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时间:2024-09-15 12:56:4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合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商业银行发展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合集15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

  会计运营工作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实施的基础,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就必须结合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情况,不断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从会计运营工作着手,加强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商业银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全力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使自身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进而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目标。

  一、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日渐繁荣,一方面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为商业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经济支持,为中小企业安全融资提供充分的保障。但是,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良好的机会,客户要求日益增多,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中,要使商业银行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结合商业银行自身在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会计运营模式作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运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运营模式管理,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利用自身魅力对客户形成吸引力,为商业银行发展更多有效客户,可以为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而使商业银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现状

  1.人员配置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业务拓展迅速,业务量迅速增长,银行网点铺设速度过快,增加了会计运营人员补充的压力,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或开展质量比较低,部分银行网点会计业务人员的稳定性比较差,岗位频繁难以分工,岗位职责难以落实,造成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差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由于银行网点铺设速度比较快,会计人员上岗仓促,未能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得会计运营质量差,同时也为高质量的会计运营工作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会计人员上岗之后,工作安排过于紧密,或会计人员自身对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没有形成强烈的认识,专业培训活动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会计运营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2.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业务量也在不断增长,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应该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控制机制不断优化自身的技术,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机制仍然以传统机制为主,在管理模式上以制度和人员管理为主,风险控制手段比较落后,一旦员工不按照相关制度规范进行操作,就会对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传统风险控制模式主要是进行事后检查监督,只有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后才能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补救措施实施不及时就为会计运营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避免会计人员违反职业操守造成财务风险,近几年商业银行在会计运营管理中推出了会计人员委派责任制,即上级部门可以凭借自己的职权委派会计负责人员,这种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会计运营工作质量的提高形成了阻碍作用,例如,责任委派制度只能从表面上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根本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实制度的实施并不能实现解决问题的根本目标。

  三、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趋势探讨

  1.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量和网点不断扩展,要保证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优质,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商业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供充分的保障。为了避免账务系统出现运转困难等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预警系统,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对风险进行预估,充分考虑可能引发风险事故的因素,结合这些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补救措施,在风险发生的时候,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最大限度将风险降到最低,为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除此之外,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可以合理借鉴国有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能够为自身运营管理提供保证的风险控制机制,在会计运营工作中贯彻落实风险控制机制,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充分的保障。

  2.优化人员配置。

  会计人员需要执业资格证,也需要工作实践经验,商业银行在进行人员筛选的时候,必须把握这几个要素,慎重筛选会计人员,并对通过筛选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岗前知识培训,在培训之后,进行专业知识考核,考核通过才能正式进入岗位,在进入岗位之后,也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考核,使会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可以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置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和社会效益,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取得竞争的优势,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客户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就必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处理流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要会计运营工作质量,不断推进会计运营工作,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发现会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使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就要从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出发,为商业银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充分的保障。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2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20xx年度银行业改进服务情况报告》称,20xx年银行业电子银行交易达138.62亿笔,交易额达 523.7万亿元,业务收人(包括年费收人和手续费等)118.33亿元。20xx年我国银行业共有网上银行个人客户27194.n万户,网上银行企业客户 574.41万户。电话银行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数量分别达33556.5万户和385.23万户。手机银行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数量则分别达7256.34万户和1.22万户。

  商业银行的主营收人已开始转向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势在必行。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带来的电子商务热潮使得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方面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在银行中间业务方面,网上支付、转账等已经开始成为主流收益,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开始找到金融产品创新的感觉,并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的现实难题

  当前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电子银行业务上的投人开始加大,纷纷将电子银行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一时间,市场上电子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服务概念也让人眼花缭乱,电子商务的热潮与电子银行的兴起相互作用,吸引人们的眼球纷纷聚焦于此。

  但是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20xx年5月,光大银行和花旗银行宣布,从5月l日起下调网上银行转账手续费,前者打三折,后者则完全免费。随后,国内多家银行纷纷宣布下调网银转账手续费,包括近日因上调23项个人业务收费而备受质疑的工商银行,也在6月8日下调了部分电子银行业务的收费标准。而引起各家银行在电子银行服务收费上价格战的原因是电子银行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各家银行特别是区域性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战略上采取的是简单模仿甚至是直接拷贝的模式,体现了产品创新团队缺失和能力低下,以及发展战略的缺失。

  各家银行仅仅将电子银行作为新兴的电子渠道。外部环境的重重困境同样掩饰不了电子银行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如果将电子银行部看作是一个业务部门,它与传统业务部门的区别在于依托电子化的服务渠道;直接促成了电子银行与传统网点之间的博弈,而电子银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银行企业内部造成的部门之间业务分流,相关的业绩考核指标变化则带来了银行内部竞争关系,这也凸显了电子银行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电子银行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运行机制,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拒性,电子银行的发展也具有必然性,其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以及促进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的特性将引起银行业务组织结构的转变和考核机制的转变。

  电子银行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假冒各大银行的钓鱼网站纷纷被发现,各商业银行也开始疲于到处打假。电子银行安全事故频发,一方面固然与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电子银行本身存在的隐忧。密码泄漏和冒充站点是当前网上银行的两大安全隐患。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已经让许多想应用电子银行的个人和企业止步不前,保障安全已经成为电子银行发展要面对的一个核心。解决电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不仅仅是IT的问题,而要涉及到银行的IT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电子银行战略。安全问题是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无论何时都绕不过去的课题,安全缺位,电子银行一切无从谈起。

  电子银行的发展和监管仍然不匹配。

  因为电子银行涉及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J胜,如何深度挖掘电子银行风险发生的成因,如何评估、管理和控制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明晰,这也是实施电子银行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电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金融业的竞争力提升与监管现状抑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导致的分业监管体制,对我国的银行的竞争力将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对电子银行采取从紧的监管模式,或许降低电子银行的风险,但会对网络银行的发展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次,缺少统一可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标准。必须遵守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监管的“公平性”;另外由于各个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条件和水平不一样,监管标准制订的合理性会影响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和热J清。

  最后,电子银行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有待于完善。虽然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逐步加强,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适应网上银行特性和发展的监管体系。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监管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市场准入,而不是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事实上,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银行创新产品并不多,电子银行创新普遍找不到合适的切人点。

  风险管理也缺少必要的手段,特别是电子支付,没有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监管体系,给整个金融安全埋下了隐患。

  对商业银行而言,要尽快确定其本身的电子银行发展战略,组织和扩大自己的团队,调整业务结构和考核模式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电子银行的基础研究上,.作为支付服务领域的电子银行,首先要搞清楚电子银行的概念和本质;其次要分析支付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时的社会经济及技术等环境因素,确定电子银行产品的结构和核心要素;通过电子银行的支付工具模型,分析创新方法、论证风险控制模式和监管体系。

  同时,电子银行还要回到银行的基本职能:服务于市场交易,服务于工商企业的流通需要。

  电子银行运行实质

  电子银行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以网络应用协议规定的格式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等类型。可以很清晰的明确电子银行涉及到的使用者的身份、指令终端、传输渠道、享受的金融服务、付款和收款账户等。

