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论文锦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程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论文1
摘要:土木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钻孔桩技术是土木工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钻孔桩技术的应用质量直接决定着土木工程的质量,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钻孔桩技术在建筑工程基础领域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关键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钻孔桩;技术应用
引言
在近几年来,在城市建设不断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建筑工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基本部分就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也是决定整个建筑之成败的根本。然而钻孔桩技术是土木工程传承的主要技术,并且能够广泛应用。此外,钻孔桩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钻孔桩技术含义及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是指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还未进行基础建设的地段,通过机械钻孔、人力挖掘等手段采用地基桩孔的技术,并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为以后构建承重台做好坚实基础。
钻孔桩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运用于国外,之后才引用至中国,并大规模运用于商业民房、公路,或基坑开挖支档和防护墩,特别是在跨江、海大桥上,对钻孔桩技术要求尤为严格。桩基承载整座大厦重量,桩基长度及深度决定混凝土架构放置,亦对整体受重力产生影响,建筑核心在于桩基,而桩基的设立与质量控制在于其技术。作为民生工程中最基础技术,钻孔桩技术在泥浆护壁施工、后压浆施工、灌注施工、全套管施工中均有严格质量控制和指标要求,时刻以最严格指标保护整座建筑。
二、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应用种类
钻孔桩技术分为正循环回转钻孔、反循环回转钻孔和冲击钻孔三类技术方法。正循环回转钻孔技术是指应用正循环回转钻孔机进行桩打孔,泥浆和钻渣从空心钻杆提升至地面;反循环回转钻孔技术是指应用把循环回转钻孔机进行桩打孔,泥浆从空心占杆外流入桩孔,利用真空泵等装置将混有钻渣的泥浆再吸至地面;冲击钻孔技术是指应用冲击钻设备,将桩底部泥石打碎带出。
三、钻孔桩技术的具体应用
1、钻孔桩技术应用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的钻孔桩技术。如冲击钻技术、正循环钻孔技术、长螺旋钻孔技术等,分别应用于各自的工程结构中。对于正循环钻孔技术,安装钻机时需要牢固平稳,同时需要滑轮、护筒中心与钻杆重合,其误差必须小于20mm。应用最广泛的钻孔技术就是运用正循环,它含有小误差、高精度等优势。在进行工程建筑地下钻柱时,例如:当初钻置入地底时,要求抑制速度,以较缓慢的.速度逐步循序进入并轻压;当钻头全部置入后,钻压的强度加以增大,大力压进。通常处于正常状态下时,按照岩石层的硬度、土壤的强度,将钻头坚硬度及钻速给予调整。例如:在遇到岩层比较硬时,就利用强压、高速、小泵量进行钻进;粘性的土层,适合使用大泵量、中压进行钻进。加钻杆后,因钻杆特有性质,先把钻具拔出放置水平标高处,清洗之后再加载钻杆。钻孔中如果有坍塌、两孔过近、倾斜等出现时,停止工作及时给予调整,保证顺利进行工作。
进行安装及定位钻孔机。若钻孔机的安装基础松散,在施工中容易有桩倾斜、桩偏心、钻孔机倾斜等现象出现。所以在进行钻孔机安装时,地基必须要牢固。对于软地层及坡度地基,采用推土机进行推平,然后再铺上钢板或者木头加以稳固。确定准确的中心点并正确把钻孔机进行安装,避免桩位不准,针对含有钻塔的钻孔机,首先运用钻机产生的动力和周围的地笼相联系,加以配合,把钻杆移置大体定位处,然后利用千斤顶把机架顶起,正确定位,促使钻头、起重滑轮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将钻杆卡孔和护筒的中心点稳固在同一垂直线,确保钻机保持有垂直度。钻机位置误差不能高于2cm。桩位准确对好以后,利用枕木把钻机横梁进行垫平,同时在塔顶相称于钻机轴线把缆风绳进行拉上。
进行压入套管的操作,其垂直度是指开始阶段挖掘的5-6m深度时的垂直度,所以采用经纬仪和铅垂加以确认其中的垂直度。钻孔环节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操作,在具体的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根据要求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钻孔的良好质量,首先是中心点的对准和垂直度,护筒务必压好。施工中,及时检查成孔的偏斜。利用冲抓式或冲击式等方式进行钻机施工时,会受到土层产生的震动而破坏邻孔的稳定性。因此,及时把钻好的孔给予清孔,放置钢筋笼并把混凝土灌注于水下。事先规划好钻孔顺序,不但确保上下各钻桩孔的施工之间不受影响,而且让钻机挪动距离相差太远及互相影响,通常能利用中央向两边施钻的方法进行操作。
2、冲击钻孔技术
运用冲击钻孔技术进行钻孔之前,要求添加粘土放置护笼中,经过钻头冲击力把石块与泥膏紧压向孔壁处,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及对于周边已经灌注砼的凝固不受影响,应该在临孔砼浇灌后,即可钻孔。因为比较大的冲击钻孔冲击力和较深的冲程,十分适合一些土层。在前期,做好在钢丝上冲程的深度标签工作,需要与设计的图纸要求相符合。例如:准备钻孔时,与锤高要保持0.4-0.8mm的低锤密击,因有比较大的冲击力,较弱的稳定性,需要在冲钻中不停的加入碎石和粘土,目的是让孔壁不能因宽松而倾斜钻机冲钻,在有4-5m的冲击至距离标高时,不必添加,改变为正常的钻孔即可。
四、长螺旋钻孔技术的运用
说到钻孔桩技术,不得不说到长螺旋钻孔灌装技术,长螺旋钻孔灌装技术是在传统钻孔桩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机械性能,将业务能力从湿作业阶段提升至干作业的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钻孔桩技术一举在长螺旋钻孔灌装技术上得到长足发展。
1、钻孔灌装工艺
在施工时,长螺旋混凝土灌注桩是利用其长螺旋至设计深度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钻头、螺旋钻杆、泵管、随着钻杆提升、灌注混凝土至一定标高后拔出钻杆,并将钢筋笼压至设计标高即可成桩的工艺。传统钻孔方法采用泥浆护壁式方法,将土质层的土壤通过钻孔搅成泥浆循环送至孔外。此工艺是一种大扭矩快速干钻法,类似长活塞作业原理。在作业过程中,钻孔中大部分的土被输送至钻杆叶片上,并在外界形成土柱。由于土柱的存在,使钻孔在提钻前不至于坍塌。
2、长螺旋钻孔技术的运用
在民用建筑、大规模桥墩上广泛运用此技术,可在诸如流沙、砂卵石层、粘土等地质条件下作业,也适用于桩径范围300-850mm,深度25m内的护坡桩和基础桩的施工作业。在强调整体性与实用性中,此技术可替代大部分泥浆护壁钻孔桩和灌注桩。此外,对于建筑结构或土层较软、不稳地区也可作为加固操作使用,混凝土桩基替代旋喷桩基可与支护排桩形成堵水帷幕,具有强度好、隔水效果佳等优点。
结束语
钻孔桩技术的施工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钻孔桩技术更是整个基础承重台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技术的成败主要从钢筋笼偏移程度、单桩承重力、桩身偏移量等方面综合评价与鉴定。作为民生工程,在技术要求颇为严格的基础上,对项目后期审核工作也要做到认真处理,各项检测结果均要达到国家标准。因此,加强技术操作,实施严格控制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是整个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米灏.浅谈钻孔灌注桩在木土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xx年.
