的票据业务创新与风险分析、银行在互联网支付业务上的经营思路及策略研究等基础的工作,特别是电子银行经济性分析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意义非凡。

  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农村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水平,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的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我国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也总结了许多经验。

  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充分研究支付行为产生的历史因素基础上,寻找支付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建立支付体系模型,要考察支付产生时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以及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时的社会经济因素及技术因素等环境因素。这同时也是成因分析,考察分析支付结算体系生成和发展的内部结构原因及外部环境因素,并考察因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支付结算体系的变化情况和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2

  摘要:我国居民储蓄的不断攀升、负利率时代的持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然而银行理财产品调整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简要地进行了中美比较;然后剖析了崭新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转型路径;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尤其对我国迅速发展的个人理财市场也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复杂,形成了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迫切需求,个人理财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争夺的重点。因此积极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美国个人金融服务大多设立专门的“代客理财”部门,主要有以下特点[1]:

  1.混业经营,理财产品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以混业经营为主,大多是全能型商业银行,既经营金融机构业务,也开展商业银行业务,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推陈出新,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产品类别包括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个人信托等各类金融服务,并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2.服务专业化、产品个性化。美国商业银行一般会设置私人银行部、客户经理窗口及消费者银行部三个理财服务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服务对象。消费者银行部的目标客户为一般客户,主要提供个人支票、信用卡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四类业务;客户经理窗口的目标客户为大众富裕客户,除上述四类业务外,还提供简单的投资类和保险类产品。而私人银行部是专门为高净值的富裕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包括家庭资产管理、环球财富保障计划、退休计划、遗产规划等。此外,美国商业银行为不同人生阶段客户提供了相应的理财服务种类,真正做到了理财方案的个性化。

  3.科技助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美国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前,都会搜集有关客户财务状况和资金来源等资料,判断客户开展理财服务的能力和必要,了解客户最新需求,为用户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从而提高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不断开拓市场资源。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个人理财业务。互联网理财的兴起使得手机作为移动终端,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技术着力点。

  4.从业人员专业化、产品创新常态化。美国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集合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等专家的智慧,顺势而变,通常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推出新的理财产品,极具时效性。产品设计开发上,善于运用专业技术团队、国际先进经验,开发出针对性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此外,创新还体现在业务处理程序上,美国商业银行大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大规模自动化处理,既节省客户时间又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剩余人力资源配置于优质服务中去,进而争取了更广阔的盈利空间。

  5.市场营销策略多元化。美国商业银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着力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管理。为了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建立了多种营销方式和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活动,实现了销售渠道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的重点是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统一品牌,卓越的品牌为理财产品营销提供保障。

  二、国内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速度迅猛,根据Wind数据,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从20xx年7876款增长到20xx年的66395款,年均增长率达到53.17%.这一发展态势得益于国际金融危机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股票、基金、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助推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需求的增加,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和竞争激烈催生了银行理财产品空前繁荣的景象[2].但由于对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目标客户认识的模糊不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 忽视客户调研,缺乏基础数据。商业银行曾经的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仍然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立足于客户需求考虑问题。常常是商业银行依然高高在上,不能放下身价去充分认识客户、了解客户、扎扎实实做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结果是针对客户需求的调研数据频繁出现在科研论文中,而不是商业银行的市场报告里。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这种认识上的错位使商业银行并不拥有客户需求的基础数据,而此类数据正是挖掘潜在需求,创新产品所必需的。商业银行不开展客户调研,不重视基础数据的获取,这将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失去客户资源,甚至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3].

  2.产品整合简单、机械。在分业经营监管模式下,国内商业银行无法直接投资于银行以外的市场,使得理财产品的开发受到很大的制约。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类型趋同,即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业务或已有产品的投资组合上,不仅选择少,而且缺乏创新;而在衍生金融产品方面,缺少产品设计、运作平台,也不具备衍生产品发展的平台和对冲技术。其次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相似,目标客户群体基本相同,于是各商业银行同台竞争,只得依靠“价格战”占领市场,造成了对于银行利润空间的挤压。最后表现为商业银行行为趋同,即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总是呈现出“羊群现象”,产品跟风现象严重,创新动力不足,不利于全行业良好竞争秩序的建立。