  首先,要看到电子银行所能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和传统的银行业务并没有大的区别,包括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从本质上讲:电子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或其他电子终端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新兴的技术服务渠道,如互联网上实现。

  其次,还要看到电子银行和其他银行业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提供服务的渠道或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支撑技术平台不同,并因这种不同而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方式的不同。相对传统柜面服务,电子银行对网络平台等电子技术平台的依赖性更强,对技术原因导致的操作风险的管理要求更高、更专业。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平台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的影响也必须要关注的。

  电子银行不仅仅是一种电子渠道,而是对传统柜面的补充,同时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并带来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

  由于其特殊的运作模式可以将后台产品进行整合(包括新的纬度、新的组合、新的定制性服务模式等),改变业务组织结构,从整体上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电子银行的发展符合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性,将从整体上提升银行服务的丰富性。

  电子银行带来了银行针对客户主动营销的观念和模式。从运营方式上说,电子银行并不是对传统银行业的颠搜,但从行业观念上来看,电子银行带来的主动服务理念是革命性的。从这一点上说,电子银行还原了银行金融服务的本色。

  从电子银行产生的社会背景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上廉价而可靠的通讯服务,成为最适合电子货币普及的环境之一。正如先前那些重要的货币创新一样,电子交换媒介的推广虽然缓慢,但它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历.史

  与未来根据账户、操作和流程,以及各商业银行网银发展的主要阶段,我们认为目前可以识别的国内网银发展阶段大致有五个阶段,或者称为五个网银时代。包括从单一账户的查询操作;到可以转账支付或缴费.再到多账户关联操作。第四代网银不同的是改变了银行的作业流程,可能产生不同于以往的金融产品,真正成为金融创新的起点,而目前所有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无论展示的产品多少,都主要停留在第三代上,只有极少数银行的网银规划和设计中隐约有第四代的迹象。未来的第五代网银将成为商业银行原有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或者成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来源,整个银行的账户和流程,受网上银行影响,将发生全面变化。

  我国的经济体系和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息息相关。看中国的历史,交易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存在,交易文化深受各个阶段的影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文化,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支付体系和支付文化。而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模式在解放前就借鉴西方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解放后,从借鉴学习苏联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仿照美国的金融体系。不加分析和选择的仿照美国模式,导致我们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我们市场体系不尽相符。因此,当前我国的支付清算系统就存在法律不健全或者法律不适合,不能完全发挥服务于市场交易和流通的支撑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金的汇划主要通过手工处理,支付信息采用邮路传递。

  由于各机构间汇路不通,解付一笔资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资金在途时间长,互相占压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人民银行决定建设以卫星通信网为支撑的电子联行清算系统,统一办理银行间资金通汇和支付清算。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启动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一期、二期的建设。

  所以,作为现代支付手段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战略规划在借鉴国外的电子银行的战略基础上,还有重点关注我国的特殊情况,考察我国在经济活动中的市场文化和交易文化。形成真正符合自身状况的电子银行战略。

  另外,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支付结算体系和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电子银行健康高效发展奠定基础。对以电子银行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支付的基础课题研究,将为商业银行正确选择符合自身的电子银行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兴的电子支付将大大促进货币的流通效率和商品的流通规模,但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性,更大规模的的资金将在同一个时点存在于国内外的支付平台和清算平台,将增加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和预警支付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首要重视的问题。

  对于监管部门,从提供基础支付清算平台服务的人民银行到以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为监管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不同角度对支付业务特别是新兴支付服务实施监管。但两个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手段时有冲突,导致有些不必要介人的环节监管过度,有些迫切需要监管的业务却监管空白。如何协调,要站在整体支付体系服务于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的角度上,来看待支付特别是新兴支付的问题。

  另外如虚拟货币市场的规范、网络资金中介的规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迫切需要建立起来的规范。

  在整个支付体系框架下,电子银行的影响力、第三方支付对支付清算体系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管理,以及如何以支付市场创新为导向,以自身机构发展需要,开发新型的支付工具、探索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结算模式、信用卡的衍生业务和风险管理、第三方支付创新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商业银行角度,要开展针对有线网络银行研究、移动网络电子支付研究、家庭支付终端、电子支付中的票据业务创新与风险分析、银行在互联网支付业务上的经营思路及策略研究等基础的工作,特别是电子银行经济性分析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意义非凡。

  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农村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水平,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的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我国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也总结了许多经验。

  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充分研究支付行为产生的历史因素基础上,寻找支付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建立支付体系模型,要考察支付产生时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以及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时的社会经济因素及技术因素等环境因素。这同时也是成因分析,考察分析支付结算体系生成和发展的内部结构原因及外部环境因素,并考察因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支付结算体系的变化情况和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3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个人理财产品从种类、发行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业务,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展不仅诶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综合收益,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维护和拓展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对于我国银行业经营严重同质化的现状来讲,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也是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虽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完善融资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银行经营转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

  (一)个人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及广泛的信息资源等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利用储蓄、融资、银行卡、个人支票、保管箱、保险、证券、外汇、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如何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以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这些专业化服务表现为两个性质:一种是顾问性:此时商业银行充当理财顾问,向顾客提供咨询:另一种是受托性质:此时商业银行将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分类

  1. 债券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将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也投资企业债、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信用类工具。从本文所选择分析的建设银行的利得盈债券、中国银行的债市通和华夏银行的华夏理财"增盈107号"人民币364天债券型产品3种理财产品可以分析得出债券型理财产品的以下特点。商业银行推出的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等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风险小的产品,因此投资风险相对于其他三种理财产品风险最低。相对的低风险就意味的低收益,一般的债券型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只能达到2%-4%。投资者只能获得一个相对于存款利率稍高的收益。客户一般不能终止投资,同时期限也比较短。

  2. 信托型理财产品:固定收入信托型理财产品因保本保息,提供100%本金保障的基础上,而且因为项目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率很稳定。收益高、稳定性好,是固定收入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要卖点。这类产品起点金额为5 万元,期限一般在2年以下,现阶段年化收益率为4%~6%,收益远高于同期存款。客户一般不能终止投资,一般信托型理财产品的期限在两年左右。

  3. 挂钩型理财产品:挂钩型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港股挂购等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到期共了12775款。有8083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81%,其中,7946款产品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80款产品到期收益率超出最高预期收益率,57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在这57款未实现收益的理财产品中,有32款为挂钩型产品,其中,挂钩价格的16款,挂钩的10款,挂钩期货的2款,挂钩股票的3款,挂钩基金的1款。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此次多数遭遇“滑铁卢”,一家国有银行的多款挂钩黄金价格的产品均只实现了最低预期收益率,其中的一款黄金产品只实现了0.50%的最低收益率,与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5.00%。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挂钩石油期货和黄金价格的结构性产品实现5.00%的收益率,与其公布的12.00%的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7.00%。挂型结构性理财产品,利率、汇率、指数、石油、黄金价格、股票??各类指标都成了投资挂钩的对象,这类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人士提醒,尽管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会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但是这类产品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条款设计也比较复杂,比较适合对特定投资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专业投资者,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4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战略,提升客户营销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个人金融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并重,并尽快改变过去的运作程序和服务方式。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个人金融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同时,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