[2]靳立芳.土木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技术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xx年.
[3]封文静,李昊鹏,刘玉欣.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xx年.
工程论文2
1人才市场需求状况
跟踪20xx~2014年,51job、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大学生就业网等国内知名就业网站的招聘信息.分析显示涉及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类:
(1)软硬件开发(如:硬件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页设计工程师、网络游戏开发工程师、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等);
(2)网络运维管理(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建构分析师);
(3)网络系统集成(如: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安装工程师、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等)
(4)网络产品营销等.因受移动互联网络、云计算、3G/4G的普及发展,各类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网站开发、网络游戏开发、Andriod开发、IOS开发、云计算和云平台设计运营、WIFI无线互联网络、电子商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供给存在巨大漏洞.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受到学科知识结构、课程学时数、学时分配、教学条件、教材资料、师资力量等各种因素限制,人才培养多陷入知识结构“广而不精”,“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等境地,并且不同学校人才培养呈现知识结构趋同,新知识更新相对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在中端岗位及以上的人才选拔时,虽然以本科以上学历为起点,但是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致使应届毕业生很难适应相关岗位的需求.
2专业定位
针对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院校建设的背景,根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指导思想,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反复的研讨,确定建设一套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既要区别于重点院校学术性、科研型人才培养定位,又要有别于高职高专或民办三本院校的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定位.遵从教指委关于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科学理论和网络工程技术两个层面的专业内涵,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实践、区域特点等客观因素.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学科和网络通信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具有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防控管理,网络软件开发或嵌入式系统开发及网络硬件产品研发等专业能力,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高级应用软件开发或相关网络硬件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设置
20xx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20xx年修订的框架基础上,继续采用“两级平台+三级模块”形式的课程体系结构.所谓“两级平台”指的是以培养学生政治立场、人文素质、语言能力和学科基础为主要目的的通识课程平台和基础(学科、专业)课程平台.通识课程平台主要教授思政类课程、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课程学时共计690,占38个学分.具体课程设置由学校教务处统一部署,与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无较大改动.其中思政类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辩证思维能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学校所在地凤阳县的地缘优势,将小岗村政治学习实践活动纳入课程教学,并观看实政教育、反腐倡廉等视频,引入对实时政治的讨论分析等实践性环节.体育课程则采用俱乐部形式开展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加入合适的俱乐部并修得相应的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平台进一步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3个板块,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共设置了436个学时、24.5个学分,着力于奠定学生良好的数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开设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3门数学课程(即: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大学物理;专业基础课程共设置了628个学时、37个学分,该部分立足于网络工程专业所属学科,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必修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为学生攻读计算机类的研究生,实现深层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同时增设《现代通信原理基础》和《网络工程制图》课程,突显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上的区别;专业核心课程共设置260个学时、15.5个学分,该部分依据教职委的意见,筛选、整合5门网络工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的课程,如:网络系统设计与集成、网络安全基础、TCP/IP协议分析与编程、linux操作系统与内核编程、网络性能测试与评价,突出对学生网络工程规划、管理、运维等技术,网络底层协议分析、开发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所谓“三级模块”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该板块的修订较大。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根据学校实际办学能力和条件,设立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子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兴趣能力、及前期课程的学习基础,自由选择其中一个课程群模块.该模块课程群的.设置尽量贴近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促使学生在某个方向能够深入、系统、全面的开展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群采用弹性方式进行,要求学生需修满4学分,其中创新模块和创业模块各2学分.同时学校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政策,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培训、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课题、发表科研论文、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并申请置换相应的课程学分.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鼓励文理兼修、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求学生至少选修4个学分,其中人文素质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2门课程).专业拓展实现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相应的课程设置、专业能力需求,开设对应的实践教学周,如表2.高年级的实践教学,积极开拓校级教学合作模式,将企业需求作为实践能力培养宗旨,引入“校企双导师”教学方法,联系企业工程师来校开展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及其子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施、教师指导,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下,逐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和南京网博、上海尚嵌、无锡中软国际、上海志盟、苏州天智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远合作关系.
4结束语
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可能设计出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体系,却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改革、再实践”的循环探索,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学生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今天所学的东西,到明天也许就已经过时了”.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关注通过凝练体系,挖掘课程知识间联系,并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力争促使学生在全校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亲自践行的学习态度,并学会怎样学习与思考,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个性化发展自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需求.