  3.重视客户增量,轻视质量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绩效考核以量定乾坤,质量把关被束之高阁。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营销模式严重“功利化”.商业银行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往往缺乏有效管理,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格考核、绩效认定、职业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完善。理财产品销售环节中诸多不规范行为可能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潜在威胁。现实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刻意淡化产品的固有缺陷,避而不谈产品内在风险。结果导致:公众无法真正了解理财产品风险状况,无法相信宣传的产品收益水平,于是对理财产品产生戒备心理,难以做出理性选择,整个市场环境被扭曲。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路径

  1.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高速稳定增长,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教育、医疗、养老等渐渐转变为由个人来承担,于是管理好一生的`收入和资产、实现有效的财富积累,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培养个人理财的主动性,倡导全民科学理财意识和投资理念,从微观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纷纷涌入,充分利用它们的竞争优势,开展理财业务,赢得了大量优质客户。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银行必须抢占这一市场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处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和存款利率逐步放开的阶段,最终利率的决定权将交给市场。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倒逼商业银行由传统存贷业务逐渐向中间业务靠拢,作为中间业务之一的理财业务则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将是大势所趋。当前地区经济之间、不同市场之间关联性与共融性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应该具有把握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能力,审时度势地利用好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机遇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2.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20xx年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元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监管套利的结果,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垄断性供给与金融市场需求双方博弈的产物。伴随着电子商务与金融网络化的深化,商业银行开始网络化、移动化经营,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新的竞争环境下,各银行应该推出自有电商平台,以此实现商业银行与企业和客户的直接对接。自建电商平台将成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转型的发力点。电商平台在推广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同时,还能方便地收集交易数据,汇集居民与企业的真实信息,利用这些数据发现金融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金融需求,进而为个人理财产品设计与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直销银行,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运作模式,目标群体是互联网客户,在战略上与传统银行零售业务实现差异化。直销银行没有线下的网点,客户通过现代通讯技术获取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直销银行缩短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方便了客户,他们能够在线办理所有的银行业务,无需排队等候。直销银行的业务拓展和营销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前提和基础,具有人员精、机构少、成本小等显着优势。

  3.人口老龄化下的转型。预计“十三五”后,中国将迎来老龄产业发展的高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成为较早面临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之一[4].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老龄金融往往具有后发优势,将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金融的需求是不同的。退休后的主要需求是现金收入管理、信托服务、财务咨询等。此外,由于老年人活动范围与心理特征的因素,他们对金融消费的便捷性以及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对服务价格比较敏感,在服务中更需要得到心理关注和感情关怀。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与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开拓老年理财市场,满足老年人在理财方面的巨大需求,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随着养老理财概念的逐渐兴起,银行应该按照老年客户需求来设计、研发金融产品,加强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的分类管理,重点发展关联性大、综合服务功能强和附加值高的代理、理财及信息咨询等业务,提高产品的综合创利能力。

  四、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

  1.培育理财意识,优化理财市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广离不开全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居民参与个人理财的积极性离不开公平、透明和有序的金融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着眼长远,而不是停留于短期的销量上,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在营造良好的理财环境上做好功课。商业银行应该借助自身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借助各种媒体力量,加强理财产品宣传和消费引导,吸引目标客户认同理财产品。在与目标客户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借助了解和熟悉本地客户、拥有一定人脉关系的优势,为这些客户尽快建立一整套市场营销创新机制,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最后商业银行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前提下,量身定制理财投资方案,推荐适合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5].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逐渐转变意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从客户的需求与利益出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和服务营销,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2.强化理财产品的品牌营销。为在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商业银行需要有强烈的品牌和品牌销售意识。商业银行应该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这要求商业银行充分了解居民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现实需求与精准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需求。商业银行应该整合内部资源,打造产品创新的优势领域,找准产品定位。由此,商业银行能够锁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开展错位竞争。商业银行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品牌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品牌建设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

  3.培养人才,创新产品。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型服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培养精英人才,在加强业务创新培训的基础上,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人理财需求。对现有的理财业务人员加强培训,鼓励进修,提高他们的从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团队、同时懂得各种投资市场知识、营销技巧又熟悉客户心理的理财队伍,为各层次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创新是理财业务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加快理财业务创新,增加研发、服务投入,才能推出更多适应市场的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总的来说,商业银行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树立超前的经营理念,准确把握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6],寻找利润增长点,并大力创新和研发新的产品、服务。通过这些产品、服务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走向。其二,提升技术含量。商业银行对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支持,专业的财务软件系统集成的高层次金融服务流程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银行间的竞争,整合客户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好客户的信息,才能够了解理财市场的动态,为产品创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其三,整合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市场细分是经营的前提,商业银行应依据针对客户群体,整合自身的资源,形成集合各种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团队,提升产品创新质量。

  参考文献:

  [1]严群英。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及借鉴[J].金融经济,20xx,(20):79-82.