  2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1加快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转型。突破以传统储蓄为核心产品的业务体系,横向全面整合,纵向深度开发,全面拓展个人存贷款业务、中问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以及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加快构建以综合账户为依托,以个人理财为核心的复合型、多功能、电子化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体系,培育明星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以优质产品链创造新的利润源。

  2.2提供个性化的金融商品。要根据不同阶层、年龄、财产实力、生活习惯和人生需求等,多层次、多侧面进行市场细化、制定相应营销策略,适合不同客户的需求,配套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营销。当前要重点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资产业务方面主要是个人消费信贷,中间业务方面主要是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咨询、个人理财等业务。同时开展电话银行、购债、外汇买卖等新业务.积极研究开发ATM自助转账交费等功能。要研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行银证通、个人支票、理财金账户等新金融业务、新金融产品,力争与国际接轨。真正关心客户所急,帮客户所需,努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2.3逐步形成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模式。改变目前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持银行长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改变以价格战为主追求市场份额的市场营销方式,注重建立低成本的销售渠道,更多地采用外包等营销方式,完善和扩大营销渠道;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制定营销策略,建立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开展专业化销售和交叉性销售;在银行组织结构逐步从层次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化时,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再造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形成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线的组织架构,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架构,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2.4树立客户是银行资产的理念。银行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拓宽业务领域,整合内部资源,释放创新能量,提高创新效果,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履行对客户的保密义务和尽职责任,为客户提供专业、客观和公平的意见,确保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符合其真实的需求;妥善解决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提高金融创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科学地建立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平台;按照结构进行分层管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也能使银行体现出更高的服务水准。

  3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

  3.1加快开发电子银行体系。对系统中已有的金融服务品种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银行不仅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备类客户的需求,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应用高科技手段,使大量的个人金融业务处理由客户借助营业网点的自助设备完成。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全国范围内的网点服务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虚拟服务有机结合。

  3.2加强技术创新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3加大自助服务系统建设。自助服务系统是直接提供交易服务的工具。完善自助服务系统可以弥补由于裁减网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银行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结论

  科学的政策+合理的制度+合格的人才=成功的个人金融业务。坚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制度环境、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就能实现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满足居民曰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必须调整战略发展定位,把握最佳调整阶段和发展时机,借鉴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合理配置相关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发现和发掘自身的传统优势.整合服务渠道.理顺经营机制,进入高贡献度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着力将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发展壮大。

  致谢

  非常感谢导师 教授给予我的帮助。尤其是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确定研究方案以及篇章结构、理论指导、修改直至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饱含了导师的心血。导师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以及谦逊、宽厚的为人,无不给予我深刻的启迪和莫大的鞭策,同时也将深深地的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使我受益终身。师恩似海,我唯有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加倍努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师恩。

  最后,向百忙中抽出时间审稿及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修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20xx (5)

  [2]汪兴龙,周青青.试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 (5)

  [3]张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xx (12)

  [4]杨小力,杨林岩,周小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xx (6)

  [5]刘超.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xx(21)

  [6洪崇伟.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24)

  [7]孙桂.商业银行功能优势与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J].学术界,20xx (1)

  [8]曾庆海.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J].现代商业,20xx(20)

  [9]武振杉, 吴海燕, 张世芹.谈商业银行个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5

  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银行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银行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

  1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3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4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

  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和工具,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最终获取银行的长期利益。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基本思想,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银行所生产经营的是无形、灵活、不可分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寓产品营销于服务之中。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功能,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2正确定位,明确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目标

  目前,各家银行片面追求高档次,从内外装修到经营产品的类型,统一向”高品位”看齐,把市场目标集中定位在大企业和高职高薪层的客户层。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现状,大型企业和高消费者仍只是少数,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客户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持久强劲的`存储力。据此,金融企业应主要把市场目标定位在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群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层和中等收入者,同时,集中优势资金兼顾大型企业和高薪层客户,实行多层次定位。

  3推动业务转型,实现产品创新,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

  我国目前房地产行业及其他工业企业的还贷能力下降以及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现象促使银行业必须进行业务转型,转变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推动新产品研发,拓展盈利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战略产品来减少对贷款业务的依赖,主动适应新的经营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O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4抢抓高端客户,引进高素质人才

  高端客户具有资产雄厚、购买能力强、风险承受能力强等特点,其雄厚的资产不仅能够增加负债,而且能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拓展空间,同时有贷款需求,为增加资产提供了新途径。抓住高端客户,同时发展了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举三得。抢抓高端客户不仅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各商业银行在同业占据领先优势的先决条件。

  引进优秀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业务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争夺。近几年来,由于用人机制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我国商业银行要向西方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让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迈上新台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6

  1、引言

  商业银个人金融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兴银行业务,最早出现在美国,之后在欧洲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推广,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和个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投资与消费的重要力量,人们对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层次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13亿人口的个人金融业务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高成长性的市场。商业银行纷纷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日益成为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尤其,20xx年底我国全面开放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客户,将成为中外银行全力竞争的焦点。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加上个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许多国内银行仍然以企业单位为主要业务对象,这既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又不利于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文写作中,有意识地避免仅对有关理论观点进行简单介绍或对有关情况进行简单说明,而是注重全面深入地分析,定量和定性地得出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及现状

  2.1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富裕群体已形成并呈现稳步上升势头,数据显示,中国富裕人士(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个人)人数增长至32万,拥有财富总额为1.59亿美元,居亚太地区第二位,仅次于日本。尤其是我国中产阶层队伍在迅速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xx年,中国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与潜在客户群。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情况来看,个人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位置日益突出,仅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角度分析,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比重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据央行20xx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透露的数据表明,20xx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的居民个人消费性贷款同比增长13.7%,比年初增加4610亿元。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2.2发展趋势

  一方面,外资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刺激了国内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国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只占27%左右,相对于国外发达的商业银行50%以上的利润,国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外资银行咄咄逼人地挺进国内的个人金融业务,迫使国内商业银行尽快拓展个人金融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否则面临失去这些客户的危险。

  另一方面,居民资产结构变化以及投资理念的`成熟催化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年GDP增长平均超过9%,人均超过1000美元,这使居民金融资产在数量、结构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是居民的收入和金融资产总量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居民储蓄的绝对量也将不断增加,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也将成为必然,储蓄存款所占比例将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二是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居民储蓄存款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加速流动和转移,居民金融服务要求将转向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金融机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老百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个人金融资产由过去单纯的保存保值型向综合理财、增值型转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正逐渐由生存型消费、数量型消费向发展型、质量型、消费型转变,居民正由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借款者、投资者和消费者,这就为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7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并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应战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思维,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SWOT分析法

  引言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经预言:“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这句话正验证了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面对的困境,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