工程论文3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设当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不仅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建筑工程施工,同时对于整体建筑质量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成效,为此落实好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文章通过简单介绍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必要性,并分别从连续梁、承重柱等方面入手,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设;建筑结构;基础设计
1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必要性
1、1提升施工效率的基础
保障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一方面可以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施工提供重要参照和指导,另一方面帮助提升施工效率,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帮助施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1]。
1、2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
随着房屋建筑质量安全问题的相继出现,人们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出现问题,则将直接影响着后续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做好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确保建筑承载力以及其他性能要求能够与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合,则可以有效防止建筑工程出现沉降不均匀或是开裂等问题,保障建筑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
1、3实现合理施工的前提
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同时也是土木工程得以顺利完成施工建设的根本前提。在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当中,将根据具体情况和现实因素如施工成本、施工周期等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设计与施工方法,并对所需人员、材料设备等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此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无端消耗,防止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出现重新修改设计方案等问题,确保建筑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建设。
2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优化分析
2、1连续梁
当前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连续梁设计经常会出现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本身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看待问题,单纯地使用单梁标准进行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必然会影响整体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合理性。由于连续梁本身承载能力相对较小,因此一旦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缺乏合理性,则比较容易出现钢筋配量与要求不符等问题,进而为建筑结构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进行连续梁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切实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当前情况,并灵活原则设计标准完成连续梁设计。避免在整体连续梁设计中完全采用单梁标准,同时加强对连续梁的受力分析,配置足量的连续梁和钢筋,以此有效保障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
2、2承重柱
在设计承重柱时,如果设计的承重柱截面面积过小,则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自身承载力,使其难以与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合,进而容易导致建筑结构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不均匀、墙体开裂等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性能。不仅如此,在承重柱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未能对承重柱的耐久性进行充分考虑,也容易导致承重柱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当出现地震等灾害时,房屋建筑容易出现垮塌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结构本身的抗震强度,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承重柱的截面面积,从而将梁柱之间的弯矩影响降至最低,以有效防止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沉降不均的问题。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障的工程材料,并对其各项使用性能指标进行有效检验,以此切实提升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排除土木工程建设中潜藏的安全隐患。
2、3悬挑梁
如果设计人员在进行悬挑梁设计时忽略了验算梁手挠度,则将直接影响之后的梁高确定工作,从而无法有效保障截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而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房屋建筑结构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若出现地震等灾害,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将受到极大破坏,对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不仅需要验算梁的强度以及倾覆,同时还需要验算梁手挠度。一般情况下,梁截面受压区当中会出现非线性的徐变,随着时间不断延长,梁挠度将越来越大。不断增大的梁挠度将会导致在梁支座的位置处,梁上墙体开裂。根据这一规律,设计人员应当全面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对挑梁截面面积和承载力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4地基基础
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地基基础设计,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未能重视填土地基的质量,则过低的地基承载力将无法有效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地基性质进行准确判断,如果土木工程所在地的地基属于软弱地基,则在其上建设房屋建筑时,设计人员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准确计算,同时验算出地基的沉降值,以此有效保障地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譬如建筑没有地下室或是建筑楼层相对较低,则可以设计使用混凝土独立基础;而如果建筑物本身有地下室且对防水性能有着较高药企,则可以选用厚度较大、能够压缩的材料设计下部防水板并将其加设在混凝土独立基础之上,从而有效控制柱基沉降。
2、5钢混框架
现阶段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在设计过程中,大部分设计人员多使用结构和弹性力学作为参考,因此虽然设计过程较为简单但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对较高。但随着当前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要求的逐渐多样化,此种设计方式很难有效应对沉降问题。正常情况下,随着房屋建筑的不断增高,垂直方向上其需要承受的载荷也越来越大,进而加大了对地基的压力,受此影响建筑物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土木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设计时,需要适当增加基础柔性,对其刚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尽可能保障地基和上部结构实现同步设计,从而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质量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涉及的内容众多,包括连续梁、悬挑梁等等,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秉承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完成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以此保障整体建筑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
工程论文4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问题要点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同时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企业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处在现实的竞争大环境而言,只有充分的发挥和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有效的推进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本文就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当中的问题要点进行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问题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的建设飞速发展,同样带动了建筑工程设计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建筑工程的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样对于建筑工程的内部设计形式不但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逐渐越来越展现人性化、舒适化、合理化、绿色化的多方位全面发展,这些因素都在给建筑工程设计企业带来不断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于现如今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力,建筑工程设计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要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从而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作品。
1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设计信息管理问题
在现如今,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确实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同时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对于信息管理的方面,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小的缺陷,在实际的信息使用过程中,有存在着建筑工程设计信息不完善、不准确和使用不当的现象,从而导致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有着信息本身缺乏准确性的实际情况。另外,还有一些设计大型建筑工程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多个建筑设计的.团队,同样在这些建筑设计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建筑信息不能够有效流通的现象,从而产生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性。
1.2建筑工程设计界面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不同的专业知识,所以这都是需要分阶段、分专业来进行的,所以建筑工程设计的界面管理问题尤其的复杂,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界面管理问题始终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问题来源。首先在各个不同的专业的交界处,会有着不同的设计的矛盾,从而会严重的妨碍实际的衔接工作,同时在实际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会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上面的差异,也会导致设计成果方面的冲突。同时在实际中也存在着建筑工程设计不同的设计单位,没有充分有效的结合实际的建筑实施条件,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实施性,导致整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不具备可行性。
2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要点分析
2.1在需求设计方面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是在对项目进行实际的定位、功能的定义和具体投资的预算之后进行的具体的、详细的设计。在这一阶段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项目定位地点的场地环境、人文环境、气候条件、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预算等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研究,从而有效的明确建筑工程的目标客观因素限制和需求。因此在实际的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需求设计阶段是属于重要的阶段,也是属于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初步阶段,这就需要在需求设计文件中必须要考虑好优先需要考虑到、解决好的影响因素问题,更好地实现需求设计阶段的完美。
2.2在方案设计和扩充设计方面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方案设计和扩充设计阶段是在需求设计文件之后进行的,在这一阶段需要和建筑师进行交流,从而有效的完成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有效的运用各种新型的技术,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实际具体规划方案和设计[3]。在对于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的各个方面都确定之后,可以再来进行后期的建筑工程设计扩充设计,之后在对与整体的方案设计进行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实际讨论和研究之后,确定好最终的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最终对项目的总体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重点加强项目设计过程的控制,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断地改善和优化。
2.3在各个专项方案设计至施工图设计方面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各个专项方案的设计到施工图的设计阶段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的设备制造、材料的采购和真正现场施工之前的最后一个建筑工程设计内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是对设计合同、设计需求文件、设计成果和国家相关的规范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有效的保证让各个具体的项目设计单位在这些具体的要求下实现材料采购和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纸文件,并且对于各个不同的专项设计和施工图进行审核。
2.4在施工设计配合方面
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施工设计配合阶段的重要作用就是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对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设计技术交底就是施工单位接到正式的设计图纸之后,组织内部的各级施工工作技术人员有效的熟悉图纸之后,做出会检意见。另外在实际的项目施工进行过程中,也有可能需要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和特殊的问题,同样还是再需要进行专题的、针对性的设计交底。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设计变更的管理,从而有效的规范和保证各个参与的单位行为,有效的确保建筑项目工程的高质量和实际工期,严格的把控好建筑项目工程的造价,同时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设计师的技能,从而有效的实现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的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本身是一个具有着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的,而且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过程是动态的,需要在具体的实施中有效的确保实际成本预算、进度控制、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实际工程的质量等,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有效的避免建筑工程中的失误和忽视现象,从而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实际项目的成效。在实际中,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是始终贯彻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的,所以需要对项目设计管理进行严格的统筹控制,确保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最优化,从而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平军.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xx(23):33.
[2]李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xx(9):130.
[3]柳鹏,张奇.关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xx(12):34-35.