  [2]陈家辉。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广州:暨南大学,20xx.

  [3]刘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xx,(23):92-94.

  [4]路振家,董玉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xx,(30):82-84.

  [5]范平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xx,(4):30-32.

  [6]巴曙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与风险管控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xx,(5):15-19.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3

  【摘要】随着高净值人群数量和资产总量不断增长,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开始注重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私人银行未来发展前景,指出私人银行需要从原来注重“收益驱动”转变为注重“收益、成长双驱动”,将私人银行部门作为独立的事业部,采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开展差异化营销,才能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策略

  一、引言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xx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xx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态,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约18万亿元。但目前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目标、资产配置和服务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资银行不断强势入驻,品牌效应不断加强,而我国私人银行由于现行的品种、投资方式单一,将逐步丧失本土优势。面对强敌,我国商业银行应认准形势,剖析自身,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土私人银行发展道理。

  二、对策

  (一)转变观念,从“收益驱动”到“收益、成长双驱动”

  以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主要靠收益驱动,追求收益最大化。但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发现外资银行除了注重收益驱动,还注重成长驱动。成长驱动指私人银行不仅关注银行理财和投资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实际收益,而且通过提供间接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成长”。从“收益驱动”转变为“收益、成长双驱动”,那么私人银行在确保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既可以为客户提供诸如宏观、行业等方面的数据以及专家分析报告,为客户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又可以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客户融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促进企业成长。

  (二)完善私人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

  私人银行客户分布广泛,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层次要求很高,业务独立性较强。因此构建一种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迫在眉睫。私人银行部门作为零售银行总部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全面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绩效。分行成立相应的`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中心与分行其他业务相互独立,直接向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汇报工作。总行应在营销和业务上赋予分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力,以便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

  各分行私人银行中心配备由客户经理、投资管理团队、专家支持团队、研究团队等组成的专家队伍,采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即由一名客户经理和若干专家为一个客户服务。各团队专家隶属于各专家团队,当有客户需要提供服务时,客户经理可以从专家各团队中寻找若干专家,形成项目小组为客户提供全程私人服务。若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客户经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相应调整项目组成员。各团队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段为不同的客户经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开展差异化营销

  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所以私人银行有必要对客户进行进一步细分。

  (1)民营经济经营者,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主力军,他们大部分是第一代财富创造者,未来三年增长潜力最大。但是这一客户群的需求差异较大。

  (2)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事务繁忙,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机敏的金融头脑;但私人时间较少,对银行及其产品较为严谨,不大喜欢冒险。

  (3)专业投资者。学历高、收入高,通常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坚持不懈地跟踪市场动向,并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依赖私人银行的意见,但会重视其提供的市场信息。

  私人银行细分客户类型后,应制定有针对性地营销方案。

  民营经济经营者在产品组合上应以稳健增长型产品为主,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自主型,由自己管理资产,所以私人银行应定期向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产品盈利状况,为客户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精力有限,他们依靠私人银行跟进市场,并需要银行提供优质的投资建议或财务规划。一些则采用全权委托的方式,请私人银行代管他们的资产。

  专业投资者由于自身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并不需要复杂的投资产品,但需要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参与型,依靠良好的投资建议,需要客户经理主动识别好的投资机会。

  私人银行不仅需要强调“量身定制”和激发客户参与积极性,而且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私人银行顾问与专家团队,构建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开展差异化营销,才能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招商银行搭建境外私人管理平台[OL]。http://www。caijing。com。cn/20xx—04—20/110697592。html。

  [2]郑芳。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中资私人银行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3。

  [3]于洋。理想的私人银行模式应该独立于商业银行之外[J]。银行家,20xx(7)。

  [4]杨慧。论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3。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4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就将其农村地区的网点改为信用合作社,这种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的金融机构组成便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早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形成的金融体系单一化和不成熟都促使农村金融网络的亟待补充和完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坚力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则更需要加强管理以满足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以及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票据贴现等,因此发放贷款是是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不断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发放贷款挣取利息仍然是其一项主要业务收入。[2]然而,发放贷款具有与其他经营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将面临不能预期的风险引起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情况,而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未来期间能否挣去足额的资金以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不能直接对贷款对象的经营风险实施干预,只能通过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来判断风险和降低风险。