  1、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

  自20xx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这个包含着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础的新鲜概念迅速在我国传统金融业流行起来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互联网金融具有传统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营销优势,比如准入门槛低,便捷高效,创新能力强,强调客户体验以及成本低廉等。另外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日新月异的迭代速度,强大的融合渗透能力,普惠制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广泛的客户资源覆盖面等竞争能力。

  2、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受到的影响分析

  2.1货币基金,分流活期存款

  20xx年以来,余额宝的风靡带动了投资货币基金的热潮,较之于传统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可以在保证3%-4%年化收益率的基础上实现T+0赎回,优势突出。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作为低成本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在货币基金的冲击下规模骤减。

  2.2P2P网贷,引导金融脱媒

  P2P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直接对接了个人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以其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平台发展迅猛,未来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商业银行所受波及更大。

  2.3网售基金,颠覆传统渠道

  自20xx年以来,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销售额持续爆发,不断刷新了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爆发力的认知,其轻资产、广用户的互联网渠道对以银行为主的传统基金销售渠道的颠覆和替代仍将延续。

  3、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

  图略

  4、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冲击下的策略

  应对面对错综复杂的互联网发展形势,传统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做出重大改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互联网金融前进的大潮中去。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思维。传统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1SO战略: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发展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由表1知),加快推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和技术研发部门,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互联网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将现有客户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处理,从而为业务部门提供具有高质量参考价值的业务发展建议;其次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超市、电子商务和在线融资平台,走差异化道路,尽量避免金融产品同质化问题,利用云技术处理自身客户交易记录,摸索出一条基于传统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优势(S)资金和技术优势客户资源、市场份额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劣势(W)网点覆盖率低经营成本高用户体验性差息差收入占比高机会(O)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金融领域的发展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威胁(T)同质化产品及服务增多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化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WT战略减少劣势,回避威胁。

  4.2WO战略:树立互联网思维,优化用户体验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从技术手段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有非常强的覆盖用户的能力,不受地域的限制而且成本更低;从思维模式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甚至是免费的用户。通过群体之间的实时互动,共同协作来实现用户信息平台化、网络化,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反观传统商业银行,其服务理念是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没有把服务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由表1知),给用户的感觉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用户不断的流失。传统商业银行必须从经营理念上谋求转变,抓住互联网思维模式的精髓所在,提高对用户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和群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沟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第一,根据用户消费偏好的差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类型进行细分,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第二,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业务联盟,将不同的优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性金融平台,通过“一条龙全方面服务”,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4.3ST战略:加强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在经济新常态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迅速调整、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及应对态度。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不是颠覆传统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两者之间是能够实现共赢的“非零和”博弈的。传统商业银行要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努力研发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应战同质产品的泛滥(由表1知);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与合作的进程中寻求共赢的局面,而不是采用恶意竞争的方式排挤互联网企业,或者在竞争中选择逃避。具体的合作模式可以参考一下两种模式:第一,客户资源信息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很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由表1知)。双方应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交叉销售。第二,共同打造小微企业在线融资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共享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的经营数据和经营者的信息,由电商平台向传统商业银行推荐有贷款意向的优质企业,传统商业银行通过交易流水、买卖双方评价等信息,确定小微企业自信水平,给予授信额度;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比大型企业高得多,因此小微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愿意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从而银行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利差收益。

  4.4WT战略:加快战略转型,拓展多元业务,降低息差所占比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由表1知)趋势将不断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故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加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从资金中介转向综合化金融服务机构,加强产品及金融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投行承销、财富管理、资金托管、交易结算等多元化服务,通过服务创造价值,带动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避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第一,继续巩固、拓展传统的优势基础业务,比如代理保险、代付业务、基金托管等发展比较大、风险低、客户基础好的“基础性”业务;第二,健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新兴中间业务。向小微企业或个人提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

  5、结束语

  本文通过SWOT分析,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传统银行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将有利于传统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符合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xx(24):15-17

  [2]孙秀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xx[601]71-72

  [3]鲁小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xx,(23)186-187

  [4]杜国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M],20xx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8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互联网管理和运营技术逐渐普及,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将决定城商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全部用户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客户的时间、金钱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及覆盖面,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客户各类需求,使金融服务日趋全面、完整。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业基本上由银行主导并垄断,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提升较慢,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不情愿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结构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弱。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抑制,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的爆发提供契机。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五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增速放缓,城市商业银行却发展迅速,总资产增速远居于银行业首位。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金融脱媒带来的银行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业务的转型等,都给城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在加大业务与产品创新,开展传统业务网络化时,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相对大型银行进程缓慢,客户感受力度不大,竞争处于劣势。其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其业务经营及网络服务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很难扩大到全范围,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往往需要与全国性业务相匹配,这对于城商银行难说,很难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

  所以,无论是效仿各大型银行开展网络化、移动化业务模式,还是自建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城商银行都存在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模式进行探索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德国的"直销银行"有望在我国作为与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成为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把建设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直销银行的特点

  第一,直销银行一般没有实体分支网点,银行后台工作人员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充分体现了"直销"特点。同时,为银行降低了日常的运营费用和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直销银行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标准化金融产品。如活期存款及转账、储蓄存款、消费分期付款、网上交易支付等业务。

  第三,直销银行的大部分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业务开展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

  (二)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从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其大多数是由银行集团控股、组织结构扁平化,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采用多样化服务吸引顾客、便捷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等特点,符合我国城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多区域性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寻求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但却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禁止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扩张,因此这些必须考虑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多的选择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业务,且当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由此看来,已经具备基于互联网的"直销银行"创建条件。区域性城商银行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和外部实体网络,突破物理网点的约束和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直销银行,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销银行不以实体网点和柜台为基础,主要采用终端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业务模式,从而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

  从风险监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难以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缺少安全校验工具、客户面临交易欺诈的危险度高等。而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在地区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互联网金融化业务的相关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业务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业的优势,避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弊端。

  四、总结

  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直销银行定位时,要注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传统电子银行是以成本节约为导向的替代式交易模式,将柜员的工作交由客户自己通过网络、手机和自主设备完成,其出发点是考虑将客户从网点分流到电子渠道,以降低银行成本,减轻工作量。而直销银行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建立"开放、协作、平等"业务模式,面向本行及他行全体客户,将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弥补了传统电子银行缺乏对外部合作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借助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契机,突破区域经营的限制和现有的城商银行发展瓶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以现有银行机构作为后台,通过网络将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同时扩大资产负债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的再次增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9

  摘要:我国居民储蓄的不断攀升、负利率时代的持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然而银行理财产品调整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简要地进行了中美比较;然后剖析了崭新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转型路径;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尤其对我国迅速发展的个人理财市场也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复杂,形成了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迫切需求,个人理财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争夺的重点。因此积极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美国个人金融服务大多设立专门的“代客理财”部门,主要有以下特点[1]:

  1.混业经营,理财产品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以混业经营为主,大多是全能型商业银行,既经营金融机构业务,也开展商业银行业务,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推陈出新,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产品类别包括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个人信托等各类金融服务,并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2.服务专业化、产品个性化。美国商业银行一般会设置私人银行部、客户经理窗口及消费者银行部三个理财服务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服务对象。消费者银行部的目标客户为一般客户,主要提供个人支票、信用卡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四类业务;客户经理窗口的目标客户为大众富裕客户,除上述四类业务外,还提供简单的投资类和保险类产品。而私人银行部是专门为高净值的富裕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包括家庭资产管理、环球财富保障计划、退休计划、遗产规划等。此外,美国商业银行为不同人生阶段客户提供了相应的理财服务种类,真正做到了理财方案的个性化。

  3.科技助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美国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前,都会搜集有关客户财务状况和资金来源等资料,判断客户开展理财服务的能力和必要,了解客户最新需求,为用户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从而提高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不断开拓市场资源。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个人理财业务。互联网理财的兴起使得手机作为移动终端,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技术着力点。

  4.从业人员专业化、产品创新常态化。美国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集合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等专家的智慧,顺势而变,通常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推出新的理财产品,极具时效性。产品设计开发上,善于运用专业技术团队、国际先进经验,开发出针对性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此外,创新还体现在业务处理程序上,美国商业银行大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大规模自动化处理,既节省客户时间又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剩余人力资源配置于优质服务中去,进而争取了更广阔的盈利空间。

  5.市场营销策略多元化。美国商业银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着力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管理。为了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建立了多种营销方式和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活动,实现了销售渠道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的重点是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统一品牌,卓越的品牌为理财产品营销提供保障。

  二、国内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速度迅猛,根据Wind数据,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从20xx年7876款增长到20xx年的66395款,年均增长率达到53.17%.这一发展态势得益于国际金融危机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股票、基金、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助推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需求的增加,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和竞争激烈催生了银行理财产品空前繁荣的景象[2].但由于对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目标客户认识的模糊不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 忽视客户调研,缺乏基础数据。商业银行曾经的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仍然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立足于客户需求考虑问题。常常是商业银行依然高高在上,不能放下身价去充分认识客户、了解客户、扎扎实实做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结果是针对客户需求的调研数据频繁出现在科研论文中,而不是商业银行的市场报告里。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这种认识上的错位使商业银行并不拥有客户需求的基础数据,而此类数据正是挖掘潜在需求,创新产品所必需的。商业银行不开展客户调研,不重视基础数据的获取,这将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失去客户资源,甚至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3].

  2.产品整合简单、机械。在分业经营监管模式下,国内商业银行无法直接投资于银行以外的市场,使得理财产品的开发受到很大的制约。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类型趋同,即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业务或已有产品的投资组合上,不仅选择少,而且缺乏创新;而在衍生金融产品方面,缺少产品设计、运作平台,也不具备衍生产品发展的平台和对冲技术。其次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相似,目标客户群体基本相同,于是各商业银行同台竞争,只得依靠“价格战”占领市场,造成了对于银行利润空间的挤压。最后表现为商业银行行为趋同,即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总是呈现出“羊群现象”,产品跟风现象严重,创新动力不足,不利于全行业良好竞争秩序的建立。

  3.重视客户增量,轻视质量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绩效考核以量定乾坤,质量把关被束之高阁。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营销模式严重“功利化”.商业银行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往往缺乏有效管理,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格考核、绩效认定、职业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完善。理财产品销售环节中诸多不规范行为可能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潜在威胁。现实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刻意淡化产品的固有缺陷,避而不谈产品内在风险。结果导致:公众无法真正了解理财产品风险状况,无法相信宣传的产品收益水平,于是对理财产品产生戒备心理,难以做出理性选择,整个市场环境被扭曲。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路径

  1.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高速稳定增长,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教育、医疗、养老等渐渐转变为由个人来承担,于是管理好一生的收入和资产、实现有效的财富积累,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培养个人理财的主动性,倡导全民科学理财意识和投资理念,从微观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纷纷涌入,充分利用它们的竞争优势,开展理财业务,赢得了大量优质客户。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银行必须抢占这一市场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处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和存款利率逐步放开的阶段,最终利率的决定权将交给市场。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倒逼商业银行由传统存贷业务逐渐向中间业务靠拢,作为中间业务之一的理财业务则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将是大势所趋。当前地区经济之间、不同市场之间关联性与共融性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应该具有把握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能力,审时度势地利用好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机遇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2.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20xx年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元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监管套利的结果,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垄断性供给与金融市场需求双方博弈的产物。伴随着电子商务与金融网络化的深化,商业银行开始网络化、移动化经营,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新的竞争环境下,各银行应该推出自有电商平台,以此实现商业银行与企业和客户的直接对接。自建电商平台将成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转型的发力点。电商平台在推广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同时,还能方便地收集交易数据,汇集居民与企业的真实信息,利用这些数据发现金融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金融需求,进而为个人理财产品设计与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直销银行,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运作模式,目标群体是互联网客户,在战略上与传统银行零售业务实现差异化。直销银行没有线下的网点,客户通过现代通讯技术获取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直销银行缩短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方便了客户,他们能够在线办理所有的银行业务,无需排队等候。直销银行的业务拓展和营销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前提和基础,具有人员精、机构少、成本小等显着优势。

  3.人口老龄化下的转型。预计“十三五”后,中国将迎来老龄产业发展的高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成为较早面临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之一[4].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老龄金融往往具有后发优势,将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金融的需求是不同的。退休后的主要需求是现金收入管理、信托服务、财务咨询等。此外,由于老年人活动范围与心理特征的因素,他们对金融消费的便捷性以及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对服务价格比较敏感,在服务中更需要得到心理关注和感情关怀。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与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开拓老年理财市场,满足老年人在理财方面的巨大需求,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随着养老理财概念的逐渐兴起,银行应该按照老年客户需求来设计、研发金融产品,加强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的分类管理,重点发展关联性大、综合服务功能强和附加值高的代理、理财及信息咨询等业务,提高产品的综合创利能力。

  四、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

  1.培育理财意识,优化理财市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广离不开全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居民参与个人理财的积极性离不开公平、透明和有序的金融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着眼长远,而不是停留于短期的销量上,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在营造良好的理财环境上做好功课。商业银行应该借助自身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借助各种媒体力量,加强理财产品宣传和消费引导,吸引目标客户认同理财产品。在与目标客户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借助了解和熟悉本地客户、拥有一定人脉关系的优势,为这些客户尽快建立一整套市场营销创新机制,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最后商业银行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前提下,量身定制理财投资方案,推荐适合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5].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逐渐转变意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从客户的需求与利益出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和服务营销,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2.强化理财产品的品牌营销。为在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商业银行需要有强烈的品牌和品牌销售意识。商业银行应该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这要求商业银行充分了解居民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现实需求与精准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需求。商业银行应该整合内部资源,打造产品创新的优势领域,找准产品定位。由此,商业银行能够锁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开展错位竞争。商业银行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品牌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品牌建设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

  3.培养人才,创新产品。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型服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培养精英人才,在加强业务创新培训的基础上,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人理财需求。对现有的理财业务人员加强培训,鼓励进修,提高他们的从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团队、同时懂得各种投资市场知识、营销技巧又熟悉客户心理的理财队伍,为各层次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创新是理财业务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加快理财业务创新,增加研发、服务投入,才能推出更多适应市场的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总的来说,商业银行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树立超前的经营理念,准确把握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6],寻找利润增长点,并大力创新和研发新的产品、服务。通过这些产品、服务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走向。其二,提升技术含量。商业银行对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支持,专业的财务软件系统集成的高层次金融服务流程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银行间的竞争,整合客户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好客户的信息,才能够了解理财市场的动态,为产品创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其三,整合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市场细分是经营的前提,商业银行应依据针对客户群体,整合自身的资源,形成集合各种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团队,提升产品创新质量。

  参考文献:

  [1]严群英。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及借鉴[J].金融经济,20xx,(20):79-82.