工程论文5
1、工效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工效学原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3、网络计划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4、影子价格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5、日用品价格体系研究
6、JIT与产品功能分析
7、制造企业库存问题研究
8、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问题分析
9、论我国农产品绿色经营
10、如何构建以快速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组织结构
11、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12、实现快速物流对企业管理的价值
13、加强物流管理对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价值
14、基于ABC+EVA的企业业务外包研究
15、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
1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17、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PR)研究
18、基于精益生产的现场改善研究
19、TPS在WQ纺织公司织造车间的应用探讨
20、JIT在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条件分析
21、供应链战略联盟的风险问题研究
22、云南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研究
23、企业知识的“隐性度”及其分类研究
24、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讨
25、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与分析
26、供应链环境下大型家电零售企业库存问题研究
27、基于废弃物回收的逆向物流管理
28、供应链模式下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9、工业工程在淄博某电器公司的应用
30、网络计划优化问题的研究
31、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2、丰田生产方式在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33、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研究
34、山东省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35、面向需求的并行制造系统
36、影子价格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7、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分析
38、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39、半岛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40、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讨
41、我国零售业配送中心运输成本的控制
42、基于EAM信息系统的库存管理研究
43、如何降低项目的风险
44、5S在山东万事达集团公司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5、工效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46、图书出版业供应链现状及对策研究
47、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管理策略分析
4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
49、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我国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1、现代企业5S管理及其推行实务
52、现场管理思想在耐力鞋业有限公司的研究与应用
53、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
54、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
55、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56、IE在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7、GT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58、MC相关技术,策略及应用
59、AM或LP在企业中的应用
60、VM及应用
61、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途径
6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63、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用
64、质量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65、生产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66、降低在制品的途径与方法
67、库存控制与分析
68、降低库存的途径与方法
69、ERP,MRPII在企业的应用
70、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的运用
71、论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忠诚度
72、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
73、制造业厂址选择研究
74、工效学原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75、敏捷企业的构建研究
76、敏捷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77、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78、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79、准时生产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80、连锁零售超市配送模式比较研究
81、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82、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
83、我国中小型企业推行“5S”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84、万方物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85、基于网络销售的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86、PDM在制造企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87、制造业生产现场管理问题研究
88、人因工程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89、我国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90、敏捷制造在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91、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92、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对策研究
93、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94、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95、基于精益思想的物流中心运作研究
96、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97、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98、我国企业品牌经营对策研究
99、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
100、准时化生产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
工程论文6
1关于移动通信项目工程开展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
就移动通信而言,其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控制项目的成本、管理、组织等环节,让其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地实施并完成通信网络的建设,是具有临时性和应用性的组织模式。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施工现场的分散性;第二,工程系统含有开放性特征;第三,该工程项目通常包含了许多个子工程项目;第四,移动通信方面的工程项目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或者是将其投资时间错失,不仅会使其工程管理上级战略无法落实,而且还会对其投资效益产生影响,甚至对使其通信的服务质量受到影响,最后无法保证整个通信网络的稳定与安全。为了确保通信工程能够稳定的开展,需要对其采用项目管理手段。通过项目管理的开展有效控制通信工程的各个环节,并保障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在应用项目管理时,需要对其使用目的明确,充分了解移动公司的通信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并构建健全和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2移动通信企业对其工程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基本现状
(1)需要更加完善和科学的项目制度管理体系。从根本通信工程的含义可以了解到,移动通信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工程项目有许多类型,比如无线、交换、传输以及新技术等,因此通信项目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性。对于要花费多年时间来建设的通信工程,对其实施项目管理时,其工程管理已经开始实现程序化,并积累了相对较为完善的一整套通信工程的管理方法。随着对通信工程要求的精密化,必须使用科学和实效的管理制度体系来指导工程施工。但是此种管理体系的构建却遇到了更高挑战,这是因为新技术引入和环境的多变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通信工程表现出时效性高和周期性偏短的特性。
(2)需要提高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力度。因为通信工程在具体建设施工时,其施工现场是分散的,而且通常由多个子项目构成,因此这就决定了通信工程的.管理与建设工作,需要将各个分公司以及各个部门具有的资源相互支配与调动,所以必须对其施工过程的质量加以掌控,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效地落实,需要具备更加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与管理工具,对各个环节和资源实现合理的调节与控制,确保其施工质量水平。
3项目管理对于通信工程的应用
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对其实施项目管理活动,要了解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相关管理理论可以知道,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了9个方面的内容,即关于成本方面的管理、关于沟通方面的管理、关于风险方面的管理、关于采购方面的管理、关于质量方面的管理、关于工程范围方面的管理、关于人力方面的管理、关于时间上的管理以及关于综合性的管理。这所有方面的管理掌控着通信工程的5大建设过程,即项目的启动、项目的规划、项目的执行、项目的监控和项目完成后的收尾工作。总体来说,参照全球企业与移动企业实际的管理经验来说,可以将项目管理构成一个管理框架,在这个管理框架中,将移动通信企业的项目管理作为6个实施阶段来进行。即项目的立项、项目的计划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项目的评估阶段、项目的推广阶段和项目的维护阶段。关于项目管理到底怎样应用于移动通信企业的工程中,下面以实际案列的项目管理来说明。案列简介:中国的移动通信企业与20xx年在中国广西南宁市的长堽路开展关于将专线引入南宁市市电中的单项通信工程。此项通信工程的施工企业是广西省的凯威电力通信安装工程公司。此工程依据施工图纸与供电答复方案,对长堽路开展配电中心的改造以及电缆与电缆配管的埋设与安装。此次工程要求施工工期为168天。
3.1此项工程施工具有的特点
(1)需要高效的协调能力。因为此项通信工程施工场地在市区,因此施工现场车辆与人流大,并要沿路对电力管道进行铺设,因此铺设过程会经过许多的沿路店铺,而且因为地段施工地的地下管线非常错综复杂,对其实施开挖工作难度很高,并且还需要控制开挖时造成的施工噪音,因此,此项工程施工需要高效的协作力。
(2)此项工程的质量标准高。对于这项通信工程来说,因为工程施工时会牵涉许多的线路,而且工期时间较为紧迫,要通过精密高效的组织管理工作来确保工程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其施工前依据工期状况与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可行和科学的施工计划,并需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体系架构,并严格要求施工时的GB50217-20xx工作标准。依据此标准,对工程实施质量管理,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并检查和跟踪其质量情况。此外,还需要对材料采购实施采购管理,确保材料、半成品以及设备的质量水平。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时需进行施工管理,确保其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严格管理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工程质量事故。
3.2工程实施的施工部署管理
3.2.1总目标管理
第一,在施工质量上,要确保能一次交验就能够合格。第二,工期要保证在168天以内。第三,施工现场无死亡、火灾、交通、重伤等重大安全事故,严格按安全标准实施现场施工。第四,必须保证施工现场的文明与标准。
3.2.2项目的人力资源组织管理
为了能够使项目按期、按质、按时的完成,按照施工与科学管理要求,对于此次施工项目来说,确定项目经理的领导地位,依据项目的相关法规与制度,实施项目人力管理。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与管理工程的安全、质量、文明、进度等所有环节,并构建施工组织的人力资源架构图。各个职位的人员对其所负责的工作实施管理。技术人员主要对施工过程的技术实施管理。施工员主要对其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安全员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管理。质检员对工程质量实施管理。材料员主要实施材料管理。资料员对施工的相关文件档案加以管理。
3.2.3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
对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实施协调管理工作,必须要保证协调工作的有利性、有节性以及有理性,并符合现行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3.3项目施工的计划管理
为了确保通信工程能够按时按质的完成,需要计划管理其施工环节。将此项工程分成八个大阶段,每个阶段计划好相应的施工时间与施工人员,每个阶段环环相扣,下个阶段工作的实施必须是在上个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的情况下开展。每个阶段的工作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配合工作,并计划相应阶段的人力需求与设备需求,确保每个阶段的人力和材料设备能够及时提供。
此项通信工程,经过其紧密的计划和管理,在规定的工期内,项目及时地完成了而且确保了此项项目的施工质量水平。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每项工作都是在计划管理控制下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说明对通信工程应用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工程论文7
1CDIO模式概述以及应用情况
1.1CDIO教育模式概述