  本文便以江西省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所需承担的风险以及如何针对客户类别进行风险控制。

  一、安义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义农商行”)是在原安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xx年1月1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是全省首批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安义农商行一直以占全县金融机构3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40%左右的贷款、60%多的工业园区企业贷款、80%多的全民创业贷款、90%多的农业贷款及98%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安义县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县的银行中,除了县城所在地龙津镇,国有四大银行网点较多外,安义农商行在全县范围来看,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发挥了服务农村的特点,即在每个乡镇都有其营业网点。另外,该行网点分布对于促进自身发展也有明显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长期将农村合作社当成是他们自己的银行,合作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民群众仍然对其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因而具有很强的存贷款粘性(即长期的业务往来,农民没有意识和意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存贷款),农民的这一特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能够较其他银行更容易在农村扎根和业务拓展。因此,安义农商行在全县各乡镇的布局能够很好的展开其日常业务。

  二、安义农商行营业模式

  安义农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股份主要来源于少数法人股东集资建立,同时向外部吸收少量自然人股份和内部职工股份。银行作为存贷款方的金融媒介,虽然可以经营多种组合投资来增强盈利水平,然而,作为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农商银行却业务较为单一,通过挣取存贷款利息差成为其主要赢利模式。同时,农商银行又具有其它银行不同的存款对象与贷款对象,从而造成其区别于其它银行不同的业务特征和贷款风险。通过了解其具体的存款来源能够更好的了解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占银行资金比重,而通过了解贷款对象则能够更好的了解贷款风险类别,以下便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与贷款对象。

  (一)资金来源

  1.村镇居民存款。作为村镇地区的金融机构,安义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乡镇的居民存款。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民存贷款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意识中将农村信用社当成他们自己的银行,因而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尤其是20世纪末安义县出现的外出从事建材生意的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将其外出务工、经商所得存入安义农商行,由于农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较差,从而大部分农民年复一年的将全年的收入存于银行,该部分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从而保障了贷款支出。

  2.乡村级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事业单位存款。由于乡镇一级仅有安义农商行设置了营业网点,为了存取方便,政府及事业单位资金主要存放所在地农商银行。虽然,该部分资金经常发生频繁存取,但是仍然存在最低存款水平线,或者存在区间性定期存款,为银行资金放贷提供了暂时性资金缓冲。

  3.支农扶持资金。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了大量资金扶持。该部分资金自上而下划拨过程中最终由乡级政府存于农商银行,再进行具体分发。而安义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虽然政府通过农商银行将资金转入了农民个人户头,但是该部分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只有小部分资金被在家务农的居民提现。因此,该部分资金也成为农商银行的放款资金来源。

  (二)贷款对象

  1.外出开办厂房的农民企业家。安义县自上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外出做建材生意以来,积聚了数额不菲的财富,少部分人因此而开始建厂进行建材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由于个人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其业务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银行高门槛放贷条件限制了农民企业家 的贷款途径。另外,农民企业家关系网的简陋导致从户籍所在地的农商银行大额贷款便成为其主要的外部债务资金来源。该部分农民企业家贷款呈现出集中性贷款的特点,即每年

  春节期间企业家向银行大量贷款以保障本年度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2.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前述安义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众多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外出办厂。同时,安义县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招商引资举措,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及外地企业家在本地办厂以振兴当地经济,许多企业家不断将向外投资转入在本地办厂,而业务面向全国。该部分企业家也将依靠安义银行资金放贷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农户小额贷款。安义农商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其建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本地农户贷款需求,保障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有一部分农民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保障其生产生活。因此,部分农户由于资金短缺也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数额在几百到上千不等。

  三、安义农商行贷款风险类别

  (一)空间差造成放贷银行对资金放贷对象难以把控所引起的风险。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末安义人民走出安义在全国各地做起建材生意,带动了全县经济飞速发展,外出经商的.浪潮激起许多农民企业家在外地办厂,该部分在经商所在地很难向银行贷款,基本上都依靠在安义农商行贷款,将资金用于外地投资。这就造成贷款银行与贷款对象经营地存在空间差,银行放贷具有很大的风险。虽然银行可以考察贷前信用、贷方历史贷款记录以及贷方现有经济状况,但由于贷款收益及本金收益依靠是贷方未来财务状况的充实与否,银行很难通过监督贷款对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来防范危险,因此该类贷款具有较强的风险。