  [2]陈家辉。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广州:暨南大学,20xx.

  [3]刘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xx,(23):92-94.

  [4]路振家,董玉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xx,(30):82-84.

  [5]范平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xx,(4):30-32.

  [6]巴曙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与风险管控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xx,(5):15-19.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0

  当前,因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及自身改革调结构的需要,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遇到瓶颈,急需创新与转型,另辟蹊径,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1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及意义

  1.1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

  1.1.1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环保产业高速成长已成为必然。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紧迫性强,发展的潜力大。环保产业作为全面提升民生的保障,关联建筑业、制造业、化工业、林业、养殖业、农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关联产业链绵长,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

  1.1.2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新兴业态平台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由于其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支付技术,业务办理便捷,运作模式灵活多样,相比传统金融业务,更接地气,发展潜力更大。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加盟,不仅能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增添新的动力,而且能拓宽绿色信贷业务的办理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1.2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意义

  1.2.1 体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发展绿色信贷既是商业银行贯彻产业和监管政策的要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20xx年11月,银行业协会组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签署绿色信贷共同承诺,就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授信管理、践行绿色信贷、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等内容做出了郑重承诺。尽管此承诺书对商业银行来说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却体现了各家商业银行对社会的诚信。

  1.2.2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布了关于绿色信贷运用的相关政策,但在当时地方政府追求GDP发展的情况下,部分环评未过关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压力,从商业银行中拿到贷款开工建设,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信贷投放收益,较少关注贷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实际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工程项目,除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外,也带来了不良声誉,招来民众和环境民间组织的批评和指责。如20xx年7月,紫金矿业发生污水渗漏事故,造成大面积水质污染,被当地法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因此,发展绿色信贷,对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国策具有重大意义。

  1.2.3有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发放调查和数据分析,将信贷资金投向收益较佳的绿色信贷项目,从而有效规避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声誉风险,间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获取信贷项目利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绿色信贷需求,如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区、市),明确了煤炭削减、落后产能淘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等工作的量化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年度;对于其他省(区、市),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部分生产企业需要进行升级换代,逐步提升污水、废气等处理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这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发放綠色信贷,助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最终通过发展绿色信贷,鼓励信贷资源向节能重点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倾斜,帮助企业技术升级,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2 当前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绿色信贷激励不足

  绿色信贷项目由于存在外部成本,比普通经济模式高出一部分环保成本,使绿色信贷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的制度设计中,要求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有利的项目予以信贷支持,但并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另外,节能环保项目的公共性和长期性导致其收益不高、周期长,即使商业银行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愿,但实施绿色信贷可能会导致业绩和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激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绿色信贷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有难度

  为量化商业银行贷款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贡献,做到项目环境效益可测量,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中特意增加了标准煤、二氧化碳当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节水量共7类节能减排数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节能减排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部分项目的环评报告中无节能减排数据,无法直接获取或者通过测算方法计算出节能减排数据。二是部分贷款项目的技术应用等可能发生变化,节能减排数据需要与企业沟通,才能从客户方得到最新的、符合实际的数据。而且在沟通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双方理解不一致,导致节能减排数据有误。三是银监会只提供了煤层气利用、污水处理等共计13个节能减排项目测算模板,部分项目无法通过测算获取节能减排数据。

  2.3绿色信贷披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上市商业银行已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确定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口径,并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绿色信贷相关数据。但由于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标准不同,披露数据没有可比性,无法准确比较判断各行的实施效果。如兴业银行是基于赤道原则按照项目进行统计披露,工商银行是按自己定义的绿色经济行业进行统计披露,而商业银行是按照银监会监管统计口径进行披露。

  2.4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只规定了环保部门应将环境违法项目的查处情况通报当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商业银行。环保部门与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仍不够完善,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控制环境风险。如对于环境违法违规整改不达标的企业名单,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按半年频度从环保机构获取后发送至商业银行,信息共享频率低,共享内容有限。

  2.5尚未建立监管后评价体系

  银监会于20xx年启动了绿色信贷评价工作,并已要求各商业银行进行了绿色信贷自评,但并未发布各商业银行的评价结果。虽银监会表示正在探索将评价结果运用至高管履职评价、监管评级等方面,但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3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

  3.1强化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与IT系统支持

  一是将传统的房地产信贷、小微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与绿色信贷相结合,创新出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并配套绿色信贷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信贷资金在不同绿色信贷产品中的配置权重及利率水平。由总行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绿色信贷领域的业务研究与实践,利用商业银行“新一代”系统的先进的技术平台及技术力量优势,借助我国高速运算超级计算机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与绿色信贷业务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分析、快贷等一系列专业的应用系统或组件,为绿色信贷业务打造贷前、贷中、贷后的贷款营销及信贷管理利器,全程进行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分析及财务状况分析,全面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二是研发绿色信贷行为预警系统,利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应的策略要素作为模拟场景,模拟各种问题综合作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可采取的化解措施,提前介入信贷风险防范与干预,避免风险发生后再进行处置而导致信贷资金损失。借鉴同业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的先进经验,出台并完善绿色信贷领域的规章制度及指导意见,结合降低贷款利率、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优先安排人力资源、费用、场所等强力组合手段,在全社会形成“要环保,找建行”的品牌形象。

  3.2国企与民营并重,多层次发展绿色信贷

  可成立专门的绿色信贷部门,对口服务商业银行优选的环保项目。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环保产业集聚的地域,成立专业的绿色信贷分支行。引入环保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商业银行长期从事房地产信贷、固定资产贷款、技改贷款的优势,积极介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智能、抗灾型新型住宅项目的建设,投入信贷资金支持环保企业新建环保項目及旧项目技术改造升级,为这些环保产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封闭式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多渠道为大、中、小、微的环保企业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服务。

  3.3绿色信贷投向全产业链覆盖

  一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应介入环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信贷资金不仅支持环保实体企业的发展,而且支持科研投入及环保人才培养,以抢占绿色信贷市场的制高点,占据有利区域,挖掘优质贷源,储备优质项目,为抢占绿色信贷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应及早介入高校,开展合作,以绿色信贷方式注入科研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的相关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促进大学以一对多的方式与特定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结成共生关系,提供产品创新研发、企业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优质毕业生输送等服务。三是为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及企业选派深造人员提供更优惠的绿色信贷助学贷款,从环保专业毕业的准人才,直接对口到相关的环保企业、科研机构、国家相关部门及银行绿色信贷部门,实现教育、就业、产业与绿色信贷无缝对接、良性循环。