20世界80、90年代,高校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现实工业生产的需要,使工业界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脱离实践这一问题,直接教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今社会教育的发展需要。迫于这种形势,20xx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其他三所著名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CDIO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知识体系健全、双基扎实、工程业务水平高以及道德高尚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师。
1.2CDIO教育模式的应用情况
在国外,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要求,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且形成了一些特色CDIO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首先应用于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高校的机械系、电气系。紧接着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认可,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工程能力过硬的现代工程师,提高国家科技竞争能力。在国内,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xx年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汕头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协办的“20xx北京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称中国共57所高校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且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例如:汕头大学已根据自身教学情况以及资源,提出一种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培养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汕头大学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是发达国家CDIO教学模式的复制,而是吸取原有CDIO教育模式的经验精华之后,创立的属于汕头大学自己的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具有自己的特色,更符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情况。同时,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被应用于具体专业,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于TOPCARES-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专业设置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已有专业设置模型,应用鱼骨图的设计结构,引入模块化理念,突破固定维度限制,设计出鱼骨型专业培养方案设置模型。回顾国际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从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结合校情,基于我校的物理专业的现况,以国外先进的CDIO教育模式为指导,借鉴国内的CDIO实践措施,建立起自己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2物理类专业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情况分析
第一、在大学物理类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量,进而忽视了其科研与办学的能力,这样就阻碍了大学在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学校规划方面的发展。第二、学校的发展未能与社会同步,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校四年学习过程中,过多的学习科学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环节,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工程性人才是相悖的。第三、过分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科学的重要作用,致使培养来的学生丢失了传统文化,丧失伦理道德,成为“有才无德”之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然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远远优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它拥有一套完备的教学框架,有自己的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宗旨。首先,以德为本,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其次,以学生自学为主,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精湛的技艺,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认识自己潜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在人才培养中将教育过程与实际工程领域具体情境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因此,我校物理类专业可依据经典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思适合自身情况的`教育模式以及培养方案,以弥补现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适应社会发展。
3构思基于CDIO模式的物理类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3.1科学理论基础的学习以及考核制度
根据大学生教学大纲指示,为完成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任务,有关学生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当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答疑解惑为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模式。第一阶段:首先由教师对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将学习知识点以及学习计划分发到学生手中,由学生自行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记忆、理解),最后由教师编辑题库,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不合格4个级别,不合格者则不得进入下一学习阶段。第二阶段:首先由教师划分制定不同的知识模块,完成由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知识模块进行系统研究,挖掘知识深度,再由同学针对已学习的知识模块进行答辩,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重点讲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相关知识的联系性,最后由老师对其的答辩进行点评,提出今后的学习研究重点,并且给予答辩评价,并且此过程为循环过程,要求每个同学依次掌握不同的模块。第三阶段:基于第一以及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果,教师评定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不合格3个级别),成绩为优、良者方可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并且科技竞赛与科研项目的成绩可以转换成一定的学分,对于在科技竞赛以及科研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学校可以对其进行精英式培养,作为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的储备人才,为进一步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第四阶段:仅仅经过以上3个阶段的培养,只能在专业技术方面对一个人有一定的提高;然而,这并不能使一个人在德行方面有所提高或蜕变。因此,对于基于CDIO模式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新阶段的锻炼与培养,并且这个阶段势在必行。基于本校的特殊情况,应采取以下方案,来对学生的德行方面进行一个积极的考量与培养:首先由学生在年终进行自我评价,尤其是德行方面的表现进行逐一评价;接下来有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一名任课老师给出相关的综合评价,最后由专家评论组对学生的德行给予中肯符合实际的评价。同时,将这次的评价结果告知学生,以便学生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弥补不足,完善自己。
3.2科学理论学习与科技竞赛相结合
在夯实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对理论分析、计算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竞赛,比如: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术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高教杯”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这类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将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理论知识应用其中,使同学们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通过竞赛可以带动、检验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体验到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现象的快乐,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在我校近期举行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首届物理学术竞赛》中,参赛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得到锻炼,掌握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结合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比赛结果基于一定的评价分别为(优、良、中、差)。此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
3.3科学理论学习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在进行上述2个环节之后,接下来的环节要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以及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根据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现况,采用工程项目育人还是可行的。首先由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针对学科特点以及知识进行构思,设计出覆盖知识面广、切实可行的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接下来由同学们进行自由组队,进行选题;然后,开展团队合作,对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亦或制作出作品;最后由专家在组织答辩,学生的作品以及研究方法进行评价。比如,我校近期开展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首届物理实验演示仪器竞赛》,这个活动激发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并且对于改进我校的实验演示仪器作出了贡献。
3.4横向学习要与纵向学习相结合
在3.1、3.2以及3.3中拟定了具体的基于CDIO模式的物理类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以及实施方法,本节将从一个高的层次来看待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学习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横向学习与纵向学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纵向学习,能够解决一个问题的“然”与“所以然”,能够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与这个问题相联系的事物却没有详细的了解,从而限制了人思考的角度,没有全局的意识;然而横向学习,能够拟补这一缺憾,从类比、相似以及反推的逻辑思维来阐释同一类问题,这从通俗的层次传授了方法论与逻辑学知识。这样,基于横向与纵向学习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仅仅培养了具有较高等技术的工程师,更是培养了有思想的较高素质工程师。
3.5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相结合
综上提出的4个方面,仅仅是依托于学校固有的教学资源,开展的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项目,然而这些项目却与实际的社会生产创造需求脱轨;虽然它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道德水平,甚至说是综合素质,但是离高水平一流的工程师还有一定差别,有一段距离。为了弥补这一差距,还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改进:第一、学校除了在充分利用现有固定可见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发挥学校各种潜在的能力,挖掘一定的社会资源,比如: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应注重与科技公司,生产工厂等建立联系;在社会公德、道德培养方面,应注重与一些敬老、养老院或者与志愿者相关的部门单位建立关系等。第二、学校在挖掘这些潜在的资源之后,应将学生定期派遣到对应单位,进行短期、长期等时间不等的培养与教育,与这些单位共联合,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努力。在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培养内容,无需拘泥于形式,可以是实践操作、工程技能培训、讲座、交谈会、茶话会、素质拓展以及其他的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第三、在完成以上相关活动后,每位同学都需要进行答辩报告,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包括表现突出以及不足两方面,以及自己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自己的收获;除此之外,学校与相关参与单位应该组成专家评审团,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可行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道德修养进行点评,给学生提出合理、公正、客观努力方向,使得学生想优秀、甚至是杰出的工程师买进一步。
4结语
对于本校物理类专业而言,CDIO工程教育理念机具借鉴意义,能够促进物理类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在调研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之后,客观分析本校物理类专业现存问题,努力提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物理类专业培养方案。为哈尔滨理工大学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理念的相关专业提供参考,更是为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论文8
1教学定位