  (二)政府扶持企业引起的银行贷款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手段对银行的干预较频繁,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银行向特定企业或投资者提供贷款。然而,这种不完全依靠银行风险防控的放贷方式难免加大银行贷款风险。随着安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外地以及本地的企业家在安义开厂经营,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然也要给投资商提供便利的贷款渠道,这样有可能造成少部分不良资产占较大比重的企业或者资不抵债的企业向银行恶性贷款,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承担该类贷款所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小额贷款中的农户到期无力还款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处在贫困状态,这部分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保障其生产生活.[3]安义农商行每年都要对农民生产资金进行放贷。这些农民大部分为家庭困难,不能够依靠自身或者其他亲戚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人。因此,每年年初向银行借款以按时按量做好农忙工作,待到农作物销售之后将资金归还银行。这类贷款的收回依靠的是农民当年度能否有个好收成,难以依靠事前预测来判断贷款收回可能性。

  四、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措施

  以上我们分析了安义农商行贷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类别,不同贷款方其引起的风险高低和风险管控难度具有其差异性。以下我们便针对不同贷款风险特征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一)针对外出办厂经商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由于该部分资金需求方其实际经营地并不在本地,银行不能够通过适时监督做出风险防范,良好的风险预测和控制便成为保障贷款收回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在农民企业家提出贷款申请后,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针对其业务特征和经商所在地聘请专业人员对其经营发展潜力做评估,以预测的方式判断其未来资金收回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民企业家作为本地居民,银行可以要求其提供贷款抵押或者保证人,抵押必须达到贷款条件,保证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财产实力以保障贷款人不能足额还款时承担保证责任。

  (二)针对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该部分企业家在其经营过程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促进其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能够做好对其经营过程中风险识别,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事前实地调查和事中做好监督。银行真正难以控制的是企业在发展不利情况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贷款。此时银行已不能单纯的依靠对贷款对象进行资产审查确定是否贷款。银行一方面应该不断健全内部放贷制度,加强与政府沟通,以减少在不利情况下的贷款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贷款方提供保证人或者政府为贷款方寻求保证人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

  (三)针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防控。

  通常向银行贷款的农户财产实力较弱,难以依靠自身财产满足生产经营。此时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向该部分农户提供贷款。事前预测和财产审查不能作为贷款发放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即是农户出现到期不能还款的情况,银行也不能依靠强制措施用农户其他生活必备财产偿债。此时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更好的促进困难农户的增产增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的方式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要求农户依靠亲戚朋友的保证来借款。农村地区姻亲关系浓厚,亲朋之间的关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农户贷款。

  五、总 结

  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中坚力量不可避免的承担着较大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便成为银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作为主要风险的贷款风险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基于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理念,在从事存贷款业务过程也将不可避免的承担着各种风险,鉴于农村商业银行发挥的巨大作用,做好其风险防控以减少贷款风险尤为重要。[4]本文以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在阐述其资金来源、贷款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了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其日常贷款中面对的不同类别的风险,并针对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面对的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以期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建言献策。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的有利因素

  政策支持。我国连续十年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在农业发展上,充分显示了中央对“三农发展”的决心,也从宏观层面上对农业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动力支持。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及贷款投向也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即要求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去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并要求商业银行从信贷资源配置上给予涉农信贷强力支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三农”发展的提速,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在向现代化、产业化、科学化发展的方向上取得了显着效果,农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显着提高,进而引发了旺盛的农户个人的消费、生产经营融资需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直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发展活力”,将城乡一体化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根本路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农户成为重点支持对象,更是为农村个人信贷金融服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收益较高。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规范、农业发展和农民信用意识及收入提高,涉农贷款已逐步摆脱政策性贷款的“特色”。近年来,一些银行已在部分地区进行个人支农类贷款的试点,尽管推进程度不同,但个人支农贷款收益并不低于、甚至高于其它类个人贷款。数据显示,20xx年某银行个人支农贷款的收益率达8%,经济资本回报率达到40%~50%左右。可以看出,个人支农类贷款具有良好的收益性,加之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全可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之一。监管要求逐渐明确。随着我国“三农”发展及农村金融建设的不断推进,央行、银监会对个人支农类贷款发展的监管要求更加细化、明确,陆续出台了《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及各项涉农贷款经营管理和统计要求,为涉农贷款的商业化运作、规范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制约因素管理半径不能有效覆盖。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均是以城市为核心,县域营业网点设置非常少,近年虽将金融服务触角逐步扩展到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县、镇,但县域营业机构的占比仍不足,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没有营业机构且农户居住地域又很分散,或营业机构较少、离农户太远等,这些管理半径不能有效覆盖的问题,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支农类贷款业务面临的突出问题。个人支农类信贷产品设计较难。商业银行传统个人信贷产品设计是以“客户信用+有效担保”为核心的,人民银行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城市居民也可提供足值、可上市交易的押品或提供信用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第三方保证人,这些都是信贷投放基本的风险缓释手段。但是,支农类信贷产品却不具备这些要素,大部分农户无法提供较详细的信用记录或报告;农户居住用地大多是不能正常流转的集体用地、居住房屋价值较低,无法提供足值的押品,也无法提供有效担保。如何设计风险相对可控的个人支农类信贷产品是商业银行发展支农信贷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要求相对较高。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日益规范完善,监管部门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必须纳入新资本监管体系内,并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指标体系和标准。但是,个人支农信贷业务与传统个人信贷产品有很大差异,且业务发展尚处于启动阶段、历史数据较少,如果按照新资本监管体系中PD、LGD等具体指标的评级管理是否合理、科学,还有待论证。因此,如何有效加强个人支农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如何确保个人支农信贷业务的发展符合先进监管体系要求等也是该业务发展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的建议