  3.4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深入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哈默比原为瑞典工业污染极严重的小城镇,由于应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环境得到重生式蜕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环保胜地,成为瑞典的国家名片。从哈默比小镇的成功可得到启示:环保技术的应用可产生超额收益,环境改善后产生的房地产价值增值收益,在短短几年间就能与投资相抵。绿色信贷注入这样的投入、回收、再投入“哈默比小镇”式环保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中,就能将成功的经验不断复制下去。绿色信贷应借助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的现有营销及投放渠道,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向节能抗灾智能化发展转变,促进各类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成熟,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所有建筑向节能抗灾智能型建筑的更新换代转变,最终打造出众多“哈默比小镇”式的绿色宜居城镇。

  3.5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推动作用

  环保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商业银行需要创造性地发展绿色信贷,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绿色信贷委托贷款业务,将大量闲置资金纳入到绿色信贷的资金池中进行规范化运作,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规避资金风险。适当放宽委托贷款门槛,资金宽裕的企业或个人均可以委托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委托贷款,在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即可提出委托贷款申请与发放。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对绿色信贷的专业管理优势,向符合信贷条件的绿色信贷项目发放贷款,从回收的贷款利息中扣除手续费后,自动划转到出资人指定的账户中。对绿色信贷已支持的项目,可将其资金需求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分解成可分割销售的证券,以商业银行作为偿还主体,并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票面利率,在资本市场或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销售,方便民众投资,拓展民众的投资渠道,让国民切身体会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好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化国民环保应从自身做起,推动全民讲环保、以环保为荣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1

  一、前言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构建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无法一蹴而就。对于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独特意义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履行职责,开拓发展,必须通过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形象,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进而实现行业、网点和人员的共同进步。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2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观点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着品种少、缺乏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基层行领导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其拓展中间业务积极性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较低。为此,作者建议在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营销高效化、服务人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外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宣传力度,对内要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和考核,加快电子化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的空间,各商业银行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强竞争力和收益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点较低,范围有限,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主业的现状相比,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二是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行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三是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基层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1、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服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巩固和发展庞大客户群的主要手段之一。商业银行应广泛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要投入人力和适当物力、财力宣传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内部资料,通过信函等方式寄送宣传资料,通过在月结单上打印宣传文字,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户的注意,使中间业务的服务品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2、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农行目前成立的机构业务部门就是顺应中间业务发展趋势产生的。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帐、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4、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应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5、要坚持中间业务创新。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积极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6、发展中间业务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业务品种多样化。商业银行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如押汇业务、信用卡、保管箱、咨询服务、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代客资金买卖等,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是营销高效化。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三是服务人性化。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农行金融超市实施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可以不断推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3

  【摘要】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实现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其他支付服务。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参与商家不断增加,成为继银行传统支付业务外一个新兴重要支付手段。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银行支付业务发展趋势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特点

  (1)交易规模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20xx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人民币,比20xx年增长了100.1%;20xx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10亿元人民币,较20xx年增长113. 9c/o。20xx年全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xx年增长80. 95910。20xx年仅前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2)业务类型趋于多样化。据统计,截至20xx年12月,央行发放了六批共计有241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正规许可证,开展的业务类型也不断扩展,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等5项主营业务;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网购支付到如今的金融理财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用卡还款、还房贷等。

  (3)市场集中度较高。第三方支付发展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目前线上支付体量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以支付宝为首;据支付宝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称,截至20xx年底,支付宝实名用户已经近3亿,其中超过1亿的手机支付用户在过去一年完成了27.8亿笔。金额超过9000亿人民币的支付,支付宝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对银行传统支付业务产生的影响

  (1)对银行传统支付业务存在挤出效应。中间业务收入尤其是支付结算收入一直是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其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以较低甚至免费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同时,拥有资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开展一些现金充值,线下收单等业务,挤占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线下支付业务,形成了强劲竞争态势。

  (2)对银行存款形成冲击。第三方支付虽然不能像银行那样吸收存款,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高速发展以及业务领域拓展,对银行存款业务势必形成较大的冲击,以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支付宝为例。其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自20xx年11月以来,支付宝手机支付每天交易达到1200万笔,这一数字进入20xx年之后提升至1800万笔,这是全球手机支付厂商中最好的表现。余额宝在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至20xx年11月14日,余额宝(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的规模突破1000亿元,用户数近3000万户,天弘增利宝成为国内基金史上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关口的`基金,而银行为了应对这场来势汹汹的资金之争,也推行了类似“余额宝”的银行“活期宝”类产品,它们在风险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优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但是由于起始金额一般为5万元较高,阻滞了占有绝大部分市场的中小客户群购买,第三方支付业务对银行存款的冲击力不可小觑。

  (3)对银行潜在客户形成分流。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其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吸引了国内日益膨胀的普通网络消费者,且一旦建立关系,便会有较强的客户黏性,目前支付宝、快钱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可以通过使用自己的虚拟网关,直接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比如支付宝依托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腾讯财付通依托于QQ用户群,电信营运商依托于庞大的手机和固定电话客户群体,在信息流和物流掌握上当然具有较强优势,而主要掌握资金流优势的银行,在客户争夺上处于相对比较被动地位。可以说,原本商业银行可以直接获得客户资源和信息的局面,转变成了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客户与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瓜分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此外,第三方支付减少了人们直接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次数和频率。

  三、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说,第三方支付业务在未来几年还将以爆发式的势头不断增长,而伴随第三方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银行传统的支付经营模式也将不断被打破和调整,业务创新也将不断加剧,双方的未来发展态势,必将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博弈互动,相互融合渗透,补充替代等复杂多样的发展前景。

  (1)博弈互动的发展态势。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传统支付双方都在不断推陈出新,第三方支付由于其本身就是顺应潮流,借助现代商业网络而诞生的产物,其业务发展有着传统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商业银行面对第三方支付的步步紧逼则往往只能被动创新转变,双方就是在不断博弈互动的竞争中发展,第三方支付业的灵活创新与延伸服务,可以不断,倒逼商业银行做出相应的改变。

  (2)融合渗透的发展模式。双方合作将进一步深化,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本身是一个统一体,银行是所有支付企业运作的基础,第三方支付以其在支付和担保上独有的专业性,能更加细分市场,贴近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而银行业以其完善的资金清算体系,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支付体系的有效运行。此外,对银行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双方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对商业银行而言,获得牌照的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与其合作,将是银行吸纳存款最便利的渠道,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掌握的大量中小企业的销售和信用信息能帮助银行业吸纳更多可靠客户,对银行电子业务的推广起到更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也有助于银行业务创新和电子渠道建设,因此,双方将来是在相互融合渗透中不断发展的。