工程材料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大学生从公共课迈入专业课学习所接触到的入门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在我校开设于第三学期,是学生接触到的采用双语教学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定位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和在专业学习中开始运用英语的过渡桥梁。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揭示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等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介绍常见工程材料的组成、工艺、性能和应用特点,重点掌握金属材料学知识和热处理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及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而作为在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后即以英语作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的目标是推动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专业资料,让学生熟悉英语专业词汇,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述特点,培养从外文专业资料汲取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把课外专业阅读写作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本课程的学习统一起来,通过在专业领域的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英语训练,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材选择
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实践的基本保证。双语教学,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方式,教材首先必须是英文版的。与自编或汇编材料相比,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并且国外优秀教材注重当代科技前沿的发展,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国外经典教材都是一流科学家所写,作者本身即是位于学术前沿的学者,又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了JamesA.Jacobs和ThomasF.Kilduff著作的《EngineeringMaterialsTechnology》(第五版)。该教材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述科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材料学基础知识,热处理原理和金属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基础知识。该书图文并茂,在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便于教与学。且该教材与国内的经典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材料》内容基本一致,该教材也是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碰到较难理解的英文表述,特别是一些专业词汇和机理分析时,比较容易找到相应的中文参考书学习。
3教学手段
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中,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并结合了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方便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以仿真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大量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表格图片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对相应的技术有直观了解。对重点教学内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借助板书给予充分说明和特别强调,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4教学方法
4.1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
双语教学在实践中一般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沉浸式、过渡性和保持型双语教学。授课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特别选拔,英语水平一般差异比较大,如果突然接受高要求的全外语专业教学,会激发学生的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主要采取过渡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调整双语教学的比例。在教学初期中英文各占一半,使学生逐步进入到英文思维和表达环境中,在教学中后期加大英语使用比例,仅对较难理解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中文解释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努力用英语提出和回答问题,加强师生间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和互动的次数与程度,随着教学逐步深入,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渐增多,对英语环境的适应不断增强,使学生从开始的不敢开口转变成基本敢用能用英语表达。
4.2采用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考核方法
对课程进行考核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能评估一段时期教学的效果,还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双语教学的考核包括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相对非双语课程,我们的平时成绩比重更高,以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加强双语教学效果。平时成绩的评判依据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建立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广的全英文试题题库,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英文的读写能力。
5结束语
通过探索将英语贯穿于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始终,使英语学习与专业课教学融合为一体,即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教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表明在工程材料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工程论文9
【摘 要】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也给与了高度重视,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治理经验。环境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程,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普遍关注、共同努力才能够收到成效,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工程的目标和管理手段,同时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探究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环境问题的引出,逐步发展起来一种专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主要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环境工程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大气、水体、声学、固体等知识都需要掌握和了解,环境工程管理还需要掌握较高的分析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现代化测量手段进行检测,并且能够独立判断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好环境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对环境工程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工程管理已经在我国工程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 环境工程的目标和管理手段
1.1 环境工程的目标
环境工程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目前的环境要求,同时,这种环境要求还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环境工程活动。环境工程管理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将环境管理系统上升一个层次,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环境工程活动不仅要注重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注重实施环境工程所付出的成本。要保证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例如:如果发现有一种产品受到环境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方法是购买更加耐受的产品或者质量更好的产品,或者花费更多的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制造更好的产品,另一种方法是将生产的产品改善环境,使得产品在较好的条件下工作。如果我们采用环境工程管理方式,我们就会将以上问题纳入环境工程管理的整个系统。所以,通过环境工程管理目标以及环境管理系统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得出要使用成本最低的方法,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另外,产品的环境要求一定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生产的产品不能够和系统相矛盾,也不能够和系统不协调,尽管从许多方面来说系统中的矛盾比较多,但是,有效的解决这些矛盾可以逐步提升系统的效能。
1.2 环境工程管理的手段
首先,要建立与环境工程相关联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一定要按照一定管理制度有序的工作,确保环境工程管理有效实施。另外,为了做好环境工程管理,我们还要在这个系统中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有效落实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得职责明确化,管理更加到位。有效落实环境评审和监督制度,使得环境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科学管理,有效落实,加强监督,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
2 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阶段,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环境工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没有系统以及全面的重大环境因素分析评估体系,这样,就很难制定改变重大环境因素的有效目标,也很难落实环境指标。其次,在实施环境工程管理过程中硬指标少软指标多,一些环境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很难落实。在环境管理与目标指标落实过程中,必需的程序文件不配套,不能够很好地落实实施细则,监督检测手段不到位等等,制约着环境工程的有效管理。同时,受特权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缺乏,一些环境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很难得到有效实施。还有,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很多规章制度不具操作性,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不够,规范程序操作性不强。
2.2 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手段,不断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首先,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要将环境工程管理纳入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范围。同时,在宏观决策方面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参与,积极宣传环保的重大意义,将环保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时,一些地方重大经济技术决策的落实,区域开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环境保护部门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评估,及时将评价结果上报主管部门,以有效控制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调整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其次,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各级政府以及各级环境保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要落实相关部门重点负责全民监管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积极动员社会民众进行有效的监管。再次,建立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有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一定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有效落实。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制定有效的排污收费制度,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促进媒体以及公众的监督。
2.3 结合各项具体工作,有效落实环境工程管理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因此,我们要结合具体工作,做好环境工程管理。首先,要不断完善环保机构,环境管理一定要与组织机构相结合,才能够发挥更大的成效。其次,环境工程管理一定要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要有效的评估现行的环保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环保制度,将符合要求的纳入环保体系,修改和废除不符合标准的,影响环保工程管理的制度,进而形成完整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再次,环境管理工作要和建设、规划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相结合,要严格控制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要积极评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有效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积极宣传企业清洁生产计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制,确保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落实。
3 结语
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许多地方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影响到经济建设,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的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环境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宋洪波.环境试验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xx.
[2]李悦,韩旭,孙翠菊.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的探讨[C].20xx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xx.