  试点推进,有效发展。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支农信贷业务的发展应坚持试点推进的原则,选择农业发展优势地区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集中区域,结合营业机构布局,确保管理半径能够有效覆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忌全面铺开;或者选择农业资源丰富尚未有效开发、农业科技化发展具有成长性的企业或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农业、农产品区域,提前布局有利营业机构,主动向有支农信贷融资需求的客户提供全面优惠的金融服务,积极储备项目和客户资源,逐步推进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的`发展。专业化经营,差别化管理。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应和传统个人信贷产品一样,按照商业银行已建立的规范完善的个贷业务经营体系运作,由专业从业人员按照专业化模式、专业化标准、流程化操作进行经营;农村金融是具有成长性也是具有挑战性的特色业务领域,区域差异性较大、市场特色和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客户群体行为特征也各有特点,因此,商业银行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应坚持差别化管理原则,在充分的市场研究分析前提下,把握市场特色和规律,区分区域、信贷服务范围、农户特征和融资需求特点等多个维度,细分、细化管理要求,推进差别化管理标准和措施。突出灵活的支农信贷产品创新理念。商业银行个人支农类信贷产品设计应遵循“小额、短期、适度授信”的零售信贷理念,产品创新应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在贷款方式上,要改变过去“押品至上”的理念,应根据农户特点提供抵押、保证、信用、联保、龙头企业担保、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质押、组合等多种方式;贷款额度应充分考虑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资金需求的合理水平、偿债能力、担保方式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的核定;贷款期限设计应与农户种植(养殖)周期、农产品加工销售周期相匹配等。同时,要积极鼓励特色产品服务创新,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农产品、不同农户,实行“一场一策、一区一策”标准,逐一形成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信贷产品或服务方案。加强风险管理。要以“真实融资需求”把好农户贷款准入关,认真执行贷款“三查”的规定动作,准确把握风险点和风险要素,落实关键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即包括对市场、各类农业行业等动态管理,确保贷款投放及经营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也包括对机构、人员等具体经营情况的动态管理,确保业务经营操作规范,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杜绝违规操作;逐步建立符合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发展情况的监管指标,科学合理的落实新资本监管要求。把握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商业银行应紧跟国家城镇化建设发展步伐,以产业化、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为方向,以“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标准化养殖、基地化养殖、现代化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经营需求作为业务切入点,以面向集中性农户群体的批量化业务操作为主要模式,采取管理相对具有集中度、联动效应较强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农户信贷支持力度。坚持从农业产业链高端着手,大力扶持集约型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的集中性农户群体,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贷款比重;积极支持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拓展其产业链上下游农户;重点关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技术开发领域,大力支持配套科技型、服务型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中的农户;继续依托农业大省、基础农作物主要产区,加大对规模化生产的农户信贷支持力度。农业农村市场空间巨大,农村金融潜力无限,商业银行应充分结合特色优势,有选择的探索支农信贷业务的市场领域和方向,不盲目铺摊子,稳步推进中做到兼顾市场效益、风险可控。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09-14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优秀)09-14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合集15篇)09-15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范例(15篇)09-15

农业发展论文11-04

农业发展论文07-12

(热)农业发展论文07-13

农业发展论文【优选】07-13

汽车的发展史论文12-16

农业发展论文15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