  (3)补充替代的发展模式虽然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但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在很多领域都有业务交叉,而且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在某些行业领域,第三方支付业务正在从目前的部分补充逐步向完全替代迈进,如果第三方支付业继续占据网络金融时代节约交易时间和成本的巨大优势,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特定领域,特定行业,将很有可能出现第三方支付完全占据商业银行服务市场,导致一方割据的局面出现。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4

  一、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这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止的趋势。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市场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冲击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的对策,希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有所借鉴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对策探讨

  1、健全金融营销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有关经济金融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确保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安全和有效,另一方面,也规范了银行的操作体系和规则,制约了银行运作中的违规操作和无序竞争,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渐走向合理化和规范化。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我国至今金融体系改革还不完善,金融营销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造成了阻碍。在我国《商业银行法》、《中央人民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出台后,中央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上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商业银行的金融营销受到限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制约。为了商业银行可以更好的发展,应该给商业银行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政府应该放松对银行业的控制,减小政府对于市场的接入力度,同时给银行业适当的支持和援助。政府可以收集市场数据,建立金融行业数据库,对银行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引导。在引导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立法工作和监督设施,建立全面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各个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商业银行金融法律监督制度。此外,还要协调好金融行业内部控制、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几个方面的关系,帮助行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自律系统和发展体系,为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律规范。

  2、建立金融营销战略体系

  服务行业的一贯宗旨就是“顾客就是上帝”,服务行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服务行业通常需要迎合市场需求,完善自我服务,满足顾客需要,谋求发展。对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采取金融营销管理手段是及其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制定一套适合自己银行发展的金融营销手段是及其必要的,制定适合自己银行发展的金融营销手段,是金融营销的有效手段。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早已不同于曾经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只有通过自我营销,才可以促进是商业银行的发展。开展金融营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首先制定营销目标。金融营销策略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行市场本土化营销战略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任务,战略任务的制定关系到银行存在的意义和长期的发展。商业银行制定战略任务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市场定位和分析,市场定位关系到银行长期的经营方向和未来的发展速度。银行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是各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每个银行都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基于这个情况,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制定自己的客户群,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存在和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固定自己的市场和发展方向。二、制定市场竞争战略。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服务项目,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资源,制定适当的市场竞争战略。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主要体现为人才竞争、服务质量竞争、客户群体竞争和金融创新竞争。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善于选择人才,更要培养人才、合理运用人才,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充分挖掘潜在客户,留住已有客户,满足金融业内部激烈的市场竞争。

  3、采取可行性的.营销组合策略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势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面临复杂的问题和障碍,对银行的短期发展造成阻碍,随之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便应运而生。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建立产品创新机制、灵活定价和销售、分销渠道策略等几个方面制定可行性的营销组合策略。所谓营销组合就是指营销策略的相互结合,将简单的营销策略相互配合、适当分配,争取营销策略效果的最大化。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市场营销可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和电子支付科技,扩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留住客户和发展客户的关键,商业银行金融营销推广的是服务,发展和留住客户的关键就在于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商业银行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是定合理的价格,发挥在价格上的优势,还可以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拓展并占有市场。分渠道销售是一种很适合当下多元化社会的销售渠道,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主要分为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在这两种基本营销方式的基础上银行还要开发多种营销方式,将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带给客户。

  三、结语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极其激烈的竞争,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全自我并谋求发展,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分析市场,采取多种有效营销组合策略,实现自身更大程度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逐渐的壮大发展,使得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加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加快了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特别是在个人高净值客户市场和理财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行业竞争。本文运用金融学理论相关知识,对高端客户理财状况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商业银行在高端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迹象,内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我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变化,加快建立新的经济发展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高端客户规模,增加此类客户的利润贡献度。那么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高端客户的资产投资要求、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研究创新性的理财规划方案将成为银行考虑的重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理论概述

  (一)高端客户理财的概念

  高端客户①,即高净值客户,指政府部门、金融、铁路、公路、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以及信誉度好、资金充足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大企业的高层人员。对于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根据“帕雷托法则”可以理解为占客户总数量的20%,但提供的利润却高达总利润80%的客户,这所谓20%的客户即高净值客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特点

  2.特有的品牌认知度。商业银行开展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关键就是要让客户在体验中不断深化对品牌的感受,这也是进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趋势。各商业银行逐渐完善自己的高端客户品牌,呈现出完全竞争的态势。例如中国银行创立了“中银财富管理”,交通银行创立了“沃德财富”,浦发银行创立了“浦发卓信”,光大银行则创立了“阳光理财”等等。

  3.特别的理财目标。高端客户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服务,它不仅满足客户当期需求,更要满足客户未来需求,帮助客户合理安排之后的生活消费,实现财富累积。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对某一阶段的解决方案,更需要一生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银行提供系列化的专业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二)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各商业银行最初推出的理财产品尽管在种类、内容及收益方面不完全相同,但却存在以下的共性,这也正是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高净值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现状。

  1.理财产品均设置有最低购买限额。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推出各理财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均设置有不同的购买限额,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限额也不同。正如表格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银行对自己的理财产品都规定有一定的最低限购金额。

  2.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预期收益率水平较高。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一般的理财产品略高。一般来说,高端理财产品中结构型理财产品其认购门槛比较低,预期收益率较其它类产品有明显优势,预计可达5.5%到6.5%。例如中信银行的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慧赢1557号”年化收益达到了5.85%,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却只有3.0%。

  四、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存款、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并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虽然各银行都提出了“贵宾理财”、“贴身理财”的业务发展理念,其建立的“金融超市”声称可以提供储蓄、保险、基金、债券等“一站式”服务,但实际上只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之上。

  (二)客户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财富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客户信息档案资料充分了解和完全掌握之上,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建立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和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

  (三)专业、个性化的理财顾问稀缺

  高端客户的理财经理不仅要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而且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品,对国家税收政策、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等要熟知,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四)理财业务风险约束机制差

  由于银行忽视风险提示,对产品的风险揭示不具体、不醒目,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缺乏透彻的解释与分析,没有结合产品揭示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五、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种类

  创新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样如此。因此,要加快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创新工作。金融理财产品不仅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使客户建立起对该产品的信任,而且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设置技术壁垒,防止对手的不良模仿。进行产品组合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二)创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贡献率

  在针对高端客户进行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管理及服务的差别化特征。建立集中、统一的个人客户信息档案系统。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对不同的客户要实施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在此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可以提供利率优惠、信用卡年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各种价格性优惠措施。

  (三)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强化理财服务的风险控制

  完善与个人金融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新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发展。要建立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六、结语

  随着富裕阶层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理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资金相对富裕的高净值客户,对于财产的有效规划成为理财的重中之重。对各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的利润贡献度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做好高端客户的维护,争取这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高端客户理财方案,是吸引客户较为有效的营销方式。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需要通过发展多样的理财业务,确保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需求能够得到有效配置。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09-14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优秀)09-14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范例(15篇)09-15

农业发展论文11-04

农业发展论文07-12

(热)农业发展论文07-13

农业发展论文【优选】07-13

汽车的发展史论文12-16

农业发展论文15篇05-30

关于商业银行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