工程论文10
1、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报告,是正确核算供电企业新增资产的重要依据,在工程已竣工且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财务上应按规定将工程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对于工程项目中发生的借款费用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而这些相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工程项目的财务核算常常不能严格办理,导致年末资产虚高、利润虚增致或使当期资产虚低、利润虚减等等。
2、加强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建议
2.1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经济责任考核
供电企业在工程财务管理中,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要将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化,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制定项目法人财务管理责任书,由项目法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和组织协调,严格执行工程签证程序,同时将其实施情况与经济责任考核挂钩,促进项目法人承担起相应的财务管理责任,才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有效抑制工程随意变更问题,形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闭环,确保将工程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2.2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工程物资管理力度
在供电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对电力工程项目应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全面落实项目预算管理,重点抓好工程测算、结算、决算的财务管理工作,保障对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工程支出的预算控制,做到支付工程款时依据充分,手续完整,程序合规;而工程物资管理是供电企业工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物资管理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供电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工程物资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要创造条件满足工程物资分类储存、分类管理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定期盘存制度,做到工程物资账实相符。
2.3建立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电力建设具有投资大、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等特点,使电力工程合同管理具有其特殊性。电力施工合同的生命期长,受外界影响大,同时合同本身常常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由于电力建设投资大,合同金额也比较大,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做到合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明确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各部室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规范各类合同签定的程序和格式,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办法,健全限额合同事前审计,重大合同全过程参与的监督机制,有效防范因合同签订不规范而引起的纠纷。
2.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有效推进项目核算控制
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财务管理,其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掌握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工程预算、成本核算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此,财务人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意识,方能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应参与工程项目的决策,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做好工程项目的闭环管理。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依法合规支付款项,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资金运行的安全、高效;必须确保工程财务决算的真实性,进一步降低电力工程项目实际成本,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工程论文11
1水面线计算的分析
1.1水面线计算方法的选择
水面线计算是河道治理中的基础性工作,对河道治理的工程量及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河段的资料,水面线计算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方程法。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方程法将治理河段划分为若干个河段,逐段推求。在每一河段内,根据实测的断面资料、相应的洪峰流量、控制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及各河段糙率等边界条件进行求解。曼宁公式法将河道看作是体形规则的“天然渠道”,对于沿程较为规则的河段,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天然河道一般形态多变,因此,该方法的'精度有限。3)水面比降法。水面比降法是一种粗略的类比法,通过调查河段近年的洪水位,确定水面的比降,再根据控制断面推算整个河道的水面。该法只适用于资料缺乏的河段。河道治理设计中推荐采用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方程法,其余的两种方法可作为一种粗略的校核。
1.2计算软件的选择
河道水面计算常用的软件主要有:1)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水文工程中心开发的HEC—RAS软件,该软件以能量方程为基础,可以计算一维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河道水面线。2)荷兰代尔夫特水力学所及有关机构联合开发的SOBEK软件,该软件以一维圣维南方程为基础,计算河道水面线。现以云南省彝良县洛泽河角奎镇附近的河道水面线计算为例,对以上两种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峰流量1621.00m3/s,河道为缓流,控制段选择在下游,计算起始断面水深为832.45m,河道糙率综合取值为0.04。SOBEK软件迭代初始水深为0.0m。
2河道防护形式的选择
2.1传统的河道防护措施
传统河道防护多采用刚性防护措施,主要为浆砌石防洪墙、浆砌石(钢筋混凝土)护坡等,结构抗冲刷及破坏的能力强,能够适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但传统刚性防护很少考虑工程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阻断了河道与外界的环境交流。
2.2现代河道防护措施
现代河道防护多采用生态防护措施,主要有植物护坡、格宾石笼、生态袋护坡、生态混凝土等措施。其优点是在满足工程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达到了河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了河道的持续发展。其缺点是生态防护措施的强度不大、抗冲刷能力较差,不适宜流速大的部位。
2.3河道防护形式的选择
河道治理的目的不同,选择的防护形式亦应有所区别。防护形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水力条件、天然建筑材料、施工、维护等因素,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生态治理、亲近自然”的理念,避免河道治理的“渠道化”,尽量不改变现有河道的走向及岸坡结构,减少二次生态破坏。流速不大的河段,应优先采用生态防护措施,尽量避免防洪堤的新建,如必须新建则应优选生态护坡土堤。流量较大、流速较高的河段,应首选防冲能力较强的防护结构,冲刷较深的河段宜选择刚性防护。
3结语
1)河道治理设计中推荐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方程法。根据实例计算,HEC—RAS软件计算结果更偏于安全一些,由于HEC—RAS软件运行费用远远低于SOBEK软件,且成果整理也较为简便,因此实际设计推荐采用HEC—RAS软件。2)河道治理应根据不同的治理目的,选择适宜的防护方案,在满足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应大力推广和使用生态防护措施,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者:李伟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论文12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措施及应用;指出了贯彻"积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加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并提出实行两种实习模式并举,积极推行分散实习,加强实习成果交流,有利于学生"自我实践"。
关键词:土木工程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专业与工程实际结合得相当紧密,土木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度很高的开放的人机系统,各种专业都在这个系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组织、运转、协调这个系统绝非易事。而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一个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目前,在多数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中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向学生灌输大量深奥的理论知识,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分析、如何计算。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均来源于工程实践,又应用于工程实践。课堂讲授的专业知识尽管理论性、系统性较好,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在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中只依赖专业课本,不会利用有关规范和图集资料查阅相关参数。
(2)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时功利性过强,只关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不注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过于教条,只会做已经做过的题目,解决曾经解决的问题,一旦遇到的问题稍有变化就感觉无从下手。
(4)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反馈在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学到的只是是空洞、抽象和零散的专业知识,在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
土木工程专业口径拓宽后,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总学时数不增反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调整,并对专业课程教授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全新要求。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重点应以确立面向21世纪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职责。要求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基于以上原因,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
(一)知识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对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测绘与工程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工程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结构选型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技术均能掌握,同时要求了解本专业的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二)能力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地基处理等领域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素质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动向有所了解,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
三、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
专业实践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投入应用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预演。通过专业实践,学生能够有效检验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目前,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够从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等专业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管理方面的工作。由于经过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需要对现有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1)建设好专业实践基地。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员工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并独立承担起一定的实际工作。而高校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安排的专业实践课程较少,学生能够从中累积到的实践知识与经验十分有限。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建设自己的专业实践基地,一方面增加学生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又确保安全。
(2)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考核制度。由于专业课程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比较琐碎枯燥,很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考前几天突击背诵教师划定的条文成了通过专业课程考核的主要方法。常规的考核方式已不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也毫无帮助。故对专业课程摒弃原有的闭卷考试的方式,以动手实践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
(3)将教师培训和再培训工作置于师资建设的首位。在土木工程的教学中,专业知识面狭窄,不能讲“案例”的教师是不会受欢迎的。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大多数教师进修硕士、博士研究生,支持教师参加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和选派年轻教师到基层施工第一线挂职锻炼,以增加实际工程的经验。
四、改革创新方法的考核,挖掘学生潜力
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五、结束语:
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初浅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学习实践机会、教会他们如何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方法。力求教出的学生更符合新世纪、新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工程论文13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
在现实当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应该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考虑,在一般情况下,硬件的设计要放在软件设计的前面,根据实际电气工程的需要,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针对性选择,第一步,应该设置一个中央服务器,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作为整个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核心;第二步,对外围的辅助设备进行选择,比如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第三步,对所有设备进行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发出指令、传达指令、接收指令以及完成指令工作程序的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
然而在实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时,不仅要遵循以上说的理论,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包括环境、空间等因素,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进行合理化更改。由于生产线是现实已经存在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必须依靠原本的.生产模型进行设计,因此,对硬件的安装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设备的体积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会导致空间的拥挤,过小又会影响操作,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到安装地点进行实际的考察,然后,根据实际的数据,对设备的型号进行最终的确定。在硬件设计顺利完成之后,还要设计相应的软件系统,现进市面上,有着很多不同类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但是为了将自动化水平提升到最大化,企业都会选取优质的软件公司,这些软件公司将会根据企业生产情况以及硬件安装情况对自动化软件进行设计。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电力设备运行的平稳、安全以及可靠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保障,所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在线监控、系统保护以及调动控制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电站的电力设备也逐渐增多,并且电力设备之间的联通方式也越来越复杂,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电业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引入到了变电站的设备控制之中,应用全微机化设备代替了原有的常规电磁式设备,应用计算机光缆或者电缆作为了电力信号电缆,使得变电站控制中心对变电站设备的控制变得快速而又安全。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成为了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保证了变电站的自动化调控模式的高效率,所以对变电站实施自动化改造是必不可少的。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土,可以根据范围的大小使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进行调动,包括调度主站系统和远动装置,是用来对整个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的。继而保证调度人员能够通观全局,把握电网调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对其进行避免,并且有效地指挥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这样一来就能够对电网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为安全处理中心提供事故的事故处理的相应应对措施,进而将事故发生时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工程论文14
设计(论文)题目:玉都华庭施工组织设计
选题依据:
1.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
施工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60年代我们的施工组织措施采用的苏联的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我们建筑业的发展,我们的施工项目管理也不断的更科学,70到80年代施工组织设计在我国全面的推广,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研究,使之我们现在的施工组织更科学更协调,经济上更合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扩大深度和范围,对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估,实现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体化。施工企业要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总结与工法制度,扩大技术积累,加快技术转化,使新的技术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应用。
现阶段国内外施工组织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广泛利用数学方法、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等定量性方法,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工期、成本、质量的控制,以达到工期短、质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标。
目前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大力发展与运用信息技术,重视高新技术的移植和利用,拓宽智力资源的传播渠道,全面改进传统的编制方法,使信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作业机器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2.理论及实际意义
在此工程设计中,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它是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它是该工程开工前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它体现了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装备能力。
3.完成研究内容的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
首先熟悉工程概况以及周围的各种环境,然后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出入路线合理布置场地的临时设施和仓库的位置,由着方便、安全的原则合理布置平面。根据施工队伍以及人员配置和施工方案编制合适的施工进度,对各个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安全、质量、进度、成本进行动态控制,保持工程有序、稳定的实施。
工程论文15
1、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仿真与补偿网络设计研究
2、Delta并联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研究
3、GIS环境下的动态交通最优路径算法研究
4、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应用研究
5、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误差及精度研究
6、3×20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
7、3G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
8、Android系统数据 护关键技术研究
9、LED车灯功能控制研究
10、LNG接收站安全系统的设计
11、PLC工控系统设计及其在自来水控制中的应用
12、PLC及变频器控制的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研究
13、RS232/PROFIBUS-DP从站接口设计与实现
14、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解算算法的研究
16、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磁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变频器用高性能开关电源的设计
18、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采集电路和底层驱动程序开发
19、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20、布袋式脉冲除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步进电机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22、超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
23、超长航时无人机持久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24、城市自来水厂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程序化交易算法模型的研究
26、船用起重机和波浪补偿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27、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充电均衡技术的研究
28、大型飞机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9、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30、单相光伏离网逆变器研究
31、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研究
32、低功耗嵌入式实时人脸识别系统
33、地面移动机器人安全路径规划研究
34、地源热泵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35、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36、电除尘电气控制设计与实施
3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
38、电梯制造企业中供应链合理库存问题研究
39、电子鼻/舌系统设计及气-味信息融合技术应用
40、电子鼻与电子舌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41、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策略和SOC估计方法研究
42、动力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3、对舰船设备冲击振动试验的分析
44、多功能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5、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46、多通道脑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及开发
47、房地产市场的多方博弈分析
48、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9、粉尘浓度测量技术研究
50、风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研究
51、风力发电机整机性能评估与载荷计算的研究
52、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3、改进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在电力系统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54、高动态下GPS矢量接收机跟踪算法与实现研究
55、高精度温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6、高速PCB电源完整性设计与分析
57、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与资助体系的研究
58、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59、高校图书馆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
60、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61、高压高频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
62、工业控制系统脆弱性分析与建模研究
63、工业用六轴机械臂的建模与仿真
64、故障电弧的识别及防护方法的研究
65、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ATLAB仿真研究
66、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滤波与控制技术研究
67、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功率控制方法研究
68、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升的研究
69、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信号解调及其自动标定系统设计
70、锅炉控制及PLC应用
71、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
72、焊接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73、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电场分布及绝缘特性研究
74、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75、火电厂输煤电气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76、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与集成
77、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汽车衡设计
78、基于AIS的船舶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79、基于Android的移动VoIP高清视频通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0、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1、基于ARM的物流包裹分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82、基于ARM和ZigBee的智能家居无线终端控制系统的设计
83、基于ARM与Zigbee技术的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84、基于BP神经网络的销售预测研究
85、基于C8051F单片机的USB数据采集卡设计
86、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研究
87、基于CCD摄像头的智能小车系统研制
88、基于DCS的造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基于DM365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90、基于DSP+FPGA的视频图像处理
91、基于DSP大功率全数字开关电源系统研究
92、基于DSP的SVPWM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
93、基于DSP的高频开关电源设计与实现
94、基于DSP的数字化舵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95、基于DSP的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96、基于DSP的无人机飞控系统的设计
97、基于DSP和CPLD的伺服控制器设计
98、基于EtherCAT总线的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99、基于GPRS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100、基于GPRS的智能充电桩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工程论文09-08
桥梁工程论文11-05
建筑工程论文11-02
工程监理论文02-28
工程预算论文06-26
工程预算论文02-27
工程造价论文08-21
工程质量论文11-30
工程造价论文11-16
桥梁工程论文05-15